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材全解 精析精练高三地理 第八单元 8.3 森林资
最新-教材全解 精析精练高三地理 第六单元 6.1中、低
第6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知识归纳学法建议1.宏观把握本节的知识体系。
黄淮海平原有辽阔的耕地、众多的人口,而旱涝、盐碱、风沙危害严重,中低产田广布,这样的地理背景说明:对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2.学习本节内容要善于做微观分析。
例1.对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的分析(表见教材P62):例2.盐碱地的成因分析:①春季一春旱一降水少且蒸发旺盛一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一盐碱地。
②不合理生产活动一大小漫灌,只灌不排一地下水位升高一盐碱地面积扩大。
3.学习本节内容.可将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进行实例分析。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除“宜农荒地”、“其他用地”外,有“耕地”、“林业用地”和“牧业用地”。
回答治理中低产田的必要性时,关键是要抓住黄淮海平原农业条件状况。
[答案] (1)耕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2)①黄淮海平原宜农荒地仅占3.18%.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黄淮海平原80%以上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性因素。
中、低产田面积广大,且占耕地比重大。
因此,治理中低产田,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必然选择。
思维诊断: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①不明白土地利用类型导致错答第(1)问;②把B或C答成建筑用地;③第(2)问回答不全。
排除思维障碍的相应办法是:①明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等等;②明白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较大的是农、林牧用地;③回答第(2)问,一是要从题目已知条件中找信息,如宜农荒地比重小,二是从教材基础黄淮海平原秋季降水少。
从东向西,黄淮海平原地势渐高,盐碱化程度应渐轻。
黄淮海平原西部地区,耕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黄淮海平原粮棉稳产高产区,故D错误。
[答案] C思维诊断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A选项正确,只要分析一下黄淮海平原秋季是否多雨就可以排除思维障碍:在正常年份,因受夏季风影响, 7、8月锋面雨带控制黄淮海平原,带来大量降水;秋季.锋面雨带对黄淮海平原影响较小,故降水也少。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三作业8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八)综合题1.结合下列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图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代号按所属的景观分类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活动A.经济价值B.美学价值C.历史文化价值D.科学价值(3)桂林山水在吸引旅游者方面起着最主要作用的是它的________价值,而北京故宫具有游览价值主要是因为它有很高的________价值。
(4)五台山成功申遗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宣扬、提高知名度B.保护资源和环境C.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D.促进文化交流(5)将下列我国重点旅游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入表中的空格内。
答案(2)C(3)美学历史文化(4)B(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分布和价值。
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熟悉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及分类;(2)自然旅游资源更突出表现其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3)人文旅游资源更突出表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东盟”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现今境内古迹随处可见。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被誉为“民居博物馆”。
纳西先民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纳西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丽江城内的“东巴记忆遗产亭”,展示了东巴象形文字、东巴舞蹈、东巴音乐等古老的纳西传统文化。
(1)图中A国是________,B国是________。
该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
(2)图中我国有一处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________;该地区至今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环境,生物类型繁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我国自然遗产所在地区常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请简要说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说明丽江古城为什么能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挝泰国热带季风气候(2)三江并流保护区地形闭塞,人迹罕至处于较低纬度,地形复杂,物种交流不便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明显(3)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湖南卷】湖南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年级8月入学考试(下标HUN)(8.26-8.27)地理试卷答案
湖南省高三年级入学考试地理参考答案1. D【解析】本题考查蚝壳屋建材选取蚝壳的目的,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蚝壳屋具有环保美观的特点,但这并非蚝壳被当地居民当作建材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地区地震灾害危险性较小;由材料可知,该类民居建材以蚝壳为主,其建造需将蚝壳串起,配以混合烧制的蚝壳灰,按照同一方向排列垒砌,工艺较为复杂;珠三角地区气候湿热多雨,蚝壳较为坚硬,受雨水侵蚀影响小,可使用时间长,且蚝壳呈鳞状,雨季不易积水,起到防潮作用。
故D 选项正确。
2.B【解析】本题考查蚝壳屋建材的来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广州海珠区存在海蚀平台,说明该地存在海岸线变迁,产生多条蚝矿带,后被人们挖出,成为蚝壳屋筑墙材料的主要来源。
故B 选项正确。
3.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民居分布,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生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同时结合蚝壳屋的建筑特点,泉州符合题意。
故C 选项正确。
4. A【解析】本题考查龙潭工业园能够留在成都中心城区的前提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工业园能留在中心城区,前提条件是对城市产生的污染少,且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干扰小。
龙潭工业园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污染排放少,货运需求有限,对城市环境和交通影响较小;研发能力的强弱不是工业园是否能留在城区的决定性因素;材料中并没有表明工业园占地面积较小;发展前景是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工业园能留在城区的前提条件。
故A 选项正确。
5. B【解析】本题考查工业机器人企业在龙潭工业园中的主要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企业作为未来龙潭工业园的核心,其对各种零部件和配套服务的需求,促进了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其他企业入驻,为其提供完整的供应链,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主要作用不是绿色化,而是关于生产效率、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全解 精析精练】高三地理 期中测试题 大纲人教版
