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启动
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段航行基准面适应性及调整思路
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段航行基准面适应性及调整思路∗江凌【摘要】随着上游水利枢纽的陆续修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段的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发生了重大变化,航行基准面与枯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因此有必要对航行基准面的适应性及调整思路进行研究.基于宜昌至大通河段现行航行基准面使用以来的流量、水位实测资料,分析最枯水位变化特点、原因及趋势,认为宜昌至枝城段航行基准面基本适应,而枝城—大通段航行基准面适应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探讨航行基准面调整思路.【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7页(P96-102)【关键词】长江中下游;航行基准面;最枯水位;最小流量;水位流量关系【作者】江凌【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2.26航行基准面指不包括河口潮流段的内河航道图上所载水深的起算基面,大体相当于最枯流量时的水面线[1]。
长江干流航道的航行基准面于1958年制定颁布,一段时期内,它既是航道图的绘图基面,又常被作为疏浚、航道整治工程、码头工程等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用范围广,重要性显著。
此后,随着河道自然演变及河道整治,航行基准面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宜昌—武汉段、武汉—大通段分别使用的是1982年修订的航行基准面(习称“82基面”)和1971年修订的航行基准面(习称“71基面”)。
其中,“71基面”是利用汉口水位站1925—1969年期间的水位资料,计算出约5 a一遇、相应保证率为99.5%的水位,然后根据枯水期相邻两站或几站的水位相关关系,往上、往下推求各站的相应水位,以此确定长江中、下游航行基准面;“82基面”是考虑到1967—1972年荆江多处裁弯及1981年宜昌葛洲坝大江截流对长江中游水面线的影响,利用当时的近期观测资料对宜昌至汉口段航行基准面进行了再次修订[2-3]。
近期,受上游水利枢纽的陆续修建的影响,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影响,长江宜昌至大通河段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4],航行基准面与沿程枯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
长江中游沙卵石河段枯水水位变化及其对通航的影响
长江中游沙卵石河段枯水水位变化及其对通航的影响李明【摘要】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riverbed of the sandy gravel reach of YichangDabujie had been eroding continuously,and water level in the same discharge dropped gradually in the dry season.Based on the real-measured data,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 for the water level's dropping in the dry reas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navigation condition.It is concluded that riverbed eros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water level's dropping in the dry season.With the further dropping of the water lever in the dry season,to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Gezhouba navigation lock,the navigation lock dispatch pressure would increase,and navigation obstruction problem in local pebble shoal would turn more serious.%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中游宜昌至大埠街这一沙卵石河段的河床持续冲刷下切,枯水同流量下水位逐步下降.基于实测资料,对枯水水位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就枯水水位下降对通航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沙卵石河段内的河床冲刷下切是枯水同流量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河床粗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水位下降幅度;随着枯水水位的进一步下降,为确保葛洲坝船闸的正常运行,三峡工程枯水期调度压力将逐步增加,且局部卵石浅滩的碍航问题也会日益突出.【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156-160)【关键词】三峡工程;沙卵石河段;坝下游冲刷;枯水水位【作者】李明【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大坝修建后,坝下游河道发生冲刷是十分普遍的现象[1-2]。
三峡工程八大焦点问题透视
三峡工程八大焦点问题透视泥沙淤积情况怎样?西南大旱和三峡工程真有关系吗?……兴建20年、枢纽成功运行10周年,暨连续4年成功实现175米蓄水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国务院三峡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向权威专家请教,并走访了三峡坝区、库区及下游多个地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试图梳理解读笼罩在“三峡工程”上的是是非非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泥沙淤积埋大坝?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
面对泥沙问题,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以此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
近年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根据中国工程院2013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自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来(2003年至2012年),入库年均水量变化不大,但入库年均沙量为2.03亿吨,为1990年前均值的42%。
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趋势仍然持续,2009年至2012年的年均入库悬移质输沙量为1.83亿吨,仅为1990年前均值的38%。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三峡入库泥沙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上游不断实施水土保护工程,水土流失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三峡上游新建了一系列水库,对泥沙有一定拦截作用。
他表示:“今后,随着三峡上游新建各大水库的蓄水拦沙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总体会进一步缓解,三峡水库可以在100年内维持200个亿的库容量。
”目前,三峡水库已蓄水运用10年。
2009年以来三峡水库采取提前蓄水、中小洪水调度、汛限水位上浮等优化调度措施后,年均淤积沙量仅为论证阶段预测值的45%,防洪库容的淤积好于初步设计阶段预测水平。
2012年,三峡水库采取了库尾减淤调度、沙峰调度措施,进一步减少了库尾及库区泥沙淤积,有利于水库更长时间保持有效库容。
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库区水质时空变化规律
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库区水质时空变化规律
张漫;张万顺;张潇;郭平;李崇明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22(53)3
【摘要】为了研究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运行后的库区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8~2019年三峡库区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水质质量指数(WQI)综合评估法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上游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现象大于下游;2008~2019年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浓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2016年是干流总磷浓度变化的突变节点,干流的总磷浓度在2016年之后有显著下降趋势;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质量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支流水质质量指数整体低于干流,丰水期水质质量指数低于枯、平水期。
研究成果可以为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7页(P68-73)
【作者】张漫;张万顺;张潇;郭平;李崇明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4
【相关文献】
1.三峡水库四期试验性蓄水前后嘉陵江饮用水源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2.三峡库区巫山段175m试验性蓄水前后水质时空分布变化
3.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期库区及其上游江段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
4.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期调度运行对洞庭湖蓄水量变化的影响
5.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库区河床冲淤特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及三峡水库蓄泄影响分析--长江委水文局[1]
长江流域2010年主汛期(6-8月)累计降雨量分布图
单位:mm
1.2
洪水分析
(1)洪水概况
