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振动与噪声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是关乎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重要问题。

振动与噪声的存在可能导致设备磨损、性能下降,甚至对工作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振动和噪声成为了机械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

1. 振动控制振动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机械系统中的不平衡、不对称、共振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减小或消除振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动平衡技术:通过对旋转机械进行平衡调整,使其运行时振动减小到最低限度,避免不平衡引起的损伤。

(2)减振装置:在机械设备中增加减振器,如弹簧、减振垫等,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机械的振动水平。

(3)精度控制: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减小各部件的不平衡或对称差异,从而减少振动。

2. 噪声控制噪声是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声音,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威胁和不适。

下面是一些减少噪声的方法。

(1)隔声措施:在机械设备周围建立隔音室,采用隔声材料进行隔音,减少噪声向周围环境传播。

(2)降噪设备:在噪声源附近设置降噪设备,如降噪耳塞、降噪耳机等,有效减少噪声对人员的影响。

(3)改进设计:在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噪声控制,采用吸声材料和隔声结构,减少噪声产生。

3. 振动与噪声控制的重要性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可能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听力损伤、睡眠障碍以及心理疾病等问题。

因此,振动和噪声控制是机械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机械设计,合理安装和使用机械设备,以及采取有效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振动和噪声对机械系统和人体的危害。

机械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振动和噪声控制的最佳效果。

总之,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了解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减少机械运动中的振动与噪声,以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噪声的分类与测量、振动控制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在机械系统中,振动是一种围绕平衡位置周期性运动的现象。

振动通常由激励力以及系统的固有特性所引起。

激励力可以是机械力、电磁力、声波等。

机械系统的固有特性包括质量、刚度和阻尼等。

质量决定了系统的惯性,刚度决定了系统的弹性,阻尼决定了系统的能量损耗。

合理设计与控制系统的固有特性,可以减少机械振动的发生。

二、噪声的分类与测量噪声是由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声音,它是人们感到不舒适的声音。

噪声可以分为环境噪声、机械噪声、交通噪声等多种类型。

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于工业、建筑、交通等方面的活动;机械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设备的运行;交通噪声主要来自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行。

噪声的测量通常通过声压级、频谱特性和声音品质等参数来描述。

三、振动控制的方法为了控制机械振动和降低噪声,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振动控制方法:1. 被动控制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加入质量块、减振器等元件,来吸收或分散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传递和辐射。

2. 主动控制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控制机械系统的振动。

主动控制方法可以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来产生反作用力,以抵消振动力,从而实现振动控制的目的。

3. 半主动控制方法:半主动控制方法结合了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优点。

这种方法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振动元件的刚度、阻尼等参数,以改变系统的固有特性,达到控制振动和噪声的目的。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振动控制技术,如结构优化设计、材料选择、减震降噪措施等。

结语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学科,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考研专业课资料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考研专业课资料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考研专业课资料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涉及到振动和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振动分析方法以及噪声控制技术等内容。

一、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机械振动是指机械系统在受到外界激励或内部失稳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物体或结构的周期性运动。

机械振动通常分为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两种形式。

1. 自由振动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无外界激励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固有的机械特性,发生的振动运动。

自由振动的特点是周期性、无阻尼和无衰减。

2. 强迫振动强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外界激励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振动运动。

外界激励可以是周期性的力或非周期性的力。

强迫振动的特点是受到外力的影响,振幅和频率会发生变化。

二、振动分析方法为了研究机械振动现象,需要进行振动分析。

振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 振动测量振动测量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到振动信号的幅值、频率等信息。

常用的振动测量方法有加速度测量、速度测量和位移测量等。

2. 振动模态分析振动模态分析是通过分析物体振动时的模态形态及其固有频率,揭示物体固有的振动特性。

常用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有频谱分析、阻尼比测量和模态参数识别等。

3. 振动控制振动控制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或消除机械振动对设备或结构的影响。

常用的振动控制方法包括减振措施和隔振措施等。

三、噪声控制技术噪声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声音,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噪声控制技术旨在减少或消除噪声的传播和影响,并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1. 噪声源控制噪声源控制是指通过改变噪声源的结构或使用噪声源控制设备来减少噪声的产生。

常用的噪声源控制方法包括降噪技术、隔声技术和吸声技术等。

2. 噪声传播控制噪声传播控制是指通过隔音墙、隔音材料等手段,阻止噪声的传播,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噪声接收设备控制噪声接收设备控制是指通过使用噪声接收设备,如耳机、耳塞等,将噪声降到可接受范围内,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领域,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振动与噪声的来源、影响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并讨论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一、振动的来源和影响1.1 振动的来源振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周期性变化。

在机械设备中,振动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平衡:由于工艺、材料或制造的原因,机械设备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导致转子在高速旋转时产生不平衡力,引起振动。

