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蟹水质健康的几个因素

合集下载

养殖蟹场常见水质病菌及预防方案

养殖蟹场常见水质病菌及预防方案

养殖蟹场常见水质病菌及预防方案养殖蟹场水质环境是螃蟹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蟹类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然而,蟹场水质常常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导致螃蟹出现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在养殖蟹场中常见的水质病菌,并提出一些预防方案,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一、常见的水质病菌1. 面临的问题:蟹场中常见的水质病菌包括细菌、病毒、纤毛虫等。

这些病原体会导致螃蟹呼吸困难、体表溃烂、腹部肿胀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螃蟹死亡。

2. 常见的细菌:常见的细菌有弧菌、革兰氏阴性菌、养蟹中的致病细菌等。

3. 常见的病毒:常见的病毒有蟹病毒病、蟹疱病等。

4. 常见的纤毛虫:常见的纤毛虫有扇尾虫、象鼻虫等。

二、预防水质病菌的方案1. 健康的水源:保证蟹场的水源来源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水池的水质应该经过专业的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没有过多的杂质和病原菌。

同样,定期清理水池中的底泥和残渣,以保持水质清洁。

2. 病害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定期对蟹群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处理。

如果发现有蟹出现呼吸困难、体表发生溃烂等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及时清理养殖设施和周围环境,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合理的养殖密度:控制养殖密度是预防水质病菌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蟹群之间的竞争加剧,增加了疾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蟹的种类和尺寸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蟹群之间的过度拥挤。

4. 使用消毒剂:定期对养殖场的养殖设施、工具、水管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菌,减少传染几率。

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5. 积极的养殖环境管理:良好的养殖环境对水质病菌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透明度,定期清理养殖池的漂浮物和底泥,控制水温和氧气含量,提供适宜的饵料和营养物质等,都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6. 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合理的营养和饲料投喂可以提高螃蟹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菌的几率。

水中的溶解气体对河蟹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水中的溶解气体对河蟹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水中的溶解气体对河蟹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水体内有许多种溶解气体,其中对河蟹生长影响最大的是氧气,其他还有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

本文介绍水中的溶解气体对河蟹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氧气水中的氧主要由浮游植物、水草等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产生,少量来自空气中直接溶解进入。

河蟹生长适宜的水中溶解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量高,河蟹摄食代谢旺盛,生长快,养成的规格大,产量高。

当水体内的溶氧量过低,不能满足河蟹呼吸需要时,河蟹就会爬出水面,这种状况下极易造成正在蜕壳河蟹的死亡。

溶氧量不足时,会直接影响到河蟹的摄食和生长。

2、二氧化碳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水生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部分来自空气的溶解进入。

当水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可直接影响到河蟹对溶解氧的利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河蟹有毒害作用,特别是小水体高密度暂养的情况下,易造成河蟹的麻痹而死亡。

防止二氧化碳中毒造成河蟹死亡的方法是勤换水,并定期施少量的生石灰,以调节好水质。

3、硫化氨硫化氢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嫌气细菌分解而形成。

硫化氢的毒性极强,0.01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幼蟹、蟹苗死亡。

硫化氢主要在育苗池及高密度养殖的塑料大棚于缺氧条件下产生,只要水中氧气充足,硫化氢的危害就可避免。

4、氨气氨通常是由于在氧气不足时含氨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生成。

水生动物代谢物质最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对水生生物是极毒的,渔业用水氨的允许指标一般为0.05毫克/升。

在河蟹育苗池及高密度幼蟹培育池,尤其是水质不良,投饵量大,换水不足时,氨的浓度可能偏高会引起鳃病变,甚至造成蟹苗、幼蟹的死亡,因此必需注意。

螃蟹的养殖环境与水质要求

螃蟹的养殖环境与水质要求

螃蟹的养殖环境与水质要求螃蟹是一种利用水域进行繁殖和生长的海产品,养殖环境和水质对螃蟹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螃蟹的养殖环境要求以及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一、养殖环境要求1. 水质螃蟹适应于淡水和半咸水域,其生长所需的水质条件与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螃蟹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0℃-30℃,pH值在7.5-8.5之间。

此外,螃蟹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最佳范围为5-8mg/L。

因此,水质的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以确保螃蟹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2. 水体污染螃蟹对水体污染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废水排放的影响而导致生长受阻或发生疾病。

