《方剂学》PPT课件:15-祛湿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祛湿剂139页PPT

方剂学-祛湿剂139页PPT
方剂学祛湿剂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5-祛湿剂PPT课件

15-祛湿剂PPT课件

-
20
• 君:藿香——解表化湿,升清降浊 外散风寒,内化湿邪,善治霍乱吐泻
臣: 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止泻 半夏、陈皮——降逆和胃止呕
助藿香内化湿邪, 升清降浊, 以治吐泻
佐: 厚朴、腹皮——理气化湿 桔梗——宣利肺气
使气化湿亦化
紫苏、白芷——解表,助藿香祛外感之风寒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
使: 甘草——调和药性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同:均能芳香化湿,辟秽祛浊。用治湿阻 脾胃之脘腹痞满,吐泻食少,苔白腻等。
平胃散:功专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专治 湿困脾胃,气机受阻之脘腹账满,口淡 纳呆等,为化湿和胃的代表方。
藿香正气散:兼能外散风寒,主治外感风 寒,内伤湿滞之恶寒头痛,吐泻腹痛等, 为解表化湿并用之剂。
-
26
第二节 清热祛湿
-
27
-
15
临床应用
• 2、加减变化:
湿热困脾,见脘腹胀满,舌苔黄厚而腻,加黄芩 寒湿困脾,见脘腹胀痛,舌苔白腻而厚,加干姜、肉桂 湿邪困脾以呕吐为主者,加半夏、藿香 湿邪困脾以下利为主者,加二苓、泽泻 兼见饮食不消,加焦三仙
-
16
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脂肪 肝、胃肠神经官能症、嗜睡症。
治法: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
12
方解
• 君:苍术——燥湿运脾
பைடு நூலகம்
•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
• 佐:橘红——理气,健脾和胃

生姜、大枣、盐——调和脾胃
• 使:甘草——既能调和药性,又能调和脾胃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
13
配伍特点 燥湿与行气并用,以燥湿为主。

祛湿剂ppt课件

祛湿剂ppt课件

治法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恶寒发热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霍乱吐泻
舌苔白腻
以及山岚 瘴疟等
君 藿香—散寒化湿,辟秽和中
解 臣 苏叶、白芷—解表散寒,芳化湿浊

半夏曲、厚朴—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化 湿
佐 桔梗—宣肺

陈皮—理气和中


大腹皮—下气宽中

白术、茯苓—健脾运湿

生姜、大枣—健脾和胃
使 甘草—调药 内含基础方:平胃散(苍术改为白术)、二陈汤。
配伍特点: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 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吐泻自已。
辩证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常用方。 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腹痛吐利,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现代 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夏秋 应用 季节感冒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祛湿剂
第一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狭义 1.胃失和降,胃主受纳

1.消化很正常,胃气不错
广义
2.平胃散的胃,实际上是整个 消化系统的意思,包括脾胃
药 物 组 成
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g) 甘草炙黄,一两(3g)
厚朴 陈橘皮 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g)
脾主运化 喜燥恶湿
脾胃
脾运不健 胃失和降
湿
湿为阴邪 其性重着粘腻,容易伤阳气,湿 邪阻滞清阳
病机 湿浊困阻,脾胃气滞 治法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淡无味 常多自利
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
肢体沉重 怠惰嗜卧
舌苔白腻而厚 脉缓