(2)谐振:当机械设备运行频率接近其固有频率时,会产生共振现象,导致振动加剧。

(3)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中的齿轮、皮带等元件存在间隙和不匀称等问题,引起振动。

1.2 振动的影响振动对机械设备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降低工作效率:振动会导致机械设备的部件磨损加剧,进而引起零部件间的间隙变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2)加大能耗:振动会使机械设备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能耗增加。

(3)噪声污染:振动引起的共振和机械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干扰和污染。

二、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2.1 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方法是通过改变结构和材料来减小振动和噪声。

(1)结构优化:在机械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减小振动。

例如,在转子的设计中,采用加强结构的方法可以改善转子的刚度分布,减小振动幅度。

(2)材料选择:合理选择材料对振动和噪声的控制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可以减小结构的质量,降低振动和噪声。

2.2 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系统对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1)振动传感器: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在关键位置,实时监测机械设备的振动情况。

(2)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振动进行实时调整,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振动幅度。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机的转速、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等方式来实现振动控制。

2.3 被动与主动结合的混合控制方法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控制振动和噪声。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和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和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和噪声控制振动和噪声是机械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许多机械设备和结构来说,控制振动和噪声不仅可以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可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本文将从基础的角度介绍机械设计中振动和噪声的控制方法。

一、振动的基本概念在机械系统中,因为某种激励作用或固有特性,导致物体或结构发生周期性的运动称为振动。

振动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自由振动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由于初位移或初速度产生的振动。

受迫振动则是由于外力激励导致的振动。

振动通常会引起噪声,因此控制振动也就间接控制了噪声。

二、振动的影响振动对机械设备和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态稳定性:振动会导致机械系统失去稳定状态,从而无法正常工作。

2. 疲劳损伤:长期振动会使机械设备和结构发生疲劳破坏,降低其使用寿命。

3. 噪声:振动产生的噪声会对人体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三、振动和噪声的控制方法为了控制振动和噪声,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1. 合理的结构设计:在机械设计的初期阶段,应考虑结构的自然频率和模态形式,避免共振现象的出现。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2. 减振和隔振措施:在机械设备和结构中采取减振和隔振措施,如使用减振器、隔振垫、减振弹簧等,可以有效降低振动传递和噪声的辐射。

3. 控制激励源:减小外力激励对机械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善设备的运行平稳性、减少不平衡度和机械共振等方式来实现。

4. 优化设计参数:通过优化设计参数,如减小齿轮传动的啮合间隙、改变连接件的布局方式等,可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5. 使用吸声材料:在机械设备和结构中使用吸声材料,可以降低噪声的反射和传播,提高工作环境的噪声控制水平。

四、振动和噪声控制的挑战振动和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而挑战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振动传递途径、结构特性、激励源等多个因素。

此外,不同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方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成本考虑。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是机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减少能量损失、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机械振动的成因、测量与分析方法,以及噪声控制的一些常见手段。

一、机械振动的成因机械振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力源的激励:如电机、发动机等的不平衡、不稳定运动会产生振动。

2.不平衡质量:机械旋转部件的不平衡质量会导致产生振动。

3.机械结构的松散:机械结构的连接件、零部件的松动也是引起振动的原因之一。

4.共振效应:当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相近时,会出现共振效应,使振幅大幅度增加。

二、机械振动的测量与分析方法为了了解和控制机械振动,工程师需要进行测量与分析。

以下是常用的振动测量与分析方法:1.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设备的振动加速度,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供分析使用。

2.频谱分析:将振动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不同频率下的幅值信息。

通过频谱分析,可以了解机械系统的频率分布情况。

3.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通过分析机械结构的振型和固有频率,识别出结构的敏感频率,以便进行优化设计。

三、噪声控制的常见手段噪声是不希望的声音,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压力和困扰。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噪声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噪声控制手段:1.隔离控制:通过使用隔离材料或减震装置将振动与声音传递到周围环境的能量降到最低。

2.吸音控制:通过安装吸音材料,如泡沫板、吸音石膏板等,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从而减少噪声。

3.降噪设计: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和机械部件的设计,减少共振效应和噪声的产生。

