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高中化学 1.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3) 鲁科版必修1【精品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3课时教案化学教案
【第一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3)】之小
船创作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1.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
动进行交流。
《模块学习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2.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
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化
学计算。
3.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 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新教材高中化学1.3.1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中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重要知识点,它属于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概念多且较抽象,理论性强,贯穿整个化学计算过程中,是各个物理量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桥梁,因此在教学中应正确掌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基本概念。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认识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关物质的量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建立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题目解答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提出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的定义。
2.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质量的换算。
多媒体教学平台导入新课[联想质疑]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它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一滴水(约0 .0 5 m L)大约含1 7万亿亿个水分子。
如果一个个地去数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即使分秒不停,一个人一生也无法完成这项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板书]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板书]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板书]一、物质的量[讲解]物质的量像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等物理量一样,也是一种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物质的量便是我们在建立物质的宏观量(如质量、体积)与其所含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数时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通过它建立起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板书]1、像长度、质量等,是一种物理量。
2、符号:n3、单位:摩尔(摩)----- mol[讲解]重点强调:①“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不能添字减字。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1课时教案 鲁科版必修1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与学情分析】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分子、原子或者离子之间的反应,也是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本节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将引领学生从微观层面深入认识物质,建立物质的宏观量和微观量之间的联系。
2.本节“物质的量”的概念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致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但是“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导出的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都被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初步学会从物质的量角度认识具体物质与具体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层层引导推进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
2.通过观察图表,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灵活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感受到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和喜悦;2.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合作和学习的乐趣;3.体验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困惑的喜悦,感受化学知识的力量。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和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情景引入] 多媒体播放“曹冲称象”动画,学生们兴致勃勃。
对本节课充满兴趣和好奇。
[师] 设问,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碰撞:同学们,曹冲聪明吧?现在,聪明的曹冲遇到了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助。
他遇到的问题是“一杯水中水分子有多少个?”[生] 思维积极,展开讨论。
物质的量 教案(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1、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2、运用摩尔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教学过程:点燃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CO2 所表达的意义?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粒子(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是否:1克1克2克呢?反应是按比例:12克32克44克--------宏观质量(2) 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3) 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投影:物理量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 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发光强度坎德拉cd物质的量摩尔mol学生阅读: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请看书本33页第二自然段。
分析讲解:阿氏常数为什么要定12克---数值与原子量同12克C-126.02×1023 学生计算得出NA--- 12/1.997×10-26阿氏常数(精确值)与6.02×1023 (近似值)的关系就象π与3.14一样。
使用时应注意:1摩尔碳原子含有6.02×1023 个碳原子每摩尔碳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学生朗读:摩尔的概念展示样品:1摩尔碳;1摩尔水;1摩尔硫酸分析讲解:理解摩尔概念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比喻:一打---12个;一令纸---500张;一盒粉笔---50支12克碳原子有6.02×1023 个,作为一堆,称为1摩尔有多大?6.02×1023 粒米全球60亿人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高中化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物质的量和微观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又学习了物质的量和宏观质量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物质的量在宏观和微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正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评价设计】学习内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评价方法:1、习题评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原因。
1)“物质的量”也就是“物质的质量”()2)5mol e- ()3)1mol 小米()4)1mol 水分子()5)1mol 鸡蛋()6)0.5mol 钠离子()7)1mol 氧()8)3 mol 硫酸根离子()2、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不达标:0 分,帮助下达标0.5 分,独立完成达标1 分”学习内容二: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关系式评价方法:1、关系式推导评价根据习题思考并推导出N、n、NA 之间的关系2、习题评价利用关系式计算,以评价其公式的利用情况1mol O 含有个O;2mol H2O 含有个H2O;0.5mol H+ 含有个H+ ;6.02×1023 个12C 的物质的量为mol;9.03×1023 个CO 的物质的量为mol;3.01×1023 个OH-的物质的量为mol。
2、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不达标:0 分,帮助下达标0.5 分,独立完成达标1 分”学习内容三摩尔质量1、问题评价通过观察表格特点,总结出“1mol 物质的质量(以g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2、习题评价通过习题总结出物质的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关系式解答目标评价三的习题(1)O2 的摩尔质量是多少?(2)2mol O2 的质量是多少?(3)9gH2O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不达标:0 分,帮助下达标0.5 分,独立完成达标1 分”【板书设计】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1)定义(2)符号(3)单位(4)注意问题2、阿伏伽德罗常数(1)定义:(2)符号:(3)数值:(4)单位3、N、n、NA 之间的关系:N=N·NA4、化学式中原子个数的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二、摩尔质量1、定义2、单位3、符号4、数值5、n、m、M 之间的关系:m=n·M。
