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课件 第3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课件 第3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
和结果处理
记录装置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一)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参比 样品
检测器
显示器
• 只有一条光路,通过变换参比池和样品池的位 置,使它们分别置于光路来进行测定
国产751型、752型、721型、722型、UV-1100 型、英国SP-500型
E2a ca E2b
(3) 图计算法----两组分吸收光谱完全重叠--混合样品测定 (3)图中,a,b 吸收光谱双向重迭,互相干扰,在最大波长处互相
吸收。处理方法如下:
解线性方程组 过程:
(三)示差分光光度法(示差法)
普通分光光度法一般只适于测定微量组分,当待测组分含量 较高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需采用示差法。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测定待测液吸光度A的仪器。(选择不同波
长单色光λ、浓度) 分光光度计外观 分光光度原理图:
0.575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处理及显示
信号处理 显示器
单色器
分光光度计外观
吸收池 检测器
光源
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
浓度C及液层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
注意! 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③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Aa+b+c= Aa &光系数
A=k c L
k = A /c L
1、摩尔吸光系数或Em: 在一定λ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L/(mol.c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分析仪器。

它的应用领域涉及制药、医疗卫生、化学化工、环保、地质、机械、冶金、石油、食品、生物、材料、计量科学、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中的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用来进行定性分析、纯度检查、结构分析、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反应动力学研究等。

因为仪器涉及到光学、电学和结构等,所以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应用。

(1)定量分析根据琅伯-比尔定律,样品的浓度和吸光度是成正比关系的,浓度越大,吸收值越高,所以分光光度计用的的还是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种类有很多,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定量分析方法:A、法:法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诸多分析方法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以琅伯-比尔定律A=£bC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某一物质在一定波长下£值是一个常数,石英比色皿的光程是已知的,也是一个常数。

因此,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入max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A。

然后,根据琅伯比尔定律求出C=A/£b,则可求出该样品溶液的含量或浓度。

B、标准法:在选定的波长处,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分别测试标准样品溶液C标和被测试样品溶液C样的吸光度A标和A样。

然后,按下式求得样品溶液的浓度或含量。

C样二A样/A标XC标C、标准曲线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标准曲线法。

即先用标准物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再将该溶液配制成一系列的标准溶液。

在一定波长下,测试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标准溶液对应得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将样品溶液按标准曲线绘制程序测得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溶液对应的浓度或含量。

A、其它分析方法除上述几个分析方法外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外,还有比吸收系数法、二乘法、解联立方程法和示差分光光度法。

(2)定性分析如果未知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入max、吸收峰波长入Inin、摩尔吸光系数£max,以及吸收峰的数目、位置、拐点与标准光谱数据完全一致,就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化合物。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十一章)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十一章)

d z2
d x2
y2
2 Cu(NH3 )6 蓝色
d z2
d x2
y2
d xy
d yz
d xz
∆E
d xy d yz
d xz
跃迁类型 * n*
峰位 <150nm -200nm
-200nm
强弱 弱
分子基团 饱和烃类
(max=135nm)
举例 CH3-CH3
较强 含-OH, -NH2 CH3Cl -X,-S等 (max=215nm =140)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 原理和概念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 - 可见光区 (200~760 nm)辐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 结构分析的方法。
这种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外层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属于电子光谱。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当两个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两个原子的原子 轨道线性组合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具有较低的能量叫做成键轨 道,另一个具有较高的能量叫做反键轨道。
(5) 电荷迁移跃迁
分子同时具有电子给予体和接受体,用光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 体向与接受体相联系的轨道上的跃迁称为电荷迁移跃迁。这种跃迁谱带 较宽,吸收强度大,吸光系数一般大于104 。
R1 N R
2
h
-
+ N
R1 R2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6) 配位场跃迁
在配体存在下,过渡金属能量相等的 d轨道和镧系、锕系元素能量相 等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 d轨道和f轨道,吸收光能后,低能 态的d电子或f电子分别跃迁到高能态的d或f轨道上,这种跃迁称为配位场 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有可能产生,摩尔吸光系数较小, 一般小于102,位于可见光区。