方剂学-祛湿剂 ppt课件

方剂学-祛湿剂  ppt课件

甘草 炒,三十两
【用法】


ppt课件
9
·平胃散·
【主治】湿滞脾胃证。
湿困脾胃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食少 胃气上逆:呕吐恶心 湿性重滞:肢体倦怠,嗜卧 湿邪下注:常多自利或便溏 湿盛之象: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ppt课件
10
【方解】
臣:白芷 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 紫苏 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 燥湿和胃止呕,
厚朴
行气化湿除满。
ppt课件
19
·藿香正气散·
佐:陈皮 — 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 — 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 — 宣肺宽胸利膈; 白术、茯苓 — 健脾祛湿。 生姜、大枣 — 调和脾胃,止呕。
使:炙甘草 — 调和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 ②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 ③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痹证、脚气。 ④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
ppt课件
4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用法】
ppt课件
25
·三仁汤·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湿重于热之湿温病)。
湿热阻遏气分 三焦气机不利
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 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湿邪为患:口不渴,面色淡黄,舌白,
脉弦细而濡。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遏热伏,湿重热轻。
7、衍化方: · 不换金正气散 · 柴平汤
8、病例分析: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湿、热、瘀)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君: 茵陈蒿18g--清利湿热,利疸退黄
·祛湿剂·
茵臣: 栀子9g--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导湿热自小便而出
陈佐:大黄6g--泄热破瘀,使湿热壅遏毒邪从二便而出

三药皆为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除湿,泻热通腑, 通利二便,使湿热瘀毒之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
藿 陈三农治制府王姓,感冒瘴气,寒热,胸膈饱闷, 香 头疼眩晕,恶心,脉数而洪。用藿香正气散加厚朴、 正 槟榔、羌活、防风、苏叶。一剂而寒热退,头不疼。 气 减去羌、苏、防风,加草豆蔻、半夏、枳壳,恶心胀 散 闷发热俱愈。
《续名医类案》卷6
【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藿•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湿邪下注 常多自利或便溏
在·祛在湿剂· 体天 为为 阴湿 ,, 在在 脏地 为为 脾土 。;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解】
·祛湿剂·
平 君: 苍术-- 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苦辛温燥 胃 臣: 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
香正•病史:患痛回者散家素后(具有即体胃感用炎恶药,寒不时,详有发)腹热一胀,次,头,纳痛病差,未。周好昨身转天酸,外痛今出,晨应自并酬服见,头胸

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

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
浮弦。
•分析 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五章,祛湿剂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五章,祛湿剂
恶寒发热,吐泻腹痛,舌苔白腻。
3,加减法: 表邪偏重,加——香薷。 气滞脘腹胀痛,加——木香,延胡索。
4,使用注意:服后宜温覆。湿热证忌用。
方名
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

化湿和中,治湿滞中焦,脘腹胀痛证
异 功效 理气化湿力强 且能解表和中
燥湿运脾力胜 无解表之功
病理 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
藿香正气散(1)
[组成] 藿香,紫苏,白芷,半夏曲,厚朴, 陈皮,大腹皮,桔梗,白术,茯苓,生姜, 大枣,炙甘草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及山岚瘴疟。
[方解]
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浊,辟秽和中
臣: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降逆止呕
[重点,难点] 1,病机:湿困脾胃,中焦气阻,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 础方。
脘腹胀满,舌苔厚腻
3,加减法: 属湿热者,加——黄连,黄芩。 属寒湿者,加——草豆蔻,干姜。 湿盛泄泻,加——茯苓,泽泻。 4,使用注意: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湿困脾阳 气机阻滞
主证 寒湿气滞之痛,吐泻 湿浊困脾之脘腹胀痞
方名 同
异 功效 用药 病机 主治
香薷散
藿香正气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痛吐泻寒热
功偏祛暑解表
功偏健脾燥湿
简单
复杂
内伤湿滞轻
内伤湿滞重
病情简单 病轻偏表 夏季多用
病情复杂 病重偏里 四季均用
第二节,清热祛湿
适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下 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 泄泻、痿痹等病证。

