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介绍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教育行政机关、中小学校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即: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成人教育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或胜任中小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即:通过学习现代管理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具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能力,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初步具备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所必备的职业素质。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能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具有运用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有教育管理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教育管理素养。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的工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教学计划中设置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的说明: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本专业的教育特色、培养学习者职业素养的基础;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法学、教育评价和现代教育管理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重点解决教育管理专业工作所急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的问题。
管理思想史和公共管理学是一般管理学的课程,能够增进学习者的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论规范。
三门限选课程为旨在提高学习者管理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四年制)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现代卫生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预防保健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卫生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一般规划、协调、沟通、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2.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医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的工作需要,应用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4.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5.熟悉国家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初步创新能力;9.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主干学科:管理学、法学、医学五、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管理文秘、社会医学与人口学、卫生法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卫生经济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
六、学制与学分要求四年,学生修读总学分为213.5(含理论课程168.5学分,军训、集中实践实习29学分,课外培养16学分)。
七、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八、实践教学环节集中教学实习26周,包括岗前培训3周,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
实习基地为省市区医药卫生部门。
九、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学校统一考试与学院组织考核两种形式。
学校组织统一考试的课程,均按百分制计算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比例为2:8或3:7;学院组织考核的课程,考核形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自定,按五级分制计算成绩,为别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涵盖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学科。
它以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高效运行和改进为目标,培养具备管理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才。
务实的专业背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与政府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国家发展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公众利益问题的能力,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
主要课程内容•公共管理理论:学习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了解公共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分析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经济统计学:学习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内部的行为与决策过程,以及组织文化和团队管理等问题。
•公共财政学: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原理和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等方面。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前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社会调查机构等单位就业。
他们可以担任公务员、政策研究分析员、项目管理师、社会服务经理等职位。
此外,一些毕业生还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
必备技能•公共事务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公共事务的能力,包括政策分析、数据分析等,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提出改进意见。
•组织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具备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
•沟通和协调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公共政策意识:学生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关注公众利益并具备改进政策的能力。
总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可以掌握解决社会公共事务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实现公共利益做出贡献。
“211”理工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以福州大学为例
2 1 1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si r t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o c i a l d e ma n d f o r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f u l l y p a l y t h e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a d v a n t a g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a k e t he q u a l i t y a s t h e c o r e, r e f o r m a s t h e s t a r t i n g po i n t ,t he c ha r a c