4.使用低噪声材料:在机械设计中,选择低噪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产生。

四、结论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了解振动的成因,以及掌握测量与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而合理的噪声控制手段能够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安静度。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 常见声源
声一般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凡能产生声的
振动物体统称为声源。所谓声源的振动就是物体在 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复运动。
1) 球面声源
一个表面均匀胀缩的脉动球面声源,即其球面沿半径方向作同振幅、 同相位的振动,球面振动速度为ua,则在离球心r处向外辐射的 声压可以写为方程。
当ka<<1,即声波波长远大于声源半径a时,有:
p(r,t) p e A j(tkr) ck Qe j(tkr)
r
4r
Q=sua=4pa2ua 称为声源强度。
2) 偶极子声源
p p e p e A j(tkr1 )
A j (tkr2 )
r1
r2
当两个点声源相距很近:
偶极子声源
p pA e j(tkr) (2 j sin kl cos )
• 计权声级
由于人的感觉受到频率的影响,为了使声音的量度和人 的听觉一致,在测试过程中对信号进行了模拟人耳的滤 波,该滤波称为计权,根据频响特性的不同,计权分为 A计权、B计权、C计权和D计权等
D计权常用于航空噪音的测量。A计权的频率响应 与人耳对宽频带的声音灵敏度相当,目前被广泛 应用为评价参量。
率。
2.3.2响度级,等响曲线和响度
• 人耳能接收声波的频率大约在20Hz到20kHz
• “响”与“不响” 这种感觉同声波的强度和频率密切 相关。相同声压级单频率不同的声波,人耳听起来会 不一样。为了定量描述声音的这种特性,通常采用 1000Hz纯音为标准,定义其声压为响度级,其符号是 LN,单位为“方”(phon)。其它频率的声音响度级 通过与1000Hz纯音相比较来确定。
r
2
3) 线声源
p2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振动是指机械系统在运行或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现象。

这种振动不仅会对机械系统本身造成损坏,同时还会产生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已经成为了现代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机械振动的分类机械振动可以分为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两类。

1. 自由振动自由振动是指机械系统在无外界力的情况下,受到初始条件的激励而开始振动。

典型的例子包括钟摆和弹簧振子。

自由振动的特点是振动幅值逐渐减小,直至系统停止。

2.强迫振动强迫振动是指机械系统受到外界力的激励而产生的振动。

外界力的频率通常与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不同。

强迫振动的特点是振幅不断增加,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二、振动与噪声的关系机械振动与噪声密切相关。

振动会产生噪声,而噪声又会引起机械振动。

1. 振动产生噪声机械振动会使机械系统中的零部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引起摩擦和碰撞,产生噪声。

振动频率与噪声频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 噪声引起振动噪声是指人耳能听到的声波。

当噪声作用于机械系统时,会在系统内部产生压力波和空气振动,进而引起机械系统产生振动。

三、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为了减少机械振动与噪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

1. 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是指通过施加外部控制力或调节机械系统的参数,使机械系统的振动幅值和噪声水平降低。

常用的主动控制方法包括主动隔振和振动补偿技术。

主动隔振是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增加振动传感器和执行器,利用反馈控制的方法实现对机械振动的抑制。

振动补偿技术是利用控制器对机械振动进行预测和补偿,从而减少振动幅值。

2. 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方法是指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等手段来改善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噪声水平。

常用的被动控制方法包括隔音与隔振、材料振动控制和结构优化。

隔音与隔振是利用隔振材料和隔音材料将机械系统与周围环境分离,从而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传递。

材料振动控制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改变材料的结构来控制振动幅值。

机械噪声与振动

机械噪声与振动

机械噪声与振动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噪声与振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无论是工厂、交通工具还是家用电器,都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然而,机械噪声和振动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厌烦的问题,它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机械噪声和振动的原理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它们非常重要。

一、机械噪声的原理与特点1.1 噪声的来源机械噪声是由机器或设备的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引起的。

噪声的来源可以是机械摩擦、气体压缩以及物体的冲击和碰撞等。

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给人们带来不适和困扰。

1.2 噪声的影响机械噪声不仅会引发听力损伤,还会导致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精神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还会损害心血管、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人体器官。

二、振动的原理与特点2.1 振动的来源机械振动是指机器或设备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振动的来源多种多样,例如机械零部件的不平衡、摩擦、弹簧系统的弹性形变等。

振动可以使物体来回移动或旋转,产生机械噪声和破坏性的震动力。

2.2 振动的影响机械振动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造成威胁,会导致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和疲劳断裂,甚至引发设备的故障。

此外,振动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振动引起的建筑物共振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振动还可能引发人体器官的损伤。

三、机械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方法为了减少机械噪声和振动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3.1 设备的维护与改进定期对机器和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因设备老化和磨损引起的噪声和振动。

通过改进机器设计或更换零部件,减少不平衡和摩擦,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水平。

3.2 隔音材料的应用在噪声源附近使用隔音材料,如吸音板、吸音棉等,可以减少噪声的传播,避免其扩散到周围环境。

同时,也可以在机器的结构上增加隔音层,降低机械噪声的产生。

3.3减振措施的采用采用减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振动的幅值和频率。

例如,使用减振器和弹簧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机器和设备的振动。

机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与分析

机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与分析

机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与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机械设备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却是常见的,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控制和分析机械振动与噪声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机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和分析方法。

