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解读《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密码涵义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伯莎·梅森的“疯癫”形象
目录【摘要】 ...................................................................................................... - 2 -一、“疯女人”形象呈现 ............................................................................ - 3 -二、“疯女人”写作隐喻 ............................................................................ - 3 -(一)、“疯女人”在小说中作用 ........................................................ - 3 - (二)、男权压迫与“疯癫”的产生 .................................................. - 5 -三、“疯女人”形象与女性写作的关联.................................................... - 6 -四、结语 ...................................................................................................... - 8 - 参考文献 ...................................................................................................... - 9 -【摘要】伯莎.梅森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悲剧性人物,是潜藏在桑菲尔德庄园的一座阁楼上的带有精神病史的一朵罂粟花。
《简爱》阁楼上的疯女人
《简爱》——阁楼上的疯女人一场大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让一切都化为灰烬,随风而散。
简爱再一次踏上桑菲尔德庄园的土地,面对这被毁坏的庄园,她呆了,这时从庄园里走出一人,那是曾经看护伯莎.梅森的仆人瑞拉,现在正照顾伤残的罗切斯特。
瑞拉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才发现是简爱,瑞拉高兴的走过去拉着简爱的手说:“简,你回来了,罗切斯特先生一定很高兴。
走,我带你去他。
”简站着没动,问:“这是怎么了?”瑞拉叹了口气,拉着简走进庄园,坐到路旁的石凳上,幽幽的说到:“您还记得伯莎.梅森小姐吗?”“记得,罗切斯特的妻子,庄园变成这样和伯莎小姐有关系吗?”简爱点头道。
瑞来抬眼朝小阁楼的方向望去,回忆说:“是啊,伯莎小姐,是她一把火烧了那幢屋子的,罗切斯特先生也因为伯莎小姐而受了伤。
伯莎小姐也是个可怜人儿,这些年都独自一人住在小阁楼中,小姐有病,我在照顾她时就知道了,她时而清醒时而疯癫。
小姐在清醒时总会安静的坐在窗前看看花园中的一切。
有时也会跟我讲很多她与先生的事情。
其实,伯莎小姐脾气虽不好,心确实善良的。
”“简,你想听吗?关于伯莎小姐和先生的故事。
”瑞拉回头看着简问到。
“当然,我想我对伯莎小姐了解太少了。
”简回答。
瑞拉接着说:“伯莎小姐是有钱人家的小姐,他的父亲同意给她三万英镑的财产做为他的嫁妆,伯莎小姐的母亲发疯了,被关在疯人院里的头,而她的父亲却又另找了一个,伯莎小姐不想自己日后的生活像她母亲一样,于是她决定找一个爱自己,自己也喜爱的男人结婚。
她希望她所爱的人能够爱她,并包容她的一切。
有一天,伯莎在舞会上遇到罗切斯特先生,小姐对罗切斯特先生一见钟情,罗切斯特先生似乎对小姐也有好感,于是在老梅森先生和罗切斯特先生父亲的撮合下,他们两个结婚了。
他们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可是不久后,罗切斯特先生开始冷淡伯莎小姐,伯莎小姐曾想找先生谈谈,可是先生总是对她避不见面。
后来,小姐无意中看到了先生的手札,才知道先生冷淡她的原因。
一位疯癫而又清醒的奇异女子——《简·爱》中的伯莎·梅森形象解读
双重压迫与钳 制之下 ,是难 以且也无法 获得真正 的 爱情和幸福——或者安于沦落为金钱和男人的奴隶, 或者疯狂甚 至死亡 , 伯莎正是这种环境之下的可怜牺 牲品 !无论其清醒还是疯癫 ,皆难逃离这种厄运。
全丧失了理智,她就不可能总是每每在最关键时候, 准确无误地把灾难酝酿筹划出来并予 以实施 , 也就不 可能存在 “ 偶尔神志清醒的时候”了。须知在简 ・ 爱 初到庄园和罗切斯特宴请宾客时, 伯莎清醒得很 , 丝 毫没有侵扰其他无辜客人。 另外 , 被囚禁在受到严格
一
位富有 自 自 尊 爱、自强不息、 大胆追求独立人格与 男女平等权利精神特质 的新 型女性形象上 。简 ・ 爱
亦 因此成为西方现代社会以妇女 解放为 旨归 的女权
主义运动 的先驱 。
,
疯癫而又清醒的女人
在小说 中为数不多 的几次 出场里 ,伯 莎均 以神
相形之下 ,小说 中另一位女性角色往往被 人忽
志不清者的面目亮相。其不顾一切地歇斯底里地咆 哮, 甚至屡次闯出阁楼实施报复行为 , 使得 读者往往 将其认定为缘 自家族利益而缔结 的一桩失败婚姻所 造成的,一位 I 生格扭 曲变态 的彻头彻尾 的疯女人 ! 但伯莎・ 梅森果真全然丧失理智了吗?知妻莫若 夫, 关于这点其丈夫罗切斯特先生也不得不坦承 ,她 “
被剥夺 了 自白和 申辩的话语权 ,甚至连 自己的存在 还只能依赖于弟弟梅森先生之 口( 如他是 以罗切斯特
“疯女人”伯莎在《简·爱》中的作用解读
“疯女人”伯莎在《简·爱》中的作用解读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通过对作为《简爱》里一名默默无闻的配角“疯女人”伯莎五次出场的分析,认为伯莎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疯女人,就成就不了简爱,同时伯莎也不是简爱的对立面,而是从不同的地位和侧面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和斗争。
她们两人都是作者刻意塑造的互相不能分离的艺术形象。
说明女性都追求人身平等和个性尊严,来获得自己应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标签:伯莎;简·爱;艺术形象;追求平等一、导言《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的代表作。
该书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孤女面对不幸,历尽艰辛,敢于反抗及追求幸福平等的感人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强、具有独特人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
一百多年来,尽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不断地发展变化,简·爱这个人物却始终受到世界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激励人们追求幸福和自身价值的榜样和动力,简爱也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上的不朽人物。
小说中还描述了一位和简·爱相关的女人,即桑菲尔德庄园主罗彻斯特的原配夫人,藏身于桑菲尔德庄园的顶楼上的“疯女人”伯莎。
伯莎在书中出现的次数较少,作者在她身上着笔墨也不多,她没有话语权,读者对她的印象源于简爱发现的几次恐怖、阴森的大笑和她丈夫罗切斯特对她的评价和她本人种种疯狂的举动。
这个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的神秘的疯女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夏洛蒂·勃朗特为什么把这个带有神秘色彩和恐怖气息的“疯女人”引进《简·爱》?美国女权主义评论家吉尔伯特和古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提出,“简·爱有双重人格。
伯莎是潜意识的简,愤怒的简,伯莎的所作所为正是简的内心深处的所思与所盼。
《简.爱》中疯女人伯莎.梅森的象征意义
《简.爱》中疯女人伯莎.梅森的象征意义内容摘要:小说《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明显受到读者的忽略、漠视甚至误解,但伯莎?梅森作为一个弃妇的代表,同简?爱一起,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起攻击,她的存在、她的行动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本文对伯莎?梅森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一角色对19世纪的英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及社会现状的折射,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与理解小说的实质。
关键词:象征意义简?爱疯女人复仇《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
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独立的女性形象,尽管她矮小,贫穷,不美丽,但却为了获得自由而和命运做斗争。
很多读者被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爱情故事所吸引,同时那个自尊自强,纯洁的简?爱也在读者心中扎根常驻。
然而,另一个女性――阁楼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明显受到读者的忽略、漠视甚至误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伯莎?梅森――这个古怪的,可怜的疯女人只是被当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工具或者是作者“哥特式小说”的证明。
近几年来,关于《简?爱》中的疯女人的象征意义的研究有所发展。
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桑德拉?吉尔伯特以及苏桑?古芭在他们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中认为伯莎?梅森就是女主人公简?爱的心灵中的阴暗面,就是她一直想抑制的另一个“凶悍”的,秘密的自我。
本文中,我将尽力呈现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以及社会条件,从个人角度来阐释疯女人的象征意义。
一.我眼中的《简?爱》和疯女人伯莎?梅森《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不同于传统的女主人公形象,简?爱虽然相貌平平,却自信机警,正直且富有同情心,摈弃了以往女主角的千篇一律的形象。
《简?爱》成功的克服了以往小说的弊端,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成为19世纪英国文坛的经典之作。
疯女人伯莎?梅森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都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她的出现难道仅仅是为了增加小说的神秘色彩以及趣味性吗?我们究竟该怎么定位这个疯女人呢?接下来我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挖掘和剖析疯女人这一形象。
桑菲尔德阁楼上的是一个“疯女人”吗?
