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教案6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教学目标和重点
1.3 教学内容概述
二、课程设置
2.1 环境学基础知识与概念
-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环境因素与生物相互作用
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3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重要指标
- 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2.4 环境政策与管理
- 环境立法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讲授与演示
-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3.2 实践与实验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环境学《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环境学基础》是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实质,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环境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做一名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公民。
(三)开课对象:本科生二、先修课程地质、地貌、气象与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课程。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并组织现场参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经验。
(二)考核方式:考查。
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数:54 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章绪论(4 学时)【主要内容】1.1环境和环境问题1.2环境科学1.3人类的环境观1.4环境伦理【重点难点】重点是环境概念、环境问题、形成原因;难点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学生掌握要点】环境概念、环境问题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形成原因以及当代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本质,环境科学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环境伦理。
第二章人类环境的发生与演变(2 学时)【主要内容】2.1宇宙、星系与地球2.2地球上的生命2.3海洋资源及空间资源开发【重点难点】正确认识人类在宇宙空间、地球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配套技术属于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学生掌握要点】正确认识人类自身发展与环境间的协调一致性。
第三章人类与大气圈(12 学时)【主要内容】3.1大气圈的结构与组成3.2大气污染及其类型3.3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3.4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3.5大气污染的危害及综合防治3.6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为大气污染与类型、大气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烟气抬升五种类型;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厄尔尼诺,温室效应影响及防治对策;臭氧层损耗危害;酸雨定义、分布与危害,中国控制酸雨的措施;难点为光化学烟雾,烟气抬升五种类型,厄尔尼诺。
环境学基础
环境学基础1.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3.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4.土壤净化:是指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经生物和化学降解变为无毒害物质,以及通过化学沉淀、络合和螯合作用、氧化作用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或是为土壤胶体牢固地吸附,植物难以利用而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被排出土壤之外的作用5.水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6.水体富营养化 : 当天然水中 N、P 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积蓄时,可导致水中植物尤其是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侵占了类的生活空间,消耗水中溶解氧 ,甚至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水体突营养化7.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8.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他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9.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0.光化学烟雾:是白色烟雾,有时带有蓝紫色或黄褐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烟雾是光化学氧化剂混合物,主要由臭氧(O3)、氮氧化物(N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类组成11.赤潮: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称为赤潮12.臭氧层保护行动:《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赫尔辛基宣言》13.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①地下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及裂隙②土地破坏与恢复:露天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或被占用。
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环境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
2.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教材《环境教育》。
2. PPT课件。
3. 环保活动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 学生讨论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环保活动案例,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环保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自我做起,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环保实践活动要求,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学生承诺并签订环保实践活动协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环保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问题现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保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讨论环保活动的意义,以及签订环保实践活动协议,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课后跟进,了解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40/2需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适用专业:适用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法学的本科专业课程简介环境保护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科学的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全球的环境状况,起着环境学基础教育、拓宽环境知识面的作用。
