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doi:10.16006/j.cnki.twnt.2021.05.004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陈孝鑫,钱鼎炜,陈弘志(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收稿日期:2021-06-30作者简介:陈孝鑫(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功能农业与乡村新业态.E mail:844643580@qq.com通讯作者:钱鼎炜(1976-),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 mail:676497769@qq.com摘 要:【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三项补贴的改革,财政结构发生转变,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如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有助于完善补贴政策,为促进福建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启发。
【方法/过程】采用DEA Malmquist模型,对泉州市、宁德市和漳州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通过Tobit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技术效率是引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来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和年日照时数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各县市GDP、户均耕地面积和年平均气温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年降雨量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DEA Malmquist模型;技术进步;Tobit模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1)05-0023-08犈犳犳犲犮狋狊狅犳狋犺犲犛狌犫狊犻犱犻犲狊犳狅狉狋犺犲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狅犳犆狌犾狋犻狏犪狋犲犱犔犪狀犱犉犲狉狋犻犾犻狋狔狅狀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犜狅狋犪犾犉犪犮狋狅狉犘狉狅犱狌犮狋犻狏犻狋狔犻狀犉狌犼犻犪狀犘狉狅狏犻狀犮犲CHENXiao xin,QIANDing wei,CHENHongzhi(犛犮犺狅狅犾狅犳犈犮狅狀狅犿犻犮狊犪狀犱犕犪狀犪犵犲犿犲狀狋,犉狌犼犻犪狀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犲犪狀犱犉狅狉犲狊狋狉狔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犉狌狕犺狅狌,犉狌犼犻犪狀350002,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Objective/Meaning】Withthereformofthreesubsidiesinagriculture,thefinancialstructurehaschanged.Exploringhowthesubsidiesoffarmlandproductivityprotectionaffectthechangesoftotalfactorproduc tivityinagricultureishelpfultoimprovethesubsidypoliciesandprovidereferenceandinspirationforpromoting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FujianProvince.【Methods/Procedures】ByusingtheDEA Malmquistmodel,thetotalfactorproductivityofagricultureinQuanzhouCity,NingdeCityandZhangzhouCitywascalculated,andthentheTobitmodelwasusedtomakeregressionanalysisonthetotalfactorproductivityofagriculture.【Results/Conclu sions】Theresultsshowedthatthetechnicalefficiencywasthemainreasonfortheincreaseofagriculturaltotalfac torproductivity.Fromtheperspectiveoftheinfluencingfactorsofagriculturaltotalfactorproductivity,thesubsi diesforthefertilityprotectionofcultivatedlandandtheannualsunshinedurationhadsignificantpositiveimpactonthetotalfactorproductivityofagriculture.TheGDPofeachcountyandcity,theaveragecultivatedareaperhouse hold,andtheannualaveragetemperaturehadsignificantnegativeimpactonthetotalfactorproductivityofagricul ture,whiletheannualrainfallwasnegativelycorrelatedwiththeagriculturaltotalfactorproductivity.犓犲狔狑狅狉犱狊:DEA Malmquistmodel;technologicalprogress;Tobitmodel;subsidiesfortheprotectionofcultivatedlandfertility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为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地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它农产品最基础的生产资料。
一切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模式都必须建立在安全、肥沃、协调的土壤之上。
近日通过验收的2005年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14个省27个项目县(市、区)的应用成果,展示了3个方面的指导作用。
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环太湖地区是江苏省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良田被挤占,工业点源、生活废弃物、农业的面源污染对农业乃至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对更科学合理地利用本地有限的耕地资源、全面提高该区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遏制耕地质量退化、确保地力常新十分必要。
根据调查结果,该省常州市武进区、常熟市等4个项目点制定了不同种植结构、不同地力水平的耕地平衡施肥方案,并应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布局调整。
其中,太仓市、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局向农田环境不合格的地区建议调整种植布局,禁止种植粮食、蔬菜等食用农产品,改种花卉苗木、棉花等作物,通过生物修复逐步改良。
同样,海南省万宁市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对耕地进行划分改良利用,因地制宜制订农作物发展规划来指导农业生产。
该市在适宜水旱轮作的东部平原及中西部丘陵农业生产区,实行水稻―蔬菜―水稻等轮作制,既提高了土壤肥力,又增加了作物产量。
在东部平原,还适当扩大甘蔗、菠萝、胡椒、益智、砂仁等经济作物面积。
中东部台地农业生产区,适宜胡椒、菠萝、腰果生长,又是甘蔗产区,也作为该市的重点经济作物区。
在西部山地农业生产区,则突出发展橡胶、木薯、槟榔、胡椒、茶叶、果树等作物。
云南省嵩明县应用耕地养分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和所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了农业结构调整,大大减少了盲目性。
这一成果还扩展到农业的其它领域,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决策咨询系统,包括《种植业区划决策》、《农林牧优化结构决策》、《作物优化施肥咨询》和《作物产量及灾变预测》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云南省农业空间信息系统。
农田管理的生态效益与生态补偿
农田管理的生态效益与生态补偿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而有效的农田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带来丰富的生态效益。
本文将探讨农田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讨论生态补偿在维护农田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一、农田管理的生态效益农田管理涉及到土壤、水源、植被等多个方面,其良好的管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保持:合理农田管理采用轮作休耕、有机肥料等措施,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维护土壤的肥力和持水性能。
2. 水资源保护:农田管理中的节水措施,如滴灌、雨水收集等,有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的农田管理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
保留生态廊道、种植花草、建造鱼塘等措施,为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4. 有害生物控制:良好的农田管理有助于调节农作物与有害生物的平衡关系,减少对农作物的侵害。
例如,利用生物防控措施,可以替代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二、生态补偿的作用为了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管理,许多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出台了生态补偿政策,以补偿农民在农田管理中所付出的努力。