桑菲尔德阁楼上的是一个“疯女人”吗?
肖淑芬
【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8)4
【摘要】《简·爱》中的桑菲尔德阁楼上被囚禁的伯莎·梅森并非是个"疯女人",她在小说中的每一次出现、每一次行动都是智者的所为。
她不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线索的陪衬人物,而是独领一条线索,揭示了女性被剥夺话语权与自主权后的艰难困境,全书并以这条暗线与简·爱所引领的公开争取妇女权利的明线相呼应。
【总页数】6页(P28-33)
【关键词】《简·爱》;疯女人;伯莎·梅森;女性主义
【作者】肖淑芬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阁楼上的疯女人:疯女人“发疯”之缘由与消解 [J], 蒋丽
2.为什么要写阁楼上的疯女人 [J], 黄佟佟
3.论《荆棘之城》对"阁楼上的疯女人"模式的解构与重写 [J], 张澍树
4.为什么顶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谈《简·爱》的女性意识 [J], 方平
5.阁楼上的疯女人和森林里的巫婆——从疯女人的形象塑造看勃朗特的局限性和霍桑的先进性 [J], 关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伯莎·梅森——一个“疯女人”的反抗之路
摘 要 :简 ・ 这部伟 大的女性作品 不但成功地 塑造 了简爱这样 一个拥有独 立思想 , 于挑 战 男权社会 的 《 爱》 敢 女性形象, 同时也 塑造 了伯 莎 ・ 梅森这样一个以另类形式来颠覆 男权统治的女性形 象。《 阁楼里的疯女人 》 书为 一
物之用。随着女权 主义 的兴起 , 莎才从女权 主义 角度得到 伯 重新解读 。吉尔伯特 与 格 巴合 著 的 《 阁楼 里 的疯 女人 》 一 书, 为我们理解 l 纪女性形 象提 供了新 的理解 。该书 为 9世 我们开启 了解读 伯莎 的密码 , 让我们用更广 阔的视角来分 析 伯莎。本文将 以女性主义独特的视角来分 析伯莎 , 剖析她疯
出伯莎的“ , 非完全是病 理上的疯 , 疯” 并 而是被丈夫罗切斯 特指定的 , 而且她“ ” 疯 的程度是其夫 加剧 的。在小说 中, 罗
切斯特承认婚前 的伯 莎是一位 以美貌 出名 的高贵小姐。这 样一个美丽的女人 , 如何在婚后 四年成 了丈夫 口中的疯子 。 罗切斯特从三个方面进行 判断 : , 第一 伯莎的母 亲是疯子 , 因 此伯莎受家 族遗 传 , 身就 带有 疯 的基 因。如罗 切斯特所 本 说, 伯莎的母 亲是疯子 , 被关在疯人 院, 一个弟弟是个 哑巴白
女人 、 以排遣男人 的孤独 。在 这样 的影 响下 , 性渐渐成为 女 低 于男性 、 受制 于男性 的“ 二性 ” 成为 被压迫 、 第 , 被边缘化
的“ 他者 ”被排斥在社会政 治 、 化、 , 文 教育各领域 之外 , 她们 是无历史 、 自 无 主权 、 无话语权 的“ 默者” 沉 。这就是长久 以 来女性的社会地位 。虽然在维多利亚时代有所改观 , 但是伯 莎在作品中仍 以传统 的受压迫 的女性形象 示人。作 为一个 种植园主的女儿 , 生长在父权统治的家庭 中。这一点与简 ・
探析《简·爱》中疯女人的悲情命运及成因
探析《简·爱》中疯女人的悲情命运及成因作者:吕晓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6期摘要: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创作的小说《简·爱》历经150多年仍持续性地散发着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
小说中除了塑造女主人公简·爱这样一个敢于大胆反抗现存秩序并追求自由平等、尊严和真挚爱情的女性外,还刻画了另一位值得同情、深刻反思的女性伯莎的不幸遭遇和命运。
本文试从伯莎·梅森这个“疯女人”的悲情命运出发,探析造成其悲情命运的成因,阐述其悲情命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简·爱疯女人命运成因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创作的小说《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便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作者对19世纪英国生活许多方面的详尽描述,对人物之间关系的灵活把握和开掘,以及洋溢在作品中丰沛的感情力量和人格力量,作者细腻的女性意识的魅力都深深打动了全世界各国读者,历经150多年,这部作品仍持续性地散发着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
纵观小说中的人物,如果说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立自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执著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新女性形象,那么伯莎·梅森则代表了男权社会里受压迫痛苦挣扎反抗的弱女性。
本文试从伯莎·梅森这个“疯女人”的悲情命运出发,探析造成其悲情命运的成因,阐述其悲情命运的艺术魅力。
一、《简·爱》中疯女人的悲情命运19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物欲横流,无处不充斥着冷酷的利己主义,金钱的极端崇拜、道德风气的腐朽堕落以及人与人的伪善和欺骗。
小说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父亲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在贪婪本性的驱使下,他决定把所有财产都给长子罗兰,但不甘心另一个儿子沦为穷光蛋,就想通过一桩富有的婚姻解决其生计。
很快他父亲就帮罗物色好了对象———西印度的种植园主兼商人梅森先生家的千金小姐伯莎·梅森,经其父亲的调查证实梅森先生家业富有殷实,最重要的是老梅森许诺给他女儿三万英镑的财产作嫁妆,这个发家致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正是罗的父亲所梦寐以求的。
阁楼上的疯女人
阁楼上的疯女人阁楼上的疯女人,是从《简?爱》中来的,说的是罗彻斯特的妻子。
后来被女性主义者发掘出来,代指女性被男权社会压抑、遮蔽,处于孤立、缄默的他者地位的形象和意涵。
20世纪前后有几个女人,她们的遭遇是爱上本世纪的天才艺术家,后来疯了,成为阁楼上的疯女人最贴切的注脚。
有名的有克洛岱尔、露特?贝尔劳以及毕加索的情人朵拉玛尔等。
伟大艺术家无一例外地因为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爱情,创造了艺术的辉煌。
宇宙没有公平,生命也无公平,她们的生命就像卫星环绕行星甚至恒星旋转,不由自主地被吸附、损耗、抛出轨道、燃烧殆尽。
典型的是克洛岱尔,她本身禀赋的才华使她一辈子纠缠在与罗丹的情爱与意志的角力中。
她的故事既有书,也有电影,叫她死不瞑目的是,电影的名字依然叫作《罗丹的情人》。
她为之挣扎一生,所得的依然是依附于罗丹而存在。
罗丹所有的情爱雕塑、裸体素描都有克洛岱尔的影子,这个女人的身体和爱情成就了罗丹,罗丹也将自己全部的热情给了她。
但罗丹不娶她,他有一个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女人和儿子,他在死前娶了那位名叫罗斯的女人。
克洛岱尔所在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她不得不成为一个女性主义斗士,命运让她背负了双重的重压,作为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她要向人类的婚姻制度挑战,作为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她要求和男人一样的独立、平等的艺术地位。
最后都失败了,她先是作为女人失败了,与罗丹相恋11年,罗丹不会因为没有她抓狂,反而是她欲罢不能,在爱意疏离之后受不了这巨大的失落。
继而离开罗丹,要在艺术上有所作为,起码是与罗丹平分秋色,也很快失败。
在42岁那年疯了,后来的30年是在疯人院的捆绑衣中度过。
她与罗丹的一切,在罗丹那里都成了永恒的艺术品:素描,《躺着的裸女》、《裸女》、《站立裸女》、《裸女的舞姿》、《维纳斯之诞生》;雕塑,《冥想》、《倚着立柱的夏娃》、《永恒的青春》、《爱的追求与拒绝》、《吻》、《永恒的偶像》、《流逝的爱》、《坠落的天使》、《达娜哀》、《告别》,以及最美的大理石雕塑《思》。
阁楼上的疯女人:疯女人“发疯”之缘由与消解
阁楼上的疯女人:疯女人“发疯”之缘由与消解作者:蒋丽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9期[摘要] 在历时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中,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们,她们所走的“疯狂”之路,展现了女性意识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和衍进过程。
在这些“疯女”文本中,女性的疯狂源于传统父权文化的戕害;也来自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同时,性爱婚姻生活的缺失也是使女性变态疯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无力挣脱现实困境而又痛楚抗争的“疯女”们,不断地寻求消解的方式:或选择了逃离和死亡,或逃回内心进行精神梦幻和致命地飞翔,或昄依于宗教和神性之中。