一、振动的控制与分析振动是机械设备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主要是由于旋转部件的不平衡、结构松动、运动部件磨损等原因造成的。

振动不仅会对机械设备自身造成损害,还会传导到周围环境,产生噪声。

因此,对机械振动进行控制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 振动控制方法(1)改善机械结构:通过改善机械结构、加固连接部件等方式,减小振动的产生和传播。

(2)安装隔振设备: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安装隔振装置,如隔振垫、隔振座等,能有效减弱振动的传导。

(3)使用减振器:如液体阻尼器、弹性元件等,能够吸收和减弱机械设备的振动。

(4)动态平衡:对旋转机械部件进行动平衡处理,消除旋转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2. 振动分析方法(1)频率谱分析:通过将振动信号转换为频谱特性,了解振动的频率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振动产生的原因。

(2)时域分析:通过观察振动信号的波形,分析振动信号的幅值、周期等,来了解振动信号的特征。

(3)模态分析:通过对机械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其固有频率和振型,从而找出振动的主要模态。

二、噪声的控制与分析噪声是由机械设备振动、震荡等运动形式引起的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干扰和伤害。

因此,噪声的控制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噪声控制方法(1)降低噪声源:采用减振、减震、减振等方法减少机械设备本身的振动和噪声产生。

(2)吸声材料:在机械设备的周围墙面、天花板等处使用吸声材料,如声吸板、隔音墙等,来吸收噪声。

(3)隔音措施:在机械设备和噪声敏感区域之间设置隔音设备,如隔音门、隔声窗等,来阻断噪声传播。

2. 噪声分析方法(1)声谱分析:通过将噪声信号转换为频谱特性,了解噪声的频率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噪声的来源。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引言: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是工程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中,振动和噪声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机械振动的产生和传播机械振动是由于机械设备的不平衡、不对称或者工作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引起的,主要通过机械系统的零部件和传动系统进行传播。

在机械系统中,振动的传播受到结构特性、刚度、阻尼等参数的影响。

二、机械振动的危害机械振动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振动会导致机械设备的疲劳破坏和寿命降低。

其次,振动也会影响设备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机械振动还会产生噪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危害。

三、机械振动控制方法为了减小机械振动的产生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方法。

常见的机械振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结构优化设计: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减少机械设备的共振点,增加结构的刚度和阻尼,降低振动的幅值和频率。

2. 动力平衡和配重:对于存在不平衡的机械系统,可以采取动力平衡和配重的措施,使得系统的质量分布均匀,减小不平衡力和振动。

3. 主动控制技术:通过主动控制技术,如电液伺服系统和电动传动系统,对机械系统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实时调整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 隔振控制技术:通过隔振控制技术,如弹簧隔振器和阻尼器,将机械设备与基础之间的振动传递路径隔离,减小振动传播。

四、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噪声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和固体传播到人们的听觉系统中,引起人们的不适和危害。

噪声主要可以分为空气噪声和固体噪声两类。

空气噪声通过声波传播,固体噪声通过机械设备和结构传播。

五、噪声控制方法为了降低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噪声控制方法。

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隔声材料的使用:通过使用隔声材料,如隔声材料板和隔音窗,减少噪声的传播路径和能量传递。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振动和噪声控制被广泛关注和研究,以减少对运行和使用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相关内容。

1. 振动与噪声的来源振动与噪声在机械系统中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动力因素:机械工作时产生的转动或往复运动;1.2 力学因素: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间隙和弹性变形等;1.3 热力因素:温度变化导致材料膨胀引起的应力和变形;1.4 流体因素:流体介质对机械系统的冲击和扰动。

2. 振动与噪声的危害2.1 对机械系统影响:振动会导致机械零件的疲劳破坏和损坏,降低机械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2.2 对使用环境影响:噪声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不适和危害,对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方法为了控制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3.1 结构优化:通过控制机械结构的刚度、质量和几何形状等参数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3.2 隔振隔声:利用隔振器和隔声材料等措施,将振动和噪声传递和辐射降到最低;3.3 主动控制:采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实时监测和调节振动和噪声;3.4 传导路径控制:对振动和噪声的传导路径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影响不受控制区域。

4. 实例分析以某型汽车发动机为例,通过振动与噪声控制来提高其安全性与舒适性。

4.1 结构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优化发动机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减少结构共振现象。

4.2 隔振隔声:在发动机的减振支撑上采用隔振器,减少发动机产生的振动传递至车身。

4.3 主动控制: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监测发动机振动,通过调节发动机的点火时刻、供油量等参数来减小振动幅值。