长江上游干流寸滩江段及重要支流发生严重洪水,且部分支流洪水恶 劣遭遇,发生超保证或历史记录洪水。抚河、信江、湘江、澧水、乌江、 嘉陵江、汉江等重要支流均发生或多次发生超警或以上洪水,其中,湘江、 乌江、汉江上游发生超保证水位的洪水,抚河、信江洪峰水位接近历史最 高,汉江支流丹江出现超100年一遇的洪水、嘉陵江支流渠江及汉江支流 白河、任河、坝河等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另外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 来最大入库流量70000m3/s,汉江丹江口水库出现建库以来第二大入库洪峰 34100m3/s。 受流域内集中性降雨阶段影响,2010年长江流域内发生的洪水具有明 显的阶段性特点,即为6月中下旬两湖水系区域洪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 及汉江上游第一次洪水、7月下旬长江上游及汉江上游第二次洪水和8月中 下旬长江上游及汉江上游第三次洪水阶段;另外,受三峡及丹江口水库调 蓄影响,虽然中游沙市江段未出现超警洪水,但6月底至8月初期间长江中 下游干游大部江段发生超警洪水过程。
2.3 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为分析三峡水库对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影响,采用还原计算方法假定 三峡水库不拦蓄,将上游来水演算至水库坝前,并平移至宜昌站。以此为 输入,分别还原计算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流量过程,并相应分析洪峰 值;其他边界条件如清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等来水均采用实际过 程,区间来水则依据实况降雨采用降雨径流模型计算得到。 若三峡水库不拦蓄,则经还原分析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出现坝址入库流 量洪峰为65000 m3/s、52800 m3/s的双峰洪水过程。依据宜昌站流量(三 峡水库还原)过程,相应计算中下游干流各站的水位流量过程或洪峰,并 与实况进行综合比较和合理分析。 从对最高水位的影响值看,本次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拦洪调度对荆江 河段洪峰水位的影响值约2.5m左右,城螺河段洪峰水位影响值约0.9m,下 游河段洪峰水位影响值0.1~0.4m;其中,沙市、城陵矶最高水位可能分别 接近相应保证水位45m、34.4m,汉口、大通最高洪峰水位将达28.3m、 14.9m。
三峡工程首次175m蓄水观测圆满完成
( 江) 长
委 员会 设 计 院 空 间公 司 三 峡 项 目部 积 极 应 对 , 心 准 备 , 8 精 在 月 底 前 对 所 有 观 测 仪 表 进 行 了全 面 送 检 或 维 护 , 保 仪 器 工 作 确 状 态 良好 ; 蓄 水 期 间 人 员 、 辆 、 勤 保 障 进 行 了 合 理 安 排 , 对 车 后 确保观测工作能有序进行。
[ ] 王伟 , 金 珉 , 廷 浩 . 土 工后 沉 降双 曲 线 模 型 与 指 数 曲 线 模 型 8 宰 卢 软
分析 [] J .江 苏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0 8 9 ( ):7 2 0 ,2 2 1 3—16 7. [ ] 刘子 彤 , 国雄 , 金 珉 等 . 降 一时 间 曲线 呈 “ ” 的 证 明 [ ] 9 梅 宰 沉 S 形 J. 南 京 工业 大 学 学报 ,0 3,5 5 :1 ・ 20 2 ( ) —3 [ 0 许 宏 发 , 力 新 . 石 时 效 特 性 与 节 理 模 型 [ ] 上 海 : 海 交 通 1] 陈 岩 M . 上
参考 文献 :
[ ] 甘 友 文 , 志 亮 , 华 . 基 沉 降预 测 中的 双 曲线 模 型 修 正 [ ] 水 1 王 郑 地 J. 文 地质 工程 地 质 ,0 4 ( 1 : 8—10 20 ,O ) 9 0. [ ] 赵明华, 照, 2 龙 邹新 军. 基 沉 降 预 测 的 U hr 型 应 用研 究 [ ] 路 se 模 J.
岩 土 力 学 ,0 8,9 1 )2 7 20 2 ( 1 :9 3— 28 . 9 2
[ ] 常方强, 帆 , 3 涂 贾永 刚 .V rus模 型 在 预 测 软 基 路 堤 沉 降 中 的 应 eh 1 t 用 [ ]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0 7 2 1 :1 2—32 . J. 2 0 ,6( ) 3 2 16 [ 王伟 , 4] 卢廷 浩 . 于 We u1 线 的 软基 沉 降预 测模 型 分 析 [ ] 岩 基 i 1曲 b J. 土 力 学 ,0 7,8 4)8 3—8 1 2 0 2 ( :0 1.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经全面建成;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迎来了建成以来首次较大洪水的考验,通过精细调度、科学调控,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汛后,三峡水库首次实现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的目标,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一、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1.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5—10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90%;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出现时间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果气象异常,上下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暴雨量大、历时长,则导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防洪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长江干堤进行全面加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长江的洪水来量远远超过中下游各河段的安全泄量;自1153年以来,宜昌流量超过80000m3/s的有8次,城陵矶以上干流和洞庭湖的汇合洪峰流量在1931年、1935年和1954年均超过100000m3/s,而目前上荆江的安全泄量为60000—68000m3/s、城陵矶附近约60000m3/s、汉口约70000m3/s、湖口约80000m3/s,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2三峡工程兴建前,荆江河段如果遇1860年或1870年型洪水,运用现有荆江分洪工程分洪后,尚有30000—35000m3/s 的超额洪峰流量无法安全下泄,不论荆江南溃还是北溃,均将淹没大片农田和村镇,造成大量人口伤亡,特别是北溃还将严重威胁武汉市的安全;3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内人口多,安全建设滞后,实施计划分洪十分困难,一旦分洪损失大;湖区及支流堤防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和隐患,堤防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抢险设备,技术手段落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2.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以下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亿m3,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调蓄运用,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荆江地区若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通过水库拦蓄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m3/s,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从而保证荆江河段与江汉平原的防洪安全;此外,由于水库拦蓄、清水下泄,使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可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延长洞庭湖的调蓄寿命;2城陵矶附近地区通过三峡水库调蓄上游洪水,一般年份基本上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若遇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型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3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直趋武汉的威胁;此外,武汉以上控制洪水的能力除了原有的蓄滞洪区容量外,增加了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亿m3,大大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二、2010年长江洪水特性及调度实践1. 汛情特点1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后长江流域暴雨持续不断,主汛期发生了4次相对集中的强降雨阶段,且持续时间长,强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移动;各阶段降水强度多以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为主;6月16—24日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湖水系,最大降雨中心位于信江和抚河一带;7月8—15日主雨区略有北抬,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至两湖水系偏北地区一带,最大降雨中心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间;7月15—25日强雨区西进北抬,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最大降雨中心位于渠江;8月12—25日多雨区再次出现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一带;各阶段最大暴雨中心日雨量均超过250mm,如鄱阳湖进贤站6月19日雨量达329mm,7月8日安庆站雨量达291mm、鄂东北英山站雨量达287mm,嘉陵江通江站7月16日雨量达277mm, 8月18日岷江杨柳坪站雨量达254mm;2汛情来势猛、范围广;主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或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仅统计上述4次集中性强降雨阶段,累计雨量大于1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大于3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与历史同期降雨量相比,6—8月长江流域偏多1成,长江上游基本正常,中下游偏多2成;其中,6月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偏多3成多,7月长江下游干流偏多约倍、长江中游干流和汉江分别偏多6—7成、嘉陵江偏多3成,8月岷沱江、汉江和长江下游干流分别偏多约2—3成;受强降雨过程影响,长江流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涨水过程;3洪水涨幅大、超警多;受强降雨影响,长江干流大部江段和抚河、信江、嘉陵江、汉江等多条重要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区均发生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且水位涨势迅猛;鄱阳湖水系昌江渡峰坑站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干流寸滩站7月19日24小时水位涨幅近5m,从接近警戒水位到超过保证水位;三峡水库库水位最大日涨幅,最大日拦蓄洪水量亿m3;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大流量;汉江干流白河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流量从4610m3/s猛增到21400m3/s;4洪灾类型多、损失重;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类型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8月底,长江流域共有9个省直辖市1046个县市、区受灾,山洪灾害数百起,大量县市城受淹,洪灾损失惨重;2. 