因此,在螃蟹养殖的水域中,要杜绝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保持水体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3. 养殖设施螃蟹养殖基地需要建立合适的养殖设施,保证螃蟹的生长和繁殖。

对于池塘和池堂养殖,要注意建设水泵、滤网和温控设备等。

此外,合理利用光照和气温等环境因素,有助于提高螃蟹的生长效果。

二、水质管理的重要性1. 健康成长水质的管理对螃蟹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优质的水质可以为螃蟹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其新陈代谢和群体生长。

同时,合理控制水温和pH值可以减少脱壳率,提高螃蟹的抗病能力。

2. 预防疾病螃蟹养殖过程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螃蟹的健康状况。

良好的水质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并促进螃蟹的抵抗力。

另外,水质的管理还能够预防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螃蟹的养殖效益。

3. 提高产量质量保持水质的优良状态可以提高螃蟹的产量和质量。

适宜的水质条件有助于螃蟹的食欲和摄食率,提高其饲料的利用率。

此外,稳定的水质条件还可以减少螃蟹之间的竞争,避免损伤和死亡的发生。

综上所述,螃蟹的养殖环境和水质要求是实现螃蟹健康生长和高效养殖的关键因素。

合理管理水质、控制环境因素,将有助于提高螃蟹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螃蟹养殖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水质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螃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是指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中,利用生态原理对河蟹进行养殖,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然而,任何养殖活动都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质变化、生态平衡和污染防控等方面探讨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首先,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养殖过程中,河蟹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废物,这些有机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从而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下降。

此外,藻类会利用废弃物中的养分进行生长,消耗更多的氧气,从而加剧了水中氧气的不足。

这对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影响。

其次,池塘河蟹养殖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破坏。

河蟹生态养殖区域的扩大会占用原有的湿地和河道,导致湿地退化和水生物栖息地减少。

这会对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繁殖和栖息地造成影响。

此外,为了提高养殖产量,可能会过度投放饲料和药物,这会导致水中营养物质过多积累和水质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池塘河蟹生态养殖也可以对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适度的河蟹生态养殖能够提高水环境的利用效率。

养殖池塘中的河蟹可以食用藻类和底栖动物等有害生物,减少了水中营养过剩和藻类爆发的风险。

其次,生态养殖还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为了减少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污染防控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其次,在养殖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避免过度投放饲料和药物,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对生态养殖区域的管理和保护,确保湿地和河道的健康发展,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总之,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既可改善水质和维护水生态平衡,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和严格的污染防控措施,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池塘河蟹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一、引言河蟹养殖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养殖业,其产值和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本文将对河蟹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包括水质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二、水质管理水质是河蟹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可以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首先要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

其次,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控制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指标在合适范围内。

另外,要注意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饵料浪费,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三、饲料配制合理的饲料配制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可以食用植物和动物性饲料。

常用的饲料包括小麦、玉米、豆饼、鱼粉等。

饲料的配制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调整,保证蟹体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四、疾病防控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害,如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应定期检查蟹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同时,要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在疫苗预防方面,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五、养殖技巧1. 合理密度:河蟹的养殖密度应根据池塘的大小和水质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蟹体生长缓慢和疾病传播。

2. 定期清理: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保持水体清洁,防止蟹体受到污染。

3. 温度控制:根据河蟹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水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蟹体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防风防寒:在冬季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采取措施防止池塘内的水温过低,如设置保温设备或加大饲料供应。

5. 疾病监测:定期检查河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六、市场前景河蟹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河蟹养殖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但是近年来却经常出现疫情,严重影响了河蟹的质量和产量。

河蟹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污染
河蟹生长的环境主要是水,如果水质受到污染,就会影响河蟹的健康和生长。

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养殖废水等。

这些污染物被河蟹摄入后,容易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2. 温度变化
河蟹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如果气温变化过大,就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免疫力。

特别是冬季气温骤降,容易导致河蟹冻死或者生病。

3. 养殖方式
如果河蟹的养殖方式不合理,也容易引发疫情。

例如,养殖密度过大、水流不畅、饲料不卫生等都会增加河蟹感染病毒的风险。

针对以上几个原因,下面介绍一些防控对策:
保持河蟹生长的水质干净是防止疫情的基础。

要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污,可以开展河蟹养殖水质监测、处理和保护,确保河蟹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