1. 经济补偿:通过向农民提供经济激励,如生态农业奖励金、生态补贴等形式,激发了农民积极参与到农田管理中,以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 技术支持:生态补偿政策还包括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农田管理技术,以提高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3. 生态服务市场的发展:通过建立生态服务市场,将农田管理中的生态效益量化并进行交易,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
例如,农田管理中的碳汇、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可以在市场中被评估和交易。
4. 生态示范农场的建设:通过在农田管理中打造一批生态示范农场,向其他农民展示可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并提供相关政策和经济支持,帮助其他农民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农田管理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耕地地力调查与种植业布局
耕地地力调查与种植业布局耕地地力调查是指对耕地土壤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价,找出土壤质地、水分条件、肥力状况以及其他的土地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指导。
通过耕地地力调查,可以了解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因素,为种植业布局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耕地地力调查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土壤深度、土壤质地、土壤渗透性和土壤水分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可以综合判断耕地的产能和管理水平,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和农业生产计划。
种植业布局是指种植业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进行的布局和规划。
种植业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受到的环境影响、资源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在种植业布局中,耕地地力调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何种作物适合在此地种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种植业布局的核心内容包括作物种植结构、作物品种选择、种植面积安排和种植周期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在耕地地力调查和种植业布局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障耕地质量安全。
在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和种植业布局的过程中,必须保障耕地质量的安全,严格控制旱涝灾害、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等因素,保证耕地的整体质量不受影响。
二是开展多元化种植。
耕地地力调查和种植业布局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采取多元化种植的策略,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多元化种植能够有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三是开展科学管理。
耕地地力调查和种植业布局需要结合科学管理,采用现代化耕作技术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总之,耕地地力调查和种植业布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科学规划和管理下,才能充分发挥耕地的潜力,创造更多的农业生产价值。
耕地质量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耕地质量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转变。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质量的变化。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对于耕地质量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耕地质量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1 耕地质量变化的类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耕地质量变化的类型。
根据研究,耕地质量变化主要可以分为化学性变化和物理性变化两类。
其中,化学性变化指的是土壤的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等发生变化;而物理性变化则是指土地的质地、密度、水分影响等方面的改变。
1.2 耕地质量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耕地质量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首先,化学性变化会影响土地的肥力和作物生长环境,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物理性变化会影响土地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水分管理。
此外,土壤的机械性变化也会对土地的开垦和耕作带来一定的限制。
二、耕地质量变化的原因了解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后,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耕地质量变化的原因。
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我们可以将耕地质量变化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和耕地的破坏。
2.2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一些农民在追求高产量的同时,过度施肥、过度灌溉等做法不仅导致了化学性变化,也影响了土壤的物理性。
2.3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降雨量的波动,从而影响了土壤的干湿程度,进而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耕作。
2.4 不合理的开垦方式:过度挖掘煤矿、采石等行业对土地的破坏,以及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开发,都将对耕地的质量造成损害。
三、如何保护耕地质量了解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和原因后,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保护耕地质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3.1 制定土地保护规划:土地保护规划应该基于对土地质量变化的研究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的土地和资源保障。
耕地保护对粮食生产的意义
耕地保护对粮食生产的意义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支撑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
保护耕地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耕地保护的意义1.维护粮食生产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农作物生长的场所。
保护耕地可以有效地维护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如果耕地遭受严重污染或者过度开发,将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可能导致粮食生产出现困难甚至停滞不前。
2.提高粮食产量保护耕地可以促进土壤的肥沃和土壤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保护耕地可以避免因为耕地土壤退化、酸化、盐碱化等问题而导致的粮食产量下降。
同时,通过科学的农业耕作方式和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利用耕地,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才能有效地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保护耕地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4.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基,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保护耕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可以有效地保障粮食的供应和稳定性,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
只有保护耕地,确保农田的产能稳定和提高,才能有效应对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5.促进农民增收耕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本,保护耕地对于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可以提高农田的产能和效益,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另外,通过发挥土地的多功能性,多种经营方式,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耕地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尽管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和重视,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1. 耕地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压力。