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60分)1.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是 ( )A.气候和地貌B.土壤和植被C.水文和气候D.生物和水文(答案:B 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的界线大致是 (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B.1 000米等高线 C.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D.3 000米等高线(答案: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
)3.下列地貌单元中,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处在第二级阶梯的是 ( )A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C.河套平原 D.柴达木盆地.(答案:B 华北平原处在第三级阶梯;河套平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寒区。
)4.下列地区适宜种植春小麦的是 ( )A.华北平原B.a江汉平原C.松嫩平原 D.四川盆地(答案:C 我国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受低温限制,冬小麦不能越冬,只能种春小麦。
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四川盆地都种植冬小麦。
)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 ( )A.水源不足B.交通不便 C.资源缺乏 D.环境恶化(答案:A 水源不足可以制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因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6.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主要的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答案:D ③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中部地带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是西部地带的优势特征。
)7.我国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难度更大些,这并非由于 ( ) A.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C.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快但基础薄弱 D.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厚的国家(答案:D 我国进行国土整治工作比许多国家难度更大些的主要原因有选项A、B、C所叙述的三个方面。
最新-教材全解 精析精练高三地理 第3-8单元小结 大纲
第3~8单元小结热点聚焦我国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针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才能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单元小结重点、热点内容有:(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2.水土流失的治理(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三)河流的综合治理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2.长江三峡地区开发移民及安置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四)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五)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六)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建设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针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3~8单元集中了我国国土开发和整治的5个不同方面且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代表了教与学、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知识与能力的热点。
一、高考热点聚焦在这5个单元的案例分析中,依先后次序国土开发和整治的重要性有所不同,“水土流失的治理”最重要最突出,“荒漠化的防治”次之,依此类推。
案例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无疑是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绝好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5个单元的内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
例: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 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
依据所学学问完成1~2题。
1.推断红树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耐盐碱B.喜温凉C.耐干旱D.不需氧气2.红树林有“海岸卫士”之称,是因为它能够( )A.保持生物多样性B.削减海啸发生C.净化海水水质D.减弱海浪侵蚀,爱惜海岸1题,红树林生长在海岸及河口潮间带,耐盐碱且喜湿;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喜热;植被生长都须要氧气。
第2题,红树林有“海岸卫士”之称,是指其能够减弱海浪侵蚀,爱惜海岸。
2.D下图表示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为美国的10倍B.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小,是因为水资源总量太少D.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每万元GDP耗水量均低于澳大利亚4.为降低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应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农业B.限制城市发展C.治理水污染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为5000多立方米,美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为500立方米,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为美国的10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小,是因为人口总量大;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远高于澳大利亚。
第4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降低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的主要措施。
4.D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
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爱惜区。
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足够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平安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
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整鄱阳湖区水位。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湘教版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A 2.C[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叶片硕大,生物循环旺盛,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
] (2020·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央视网消息: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的卫星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2019年8月21日,亚马孙地区的森林大火已持续燃烧了16天,“地球之肺”已被浓烟笼罩。
自2019年以来,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火情数量累计达72 843起,比2018年同期上涨了83%,创下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值。