2. 稳定养殖环境
要根据河蟹的生长规律,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增加水流量、保持水质清洁,保持河蟹生长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

3. 加强预防接种
要求经过专业机构的疫苗预防接种,定期进行检疫和治疗,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

4. 管理养殖场
要严格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实施动物防疫制度,完善动物疫病报告监测机制,避免引起传染病传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才能够保障河蟹的质量和产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河蟹健康养殖的六项注意措施

河蟹健康养殖的六项注意措施

河蟹健康养殖的六项注意措施一、严把苗种关:养殖户在选购蟹苗种时,要摸清育苗单位苗种的亲本来源、规格、质量,做到货比三家。

购苗种时要严格检疫,防止携带菌的亲蟹和蟹种。

二、蟹池清淤消毒:冬季要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过15厘米,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00-200公斤消毒。

5-9月份隔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溶于水后泼洒1次。

三、栽种水草:许多水草不仅是河蟹的天然饵料,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养蟹水面种植水草的方法有草籽播种和植株移植两种。

池底可在春季播种苦草、轮叶黑藻、马兰眼子菜等;水面移植水花生、浮萍等。

水草面积以占水面总面积30%-60%为宜。

四、控制放养密度:提倡稀放,一般每亩扣蟹500-600只,最多不超过1000只;或放Ⅴ期幼蟹15000只左右,做多不超过3000只。

五、投喂优质饵料:河蟹食性很杂,水草、豆类、马铃薯以及螺蚬、河蚌、小杂鱼等都可用来喂蟹,但要求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

特别要求饵料新鲜,不喂腐烂、发霉、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添加一些诱食剂、复合维生素、氨基酸等,以确保饵料营养成分的平衡。

螺蛳是河蟹的优质饵料,一般在4月底投放活螺蛳200-300公斤,河蟹摄食高峰期,视情况补充。

在河蟹脱壳期,要在饵料中添加脱壳促生长素,并增加饲料中鱼粉、骨粉、蛋壳粉的含量。

六、科学调整水质蟹池水位应做到“春浅、夏满、冬深”。

定期换注新水,通常春末夏初,每10-15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6-8月份每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1/2.如发现水质有变坏的征兆或遇闷热天气要及时换水。

也可以采取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措施调节水质。

池塘养殖河蟹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池塘养殖河蟹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池塘养殖河蟹的死亡原因及对策芜湖县地处水乡,实有养殖面积11万亩,是安徽省渔业重点县之一,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和圩堤达标工程等建设使全县池塘养蟹面积达1万余亩,笔者随机抽样调查了30户池塘养蟹户,有近1/3养蟹户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出现亏损。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4种情况: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足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由于一般养蟹池较浅,大多数为0.8~1米,塘中实际贮水量不足,水质又很不稳定,而投喂动物性饵料品种杂、数量大,河蟹吃剩的残饵及排泄物在水中分解发酵,消耗大量氧气,特别是盛夏,天气炎热,就会造成大量河蟹死亡。

2.水质污染:河蟹对水质污染有较强的敏感性,水源受到农田排放农药污染后,造成河蟹中毒死亡。

3.互相残杀:河蟹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会发生互相残杀现象,特别是软壳蟹、受伤蟹及个体弱的蟹最易被同伴争食而死。

4.疾病死亡:因平时防治措施不力,造成蟹塘内病菌(毒)大量繁殖,河蟹颤抖病是造成我县河蟹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情况,在池塘内为尽量避免河蟹死亡,应采取以下措施:1.冲水(换水):养蟹池要经常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盛夏季节应每隔1~2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最好是边灌边排,同时要注意河蟹的活动情况。

发现河蟹爬出水面,这表明池水中严重缺氧,应立即灌注新水。

2.治病:发现病蟹时,可向池中泼洒水体消毒灵或菌毒威,浓度分别为0.2~0.3克/立方米、0.2~0.4克/立方米,并用快康、病毒克星等1%~2%拌料投喂药饵,5天为一疗程。

一旦河蟹表现为站立不稳,行动迟缓无力,翻身困难,步足前2节赤红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河蟹颤抖病,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河蟹颤抖病主要是因两种细胞质病毒的协同作用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即呼肠孤病毒状病毒和弹状病毒状病毒(RLV-RhvA)。