调度实践1优化调度方案;三峡工程初期运行以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中下游用水等各方面都对三峡水库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0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方案在防洪调度方面,考虑到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主要采用对荆江河段防洪补偿调度的方式,重点是防御荆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利用效率明显不够高,难以适应中下游地区的现实要求,因此通过拟订荆江与城陵矶不同补偿方式以及分析其对水库泥沙淤积、水库淹没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在保证枢纽大坝安全和不降低荆江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方案提出的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将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亿m3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城陵矶地区防洪,相应库水位为;第二部分库容亿m3,用于荆江地区防洪补偿,相应库水位为;第三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防御荆江特大洪水;在遇到三峡上游来水不很大而城陵矶附近主要是洞庭湖来水较大,迫切需要三峡水库拦洪以减轻防洪压力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运用预留的亿m3防洪库容库水位145—155m,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保证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在运用上,首先用第一部分防洪库容调蓄洪水,按控制城陵矶水位不超过进行调度;蓄水155m后,即不再考虑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要求,改按只考虑荆江地区的防洪补偿要求调度;蓄水后,则按遭遇特大洪水时荆江河段在分蓄洪措施配合下安全行洪进行调度;2实际调度运行;2010年汛期,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小洪水的调度实践,即“当长江上游发生中小洪水,根据实时雨水情和预测预报,在三峡水库尚不需实施对荆江或城陵矶河段进行补偿调度,且有充分把握保障防洪安全时,三峡水库可以相机进行调洪运用;”为应对主汛期长江洪水,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拦洪调度,累计拦洪230多亿m3;其中,7月20—22日,入库洪峰流量达70000m3/s,通过控制下泄流量,为下游防洪削峰约30000m3/s,库水位迅速上涨,22日19时上升至158m,拦蓄洪水约73亿m3;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从9月10日0时开始,起蓄水位承接前期防洪调度的实际库水位;9月30日8时蓄水位为,10月10日8时蓄至,10月16日6时库水位达到了前两年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10月26日9时首次蓄水至175m;本次175m蓄水在总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做好充分准备,蓄水过程兼顾了上下游用水需求,较好处理了防洪、发电、航运和补水之间的关系;3调度效果与效益分析;2010年汛期,长江防总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洪、适时泄洪,有效削峰错峰,不仅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而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在防洪方面,有效避免了长江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叠加给沿岸人民造成的安全威胁,缓解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比如,7月20日8时,三峡迎来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流量70000m3/s,长江防总通过滚动会商、精细调度,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控制在40000 m3/s,削减洪峰流量30000m3/s,削峰40%以上,从而降低长江中游干流沿线水位—,使中下游河段特别是沙市和武汉河段未超警戒水位,中下游干流堤防无一处险情发生,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没有三峡水库拦洪蓄峰,这次洪水过程将使沙市和城陵矶的洪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沿线需要调配大量人员巡堤查险,防洪的压力、消耗与风险将明显增大;在发电方面,三峡水库拦蓄洪水期间一直维持在高水位运行,最高达到,增加了发电量;据初步统计,与同期相比,6—8月三峡水库增加发电量30多亿kwh;在航运方面,及时调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至25000 /s,分两次疏散了积压在三峡至葛洲坝之间的中小船舶,仅7月31日8时—8月1日20时,就疏散了滞留在三峡河段的船只500条艘,有效地保障了交通安全,稳定了船员情绪;在水库提前蓄水和对中下游补水方面, 2010年9月10日提前蓄水,保障了10月底成功蓄水至175m目标的实现,水库具备了枯期为中下游补水亿m3的能力;10月26日蓄水至175m后,自12月下旬开始加大出流,对长江中下游实施补水,截至2011年2月底,共向下游补水约70亿m3;由于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成,对保证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用水需求、葛洲坝下游三江航道畅通、抵制咸潮入侵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长江防总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洪水的科学精细调度,较大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2010年三峡防洪调度合理兼顾了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这一有益尝试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m,表明三峡工程将会按照规划发挥其综合效益;三、三峡水库调度相关问题探讨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化调度;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库调度的深化、优化、精细化研究至关重要;1. 入库洪水与动库容调洪三峡水库动、静库容调洪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但水库建成后,楔形库容是客观的,在今后的水库调度中应积极完善三峡入库洪水动库容调洪计算模型;入库洪水过程线由回水末端的入库洪水与区间洪水两部分组成,应进一步增加对区间洪水的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水库洪水资料;水库调洪计算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坝址洪水静库容法和入库洪水动库容法;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相比,具有洪峰峰值增大、出现时间提前、洪量集中等特点;动库容能较好地反映洪水进入水库后蓄水量的实际情况,但动库容除与库区河道地形有关外,还与入库洪水类型及组成、调度方式、坝前水位、水库特性等因素有关,影响因素复杂;以往对动、静库容调洪的研究说明,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时虽然三峡水库的动库容拦洪量小于静库容拦洪量,但枝城的最大流量百年一遇洪水时均为56700m3/s,千年一遇洪水时均小于80000 m3/s,且三峡最高水位控制在175m;亦即三峡水库亿m3防洪库容是偏安全的,即使采用动库容调洪,也能够达到规划制定的防洪要求,从而满足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体系的需要;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建立三峡水库MIKE11水动力学预报调度模型,模型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模拟库区水面线的变化来实现动库容的调洪计算;在2010年三峡水库运用的实践中,对动、静库容调洪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成果与实测吻合较好;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动、静库容调洪具有较好的精度,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如要进一步分析水库调度后库区水面线的实际情况,则需要采取动库容调洪方法;因此今后还需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库容调洪模型,并考虑适当增加入库控制站,以获取相对准确的入库洪水资料;2. 