据此完成3~5题。
3.2019年亚马孙火灾次数明显增加的自然原因是( )A.气候比往年同期更加高温干旱B.农民在收割后焚烧残茬C.盛行西风风力比往年同期减弱D.政府严重缺乏救火资金4.亚马孙雨林大面积燃烧对当地造成的危害是( )A.耕地面积减少B.地震灾害加剧C.大气中氧气含量增加D.导致出现荒漠化5.为了减少火灾对雨林的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A.引进现代技术,发展立体农业B.杜绝雨林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C.转变发展方式,减少砍伐和焚烧D.大规模开辟牧场,减少商业性伐木3.A 4.D 5.C[第3题,B、D选项属于人为原因,故排除;A、C是自然原因。
亚马孙地区位于低纬信风带,盛行的是偏东信风,C错;2019年亚马孙火灾次数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气候比往年同期更加高温干旱,更容易产生火灾,故A对。
第4题,当地居民可以在烧荒的土地上发展耕作业,故亚马孙大面积火灾可能会导致耕地面积增加,A错;火灾和地震灾害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破坏大气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错;热带雨林生物循环快,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中养分少,地表植被破坏,在雨水的淋洗作用下可导致荒漠化现象,D对。
部编版三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
结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三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主要知识点的概述:
1. 中国的山脉
- 中国拥有丰富的山脉资源,主要有长江、黄河、西南山地等山脉。
- 长江、黄河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它们的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区。
- 西南山地是中国的脊梁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地之一。
2. 中国的高原
-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重要的自然草原和冰川资源区。
- 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3. 中国的河流
- 中国是河流众多的国家,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淮河、辽
河等。
- 这些河流对中国的农业、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4. 中国的湖泊
- 中国有很多美丽的湖泊,如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
- 这些湖泊是中国丰富的淡水资源,也是旅游和观光的好去处。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
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新课标)三轮复习三级排查走向考场训练题:八 地表形态的塑造 含解析
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变质环境,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回答1~2题。
1.(仿2013·上海地理,5)图中岩石按形成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badcC.cabd D.dbca2.(仿2013·上海地理,6)若岩石c为大理岩,则岩石d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形成的早或晚,影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较晚的岩石会影响到形成较早的岩石,因此选择D项.第2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c为大理岩,a、b为侵入岩,d为沉积岩,由此得出A项正确.答案1。
D 2。
A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回答3~4题。
3.(仿2013·广东文综,1)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上图),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
A.古冰川作用B.古岩浆活动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仿2012·山东文综,3)雁荡山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岩浆活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化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流水侵蚀C.搬运—流水堆积—变质作用—地壳抬升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流水堆积—地壳抬升解析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3题,从题干材料中可知,雁荡山峡谷是古火山经外力作用而形成,结合所处地理位置及图中瀑布分析,该景观形成受流水侵蚀作用。
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雁荡山峡谷是古火山经内、外力作用而形成,先是岩浆活动,经地壳抬升,后受风化、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景观.答案 3.D 4。
B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5~6题.5.(仿2013·上海地理,9)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8单元综合练习与解析
第8单元综合练习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C.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解析】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给经济、社会造成很大压力。
所以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答案】 B2.找出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错误叙述( )A.尽管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B.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C.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导致生态破坏D.荒漠化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越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都说明环境问题已发展到全球性问题【解析】注意本题是选择错误选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
【答案】 A3.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 )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C.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D.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解析】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4.下列哪些活动方式属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A.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B.垃圾作为废弃物埋在地下C.保持我国耕地面积动态平衡D.大力开发我国石油,建设十来个“大庆”【解析】我国资源相对不足,必须保护、利用好森林、石油等资源。
【答案】 C5.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并未恶化B.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些科学的萌芽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的耕地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对抗增强,人类大规模利用资源,环境趋于恶化,生态变化脆弱,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已有科学的萌芽。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五讲 环境
第二十五讲环境问题一、必记表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主要表现在、、、等问题。