[关键词] 疯女人发疯缘由消解方式在20世纪的女性作家文本中,疯女人形象占据了一部分空间,虽为数不多但却色彩斑斓。
如李慕梅(草明《疯子同志》)、萧月林(白薇《打出幽灵塔》)、双成(凌叔华《疯了的诗人》)、曹七巧(张爱玲《金锁记》)、司绮纹(铁凝《玫瑰门》)、吴为(张洁《无字》),还有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无处告别》中的黛二、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多米等一批“准疯”的女人们。
“疯狂”并非女性与生俱来的,拉康认为“疯狂是一种思想”[1];帕斯卡尔则说:“人们不能不疯狂,不疯狂只是疯狂的一种形式。
”[2] 拉康和帕斯卡尔视疯癫为人类无法摆脱的宿命,而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的疯狂是处于艰难的现实情境下,女性对于社会和传统的必然反应,它是女性性别身份焦虑与反抗的表现。
20世纪女性作家不仅详尽地描绘了“疯女”形象,而且对致使其发疯的缘由进行了独到的思考,旨在使女性走出困境,消解悲剧。
疯女“发疯”之缘由在这些“疯女”文本中,女性的“疯狂”根源于传统父权文化的戕害,是女性独立自主的合理要求和这种要求在男权观念依旧盛行的社会中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后的必然性表达和结局;另一方面也来自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从而造成了女性自我意识和人性的泯灭;同时,性爱婚姻生活的缺失也是女性变态疯狂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简爱的黑暗分身|阁楼里的疯女人伯莎
简爱的⿊暗分⾝|阁楼⾥的疯⼥⼈伯莎微信ID:麦家理想⾕⼩编say屋⾥有个天使,阁楼上有个疯⼥⼈,她们都是男主⼈的妻⼦。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份地位的差异,终于站在神⽗⾯前要宣誓结合时,⼀个疯⼥⼈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切梦想,这个疯⼥⼈就是罗切斯特的妻⼦——伯莎。
这个疯⼥⼈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也葬⾝⽕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姻缘。
1847年,《简·爱》出版并畅销。
与《简·爱》的出名相悖的是,⼈们⼏乎不知道作者的性别。
这是因为夏洛蒂·勃朗特使⽤了⼀个⽆法辨明性别的笔名(Currer Bell)。
有⼈猜测作者为男性,但这⼀笔名并不具有明显的男性特征。
著名湖畔诗⼈Robert Southey曾写信与勃朗特⾔:“ Literature cannot be the business of women’s life, and it ought not be. The more she is engaged in her proper duties, the less leisure will she have for it, even as an accomplishment and recreation.(⽂学与⼥性应该并且本来就⽆缘。
⼀个⼥⼈越尽她的本分,就该拥有越少的闲暇。
就算是为了成就或消遣,这也是脱离本分的表现。
)” 夏洛蒂勃朗特在尚未接受⼥性从事社会⼯作事业的时代⾥,对传统⼥性⾓⾊的破坏性颠覆。
这种破坏性在《简·爱》中蛰伏展露。
这种破坏性公认是简·爱这⼀⾓⾊本⾝的反叛,在作品中最明显的表现却往往被忽略。
⼀个疯⼥⼈,⼀个纵⽕刺兄,浑⾝缠绕仇恨与狂乱,被监禁的⿊暗化⾝——阁楼⾥的疯⼥⼈伯莎(Bertha)。
她本⾝的愤怒与命运也让她时时与简·爱的另⼀⾯相⽣相连。
在《简·爱》中,疯⼥⼈伯莎是罗彻斯特被监禁在阁楼的妻⼦。
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解读《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密码涵义
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解读《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密码涵义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一解读《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密码涵义口董莉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24)关键词:疯女人简?爱密码本我创伤摘要:本文以《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为切入点,分析了疯女人与简?爱,罗切斯特以及作者夏洛蒂的关系,证明了疯女人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更不是小说的一处败笔,而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密码似的重要人物形象:她不仅代表了简爱的潜意识”本我”,也解构了罗切斯特的白马王子形象,而且透露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现实生活中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言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因成功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强,自尊,追求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光辉人物形象——简-爱,一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而书中的另一个女人——伯莎?梅森不是被看作丑陋,恶魔般的坏女人,就是被人们当作道具而忽视,或是被认为小说的败笔而颇受诟责.方平先生认为疯女人的存在”无非为了追求情节的离奇,增加刺激性,迎合市场上读者的口味罢了.所以疯女人可说是处在一部严肃的文艺小说和一部格调不太高明的通俗小说的交叉点J-”.朱虹先生也指出疯女人的塑造使《简?爱》成为一部富有刺激性的三角关系的”情节剧”,”罗彻斯特,伯莎?梅森和简?爱构成’丈夫一妻子一情妇’一个j角型.……在这个三角的格局中,疯女人只是简的陪衬,以自己的丑与恶衬托出简的善与美;疯女人只是一个道具,j角关系中的多余者,罗彻斯特与简的爱情中的一个障碍物”.然而,笔者认为疯女人正是隐藏在作品中的一个密码,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文本隐喻功能和谋篇布局意义.解读这个密码,能够看到隐藏在作品表层故事之下的更深一层的故事.疯女人的行为轨迹是与主线并行的一条隐线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丰富了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性格,也透露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创伤性情感体验.一,伯莎?梅森——简爱的”本我”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中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代表着本能和欲望,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追求满足;超我代表礼会引2010.8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伯莎?梅森正是潜伏在简?爱内心深处被压抑了的本我,作为简?爱的代理人,发泄着简?爱的怒火, 做着简?爱潜意识里想做而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一步一步促成了简?爱的理想婚姻.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及苏珊?古芭在她们合着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把伯莎诠释成简?爱灵魂的化身, “就字面上看,夜间没于桑菲尔德庄园的幽灵是伯莎?梅森?罗切斯特,然而从喻意和心理学的层面上讲,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魂正是简的灵魂的化身.伯莎的所作所为正是简的内心深处的所思与所盼”(Gilbert,Gubar,2000).尽管具有独立不羁个性的简始终反抗着传统的不平等观念,但是她毕竟生活于现实的理性世界,她的反抗只能在社会价值,道德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她的反抗是有限度的.而她受理性压抑那部分更为狂暴的愤怒和反抗则由不受限制的疯女人伯莎来完成.因此,简是理性世界的”自我”;伯莎是不受世俗约束的”本我”,通过非理性完成着简无法完成的内心愿望.伯莎的第一次出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简初到桑菲尔德,伯莎便以”最悲惨,最不可思议的笑声”迎接了她,响应简内心的”骚动不安”(Bront,1993).此后的伯莎一直引导着简,帮助她实现美满爱情的愿望. 伯莎第二次场时点燃了罗切斯特的床,企图烧死睡梦中的罗切斯特.由于简的相助,罗切斯特才死里逃生,”第一次清楚意识到他的家庭女教师是出现在他生命中的福星”(方平,2005),从而对简萌生爱意:值得注意的是:在伯莎纵火的这个夜晚,简睡眠很不踏实,似睡非睡中简被一阵”含糊的喃喃声”惊醒,她的”房门似乎被碰了一下,仿佛有人摸黑走过外面的走廊时,手指擦过嵌板一样”(Bront,1993).