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泥沙冲淤及回水的影响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的减少对减轻库尾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有较大作用;但水库蓄水也会相对增加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特别是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的水库蓄水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持续加强观测;天然情况下,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洪淤枯冲”;在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和初期运行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尚未受三峡水库壅水影响,属自然条件下的演变;试验性蓄水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较小;2008年9月—2010年6月,全河段淤积泥沙295万m3,淤积主要集中在长江朝天门以下河段;2010年6月11日—9月5日,全河段淤积泥沙万m3,从冲淤分布来看,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以下河段分别淤积泥沙万m3、万m3,嘉陵江段则冲刷泥沙万m3;据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的观测资料分析,当三峡坝前水位低于160m时,寸滩以上库段基本不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9月中旬—10月中旬重庆主城区河段仍然保持较强的走沙能力,泥沙主要淤积在清溪场以下库段;汛后当三峡坝前水位超过160m时,壅水逐渐影响到主城区河段,特别是当坝前水位超过162m时,朝天门以上河段受壅水影响明显;随着坝前水位的逐渐抬高,重庆主城区河段天然情况下汛后河床冲刷较为集中的规律则因水库充蓄、水位壅高、流速减缓而改变,河床也由天然情况下的冲刷转为以淤积为主,汛后的河道冲刷期相应后移至汛前库水位的消落期;由于目前泥沙观测时间尚短,对于库尾局部淤积碍航规律还需进一步观测验证;从数学模型分析结果看,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还应注意水库蓄水方式,尽可能增加汛后走沙的时间;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将减少更多,库尾段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情况将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变动回水区洪水位也将明显降低;3.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为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且随着上游水库的建设,对城陵矶补偿预留的防洪库容还有条件进一步增加;2010年汛期,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现实需求,三峡水库5次拦蓄洪水,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虽然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尚未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但从控制调度过程和效果看,兼顾对城陵矶的防洪补偿调度方式是现实可行的;三峡水库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只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对不同地区补偿的库容,拟定合理的调度方案,在现阶段长江水文预报技术水平基础上,可以做到既不影响荆江地区设定的防洪标准,又可进一步降低城陵矶的洪水位;实施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汛期三峡水库蓄水几率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库区泥沙淤积;自有实测资料以来,城陵矶水位超过的年份较多地出现在20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分别为1954、1996、1998、1999、2002年,经对20世纪以来的洪水年份进行还原后推算,按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为控制补偿调度,三峡水库平均约10年运用1次;分析表明,三峡水库采用对荆江或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对库区泥沙的淤积差别很小;鉴于上游已建和在建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减沙的作用使得三峡入库泥沙减少,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中下游分洪损失越来越大等情况,在既保证荆江河段防洪目标的实现,又不增加库区淹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峡水库的防洪潜力,在长江中下游遇到大洪水,中下游防洪形势较为严峻时,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节,减少中下游的分洪量,减轻中下游防汛压力,是十分必要的;汛期洪水调度过程中,根据水情预报推算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2—3天的水位误差基本上在厘米级,并可通过滚动预报和分析不断进行校验修正,为三峡水库高效发挥控泄作用、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洪效果提供了保障,使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达到了比较精细的程度;从现阶段各控制站水文预报的技术水平保障看,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也是可行的;今后,应结合上游水库的不断建成,深入研究对城陵矶补偿的控制运用条件,以及进一步扩大第一部分防洪库容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一般洪水的防洪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对一般洪水调度水库蓄水几率增加后的水库泥沙淤积及下游的冲刷问题;4. 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水库群防洪库容不断增加,水库蓄水与防洪以及水库群之间的蓄水矛盾会加大,为此,需要进一步从技术及行政两方面协调水库防洪与蓄水、三峡水库蓄水与上游水库蓄水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获得更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与三峡水库同步蓄水的上游水库主要为有防洪任务水库,同步蓄水库容目前为亿m3,2013年溪洛渡、向家坝投运后将达亿m3;遇上游发生枯水水情,估算上游其他水库还将增加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亿m3;按不利的来水情况考虑,2013年上游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分别为亿m3、亿m3;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对上游水库防御本支流洪水和配合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防洪预留的防洪库容做了整体安排,总规模300多亿m3;为协调水库群汛后蓄水与防洪调度,防洪规划提出上游水库以拦蓄洪水基流的方式配合三峡拦洪,也就是防洪库容分期预留,水库在7—8月可开始逐步蓄水;在金沙江下游4梯级及上游其他支流水库的调度运行设计时,各水库按9月底以前完成蓄水任务来设计水库运行方式;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当水库群具有一定规模后,水库兴利蓄水与防洪、下游用水需求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在抓紧进行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联合蓄水调度方式的研究;受来水、工程建成下闸蓄水等多方面影响,每年的汛末蓄水量都在变化,为协调上、下游水库蓄水关系,需要尽快建立信息通报渠道,为三峡水库做好蓄水调度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为有效利用好长江水资源,需尽快建立以三峡为核心的长江控制性枢纽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5. 三峡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三峡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与拦沙后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情会带来影响,清水下泄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中下游蓄泄关系、江湖关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观测与研究,当前应关注水库蓄水对中下游特别是两湖的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年入海总水量没有改变,由于水库调蓄作用,中下游9—1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较建库前减小,12月至次年5月下泄流量有所增加,尤以最枯季节增幅较大;受此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增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因水库蓄水及荆江河道冲刷影响,致荆南三口洪道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天数增加;蓄水期间,洞庭湖、鄱阳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集中在9月和10月,拦蓄水量相对较大,中下游干流10月平均水位较天然情况降低;如遇来水偏少年份,与三峡蓄水影响相叠加,中下游水文情势改变将更加突出,同时,干流水位降低导致两湖出流加快,相应湖区水位下降,使得两湖枯水期有所提前,枯水时段延长;随着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大幅减少,加上三峡水库运用后,水库拦截大部分泥沙,三峡水库出库泥沙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清水下泄导致坝下游河道发生长时期、长河段的冲刷,冲刷强度从上段向下段逐步发展;由于中下游河道各河段在各个时期冲淤程度不同,各河段泄流能力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必将相应引起水位的变化;四、建议1. 加强三峡工程投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鉴于上游来水来沙、坝下游河道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等的不确定性以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加之三峡工程对防洪、河道、供水、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需不断地深入认知,因此,需加强对长江中下游的专门监测和分析工作,不断深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河势变化、江湖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 加强三峡水库综合利用及优化调度研究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遇特殊干旱年份对中下游用水和长江口段压咸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往研究不够,今后随着长江流域内用水量以及跨流域调水量的增加,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和生态等各方面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应加强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调度运用方式,并研究缓解此类问题的对策措施,提高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效益;3. 加强三峡与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统一调度研究。