该病4~10月份为流行期,7~8月为高峰期,刚开始每天死亡数只,但很快蔓延至每天数百只,死蟹多数较肥壮,规格较大。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VS
2. 细菌感染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 健康种苗、加强养殖池消毒、定期投 喂抗菌药物等。在疾病高发期,应提 高警惕,加强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大 规模爆发。
案例三:河蟹真菌感染疾病的病理学分析
1. 真菌感染对河蟹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了解 其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2. 真菌感染会导致河蟹出现脱壳困难、皮肤 溃疡等症状。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实验室检测 和分析,可以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未来将加大河蟹疾病预防及防 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 高广大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针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河蟹疾病 ,将加强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 控提供支持。
对未来河蟹养殖业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注 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广生态养 殖模式,提高河蟹品质和效益。
针对未来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建 议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 高河蟹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
真菌性疾病及防治
河蟹真菌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甲壳出现白斑、褪色、质地变软 等。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投喂,使用抗真 菌药物进行治疗。
河蟹水霉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身体长出白色絮状物,食欲减退 ,活动减少。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消毒, 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寄生虫疾病及防治
生物防控
减少应激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净化,防止病毒、 细菌等生物感染,同时选用抗病性强的河 蟹品种。
尽量避免环境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 ,保持河蟹的生理机能稳定。
河蟹疾病预防的日常管理
01
02
03
定期巡查
每天巡查养殖水域,观察 河蟹的活动情况、摄食情 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河蟹养殖中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河蟹养殖中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河蟹养殖中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王飞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07期摘要: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好坏。

文章就河蟹养殖中河蟹对水质的要求,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与论述。

关键词:河蟹;养殖;水质;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S949] 文献标识码:B1引言河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而河蟹关键在养水,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管理好河蟹养殖用水,要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水质变化的普遍规律,要能在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现象和水质检测结果,对水质的问题提出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河蟹对水质的要求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

池水水质好,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

一般来说,养蟹的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合适的值是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低于5MG/L则会影响生长,在2MG/L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

3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要想养殖河蟹,首先必须了解养殖需要的水质标准,以便通过实时监测及时把水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池塘养殖中常用水质指标主要有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

在这里,就實际养殖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总结论述。

3.1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3.1.1产生的危害pH值过低即PH值低于6.5时,可使河蟹体内的血液PH值下降,造成生理缺氧症。

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河蟹浮头。

由于耗氧降低,引起新陈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河蟹仍处于饥饿状态。

PH过高的水,腐蚀其鳃组织,引起河蟹大批死亡。

对水质的影响。

3.1.2解决措施(1)水体pH值过高时的改良措施。

①加注新水。

对于PH值过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

②水质检测。

要经常对水体PH值进行检测,发现pH值异常升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2)水体pH值过低时的解决措施。

①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对于水体呈酸性的鱼池,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20公斤。

河蟹中期健康养殖管理措施

河蟹中期健康养殖管理措施

河蟹中期健康养殖管理措施王松刚;周丽斌;周宏【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1页(P92)【作者】王松刚;周丽斌;周宏【作者单位】泰州市春达动物药业饲料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763;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水产局,江苏兴化2257000【正文语种】中文河蟹的生长旺季是7-9月,既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河蟹中期健康养殖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河蟹养殖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的管理措施,供河蟹养殖户参考。

所谓“清水大闸蟹”,顾名思义只有清水才能养大蟹、养好蟹,所以加强水质调控是河蟹养殖的关键。

蟹塘的水质要保持清澈不能浑浊,水浑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有:1.水草生长不好,或覆盖率低。