显然,这是伯莎在去罗切斯特房间的路上手指碰到了简的房门.这正是”本我”对”自我”的提示,”赶紧抓住机会去救他”.伯莎第三次出现时刺伤了弟弟梅森.那时正值桑菲尔德大举宴会,简意识到自己跟主人罗切斯特之间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为自己的容貌和地位强烈地感到自卑,又受到英格拉姆等上流人士的嘲笑和鄙视,简的内心极度痛苦和愤怒.恰巧,那晚,简忘了拉好帐幔,忘了放下百叶窗,夜半醒来第一个听见伯莎狂野,刺耳的尖叫,简又获得一个宝贵机会,帮助罗切斯特照料受伤的梅森,罗切斯特再一次感受到了简的沉着,冷静和勇敢.伯莎在简的爱情遭受危机时出来相助,又一次拉近了简和罗切斯特的关系; 简内心的委屈和愤怒也因为成为罗切斯特的”秘密分享者”而得到弥补.伯莎第四次出现是在罗切斯特与简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她来到简的房间撕毁了昂贵的面纱.平民新娘不喜欢罗切斯特”以王子般的阔绰”从伦敦买来的面纱,于是本我伯莎就出来替她把面纱撕毁了.伯莎伤害丈夫罗切斯特和弟弟梅森,但是对即将与自己丈夫结婚的第三者简却毫发未伤,甚至在与简脸对脸时,也没有伤害简的试图,这显然不符合一位凶残的疯子的性格.其实伯莎就是简的好姐妹本我,她当然不会去伤害自己.而且正因为简被伯莎吓昏了,才使得罗切斯特有机会待她如温室的花朵: “对你得小心翼翼,我的宝贝,像你这样的神经,生来就经不住粗暴对待”.(Bront,1993)伯莎第五次是在婚礼当天以罗切斯特合法妻子的身份出现的,揭开了罗切斯特骗婚的圈套.简内心并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认为自己在身份和地位上与罗切斯特不平等,无法克服自卑,她的内心是躁动不安的,甚至想推迟婚期,伯莎又一次帮她实现了,而且也使她免于在无知的情况下沦为罗切斯特的情妇. 一年后,伯莎把桑菲尔德烧成废墟,自己也葬身火海,最后成就了简和罗切斯特的婚姻.简不喜欢阴冷,恐怖的桑菲尔德庄园,庄同是罗切斯特贵族阶级的象征,对她是一种压迫,她曾经梦到桑菲尔德成为“一处凄凉的废墟,成了蝙蝠和猫头鹰出没的地方”(Bront,1993).于是本我伯莎便帮她将之付之一炬,并用生命为自我——简的幸福做了献祭.于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再受到她情人背后那个庞大的庄园主的阴影威胁了……她可以毫无愧色地向人们宣告:我虽然是恋爱中的幸运儿,我可不是灰姑娘;我虽然身材矮小,我的家庭地位却站得跟我那魁梧的亲爱的丈夫一样高”(方平,2005).几乎每一次伯莎出现在简的视野中,都是在简处于冥想之中或睡眠的朦胧状态,因为本我受到压抑,只有在睡眠或其他朦胧状态时刻,自我的警卫放松了警惕,本我才能释放出来,遵循极乐原则,实现理性自我所压抑的欲望.二,解构罗切斯特的白马王子形象疯女人从幕后来到台前,她的对立面罗切斯特的形象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喜欢《简-爱》这部小说的读者一直以为简爱上的是一个高傲但是高尚的男子汉,但伯莎的出场却解构了罗切斯特白马王子的高大形象.罗切斯特叙述自己的婚姻时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他和伯莎的婚姻是他父亲和伯莎家人设计的圈套.他贪婪的父亲不能容忍把家产分割,决定一切都归他哥哥罗兰,但也不忍心小儿子成为穷光蛋, 于是就让他娶了拥有三万英镑嫁资的伯莎.他自己由于”幼稚无知,没有经验”,”鲁莽和盲目”被伯莎的美貌和才艺迷住了.婚后才发现伯莎有家族遗传疯病,并且”气质平庸,低下,狭隘”,”粗俗,陈腐,怪僻,愚蠢”,”暴烈苛刻”,直至升级为”一个声名狼藉的母亲的真正的女儿,放纵淫荡的妻子”(Bront,1993).四年后,伯莎被医生宣布疯了,后被罗切斯特禁闭在桑菲尔德的阁楼里.在婚后短短的四年里伯莎是如何从一个有魅力,有才艺的美女变成如此不堪的坏女人呢?罗切斯特没有做任何解释.他曾对情妇塞丽亚的偷情描述得非常详细,可是对人生中这段重要婚姻的叙述却仅仅使用大量抽象,空洞的形容词而缺乏细节.因此罗切斯特对伯莎一面之词的抽象控诉没有证据,不足以令人信服,他也似乎在刻意隐瞒着什么.罗切斯特自称不知伯莎三万英镑嫁资的说法更是不可信.伯莎的父亲明知女儿有遗传疯病,一定急于把她嫁出去,对三万英镑的嫁妆不可能秘而不宣; 而且罗切斯特受到伯莎青睐时,其他年轻男子都很“羡慕”他,他们羡慕的必定是伯莎的美貌和丰厚的嫁妆.在当时的英国,已婚妇女无权掌握自己的财产,婚后一切财产归丈夫支配.罗切斯特很清楚伯莎的钱在结婚后就是他的.而他自己一无所有,只~NrlJ 仗伯莎的陪嫁生活.事实上,婚后的四年,他和伯莎就是在西印度群岛上伯莎陪嫁的庄同里靠那三万英镑过日子.四年后,他的哥哥和父亲先后去世,罗切斯特继承了家族的产业,他”足够富裕了”.伯莎的陪嫁对他无足轻重了,伯莎也就显得愈发令人讨厌和不可忍2010.8受,于是他就不顾她”还有神志清醒的日子——有时几周”(Bront,1993),把她禁闭在刚刚到手的桑菲尔德庄园的阁楼上.伯莎发疯,罗切斯特继承产业和囚禁伯莎都发生在结婚四年后,似乎是巧合,但正是继承产业使罗切斯特有能力摆脱对伯莎财产的依赖并且禁闭伯莎.继承产业,禁闭伯莎之后,罗切斯特浪迹欧洲,放纵自己,花天酒地,包养情妇,一如他所控诉的伯莎的形象i罗切斯特不仅贪恋伯莎的财富,而且婚后没有善待”恩人”伯莎,对这段婚事的叙述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他的形象实在不够光彩和高大.三,反映作者的创伤性感情经验《简?爱》的副标题是”一部自传”(Bront,1993),因此作者的真实感情经历对解读疯女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背景资料.夏洛蒂?布朗特曾于1842年赴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后来迷恋上老师埃热先生.埃热夫人察觉到夏洛蒂对自己丈夫的感情,便开始冷淡夏洛蒂,并设法不让她与埃热先生接近.夏洛蒂对此感到无比痛苦,在沮丧绝望之余,于1844年元旦离开布鲁塞尔,回到家乡哈沃斯.美同评论家阿尔伯特?莫德尔在《文学中的色情动机》一书中将她的离开归因于”埃热夫人实在受不了她对埃热先生的那种殷勤”(Mordell,2007).回到家乡后很长一段时间,夏洛蒂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给埃热先生写过一些表露感情甚至几近恳求的信“对我来说,生命攸关,你最后的信支持着我——六个月的营养.”“日日夜夜,我既不能休息,也无法宁静……我梦见了你,你老是板着脸……但是你向我显示了你的一点儿小小的兴趣……我抓住它就像抓住生命一样.”“给我写信就是你在做好事.只要我相信你对我有好感,只要我希望收到你的信,我就能安静下来, 不太悲伤”“当我一天天等待着你的来信,一天天的失望将我抛到难忍的痛苦之中……我就焦急,不想吃喝,失眠,日趋衰弱.”但是她的信如石沉大海,无望的单相思煎熬,折磨着夏洛蒂,使她痛苦难抑.于是,这种创伤性的感情经验直接表露在作品中埃热夫人是夏洛蒂现实2010.8中获得爱情的障碍;疯女人伯莎是小说中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不可逾越的精神和法律樊篱.虽然不能把埃热夫人等同于疯女人伯莎,但是埃热夫人是疯女人的心理原型;而罗切斯特身上则有着埃热先生的影子——不算英俊,学识渊博,个性鲜明率直,极易激动.所以,作者对疯女人的描述中或多或少带有现实中对埃热夫人的积怨,而她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创伤和遗憾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弥补和实现.对疯女人的刻画既反映了作者夏洛蒂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创伤,又透露了作者内心深处不太光明的私怨.结语综上所述,疯女人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道具式人物,更不是小说的一个败笔,而是一个隐喻着丰富涵义的密码.通过解读这个密码,可以发现疯女人与男女主人公以及作者本人的复杂关系,揭示隐藏在表层故事之下的更深层的故事——简?爱内心深处的欲望,罗切斯特极力掩盖的婚姻真相以及作者本人的亲身感情经历,所以疯女人一次又一次从幽禁的阁楼里逃m来闯进读者的视野,引起读者的注意. 作者简介:董莉芳,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参考文献:[1】Bront,Charlotte.Jatw.Beijing:ForeignLan—guagesPress.1993.Gilbert,SandraM..Gubar,Susan.TheMadwomanin theAttic:TheWomatlWriterandtheNineteenth—CenturyLiteraryImagination.NewHavenandLondon: YaleUniversityPress,2000.Mot’del1Albert.TheErotic,MotiveinLiterature,New York:KessingerPublishing,LLC,2007. SigmundFreud,WIKItEDIA,TheFreeEncyclopedia, /wiki/Id,—ego,_and——superego.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书信【M】.杨静远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4.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i~[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朱虹.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外国文学评论, 1988:(1).(责任编辑:水涓)卜_。