“ 2 1 1 ” 理工 高校公共事业 管理 专业建设 的思考
“ 2 1 1 ’ ’理 工 高 校 公 共 事 业 管理 专 业 建 设 的思 考
以福州大学为例
石 火学
( 福 州 大学 经 济与 管理 学院 ,福 建 福州 3 5 0 1 1 6 )
摘
要 “ 2 1 1 ”理 工高校的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推进 “ 2 l l ” 理工高校公
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发挥理 工学科优势 ,以质量为核心,以改 革为抓手,以特 色为突破 口,切 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激发教 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教学与
科研 相 结合 ,构 建 区别 于综合 性 大 学成 功 的专 业建设 模 式 。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专业特 色;师资建设 ;改革创新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 0 文献 标识 码 A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1
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一.SWOT分析的总体框架SWOT分析法能比较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从而找出对自己有利且值得发展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从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力求对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深入分析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W)、外部的机会和威胁(OT),从而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
附图表:中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内部优势(S) 劣势(W)1.专业实用性强2.涉猎内容范围广3.专业方向多样4.人才培养模式灵活1.专业基本规范问题尚未解决2.师资力量薄弱3.专业方向混乱4.教学研究方向的单一性5.管理实习随意性大外部机会(O)威胁(T)1.国际专业化分工的需要2.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需要3.实现科学管理的需要1.政府职能转变迟延与滞后2.政企分开的不彻底性3.国内对专业认识的不足二.内外部环境深入分析:优势与劣势(SW)和机会与威胁(OT)(一)内部优势1.专业实用性强我国自1998年开始通过新建和对原有相关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至2004年底全国已有270多所高校建立这一专业,涵盖了体育管理、卫生财会、医药贸易、市政管理、医药经营管理、影片制作管理、公共政策与人口、图书与情报、应急管理等30多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涉猎内容范围广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能力:(1)掌握并能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能力;(3)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3.专业方向多样化在“科、教、文、卫、体”五个大的专业方向上又划分成若干个小的专业方向。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学校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社会教育及应用心理方向)”,开设“公共管理学、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教育法学、教育评价、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实用教与学技术工具、社会教育及管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等核心和基础课程。
一、学校管理方向1.主要招生对象教育行政机关、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院校等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人员。
2.专业培养目标学校管理方向培养能在教育行政机关、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院校等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习者能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开展教育管理相关工作的必备技能,具有教育管理领域问题意识,能创新性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常见问题。
3.课程体系该方向专业必修课为“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专题、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法学、教育评价、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特殊教育概论、班级管理”;专业选修课为:“管理思想史、公共管理学、领导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比较教育、在线学习理论与实践、参与式培训及活动组织、新课程教学设计”等。
二、社会教育及应用心理方向1.主要招生对象青少年教育相关从业人员、社区教育工作者、场馆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咨询及辅导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从业者。
2.培养目标社会教育及应用心理方向培养面向社区、社会场馆等社会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及心理咨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同时本方向也面向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社会,为提升市民的家庭教育素养、教育与心理咨询素养服务。
3.课程体系社会教育及应用心理方向专业必修课为“现代教育管理专题、管理思想史、教师心理专题、公共管理学、教育评价、实用教与学技术工具、社会教育及管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专业选修课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公共服务、教育法学、在线学习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管理、参与式培训及活动组织、课程社会学、考试管理技术”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现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体系中, 从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规
范要求直到各院校的培养方案 , 都很强调公管专业教学中实践环 节的重要性。 但由于缺乏有关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理论研究和具体 实践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处于相对脱节状况。目前,公管 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 )实践教学所 占比重明显偏低 一
经过上网调查 , 国外一流大学集中性实践环节所占学分比例
较高, 而大部分国内高校公管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比例较低。以 湖南科技大学公管专业为例, 集中实践环节仅占总学分的 1. 2 %。 】
收 稿 日期 :20 — 1- 1 09 O 5
基金项目:2 0 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 学研究重点项 05 目 “ 公共 事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 ( 目编号 G35 ;2 0 项 0 ) 0 7年湖南科技大学教 育科学研究重 1 1
来看 ,它表现为较强 的技术性和创造 性 , 生所学理论知识很大 学
一
( )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要求 二
虽然 公管专业开设 了 O FC F IE等办公软件 和 S S 用统 计 P S应
软件等的实验教学, 但是随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行及社会对 公共管理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 实验教学条件还需要进
实践 教学 的学 时分配 ,根 据课 程性质 还需 要进 一步进 行调 整优 化。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以下简称公管专业) 是适应我国 政府和社会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而应运而生的,自 19 98年 教育部批准在普通高校开设以来,已有三百多所学校开设了这个
