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咏扬州三首赏鉴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唱扬州

唐诗宋词唱扬州

唐诗宋词唱扬州Itinerario por la Yangzhou cantada por los poetas de las dinastías Tang y Song孙雨丹 Sun Yudan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Aun habiendo observado a todas las bellas jóvenes en la calle de los diez li de Yangzhou, ninguna puede compararse a ella cuando, maquillada, se esconde tras la cortina de cuentas.扬州从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开始繁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城古韵,历来都是诗人们首选的创作之地。

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为这座文化名城提笔,描绘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繁华都市。

广为流传的有李白笔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现在更保留着“竹西佳处”的别称,这是出自宋代词人姜夔(公元1154-1221年)的《扬州慢》一文中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可以说是文人的汇集地,尤其在唐宋时期,更是历史名人的大本营。

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扬州政治经济的繁荣已达到鼎盛,唐宋诗词写尽了扬州城的繁盛之貌。

让我们透过诗篇看历史,来感受诗人笔下的扬州。

杜牧(公元803-852年)曾到扬州任职,期间创作了五言律诗《扬州三首》。

初到扬州的杜牧被这座都市的极盛繁华所吸引,其作品也都在极力表现扬州的盛况。

如《扬州三首》其一“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写的正是扬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人们锦衣玉食,出行奢华。

短短几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扬州的惬意。

从中也不难看出诗人对这个城市的喜爱和留恋,以及诗人在扬州自得其乐、安闲自得的生活状况。

两年之后,杜牧离开扬州到长安赴任,离别之际写下了《赠别二首》。

描写扬州的诗句赞美

描写扬州的诗句赞美

描写扬州的诗句赞美
嘿,你知道吗?扬州那可是个超美的地方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瞧瞧,这李白大诗人都对扬州的三月赞不绝口呢!就好像春天是为扬州量身定制的华美礼服。

扬州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不就像画笔勾勒出的优美线条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哇塞,扬州的月色得多迷人呀,能占了天下月色的二分呢!仿佛那明亮的月光是扬州独有的璀璨珠宝。

走在扬州的小巷子里,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诗里的二十四桥,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呀。

想象一下,在那宁静的夜晚,桥上映着月光,旁边有佳人吹箫,这场景,啧啧,简直绝了!这可不是随便一个地方能有的韵味呀!
记得有一次我去扬州,遇到一个当地的老大爷,他特别热情地给我介绍扬州的各种美景。

他说扬州的美呀,那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就像他们扬州人一样,实实在在的。

可不是嘛,扬州的美是那种能走进你心里的美。

扬州的园林也特别有名,那精致的布局,不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一路上的美景,真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呀。

我觉得扬州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美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去感受。

不管是那些赞美扬州的诗句,还是扬州本身的魅力,都让人对它充满了向往和喜爱。

扬州,就是这么独特,这么让人着迷!。

烟花三月下扬州古诗词赏析

烟花三月下扬州古诗词赏析

烟花三月下扬州古诗词赏析扬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古城,素有“京华锦绣,龙凤呈祥”之美誉。

每年三月,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正是游览扬州的好时节。

这时,烟花绽放,繁花似锦,吸引着许多游人的目光。

而古人们对于烟花和扬州的描写,也流传下了许多美妙的古诗词。

下面将带您一同赏析烟花三月下扬州古诗词。

1.唐·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烟华如梦柳初黄,天外楚宫传宠将。

金粉寂寥宫树下,看取高楼似去年。

此首诗描绘了扬州的烟花绚烂景象。

杜牧以“烟华如梦”来形容烟花的绚丽,用“柳初黄”说明时间是初秋,使得烟花的美景更加显著。

他用“天外楚宫传宠将”来点题,使读者能够联想到扬州城内拥有雄伟的楚城墙与宫殿。

接下来的两句“金粉寂寥宫树下,看取高楼似去年”以扬州城内的高楼和宫树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宫廷时光的静谧画面。