祛湿剂PPT课件

祛湿剂PPT课件

3.使用注意: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 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 本方所宜。
编辑版ppt
17
外感腹泻 某男,24岁。自诉受凉后7小时,恶寒、发热、头痛, 继而出现腹泻。于7小时内,大便4次,呈水样便,伴有 腹胀、微痛、欲吐,查舌苔薄白稍腻,脉浮,遂投藿香 正气散2剂,水煎服。复诊:述上方服1剂后,在汗出身 凉的同时,腹泻完全停止,但有腹胀,服第二剂后,腹 胀消失,纳食正常。(李飞. 2002.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方剂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辑版ppt
7
〖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 陈橘皮60g,炙甘草30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4-6g, 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编辑版ppt
8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 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编辑版ppt
22
〖组成〗 茵陈18g、大黄6g、栀子12g
注意:重用茵陈,现量30~60g
茵陈
栀子
大黄
编辑版ppt
23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头汗出或无汗, 口渴欲饮,腹满,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不爽 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编辑版ppt
19
治泄方比较
痛泻要方------扶土抑木------肝旺脾虚痛泻 理中丸---------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 参苓白术------补脾渗湿------气虚挟湿之泻 四神丸---------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 真人养脏------涩肠温补------久泻伤脾标重 藿香正气------化湿调气------外寒里湿之泻 保和丸---------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

方剂学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祛湿剂

方剂学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祛湿剂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类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祛湿剂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 适用于湿热诸证。
— 代表方: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二妙散
3、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 适用于水湿壅盛诸证。
— 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
4、温化寒湿— 适用于阳虚或湿从寒化证等。 —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5、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 体虚、孕妇应慎用。
【病机】水热互结,热伤阴液。
【方解】
·猪苓汤·
君:猪苓 — 淡渗利水,清热。
臣:泽泻、茯苓 — 利水渗湿,助君之力。
佐:滑石 — 利水清热。
阿胶 — 滋阴润燥。
❖ 配伍要点:
· 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则利水而不伤 阴,滋阴而不敛邪,使水湿去,邪热清,阴津 复,诸证除。
【运用】 1、本方主治水热互结证。
【治法】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防己黄芪汤·
【主治】气虚之风水、风湿证。
肺脾气虚
卫气不固,伤于风邪:汗出恶风。 风夹水湿郁滞肌腠、经脉:身体重着。 水湿泛滥肌肤:小便不利,浮肿 正虚湿停:舌淡苔白,脉浮。
【病机】肺脾气虚,风湿郁滞于肌肉、关节、经脉。
·防己黄芪汤·
【方解】 君: 防己 — 利水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黄芪 — 补气健脾补肺,固表行水。 * 二药相伍,补气祛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 臣:白术 — 健脾燥湿,既助黄芪益气实卫固 表,又助防己利水以祛湿。 佐使:甘草 — 调和诸药, 姜、枣 — 调和营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 热
膀胱
小腹急满


湿热内蕴──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药配伍]
滑 石 ---滑利窍道,清热利水通淋 君 木 通 ---清心火,利湿热以通淋
瞿麦 臣 扁 蓄 清热利水通淋
车前子
山栀子 ---清泄三焦湿热,导热下行
佐 大 黄 ---荡涤邪热,使湿热从大便而泄 (清源洁流)
[方药配伍]
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 君:炮附子 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茯苓----渗湿健脾,利水气从小便去

白术
健脾燥湿,培土以制水 合附子温阳健脾化湿
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
又助苓术行散水气

利小便以行水气
白芍
柔肝缓急止腹痛 养阴舒筋以解筋惕肉瞤
制附子之燥热伤阴
温阳利水
[临床运用]
本方是温阳利水法的主要代表方,用于阳虚水泛之 证,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为 辨。
[方药配伍]
君:泽泻(用量偏重) ──利水渗湿 臣:茯苓、猪苓──助君利水渗湿
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 培土以制水

外解太阳之表邪
桂枝 内以温阳化气 助膀胱气化 使气化则水行津布
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解表健脾)
服法:药后多饮暖水,以助气化、解表之功。
治水湿内停证:
健脾化气 水湿泛溢肌肤----水肿 利水消肿
阳 虚阴 水水 肿
[治法]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配伍]
附子──温肾阳,助肾以
温肾暖脾

化气行水
扶阳抑阴 温
干姜──温脾阳助脾以运化水湿 以阳化水 阳
健 臣: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去 脾
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和中