仪器分析 1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图文

仪器分析 1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图文

61-19
二、UV光谱的有关知识和概念
2、物质吸光的程度表达
辐射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能量, 光度法中用光强 I 代替。 透过率 T:透过光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吸光度 A :
I T
I0
A lgT lg IO I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1-20
3、UV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镧系元素:f-f 跃迁
二、UV光谱的有关知识和概念
1、物质吸光的选择性
M h I0 M * It h
ΔΕ ΔΕe ΔΕv ΔΕr
分子轨道包括三种: 分子轨道能级的量子化:光吸收具有选择性 电子能级差:约为1~20ev(1250~60nm)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一、分子轨道中的电子跃迁类型 二、UV光谱的常用概念 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五、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吸收曲线 五、朗伯-比尔定律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1-3
练习:
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
A:X射线区
B:红外区
C:无线电波
D:可见光区
E:紫外光区
请指出:
61-22
4、有关概念:
① 吸收带:吸收峰位置 ② 红移或长移 ③ 蓝移或短移 ④ 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
⑤ 强带 ε ≥104
弱带 ε ≤102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1-23
⑥ 生色团(chromophore ):含π→π* 、 n →π* 等跃迁的基团,即能产生UV吸收的 基团
61-12
5、电荷迁移跃迁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光子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 反比,与光强度无关。光的波长越短
(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单色光: 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复合光: 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可见光: 凡是被肉眼感受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波长范围为400-780nm
复合光
单色光
物质颜色的产生
固体
反射蓝色光 吸收黄色光
互补色
液体
透过紫色光 吸收绿色光
二、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M + h 基态 E0 (△E) M* 激发态 E1
E1
激发态
E2
E = E1 - E0 = h =h c/λ λ=hc/ E
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
E0
基态
E
例题
某分子中两个电子能级之间的能级差为1eV, 若要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发生跃迁,需要
是指分子中的一些带有非成键电子对的基团本身在紫外-可 见光区不产生吸收,但是当它与生色团连接后,增强生色团的 生色能力,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大。 助色团为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杂原子基团:-OH、-Cl、-Br
C.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
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吸收强度 发生变化:
π→π*跃迁的λmax为170nm 。
(4)n→π*跃迁:分子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 时存在时发生n→π* 跃迁。丙酮n→π* 跃迁的λmax为275nm。
(5)电荷迁移跃迁:分子本身具有电子给予
体和电子接受部分,外来辐射照射,电子从
具有给予体特性的部分转移到具有电子接受
体特性的部分所发生的跃迁。其谱带较宽,
思考
1、庚烷、环己烷等烷烃在200-400nm内有无吸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 引言1.1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并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通过对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我们将深入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1.2 背景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重要信息,如浓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指南。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推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物质浓度方面的应用。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1,3,5-己三烯
正己烷
258
n=4
1,3,5,7-辛四烯
环己烷
304
不共轭双键不发生红移。
C=O双键同C=C双键的共轭作用使n→*和→*跃迁的吸收峰都发生红移。
3)溶剂效应
01
02
03
04
05
极性溶剂使π-π*跃迁发生红移。
pH值
Note: 测UV-Vis应注明溶剂
pH增大,苯酚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
1
2
特点:灵敏度高,实际工作中常用。
1
常将M与某L(显色剂)生成具有电荷迁移的配合物,然后进行含量测定。
2
-* 跃迁 配体具有双键的金属络合物
3
2.3光的吸收定律
郎伯-比尔(Lambert-Beer )定律 入射光强度 吸光强度 反光强度 透光强度 + IS 散射光强度 均匀溶液,散射光小,可忽略
由于n—π共轭参与,使分子整体共轭效应增强。
取代基 苯环或烯烃(吸电子基)上的H被各种取代基取代,多发生红移。 空间异构
蓝移(紫移):使化合物的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效应。 影响蓝移因素: 1)溶剂效应 极性溶剂使n-π*跃迁发生蓝移 2)pH值 pH值减小,苯胺的π-π*吸收带蓝移n—π共轭参与少,使分子整体π共轭效应减少。
分子转动-转动能级(rotation)
分子整体能级 E=Ee+Ev+Er
01
03
02
04
05
分子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当有一频率v , 如果辐射能量hv恰好等于该分子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的能量差时,即有:
激发态
基态
ΔE电=1-20eV ΔE振=0.05-1eV ΔE转 在分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能量变化,电子跃迁能量变化最大,它对应电磁辐射能量主要在区紫外—可见区。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均呈现n →σ*跃迁。如一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 →σ*跃迁的λ分
别为173nm、183nm和227nm。
13
3. n* 和*跃迁:有机物的最有用的吸收光谱是基于n* 和*跃 迁所产生的,和n电子比较容易激发,这类跃迁所需的能量使产生的吸收 峰都出现在波长大于200nm的区域内。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即 200-400nm,那么就只能观察 *和 n *跃迁。也就是说紫外光 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这种含有键的基团就称
11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分子中这三种电子能级的高低次序大致是:
(σ)<(π)<(n)<(π*)<( σ* )
可以跃迁的电子有:电子, 电子和n电子。有机分子吸收紫外光引起的 电子跃迁有以下几种类型:
*>n*> * > n*
光分光,得到的不可能是真正的 单色光,而是一个有限宽度的谱带,称 为光谱带通,随着光谱带通宽度的增大,吸收光谱的分辨率下降,并且
偏离比尔定律。
2. 非吸收光的影响 当来自出射狭缝的光,其光谱带通宽度大于吸收 光谱谱带时,则投射在试样上的光中就有非吸收光,这会导致灵敏度下
降,非吸收光愈强,被测试样浓度愈大,对测定灵敏度的影响就愈严重。
15
在解析有机物的紫外光谱时,可把吸收带分为一下四类: 1. R吸收带是由生色基的n*跃迁产生的,由于εmax 值太小,有时往往被强吸收带所掩盖。 2. K吸收带是由*跃迁产生的,含共轭生色基的化 合物的紫外光谱 都有这种吸收带。 3. B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杂环芳香族)的特征 吸收带,由苯环本身振动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 跃迁产生的,苯的B吸收带在230nm~270nm呈现精 细的振动结构。 4. E吸收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其εmax为 2000~14000,苯的两个E吸收带分别在184nm和 204nm处。