2.唐·杨巨源《指南录寒食日泛舟过扬州作》野色苍茫四望同,叠楼扬州当十云。

日回扣棹飞烟上,春榜人家尽满籓。

这首诗是杨巨源在寒食日游览扬州时所作。

他以“野色苍茫四望同,叠楼扬州当十云”来形容扬州的美景。

扬州的景色在视觉上如同野外的山色一般苍茫,错落有致的楼宇仿佛是云端中的存在。

在日暮回船之际,扬州的风景和烟花共舞,瞬间显得如此美丽祥和。

而“春榜人家尽满籓”表明了扬州这个时候人们纷纷出门,尽享春天的美好。

3.宋·晏殊《渔家傲》江浦千帆过斜阳,采石猖狂双鬼哭。

秋雨飘摇千万丝,云山飜藻如翩翾。

晏殊的这首《渔家傲》描述了扬州景色与氛围。

他用“江浦千帆过斜阳”描绘了扬州临江而建的特点,江面上的船只在斜阳下飘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而“采石猖狂双鬼哭”则描绘了秋天的雨水落下,使得扬州的山水变得更加神奇和奇异。

最后的“云山飞藻如翩翾”景象更是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

4.宋·欧阳修《醉花阴·醉花阴》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扬州相关的古诗词

扬州相关的古诗词

扬州相关的古诗词
哎呀,说起扬州,那在古诗词里可真是美得不得了!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这一句,不就像是在说
扬州的路啊,春风吹过,满是诗意,那沿路的风景,那珠帘后的佳人,难道不是让人浮想联翩?就好比你走进了一个梦幻的花园,每一朵花
都娇艳欲滴,让你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瞧瞧,这二十四桥在明月的
映照下,该是多么迷人的景象啊!想象一下,如水的月光洒在桥上,
一个如玉般的人儿在那儿吹着箫,这画面多美呀!这就好像是一幅精
美的画卷在你眼前缓缓展开,让你忍不住想要走进画里去。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的月夜竟然能占了天下
月色的二分,这得是多么惊艳的美景啊!这不就像一个绝世美人,在
人群中一出现,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吗?
扬州啊扬州,这些古诗词把你描绘得如此迷人,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难道你不想亲自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诗情画意吗?我觉得,扬州就
是古诗词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世人为之倾倒!。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
[唐]姚合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是“扬州春词三首(其二)”,从中可以知道这是姚合在描述扬州春天的景色,并且这是他写的三首春词中的第二首。

然后,从诗中可以看到姚合对扬州春天的细致描绘。

诗中提到“满郭是春光”,这意味着扬州城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接着描述了春天的繁花似锦,花朵盛开,各种颜色的鲜花在城市中绽放,使得城市看起来更加美丽。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泥土因为落花而变得芳香,以及轻风吹拂竹林,花香随风飘荡的景象。

这些细节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细腻的感受和敏锐的观察。

再看最后两句“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诗人通过对比春天的美好和隋朝的覆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

总的来说,姚合在这首诗中成功地描绘了扬州春天的美景,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示了春天的魅力。

同时,通
过对比春天的美好和历史的沧桑,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杜牧《润州二首》唐诗译文及鉴赏

杜牧《润州二首》唐诗译文及鉴赏

杜牧《润州二首》唐诗译文及鉴赏《润州二首》唐代:杜牧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润州二首》译文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

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

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

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

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

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

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

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

《润州二首》注释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

句吴:即吴国。

《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句:一作“向”。

向吴亭:在丹阳县南面。

放歌:放声歌唱。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马:一作“鸟”。

旷达:开朗,豁达。

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

”可怜:可爱,可羡慕。

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桓伊:东晋将领、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

一笛:指一支笛的声音。

唐沈彬《金陵》诗之二:“一笛月明何处酒?满城秋色几家砧。

”出塞:曲名,曲调哀愁。

谢朓:南朝齐文学家。

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水犀军:披水犀甲的水军。

铁瓮: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

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

历代文人咏扬州诗词

历代文人咏扬州诗词

历代文人咏扬州诗词扬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

他们用诗词描绘出扬州的千姿百态,让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辉。

先来说说唐代诗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一句可真是把扬州的月色夸到了极致。

你想啊,天下的明月夜景一共就三分,扬州就占了两分,这得是多么迷人的月色啊!徐凝就像是一个特别偏袒扬州的评委,把最美的月光都给了扬州。

在他眼里,扬州的夜晚,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照在扬州的大街小巷、亭台楼阁之上,那景象一定如梦如幻,怪不得他觉得这月亮都有点“无赖”了,总是把最美的一面留给扬州。

再看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笔下的扬州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二十四桥在明月的映照下,仿佛是一座通往仙境的桥梁。

而那个“玉人”在桥上吹箫的画面,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也许是一个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的女子,在月光下轻倚桥栏,悠扬的箫声飘荡在扬州的夜空之中。