一些地区的耕地资源受到城镇扩张和工业发展的威胁,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生产力的评价与提升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的相关问题。
一、土地生产力评价的重要性土地生产力评价是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衡量和评估,对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土地生产力,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生产力评价指标1. 农田面积指标:农田面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评价农田面积的大小和分布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农田质量指标:农田质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评价农田质量包括土壤肥力、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
3. 农作物产量指标:农作物产量是评价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价农作物产量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潜力。
4. 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评价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三、土地生产力评价方法1. 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评价土地生产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了解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2. 模型建立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变化情况,评价土地生产力的潜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3. 专家评估法:借助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评估土地生产力的大小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土地生产力提升的途径1.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2. 农田整治:通过农田整治,改善土地质量和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
3. 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土地生产力的提升。
4. 生态农业发展: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作物质量。
五、土地生产力评价与提升的挑战1. 土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生产力评价和提升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的挑战。
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指导县域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t y p e ,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 m a j o r e v l a u a t i o n f a c t o r a n d m o d i i f e d d i r e c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r o p s ; u s i n g y i e l d r e re g s s i o n e q u a t i o n f o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s o i l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现 代 农业 科技
2 0 1 4年 第 5期
耕 地地 力评 价成 果 在 指 导县 域 农 业 生产 中的应 用 研 究
罗群胜
( 广东 省乐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广东乐 昌 5 1 2 2 1 9 ) 摘 要 在 多年 开展 测 土 配方施 肥补 贴 项 目实施 及 利 用耕 地地 力评 价 成 果的 基础 上 . 提 出可 操作 性 强 的耕 地地 力 评 价成 果 利 用模 式 : 利 用 耕地 地 力评 价成 果 中的土壤 养 分测 试数 据 和肥 料 田 间试验 数 据建 立粮 食 、 蔬 菜和 大 宗特 色农作 物测 土 配方 施肥 技 术指 标 体 系 : 利 用 耕 地 地力评 价 成果 。 提 出不 同农 作物 的适 宜种植 区、 土壤 类 型 、 土壤 养 分 、 大权 重评价 因子及 主要 改 良方向 ; 利 用测 土施 肥 配方 技 术指 标体 系中的产 量 回归 方程估 算 主要农 作物 的 产量 。 因此 , 利 用地 力评 价 系统提供 的土壤 有效 养分 测 试数 据和 空 间数 据 , 扩 大 了农 作 物施 肥 指标 体 系的使 用 范围 , 提 高 了应 用的 可操作 性 和智 能化程 度 ; 利 用农作 物施 肥 指标 体 系提 供 的施 肥数 学模 型 , 地 力评 价 系统 可对 规 划 的农作 物 进 行 目标 产量 的估 算 . 提 高 了地 力评 价 系统评 价 内容 的准确 性 。 关 键 词 耕 地 ; 地力 评价 ; 农 业生 产 ; 利 用模 式 ;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中图分 类 号 S 1 5 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 0 5 — 0 2 5 4 — 0 3
农村管理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价
农村管理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价农村管理方案的生态效益一直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从农田耕作方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农村能源利用、农村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展开回答,评价农村管理方案的生态效益所取得的成果。
一、农田耕作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田耕作方式直接影响到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质受污染。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管理方案开始倡导有机耕作、轮作休耕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这种耕作方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土壤质量,也减少了水质污染。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生态效益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
过去,许多农村地区垃圾乱倒乱卸,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
随着新型农村管理方案的实施,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通过有效的垃圾处理措施,不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能回收再利用资源,为农村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和农田农业废弃物等的排放。
针对这种污染,农村管理方案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农田农化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开展农田农化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农田农化面源污染的减少,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四、农村能源利用的生态效益农村地区能源利用一直是难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管理方案开始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这种能源利用方式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五、农村生态旅游的开发农村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基础,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旅游业的新模式。