三峡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战时如何应对毁灭性灾害
三峡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战时如何应对毁灭性灾害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是三峡水库“诱发”的吗?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缩水”了?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发生的崩岸等河势稳定问题如何解决?……近段时间以来,三峡工程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热点。
本报记者就此十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详解广大读者疑问。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2010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设计的正常蓄水位175米。
其间,长江流域发生了强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了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热议,有人甚至质疑这些灾害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为此,记者日前专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
蔡其华说,长江委承担着长江流域的水行政管理职能,是三峡工程的设计总成单位,也是运行调度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及时研究解决三峡工程的有关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回应社会关切。
一问: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是三峡水库“诱发”的吗?蔡其华:罕见少雨是造成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的根本原因。
今年以来,长江流域降水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少近四成,其中中下游偏少近五成,是50多年来最少的。
在三峡水库加大下泄对中下游持续补水的情况下,中下游河段来水仍偏少二至五成,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3至5米。
1到5月,三峡水库向下游补水约190多亿立方米,汉江丹江口水库补水约57亿立方米,抬高中下游干流水位1米左右。
尽管如此,5月初,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仍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或接近同期最低。
造成今年长江流域降雨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大气环流系统异常,冷空气活动势力强大,水汽输送条件不足等天气因素。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2006年川渝出现罕见大旱,2007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暴雨,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均属极端天气事件。
从天气成因来看,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主因是从地面到约5500米之间高空天气形势的变化。
三峡库区(175m运用初期)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研究
2 0 4年 4 月
水
道
港 口
Vo 1 . 3 5 No . 2 Apr .2 01 4
J ou r n a l o f Wa t er wa y a n d Ha r b o r
三 峡 库 区 ( 1 7 5 m 运 用 初 期 ) 设 计 最 低 通 航 水 位 计 算 方 法 研 究
纽上游河 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方法 的符合性规定 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 使得方法更具有针对性
和操 作 性 。
1 设计水位影 响因素
与蓄水前的天然河流相 比, 蓄水后的库 区河段设计水位不仅与来流量有关, 还与坝前水位有关, 在水库达 到冲淤平衡之前, 还要受累积性淤积影响。 ( 1 ) 坝 前 水位 的影 响 。 三 峡 蓄水 以后 , 坝前 水 位 受人 为 调 控 , 汛 期 基 本保 持 在 一定 的低 水位 运 行 ( 防 洪 限 制水位期 ) , 汛后逐渐减小下泄流量, 抬高库水位 ( 水位抬升期 ) , 冬季枯水期又基本保持在一定的高水位运行 ( 正常蓄水期 ) , 到了次年又开始逐渐增加下泄流量, 降低库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 ( 消落期 ) 。
设计 的最高蓄水位 。 随着蓄水进度 的推进, 回水末端逐渐上延, 最终到达江津红花碛河段, 之下共约 6 7 0 k m河
段全 部进 人 了三 峡库 区 ] 。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 简称 “ 设 计水位 ” ) 是航道规划与整治设计的重要指标 。 设计水位 的高低直接关系 到航道整治工程的投资, 定低 了, 整治工程投资大, 对行 船安全有利, 定高了, 工程投资小, 但船舶安全通航保 证率低 。 设计水位 的合理性取决于计算方法 的合理性 。 目前, 国内外计算设计水位大都是对具有 良好一致 性的长系列水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 对象 以没有水利枢纽影响的天然河流为主, 常用 的计算方法大致 分为算术平均法 、 综合历时曲线法和保证率频率法三类 , 而对受水利枢纽影响的库区通航水位的研究较
重庆涪陵区义和镇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预案
涪陵区义和镇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确保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消落期义和库区移民迁建成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关于进一步抬高三峡水库水位进行试验性蓄水并确保安全的通知》(国三峡委发办字〔2008〕21号)、国务院三峡办《关于开始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的通知》(国三峡办发技字〔2008〕8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峡工程2009年试验性蓄水重庆库区安全监测与防范工作的通知》(渝办〔2009〕6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涪陵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涪陵区义和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消落期间,三峡水库义和段(含支流)水位变化、坡岸稳定、山洪灾害、地震灾害、饮用水源保护与监测、环境保护、漂浮物处理、缓拆桥梁安全、库岸坍塌、库周道路安全运营、临水住房安全、渡口安全运营、群情稳定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抗并举;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统筹部署,科学调度,镇政府统一领导,镇移民办牵头,属地管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应急组织指挥机构镇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蓄水及消落期应急指挥部是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及消落期间全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的领导机构,由镇任指挥长,分管移民的党委领导和镇人武部部长任副指挥长,党政办,宣传办、国土所、移民办、社事办、安监办、派出所、财政办、农服中心、水利站、林业站、镇规划建环所、文服中心、卫生院、北拱海事大队、李渡供电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义和水厂和库区各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为成员,负责统一指挥调度我镇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的各项应急工作。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实例
三峡库区巫山县青石(神女溪)滑坡专业监测预警实施方案单位:三峡库区巫山县青石(神女溪)滑坡专业监测预警实施方案项目负责:编写:审查:审定:总工程师:院长:单位名称目录一、前言........................................................... - 1 -(一)任务由来 (1)(二)现阶段监测工作情况介绍 (1)(三)专业预警监测目的与任务 (1)(四)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1)(五)滑坡体基本特征 (2)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 -2 -2 滑体特征............................................................................................................................................... - 2 -3 滑床特征............................................................................................................................................... - 2 -4 滑面特征............................................................................................................................................... - 3 -5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 3 -二、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 4 -三、监测工作方案.................................................... - 5 -(一)监测工作布置原则 (5)(二)监测系统的功能 (5)(三)监测内容 (6)(四)监测方法及及技术指标 (6)(五)监测期限 (8)(六)监测频率 (9)(七)监测的等级 (10)四、监测工作实施技术设计........................................... - 11 -(一)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11)1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 - 11 -2 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 - 12 -(二)监测基准网施测 (16)1 