仪器分析(高职)黄一石主编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高职)黄一石主编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意:设置波长最小值不得小于170nm,波长 最大不得大于1100nn0、光度范围、取样 间隔(一般设为lnm)、扫描速度(一般 设为中速)、参比测量次数、扫描方式、 保存方式、文件名称、样品名称等等。
UV-108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c, 样品的检测
1、单击工具栏菜单上的 , 开始进行测量,提示请将参比拉 入光路,将参比液放入样品池内,
1-进口狭缝;2-切光器;3-参比池;4-检测器;5-记录仪;6-试样池;7-出口狭缝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类型及特点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单色器,得
到两束不同波长(1和2)的单色光;通过折波器以一定的频率 交替通过同一样品池,然后由检测器交替接收信号,最后由显示 器显示出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ΔA。 无需参比池。△A就是扣除了背景吸收的吸光度。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我们人眼看到的多彩世界是由于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 颜色的光,不能被吸收的光则被反射后被人眼睛所感知 的; 由于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的,利用不同检测物质对 某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来了解物质浓度等特性,这就是 光谱法的基础; 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吸光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该物 质在测定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如图2-1; 在吸收曲线中,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进行物质含 量的测定。



KMnO4溶液的光吸收曲线
①高锰酸钾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 收程度是不同的,对波长为525nm的 绿光吸收最多,在吸收曲线上有一高峰 (称为吸收峰)。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 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以λmax表示)。 在进行光度测定时,通常取在λmax的波 长处来测量,因为这时可得到最大的灵 敏度。 ②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其吸收 曲线的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也一样。 所不同的是吸收峰峰高随浓度的增加而 增高。 ③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其形状和最 大吸收波长都各不相同。因此,可利用 吸收曲线来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仪器分析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键, 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 *跃 迁的能量小于 *跃迁。例如,在乙烯分子中, *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 共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 *跃迁的吸 收带 将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 强。在共轭体系中,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 称为K带。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
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 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 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 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的 λmax为162nm,εmax为1×104L·mol-1·cm -1。
⑷ n→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 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禁阻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子中孤 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发生n→π* 跃 迁。丙酮n→π*跃迁的λmax为275nm εmax为22 L·mol-1 ·cm -1(溶剂环 己烷)。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 和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 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键 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 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 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㆔ N等。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电子接受体
R1 hυ N
R2
电子给予体
R hυ
CO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R1
+
-
N
R2
R
+
C O-
(二)常用术语
1. 生色团: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 原子基团。(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
2. 助色团:有些基团本身没有生色作用,但却能增 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即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 会使其吸收带是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并且增 加其强度。通常是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
4.1 原理
4.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E分子 = E电子 + E振动 + E转动 分子中的电子发生跃迁需要的能量约在
1~20eV之间,其对应的吸收光的波长范围 大部分处于紫外和可见光区域,通常将分 子在这一区域的吸收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
用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透过待测物质, 并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 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 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得到该物 质在测量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曲线。这 种曲线体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 吸收能力,也称为吸收光谱。
