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音与义,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的音与义,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鉴赏课文。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组内自读,1号纠错。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自己完成拼音,本组词霸批改、纠错)隔篁.()竹水尤清冽.()为坻.()为kān()参差.()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俶.尔远逝()犬牙差.互()寂寥.()龚.古()悄怆..幽邃.()()()2、作家、作品:(识记横线上的内容,组长负责盯背)柳宗元,代文学家。
字,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又因为晚年在柳州任职,所以也称为“”。
他与韩愈倡导,与韩愈并称“”,和宋代六位文学家同被列入“”。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到永州后的作品,是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山水游记中的经典之作,受到人们的千古传诵。
(《永州八记》是作者在永州写的八篇山水游记的合称。
)3、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写景、记事、抒情、议论、描写。
往往通过所写内容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1、1----4号,2----3号互相对照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并反复读这个字或词的读音。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疑难词句在小组或班上共同解决。
(全组共6分)第二课时一、1--4号,2--3号互相在小组内口头快速串译全文。
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和句子。
(先各成员自主完成。
之后1号主持本组各成员在组内展示结果并互查、纠错、改正。
组内评选出最具学习潜力的成员,再加1分)1、解释下列词语。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一案三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两课时)【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的一篇美文。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情。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3.熟练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2.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祖国山水的秀丽风光。
【重难点突破】1.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时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趣导入七年级时,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字,我们认识了鲁迅先生的启蒙恩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老师——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能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出示文题、作者)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家作品(出示投影)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2.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2.感情题看看前后文中感情的句子,结合作者背景理解
3.写作方法:用修辞、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情景交融等
环节四
选做:拓展延伸
5、以导游的身份,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为游客介绍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
六、巩固知识,结合导学训练反馈
做10、11、12题
方法点拨
有流畅的语言,细致描绘你喜欢的景物。
(3)潭西南而望()
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不可久居()
3、清(1)水尤清冽()(2)以其境过清()
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隶而从者()
5、以(1)以其境过清()(2)卷石底以出()
(3)全石以为底()
3、句式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省略句:
影布石上()
斗折蛇行()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课题
小石潭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读文章。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任务
内容方法点拨环源自一查一查积累知识,扫除阅读障碍
1.字词
2.作者及作品
1、自主学习
内容1:积累字词
篁竹()清冽()卷石底()
坻()屿()嵁()
2.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任务
学习内容
方法点拨
环节四
想一想
初步探究,尝试深层解读
知识链接背景材料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人们把他在永州写的八篇散文称作《永州八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相关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
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非常压抑。
这期间他写了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链接一角(一)什么是“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通过记事、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柳宗元对后世文学的贡献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
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
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
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自主学习室】◆学习目标1.能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全文,积累几个常用实词:乐、洌、为、可、许、清、居、乃、去,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
2.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准确、有感情,并熟读成诵。
3.欣赏小石潭明丽秀美的景色,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内心情感,注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学习重难点:(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欣赏景物描写之美,体会情景交融之妙。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人教版-2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文之美。
2.疏通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细读品味,感受柳宗元的幽婉心迹。
4.联系背景,感悟柳宗元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习难点:品鉴语言,披文入情,感受柳宗元的幽婉心迹以并体悟其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
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贬至永州为司马。
任期十年中,他专心著述,以山水为寄托,遍游住所附近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一、课前预习2.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解释重点字词,同时在课文中划出疑难的词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似与游者相乐。
..()远逝,往来翕忽潭西南....()。
..(),明灭可见..()而.()望,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不可知其.()源。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如”“若”“似”“以”“为”等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从:自,由。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鸣,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冽,凉。
清冽,清凉。
以,把。
为,当作。
近,靠近。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小石潭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重点句的翻译。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特征,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
流程一:自主学习一、给加点字注音篁竹()珮环()清冽()为坻()为嵁()佁然()俶尔()翕忽()二、题解和作者1、“记”是古代一种,以(填表达方式)为主,相当于今天的文。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代家、家和思想家,与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并称“刘柳”;与、、、、、、并称“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参与革新,遭反对而惨败,后被贬永州司马,10年间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和诗歌,最著名的是《》,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三、知识清单1、解释加点的字词心乐之水尤清冽卷石底以出可百许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2、辨析一词多义⑴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⑵而:①潭西南而望②乃记之而去⑶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⑷清:①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⑸游:①皆假设空游无所依②同游者3、找出下面词类活用的词并加以说明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⑵皆假设空游无所依⑶斗折蛇行⑷其岸势犬牙差互⑸凄神寒骨⑹心乐之⑺近岸,卷石底以出流程二:文意探究一、阅读课文,用原文答复下列问题1、文章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欣赏景物的,从文中“ ”和“”两个句子空游看得出。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3、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用了什么手法?找出文中相应的动词。
4、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来写了小石潭?5、小石潭的`源流溪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6、在欣赏景物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二、主旨把握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将自己的心情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渗透着自身的感受和情怀,抒发了作者。
流程三:能力修炼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语文8 下】导学案:26小石潭记
5、依据课文推断,作者的立足点在潭的( )面。
教
学
反
思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
