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允不可以定义吗解读
公允价值相关概念及应用
公允价值相关概念及应用知识经济时代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账面价值已严重偏离了其市场价值,影响了经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
一种抛弃了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从国际上看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
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务还比较滞后,这使得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标签: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企业会计准则在分析公允价值概念之前,有必要分析“真实与公允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因为它与公允价值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
真实与公允观念强调的是财务报表的客观、公正,即财务报表应能公允地表述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但要达到公允表述,必须要先对会计对象进行公允计量,因此便产生了公允价值概念。
可以说,公允价值的渊源来自于真实与公允观念。
因此,研究公允价值的演进史,不能不对真实与公允观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予以考察。
英国1844年股份公司法就规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必须“充分和公允”。
1947年,英国公司法又用“真实与公允”代替了“真实和正确”、“全面和公允”。
其后,“真实与公允”这一法律用语在英国成为了编制财务报表至高无上的原则。
后来,真实与公允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3年6月发出的“会计准则前言”文件中,提到了会计准则和“真实与公允”的关系。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会计准则是具权威性的,他说明如何把企业交易和事项反映在报表内。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遵守会计准则可以显示“真实和公允”;第二,在特殊情况下,特别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基于公正和充分咨询的判断,以真实反映商业活动为目的,可以为了显示“真实与公允”而偏离会计准则。
但在财务报表上,必须揭示偏离的详细情况、原因以及对报表的影响。
然而,定义“公允”的概念却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公允”是道德上的范畴,不是经济上的范畴。
会计准则上对此没有明确的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1. 介绍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而制定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交易价格。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公允价值,它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被广泛应用于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概念、应用范围、计量方法以及与其他会计准则的关系。
2. 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交易价格,它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于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评估。
公允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报价、市场交易或者基于市场数据的估计方法来确定。
对于没有市场报价或者市场交易的资产或负债,可以使用估计方法进行计量。
3.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3.1 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在资产确认和计量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对于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报价或者市场交易来确定。
对于无法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资产,可以使用基于市场数据的估计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
3.2 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在负债确认和计量时,同样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对于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报价或者市场交易来确定。
对于无法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负债,可以使用基于市场数据的估计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
3.3 收入的确认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对于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其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报价或者市场交易来确定。
对于无法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可以使用基于市场数据的估计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
3.4 费用的确认企业在确认费用时,同样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对于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资源或服务,其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报价或者市场交易来确定。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会计原则,也是一种评估资产和负债的方法,它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应用范围和评估方法,并探讨在实践中的一些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参与者之间进行充分交易时,某一资产或负债的价格。
它是通过市场上的标准化交易或者估值技术来确定的,反映了市场上的买卖意愿和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的核心在于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而非仅仅根据历史成本或其他会计原则的规定进行评估。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公允价值计量广泛应用于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
此外,它还适用于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金融负债等。
无论是在商业公司还是在金融机构,公允价值计量都是一种重要的会计原则,它能够提供准确、可比的财务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估方法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估方法有多种,主要取决于资产或负债的类型和可得到的市场信息。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报价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1. 市场报价法:根据市场上最新的报价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有充足交易量和价格透明度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和债券。
2. 收益法:基于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计算出其现值,从而得到公允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投资性质较强的资产,如房地产和无形资产。
3. 成本法:根据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和相关的折旧、摊销或减值信息,确定其公允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没有充分市场价格的资产,如自用房地产和某些无形资产。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尽管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1. 缺乏市场数据:有些资产和负债没有充分的市场数据可供参考,这给公允价值计量带来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估值技术、专家判断或者其他可行的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
2. 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这涉及到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概念剖析
公允价值概念剖析一、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公允价值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一种。
在解释公允价值之前,有必要对计量属性做简单介绍。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从会计的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美国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详细论述了计量属性思想。
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五种。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我国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
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是不存在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是不存在清算销售、不存在关联方交易和其他特殊特定利益关系情况下结算的金额,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性双方为合理的动机进行交易,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公平的交易价格,这种达成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其次,可靠计量。
在以公允价值确定资产或债务的金额的时候,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保证根据公允价值确定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公允价值的正确理解(一)公允价值更侧重于相关性,仍然无法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两个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也希望会计信息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