一、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的消耗.二、必记原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考点祥解精剖细解入巿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人类与环境(1)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即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
(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离不开环境: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 b.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必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C.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②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a.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自净能力。
b.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即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
②表现: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
从发生机理上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a.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b.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考题1-1 (典型例题分)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人工环境B.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必然会造成环境问题C.自然灾害的产生都主要是自然原因D.环境为人类活动和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考题1-2 (典型例题分)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衣、食、住、行、玩等五个方面,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人类不断地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并影响和改变周围环境。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生态破坏——分层作业
7.云南是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也是我国的“植物王
国”。下列自然带不易在云南发现的是( C )
A.高寒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解析 第6题,外来入侵植物挤压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其危害主要是使 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7题,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在云南没 有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9题,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的含水量逐渐增加,而含盐量在逐渐减少。 春季,气温回升,土壤表层冰融化,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加强,含量快速减少,随 着蒸发加强,土壤表层含盐量上升,故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为④,含水 量的变化曲线为①。未灌溉土壤表层随着含水量减少,含盐量不断上升,故 未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为③,其含水量的变化曲线为②。D正确。 第10题,冬季,表层土壤气温低,下层土壤温度高,土壤在冻结时水分由较高 温处向较低温处运动,下层水分向上运动,挟带下层盐分向上富集,咸水结 冰灌溉后,由于表层冰的覆盖,减少了表层土壤热量的散失,表层土壤温度 相对上升,上下层土壤温差减小,下层土壤水分和盐分向上运移减弱,所以 地表含盐量有所减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 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 当地( C ) 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图中表示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曲线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咸水结冰灌溉后,冬季地表含盐量产生变化的原因是( D ) A.土壤表层温度升高,盐分向上运移增强 B.土壤表层温度降低,盐分向上运移增强 C.土壤表层温度降低,盐分向上运移减弱 D.土壤表层温度升高,盐分向上运移减弱
最新-教材全解 精析精练高三地理 第1-2单元小结 大纲
第1~2单元小结热点聚焦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是我国在进行国土开发和整治时的大背景,渗透到各区域国土整治和开发各环节和要素之中。
另外,代表现代化特征和未来国土整治技术发展方向之一的“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也很重要,是体现学科现代化的有代表性并且特征显著的知识热点。
一、高考热点聚焦第1单元从宏观的尺度分析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中国区域地理事件均在这种前提下展开。
以往历届高考地理试卷中没有直接考查本单元内容的试题,但很多试题或在条件或在试题的解答中均涉及本单元知识。
第2单元的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考查很多,但考虑到考查学生能力的必要,具体的高考试题在内容上与本单元内容相同的很少,但所考查的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很多与本单元关系密切。
上海高考试题在最近几年对本单元内容特别是“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次出现有关该节内容的相关命题,试题对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试题形式,考查能力等命题要素整合得非常完美,与其说体现了全新的命题风格,不如说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考试功能的新要求。
例: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地理信息系统(田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
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I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1)根据我国部分省区“非典型肺炎”累计临床诊断病例通报表中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22日10时),在我国部分省区图的图例空框内,设计区分各病例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图上山西、湖南两省范围内画出相应的图例符号。
(2)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多项选择)(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D.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内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3)试设计一项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准解析】2021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八+高频考点73+森林开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0·河北高考模拟)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
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
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例a、b、c分别表示()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2.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林下温差增大B.空气流动性增强C.林地蒸发量增大D.林下光照增强3.林地内林隙产生会()A.促进林木更新B.降低土壤肥力C.促进生物进化D.增加林地降水(2020·河南八市联考)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