该课程系统介绍了全球环境问题,生态学基础,环境资源及其保护,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和物理污染及其控制,环境与法,环境与贸易,环境与管理,环境与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体系,掌握环境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加深学生对环境与发展、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各个环境要素污染的成因、防治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的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2.环境及其组成、环境问题;3.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教学要求:1.理解环境的概念,了解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概念;2.掌握环境问题的由来及概念;3.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熟悉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环境的概念、环境学的研究任务;难点:次生环境问题。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3.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淡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
南开大学2020年电大《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附全答案
南开大学2020年电大《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附全答案单选题1.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城市垃圾可采用()进行处理。
A.焚烧B.填埋C.堆肥D.堆置正确答案:A2.大气污染源按存在形式可分为()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A.固定B.可转换C.移动D.定点正确答案:A3.大气污染源按存在排放方式可分为()、面源和点源。
A.线源B.固定源C.移动源D.连续源正确答案:A4.大气污染源按存在排放时间可分为()、间歇源和瞬间源。
B.不定时源C.固定源D.变换源正确答案:A5.现以观测到()上空出现大面积的臭氧层变薄、消失,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A.极地B.赤道C.南极D.北极正确答案:C6.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
A.光化学烟雾B.大气颗粒物污染C.煤烟型污染D.温室气体污染正确答案:C7.()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发生类型。
A.水质污染B.大气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E.综合污染正确答案:A8.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为主的倒三角形营养结构。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态环境正确答案:B9.平均风、湍流、下垫面、太阳辐射等都属于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A.大气状态B.大气条件C.气象D.大气结构正确答案:C10.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可食部分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或产生因污染而减少(),此时土壤污染值为土壤污染临界值。
A.5%B.10%C.15%正确答案:B11.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中间层正确答案:A12.大气中悬浮物为()状态。
A.颗粒B.气溶胶C.液溶胶正确答案:B13.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学物质经过()照射后会分解出与臭氧分子发生链式反应的氯原子。
A.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x射线正确答案:A14.可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的固体城市垃圾可采用()法进行处理。
A.焚烧C.堆肥D.堆置正确答案:C15.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环境学概论教案
环境学概论绪论第一节环境概论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也就是自然生物圈这一层和人工环境中的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一、人类的环境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照其特征和功能可分为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人工环境(manmade environment)两种。
1.自然环境的构成(1)物质: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2)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力(3)自然现象:大气稳定性、地壳稳定性(地震、火山、海啸、地质构造情况)、大气力量、水循环、水土演变等多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亦可以看作有地球环境和外围空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球环境对于人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根据地球上各个区域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异同性,发现地球环境具有明显的圈层特性。
地球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圈层结构特性:内核→外核→地幔→地壳→大气层2.人工环境综合生产力(包括人等)、技术进步、人工构造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与地方因素等。
必须指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带根本性的,人类要改善环境,必须以自然环境为其大前提,谁要是超越它,势必一事无成。
二、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一)环境要素(environmental element)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6第六章第56节 室内空气环境的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
• 夏季:当te> 时,ηt>l; te< 时,ηt<l
• 下送ta风上排风送风方式的 ηt 值大于1,且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
ta
ta
污染物年龄
• 房间内某点的污染物年龄也是该点排出污染物有效 程度的指标。 • 某点的污染物年龄:是指污染物从产生到当前时刻 的时间。 • 污染物驻留时间:污染物从产生到离开房间的时间 • 和空气龄类似,房间中某一点的污染物由不同的污 染物微团组成,这些微团的年龄各不相同。 • 某一点污染物微团年龄τcont是指该点污染物微团的污 染物年龄的平均值。 • 某点的污染物年龄越短(长),说明污染物越容易 (难)来到该点,则该点的空气品质比较差(好)
•
Ce Cs 排C 污 效C率s 也可定义成基于房间污染物最大浓度的形式
• 以上两种排污效率的定义都是对整个房间而言,对房间内任一点,也
可求出各点的排污效率 Ce Cs
——Cp是指房间内任一点的浓度Cmax Cs
Ce Cs
Cp Cs
余热排除效率(投入能量利用系数)ηt
• 考察气流分布方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定义
• 释放方法:
• 脉冲法:在释放点释放少量的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 化过程
• 上升法:在释放点连续释放固定强度源的示踪气体,记录变化过程 • 下降法:房间中示踪气体的浓度达到平衡后,停止释放示踪气体,记录变化过程
2、换气次数的测量
• 上升法:
• 稳定时
• 换气次数 n= Q/VQC e m
测
点
数
100%
80%
第六节 主要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
6.6主要内容
《环境科学》导学案
《环境科学》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环境科学的定义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科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去除方法,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环境影响评价:对新建项目、政策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4. 环境监测与评估: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环境质量和变化的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1.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还可能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2. 水体污染: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也会传染疾病给人类,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