在实际测量中,采用在另一等同的吸收池中放 入溶剂与被分析溶液的透射强度进行比较, 即: A = lg( I溶剂 / I溶液 ) ≈ lg ( I 0 / I )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A总λ = A1λ + A2λ + …Anλ 比尔定律应用的局限性:只适用于稀溶液、化
学偏离、仪器偏离
4.2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1. 光源
功能: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使之产 生电子光谱谱带(提供宽带辐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课件)
吸收池(也叫比色皿、样品池)有玻璃和石英两种。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域内。石英吸收池可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三个光域。常用的吸收池规格有:0.5cm、1.0cm、2.0cm、3.0cm、5.0cm等。
拿:只能捏两侧的毛玻璃面,不可接触光学面;洗:依次用自来水、溶剂、待装液各润洗3次;装:吸收池高度的2/3~3/4;4.擦:先用滤纸吸干外壁,然后用擦镜纸或丝绸擦干;5.查:内部溶液无气泡,光学面外壁无垃圾;6.放:光学面对光路,垂直放入吸收池架,用吸收池夹固定。
z
项目二 紫外(UV)-可见(VIS)分光光度法
项目二 紫外(UV)-(VIS)分光光度法
VIS & UV
教学目标
目录
Contents
3
吸收曲线
(Absorption Spectra)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能级、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0.1nm~
10nm~
780nm~0.1cm
0.1mm~1m
1m~1000m
10nm~200nm
200~400nm
远紫外
近紫外
(真空紫外)
单色光,复合光
单色光
复合光
单一波长的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不同能量的光子)组合而成的光
人们肉眼所见的白光(如阳光等)和各种有色光实际上都是包含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白炽灯灯光?
z
项目二 紫外(UV)-可见(VIS)分光光度法
项目二 紫外(UV)-(VIS)分光光度法
VIS & UV
教学目标
目录
Contents
分光光度法起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Conten点 方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对照品 比较法
定量分析
比色法
定量 分析
吸收系 数法
计算分 光光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 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 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 吸光度后,按公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求得cb。
对于(3),需要解方程组
感谢观看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cx=(Ax/Ar)cr
式中 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r为对照品溶 液的浓度; A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吸收系数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 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 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 定。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5-9)个不同c的标准溶液,在 适当λ-通常为λmax下,以适当的空白溶液作参比,分别测定 A,做出A-c曲线,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试液吸光度Ax, 计算出对应的Ax。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计算分光光度法
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 行。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 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 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食品仪器分析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食品仪器分析课件)

二者关系为: A = lg(1/T) = -lgT
二、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 正比,即
A= κbc 式中比例常数κ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
及温度等因素有关。K可用a(吸光系数)或ε(摩尔 吸光系数)表示。 c为吸光物质浓度,b为透光液层
厚度。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朗伯和比尔分别研究了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吸光
度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合称朗伯-比尔定律,其
数学表达式为:
吸光质点浓度
A=lg(I0/It)=κbc
吸光度
吸收层厚度(cm)
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透明的吸光 介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质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 乘积成正比——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而复合 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非单色光带来的影响,一般 选用峰值波长进行测定。
选用峰值波长,也可以得到较高的灵敏度。
三、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
❖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 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h
(片)
红敏管 625-1000 nm 蓝敏管 200-625 nm
五、指示器(数据处理) 低档仪器:刻度显示
中高档仪器:数字显示,自动扫描记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一、单组分的定量分析 1、吸光系数法(绝对法)
2、标准对照法(直接比较法) As=kbCs Ax=kbCs
Cs=AsCx/Ax
❖ 当溶液浓度c >10-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 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北大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