通过农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既能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耕地质量评价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耕地质量评价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其中,耕地质量评价是一项关键工作,可以帮助保护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耕地质量评价在这一项目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于大量的面积和低成本,因此对土地的保护和利用不够重视,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而耕地质量评价可以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并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耕地质量评价可以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地质量的评价,可以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适宜作物种植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效益,也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损失。
2.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耕地质量评价可以帮助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通过对土地质量的评价,可以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生态环境特点和土地污染状况,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旨在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
而耕地质量评价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优选耕地资源,重点保护和合理利用高质量耕地,耕地质量评价可以为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耕地质量的评价,可以明确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特点和耕地利用能力,合理规划和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
耕地质量评价可以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对耕地质量的评价,可以确定最适宜的土壤类型、土层深度、地形地貌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效益,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也可对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
耕地质量评价
耕地质量评价简介耕地质量评价是一种综合考虑农田土壤肥力、排水和土地利用状况的评估方法。
它是农业生产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依据,可为农民合理选择种植作物、合理施肥、科学排水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耕地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意义,以及评价方法和指标的概述。
定义和意义耕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壤肥力、排水和土地利用状况的评估,确定耕地的质量水平,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耕地质量评价可帮助农民了解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和施肥措施,提高土地的产出和效益。
耕地质量评价在农业生产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和施肥方式。
其次,耕地质量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规划农田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
此外,耕地质量评价也是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污染。
评价方法和指标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取性不同,可划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观察和分析土壤的性质和现象来评价土地质量。
定量评价则依赖于详细的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数据,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评价。
在定量评价中,常用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土壤肥力指数、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
土壤肥力指数是评价土壤肥力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和全钾等。
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保持性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和农田排水状况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土地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
耕地质量评价的步骤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收集、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结果分析等。
第一步是数据收集,包括对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地利用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农田实地观察和农民的农作物生产记录等。
浅谈耕地地力评价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作用
浅谈耕地地力评价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作用耕地地力是指土壤对植物生长提供的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耕地地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对土地的持续利用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测土配方施肥中,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既可以避免土壤养分过多或不足,又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首先,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测土配方提供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数据。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用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统计和测量土壤的含量和指标,我们可以准确把握土壤的需求,了解其所缺少的养分类型和含量,并做出合理的补充方案。
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可以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保障。
合理施肥是通过科学确定肥料类型、用量、时间等,使植物充分利用施肥而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当我们进行测土配方时,就可以根据所测土壤的不同含量,制定最适合耕地需求的施肥方案。
而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了解到土壤本身的状况和其对植物的作用,在施肥时可以避免过量施肥,从而避免土壤养分过多、污染,减轻对环境和健康的损害。
最后,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不同品质的农产品提供保障。
通过合理测算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品质。
例如,在耕地地力评价较高的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在肥料充足的情况下会生长得更为茂盛、健康,从而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更加卓越。
因此,在测土配方中,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不同品质的农产品提供保障,保证其品质更好,更具市场竞争力。
总之,耕地地力评价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科学评估土壤的含量和指标,为合理施肥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应用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对于指导耕地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概念、评价方法、应用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概念耕地质量评价是对耕地土壤肥力、适宜性、生产力和环境效益等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保护耕地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是指在评价过程中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包括土壤肥力水平、适宜耕作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耕地的生产潜力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评价结果。
这些成果对于指导土地利用、保护耕地资源、合理规划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耕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耕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肥力评价、土壤适宜性评价、土壤生产力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四个方面。