专 业 ,旨在培养 具有现代公共 管理理论、技 术和方法等 方面的知
并对未来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作出初步展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涉及政府、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具备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能力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1. 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纷纷设置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时政府也加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系。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随着社会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的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术研究逐渐深入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方面,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注重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不断推动公共事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1. 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应积极对接社会需求,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结合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2.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应该通过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3.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国际接轨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渊源颇 深 的行政 管理 专业 。
2 . 2 理论 性课 程偏 多 , 实践环节 较 少
由于公 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与行 政 管理专 业 极深 的 渊源 ,
加 之行 政管理 专 业在 我 国发展 已将 近 3 0年 时 间 ,众 多高 校 的公 共事 业 管理 专 业 在 培养 目标和 课 程 设 置 上 大 多 沿 每 一个 成熟 、 有 序 的国 家和 社 会都 需要 发 展与 之相 适 这也 导 致其偏 重理 论 性 的特 点 应 的公 共事业 。 随着 国 家对 民生建 设 的重 视和 强力 推进 , 袭和模 仿 了行 政管理 专 业 ,
在 教学 过程 中往 往 只注 重 专业 目录 , 明确 规 定 这一 专业 的培 养 目标是 : “ 培养 具备 现 业 管理 专业 发 展和 建设 的误 区 , 课 堂 的讲 授而 忽 略 了课 外 的实践 , 在 实验 室 建 设 方面 也 远 代 管理 理 论 、 技术 与 方法 等 方面 的知 识和应 用 这 些知识 的 这 也导 致本 专 业学 生毕 业后 在 求职 和 能力 , 能在文 教、 体育、 卫生、 环保、 社 会保 险等 公共 事业 单 远 滞后 于 专业 需求 , 工 作 过 程 中往 往 只 能 纸上 谈 兵 、 动手 能力 不 强 , 学 校 所 学 位行 政管 理部 门从 事管理 工作 的高 级专 门人 才。 ” 1 9 9 9 年 而 面 对各种 现 实 问题 却缺 乏分析 和解 决 技 秋季 , 公 共 事业 管理 专 业 开 始招 收本科 学 生 , 目前 我 国 已 的东 西用 不上 、 能, 成 为毕 业 生就业 和职 业 生涯 发展 的障碍 , 长 此 以往 , 必 有数 百所 高校 设 立 了公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 2 0 1 3年 , 党 的十八届 三 中全 会提 出“ 政府 购 买基 层 公 将 影 响公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的未来 发展 。 2 . 3 师资力量 薄 弱 , 实验 设备 缺 乏 共 管理 和 社会服 务 岗位 更多 用于吸 纳 高校 毕 业生 就业 。 健 公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在 我 国建 设时 间短 , 高层 次人 才短 全鼓 励 高校 毕业 生 到基层 工作 的服 务 保 障机制 , 提 高 公务 本专业 出身 的师 资队伍 年 资浅 、 教 学与 科研 经验 不 足 , 员定 向招 录和 事 业单 位优 先招 聘 比例 。 ” 可见 国 家对社 会 缺 , 这是 众多 高校 尤 其 是地 方院校 公 共 事 业 管理 专 业 建 设 的 公 共事 业 发 展和 人 才 输送 的重 视 。而 随 着 政 府职 能 的转 目前 许 多地 方高校 公 共事 业管 理专 业 没 有专 变、 市 场 主体 的逐步 壮 大 , 更 多的 社会 力 量 参 与 到社 会 事 软 肋 。 此外 , 用实验 室 , 实 践课 程和 实践 环 节难 以开 展。 出于 专业 和 岗 业和 公 共 服 务 的提 供 过程 之 中 , 企业、 非政 府 组 织 对熟 悉 本专 业 学 生毕 业 后 、 尤 其在 入 职 初 期 多从 事 办 公 政府 运作 方式和 相 关政 策法 规 的人 才 需 求也在 增加 , 国 家 位 特 点 , 而 由于 缺 乏 专 用 的实验 设备 , 学生 对 办 公 和 地 方各 级 各 类 文件 都 提 出鼓 励社 会 资本 进 入 公 共服 务 室 的行 政 工作 , 领 域、 参 与 社会 公共 事业 。 企业和 社 会组 织参 与 公共 物 品 软 件 的学 习和 操 作 仅 仅通 过 公 共计 算 机 课 程获 得 少部 分 的提供 , 必 然 需要 配 备相 应 的专 业 人 才 , 这 无 疑 拓 宽 了公 了解 ,没 有 接 受有 针 对性 的办 公软 件 学 习和 实 际操 作 训 对 电子 政务 和 电子 公 文 系统 、 打 印、 复印、 摄影 等 办 公 共 事业 管理 专业 毕 业生 的就 业面 , 为 本专 业毕 业 生提供 了 练, 设 备 更是 缺 乏接 触 , 作 为行 政人 员 的基 本 能力 欠 缺 , 导致 更 多 的就业机 会。 进入 工作 岗位 后 需要从 零开 始、 无法快 速进 入角 色。 2 公共事 业 管理专 业建 设遭 遇 困境 2 . 4 公共部 门招 考 方式 改革 , 学生 就业遭 遇尴 尬 公 共事业 管理 在 我 国是 一 门新兴 的专 业 , 专业 招 生至 公 共事 业 管 理 专业 毕 业 生 就 业 的 对 口单 位 主 要 是 政 今 只有 1 5年 时 间 , 虽然 其 发展 速 度 快 、 规模大 , 但 在 专业 府、 事 业 单位 及 其 他 公 共部 门 , 然 而 随着 公务 员 及事 业单 2 . 1 专 业 涵盖范 围 广 , 专业 性 不突 出 位人 员招 考 制 度 的建 立和 完善 , 公共 事业 管理 专 业毕 业生 “ 公 共 事业 ” 是 一个 极 为 宽 泛 的概 念 , 它 涵盖 了文 教 、 必须 与 其他 专业 毕业 生 一 同参加 统 一考 试 , 并 不 享有 任何 体育、 卫生、 环保、 社 会 保 障等 社 会领 域 , 涉 及 的组 织 类 型 的优 先权 和 特权 : 甚 至在 一 些对 口岗位发 布 需求 专业 信 息 公 共 事 业 管理 专 业 不被 列 入 其 中 , 毕业 生 失 去 参 与 竞 包括 政府 、 事 业单 位 、 社 会 团体 、 民办 非企 业 单位 等公 共部 时 , 门, 可 以说 几乎 覆 盖 到 了社 会 生 活 的 方方面 面 , 在 公 共 事 争 的 资格 和机 会 。同时 , 随 着政 府机 构 改革 的推进 , 政府 和 业 管理 的课 程 设置 和 培 养过 程 中 , 内容 广 、 跨 度 大 是 其 主 事 业 单 位在 机 构调 整 、消 除 冗 员 方面 的 改 革力 度 逐 年 加 要 的特 点 , 以至 于 常被称 为 “ 万金油 ” 专 业。建设 时 间短 、 培 大 , 公 共 部 门人 员编 制 呈 现 出削 减 趋势 , 对于 公 共 事 业 管 养 目标 模糊 、 课程 泛 而不精 、 专业 特 色不鲜 明 , 造 成学 生 对 理 专业 毕业生来 说 , 就 业 难度进 一步 增加 。 自身职 业 生 涯规 划 的茫 然 , 也导 致社 会及 用人 单 位 对公 共 在 近 年来 各 类机 构 发布 的 全 国大 学 专 业 就业 率 统 计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前言1.1 背景介绍公共事业管理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卫生事业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卫生事业的管理越发凸显出重要性。