北大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

示例
芦丁含量测定 分别移取0.200mg / mL标样0 ~ 5mL 25mL
样品3.0mg 25mL
0.710mg/25mL
(三)对照法
前 提 :固 定 仪 器 和 测 定 条 件截;距 为0; 标样与样品浓度相近
过程:一定 分别测定A样和A标
• 同样条件:、C标、A标、A样
随着导数阶数增加,极值数目增加 (极值数=导数阶数+1)。谱带宽度 变小,分辨能力增高 可分离和检 测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叠的谱带。
• 药物中的杂质: 制定一个允许其存在的限量
(与分析误差的存在相比较)
A < 最大值 A 峰 / A 谷 > 最小允许值
例:肾上腺素中微量杂质——肾上腺酮含量计算 用0.05mol/L的HCL配制成2mg/mL的溶液,λ 310nm下测 定。规定 A310≤0.05 即符合要求的杂质限量≤0.06%
C

A E11c%m
l

0.05 435 1
1.1104 g /100ml
1.1103 mg / ml
肾上腺酮% 1.1103 100 0.06% 2
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定量依据:
A = C l A~C(一定)线性
注意要求:
选择:吸收峰, 大,A大,测定灵敏度高。 几个峰,选不易被其它物质干扰的、较高吸收峰。 不选光谱中靠短波长末端的吸收峰。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一、定性分析 二、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 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四、同时测定多组分的定量方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五、结构分析 六、比色法
一、定性分析 (一)定性鉴别
定性鉴别的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 吸收光谱的形状 吸收峰的数目、位置(波长) 吸收峰的强度 相应的吸光系数

仪器分析紫外

仪器分析紫外


(3)影响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1)溶剂的影响 ①溶剂极性的变化会改变紫外吸收 光谱的形状 例:苯酚在非极性的庚烷溶液中在 270nm处出现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并有精细结构;在极性的乙醇溶 液中,原先的精细结构变得不明 显或消失,B带成宽的包状。
②溶剂极性的变化改变吸收波长 极性大的溶剂会使p → p*跃迁红移, 使n → p*跃迁兰移。 p

稠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稠环芳烃,如萘、蒽、芘等,均显示苯的三个吸收带,但 是与苯本身相比较,这三个吸收带均发生红移,且强度增 加。随着苯环数目的增多,吸收波长红移越多,吸收强度 也相应增加。 当芳环上的-CH基团被氮原子取代后,则相应的氮杂环化 合物(如吡啶、喹啉)的吸收光谱,与相应的碳化合物极 为相似,即吡啶与苯相似,喹啉与萘相似。
分子的能级示意图