具体方法包括土壤采样分析、土壤肥力测定、土壤适宜性分区、土壤水分利用率评估、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和生态系统评价等。
1.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富含的养分和微生物,是农作物生长生育的基础。
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试验田观测和土壤养分测定等。
通过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和有机质、微生物数量等指标,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土壤适宜性评价土壤适宜性是指土壤能否满足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的能力。
土壤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划分、土壤质地和排水性分析、土壤pH值测定等。
通过评价土壤的适宜性,为合理选择种植作物和合理布局农田提供依据。
4.环境效益评价环境效益是指耕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耕地资源的保护程度。
环境效益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生态系统评价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分析等。
通过评价耕地资源的环境效益,为保护耕地资源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耕地地力提升发展战略研究
耕地地力提升发展战略研究【序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提高和保护耕地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耕地地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旨在对耕地地力提升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实现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耕地地力的概念与重要性】1.1 耕地地力的定义耕地地力是指土壤质量和肥力的综合表现,包括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指标等。
耕地地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土壤的肥力水平,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1.2 耕地地力的重要性(1)提高农作物产量:耕地地力的提升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2)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良好的耕地地力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地力的提升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耕地地力提升的战略措施】2.1 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根据农作物的需求提供适量的养分供应。
重视有机肥料的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
2.2 轮作休闲: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将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农作物轮流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有效调节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消耗,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增加耕地周边的绿化覆盖,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
2.4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沟溏治理、地埂构筑等,防止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的持水能力和肥力。
【3. 耕地地力提升发展战略的挑战与前景】3.1 挑战(1)资源限制:耕地资源有限,耕地地力提升所需的投入和资源有限,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评价是指对农田土壤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适宜的农业利用能力和潜力,为
农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应用可以帮助
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用地,提高农田的产出和保护土地资源。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主要包括土壤肥力、土壤墒情、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和土
壤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成果可以通过实地采样、实验室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手段
得到,是对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潜力的科学评价,对于指导耕地保护、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科学施肥和科学种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田管理。
根据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可以科学施肥、合理种植、科学用地,提高
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根据土壤肥力评价可以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避免因施肥不当导
致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施肥的效益。
根据土壤墒情评价可以合理浇水、保持耕地水分平衡,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根据土壤理化性状评价可以合理种植作物、科学轮作,减少土
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地的产出。
根据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可以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料、保
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应用对于农田的管理、土地的利用和土地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农田的科学利用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耕地
质量评价成果的应用可以为农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希望相
关部门能够加强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应用,推动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目标。
浅析凌海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应用及意义
浅析凌海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应用及意义作者:赵华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2期赵华(辽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凌海 121200)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凌海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2005年秋季开始到2008年8月结束。
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摸清凌海市耕地肥力状况及对全市耕地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耕地进行分级,以充分掌握凌海市耕地的总体状况。
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配方施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供依据。
为实现土肥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主要应用在: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各农用地生产潜力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承载着一切事物,而土地资源作为人类所利用之物,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土壤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又是农业劳动的对象和产物,是人们寄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因此土壤资源应用好坏,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
这次耕地地力调查及评价,基本上查清了本市耕地地力状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
运用此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一方面明确了今后对各种土壤的利用和改良的方向与措施。
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合理规划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壤和土地的各自优势,加速农业发展速度,提供了依据。