虽然相比之下,公允价值比其他计量属性有进步的地方,但仍然不能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
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和特定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认定,使得决策信息更加相关。
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的资产或负债都具有活跃的市场,比如,企业合并中的无形资产、养老金成本、生物资产等等,通常这些资产和负债的判定需要依赖于管理者关于未来的假设并且使用估计模型。
会计公允价值与资产评估公允价值
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GAAP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购买或销售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发生或偿付一项债务的现时价值。
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3、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定义隐含的关于市场条件的假定。
虽然上述公允价值定义不尽相同,但其隐含着的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一些假定却大同小异,比如:假定一:市场参与者即买卖双方都是自愿进行交易的;都对交换的资产和特定交易的性质等市场状况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双方均有能力也有意图长期持有所欲出售的资产或所欲转移的负债,以便耐心等待在主市场即最有利的市场上脱手。
对出售资产方来说,期望收到的价格最大化;对转移负债方来说,则期望支付的价格最小化。
因此,双方都不会被迫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
公允价值属于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同时也是资产评估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概念。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理论中被广泛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被有效应用,就目前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及时处理便会对资本市场的完善造成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一)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定义1、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与其他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双方自愿”是公允价值确认的共同基础,同时也是确认公允价值的标准。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
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会计公允价值与资产评估公允价值文 段晓芳 济南高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 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
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道路上不断推进。
其中,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企业会计准则概述1.定义及作用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编制、披露和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
其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解释。
其中,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用于规范某一具体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
三、公允价值的定义及特点1.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交易双方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是一种市场价值,反映了资产或负债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价值。
2.特点公允价值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公允价值是建立在市场交易基础之上的,具有较高的客观性。
(2)可靠性:公允价值是基于充分信息进行的交易,因此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时效性:公允价值反映了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四、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1.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1)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途,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2)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应考虑其对未来现金流的贡献,以及相关风险和不确定性。
(3)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应采用市场比较法、成本法等方法。
2.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1)金融负债: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应采用市场利率和其他市场因素进行调整。
(2)非金融负债:非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较为复杂,通常采用现值法进行计算。
3.企业合并和重组企业合并和重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合并对价和重组成本。
五、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及披露1.计量方法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等。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1. 引言1.1 引言公允价值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通过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减少了财务报表的主观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公允价值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变化。
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公允价值可以更及时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暴露。
公允价值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效果。
通过对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有力的决策依据。
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重大,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决策效果。
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运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 正文2.1 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买方和卖方都熟知市场条件、并且愿意交易的情况下,交易双方之间可以通过自愿交易确定的价格。
它是一种基于市场的概念,能够反映资产、负债或权益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基于市场活动和交易价格,而不是基于企业内部因素或者个人意愿。
公允价值的定义包括两个关键要素:市场条件和自愿交易。
市场条件意味着在一个活跃的、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而交易双方则根据市场价格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自愿交易表示资产或负债的持有者愿意出售或转让,并且潜在买方也愿意购买或承担责任。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确定出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参考市场上最新的价格和合理的市场假设。
如果市场条件不确定或者市场不活跃,那么就难以准确确定公允价值。
在使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确认和估计时,应该仔细考虑市场条件和交易价格,确保能够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
【内容到这里已经达到2000字要求,请问还需要继续写吗?】2.2 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获取的公平价格或交易价格。
会计中公允的定义
会计中公允的定义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会计中公允的定义”的科普文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公平、公正很重要,而在会计这个神秘而又严谨的领域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概念,那就是“公允”。
想象一下,你去菜市场买菜。
你希望买到的菜价格是合理的,既不会被摊主坑骗,多花冤枉钱,也不会让摊主吃亏,这就是一种大家心目中“公允”的价格。
会计中的“公允”,就像是这个合理的价格,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价值的一种公平、合理的衡量。
那么,具体来说,会计中的公允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讲,公允就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比如说,一家公司拥有一块土地。
要确定这块土地在会计账面上的价值,就不能随便拍脑袋定个价。
而是要参考市场上类似土地的交易价格,如果市场上最近有很多类似的土地以 100 万元成交,那么这块土地在会计上的公允价值就比较接近 100 万元。
这就体现了公允的原则,基于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想法。
公允的确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就像判断一件衣服是不是值它标的那个价格,不仅要看材质、款式,还要看品牌、市场需求等。
在会计中,确定公允价值时,要考虑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市场状况、交易条件等多个方面。
咱们再举个例子。
假如有一家公司要破产清算,这时候它的机器设备要卖出去。
如果按照机器设备的原值来计算价值,可能就不合理了,因为在破产这种情况下,这些设备能卖的价格往往比原值低很多。
这时候,就要按照公允价值,也就是市场上类似二手设备能卖出的价格来确定这些机器设备的价值。
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场景。
比如在企业合并中,收购方要确定被收购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这就需要用到公允价值,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又比如在金融工具的计量中,像股票、债券等,其价值也是根据公允价值来确定的,因为它们的价格在市场上是不断波动的。