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的变 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 电信号(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 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3 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b的乘积成正比: A=lg(I0/It) = - lgT= a b c1=εb c2 A—吸光度; T —透过率; I0 —入射光强度; It —出射光强度; b —溶液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a —吸光系数, L·-1· -1 ; c1 —溶液浓度,g· -1 g cm L c2—溶液的摩尔浓度,mol· -1 L ε—摩尔吸光系数L· -1· -1 mol cm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含有>C=O基团。 >C=O基团主要可产生π → π * 、 n → σ * 、 n →π*三个吸收带, n →π*吸收带又称R 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醛、酮、羧酸及羧酸的衍生 物,如酯、酰胺等,都含有羰基。由于醛酮这类物质与羧 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它们n →π*吸收 带的光区稍有不同。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 →π*吸收带,但是,羧酸 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 子对的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色团上 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π电子产生n →π*共轭,导致π *轨道 的能级有所提高,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 因此实现n →π*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n →π*吸收带 280-310nm蓝移至210nm左右。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食品安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 于食品中添加物和有害物 质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
首先,准备好待测样品,并根据实验
仪器调节
2
要求进行必要的稀释或前处理。
将样品装入分光光度计中,调节仪器
参数使其满足测量需求,如选择合适
的波长范围和测量模式。
3
数据记录
进行测量并记录吸光度值,可以通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来分析样品的成 分和浓度。该方法基于分子的电子跃迁,利用波长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获取 分析信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领域
药物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 于药物中成分的含量测定 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
该方法可以检测水质和大 气中的污染物,以及环境 中的其他重要分析参数。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本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中,我们将探索这一先进的分析技术,并了 解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验步骤。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个令人兴奋的实 验之旅吧!
仪器分析实验概述
仪器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实验学科,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对照样品进行校正以提高准确性。
数据处理
4
根据测量பைடு நூலகம்果绘制吸光度曲线,计算 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值和对照标准,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结果,可以评估样品的质量和性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总结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5 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
共轭效应 立体化学效应
分子结构
核心是对分子 中电子共轭结 构的影响
溶剂效应 体系pH的影响
分析条件
UV-Vis主要反映共轭体系和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3.1.5 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
1. 共轭效应:共轭的π电子在整个共轭体 系内流动,属于共轭基链上全部原子所 有,所以它们受到的束缚力较小,只要 受到能量较低的辐射即可被激发。
a1cm 1% = 10 a = 10ε/ M
( 6)
例 题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Fe ,有下述两种
方法。
A法:a = 1.97 X 10 2 L•g-1•cm-1 ;
B法: ε= 4.10 X 103 L•mol•cm-1 .
问:何种方法灵敏度高?
3.2.4 偏离 Lambert-Beer Law 的因素
程度只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有关。 A = k c l = -lgT = lgI0 / It
(5)
上式说明T与c, l 之间是指数函数的关系,当c
增加一倍时,T降至T2;而A与c, l 之间是简单的
正比关系。
3.2.3 吸光系数-k
K值物理意义:数值上等于吸光物质在单位浓 度和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值。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 K是物 质特征常数,表明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 收能力。
举例:
白光
?色的光被吸收
呈蓝色
(黄色)
硫酸铜溶液
互补色光:如果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 可成为白色光,这两种光称互补色光。
/nm 400-450
450-480
颜色 紫