3. 土壤污染:土壤受到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噪声污染: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失眠等健康问题。
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维系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只有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保障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保护环境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4. 美化城市环境:环境保护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城市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导学总结: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环境问题的发生、演变和解决办法。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与控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2024科学教案说课稿范文
2024科学教案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态环境保护》,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学生科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中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生态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原因和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爱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对策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和实践体验,深刻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主动参与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实验仪器,以直观地呈现生态环境现状和污染物的影响,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环境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到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然后我会提问一些问题,如:你身边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保护环境?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入今天的课题:生态环境保护。
环节二、概念理解和知识掌握首先,我将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他们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然后我会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环境污染问题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1《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研究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
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情形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研究,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情形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研究,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大研讨。
他们可以在研究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情形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相识。
也就是说,初中对情形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先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研究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情形问题也有了一定的相识,并且懂得了研究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情形问题。
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
因为学生的研究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旁做起,比如维护校园情形卫生等。
针对学生合作认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划分进行调查研讨、搜集资料、收拾整顿资料,并将本小组的研究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研究、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理论能力。
教案大学一年级环境科学课程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教案大学一年级环境科学课程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教案大纲一、课程概述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大学一年级环境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 熟悉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的概念、范畴和重要性;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 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原理;地球系统科学原理;环境化学原理;环境物理学原理。
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现场监测和实验方法;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4. 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的关系;环境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5. 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环境问题现状和全球环境挑战;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和责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加深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等。
2. 实践能力:参与实地调查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综合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科学基础》2. PPT课件: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第二周:- 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第三周:-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周:- 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五周:- 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八、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
《环境管理学》教案
《环境管理学》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具备相关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定义和涵盖的范围;2. 掌握环境管理学的重要原理和方法;3. 了解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和政策;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5. 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本部分将介绍教学内容的大致框架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1. 环境管理学的概述1.1 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1.2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教学方法:演示讲解,示范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