平面控制测量..................................................................................................................................... - 16 -2 高程控制测量..................................................................................................................................... - 17 -3 坐标系统............................................................................................................................................. - 18 -4 控制网内业计算处理......................................................................................................................... - 18 -(三)变形观测点施测 (18)1 观测点平面位移测量......................................................................................................................... - 18 -2 观测点三角高程沉降测量 ................................................................................................................. - 19 -(四)远程红外摄影监控 (19)(五)地表变形拉裂缝观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19)(六)巡查监测 (21)五、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 23 -(一)监测数据的整理 (23)(二)变形值的统计规律及成因分析 (24)(三)险情预警标准 (25)(四)监测信息报送 (26)(五)应急预案的制定 (28)(六)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8)(七)安全保证措施 (29)1 制度措施............................................................................................................................................. - 29 -2 物资保障措施..................................................................................................................................... - 30 -3 技术保障措施..................................................................................................................................... - 30 -六、人员与设备组织................................................. - 31 -(一)项目组主要人员组成 (31)(二)主要监测仪器设备投入 (31)七、提交成果资料................................................... - 32 -八、工作量统计..................................................... - 33 -(一)监测网建立工作量 (33)1、监测点类型及布设工作量 ............................................................................................................... - 33 -2、应急监测工作量............................................................................................................................... - 33 -(三)专业监测工作量 (34)附图:1、滑坡监测平面布置图2、滑坡监测典型剖面图一、前言(一)任务由来(二)现阶段监测工作情况介绍(三)专业预警监测目的与任务1、监测目的:(1)通过采用多方法多手段对青石村滑坡体进行应急抢险和预警监测,从而获得滑坡体整体发展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峡实习报告【范本模板】
毕业实习报告(三峡部分)实习日记2017年2月27日地点:三峡工程展览馆、黄陵庙在大巴车上度过了艰难的六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地三峡实习培训中心,在经过了简单的休整后,我们走向了实习的第一站——三峡工程展览馆。
作为土生土长的三峡人,我本以为已经见惯了三峡的风情,可当我在展馆中看到那一个个数据,那一项项工程让我开始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三峡,让我看到了一项伟大的世界奇迹般的工程.在工作人员的口中,我重新认识了三峡,了解到了三峡建设的过程,我为之深深感动。
在展馆中,我们观看了三峡工程的纪录片,看到了三峡的1:666的模型,在展馆内的展板上,我们看到了完整的三峡工程,了解到了它的建设过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
6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图1.三峡工程模型图2。
水轮机模型结束了在三峡工程展览馆的参观后,我们随后又去了附近的黄陵庙,此庙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而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庙里,我们看到了千年古铁树,看到了一头健硕的黄牛塑像,也看到了先圣大禹的塑像。
黄陵庙里的见闻却让我感到非常失望,仿古的建筑没有图3.大禹神像丝毫的韵味,讲解人员极度业余,庙里乌烟瘴气.庙里供奉的大禹屈原和武侯不讲,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讲什么千年老龟,以所谓的“祈福"的名义名目张胆地行骗,可笑至极。
三峡工程蓄水,目标175米
连绵 , 中下游多处溃决成 灾, 长江中下游的 划和 三峡工程 勘测 、 科研 与设 计工作 全面
防 洪 问题 开始 引起 新 中国各 级 政府 的重 展开。 论证 并寻找 坝址几十年后, 9 2 19 年4 ( 同治九 视 。 9 0 2 长江水 利委员会 在武汉成 月的七届全国人大会议 上,《 清 15 年 月, 关于兴建长江 三峡工程的决议 》 表决通过 , 中国历史上最
中 的重 要节 点 ?
成 绶台: ! 工程 1 9 年 l月1 日正 式开 峡 94 4 2 ] , 19 年1月8 ] 程 顺利地 实现 了 - 刮 9 7 日, 1
大 江 截 流 , 标 志 着 第 一 个 阶段 的 日标 完 这
成 。2 0 年6 水 J 0 3 月1 H, 车开始蓄水 , 月 到6 1 0口, 水库水位 达到 15 , 1月5 水 3 米 到 1 H, 化 达 到1 9 。这标 志着 峡 程 已经_ 3米 口 I
一
台没有 安装 、 产 以来 , 投 已经 累计发 电
2 5{ 千瓦时, 为全 同电网重要 的骨干。 3 5L 成
剑 2)7 , (】年 三峡 坝 区 的 货 运 量 也 已 经 达 到 (
6 5万 吨 . 07
峡工程蓄水到16 , 5 米 有着1 0 年历史的古镇大昌被淹没 70
正作为特 约顾 问, 与中央电视台节 目录制组
开闸放水。自从19 年最大的洪峰通过而且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以来 ,巨大的 98 5 月蓄水 至 1 5 以后 首 次 发挥 拦洪 错峰 作 用 米 3
一
同奔波于三峡 途中。
维普资讯
l
【
中国报道 :您能否简单梳理一下建 设过程
维普资讯
三峡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三峡库区移民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提请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移民工作回顾2010年是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向三峡后续工作过渡的对接年。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库区各地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务院三峡建委的决策部署,按期完成移民工程建设扫尾任务,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顺利实现;有序启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移民搬迁安置与三峡后续工作实现有效对接;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库区经济稳步增长;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库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稳妥化解各类矛盾,库区社会总体稳定,按期实现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各项目标。
(一)成功保障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至175米。
把三峡移民工程扫尾作为库区工作的首要任务。
坚持投资、工期、安全、质量“四个控制”,以库周交通、专业设施复建、孤岛功能恢复为重点的105个移民工程扫尾项目全面完成。
争取中央统筹资金4.1亿元,解决影响移民居住安全、影响175米试验性蓄水、影响库区稳定的个案9个。
移民包干补偿投资结算圆满完成,移民工程财务总决算顺利启动。
加强175米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与防范,着力抓好奉节、巫山两座县城,奉节县安坪镇、云阳县龙角镇、开县汉丰镇、忠县洋渡镇、渝北区洛碛镇的地质整体稳定性监测预警,重点防范4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处置巫山县龚家坊危岩、奉节县鹤峰乡场镇滑坡、云阳县凉水井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险情,搬迁避让2054人,整治19个重点饮用水源地,重庆库区无重大灾害事故、无人员伤亡、无疫情发生。
三峡水库首次蓄水至175米,移民工程初步经受了坝前高水位运行的考验。
(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有序启动。
把配合国家编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作为库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先后听取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编制推进情况汇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技术单位对接,争取重庆库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成果的最大化。
三峡库区巫山段175m试验性蓄水前后水质时空分布变化
样 品采集 与 处 理 严 格 按 照 《 和废 水 监 测 分 水 析方 法 》 第 四版 进 行 。分 析 指 标 选 取 水 温 、溶 解
氧 、生 化需 氧量 、高锰 酸盐 指数 、总氮 、总磷 、氨 氮 。水 质常 规指 标测 定结 果 见表 1 表 2 和 。 2 培石 水环 境 变化 分析 2 1 氧 平衡 指标 分析 .