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1、本节内容是深入学习化学的桥梁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物质的量为高中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从本质上认识物质架设起桥梁。
2、本节内容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与基础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中心,本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构成中学化学计算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蒙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了解这一概念提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情感能力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及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关系。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量筒水二、教法阐述(一)教学内容特点1、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2、概念多且较抽象,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3、计算多,实用性强,能力要求高。
(二)以往教学得失以往教材重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中教师以课堂、课本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下的自主建构与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1.正确掌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加强教学的直观(直观比喻、形象化教学)3.重视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四)重、难点突破方法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2、活动建构分析概念3、练习应用完善概念4、迁移应用,提升概念三、学法指导1、准确抓住关键,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系统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多个物理量转化关系易混淆,应及时总结、归纳知识体系。
3、灵活对知识应用研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一种计算 A N ÷微粒数(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四、教学说明 (一)板书设计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理的量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一)物质的量(n)(二)n 、N A 、N 的关系 摩尔 (mol )A ANn N n N N ==⋅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三)时间安排1、本节设计以活动建构理论为基础,从学生认识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层层剖析,步步提升,使学生真正成为新知识的探索、发现构建者。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节:物质的量》优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节:物质的量》优质教案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素养教学目标1. 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明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微观粒子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核心素养1.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重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课前准备查阅物质的量相关内容,预习课本。
教学过程【引入】已知一滴水大约是0.05ml,其中含有多少水分子呢?一滴水大约是0.05g,含有的水分子数让10亿人去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微观粒子这么小,这么多,怎么和宏观物理量联系起来的?【板书】物质的量【阅读】下面请同学阅读教材,回答物质的量的涵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讲述】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都不一样,老百姓进行物质交换时非常不方便,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1971年,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提议,并作出决议。
从此,“物质的量”就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
同时规定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作为1mol的标准。
【投影】使用物质的量注意事项【练习】在0.5 mol 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目是多少?【投影】解答过程【练习】在0.5 mol 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多少?【投影】解答过程【练习】1、1 mol C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
高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迁移•应用”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1mol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交流研讨,认识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这两个概念,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3.通过活动探究,了解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4.通过交流研讨,学会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以及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建立;难点: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节计划三课时,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第二课时:摩尔质量和气体的摩尔体积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预习]计量物质常用的量有哪些?这些量能否使我们方便的知道它们所含的微观粒子数?[学习] 阅读教材20—21页,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的量”是什么?其单位是什么?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如何定义的?数值是多少?单位是什么?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知识点]1.0.012 kg 12C所含12C原子数是。
2."物质的量"是的物理量。
3.物质的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⑴1mol Fe指个Fe,1mol Na指个Na。
⑵1mol O2指个O2,而不是6.02×1023个O,其中含有的O个数应当是个。
⑶1 mol H2O是指个H2O ,其中含有个H和个O,即含有 mol H和 mol O。
[课下练习]1. 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B)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C)摩尔是表示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多少的基本物理量(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 kg 12C中含有6.02×1023个C(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D)1 molNe含有6.02×1024个电子3.下列那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2 molH3PO4所含原子数相等()(A)0.4mol H2O2(B) 0.2mol H2SO4(C)0.8mol NaCl (D) 0.3mol HNO34.a 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a/4b mol-1 (B) b/4a mol-1 (C) a/b mol-1 (D) b/a mol-15、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事()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O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④它们所含的C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第二课时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复习]回忆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摩尔等几个概念的含义。
高中化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3鲁科版必修1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领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及其关系2. 学会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1. 通过熟悉问题的分析,学生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2. 培养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间的换算;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教学方法:(1)类比—联想结合方法;(2)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流程:教学过程:[问题引入] 1. 你如何得知10kg小米有多少粒?[学生思考][讲解]很多同学都知道先称量100粒小米的质量,然后再换算成10kg有多少粒。
那换成水呢?有哪位同学知道10kg的水含有多少个分子呢?[学生活动][讲述] 分子是不能数的,因为分子太小,肉眼观察不到。
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恰好就有这功能,相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大家很快就能计算出含有多少个分子。