为了满足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我校特别设计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研究目的通过制定该培养方案,旨在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提高我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2.1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工具解决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2.2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卫生事业管理领域能够积极探索,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3 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卫生事业管理发展动态,能够在国际上交流合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部分:培养方案3.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法规等;(2)专业课程:包括医院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统计学等;(3)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在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3.2 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需在相关卫生机构或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毕业论文:学生需完成一定的理论研究或实践课题,以提高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环境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电子资源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
第四部分:培养机制4.1 导师制度学校将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的问题。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管理工作的专业,随着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该领域的专业发展逐步成熟。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各大高校也陆续开设了相关专业,如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专业,而且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日益丰富,专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领域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管理难度和管理质量也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
但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也均加大了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和发展力度,加强了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科学建设和人才培养。
1、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需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
要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在管理领域的重要性,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现有理论体系的实际可操作性,让以往的纯理论得以更好地融入到实际运营中。
2、教育与管理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与管理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方式也不断在创新,各高校应加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并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判断力的人才。
3、行业合作与国际交流要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员工培训及知识分享,建立行业协会和学术交流平台,与国际知名组织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将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结合,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并将所得知识转化为行业的管理实践与创新。
三、总结。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作为一所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以综合性、地方性、应用性为办学特色,以培养社会最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性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在“抓质量,创特色,树品牌,办名校”的办学思路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定位,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特点,我们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设想和措施如下: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社区)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通识人才。
1、应用型: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类型、规格要求为参照基准,面向基层,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满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人才。
2、复合型:培养既熟悉多个学科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又能够交叉渗透融合,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综合性人才。
3、通才型:培养知识面较宽、实践技能较广,活动领域较多的“通识人才”,为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也为其终生发展做准备。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很强的特殊性,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
充分重视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充分重视整体优化,包括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第二,超前性和可行性原则。
制定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使适度超前性与切实可行性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灵活性和特色性原则。
注重整体稳定性和适度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特别注意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在统一性要求下应当突出本地区、本校、本专业的特色,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设置特色课程,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安排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个方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浅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应的专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也纷纷推出了相关课题和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得到了与之相关的学科的密切支持和配合,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成果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