4.4 传导路径控制:在发动机的支撑结构上加装隔振材料,将发动机振动对车内乘员的影响降到最低。

通过以上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措施,汽车发动机的振动与噪声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如何进行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噪声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如何进行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噪声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如何进行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噪声分析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噪声分析在机械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振动与噪声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改进机械结构的性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噪声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

一、振动与噪声的概念振动是物体相对于固定参考点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

在机械系统中,振动是由于动力激励引起的机械结构的摆动或震动。

噪声是由振动引起的空气或固体介质中的声波,会对人的听觉产生不适或危害。

二、机械结构的振动分析1. 振动模态分析振动模态分析是研究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和模态形态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机模拟或实验测量,确定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和固有阻尼等参数。

振动模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械结构的振动特性,发现潜在的共振问题,并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 频响分析频响分析是研究机械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的方法。

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测量机械结构的响应,得到结构的传递函数或频响函数。

频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械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情况,并找出引起振动问题的频率。

3. 振动响应分析振动响应分析是研究机械结构在外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特性的方法。

通过给机械结构施加外部激励,测量结构的响应,可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振幅、相位和频率响应等。

振动响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结构的振动性能,发现和解决振动问题。

三、机械结构的噪声分析1. 噪声源的识别与评估噪声源的识别与评估是噪声分析的第一步。

通过测量和分析,确定机械结构中的噪声源,确定噪声的频率、振幅和声级等参数,了解噪声源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2. 噪声传递与控制噪声传递与控制是研究噪声在机械结构中传递和扩散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噪声的方法。

通过改变噪声的传递路径、减少结构的固有振动、采用吸声材料和隔声设备等方法,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四、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方法1. 结构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振动与噪声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振动和噪声是机械系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于机械设计师来说,控制和减少振动与噪声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振动与噪声的原因分析、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方法以及振动与噪声控制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振动与噪声的原因分析在机械系统中,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机械结构的不平衡:机械结构的不平衡是引起振动和噪声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机械系统存在不平衡时,会使得旋转部件在运转过程中受到不平衡力矩的作用,从而引起振动。

2. 动力源的激励:动力源的激励也是导致振动和噪声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发动机的运转、电机的工作等,都会引起机械系统的振动。

3. 摩擦和碰撞:摩擦和碰撞也是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机械系统中,摩擦和碰撞会导致能量损失和振动能量的释放,从而引起振动和噪声。

4. 结构的松动和磨损:机械系统结构的松动和磨损也会导致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当机械系统的零部件松动或者磨损时,会使得机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稳定振动,从而引起噪声。

二、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方法为了控制和减少振动与噪声,在机械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对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机械结构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减振性能,从而减少振动与噪声的产生。

例如在设计机械结构时可以合理选择材料、增加结构刚度等。

2. 减振措施:在机械系统中设置减振措施也是减少振动与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可以采用减振器、减振垫等装置来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

3. 噪声隔离:通过采用噪声隔离措施,将产生噪声的部件与敏感部件之间隔离开,从而达到减少噪声传递的目的。

例如在机械系统中可以采用隔音罩、振动吸收材料等来达到噪声的隔离效果。

4. 控制电源噪声:对于存在电源噪声的机械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电源噪声的方法来减少振动与噪声的产生。

例如采用滤波器、绝缘处理等方法来降低电源噪声。

三、振动与噪声控制的重要性振动和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振动和噪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甚至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中,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振动和噪声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工作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和减小机械振动与噪声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机械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理、评价与控制的方法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械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理机械振动与噪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力的作用下,机械系统的振动引起的。

机械振动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激励力、振动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和失衡。

1. 激励力:激励力是机械振动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界的激励力会导致机械系统的振动,如传输系统的冲击、磨擦力以及流体力学效应等。

2. 振动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机械系统在振动中存在固有频率,当外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固有频率时,就会出现共振现象。

共振会导致机械系统产生过大的振动。

3. 失衡:机械系统中的零部件失衡也是机械振动与噪声的常见原因之一。

零部件的失衡会导致机械系统在旋转运动中产生不均衡的离心力,从而引起系统的振动和噪声。

二、机械振动与噪声的评价与控制方法为了评价和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需要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评价与控制方法。

1. 振动测量与分析:通过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机械系统的振动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

这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以及振动模态等信息,为进一步的控制提供依据。

2. 噪声测试与分析:通过噪声传感器等设备对机械系统产生的噪声进行测试和分析。

这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评估系统的噪声水平,找出噪声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 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减振措施,减小机械系统的振动和噪声水平。

例如,在设计阶段考虑材料的选用、机械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减振措施的引入等。

4. 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包括主动振动控制技术、被动振动控制技术和减噪声技术等。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通过引入控制力来抑制振动,被动振动控制技术通过加装减振器等装置来消除振动,减噪声技术通过采用隔声材料等手段来减少噪声。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振动与噪声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