处理方法:及时少补种或移栽水草,并适当施肥,多换水,保持水草清洁,从而提高水草的生长速度。

2.螺蛳的投放量不足或投放的螺蛳成活率不高。

处理方法:适当补放当地螺蛳,因为当地螺蛳较适应本地水体的生态环境,成活率高。

3.投喂的饵料不足,造成河蟹、鱼、虾吃不饱。

蟹、鱼、虾的活动频繁,搅动水体致使水浑。

处理方法:增加投饵量,早、晚各检查一次食台,以下午喂食前食台略有剩余为好。

4.池塘里野杂鱼太多(如鲫鱼、泥鳅等)。

处理方法:进水口、排水口用60目以上的滤网进行过滤,防止野杂鱼在进排水时进入蟹塘。

5.蟹塘套养的养殖品种密度太高,特别是套养的小龙虾、青虾密度太高。

处理方法:适当捕捞上市部分小龙虾、青虾成虾,或捕捞一些小龙虾、青虾苗种出售。

6.池塘中的NO3-、H2S、NO2-或重金属超标,抑或溶氧、pH不符合养殖水质标准。

处理方法:①定时换水。

早晨水温低时换水可有效调节水体各理化因子,使水温保持在28℃以下,减少河蟹性早熟的概率。

经常换水还能提高水中溶氧含量,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

换水时采用先排后进的方式,平均每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水位控制在1.2~1.5米。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河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淡水蟹,被认为是一种美味佳肴。

然而,河蟹也是一种病虫害易发生的生物,常见的病害有白点病、黄头病、腹肿病、螯脱病等等。

为了保障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河蟹病虫害的防控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一、河蟹病虫害的发病原因河蟹病虫害的发生与河蟹养殖的水域环境、养殖管理、病原微生物等诸多因素有关。

具体而言,以下是导致河蟹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1. 水质问题:河蟹是水生动物,水质问题是导致河蟹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河蟹养殖水域如果污染、富营养化或酸碱度异常,会给河蟹的生长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养殖密度过高:河蟹养殖密度过高,不仅容易引发互相竞争、争夺养分等问题,而且也容易使蟹体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下,导致感染病菌。

3. 饲料质量:河蟹的饲料质量是影响养殖效果和蟹健康的重要指标。

若饲料过期变质、出现霉变等情况,就容易引起蟹群的消瘦、发病率增高等问题。

4. 病原微生物:河蟹常见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一旦河蟹身体被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就会引起蟹体病变、死亡等问题。

1. 确保饮用水源质量,并及时更换养殖水。

河蟹生活在水中,水的质量对它们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饮用水源的卫生水平直接影响水体的清洁程度,因此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养殖水的质量符合标准。

2. 做好河蟹养殖水域的维护管理工作。

养殖密度、底泥清理、养殖设施维护等因素会影响河蟹的健康。

应定期疏通池塘,清洗设备,注意水面漂浮物和残饵的清理,保持河蟹养殖水域的清洁度。

3. 合理控制河蟹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高容易拥挤、争抢养分和空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等疾病,造成河蟹的损失。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水域大小和水质等因素,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免对河蟹的健康产生影响。

4. 饲料高质量,不使用过期变质饲料。

河蟹需要有充足的食物来保持健康生长。

过期变质、发霉等饲料,容易造成河蟹的损伤,引发河蟹的消瘦、疾病等问题。

中国河蟹养殖概况

中国河蟹养殖概况

中国河蟹养殖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河蟹养殖国家,河蟹养殖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河蟹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也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因此,河蟹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蟹的品种繁多,主要包括中华绒螯蟹、横肋毛螯蟹、藏南绒螯蟹、黑骨海绵螯蟹等。

其中,中华绒螯蟹是中国主要的养殖品种,由于其口感鲜美、肉质细腻,被誉为“水中珍珠”,深受消费者喜爱。

河蟹的养殖方式多样,主要包括稻田养殖、鱼塘养殖、笼养殖和箱养殖。

其中,稻田养殖是中国传统的养殖方式之一,是将幼蟹放养在蓄水稻田中,通过自然环境中的水稻残枝、落叶等丰富的有机质,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鱼塘养殖则是在水体淡水鱼塘中放养螯蟹,通过水产养殖的方式进行养殖。

笼养殖和箱养殖则是在水产养殖设施中进行养殖,通过设施控制温度、光照和水质等环境因素,提高养殖效率。

河蟹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技术、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

育苗技术是河蟹养殖的第一步,通过在稻田、鱼塘或养殖设施中放养幼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来源,保证幼蟹的健康成长。

养殖技术包括对河蟹的饲料供给、水质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疾病防控技术是保证河蟹养殖健康、高效的关键,主要包括对河蟹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在河蟹养殖中,对水质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的好坏对河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通过控制养殖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和水温等因素,来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保证河蟹的健康生长。