《简爱》: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夏洛蒂塑造伯莎的意义何在
《简爱》: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夏洛蒂塑造伯莎的意义何在•万万的壹莳光 2019-10-13 16:15:07世人都爱读《简爱》,特别是女性。
夏洛蒂倾力塑造了一个勇敢的,不屈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与底线,追求爱情与婚姻平等的女性形象。
然而,她却用魔化的手法来处理另一个女人---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把所有的败坏与恐怖,都加诸到她身上,让她得不到任何同情与怜悯。
疯女人伯莎的存在,真的只是为了让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合情合理合乎道德吗,或者说,仅仅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首先从这部作品永恒的主题----反抗意识说起。
《简爱》明暗交替的两条反抗路线简爱将反抗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
从小说中大量的心理独白可以窥见简爱内心的反抗意识从萌芽、产生、发展到坚定的曲折过程,这一切反抗的动力皆源于简爱内心对于平等的强烈渴望。
1.明线:简爱少女时期和成熟时期的公然反抗。
里德舅舅家:对无爱的养育的反抗。
寄宿舅舅家的小简爱,在里德舅舅过世后,冷漠自私的舅妈,刁蛮娇横的表兄妹对简爱百般刁难与折磨。
面对这种无爱的养育,简爱不畏强暴,奋起反抗。
当约翰表兄又一次粗暴地用书将她砸得头破血流时,简爱有了第一次疯狂的反击,她直面怒斥到:“你是恶毒残暴的孩子”“你像个杀人犯……”她说自己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被其他情感所代替,这其他情感正是她所形容的“像其他造反的奴隶一样,我横下一条心,决计不顾一切了”的疯狂。
不顾一切的疯狂反抗后果,是让她关进了带有恐怖意味的红房子。
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简爱的第一次反抗取得了胜利。
一个令人同情怜悯和初见不凡气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离家前夕,舅妈在布罗克赫斯先生面前对她进行刻毒的奚落与中伤,深深地刺痛了简爱,简爱再次反抗:“我非讲不可,我被践踏得够了,我必须反抗,可是怎么反抗呢?我有什么力量来回击对手呢?我振作精神,直截了当地发动了进攻”。
她对舅妈发起了大胆的责问与控诉,这一举动显然让舅妈始料未及,隐约地感觉到简爱性格中不同寻常的因素,而简爱却感受到:“内心已开始感到舒畅和喜悦了,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怪的自由感和胜利感,无形的束缚似乎已经冲破,我争得了始料未及的自由。
从佛洛伊德的精神角度分析《简爱》中的伯莎·梅森
从佛洛伊德的精神角度分析《简爱》中的伯莎·梅森[摘要]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简爱》中伯莎?梅森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疯女人,她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巨大密码,通过多这个密码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她与简实际上是同一人格的不同部分,伯莎以简的“本我”面目出现,隐藏在简的背后,通过她的行动,理性世界里的“自我”——简潜意识里要做的事情都由伯莎来完成。
[关键词]佛洛伊德、简爱、伯莎1979年,女权主义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库巴合著的《阁楼里的疯女人》一书,《简爱》中伯莎以一个女性控诉者的形象由阴暗的阁楼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内。
她也被解读成女作家女权主义思想的表现:“疯女人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女作家的复本,是作家的自身的焦虑和疯狂、精神上的压迫感和分裂感的投射,女作家既要实现自己逃离男性住宅和男性文本的疯狂欲望,又难以摆脱其过程中的自卑情结,所以她们不是通过塑造浪漫主义的女强人而是塑造一位巫婆加恶魔般的疯女人来进行情感宣泄。
”方平先生曾直截了当的指出;“疯女人的形象成了隐藏在作品中的一个密码,她储存的信息是有多层次含义构成的:既有人类心理学意义上的,又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又有宗教和道德观念上的。
”伯莎的形象密码中的确隐藏了大量的现在还不为人所知的信息,在此,我仅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切入,通过对伯莎的再讨论,论证伯莎在作品中的地位。
一在大量的女权主义作品中都把伯莎看成简灵魂的化身或她的另外一个自我。
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一书中,伯莎被诠释成了简的灵魂。
“就字面上看,夜间出没于桑菲尔德庄园的幽灵是伯莎?梅森?罗切斯特,然而从寓意和心理学的层面上讲,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幽灵就是简灵魂的化身。
弗洛伊德曾经明确的指出;“以症候的形成来解读精神矛盾也是一种很便利的办法,最符合唯乐原则的精神:因为症候可以免去病人精神上的痛苦。
”而精神上的疾病是症候的典型表现,所以,以精神病人、疯子面目出现的伯莎就变成了唯乐原则即“本我”的理想代言人。
_简_爱_中的疯女人社会及心理溯源
社会 , 大都是靠攀龙附凤 )
也 即通过婚 姻这个 跳板来使 自
己身价倍增 "而在当时的东 印度群岛 ,如果是混血儿 ,则不论 出身何等的高贵 ,下场依然非常悲惨 "根 据书中所描绘的伯 莎 的体形 ! 肤色 我们 可以猜测 , 她或许 就是这个 家庭里 的孽
种 , 是她的父亲一 时犯 下的错误 , 为 了掩盖这一 令整个家族 都抬不起头的羞辱 , 只有打发一笔客观 的嫁妆 , 让她远嫁 , 越 远越好 " 一个 年轻美丽 的姑娘 , 背负着 与生俱来 的耻辱 , 在那个 社会顽强地 生活着 " 她将得知 自己马上要远嫁的消息 , 她 是
= 摘
要 > 5简 # 6中的世俗 力量 以及 罗切斯特 的 /疯 妻子 0) 爱
伯莎 # 梅森 自身 的心理 因素将这个 阁楼
上 的女 性 逼 成 所 谓 的疯 女 人 "
= 键 词 : 女 性文学 ;疯女人 ;父权 制婚 姻家庭 ;独立 意识 关 中图分类号: 1 10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一 8610(20 11 )12一2 0 一 00 02
曰 比 日 不! 越r 李J d 盆 砚. 吧一 一1. ,- 口 .已 , -
整个作品弥漫着恐怖神秘暴力和性意识是刺激小说的标准货色朱虹1989莎是女主人公的阴暗面是一直抑制的另一个凶悍的神秘自我是女主人公简爱的另一面是她释放了另一个自我是自尊与自卑分裂又合拢的境界但作者不愿意坦然地抒发那一面故添加了神秘的色彩
作 家作品
5 # 6中的疯女人社会及心理溯源 简 爱
O 吕 瑛
(河西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甘肃 张掖 7 4000 3 )
在活动 的女人 , 她必须要活下去 " 也许在这个时候 , 就有一颗 这样 犹如雪 中送 炭的心 , 在慰藉着这 个处 于绝 望边 缘的女
失语女人的密码——论《简爱》中的疯女人
失语女人的密码———论《简爱》中的疯女人苑雨培(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山东潍坊261021)【摘要】《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本书主要描绘了一个名叫简爱的坚强女性角色。
但是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叫伯莎的疯女人。
伯莎在本书中的形象是扭曲的,压迫的,同时她也是被人所误解。
这个女人也许并没有疯,疯可能只是她用来伪装的面具。
本书的女主人公简爱正好与她形成了对比,一个负面一个正面,造成了一种反差性,让小说更具有戏剧性和情节性。
为了平衡结构,作者将她放在了一个卑微的地位,整本书都体现了一种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
【关键词】压迫;扭曲;不幸【中图分类号】I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52(2019)02-0030-01《简爱》创作时间是在十五世纪,那时候的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下已经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发展飞速,但是英国那时女性的地位依旧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是男性主导着整个社会。
在十五世纪的英国,女性都以嫁入豪门为荣,成为主妇之后在家相夫教子,这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