一、振动控制方法振动是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一种周期性的机械波动。

它会引起机械设备的磨损、松动、疲劳等问题,甚至导致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因此,振动控制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1. 质量平衡法质量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振动控制方法,它通过在旋转部件上增加适当的质量,使得旋转部件在高速运转时能够保持平衡。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水平,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结构优化法结构优化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结构参数来降低振动水平的方法。

工程师们可以通过优化机械设备的结构,改变材料的选择、减小零件的质量、调整零件的刚度等,从而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水平。

3.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主动干预振动系统,改变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从而实现振动控制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主动质量平衡、主动阻尼、主动刚度等技术。

通过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水平,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噪声控制方法噪声是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一种非周期性的声波。

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噪声控制也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1. 隔声材料的应用隔声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和反射声波的材料,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的传播和扩散。

在机械设备中,可以通过在设备的外壳和内部空腔中使用隔声材料,来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噪声源的隔离噪声源的隔离是一种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将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降低噪声传播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隔音墙、隔音门等措施,将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3. 声波消除技术声波消除技术是一种通过产生与噪声相反的声波,将噪声相消,从而降低噪声水平的方法。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机械振动是指机械系统在运行或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振动在机械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当振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噪声,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机械振动并减少噪声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机械振动控制技术机械振动控制技术是通过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幅值或改变振动频率来减少振动的影响。

主要的振动控制技术包括:1. 结构控制技术:通过改变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如增加刚度、减小质量等方式,降低系统的振动响应。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新设计的机械系统。

2. 惯性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增加附加质量来改变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从而减小振动的幅值。

例如,在旋转机械上增加平衡块可以降低振动。

3. 能量吸收与分散技术: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引入吸能材料或装置,将振动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从而减小振动的幅值。

4. 振动绝缘技术:通过采用隔振支座、减振器等装置来降低振动的传递,使其不会影响到周围环境。

二、噪声控制技术机械噪声是机械振动传递到空气中产生的声音。

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声音吸收技术:通过在噪声源附近设置吸音材料,吸收传播的声能,减少噪声的反射与传播,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2. 声音屏蔽技术:利用隔离材料或结构,在噪声源和接受噪声的区域之间建立屏障,阻隔噪声的传播路径,减少噪声的影响。

3. 声学绝缘技术:通过使用隔声材料或空腔结构,改变声波传播的路径,减少声波的传递,降低噪声幅值。

4. 噪声降低技术:在噪声源或传播路径上采用改善装置,如减震装置、隔音罩等,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递。

三、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等。

以下以汽车为例,介绍其应用实践:汽车是一个典型的机械振动和噪声源。

为了降低车辆振动和噪声的影响,汽车制造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合理的车身设计和结构改善,提高车辆的刚度和降低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减小车辆的振动响应。

机械振动和噪声

机械振动和噪声

机械振动和噪声1. 引言机械振动和噪声是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研究机械振动和噪声的发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机械振动的定义和分类机械振动是指机械设备在运转和停止过程中产生的机械震动。

按照振动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机械振动分为以下几类:2.1 自由振动自由振动是指没有外界干扰和能量输入的振动。

自由振动的特点是振幅呈指数衰减的趋势,并伴随着一定的周期。

自由振动的频率由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决定。

2.2 强制振动强制振动是指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和作用力,从而产生的振动。

强制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均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

2.3 随机振动随机振动是指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随机干扰的影响,从而产生的振动。

随机振动具有不规则且无法预测的特点,其中包括噪声。

3. 机械振动的影响因素机械振动的发生和传播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机械设备的结构参数机械设备的结构参数包括材料的选用、零部件的尺寸和重量等。

这些参数的改变都会对机械设备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等特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机械振动的发生和传播。

3.2 运转状态机械设备的运转状态,即运行速度、转向、负荷等因素,都会对机械振动产生影响。

例如,当机械设备运转速度快、负荷重时,容易产生强制振动。

3.3 外在干扰因素外在干扰因素包括气流、电磁场和振动机构等。

这些因素会通过机械设备的结构和材料传入振动能量,从而影响机械振动的发生和传播。

4. 噪声的定义和分类噪声是指任何不受欢迎的声音或声波。

噪声会对人体健康、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按照声波的频率和能量,噪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4.1 低频噪声低频噪声的频率范围为20-500Hz,其能量比高频噪声更强,更容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

4.2 中频噪声中频噪声的频率范围为500Hz-2000Hz,主要来自于机械设备的运行或流体的流动。

机械设计基础认识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基础认识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基础认识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是机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们会对机器的性能、寿命和工作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机械振动与噪声的基本知识、其对机械系统的影响以及常见的控制方法。