[板书]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内容回顾] 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接触了哪些国际单位物理量?[小结][提问]通过观察表格,同学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它是国际单位物理量之一,它的单位是mol[小结][板书] 一、物质的量符号:n◆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引入] 生活中经常用到打的概念,根据生活常识,一打毛巾是多少条?一打作业本是多少本呢?[过渡]大家都知道,一打是12的概念,那1mol微观粒子是多少个呢?[讲解]1mol任何粒子含有的粒子数是N A,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2课时教案化学教案
第一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2)【教材分析】1、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此形成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交流研讨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交流研讨。
通过讨论和对问题的思考,进一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并建立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式。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分析数据能力和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气体摩尔体积应用,要强调条件,公式的适用范围,建立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n)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分析该化学反应。
复习结论物质的量、物质的组成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交流研讨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1mol不同物质所含的微粒数都相等,他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呢?结合教材P22<交流研讨>表格中数据(后三列),分析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何特点?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形成结论:①1mol不同的非气体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②1mol不同的气体物质,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下体积近似相等;设疑,激发学生习兴趣。
同时,养学生分析问的能力、归纳能和表述的严密性思考讨论①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是什么?②在表述1mol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③你能试着给气体摩尔体积下个定义吗?交流讨论形成认识:①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为“微粒数目、微粒自身体积、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决定气态物质体积的因素是微粒间的距离。
②气态物质微粒间的距离又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因此必须指明状态,即温度和压强。
培养学生分析、决问题逻辑思能力;同时引出体摩尔体积的念。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2、符号:Vm3、单位:L.mol-1或m3.mol-14、标准状态下(STP,即0℃、101KPa)Vm=22.4L.mol-1概念剖析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包括几个要点(如规定了什么条件?描述对象?结论?)思考并回答:①条件:对应一定的温度和压强(STP,即0℃、101KPa)②描述对象:1mol任何气体③结论: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相等。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涵义;(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类比推理、归纳推理,辩证逻辑思维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第三章 物质的量第一节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n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值 = 1摩尔粒子的粒子数 = 0.012㎏12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N A = 6.02×1023mol -13、摩尔质量 质量(m )=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 教学反思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 )这个微观世界的抽象概念及其应用,对于学生而言,它的难理解度是很大的。
摩尔虽然和千克、米一样也是一个单位,但学生却感到无法建立起它和“物质的量”的联系。
几乎每届高一学生在学这一内容时都很苦恼,感觉不易接受。
仔细一想,并不是学生笨,初中“微粒观”的过低要求是导致物质的量计算失败的客观原因。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物质的量概念及其单位的引出是一个焦点,如何能够将这个集合很顺利的介绍给同学,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将抽象的物质的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类比的方法,由熟悉的事物学习陌生的概念,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做文章,才能快速建立物质的量的框架。
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
最新-高中化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4课时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包括概念计算,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加水稀释的计算,气体溶于水的计算);2.使学生掌握有关配置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的判断;3.使学生学会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运用;4.总结物质的量的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3.培养学生推理、推导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推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通过判断,强调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讲述]在熟悉了配制步骤和所用仪器后,请大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2.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学生1]为了使烧杯壁上留有的溶质,洗涤液中含有的溶质全部转移到溶液中去,使所配溶液浓度尽可能精确。
[学生2]因为大多数物质溶解时伴随吸热或放热过程,引起溶液温度升降,导致定容不准确。
[学生3]可以防止因溶液混合不均引起的误差。
[讲述]此实验是一个比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按部就班地做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板书]2.误差分析[投影]请根据VB n B c )()( ,围绕操作作为对n(B)与V 的影响而导致c(B)的变化。
(1) 若NaCl 中含有杂质(或潮解)。
(2) 水的凹液面超过标线部分用滴管吸去。
(3) 配好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滴管加水至凹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
(4) 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
(5) 容量瓶没有干燥,里面有水。
(6) 定容时俯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 1.3 化学中常
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3) 教案
[讲述、媒体显示]
三、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C B=n/V
n ―――溶质B的物质的量(mol)
V ―――溶液的体积(L或m3等)
C B―――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m3等)
[迁移、应用]
将53g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0.5升溶液,所得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mol/L的H2SO4溶液中C H+、C SO42-分别是多少?将1molNaCl、1molCaCl2溶于水配成1升溶液,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
[引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
[媒体显示]
请用NaCl固体配制250ml0.5mol/L的NaCl溶液。
[交流研讨]
你认为配制溶液的大致步骤有哪些?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提高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活动探究](两人一组,相互协作)
[拓展延伸]某同学在配制NaCl溶液的实验中出现了如下情形,试分析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
响
摇匀后发现凹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度线,
第 四 课 时
[引言]引入物质的量后,不仅解决了一定量的宏观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数的问题,而且也为根据化学反应计算带来极大的方便。
[讲述、媒体显示] 四、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
2H 2 + O 2 2H 2O
从质量角度: 4g 32g 36g 从分子数角度: 2分子 1分子 2分子 从物质的量角度: 2mol 1mol 2mol 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 44.8L 22.4L 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 2体积 1体积 [迁移应用]
▼分别从质量角度、微观粒子数角度、物质的量角度、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分析化学反应2NO+O 2===2N O 2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
▼P 24交流研讨
▼在标准状况下。
CH 4气体0.224升,充分燃烧时消耗O 2多少摩尔?生成水多少克?如果将生成的CO 2气体用2mol/L 的NaOH 溶液吸收,需要多少毫升的NaOH 溶液? [拓展延伸]
▼如何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 的浓硫酸配制250ml 2mol/L 的稀硫酸? ▼试探讨溶液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