另外,饲料的供给也是影响河蟹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河蟹的饲料主要包括水产饲料和植物饲料。

水产饲料是通过水质管理达到最佳水质,植物饲料包括藻类、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给蟹类提供适量营养物质。

合理使用饲料,提高养殖效益是河蟹养殖的重要环节。

此外,疾病防控也是河蟹养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养殖河蟹对水质的要求,如何调整养殖池水质

养殖河蟹对水质的要求,如何调整养殖池水质

养殖河蟹对水质的要求,如何调整养殖池水质目前养殖河蟹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还是较高的,达不到要求,很难养好河蟹。

下面我们谈谈养殖河蟹对水质的要求,供养殖河蟹的朋友们参考。

一、养殖河蟹对水质的要求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池水的水温、溶解氧、ph值、硫化氢、氨氮以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均与河蟹的栖息和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水质适合河蟹的生长需要,对不适宜的水质进行改良和调节。

河蟹对水质的具体要求是:溶解氧每升池水含5毫克以上,氨态氮每升池水0.1毫克以内,ph值7.5-8.5,透明度60厘米以上。

二、如何调整河蟹养殖池的水质根据河蟹对水质的要求,可采取以下综合调节方法调节水质,以达到养殖要求。

(1)彻底清塘冬春季清塘时,不光要用药物彻底消毒,而且要清除过多淤泥,因淤泥中存在过多的有机质,在溶解氧缺乏时,引起水质、底质恶化,产生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物质危害河蟹,因此在放养前一定要消除过多淤泥(只可留淤泥3-5厘米,用于栽培水草)。

(2)栽培水草除为河蟹长期提供青绿植物性饲料外,水草还可以通过吸收水体中营养盐而净化水质,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承中溶氧量,在高温季节还能降低局部水温。

栽培水草的方法,一般是将伊乐藻切茎分段进行栽插,行间距3米×4米。

(3)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等鱼类可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而降低池水浓度,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4)注换新水注换新水对保持良好水质、补充溶氧起到较大作用,根据天气、温度、水位、水质状况灵活掌握。

春季一般每半月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注换1/5-1/4。

夏季温度较高,每周注换新水一次,每次加深10厘米左右。

此外,当池水透明度低于50厘米时,应勤换水。

河蟹摄食明显下降,白天都离水乱爬或匍匐于水草表面,表明水质变坏,应立即注入新水或换水。

在连续阴雨闷热天气,有机物大量分解的情况下,要勤换水,或久旱不雨,水质老化时,也要勤换水。

河蟹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河蟹水质管理的具体内容

河蟹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河蟹水质管理的具体内容

河蟹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河蟹水质管理的具体内容春季是河蟹生产的重要时期,尤应注意调节好水质,为全年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现介绍有关事项,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本文介绍一下河蟹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是什么,并介绍河蟹水质管理的具体内容,供参考。

一、河蟹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透明、水草茂盛、微碱性的水域中,池水最适的ph值为7.5~8.5,池水溶氧需保持在每升5.0毫克以上,透明度40公分左右为宜。

养蟹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有毒污染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要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在工业污染和巿政污染水排放地带建立的养殖场,应修建蓄水池,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引入池塘,以防止病原带入养蟹池中。

二、河蟹水质管理的具体内容1、水质培肥对于水质特别瘦的池塘,应适时适量进行施肥。

一般可在放养前施用基肥,一般每亩可施经腐熟的人畜粪250千克~300千克。

追肥应根据季节、水温、水色、透明度等情况确定,一般水质偏瘦,水的透明度大于40公分时,可采用腐熟后的鸡粪挂袋的办法,增加水的肥度来调节水质。

2、栽培水草水草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净化水质,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因此可移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或移植浮萍等浮水性植物,覆盖面积应达30%~60%。

3、放养滤食性鱼类如花、白鲢,因其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不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反而可通过它们对池中浮游生物的摄食,降低池水肥度,获得适当的鱼产量,增加效益。

4、搅动底泥选择晴天中午,用铁耙、铁链等定期搅动底泥,一般每月1次~2次,以增加水中肥分,可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在池塘中积累,造成化学耗氧和生物耗氧增加。

5、机械增氧适时开增氧机等机械设备,可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以维持蟹塘的优良水体环境。