一
傅 道林
6
3 支流水 质 变化 情况 分 析
4
皇
20 20 0 6~ 0 9年 支 流 各 断 面 中溶 解 氧 、生 化 需
2
蟮
0
勘
枯
平
氧 量 、高 锰酸 盐指 数变 化 不大 。
『 L 』 加 培
丰
T _ _ 1 ●_ 支流 中有 个值 得 注意 的现 象 ,就是 大 宁河 丰水
口 2 06 ■ 20 0 07 廿 20 08 口 2 09 0
期 双龙 断 面水 温 高 于 大 昌断 面 2~ 。在枯 水 期 3 和平水 期 不 明显 ,原 因可 能是 因 为大 昌蓄水 后变 成 1●_ _ 1
]● _.1
图
.
图 2 培 石 溶 解 氧 比 较
6
、
段 及其 一级 支 流开 展 了加 密监测 。
1 三 峡库 区 巫 山段 15 7 m试 验 性蓄 水前 后水 质
本 文采用 巫 山县 环境 监 测 站 20 0 6年 、2 0 0 7年 、
20 0 8年 、2 0 0 9年 的枯 、平 、丰水 质监测 数 据和 20 08 年 的 15 7 m试 验 } 生蓄水加 密监测水质 监测数 据 ,来 分 析 三峡水库 15 7 m试 验性蓄水 前后长 江巫 山段 水质变 化 。文 中涉及 水文 断面位置 如图 1 所示 。 ( )培 石 断 面 为 长 江 在 巫 山 境 内 国 控 断 面 , 1 距 巫 山距离 大 约 2 k 0 m,属 三峡 库 区蓄水腹 心 断 面 ;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三峡工程试验性蓄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法规类别】水库水坝管理
【发文字号】国三峡办发库字[2010]73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0.10.10
【实施日期】2010.10.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安全防范工
作的紧急通知
(国三峡办发库字[2010]73号)
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自2010年9月10日启动以来,在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但是,库区个别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群众出行、饮用水等方面的困难,以及地质安全隐患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解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有序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当前,试验性蓄水正处。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175m水位运行的相关问题
及重 庆港 泥 沙 淤 积 影 响 等情 况 , 时 相 机 确 定 , 定 届 暂 6a即 2 1 , 03年 蓄水 位 15m, 入 正 常 蓄水 运 行 期 。 7 进 三峡 水库 为季 调节 水库 , 常 蓄水 位 15m 相 应 水 库 正 7 库容 3 30亿 m , 年汛 末开 始蓄 水至 15m, 水 期 9. 每 7 枯
向坝 下游补 水 , 至次 年汛 前 , 水库水 位 消落 至 防洪 限 制
境 、 沙 冲淤 、 镇居 民点住 房及 交通道 路 桥梁等 设施 泥 城 进 行周 密 的监测 , 枢 纽 建筑 物进 行 安 全 监 测及 水 轮 对 发 电机 组试 验 。库 区各级 政府 对局 部库 岸崩 塌 、 滑坡 、
省 、 庆市 、 重 国土资 源部 、 环境 保 护部 、 卫生 部 、 利部 、 水 交 通运 输部 、 国家地 震 局 、 国家 电 网公 司 、 国长 江 三 中
可 根据移 民安 置情 况 , 尾 泥 沙 淤 积 实 际 观测 成 果 以 库
峡 工程 开发 总公 司 ( 为 中 国长 江 三 峡 集 团公 司 ) 现 和
郑 守 仁
( 利 部 长 江 水 利 委 员会 , 北 武 汉 4 0 1 ) 水 湖 30 0
摘要 : 三峡 工程 于 2 0 08年汛末开始正常蓄 水位 1 5r 7 n试验性 蓄水 , 进入 正 常蓄水运 用前 的试 验性 蓄水运 行
期 。探讨 了试验性蓄 水运行历 时、 试验性蓄水运行期的防 洪调 度和蓄 水方案 、 监测及 试验研 究工作与其 经 费
收 稿 日期 :00— 4— 2 2 1 0 0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实例
三峡库区巫山县青石(神女溪)滑坡专业监测预警实施方案单位:三峡库区巫山县青石(神女溪)滑坡专业监测预警实施方案项目负责:编写:审查:审定:总工程师:院长:单位名称目录一、前言........................................................... - 1 -(一)任务由来 (1)(二)现阶段监测工作情况介绍 (1)(三)专业预警监测目的与任务 (1)(四)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1)(五)滑坡体基本特征 (2)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 -2 -2 滑体特征............................................................................................................................................... - 2 -3 滑床特征............................................................................................................................................... - 2 -4 滑面特征............................................................................................................................................... - 3 -5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 3 -二、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 4 -三、监测工作方案.................................................... - 5 -(一)监测工作布置原则 (5)(二)监测系统的功能 (5)(三)监测内容 (6)(四)监测方法及及技术指标 (6)(五)监测期限 (8)(六)监测频率 (9)(七)监测的等级 (10)四、监测工作实施技术设计........................................... - 11 -(一)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11)1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 - 11 -2 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 - 12 -(二)监测基准网施测 (16)1 平面控制测量..................................................................................................................................... - 16 -2 高程控制测量..................................................................................................................................... - 17 -3 坐标系统............................................................................................................................................. - 18 -4 控制网内业计算处理......................................................................................................................... - 18 -(三)变形观测点施测 (18)1 观测点平面位移测量......................................................................................................................... - 18 -2 观测点三角高程沉降测量 ................................................................................................................. - 19 -(四)远程红外摄影监控 (19)(五)地表变形拉裂缝观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19)(六)巡查监测 (21)五、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 23 -(一)监测数据的整理 (23)(二)变形值的统计规律及成因分析 (24)(三)险情预警标准 (25)(四)监测信息报送 (26)(五)应急预案的制定 (28)(六)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8)(七)安全保证措施 (29)1 制度措施............................................................................................................................................. - 29 -2 物资保障措施..................................................................................................................................... - 30 -3 技术保障措施..................................................................................................................................... - 30 -六、人员与设备组织................................................. - 31 -(一)项目组主要人员组成 (31)(二)主要监测仪器设备投入 (31)七、提交成果资料................................................... - 32 -八、工作量统计..................................................... - 33 -(一)监测网建立工作量 (33)1、监测点类型及布设工作量 ............................................................................................................... - 33 -2、应急监测工作量............................................................................................................................... - 33 -(三)专业监测工作量 (34)附图:1、滑坡监测平面布置图2、滑坡监测典型剖面图一、前言(一)任务由来(二)现阶段监测工作情况介绍(三)专业预警监测目的与任务1、监测目的:(1)通过采用多方法多手段对青石村滑坡体进行应急抢险和预警监测,从而获得滑坡体整体发展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舒 8
进 , 保会 , 张 李
鹏 , 变 速 恒 频 风 电机 组 运 行 控 制 []电 等. J.