厚朴、木香
大腹子


行气导滞 化湿利水
消胀除满 使气行则水行
, 行 气 利 水
并治阴随阳伤之筋惕肉瞤。 主治阳虚水肿,偏于脾阳
虚,而见胸腹胀满。
独活寄生汤
[主治证病机]
营卫气血不畅 腰膝疼痛
风寒湿痹着日久 经络痹阻不通 屈伸不利
损 伤 肝 肾 肝肾两虚---腰膝痠软
耗伤气血
肌肤麻木不仁
气血不足 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 脉象细弱
[治法] 祛风散寒除湿止痹痛以治标 补肝肾,益气血以治本
[类方鉴别] 附子 白术 茯苓 生姜
温补脾肾 利水渗湿
真武汤
阳 虚水肿
实脾散
以附子为君,并配芍药。 以附子配干姜为君,并配
功偏温肾阳,兼养阴柔筋, 木瓜、草果、木香、槟榔
缓急止痛,
厚朴、甘草、大枣 功偏温脾阳,助阳散寒之
主治阳虚水肿,偏于肾阳虚, 力较胜,且长于行气导滞,
兼有腹痛,四肢沉重疼痛, 消胀除满,
茵陈蒿汤
[主治证病机]
无汗 热不能外越
湿热熏蒸 于肝胆
湿热蕴 小便不利 结中焦 湿不得下泄
胆汁外溢 浸染肌肤
黄疸:一身面目俱黄 (阳黄) 黄色鲜明
湿热阻滞: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腹微满 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 舌苔黄腻、脉沉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配伍]
君:茵陈 :清热利湿退黄
(重用)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热轻的常用
方,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 2、若属热重湿轻,或湿热并重者均不宜用。
[主治证病机]
二妙散
湿热下注
流注筋骨-----筋骨疼痛 痹着下肢-----足膝红肿疼痛 湿热不攘 足膝痿软 筋脉驰缓
下注带脉-----湿热带下 流注肌肤-----下部湿疮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临床运用]
本方为治阳虚水肿的常用方,常用于肝硬化腹水、 慢性肾炎水肿,以水肿,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 苔白腻,脉沉迟为辨。
若小便短少不利,加泽泻、猪苓以利水消肿;泄泻 重以大腹皮易大腹子;气虚肢倦乏力,加党参、黄芪益气 健脾;久病血瘀,舌暗或有瘀点,加益母草、丹参活血利 水,胁下有痞块,按之硬,加鳖甲、炮山甲、或三棱、莪 术活血破瘀、软坚散结。
辟秽和中止呕 半夏、陈皮 ──理气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臣 白术、茯苓 ──健脾运湿以止泻
苏叶、白芷──助君药外散风寒,芳化湿浊 解表化湿 厚朴、大腹皮 ──行气化湿,畅中除满 理气和中

使气行则湿化
桔梗 ——宣通肺气,以助解表散邪、化湿
生姜、大枣 ──内调脾胃,外和营卫
使:炙甘草 ──补中和胃、调和诸药
消胀除满 气行则湿化
陈皮 ──理气和胃 消胀除满 化湿醒脾
佐 生姜 ──温散水湿 大枣 逆 ──益和气胃补降脾 调和脾胃
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佐使: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湿滞脾胃的基础方、代表方,凡湿滞脾 胃者,均可以本方化裁运用:
湿从热化,加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湿从寒化,加干 姜、草豆蔻温化水湿;湿盛泄泻,加茯苓、泽泻渗湿止泻; 脘腹胀痛,加木香、砂仁行气止痛;兼食滞,加神曲、麦 芽消食导滞;呕多加半夏、藿香化湿和胃,降逆止呕。
(2)根据湿病的病位及寒热虚实论治 ☆水湿在表在上——微汗祛湿。 ☆水湿在里在下——芳香化湿、苦味燥湿、淡渗利湿。 ☆湿从热化——清热祛湿。 ☆湿从寒化——温化水湿。 ☆湿夹风邪——祛风胜湿。 ☆水湿壅盛成实——攻逐水湿。
(3)调理脏腑功能以治湿——治本之法
☆肺失宣降,水道失调——宣肺以调水。 ☆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健脾运湿,培土以制水。 ☆肾虚水泛——温肾化气以行水。 ☆三焦气滞,決渎不利——宣畅三焦气机以化湿。 ☆膀胱气化不行——温化膀胱之气以行水。
二、方 剂
平胃散
[主治证病机]
湿阻气滞--脘腹胀满
脾失健运--口淡无味,不思饮食
湿滞 脾胃
常多自利 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湿性重滞--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湿浊内停--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湿滞脾胃 阻滞气机 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治法]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药配伍]
君: 苍术(重用) ──燥湿运脾 臣: 厚朴 ──行气燥湿
脾失健运 膀胱气化不行 水湿内停
水湿渍于肠道----泄泻
健脾化气 利湿止泻
利小便以实大便
水湿渍于肠胃----泄泻、呕吐 (湿藿乱)
健脾燥湿,化气行水 以止吐、泻
治痰饮:
水饮停 于下焦
膀胱气 化不行