2 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倒茬过去由于片面强调粮食作物生产,在栽培上以粮食作物为主的间、混、套的措施。
在多年种植高梁,玉米的情况下,使土壤肥力消耗较大,单一造成养份比例失调,地力得不到恢复,出现不同程度三类苗,病虫害逐年加重,对农业发展不利。
就目前施肥水平看,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轮作倒茬,对土壤肥力恢复有一定效益。
应推广。
玉米、大豆、高梁,三年轮作制,或王米、高梁、玉米、大豆,四年轮作制,更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均衡增产。
3 分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配方施肥产业化平衡施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考虑土壤的特性作物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作物的品质以及施肥方法和施用人员的知识层次。
耕作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环境和其它要素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耕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是指在土壤表面或者土层中运用各种劳动工具对农田进行翻耕、平整、松土、施肥和播种等作业。
耕作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地表水、土壤和生物群落方面来看,耕作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如下。
1. 地表水耕作方式会对地表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激进的耕作方式会导致稳定性低的土壤膜被破坏,这会增加水的渗透速率,导致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的流失。
此外,过度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地表水。
为减轻这一影响,农民们应当采取可持续的农业,例如控制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保持土壤覆盖、改善土壤结构等方法。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稳定性和保持饮用水源的清洁。
2. 土壤耕作方式是影响土壤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耕作可以影响土壤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性质。
不良的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酸化、结构破坏等问题,增加土壤的蒸发、风化和侵蚀。
而采取良好的耕作方式可以增加土壤的质量和肥力,从而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
采取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可以将有机物直接返回土壤,并改善土壤结构。
盖植被和保持土壤覆盖也能够减少土壤损失,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栖息地质量。
农民应该在采取耕作方式时考虑到这些因素。
3. 生物群落耕作方式可以对农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环境影响生物群落构成和数量等方面造成影响。
过度耕作或不正确的耕作方法可破坏土壤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加速生物灭绝过程。
采取有益的耕作方式,如优化耕作深度,控制耕作频次,留出未耕种区域以及对多年格局进行定期更换等,可以增加农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加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因此,农民应始终牢记耕作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
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可持续的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还能提高生产力和减少成本。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整治对农业产业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整治对农业产业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土地整治等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土地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农业产业以及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整治的影响。
一、对农业产业的影响1.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整治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农田进行整理,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引入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同时推广多种经营和循环农业模式,使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和高效化。
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增加农业产业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2.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土地整治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比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企业的壮大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整治可以增加农民的土地收入和农产品销售收入。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增值空间,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样可以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治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科学治理,保护和恢复农村的生态环境。
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退化。
同时通过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造,提高农田灌溉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化肥农药的使用,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土地整治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资源,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及改进建议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及改进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土地资源颇受冲击。
因此,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在我国的实行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1.有利于保持耕地面积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农民在耕地面积上持续不断地种植粮食作物,从而增加农民种粮意识以及耕地的有效利用。
2.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针对不同耕地区域,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制定了不同力度的奖励政策,鼓励农民更为科学地栽培作物,强化土壤利用效果,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3.促进粮食优质化和安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优质化和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某些特殊区域而言,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保证当地的粮食品质不受污染。
二、改进建议虽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容小觑的,但是也应该意识到该政策实施的不足之处。
1.补贴标准需要更加细化目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补贴标准较为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差错和不平衡,因此应该将补贴标准更加细化,以充分考虑到各区域的地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2.完善政策配套措施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在配套措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对于鼓励科技创新、以及扩大合作等方面的措施应该更加具体化。
3.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在农村地区普及率并不高,很多农民并不知晓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宣传和培训措施,以帮助广大农民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该政策的要求。