这不仅写出了扬州夜晚的静谧美好,更给扬州添上了一抹高雅的艺术氛围。

感觉杜牧就像是一个拿着画笔的画家,用他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扬州夜景图。

还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一句简直就是扬州的最佳旅游宣传语。

“烟花三月”四个字,就把扬州春天的美景都浓缩在里面了。

阳春三月,扬州到处是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繁花盛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那时候的扬州就像是一个被鲜花簇拥的大花园,再加上李白送别友人时提到扬州,让人们觉得扬州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地方。

就好像是告诉大家,这个时候去扬州,你就能感受到人间最美好的春色。

到了宋代,姜夔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描绘扬州。

他看到的扬州不再是昔日的繁华,而是经历了战争后的荒凉。

“春风十里”原本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可是现在只剩下长满荠菜和麦子的青青田野。

这就像一个曾经盛装打扮的美女,突然遭遇变故,变得衣衫褴褛。

姜夔用这种对比,写出了扬州的沧桑变化,让人对扬州的历史命运不禁感到唏嘘。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摘要:一、扬州春词的背景与作者简介二、扬州春词三首其二的内容概述三、扬州春词三首二其的赏析1.词牌与韵律2.描绘扬州春景的细腻手法3.寓情于景,表达作者情感4.艺术价值与影响正文:扬州春词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郑燮所作。

郑燮,字克己,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为“扬州八怪”之首。

他的诗、书、画三绝,尤以诗最为著名。

扬州春词描绘了扬州春天的美景,共有三首,本文主要赏析其二。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全文如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词以描绘扬州春天美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扬州春天的优美景色。

词牌为“卜算子”,韵律优美,词句婉转。

首先,词牌与韵律方面,作者采用“卜算子”词牌,使得词的韵律优美、和谐。

在句式上,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的手法,使词句更加婉转、流畅。

其次,描绘扬州春景的细腻手法方面,作者通过“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两句,展示了扬州春天的生机勃勃,春风拂面的景象。

同时,以“卷上珠帘”寓意春天的美景,使得读者在欣赏扬州春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接着,寓情于景,表达作者情感方面,作者通过“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扬州美景的喜爱之情。

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寻找知音、知己的心境。

最后,艺术价值与影响方面,扬州春词三首其二以其优美的词句、意境深远,成为中国古代诗词的佳作。

这首词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扬州春景成为诗词中永恒的主题。

综上所述,扬州春词三首其二以其优美的词句、意境深远,成为中国古代诗词的佳作。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赏析
【实用版】
目录
1.扬州春词三首其二的背景介绍
2.扬州春词三首其二的文学价值
3.扬州春词三首其二的艺术特色
4.扬州春词三首其二的意义解读
正文
扬州春词三首其二是一组描绘春天扬州美景的诗词,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

这组诗词以其优美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组诗词的背景。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在扬州任职期间,深深地被扬州的美景所吸引,因此写下了这组扬州春词。

这三首诗词中,杜牧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扬州春天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从文学价值来看,扬州春词三首其二无疑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这组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描绘,展示了杜牧卓越的文学才华。

同时,这组诗词也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在艺术特色上,扬州春词三首其二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杜牧在这组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描绘,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这些描绘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扬州的春天之中。

其次,杜牧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这组诗词在艺术上更加完美。

在意义解读上,扬州春词三首其二既是对扬州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通过这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杜牧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1. 古诗句中歌颂扬州的诗句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南徐树扬州诗十二首红桥茅茨水榭气萧萧,烟锁藤萝梦锁桥。

人影衣香知去远,临流犹问小红箫。

廿四桥廿四由来属杜郎,风荷摇曳说幺娘。

澹星初月画难足,逗雨忽来三两行。

五亭桥月香屑飘廊点点金,流霜空里到衣襟。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平山堂岚光拱揖直堪扶,月过维扬梦也殊。

三老文章三泰斗,堂前客到敢平乎?注:三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茱萸湾帆痕鹭影过潺潺,阵雁鸣空去不还。