一、机械振动基础概念机械振动是指机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激励或内部因素导致的周期性运动。

普通引起机械振动的因素有不平衡、偏心、失衡、间隙等。

机械振动可以表现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形式,它们的量值和频率是描述振动特性的重要参数。

二、机械振动的影响1. 对机械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影响:机械系统的长期振动会对机器构件产生疲劳、裂纹和松动等现象,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机器的可靠性。

2. 对工作环境的影响:机器振动会产生噪声,不仅会给工人带来身体不适,还会对生产环境中的人员造成精神压力,降低工作效率。

三、机械噪声的基本概念机械噪声是指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声音,是由机械产生的振动传递给周围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所引起的。

噪声通常以声压级(dB)表示,是衡量噪声强度的一种指标。

四、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1. 结构控制: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来降低机械振动和噪声,例如增加刚度、减小质量等。

此外,合理的支承结构和减震装置也可以有效控制机械振动和噪声。

2. 隔离控制:采用隔振措施来减小机械振动和噪声的传递,例如通过弹性隔振基础、隔振橡胶、减震支承等手段来实现。

3. 阻尼控制:通过在结构中增加阻尼材料来消耗机械振动的能量,减小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

4. 声学控制:采用声学材料和结构设计,减少噪声的反射、传播和吸收,从而达到减小噪声的目的。

五、结语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正确的振动与噪声控制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并提升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在机械设计中合理选择控制方法、结构设计以及使用合适的隔振、阻尼和声学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振动和噪声,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与噪声控制振动和噪声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者的舒适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合理地进行振动与噪声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

一、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是由于机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周期性的力或扭矩,并通过结构传递到机械设备的各个部件上。

这些周期性的力或扭矩会引起系统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因此,要控制振动与噪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结构优化:通过改善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减少系统的共振频率,扩宽共振频带,降低共振幅值,从而减小振动与噪声的产生。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优化材料、合理布局、增加刚度等方法来实现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效果。

2.降噪处理:对于已经产生的振动与噪声,可以通过降噪处理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常用的降噪处理方法包括:隔离措施、吸声材料的应用、噪声源的隔音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噪声的传递和辐射,从而实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

二、常用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包括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三种。

1.主动控制:主动控制是指通过外部能量源对振动与噪声进行控制。

常见的主动控制方法包括振动源的消除、控制力的反向激励等。

主动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振动与噪声,但其设计和实施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2.被动控制:被动控制是指通过结构的刚度、阻尼等特性来降低振动与噪声。

常见的被动控制方法包括添加阻尼材料、改变结构刚度等。

被动控制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对于一些高频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效果较差。

3.半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是指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可调节的元件,根据系统的振动情况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从而实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