用增氧机要坚持“三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阴雨连绵或水肥蟹多,半夜开机,傍晚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

6、采用化学药物和生物法改良水质定期泼酒生石灰、增氧剂等化学方法改良水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河蟹水质健康的几个因素
一、pH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

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5-8.5,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

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

河蟹在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1、pH值的作用
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

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

pH值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

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pH 值有协同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

在循环中,pH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5-8.5最适宜。

高pH值会增大氨的毒性。

pH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

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2、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决定pH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水中游离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
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CO2的增减又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pH值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步上升至下午17:30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 值的日变化范围为0.6-1.5,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从而引起水体CO2变化,CO2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

掌握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pH值可以用来作水质判断的标准,如果看到一个养河蟹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CO2偏高和溶解氧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

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池中腐殖质不足。

3、pH值出现异常的原因及危害性
a. pH值偏高或过高
①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

②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关合作用很强,到下午17时左右,pH值往往会上升到9.5以上。

③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

河蟹碱中毒的症状:受刺激且活力减弱;鳃盖腐蚀损、鳃部有大量分泌黏液甚至水体呈碱性,一般pH值大于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b. pH值偏低或过低
①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且透明度低,pH值偏低,甚至下午还达不到7.5。

②受酸性物质污染。

河蟹酸中毒症状:体表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呈酸性,一般pH值小于4;水体中有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4、pH值异常的防治方法
①经常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1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
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②新水最好等水质稳定再放河蟹种。

③出现蓝绿藻要及时控制或更换池水,培育新的藻相。

④养殖时间过久的池塘,淤泥的有机质太多,有条件可以适当增加换水量,但还使用底改和改水;
⑤当pH值一直很高,没有其它办法情况下,也考虑用“润康”降低pH值。

⑥pH值调节方法:
尽量不使用高pH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如有条件可采用换水的方法,防止池水pH值过高。

盐碱底质土壤的河蟹池,不宜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防止pH值上升。

河蟹池中要除去过多的水草如沟槽中的伊乐藻等,减少光合作用,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

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

二、氨氮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
1、水中氨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
①河蟹代谢以氨的形式通过鳃排到水中,水中的有机质,包括河蟹的粪便,残饵等的分解产生氨。

②在缺氧情况下,含氮物质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氨。

③也是造成现在养蟹损失最大的氨氮来源是使用地表水养鱼的地区地表水的污染造成外源性的氨氮过高。

2、氨氮对养殖的危害:
氨氮是水中经常存在的物质,氨氮过高可引起河蟹中毒死亡。

氨氮过高可以造成河蟹鳃部受损,影响河蟹的鳃部的呼吸作用,从而产生“缺氧症”。

目前尚未统计分子氨对河蟹的安全浓度,但一般都按0.05-0.1毫克/升的分子氨作为可以允许的极限值。

而池塘中分子氨的浓度和池塘的温度、pH值和总氨的浓度有关,在氨的浓度一定时,pH值越高毒性越大。

3、降低氨氮危害的措施有:
①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

②用较好的水源。

③使用优质饲料:营养物质易吸收,饵料系数低,残饵少,粪便少,氨氮浓度低。

三、亚硝酸盐有何毒性?如何预防?
1、来源
含氮有机物在缺氧的情况下不完全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

亚硝酸盐是亚硝态氮在水中很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能在有氧的情况下转化成硝态氮,也能在缺氧时被反硝化细菌转化成分子态氨。

2、危害
亚硝态氮毒性因河蟹品种的不同而异。

亚硝态氮可以和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褐色血反应,影响氧气的运输,河蟹不耐低氧。

一般来说亚硝酸对河蟹的影响和氨氮差不多,含量过高对养殖河蟹也有很大的危害。

3、处理措施:
①氧化亚硝酸盐,降低水中的含量。

②使用氧化性比较强的消毒剂全池泼洒,将亚硝酸氧化成无毒的硝酸,降低毒性。

③水质较瘦时,促使浮游植物利用水中的硝酸根,硝酸根被利用减少后,促使亚硝酸根向硝酸根的转化。

四、硫化氢有什么危害?
硫化氢是在缺氧的情况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毒性很强,池塘中不允许有硫化氢存在。

预防硫化氢产生的方法是使用硫酸亚铁全池泼洒,硫化氢可以生成无毒的硫化亚铁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