望断天涯头渐白,茱萸花又满前湾。

个园人个千千写本难,秋冬春夏尽堆栏。

世间多少真君子?拭目先生仔细看。

注:两淮商总黄至筠私家园林。

徐园浅白长红隐石桥,啭鹂亭榭伫芭蕉。

冶春诗手今安在?侬自扶烟问画桡。

祝:园内原有冶春诗社。

长堤云影荷裳动晓星,落红拂柳在泠泠。

子规信比画船急,关注元元是此声!注:子规:布谷鸟、催秧鸟。

何园片石山房片石叠成江北峦,清波半勺五湖看。

头陀毕竟尘根净,总把世情别样弹。

扬州春词三首其一译文

扬州春词三首其一译文

扬州春词三首其一译文《扬州春词三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全称为《扬州春夜潮·其一》。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在春夜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氛围,充满了温情和悠闲的感觉。

以下是这首诗的译文及其相关介绍。

扬州春夜潮·其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绕池四面,皆是文章士。

才十日,池上新晴。

彩笔一枝如削。

暖风熏得游人醉。

唯有故人长在,水波不兴。

故人何处,他乡难信。

惟有新人笑谈,芳心尚在,古恨新愁,肠断白苹洲细雨中。

(译文)淮水左边的扬州城,竹林西边的那个佳处,围着它的小池塘,方圆四里,人人都是文艺的士子。

醉心春光,乘十日晴留。

游人们,画笔如削,暖风熏得醉意浓。

只有故人长伴,水波也止息。

然而故人去向,又岂是容易问的。

只有新欢笑语,芳心还在,但古恨新愁,肠断白苹洲的雨轻轻地落下。

这首诗以扬州春景为主题,描绘了春夜中池塘旁文艺士子的视觉感受和浪漫情调。

作者以细腻而不同寻常的笔触,赞美了水乡的金色阳和,和这里的情感和美好。

这首诗伴随着深度的意境和生活情感,形成了一片天地,既充满光芒与柔和,也充满暗香与深邃。

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运用实景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真切、厚重的感受,通过大量细致的描写,传递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旧情重提,以及两代情愁之感,让人情感澎湃,感同身受。

同时,由于扬州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因此,这首诗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唐代的文学界,白居易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涉及诗、散文、小说等多个领域,而《扬州春词三首其一》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想象力,也为当时的文学界树立了一种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同时,这些诗作也被后代的文学家和诗人所吸取和借鉴,成为古典文学的重要遗产之一。

总之,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之一,通过婉转的语言和优美的词句,绘制了一个充满温馨和美好的扬州春景,并将诗人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寓意深刻,感情真切,给人心灵的启示和文化的滋养。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诗词解析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诗词解析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诗词解析一、诗歌背景解析1. 青房并蒂莲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诗词。

这是一句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语句,流传至今。

2. 维扬维扬,即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素有“京华南地,武林门户”之称,其地理优越,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3. 怀古诗词怀古诗词是指古代诗人在诗歌中怀念或吟咏古代人物、事件或历史时期的诗篇。

这类诗词多以感怀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国家兴衰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二、诗句解析1. 青房“青房”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高楼或宫室。

青房并蒂莲,便意味着并蒂莲花绽放在高楼之上,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着高远、美好的意境。

2. 并蒂莲并蒂莲,指莲花一茎上开有两朵以上的莲花。

并蒂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象或事物,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3. 维扬怀古诗词这句诗中的“维扬怀古诗词”一语中的“维扬”和“怀古诗词”两个词语构成了对扬州怀古诗词的特殊赞誉。

它既凸显了扬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又抒发了诗人对扬州怀古诗词的敬佩之情。

三、扬州诗词赏析1. 《鼓上蚤》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长江两岸的景象。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渚清沙白、无边落木的深情怀。

2. 《永遇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已看草木随风落,更闻天地泣幽声。

此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已看草木随风落,更闻天地泣幽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伤之情,寄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怀和对生命变迁的觉悟。

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穿树映平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此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描绘了钱塘湖春日的美丽景象,展现了白居易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

唐诗三百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赏析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到你!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译文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都已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诗词研究:诗词里的扬州夏日