半主动控制方法综合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

三、案例分析: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以某机械设备为例,该设备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振动与噪声,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室式消声器
? 优点:消声频带较宽, 消声量较大。
? 缺点:阻力损失较大, 占用空间也大,一般适 用于低速进排风消声。
7. 迷宫式消声器
? 优点:可用于流量大、流速低,要求消声量高的 情况。
? 缺点:气流速度不能过大,否则产生的阻力损失 较大。
8. 盘式消声器
? 优点:阻损小,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简便 ? 用于锅炉鼓风机进风口消声、各类风机进风口或管道开口
D
?
10 lg???1?
1 4
(m ?
1 m
)2
? ??
当kl ? n?时, 即l ? n? / 2(n ? 0,1,2....)时,
sin kl ? 0
D?0
b.改善消声特性的方法: 多节扩张室串联
b.改善消声特性的方法: 在扩张室内插入内接管
c.上、下限截止频率:
c fu ? 1.22 deq
流速较大,洁净要求较高的条件有优势。
?对低频噪声有较好的效果。
常用抗性消声器的类型
?1.扩张室式消声器 ?2.共振式消声器 ?3.干涉式消声器
1. 扩张室式消声器
? 利用管道横断面的扩张和收缩引起的反射和干涉现 象进行消声。
1. ? 10lg
l: 消声器长度, S:消声器截面积
2. 阻性消声器的优缺点
优点:在较宽的中、高频范围内消声,特别是 对刺耳的高频声消声效果明显。 缺点: ?在高温、高速、含水蒸汽、含尘、含油以及
对吸声材料有腐蚀性的气体中寿命短,消声 效果差; ?对低频噪声消声效果不理想。
3.高频失效频率
c
fu
?
1.85 deq
4. 声流式消声器
?优点:可达到高消声、低阻损的要求,阻力系数介 于片式和折板式消声器之间,适用于大断面流通管 道。
?缺点:加工复杂,造价较高。
5. 蜂窝式消声器
? 优点:中、高频消声效 果好,可根据不同的适 应范围,设计单元结构。
? 缺点:阻力损失较大, 阻力系数一般在1-1.5之 间,用于风量较大、流 速较低的情况。
9.1.2 空气动力学性能 —阻力损失
a.局部阻力损失
He
?
??
u2 2
b.摩擦阻损:是由于气流与消声器各壁面之间的摩擦而产
生的阻力损失。
Hf
? ??
l u2 D2
9.1.3 结构性能
材料坚固、耐用; 体积小、重量轻; 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使用、价格便宜。
消声器的基本要求
? 声学性能 ? 空气动力性能 ? 结构机械性能 ? 外观要求 ? 价格要求
t ? 0.8d 4(t ? 0.8d )
2S
2. 共振式消声器
2. 共振式消声器
? 某一频带内共振时的消声量:
端。隔声罩、室顶部的散热消声器风口。
9. 弯头式
?优点:结构简单、体积 小,占地少,在通风空 调工程中应用普遍
?缺点:较大的压力损失
应用实例:某型号风机,风量为40m3/min ,进气管口直径为200mm ,
距进气口3m处测得的噪声频谱如表。要求消声后在距进气口 3m处达 到NR90,试对进气口作阻性消声器设计。
9.2 消声器的分类和消声机理
阻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微穿孔板消声器
器 有源消声器
扩散性消声器
9.2.1 阻性消声器
?1.消声机理:内设吸声材料或结构
一维公式:
D
?
?
??
0
?L
S
l
经验公式(无规入射): D ? 1.03(? )1.4 L l
S
? ?? 0 ? :消声器的消声系数
L :消声器横截面铺设吸声材料的边长总和, m
c—声速,m/s; deq—消声通道的等效直径,m
4.常用阻性消声器的类型
?1. 直管式 2.片式
3.蜂窝式
?4.折板式 5. 声流式 6.室式
?7.迷宫式 8.盘式
9.弯头式
2. 片式消声器
?优点:结构不复杂,中、高频消声效果好, 阻力系数较小。
3. 折板式消声器
?优点:适用于压力和噪声较高的设备。 ?缺点:大大增加了阻力损失。
104
8000
94
95
92
90
87
86
84
9
23
26
21
18
10
20
20
20
20
20
20
0.86
0.89
1.00
0.88
0.75
0.45
1.1
1.3
1.3
1.2
1.2
1.1
0.78
0.86
0.85
0.83
0.80
0.78
9.2.2 抗性消声器
不使用吸声材料,依靠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 共振腔,通过声波的反射、干涉降低声能量。 优点: ?不需要使用多孔吸声材料,耐高温、抗潮,
消声器
锅炉烟囱消声器 汽车消声器
Chapter 9 消声器
?9.1 消声器性能评价 ?9.2 消声器的分类和消声机理 ?9.3 消声设计
9.1 消声器性能评价
?9.1.1 声学性能 ?9.1.2 空气动力性能 ?9.1.3 结构性能
9.1.1 声学性能
1.插入损失 2.传递损失 3.传递声压级差 4.插入声压级差
序 号
项目
63 125
进气口噪声
1
/dB
109 112
降噪要求
2
/NR90
107 100
3 消声量/dB
2
12
4
L/S
20
20
5 消声器长度/m 0.25 0.86
6
Φ (α0)
0.4
0.7
7
α0
0.03 0.52
倍频程中心频率 /Hz 250 500 1000 2000
104
115
116
108
4000
fl
?
c
?
S1 2Vl1
2. 共振式消声器
?利用共振吸声原理进行吸声。
优点:适用于低中频频段 缺点:消声频带窄
2. 共振式消声器
a.消声量的计算: 对频率为f 的声波的消声量为:
?
?2
?
D
?
10
lg?1 ?
?
?f
fr ? fr
f
?2
? ?
fr
?
c
2?
GV
G ? nS0 ? n? d 2 , ? ? GV
?I
? 10lg
???1 ?
1 (m ? 4
1 m
)2
sin
2
kl
? ??
m ? S2 / S1, 称为抗性消声器的扩张比。
l : 消声器的长度
k,波数,k ? 2? ?
当kl ? ?2n ? 1?? / 2时,
即l ? (2n ? 1)? / 4(n ? 0,1,2....)时,sin kl ? 1
1.插入损失 Di
插入损失:系统中插入消声器前后管道出口端噪声 的声功率级之差,单位分贝。
2.传递损失Dt
传递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声功率级与出口端声 功率级之差。
3. 传递声压级差 Dtp
消声器进口端面测得的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 测得的平均声压级差。
4. 插入声压级差 Dip
安装消声器前后在同一点测得的声压级差或 同一小块面积得到的平均声压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