[ ]耿 2
华, 杨
耕 . 速 变 桨距 风 电 系统 功 率 水 平控 制 []中 国 电 变 J.
『1 贺益 康 . 7 周 鹏 . 速 恒 频 双 馈 异 步 风力 发 电系 统 低 电 压 穿 越 技 变 术 综 述 []电 工技 术 学 报 ,09,4 9 :4 — 4 . J. 20 2 ( ) 10 16
HE Yik ng ZHOU Pe g Ov r i w o h o v la e rd —h o g _a . n . e v e ft e l w o tg i e t r u h
l0—1 5 1 l.
[] 关宏 亮 , 永 宁 , 慧 珠 , 异 步 风 电 机组 接 人 系统 的 小 干 扰 稳 6 迟 戴 等. 定及 控 制 [1电力 系统 自动 化 ,0 83 ( )5 — 8 J. 20 ,2 4 :4 5 .
GUAN n —in , Ho g la g CHIYo g n n , n — i g DAIHu — h , ta . ma lsg a iz u e 1 S l i n l
it rt nno o e s m[1A t tno l tc o e ytm, ne ao tpw ryt J . uo i Ee r w r s g i i s e mao f c iP S e
2 0 , 2 4 :4 5 . 0 8 3 ( )5 — 8
参考文献 :
5 结语
我 国 正 处 于 风 电 建 设 的 高 峰 期 .风 电 所 占 比例 还 将 进 一 步 增 加 . 前 面 临 的 局 部 性 、 段 性 矛 盾 可 目 时 能 转 化 为 全 局 性 、 常 性 矛 盾 , 为 影 响 电 网 安 全 稳 经 成 定 运 行 的 重 要 因 素 为 破 解 大 规 模 风 电并 网 带 来 的
t c n lg o a ib e s e d c n tn e u n y d u l e n e h o o y f r v ra l p e o sa t f q e c o b y f d wi d r
pw r eeain ytm [ ]Ta sci s f hn lertcncl o e n rt s sJ . rnatn iaEet eh ia g os e o oC o
[ ]F IO C D SJ Mo eigo idfr ela o 5 EJ O AE,I RA . d l f n msnt odf w n w a i h l a ayi [] I E rnal n nP w rSse ,0 2 1 1 : n lss J .E ETa sei so o e ytms2 0 ,5( ) o
电 源 与 大 规 模 风 电 的互 补 特 性 和 联 合 调 度 技 术
c aa tr t [ 1P w r y t h r c i i J . o e S s mT c n lg ,0 7 3 ( ) 7 — 0 e sc e e h oo y 2 0 , 1 9 : 5 8 .
[] 4 AL XADS M D K P U S P S,A S MA OG 0u H S E I I C, O O O O S B A N L .
[ ]戴 慧珠 , 1 陈墨 子 , 伟 胜 , . 国风 电 发 展现 状 及 有 关 技 术 服 务 王 等 中 [ . 国电 力 ,0 5 3 ( )8 一 4 J 中 2 0 ,8 1 :O 8 .
DAIHu —hu, iz CHEN Me z , ANG e- h n , to . e sa u f —iW W is e g e 1 Th t t s o
关 政 策 和 标 准 体 系 建 设 、风 电 机 组 性 能 的 提 升 以 及 加 强 风 电 运 行 管 理 等 多 方 面 人 手 . 方 努 力 . 现 我 多 实 国 风 电行 业 的 健 康 持 续wih a y c o o sg n r t r t b lt a d c n r l n u b n t s n hr n u e e a o y o
S cey 2 0 2 ( ) 1 0 1 6 o it 0 9,4 9 : 4 - 4 . ,
wn o e ee p n dtcnclu pr hn [ Eetc idpw r vl metn h iasp e snc iaJ. lc d o a e i 1 i r
C ia 2 0 3 ( ) 8 一 4 hn , 0 5,8 1 : O 8 .
并 网 的安 全 稳 定 特 性 和 机 理 . 究 跨 大 区 可 快 速 调 节 研
lr es aew n r n p we s m l sg a a i t n a i g a g l i df ms o rs t s l i n l t l ya dd mp n c a o y e ma sb i
突 出 问题 . 须 从 风 电 与 电 网 和 电 源 的 协 调 发 展 、 必 相
W idsedadpw r oeat gbsdo m e t nmoes J n p e n o e rcsi ae nc Tl i d l[] f n ao
I E rn a t n n ry o v rin 1 9 1 ( ) 8 6 8 2 E ET a sci s nE eg C n es ,9 9,4 3 : 3 — 4 . o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