据此完成4~5题。
4.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5.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2019·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高三期中)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承载力统计图”,回答下题。
6.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A.石漠化面积环境承载力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环境承载力石漠化面积C.环境承载力石漠化面积生物多样性D.石漠化面积生物多样性环境承载力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据此回答7~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知识归纳
学法建议
学习本节内容要抓主要矛盾,即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可对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从图中找信息。
例如从教材P87“东北林区的分布”略图中,可以了解东北区针叶林、防护林及阔叶林的分布位置: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北部;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阔叶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
潜能开发
思路分析
东北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大兴安岭主要位于内蒙古,其木材生产量较大;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小兴安岭由于长期超采,已到后继无林可采的程度,尚未开发的原始林仅呈零星分布。
[答案]BCD
思维诊断
解答此题常见的思维障碍是:认为内蒙古主要是草原区,木材生产量不可能大。
排除障碍的办法是:
①把内蒙古同大兴安岭相联系,看大兴安岭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②思考大兴安岭是否木材生产量大。
思路分析
东北区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以实现东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思维诊断
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B选项合乎题意,其实,综合利用、木材深加工及原木生产,它们共同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保证森林资源丰富持久的是“营林”,而不是“用林”。
知能达标训练
1.东北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 )
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I山地④三江平原⑤松嫩平原
A.①②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n①②③④⑤
(答案:B)
2.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几大林区 ( )
A.1 B.2 C.3 D.4
(答案:C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
3.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是 ( )
A.黑龙江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吉林省
D.云南省
(答案:A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其木材产量占全国18.6%。
4.A)4.关于东北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采伐大于更新;②森林质量下降;③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④森林采伐以伐大树为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④
(答案:C林业生产的根本是营林。
)
5.林业生产的根本是 ( )
A.合理采伐
B.综合利用 C营林 D.提高森林覆盖率
(答案:C林业生产的根本是营林。
)
6.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主要人工速生丰产林是 ( )
A.落叶松、杨树
B.红松、落叶松
C.红松、云杉
D.红松、白桦
(答案:A 落叶松、杨树成长速度快,成材周期短。
)
7.要进一步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 ( )
A.合理采伐
B.封山育林
C.大力发展原木采伐 D.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答案:D 挖掘森林工业的潜力,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只有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
8.东北地区是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其重要产区是 ( )
①辽河平原;②辽东半岛;③长白山地;④辽西丘陵
A①② a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东北区温带水果产地,主要在辽宁省南部。
)
9.东北区是我国柞蚕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区是 ( )
①辽宁东部丘陵②吉林东南部丘陵③吉林中部平原④辽宁西部丘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10.下列城市中最接近小兴安岭的森林加工工业中心是 ( )
A.哈尔滨
B.佳木斯 C.长春 D.齐齐哈尔
(答案:B)
11.我国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 )
A.“三北”防护林体系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C.沿海防护林体系
D.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答案:A)
12.下列关于东北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东北虎
B.成材周期短的林木,木质较好
C.东北柞蚕生产主要供区内绢纺织工业需要
D.原西部的防护林,其首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答案:C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首要功能是防风固沙。
)
13.读“东北区防护林分布图”回答:
(1)在图中用斜线画出防护林的大致位置。
(2)东北区的防护林位于_________。
防护林北部附近主要
是_________林。
(3)试述东北区营造人工林的作用: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答案:(1)略(防护林位于东北平原西部)(2)东北平原西部阔叶林(防护林北部附近主要是阔叶林,而不是针叶林)。
(3)①从长远看,营林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生产的根本;②从生态角度看,人工造林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农牧业生产(从森林的资源价值和生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
)
综合能力训练
1.读右面“防护林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防护林带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画箭头由粗变细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最需要营造这类林带。
2.右图是降低环境质量示意图,请选择备选答案中有关内容的代号,填人图中相关空格内。
备选答案:①滥伐森林;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沙暴盛行;④气候恶化;⑤沿海低地被淹;
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⑦水旱灾害增多;⑧农牧业减产;⑨风沙侵袭良田;⑩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⑩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答案:1.(1)水土保持护坡林带。
(2)坡面地表径流的流量由大到小,含沙量由多变少(林带可截留雨水和泥沙,滞流下渗,使大气降水多转为地下水)。
(3)黄土高原、黄河、
长江中上游(图示中林带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我国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故最需要营造这类林带)。
2.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①②⑦⑧⑨③④⑩⑥⑤⑩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