诗词研究:诗词里的扬州夏日

诗词里的扬州夏日提起〃扬州的夏日〃,浮现在脑海中的,或许就是朱自清先生那篇《扬州的夏日》。

纵览历史的长河,很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为扬州夏日美景,绣上一道华丽的花边。

江都夏杨广梅黄雨细麦秋轻,枫树萧萧江水平。

飞楼倚观轩若惊,花簟罗帷当夏清。

菱潭落日双凫舫,绿水红妆两摇漾。

还似浮桑碧海上,谁肯空歌采莲唱。

在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功过皆有的帝王。

但是隋炀帝的诗才,在帝王之中,还是比较突出的。

在扬州,他曾经题写过《春江花月夜》;夏季的扬州,也在他的笔下呈现出诗情画意。

这是梅子黄的季节,麦子在田中,轻轻泛着波浪。

落日之下,两条画舫在水面上摇荡,绿水伴着红妆,真是美不胜收。

白田马上闻莺李白黄鹏啄紫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缥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从隋朝到了唐代,那是一个人人都在写诗的美好年代。

在唐代那片璀璨的诗歌星空中,李白绝对是最闪亮的星。

他曾在黄鹤楼上,目送着孟浩然之广陵。

而他自己,终将也会按捺不住,要来这里〃散金三十余万〃。

当然,散金也不能调节他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虽然只是〃黄莺、桑树、蚕〃这三个普通的意象,但是在李白的笔下,就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画卷。

我们的诗人,就这样骑在马上,发出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的感慨。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苏轼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怎么说,苏东坡真是T立不折不扣的吃货啊,而且很会吃。

端午时节,正是初夏,扬州有这么多好吃的美食,不知道苏东坡到了岭南〃日啖荔枝三百颗〃时,还会不会想到扬州的美食。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刘禹锡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

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

扬州春词三首译文

扬州春词三首译文

扬州春词三首译文
《扬州春词三首》是唐代诗人姚合的组诗作品,原文如下:
其一
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

南北相过殊不远,暮潮从去早潮来。

其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其三
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赏析和翻译:
- 第一首:描绘了扬州三月花开的美景,诗人与友人在花丛中相逢,一同畅饮。

虽然两人一南一北,但相距并不远,就像早晚潮汐一样,总是能相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第二首:诗人描述了扬州城中春光四溢,街巷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露水沾湿了衣裳,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第三首:亥日这一天,江村集市热闹非凡,帆船靠岸,人们渡过桥来到浦里。

这里青色的莎草覆盖着城墙,竹子成为房屋的建筑材
料,由于没有水井,家家户户都饮用潮水。

这首诗展示了江村的繁华景象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三首诗通过对扬州春景和江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唐代扬州地区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涛似雪,风如剑。扬州十里朱帘卷译文

涛似雪,风如剑。扬州十里朱帘卷译文

扬州十里朱帘卷是一首唐代诗歌,描绘了扬州美丽的风景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这首诗歌以它的美丽和优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首诗的原文是:“涛似雪,风如剑。

扬州十里朱帘卷。

大江东去,浪波不顾人间。

楼船水阁零落,夜景为谁明?数声伞盖翩翩舞。

河汉清、万户步虚声。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逐段解析:1. 涛似雪,风如剑。

这两句描绘了扬州的风景,通过“涛似雪”和“风如剑”这两个比喻,表现了扬州的风景之美和壮丽。

诗人用这样的比喻手法,生动地展现出了扬州的景色。

2. 扬州十里朱帘卷。

“朱帘”是指水面上的波纹,这里用“朱帘卷”来描述整个扬州的风景,形象地描绘了扬州的壮丽景色。

这个描写也暗示了扬州的富丽堂皇和壮美景观。

3. 大江东去,浪波不顾人间。

这两句表达了大江东流的气势,浪波不顾人间的意境。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和不可阻挡的力量,给人以震撼和敬畏之情。

4. 楼船水阁零落,夜景为谁明?这两句描写了扬州的夜晚景色,水上楼船和水边水阁错落有致,夜色下更显得神秘而美丽。

表达了诗人对扬州夜景的迷恋和向往。

5. 数声伞盖翩翩舞。

河汉清、万户步虚声。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扬州的夜生活,伞盖的舞动和万户的繁华,抒发出诗人对扬州夜晚繁华景象的赞叹和向往。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扬州美丽的自然风景以及夜晚繁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扬州的热爱和向往。

它以其优美、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了一部经典的诗歌。

由于涛似雪和风如剑的形容,扬州十里朱帘卷被誉为一首瑰丽古风的诗篇,展现了扬州的旖旎风光和壮美景色。

诗中描绘的大江东流浪波不顾人间的意境,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雄浑和不可逾越的力量。

而楼船水阁零落,夜景为谁明,数声伞盖翩翩舞和河汉清、万户步虚声的描写,则表现了扬州夜晚景象的生动和绚丽。

扬州十里朱帘卷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城市夜景的赞美,向人们展现了扬州充满魅力的一面。