2. 环境管理学的重要内容2.1 环境评价与监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
2.2 环境规划与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小组合作,设计项目展示。
2.3 环境保护与治理教学方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 环境管理法规与政策3.1 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教学方法:课堂授课,案例辨析,问题讨论。
3.2 环境管理政策与标准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小组研讨。
第三部分:教学流程本部分将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给出一份详细的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堂课:环境管理学的概述1.1 开场小视频介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2 回顾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3 讲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4 完成一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练习,检查学生对于第一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第二堂课:环境评价与监测2.1 介绍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步骤。
2.2 分析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2.3 阐述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2.4 班级分组进行一个环境评价与监测的案例分析,并展示结果。
3. 第三堂课:环境规划与设计3.1 解释环境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3.2 展示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案例。
3.3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小项目,并展示成果。
南开大学-22秋学期《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辅导资料-答案2
南开大学-22秋学期《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A.镉
B.多氯联苯
C.砷化合物
D.甲基汞
【参考选择答案是】D
2.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食物来源不足
B.天敌繁殖过快
C.盲目过度捕杀
D.生存环境破坏
【参考选择答案是】D
3.()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发生类型。
A.水质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农业污染
E.综合污染
【参考选择答案是】A
4.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中间层
【参考选择答案是】A
5.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及能源的供应者,但低位营养级的能量仅有()能被上一个营养级利用。
A.1/5
B.1/10
C.1/15
D.1/20
【参考选择答案是】B
6.大气污染源按存在排放时间可分为()、间歇源和瞬间源。
A.连续源
B.不定时源
C.固定源。
《环境学基础》教案9
第九章全球性环境问题第一节 全球性环境问题概述(见《跨世纪全球环境问题及行为对策》、《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学导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随著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正由小范围、低强度演变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危害。
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和实质1.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加以理解:范围: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
环境破坏区域与污染排放点多,影响区域广泛。
程度:具有严重性、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大,且作用时间长。
比狭义的自然灾害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自然灾害具有不连续性和区域性。
其严重程度可以以“社会悖论”来解释,即每一个人(国家)都尽可能多地占用公共资源(自然资源),却导致灾难性的社会后果—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大环境(如大气、水、土、海洋和全球生物系统等),而不是狭义的小环境(如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
大环境一旦破坏,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问题:即属于矛盾、困难、危机。
对于地球来说,它是一种叠加人为过程的自然演变现象。
章申院士称全球环境问题为“地球的新行星现象”。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以往人类每当从自然界获得利益的同时,就制造了一种新的灾难,其后便以十倍的努力去克服它,然后再燃起新的希望,周而复始的循环,结果是地球越来越远离自然状态,这种螺旋式变化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2.全球环境问题的分类(1)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的两种问题①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所产生的问题。
②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与环境问题。
由于发达国家消费的需求、畸型消费、大型工业和新产品生产所产生的问题。
(2)根据问题产生的根源分为两类① 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力引起原生环境问题。
如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环境学基础》第十一章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第十一章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 传统发展模式与环境问题(请参阅《环境学》)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将人类推进了一个历史上最为丰饶发达的社会,与此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和困惑,如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极大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1.传统发展观的三大误区长期以来,特别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后,人们总是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
这种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现存在着很多误区。
(1)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许多世纪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规律认识水平较低,生态知识有限,把美丽、富饶、奇妙的大自然看做是取之不尽的原料库,向它任意索取越来越多的东西;把养育我们世世代代的自然界视为填不满的垃圾场,向它任意排故越来越多的对自然过程有害的废弃物。
特别是近30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显示了神奇的力量,人类自恃无上的智能,以自然界的绝对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肆意掠夺和摧残自然界的状况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规律,大大损害了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2)没有考虑自然成本传统的发展概念倾向于单向度地显示人类征服自然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没有考虑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
这样的经济核算体系容易带给人们“资源无价、环境无限、消费无虑”的错误思想。
而在实践行为上则采取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外延式发展方式。
这样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同时却给地球带来不可估量的污损。
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许多结果已经表明,今天的自然资源的过度丧失到将来也许花费多少倍的代价也难以弥补。