所以女性如果成为作家则会被人们认为是违背了当时的女性原则,会被男性所不耻,作者正是借男性化名来写完本篇小说,可以发现十五世纪的英国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程度是相当严重的。
《简爱》正是作者写来隐射当时英国风气,并且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的这一悲惨现象。
一、不幸的伯莎伯莎在本书中一直都是以一个悲情的角色出现的,首先她跟罗切斯特一样不幸,都是这种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罗切斯特的父亲是一个视钱如命的人,为了利益与富有的商人兼种植园主梅森先生即伯莎梅森的父亲定下来儿女的婚事。
罗切斯特的父亲看中了伯莎家中的金钱,而梅森则看中了罗切斯特的家世,双方的联姻动机本就不纯,并且在结婚之前双方儿女根本没有感情。
但是在双方父母的努力撮合下,这对不幸的人很快成婚,并开始了他们不幸的婚姻。
在两者婚姻里,伯莎同罗切斯特一样,都是无辜的受害者,都是听命于攀名附利的家长的安排,在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中,伯莎与丈夫罗切斯特这种家庭式联姻时有发生,家里的孩子似乎都是家长的“商品”,家长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随意联姻,然而等待她们的则是不幸的婚姻,在这种婚姻中,受害者往往的都是妇女,她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只能听从家人的安排。
女性的意像:阁楼上的疯女人
女性的意像:阁楼上的疯女人编者按:影视剧或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疯女”的形象,比如《艺伎回忆录》中的初桃、《恶女花魁》中的高尾花魁、《雷雨》中的繁漪、《小李飞刀》中的林仙儿以及第一次被捞出来正视的疯女——《简·爱》中阁楼上被关着的前妻伯莎,都象征性地隐喻着“疯女人”及其背后意蕴深刻的寻味。
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异性恋、无一例外地爱而不得、也无一例外地追求超越女性角色的自由,也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最终的毁灭。
美色无边的她们,成为了欲望对象,却没有得到爱的救赎,于是作者为她们选择了疯癫的命运,这究竟是她们的疯癫,还是男性文化的意淫,编者并不知道。
^_^"女性的美德是男性最伟大的创造。
"——Cornelia Otis Skinner 镜中自我:阁楼上的疯女人节选自原题《自我与灵魂的对话:相貌平常的简的历程》by 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Edited and amended by Ro《简·爱》的故事简介01《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
不久父母相继去世。
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
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
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结核去世。
海伦去世后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
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
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女性歧视的文化反思—《阁楼上的疯女人》读书报告
女性歧视的文化反思—《阁楼上的疯女人》读书报告发表时间:2020-08-19T07:44:29.27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15期作者:尹敏[导读]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其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M.Gilbert)、苏珊·古芭(SusanGubar)二人均为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
重读经典,“阁楼”究竟代表了什么?“疯女人”和“天使”到底是对立还是冲突分裂的两个人格?尹敏陆军步兵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摘要:《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其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M.Gilbert)、苏珊·古芭(SusanGubar)二人均为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
重读经典,“阁楼”究竟代表了什么?“疯女人”和“天使”到底是对立还是冲突分裂的两个人格?关键词:女性;《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疯女人”男女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平等是我们在研究东西方文化问题时不可避免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这份读书报告中,我选择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第十九次文学想象”这一文本,并基于新批评派方法(The?New Criticism),分享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该书由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巴尔于1979年出版,是一部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作家的女权主义作品。
但粗略阅读后,我觉得其中的许多节选更像是对女性歧视的历史和文化批评,因为其中很多章节都是介绍女性,尤其是女性作家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19世纪必须面对的悲惨境遇。
初略一瞥,这篇文章的标题既有趣又令人困惑。
实际上,它是从经典小说《简·爱》中被丈夫罗切斯特锁在阁楼上的Bertha Mason中画出来的。
那么,作者将女性作家与疯女人进行比较是什么意思呢?阁楼代表什么?通过这两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亦真亦幻,似痴似狂——《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艺术形象评析
2013年11月November ,201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夏洛蒂·勃朗特作为19世纪女权运动的先驱,摈弃了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小说创作。
她以现实的笔触,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其貌不扬但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新型妇女形象。
小说中疯女人伯莎这一艺术形象具有其生活来源与心理基础。
文学作品作为作家主体意识的反映,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作家的创作心态。
作品给我们的启示: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她的产生和存在具有某种内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疯女人艺术形象生活经历心路历程[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1-0048-02[收稿时间]2013-06-21[作者简介]周蒲芳(1954-),男,上海金融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汉翻译理论暨实践研究。
作为19世纪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爱情之作,《简·爱》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对《简·爱》的关注和喜爱已经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品读它、赏析它。
《简·爱》带给人们的是强烈的精神震撼,作为读者我们不仅要为夏洛蒂·勃朗特那洞察事态人心的细腻笔触所折服,也深深地对她笔下塑造的人物的不幸命运给予同情。
历来人们谈及这部作品,更多的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男女主人公身上,而将文中的疯女人———伯莎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这一欣赏角度不免偏颇,文中的伯莎并非可有可无,也并不是男女主人公曲折爱情故事的陪衬,而是推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一个有力道具。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才使得小说的情节多了许多惊心动魄。