扬州十里朱帘卷诗的所在地扬州市位于我国江苏省,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景观。

扬州春词三首其一阅读

扬州春词三首其一阅读

《扬州春词三首(其一)》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扬州春词三首(其一)》
(唐代)姚合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联交代了写作的时令和地点,描写了扬州城寒食时节初春的景色。

B.诗歌颔联和颈联写景,由远及近,由自然景物转向城市园林,视野开阔。

C.“车马少于船”凸显了扬州城的繁华:水路交通十分发达,船只比车马还要多。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以游人不知疲倦地游玩衬托出扬州城初春的美丽景色。

2. 颔联中“凝”“散”二字用得很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1. B
2.“凝”字写出了暖阳下繁花烟柳的视觉感受,“散”字写出了春风中阵阵管弦声传来的听觉感受,两字化静为动,分别赋予“暖日”“春
风”以生命力,将平常的自然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扬州城美丽景致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咏扬州三首赏鉴
作者:王新亮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02期
唐代扬州商贾如云,文士如林,时有“扬一益二”之美誉。

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曾鼓吹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千百年来,世人一直争相传诵,以至干脆慷慨地把“二分明月”、“月亮城”的美誉永远地赠给了古城扬州。

这儿我们不去说扬州的城美、水美和人美,只是从诗歌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品味唐朝诗人李绅、杜牧、徐凝是如何描写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绅的《宿扬州》: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这首诗多角度描写出了扬州的繁华景象。

首联先写眼前大江横亘,渡口处江面宽阔,烟波浩淼。

这是实写,也为下面写扬州壮色。

然后作者交待自己是在秋天的一个夜晚从金陵到达扬州的。

颔联分别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当时的见闻。

大雁鸣叫着从头上飞过,是客观描写,但并未游离中心。

因为扬州附近也有沼泽,即诗里的“楚泽”,大雁“经楚泽”飞而过之,不敢停留歇宿,正反衬出扬州的人物阜盛,热闹繁乱。

薄暮时分,可以看见扬州在因远近而看去深浅不同的红树丛中隐现,这应该说是一种相当真切的描绘。

随着时间的推移,颈联写道:夜里的桥头,灯光万点,和银河连成一片;城外的河里,篷帆相属,紧靠着天边的星斗。

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互文的手法,说城外的河里岸边,舟船如云,灯火繁密,和天上的星辰混成一片。

这是正面的夸张描绘,已可见扬州的繁华程度。

但它又是借以窥全豹之一斑的映衬之笔。

因为城外的一角尚且如此,城里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这时也恰到火候地打住,余意只以议论出之:今天的扬州和过去的已大不相同了,不必再问隋炀帝的“迷楼”何在,这里到处都有比它更富丽堂皇的地方。

在六句实写之后,来这么两句虚写,是比更华美的描摹高明的,它可以让读者运用想象任意丰富充实,创造出更美于客观描写的艺术境界。

诗人李绅笔法富于变化,明写大江、塞鸿和红树,暗衬扬州;前六句为实,末两句为虚;正面描写城外、侧面表现城内。

诗中明暗、虚实、正侧方法的结合、转化,不露痕迹,使读者于眼花缭乱中产生一种迷离惝恍、美不胜收的感觉,这正是诗人的高妙之处。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李绅的《宿扬州》主要是描写扬州的景色,而徐凝的《忆扬州》则另辟蹊径。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风物宜人,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

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

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

于此思念殷切之际,唯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

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

这种挣不脱、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怎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

于深夜抬头望月时,本欲解脱此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故曰“明月无赖”。

无赖二字,本有褒贬两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意。

但后世因惊赏这对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

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

而扬州的魅力,也非仅在月色。

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

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都是不可以常理论的,却收到了一种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读者读此诗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曰怀地。

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得风姿无限,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

这也许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的。

而初读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我们可能会看到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就认定这也是赞美扬州的一首诗。

如果我们能知人论世,去仔细品味,就会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了。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

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

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

“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

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的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

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从明暗的变化写静。

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

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

“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

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

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

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

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

三首唐诗,都是歌咏扬州,主旨不同,手法各异。

但只要我们用心咂摸,细细品味,就一种美的历程,就会获得美的享受。

慢慢走,欣赏啊!
王新亮,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