因此,那种不计自然成本、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增长不再有理由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真正的发展只能属于那种最低限度地消耗自然成本并有效保持了自然持续性的人类社会发展。
大学一年级环境工程教案
大学一年级环境工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熟悉环境工程的学科体系和相关专业;3. 掌握环境工程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工程概述1.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环境工程的学科体系和作用1.3 环境工程的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第二章:环境工程基础知识2.1 环境污染的分类与特点2.2 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2.3 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2.4 环境工程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第三章:水环境工程3.1 水资源与水循环3.2 水污染及其控制3.3 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第四章:大气环境工程4.1 大气污染源与排放规律4.2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转化4.3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5.1 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5.2 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5.3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6.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原则6.2 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与方法6.3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七章: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7.1 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7.2 环境管理体系与认证7.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教学方法:1. 形成化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讲解环境工程基础知识;2. 实践教学:开展实验、实地考察等环节,锻炼学生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程设计与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和报告,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课堂表现等;2. 实验与实地考察报告: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3. 课程设计与报告:综合评估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环境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行测评。
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工程原理与实践》等;2. 实验设备:水质分析仪器、大气监测设备等;3. 实地考察地点: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处理场等;4. 互联网资源:提供环境工程相关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及行业动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噪声及物理性污染原理第一节噪声污染(请参阅《环境学导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 噪声的定义与特性随着工业、交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噪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公害。
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噪声诉讼案件已占全部环境污染诉讼案件的40%左右。
1.噪声定义噪声: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噪声不仅取决于声音的物理性质,而且和人的生活状态有关。
如一个发烧友在家中尽情欣赏摇滚乐,常常陶醉于其中;而对于一个十分疲倦的邻居,这种音乐就成了噪声。
噪声属于感觉方面的公害。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四种情形:过响声:如喷气发动机发出的轰隆声。
妨碍声:此种声音虽不太响,但它妨碍人的交谈、思考、学习、睡眠和休息。
不愉快声:如摩擦声、刹车声均属此类。
无影响声: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如户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等。
2.噪声的特性(1)噪声的公害特性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他由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
首先,它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的物质;其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噪声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
因此,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要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
(2)噪声的声学特性简单地说,噪声就是声音。
它具有声音的一切声学特性和规律。
但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强弱有关,噪声愈强,影响愈大。
频率: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弹性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中进行传播的一种物理现象。
声波的频率等于造成该声波的物体振动的频率,其单位为赫。
声波频率的高低,反映声调的高低。
频率高,声调尖锐;频率低,声调低沉。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至20000赫。
20赫以下的称为次声,20000赫以上的称为超声。
人耳有一个特性:从1000赫起,随着频率的减少,听觉会逐渐迟钝。
换句话说,入耳对低频率噪声容易忍受些,而对高频噪声则感觉烦燥些。
声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分子在其平衡位置的前后,也沿着波的前进方向前后运动,使空气的密度也随之时疏时密。
在密处与大气压相比,其压力稍许上升,相反,在疏处,其压力则稍许下降。
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空气压力相对于大气压力的压力变化,称为声压,其单位为帕[斯卡]或微巴(即l微巴=l达因/厘米2)。
声强声强就是声音的强度。
1秒钟内通过与声音前进方向成垂直的、1平方米面积上的能量称为声强(用J表示),其单位是瓦/米2。
声强/与声压(用P表示)的平方成正比。
(3)噪声的强度噪声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dB)。
一般来说,声级在30-40dB是比较安静的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以上干扰人们的谈话,使人心烦意乱,精力不集中,而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表6-1列出了日常噪声源的声级以及身处其境时人的感受。
当然,感觉还因人而异!!表6-1 日场噪声源的声级及其对人的影响注意:噪声的测量值用噪声级来表示。
是由噪声计测出的。
一般称为A声级(通过噪声计中的A网络测定的数值,基本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
二、噪声来源及危害1.噪声的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日常生活中。
(1)交通运输噪声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摩托车、飞机、轮船等,在行驶时都会产生噪声。
这些噪声源具有流动性,干扰范围大。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剧增,交通运输噪声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
(2)工业生产噪声工业生产离不开各种机械和动力装置,这些机器和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消耗后以声能的形式散发出来而形成噪声。