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比较不足,需要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来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的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出既具备公共事业管理知识,又具备其他学科知识的人才。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需要积极主动的人才,他们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培养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学生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支持和关注,加大对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为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培养公共事业领域高级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学科,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专业发展现状和建设路径两方面进行浅谈,以期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专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学科门类逐渐明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从杂乱无章的管理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国内高校的许多学院和研究机构也纷纷成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该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完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
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专业研究领域逐渐拓宽。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领域逐渐从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延伸到了公共政策、公共决策、政府绩效管理等多个领域。
这些拓宽的研究领域不仅丰富了该专业的学术研究,也有助于为实践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理论支持。
二、建设路径为了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1. 深化课程设置。
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调整和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综合能力,增加公共政策、公共决策、公共财政等前沿课程,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培养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2023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2023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能够管理和监控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资源的专业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涉及公共政策、公共预算、公共权力行使等领域,旨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协调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稳定。
一、专业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管理类专业,目前绝大多数大学中均有设置。
涵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保、公共交通、市政工程、文化娱乐、公安等领域,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和法律、财务和预算、政府、组织和行为、公共辩论和沟通、危机管理、公共事业经济等。
可以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以及各种 public-based 数据、居民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处理能力、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能力等实用技能。
二、就业前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公共事业机构、高校等多个领域就业,还可以在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各个不同领域内开展公共事业和社会政策的研究和调查工作。
在政府机构方面,毕业生可以在财政、人力资源、劳动保障、环保、卫生等国家和区域的公共事业领域工作。
在非政府组织方面,毕业生可以在公益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或其他非盈利性机构担任管理人员或专业职员。
在公共事业机构方面,毕业生可以在公共交通、市政建设、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等领域担任管理人员或专业职员。
在大专院校方面,毕业生可以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教改和实践活动,与政府机构、公共和私营企业合作开展各种项目。
总的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空间,可以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潜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1. 引言1.1 概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卫生、环境、教育等领域的跨学科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卫生事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培养方案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背景需求和现有培养方案问题,提出设计原则,并具体讨论培养方案内容与实施步骤。
最后,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设计一个科学合理且实施有效的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与讨论,以期能够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您的指教。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的重要性2.1 卫生事业管理的背景和需求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和发展,卫生事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卫生服务提供的工作。
在当前全球面临疾病传播风险和公共卫生安全挑战的背景下,健康保健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培养具备卫生事业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2.2 培养方案的定义和作用培养方案是针对某个专业或学科制定的一系列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并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而言,一个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可以确保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具备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能力。
培养方案可以起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制定培养方案,可以明确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特色的专业建设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特色的专业建设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医药院校;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竞争优势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突显教学资本的战略举措,在拓宽专业发展半径的基础上提炼特色,既注重专业的内涵建设又重视特色的外延拓展。
医药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与资源,将学校类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更有力于促进特色专业建设。
一、特色专业建设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单元,也是人才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培养模块。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能反映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体现高校综合本事与教育竞争力。