小说中疯女人的每次出场都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其中以她在婚礼上的出现尤为精彩:一边是热闹的婚礼现场,一边是疯女人的出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如果不是这个插曲,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可以完美收官,而这个小插曲,使读者对小说的结尾充满了期待和无限的遐想。
《阁楼上的疯女人》——麦克白夫人与伯莎·梅森的悲剧命运
《阁楼上的疯女人》——麦克白夫人与伯莎梅森的悲剧命运钱海艳【摘要】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是经典的女性主义著作,书名源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被罗切斯特关在阁楼上的妻子——伯莎·梅森.莎士比亚笔下创造了另一个阁楼上的疯女人——麦克白夫人.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索伯莎·梅森与麦克白夫人两位女性受到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成为典型“疯女人”,最终惨死在阁楼中的悲剧.【期刊名称】《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28)006【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女性主义;麦克白夫人;伯莎·梅森【作者】钱海艳【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以社会政治变革为目的的文化运动,它争取女性解放,反对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同时,它也是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的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女权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 世纪,但直到20世纪,经过一代代女性作家的努力,女性主义才形成为自己的文学传统。
美国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即是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第二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她们是大学里教授英国维多利亚文学的大学教师,两人合作教授同一门课程,她们深刻感受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经常一起讨论,研究女性作家的创作,由此,她们合著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以下称《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主要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作家,如,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玛丽·雪莱等进行深刻而又批判性的研究,试图找出女性文学传统得以成立的内在统一性,更是将女性主义对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建构的分析推进到向传统的经典标准发起挑战、梳理妇女文学传统、研究女性美学特征的新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解读《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密码涵义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一解读《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密码涵义口董莉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24)关键词:疯女人简?爱密码本我创伤摘要:本文以《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为切入点,分析了疯女人与简?爱,罗切斯特以及作者夏洛蒂的关系,证明了疯女人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更不是小说的一处败笔,而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密码似的重要人物形象:她不仅代表了简爱的潜意识”本我”,也解构了罗切斯特的白马王子形象,而且透露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现实生活中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言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因成功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强,自尊,追求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光辉人物形象——简-爱,一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而书中的另一个女人——伯莎?梅森不是被看作丑陋,恶魔般的坏女人,就是被人们当作道具而忽视,或是被认为小说的败笔而颇受诟责.方平先生认为疯女人的存在”无非为了追求情节的离奇,增加刺激性,迎合市场上读者的口味罢了.所以疯女人可说是处在一部严肃的文艺小说和一部格调不太高明的通俗小说的交叉点J-”.朱虹先生也指出疯女人的塑造使《简?爱》成为一部富有刺激性的三角关系的”情节剧”,”罗彻斯特,伯莎?梅森和简?爱构成’丈夫一妻子一情妇’一个j角型.……在这个三角的格局中,疯女人只是简的陪衬,以自己的丑与恶衬托出简的善与美;疯女人只是一个道具,j角关系中的多余者,罗彻斯特与简的爱情中的一个障碍物”.然而,笔者认为疯女人正是隐藏在作品中的一个密码,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文本隐喻功能和谋篇布局意义.解读这个密码,能够看到隐藏在作品表层故事之下的更深一层的故事.疯女人的行为轨迹是与主线并行的一条隐线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丰富了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性格,也透露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创伤性情感体验.一,伯莎?梅森——简爱的”本我”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中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代表着本能和欲望,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追求满足;超我代表礼会引2010.8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伯莎?梅森正是潜伏在简?爱内心深处被压抑了的本我,作为简?爱的代理人,发泄着简?爱的怒火, 做着简?爱潜意识里想做而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一步一步促成了简?爱的理想婚姻.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及苏珊?古芭在她们合着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把伯莎诠释成简?爱灵魂的化身, “就字面上看,夜间没于桑菲尔德庄园的幽灵是伯莎?梅森?罗切斯特,然而从喻意和心理学的层面上讲,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魂正是简的灵魂的化身.伯莎的所作所为正是简的内心深处的所思与所盼”(Gilbert,Gubar,2000).尽管具有独立不羁个性的简始终反抗着传统的不平等观念,但是她毕竟生活于现实的理性世界,她的反抗只能在社会价值,道德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她的反抗是有限度的.而她受理性压抑那部分更为狂暴的愤怒和反抗则由不受限制的疯女人伯莎来完成.因此,简是理性世界的”自我”;伯莎是不受世俗约束的”本我”,通过非理性完成着简无法完成的内心愿望.伯莎的第一次出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简初到桑菲尔德,伯莎便以”最悲惨,最不可思议的笑声”迎接了她,响应简内心的”骚动不安”(Bront,1993).此后的伯莎一直引导着简,帮助她实现美满爱情的愿望. 伯莎第二次场时点燃了罗切斯特的床,企图烧死睡梦中的罗切斯特.由于简的相助,罗切斯特才死里逃生,”第一次清楚意识到他的家庭女教师是出现在他生命中的福星”(方平,2005),从而对简萌生爱意:值得注意的是:在伯莎纵火的这个夜晚,简睡眠很不踏实,似睡非睡中简被一阵”含糊的喃喃声”惊醒,她的”房门似乎被碰了一下,仿佛有人摸黑走过外面的走廊时,手指擦过嵌板一样”(Bront,1993).显然,这是伯莎在去罗切斯特房间的路上手指碰到了简的房门.这正是”本我”对”自我”的提示,”赶紧抓住机会去救他”.