结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实现农村振兴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积极对其进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农民的生产需求。
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
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摘要:耕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具有一定地力与质量特点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耕地的地力高低与质量好坏是在多种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并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耕地;资源;质量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耕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1.1资料准备耕地地力评价涉及评价地区耕地的土壤属性、气候条件、管理措施、障碍因素、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等多方面信息,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无差错。
所以,在评价之前应该尽量多地收集研究区域的资料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还要进行质量确认及必要的处理。
1.2技术准备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很多,进行耕地地力评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选取所有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少量合适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选择主导性指标,入选指标间相关性小;选取指标能反应耕地生产力;;指标的空间变异大,取值范围宽;指标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数据。
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发现规律,提出合理的耕地改良和利用建议,并将它们落实到地块,更紧密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为生产服务。
2.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1973~1977年兵团土壤普查时,友谊农场(三师18团)主要土壤类型为土类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
土种有11个:暗棕壤、白浆化棕壤、黑色草甸土、潜育暗色草甸土、粘质暗色草甸土、白浆土、黑土、粘质腐殖质层厚的黑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泛滥地沼泽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
摘要:耕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具有一定地力与质量特点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耕地的地力高低与质量好坏是在多种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并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耕地;资源;质量
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耕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1.1资料准备
耕地地力评价涉及评价地区耕地的土壤属性、气候条件、管理措施、障碍因素、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等多方面信息,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无差错。
所以,在评价之前应该尽量多地收集研究区域的资料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还要进行质量确认及必要的处理。
1.2技术准备
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很多,进行耕地地力评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选取所有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少量合适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选择主导性指标,入选指标间相关性小;选取指标能反应耕地生产力;;指标的空间变异大,取值范围宽;指标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数据。
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发现规律,提出合理的耕地改良和利用建议,并将它们落实到地块,更紧密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为生产服务。
2.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1973~1977年兵团土壤普查时,友谊农场(三师18团)主要土壤类型为土类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
土种有11个:暗棕壤、白浆化棕壤、黑色草甸土、潜育暗色草甸土、粘质暗色草甸土、白浆土、黑土、粘质腐殖质层厚的黑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泛滥地沼泽土。
3.研究区概况
3.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友谊农场全场有土地面积283.2×104亩。
其中耕地150×104亩,占总面积的53%;林地24.28×104亩,森林覆盖率8.6%;园地0.66×104亩,占总面积0.25%;牧地草原11.7×104亩,占总面积4.1%;苇塘10.6×104亩,占总面积3.7%;水面9.57×104亩,占总面积的3.3%;可垦荒地21.9×104亩,占总面积的7.8%;场址、道路及其它建筑物占地40.8×104亩,占总面积的14.45%;其他占地13.58×104亩,占总面积的4.8%。
3.2地形地貌
友谊农场区内按不同的地貌类型分为平地和低洼地,根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全场耕地大体上分三类。
第一类:其面积为60×104亩,占耕地的40.0%,包括全部高平地和一部分低平地。
第二类:其面积为51.75×104亩,占耕地面积的34.5%,包括一部分低平地和一部分低洼地。
第三类:其面积为38.25×10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5%,属于场内耕地中最低洼的一部分。
3.3 土壤条件
按全国土壤分类系统,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我场耕地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
其中草甸土、黑土、沼泽土居多,占土地面积94%。
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4.58%。
土地集中连片,适于种植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是一年一熟北方亚寒带的良好农作区。
3.4 农田基础设施情况
友谊农场是我国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设农场场部、管理区、作业站,属三级管理机构体制。
辖11个管理区,96个作业站,24个农业服务单位。
近年来,农场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格局,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农场以人工增雨防雹为重点,配备高炮8门,火箭炮8部,建立了以气象站指挥中心覆盖全场的防控网络和完整的监测、预报、防御体系。
3.5耕地地力基本情况
1988年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按照黑龙江省关于开发三江平原的总体部署和农垦总局关于三江平原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农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对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针对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板结两个问题,农场采取施肥和耕作来解决。
一是调整化肥用量和氮磷钾比例。
二是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主要是通过耕作措施。
深松后土壤贮水能力增加,且农作物根系扎得深,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三是易涝地势平坦耕地改良成水田。
四是增植防护林隔离带防止风化。
五是实施喷灌设备对大麦等作物进行生育时期喷灌。
4.耕地地力
4.1 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友谊农场水田总面积499431.0亩,其中,一级地面积为18172.5亩,占水田总面积的3.64%;二级地面积为45645.5亩,占水田总面积的9.14%;三级地面积为133539.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6.74%,这部分水田主要分布在第二管理区中部及北部、第六管理区大部分、第十管理区中部及东部。
其它登记土地以及管理区零星分布。
友谊农场旱地总面积971356.5亩,其中,一级地面积为57630.0亩,占旱地总面积的5.93%,主要分布在第一管理区西北部及中西部、第八管理区中部,这部分旱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较好,处在第二积温带上限;二级地面积为226161.8亩,占旱地总面积的23.28%,主要分布在第一管理区和第八管理区大部分及第四管理区南部,其它管理区零星分布。
结束语:
从上文的简要分析中不难看出,友谊农场的耕地地力发展状况迅速,成为我国的该方向的领头羊,为龙江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