特色专业,顾名思义是独特的专业,能够是必须地域范围内的独特,也能够是高校内部专业结构的独特主角。
高校根据自我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历史积淀与教学传承创新,构成特点鲜明、独特稳定、不易复制、资源稀缺等专业风格,到达“人有我优”的层级。
特色专业的建设将引导教学理念、培养模式、人才产出一系列的改革,进而塑造独树一帜的专业面貌。
高等学校建设特色专业,是基于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的专业结构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多数高校实施扩张型战略,专业沿着多元化快速地发展,特色专业建设便成为各高校求生存、谋发展的资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特色专业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征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亟需大批既掌握基本医学理论和管理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修养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复合性应用人才,这为医药院校中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供给了良好机遇。
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全国相同专业发展的相关情景,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有关反馈,围绕“管理、经济、医药、政治”的知识结构,遵循“以管理为基础,以医药为特色,以实践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办学理念,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紧扣关键环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取拓展专业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1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制。
官僚制是建立在法理性权威基础上的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其特点是:在职能专门化的基础上实行劳动分工;严格规定等级层次结构;使用规章制度清晰明确划分责权;人际关系非人格化;遵守严格的系统工作程序;以业务水平作为选拔提升的依据。
管理效率是官僚制的核心价值观点。
传统公共行政学获得了极大成功,为世界各国政府广泛采用。
20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行政学家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派对官僚制行政理论的效率至上原则提出质疑。
他们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学只重视效率,将公民当作实现政府目标的工具。
他们提出的改革主张是建立政府与公民对话、沟通、互动的机制,使政府能对公民的需求积极地做出响应,从而实现公共行政的社会性效率。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以后,伴随着信息化及世界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出现了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鼓励私人投资;缩小文官队伍的规模;鼓励公司竞争及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转移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的行政管理实行了反思,强调调整政府和社会管理公共事务职能之间的关系,重塑政府管理自身和社会事务的手段、过程和模式。
基本的做法是为了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将政府的“掌舵”职能和“划桨”职能相对分离,将后者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民营化。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西方政府改革的研究报告总结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关心服务效率、效果和质量方面的结果;高度集权、等级制的组织结构为分权的管理环境所取代。
在分权的环境中,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的决策更加接近第一线,并为顾客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反馈提供更多的余地;灵活地选择成本效益比更好的方法,如市场的方法,来替代政府直接提供和管制;更加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包括生产力目标的设定,在公共部门组织之间建立竞争性的环境;强化国家核心战略水平,引导国家变得能够自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要做出反应。
2西方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威尔逊把科学管理的方法使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
公共管理的发展是迅速和曲折的,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的论文,是美国公共管理教育开始的标志。
1911年,纽约市政研究局创办“公共服务培训学校”,美国公共管理教育正式启动。
1924年,“公共服务培训学校”迁到了锡拉丘兹大学,并与新成立的“马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合并,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创办了综合性的教育与培训课程。
大学开设公共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为公民社会的管理培养专职的优秀管理和研究人才,以便他们能够智慧地与公众打交道和在现代公共组织中有效工作—不论是在地方、州、还是中央政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掀起了对公共事务研究的热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能够从国外很多知名高校设置公共事务专业得到证明,如哈佛大学的公共事务专业;纽约大学的公共、非营利事业管理专业;康奈尔大学的公共事务专业等等。
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推崇。
美国的很多大的公共管理院系都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做项目参与社会实践,或到政府挂职,或鼓励边工作边学习的学生结合工作实际写策论,还聘请在管理岗位上的市政经理和部门领导为学生开课。
美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通常是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政府机关和非赢利组织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水平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前,美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校有220多所,在读学员达3万多人。
到当前为止,根据彼德森大学指南,美国有312个公共管理院系,其中244个重公共管理方向,81个有公共政策方向。
美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原则和传统有三大重要理念: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Professionalism),注重公共服务精神(publicservice),强调实践和操作(practice)。
例如,作为美国最早的公共管理专业化教育课程体系,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公共管理课程,注意培养学员的四方面技能:量化统计方面的技能、经济分析方面的技能、预算和公共财政方面的技能以及公共管理知识技能。
为此,该学院为学员开设了五类核心课程,分别是公共行政与民主类、统计分析类、经济分析类、预算和公共财政类、公共管理类。
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和从事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分析人员。
在其研究生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基本知识:即政策和制度分析、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政治主张和领导艺术。
3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基本情况1996年,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和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到国外考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情况后开始酝酿在我国高校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1997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分别向教育部报告,申请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