互补光 黄绿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绿蓝
3.课后题1、2( P50)
本节参考书
1. 《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相关内容。 2.《仪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相关内容。 3. 《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化学 键与分子结构” 的内容。
复 习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形成;
σ n n π
σ* σ* π* π*
跃 迁 E
分子的电子能级
σ* π* n π σ
3.1.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饱和有机化合物
(1)σ (2)n σ* 跃迁:发生在远紫外区,实际应用 σ* 跃迁: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取代基
价值不大。例:甲烷λmax125nm.
都可能发生这一跃迁,所需能量取决于n 电子所
偏离Lambert-Beer Law 的因素主要与样品
(化学因素)和仪器(光学因素)有关。
A= kcl
1.与测定样品溶液有关的因素 (1)浓度
A = klc
当c不变时
A与l之间的线性关 系普遍存在 c > 0.01M 时,A与c 的线性关系会发生偏 差。
A = klc
当l不变时
吸收定律是一个有限的定律
3.1.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 芳香族化合物 E1和E2是由苯环中的
π π* 跃迁产生,B
带由苯得名,是芳香 族化合物特征吸收带。
3.1.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1. 电荷转移光谱 电荷转移光谱:某些无机配合物和有机物可产 生此类光谱,实质是分子内氧化还原过程; 其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大(>104) ,用于定量分 析可获得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C=S、-NO2等;生色团吸收带的位置受相邻取代
基或溶剂效应的影响,吸收峰向长波或短波移动。
助色团(auxochrome) 是指分子中一些带有非成键电子的杂原子饱
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但是
当它与生色团连接后,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
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
-OH、-OR、-NH2、-SH、-Cl、-Br、-I 等
为什么在 c > 0.01M 时,A与c的线性关系
会发生偏差?
1.邻近质点彼此电荷分布
当c > 0.01M 时
2.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 忽略不计
当c ≤ 0.01M 时
比尔定律在低浓度时正确,高浓度时受限。
(2)溶 剂
由于待测物与溶剂发生缔合、离解及溶剂化反
应,产生的生成物与待测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价电子运动 Ee 分子内部运动
核的振动
Ev
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 Er
△E
= △Ee + △Ev + △Er > △Ev > △Er
△Ee
带状光谱
线光谱
• 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决定于分子的结构和
分子轨道上电子的性质。
Absorbance
1.0 0.8 0.6 0.4 0.2
350 Cr2O72-
525 545 MnO4-
I0
Ia
It
I0 = Ia + It + Ir
(1)
3.2.1 3.2.2 T, A, Lambert-Beer’s Law I0 = I a + I t + Ir ( 1)
I0 = I a + It
T = I t / I0 A= -lgT
( 2)
( 3) ( 4)
如果在多组分溶液中,各组分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测得 的吸光度具有加和性。这一性质是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组分
3.1.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2. 配位体场吸收光谱 ε<102, 位于可见光区,较少用于定量分析, 可用于研究配合物的结构及无机配合物 键合理论。
3.1.4 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用术语(P25自学)
吸收峰 末端吸收 肩峰 吸收峰 谷
生色团 (chromophore) 是指分子中产生吸收带的主要官能团;吸收带 的λmax>210nm, 属于π→π* 、 n →π* 等跃迁类型。 生色团为不饱和基团:C=C、N=N-、C=O、
属原子的性质。例:碘甲烷λmax259nm.
3.1.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 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π π* 跃迁可发生在任何具有不饱和键的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特征是ε较大, 为强吸收(K带,共轭作用得名)。
n π* 跃迁发生在含有杂原子双键的不饱
和有机化合物中,吸收强度弱(R
带,杂原子不饱和基团得名)。
浓度而引起的吸光度的改变就越显著,测定的
灵敏度也就越高。 分子结构 提高摩尔吸光系数的方法
测量条件
吸光系数(a)
当 c 以 g/L 表示时,k 值称吸光系数,单
位是:L· g-1· cm –1 。 A = a l c
A1cm1% (百分吸光系数)
一种吸光物质的百分浓度为1%(g/100ml)的溶 液在 1cm 吸收池中的吸光度。 A= a1cm 1% l c
溶剂效应
(1)溶剂极性对π π*跃迁的影响
π*
能 量 E非
π
π* E极 π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
>己烷>石油醚
溶剂效应
(2)溶剂极性对 n π*跃迁的影响
能 量
π* n
π*
E非 E极
n
4. 体系 pH 值对吸收带的影响
(a)苯酚的UV光谱图
(b)苯胺的UV光谱图
• 有机物、无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本次课内容
3.2 Lambert-Beer’s Law 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2 Lambert-Beer’s Law
(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础)
被 测 组 分 的 含 量
A
选定波长的入射光 透射光T 待测溶液

c
3.2.1 3.2.2 T, A, Lambert-Beer’s Law Ir
的依据。
3.2.1 3.2.2 T, A, Lambert-Beer’s Law
实验证明,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c、l、λ有关。 • Lambert 定律描述了A与 l 的关系
A= k´l
• Beer定律描述了A与 c 的关系
A= k″c
Lambert-Beer’s Law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对光的吸收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nm
• 化合物分子的特征吸收波长(λmax)决定于 分子的激发态与基态之间的能量差。
3.1.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有关的电子:
O: n C π H H σ
σ * >π * > n > π > σ
有机化合物分子内电子跃迁类型
出现化学偏离。
(3)光散射的影响
当试样是胶体或有悬浮物时,入射光通过溶液后, 有一部分光因散射而损失,使吸光度增大,对 Beer Law 产生正偏差。
2. 与仪器有关的因素 Lambert-Beer Law只适用于单色光。
单色光:是由单色器从连续光谱中分离出的一小
段波长范围的复合光,不是绝对的单色光,有可
UV-Vis 是分子吸收光谱,它的产生可以 看做是分子对紫外-可见光光子选择性俘获 的过程,本质上是分子内价电子跃迁的结果。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分子的价电子在吸收电磁辐射并跃迁到高能 级后所产生的吸收光谱,通常被称为电子光谱,
由于其波长范围是在光谱的紫外和可见区,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