欲上逆而 而动于下
脐下动悸


头眩
路 水饮上泛 吐涎沫
短气而咳
水饮停蓄下焦 当从小便去之
温阳健脾 化气利水
十五章 祛湿剂
[目的要求]
1、熟悉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 项。
2、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 仁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 汤。
3、熟悉二妙散、防己黄芪汤。 4、了解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五皮散、 萆薢分清饮、猪苓汤、羌活胜湿汤。
[教学内容]
[主治证病机]
五苓散
太内膀 阳传胱 表太气 邪阳化 未之不 解腑行
太阳表邪未解-----头痛微热,脉浮
膀胱受邪,气化不利----小便不利
水蓄不化,津液不布----烦渴欲饮
饮入之水 不得布化 水逆于上 亦无去路 拒水不受 愈饮愈蓄
饮入即吐 (水逆证)
)
(
太 阳 蓄经 水腑 证同 病
[治法]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解表邪。
肾阳虚气化不行——小便不利 水湿泛溢四肢肌肤——四肢沉重疼痛
或浮肿
水湿流于肠间——腹痛下利 水气上逆肺胃——咳喘呕逆 水气凌心——心悸 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头目眩晕 肢体失于温养——畏寒肢厥
太阳病发汗太过 筋肉失 筋肉瞤动 阴随阳伤阳虚水泛 于温养 站立不稳
舌淡胖有 齿印苔白 滑脉沉细
[治法] 温阳利水法。
3、湿热日久不解,正气已虚者慎用。
[主治证病机]
三仁汤
湿温初起 邪在气分 湿重热轻
湿遏卫阳──头痛恶寒 湿性重着──身重疼痛 湿阻中焦 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脾胃气滞
禁汗 禁下
湿重热轻 午后身热 禁滋润 面色淡黄,苔白
湿遏热伏 不渴,脉弦细而濡
正确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用药:苦辛芳香,甘淡微寒。
治法三戒
2、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病因病机分析
衣湿受风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外感风寒
脉浮
胸闷
阻滞气机
外感风寒
脘腹胀痛
饮食生冷瓜果 湿滞
内 伤湿
脾胃

脾失健运 恶心呕吐 胃失和降 肠鸣泄泻
湿浊内阻---舌苔白腻
内伤湿滞
[治法]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藿香正气散的方药配伍与功用分析:
君:藿香 ──外散风寒,内化湿浊
(4)治湿常需调理气机
气主运行布化水液
气滞则水湿内停
调理气机
湿为阴邪,重着粘腻
最易阻滞气机
配理气药
气行则水行 气化则湿化
4、分类: 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
湿五类。 5、使用注意事项: 祛湿剂多由芳香苦燥或甘淡渗利之品为主组方,易耗
伤阴津,故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等,均应 慎用。
一、概述
1、概念: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
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
2、适应证:
外湿---外感湿邪,伤于肌表、经络、筋骨、关
水湿病
节等。
内湿---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运化输布障碍,水 湿内停。
3、水湿病的治法 开鬼门 ——发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