声源工业噪声中有因空气振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如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锅炉排气等产生的噪声;也有由于固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性噪声,如织布机、球磨机、碎石机、电锯、车床等产生的噪声;还有由于电磁力作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如发动机、变压器产生的噪声。
特点工业噪声一般声级高,而且连续时间长,有的甚至长年运转、昼夜不停,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
如果工厂建在居民区附近,则影响居民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当然,受工业噪声危害员严重的还是那些操作机器的工人。
(3)建筑施工噪声建筑工地常用的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会产生噪声,噪声常在80dB以上,扰乱邻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我国城镇堪称大工地,建筑施工噪声被称为“施工扰民”、“噪声扰民”。
(4)生活噪声生活噪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常见的有街道噪声、室内噪声等等。
2.噪声的危害(1)噪声损害人体的机理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一般被认为是噪声的卫生标准。
在此以上便是有害的噪音,它影响睡眠和休息、干扰工作、妨碍谈话、使听力受损害,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图6-1)。
归纳起来,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精神折磨更多于生理损害。
(1)干扰唾眠睡眠是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是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眼质量和数量,老年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敏感。
当睡眠受干扰而辗转不能入睡时,就会出现呼吸频繁、脉博跳动加剧,神经兴奋等现象,第二天会觉得疲倦、易累,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在医学上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
在高噪声环境下,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50%一60%以上。
(2)损伤听力噪声可以使人造成暂时性的或持久性的听力损伤(即耳聋)。
一般说来,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超过85分贝则可能发生危险。
表6-2列出在不同图6-1 噪声对人体各部位的可能损害 表6-2工作40年后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噪声级下长期工作时,耳聋发病率的统计情况。
90分贝的噪声,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但是,即使高至90分贝的噪声,也只产生暂时性的病患,休息后即可恢复。
因此噪声的危害,关键在于它的长期作用。
(3)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一些实验表明,噪声会引起人体紧张的反应,刺激肾上腺的分泌,因而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
可以说,20世纪生活中的噪声,是心脏病恶化和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噪声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一些研究指出,某些吵闹的工业企业里,溃疡症的发病率比安静环境的高5倍。
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
在高噪声环境下,会使一些女性的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高。
近年还有人指出,噪声是刺激癌症的病因之一。
有些生理学家和肿瘤学家指出:人的细胞是产生热量的器官,当人受到噪声或各种神经刺激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显著增加,促使细胞产生的热能增加,而癌细胞则由于热能增高而有明显的增殖倾向,特别是在睡眠之中。
(4)影响儿童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在噪声环境下,儿童的智力发育缓慢。
有人做过调查,吵闹环境下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低20%。
噪声对胎儿也会产生有害影响。
研究表明,噪声使母体产生紧张反应,会引起子官血管收缩,以致影响供给胎儿发育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
有人对机场附近居民的一个初步的研究发现,噪声与胎儿畸形有关。
此外,噪声还影响胎儿的体重。
有人研究发现,吵闹区婴儿体重轻的比例较高。
极强的噪声(如175分贝(A)),人还会死亡。
(5)影响动物行为和性命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脱落,不下蛋,甚至内出血,最终死亡。
如60年代初期,美国F104喷气机作超声速飞行试验,地点是俄克拉荷马市上空,飞行高度为10000米,每天飞越8次,共飞行6个月。
结果,在飞机轰隆声的作用下,一个农场的l0000只鸡被轰声杀死6000只。
案例一:时间:1997年7月27日地点:辽宁省新民市大民屯镇为防治病虫害,一架B3875型飞机超低空飞行作业,三次飞临某一养鸡场上空,噪音使鸡群受到惊吓,累计死亡1021只,未死的肉鸡受惊吓后生长缓慢,出栏平均体重减少近1000g。
鸡场主为此投诉作业者,要求赔偿。
此案自1998年6月起,经5年8次审理,终于2003年4月作出终审判决,作业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两个村委会)赔偿9万元。
这是我国首例飞机噪音损害赔偿案,意义深远。
(6)对建筑物的损害低空飞行的喷气飞机可使建筑物明显受损。
50年代曾有报道,一架以每小时1100干米的速度(亚音速)飞行的飞机,作60米的低空飞行时,噪声使地面一幢楼房道到破坏。
在美国统计的3000件喷气飞机使建筑物受损害的事件中,抹灰开裂的占4则,损坏的占32%,墙开裂的占15%,瓦损坏的占6%。
此外,由于飞机噪声造成的经济损失,1968年约为40-185亿美元,1978年约为60-277亿美元。
三、环境噪声标准与噪声控制(请参阅《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噪声对人的影响与声源的物理特性、暴露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所以噪声标准的制定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的,主要考虑包括保护听力、噪声对人体建康的影响、人们对噪声的主观烦恼度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
对不同的场所和时间分别加以限制。
即同时考虑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性。
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以保护听力而言,—般认为每天8小时工作在80dB 以下听力不会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dB 和90dB 环境中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
在声级70dB 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干扰睡眠和休息的噪声级阈值白天为50dB,夜间为45dB.我国199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如表6-3。
2. 工业企业噪声标准 表6-3 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新建、扩建、改建企业标准(1993)(2)现有企业暂行标准(1993)(3)噪声剂量由于接触噪声时间与允许声级相联系,故定义实际噪声暴露时间(T实)除以容许暴露时间(T)之比为噪声剂量(D): 如果噪声剂量大于l,则在场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噪声己超过安全标准。
通常每天所接受的噪声往往不是某一固定声级,这时噪声剂量应按具体声级和相应的暴露时间进行计算,即 例:某工人在车床上工作,8小时定额生产140个零件,每个零件加工2分钟,车床工作时声级为93dBA。
试计算工人所受噪声剂量(D),并以现有企业标准评价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解:总暴露时间为T 实=2分钟x140=280分钟≈4.67小时从表6-5可知,容许暴露时间T=4小时,故:结论是工人的工作噪声环境巳超过安全标准。
表6-4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噪声标准表6-5 现有企业暂行噪声标准(4)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3. 噪声控制(1)噪声控制原理噪声的传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形式的声波行进过程。
控制噪声的原理,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振、吸声、隔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七大措施,尽力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吸声对耳膜的作用,这样即可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