1998年原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
1999年在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首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迅速。
到2000年,全国有57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
2001年全国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大学生的高校发展到132所,2002年迅速增加到180多所,2007年已有322所。
对这个专业的招生,教育部原本是想由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校通过四年的专业建设,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但因为各高校自主办学,特别是教育部对各省属高校难以控制。
如此增长速度,可称得上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
虽然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仅有十年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可现实的遭遇和形势却使该专业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主要表现有: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差、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学生就业难等很多问题。
其原因是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解不足,造成专业课程设置散乱甚至混乱;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相对缺乏等。
该专业当前的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已超出了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速度和公共管理体制、公共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专业缺乏明显特色,就业方向不明确,所培养的学生缺乏不可替代性,社会对该专业的理解和了解也比较少。
所以,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如何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建设,进而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棘手问题。
4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改革途径4.1变革专业意识,塑造服务意识。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善治理论指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这个核心之外,还应包括非政府组织。
公共管理的职能除了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之外,还需强调社会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服务除了面向于政府和事业单位,还应包括企业和相关社会团体。
所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强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非政府性和职能的服务性。
4.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的公共事务实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针对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和模糊化的问题,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水平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公共领域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培养目标要强调注重公共服务精神,强调实践和操作,使之与当前经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也保障了本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前景。
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灵活制定培养计划。
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灵活的确定培养方案。
另外,人才培养方案是动态变化的,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实行全程就业信息管理工作。
要依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结果,检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对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时修改完善。
4.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各项技能。
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具备较高的办事效能、实际策划、使用理论及操作水平,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创新水平、自我学习水平和研究水平,必须具有动手操作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技能培养:一是社会调查技能。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学科,其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理论也必须适合于并应用于社会实践。
能熟练应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社会、熟悉公共管理的实际,市场运作技能熟练。
二是社会适合技能。
社会是持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应付各种社会变化,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心理素质。
三是熟练的表达技能。
包括语言讲述水平和应用写作水平,这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水平。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作为社会管理的决策人员和主要参与者,其设想、方案等要通过语言和文字准确、顺畅表达出来,否则就会限制水平的发挥,无法履行管理职责。
公共管理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只有通过有效地表达才能与人沟通,否则不会得到他人的配合,工作也将无法展开。
4.4强化实践教育环节。
因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所以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素质是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社会发展、公共利益、个人利益等不同的层次,涵盖领域广泛。
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
所以,学校要为本专业的学生创造各种时间平台。
除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外,还能够开设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等课程,邀请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培训;不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展开好相关社会实践,学校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并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组织教师不定期实行指导、检查、考核,保证专业见习、实习有场所,有人指导,有人监督,不走过程,不搞形式;在学生中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周末参与实行社会调查和实践。
通过参与社会调查、科研水平培养和论文撰写,使学生社会调查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4.5增强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