伯莎第三次出现时刺伤了弟弟梅森.那时正值桑菲尔德大举宴会,简意识到自己跟主人罗切斯特之间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为自己的容貌和地位强烈地感到自卑,又受到英格拉姆等上流人士的嘲笑和鄙视,简的内心极度痛苦和愤怒.恰巧,那晚,简忘了拉好帐幔,忘了放下百叶窗,夜半醒来第一个听见伯莎狂野,刺耳的尖叫,简又获得一个宝贵机会,帮助罗切斯特照料受伤的梅森,罗切斯特再一次感受到了简的沉着,冷静和勇敢.伯莎在简的爱情遭受危机时出来相助,又一次拉近了简和罗切斯特的关系; 简内心的委屈和愤怒也因为成为罗切斯特的”秘密分享者”而得到弥补.伯莎第四次出现是在罗切斯特与简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她来到简的房间撕毁了昂贵的面纱.平民新娘不喜欢罗切斯特”以王子般的阔绰”从伦敦买来的面纱,于是本我伯莎就出来替她把面纱撕毁了.伯莎伤害丈夫罗切斯特和弟弟梅森,但是对即将与自己丈夫结婚的第三者简却毫发未伤,甚至在与简脸对脸时,也没有伤害简的试图,这显然不符合一位凶残的疯子的性格.其实伯莎就是简的好姐妹本我,她当然不会去伤害自己.而且正因为简被伯莎吓昏了,才使得罗切斯特有机会待她如温室的花朵: “对你得小心翼翼,我的宝贝,像你这样的神经,生来就经不住粗暴对待”.(Bront,1993)伯莎第五次是在婚礼当天以罗切斯特合法妻子的身份出现的,揭开了罗切斯特骗婚的圈套.简内心并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认为自己在身份和地位上与罗切斯特不平等,无法克服自卑,她的内心是躁动不安的,甚至想推迟婚期,伯莎又一次帮她实现了,而且也使她免于在无知的情况下沦为罗切斯特的情妇. 一年后,伯莎把桑菲尔德烧成废墟,自己也葬身火海,最后成就了简和罗切斯特的婚姻.简不喜欢阴冷,恐怖的桑菲尔德庄园,庄同是罗切斯特贵族阶级的象征,对她是一种压迫,她曾经梦到桑菲尔德成为“一处凄凉的废墟,成了蝙蝠和猫头鹰出没的地方”(Bront,1993).于是本我伯莎便帮她将之付之一炬,并用生命为自我——简的幸福做了献祭.于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再受到她情人背后那个庞大的庄园主的阴影威胁了……她可以毫无愧色地向人们宣告:我虽然是恋爱中的幸运儿,我可不是灰姑娘;我虽然身材矮小,我的家庭地位却站得跟我那魁梧的亲爱的丈夫一样高”(方平,2005).几乎每一次伯莎出现在简的视野中,都是在简处于冥想之中或睡眠的朦胧状态,因为本我受到压抑,只有在睡眠或其他朦胧状态时刻,自我的警卫放松了警惕,本我才能释放出来,遵循极乐原则,实现理性自我所压抑的欲望.二,解构罗切斯特的白马王子形象疯女人从幕后来到台前,她的对立面罗切斯特的形象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喜欢《简-爱》这部小说的读者一直以为简爱上的是一个高傲但是高尚的男子汉,但伯莎的出场却解构了罗切斯特白马王子的高大形象.罗切斯特叙述自己的婚姻时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他和伯莎的婚姻是他父亲和伯莎家人设计的圈套.他贪婪的父亲不能容忍把家产分割,决定一切都归他哥哥罗兰,但也不忍心小儿子成为穷光蛋, 于是就让他娶了拥有三万英镑嫁资的伯莎.他自己由于”幼稚无知,没有经验”,”鲁莽和盲目”被伯莎的美貌和才艺迷住了.婚后才发现伯莎有家族遗传疯病,并且”气质平庸,低下,狭隘”,”粗俗,陈腐,怪僻,愚蠢”,”暴烈苛刻”,直至升级为”一个声名狼藉的母亲的真正的女儿,放纵淫荡的妻子”(Bront,1993).四年后,伯莎被医生宣布疯了,后被罗切斯特禁闭在桑菲尔德的阁楼里.在婚后短短的四年里伯莎是如何从一个有魅力,有才艺的美女变成如此不堪的坏女人呢?罗切斯特没有做任何解释.他曾对情妇塞丽亚的偷情描述得非常详细,可是对人生中这段重要婚姻的叙述却仅仅使用大量抽象,空洞的形容词而缺乏细节.因此罗切斯特对伯莎一面之词的抽象控诉没有证据,不足以令人信服,他也似乎在刻意隐瞒着什么.罗切斯特自称不知伯莎三万英镑嫁资的说法更是不可信.伯莎的父亲明知女儿有遗传疯病,一定急于把她嫁出去,对三万英镑的嫁妆不可能秘而不宣; 而且罗切斯特受到伯莎青睐时,其他年轻男子都很“羡慕”他,他们羡慕的必定是伯莎的美貌和丰厚的嫁妆.在当时的英国,已婚妇女无权掌握自己的财产,婚后一切财产归丈夫支配.罗切斯特很清楚伯莎的钱在结婚后就是他的.而他自己一无所有,只~NrlJ 仗伯莎的陪嫁生活.事实上,婚后的四年,他和伯莎就是在西印度群岛上伯莎陪嫁的庄同里靠那三万英镑过日子.四年后,他的哥哥和父亲先后去世,罗切斯特继承了家族的产业,他”足够富裕了”.伯莎的陪嫁对他无足轻重了,伯莎也就显得愈发令人讨厌和不可忍2010.8受,于是他就不顾她”还有神志清醒的日子——有时几周”(Bront,1993),把她禁闭在刚刚到手的桑菲尔德庄园的阁楼上.伯莎发疯,罗切斯特继承产业和囚禁伯莎都发生在结婚四年后,似乎是巧合,但正是继承产业使罗切斯特有能力摆脱对伯莎财产的依赖并且禁闭伯莎.继承产业,禁闭伯莎之后,罗切斯特浪迹欧洲,放纵自己,花天酒地,包养情妇,一如他所控诉的伯莎的形象i罗切斯特不仅贪恋伯莎的财富,而且婚后没有善待”恩人”伯莎,对这段婚事的叙述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他的形象实在不够光彩和高大.三,反映作者的创伤性感情经验《简?爱》的副标题是”一部自传”(Bront,1993),因此作者的真实感情经历对解读疯女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背景资料.夏洛蒂?布朗特曾于1842年赴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后来迷恋上老师埃热先生.埃热夫人察觉到夏洛蒂对自己丈夫的感情,便开始冷淡夏洛蒂,并设法不让她与埃热先生接近.夏洛蒂对此感到无比痛苦,在沮丧绝望之余,于1844年元旦离开布鲁塞尔,回到家乡哈沃斯.美同评论家阿尔伯特?莫德尔在《文学中的色情动机》一书中将她的离开归因于”埃热夫人实在受不了她对埃热先生的那种殷勤”(Mordell,2007).回到家乡后很长一段时间,夏洛蒂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给埃热先生写过一些表露感情甚至几近恳求的信“对我来说,生命攸关,你最后的信支持着我——六个月的营养.”“日日夜夜,我既不能休息,也无法宁静……我梦见了你,你老是板着脸……但是你向我显示了你的一点儿小小的兴趣……我抓住它就像抓住生命一样.”“给我写信就是你在做好事.只要我相信你对我有好感,只要我希望收到你的信,我就能安静下来, 不太悲伤”“当我一天天等待着你的来信,一天天的失望将我抛到难忍的痛苦之中……我就焦急,不想吃喝,失眠,日趋衰弱.”但是她的信如石沉大海,无望的单相思煎熬,折磨着夏洛蒂,使她痛苦难抑.于是,这种创伤性的感情经验直接表露在作品中埃热夫人是夏洛蒂现实2010.8中获得爱情的障碍;疯女人伯莎是小说中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不可逾越的精神和法律樊篱.虽然不能把埃热夫人等同于疯女人伯莎,但是埃热夫人是疯女人的心理原型;而罗切斯特身上则有着埃热先生的影子——不算英俊,学识渊博,个性鲜明率直,极易激动.所以,作者对疯女人的描述中或多或少带有现实中对埃热夫人的积怨,而她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创伤和遗憾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弥补和实现.对疯女人的刻画既反映了作者夏洛蒂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创伤,又透露了作者内心深处不太光明的私怨.结语综上所述,疯女人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道具式人物,更不是小说的一个败笔,而是一个隐喻着丰富涵义的密码.通过解读这个密码,可以发现疯女人与男女主人公以及作者本人的复杂关系,揭示隐藏在表层故事之下的更深层的故事——简?爱内心深处的欲望,罗切斯特极力掩盖的婚姻真相以及作者本人的亲身感情经历,所以疯女人一次又一次从幽禁的阁楼里逃m来闯进读者的视野,引起读者的注意. 作者简介:董莉芳,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参考文献:[1】Bront,Charlotte.Jatw.Beijing:ForeignLan—guagesPress.1993.Gilbert,SandraM..Gubar,Susan.TheMadwomanin theAttic:TheWomatlWriterandtheNineteenth—CenturyLiteraryImagination.NewHavenandLondon: YaleUniversityPress,2000.Mot’del1Albert.TheErotic,MotiveinLiterature,New York:KessingerPublishing,LLC,2007. SigmundFreud,WIKItEDIA,TheFreeEncyclopedia, /wiki/Id,—ego,_and——superego.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书信【M】.杨静远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4.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i~[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朱虹.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外国文学评论, 1988:(1).(责任编辑:水涓)卜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