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 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 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抽题备课、 试 讲、答辩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 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 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 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 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谈谈 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 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 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 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 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 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 生的发展。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这类题目的复习要求考生 在考完教育基础理论后还不能完全丢掉教育理论, 还要立足于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便完整的应对此类题目。 接下来,就是学科专业类这类题目可谓是每次必考的题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复杂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
”历史上的文人们在失意郁闷时往往喜欢寄情山水。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文学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到达永州后,他到处寻访山水美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这个人就是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篁.(huánɡ)竹清冽.(liè) 为坻.(chí)为屿.(yǔ) 为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寂寥.(liáo) 幽邃.(suì) 悄怆.(chuànɡ)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教案教案背景:(一)教学内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二)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单元提示指出“本单元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寓情于景或叙议结合的特点,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课题: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文学习经验。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3、 (1)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2)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背诵。
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激情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译读、背读、赏读的方法来教学本篇文章,并穿插点拨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
2、能借助文言文具体方法流畅而准确的译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背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1、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3、他是山水游记写作的一代宗师。
4、他给世人留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千古名句。
5、他被世人称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
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 》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小石潭记四、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五、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是远,“下见小谭"是近.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检测案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í)D.俶尔(shū)翕忽(xī)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预习案1。
文学哲学唐宋八大家韩柳永州八记2.quán chuànɡ dǒu huáng lièchí kān 俶翕佁邃3.(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6 小石潭记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6 小石潭记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
版
按照游览的顺序,
)段中描写潭的水源,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
)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幽深冷寂的气氛。
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但无人赏析,四周被竹林的比衬,表现了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
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一经凄清。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26 小石潭记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他的诛多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杰出的代表,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小石潭,进一步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认知情况。
2、教师视学生情况作补充,下发资料。
三、诵读回顾,走进课文1、安排学生诵读2、文意把握,(课堂检测,完成练习,重在词义、句意)四、与柳宗元同游(一)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1、出示思考题: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2、学生回顾发言,教师评议、板书。
(二)我来做导游,向你介绍小石潭小石潭有这么多美景,那么我们来做导游,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作形象描述,使游客也产生愉悦的情感。
(同桌之间互相做导游,选择优秀的给全班同学做导游)五、品味,与柳宗元对话(一)、互动感悟,体会以景写情1、畅说感受:优美的景物总使人赏心悦目,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上,你会有什么感受?2、面对如此优美的景物,作者却“悄怆幽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感受?(二)、与柳宗元对话:对于柳宗元此时的心境,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开头与作者对话,劝解他直面挫折。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音与义,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的音与义,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鉴赏课文。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组内自读,1号纠错。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自己完成拼音,本组词霸批改、纠错)
隔篁.()竹水尤清冽.()为坻.()为kān()参差.()
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俶.尔远逝()犬牙差.互()寂寥.()龚.古()
悄怆
..幽邃.()()()
2、作家、作品:(识记横线上的内容,组长负责盯背)
柳宗元,代文学家。
字,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
又因为晚年在柳州任职,所以也称为“”。
他与韩愈倡导,与韩愈并称“”,和宋代六位文学家同被列入“”。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到永州后的作品,是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山水游记中的经典之作,受到人们的千古传诵。
(《永州八记》是作者在永州写的八篇山水游记的合称。
)
3、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写景、记事、抒情、议论、描写。
往往通过所写内容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1、1----4号,2----3号互相对照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并反复读这个字或词的读音。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疑难词句在小组或班上共同解决。
(全组共6分)
第二课时
一、1--4号,2--3号互相在小组内口头快速串译全文。
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和句子。
(先各成员自主完成。
之后1号主持本组各成员在组内展示结果并互查、纠错、改正。
组内评选出最具学习潜力的成员,再加1分)
1、解释下列词语。
(1)隔篁竹
..:(4)水尤.清冽(5)..:(2)为坻.:(3)往来翕忽
佁然
..不动(6)潭中鱼可.百许.头可:许:(7)斗.折蛇.行斗:蛇:
(8)其岸势犬牙
..幽邃(11)..差互(9)不可久居.(10)悄怆
以其境过清.(12)隶.而从者(13)伐竹取.道(14)崔氏二小生
..
我觉得还需要补充积累的词语是:
2、重点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课后巩固
自己整理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
试着背诵课文。
(3、4号背前两段,1、2号全背)
第三课时
一、展示文言字词、句子的积累。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自由交流。
1、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所写到的景物的特点。
竹,石,鱼,水。
2、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小石潭的真,你看,
3、全文处处写景,但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两个词。
4、“乐”在文中出现几次,请找出来。
5、作者“乐”的原因何在?请抓住有关的语句仔细的揣摩,然后作出分析。
6、美景本是乐心事,为何作者感情却由“乐”变“悄怆”?请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作以分析。
7、文中笔笔是写景,我们却是处处能见情。
请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1、2号)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3、4号)
三、小组交流其它疑难之处。
四、品味揣摩,深入探究
1、结合文章与写作背景,在小组中通过分工、自学、交流、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选2—3个问题展示)
①《小石潭记》中的“水”和“鱼”。
②《小石潭记》中的“动”与“静”。
③《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④《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⑤《小石潭记》中的“点”与“面”。
⑥《小石潭记》中的短句与长句。
⑦《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
⑧或者是我们新发现的《小石潭记》中的
课后巩固
口头翻译全文。
3、4号背会全文。
1、2号全文默写一遍。
课后反思
学习收获:
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怎样再次提升自己:
对自己的评价:展示方面:知识识记方面:小组合作方面:
分小组按“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下面问题后,自由展示结果,其他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随机的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阅读潜力的学习小组(员)。
小组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如下问题,形成组内解读成果,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开展评价,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有权质疑教师。
分小组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由读、领读、齐读、组合读、情境读、角色读),在班级开展自由展示,评选出最具有影响力的朗读小组和个人。
教师在展示前或展示中应该随时对朗读的节奏、停顿、缓急、气息、轻重、情感作出具体矫正指导,并尽可能做好示范性朗读。
1、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熟读课文
2.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
“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
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
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
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文中的写景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