然而,公允价值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公允价值会计处理
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在当代经济社会中,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记录、归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
公允价值会计处理作为一种可行的会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之中。
本文将就公允价值会计处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定义、应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一、公允价值会计处理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方法上可以合理、可实现、可衡量的市场价格,它反映了特定的交易、权益或利益的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即是将企业的财务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进而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相比,公允价值会计处理更加注重市场价格的参考,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公允价值会计处理的应用1. 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广泛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可应用于企业的各类资产与负债,如金融工具、不动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等。
通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与负债的实际价值,并使企业财务报表更加透明、准确。
2. 公允价值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具体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以满足特定的会计目的。
这种灵活性使得企业能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适用的会计处理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1. 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性公允价值计量主要依赖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交易参与者的主观意愿,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这可能导致不同的会计师对同一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存在差异,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由于市场的波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难以准确确定。
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动,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
3. 公允价值会计处理的操作复杂性相比于历史成本会计,公允价值会计处理需要更多的市场行情数据和估值技术支持。
公 允 性
公允性2006-06-25 11:38 提问者采纳公允性:常见于会计审计制度中。
就是说是否被大众广泛的认可。
公允性,是指会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合法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其他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
一贯性,是指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
参考相关资料并整理得:一、目前国内对合法性与公允性关系的观点1.同一论:合法性即为公允性。
只要合法必然公允,不合法则一定不公允。
这种观点存在以下缺陷:(1)合法不一定公允,不公允也未必就不合法。
(2)公允不一定合法,不合法也未必就不公允。
2.前提论:合法性是公允性的前提。
是否公允首先要看合法与否,如果不合法就一定不公允;同时合法也不能保证公允。
前提论弥补了同一论的第一个缺陷,但第二个缺陷仍然存在,即过分强调合法性,没有意识到公允未必合法,不合法未必就不公允。
鉴于以上观点的不足之处,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另外三种观点:1.补充论。
认为公允性是对合法性的补充,在同时满足合法性的几种处理方法下,用公允性作为标准,由CPA依靠职业判断来决定。
这种观点类似于“前提论”,弥补了“同一论”的缺陷。
与前提论不同之处在于这种观点着重于公允性的作用,意识到合法性本身的局限,由公允性作为补充。
2.实质论。
即合法性是形式上的要求,而公允性是实质上的要求。
这种观点似乎在找一个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试图通过合法来保证最低限度的公允。
然而,实质论仍未明确二者的关系,类似于“前提论”,不同之处在于将合法性与公允性作为两个层次的目标来要求。
因此,实质论仍无法解释二者的关系。
3.平等论。
即合法性和公允性相互独立,泾渭分明。
这种观点承认存在合法但不公允,公允却不一定合法的情况,较前几种观点似乎更合理。
但是将二者等同起来作为目标,就如同把道德约束和法律强制等同起来一样,二者一旦冲突必然要做出选择。
平等论将合法与公允分立,在避开二者矛盾时却无法避免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难题,显然在理论和实务中都是行不通的。
公允价值名词解释会计学
公允价值名词解释会计学1.引言1.1 概述公允价值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自愿达成的一个公正和独立的价格。
它基于市场上可观察到的实际交易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反映了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市场价值。
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其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
它可以用于计量投资组合中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
此外,公允价值还被用于计量企业的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如不动产、自有设备和商誉等。
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在企业内部会计报告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在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被广泛采用。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也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市场参照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市场参照法是基于市场上已进行的交易和报价来确定公允价值。
收益法则是基于资产或负债未来的经济利益来计算公允价值。
成本法是基于获取或生成该资产或负债所需的成本来计量公允价值。
选择合适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可获得的市场数据来进行判断和权衡。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在会计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应用。
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同时,合理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是保证计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应用,以及对公允价值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总结。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进行讨论:1.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公允价值名词解释会计学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正文:本文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来讨论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应用。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在这一部分,将对公允价值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探讨其在会计学中的意义和特点。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出发,梳理公允价值定义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1. 引言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概念、原理以及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2.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在公正、公平情况下,基于充分信息进行交易所确定的价格。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一种会计原则,要求企业将其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并披露。
3.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原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有以下几项原则:3.1 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公允价值作为计量资产、负债和相关权益的基础,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交易的真实价值。
3.2 公允价值的可观察性:公允价值要求基于市场价格或者基于可观察到的定价模型进行计量,避免主观判断和估计。
3.3 公允价值的连续性:公允价值要求企业对于同一类资产或负债在不同时间点持续进行计量,确保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4.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应用4.1 财务报告中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依据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资产、负债和相关权益的公允价值信息,提供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作为决策依据。
4.2 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需要将其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确保财务报表中的数值准确反映市场价值。
4.3 公允价值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应用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5.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实践挑战5.1 公允价值的确定:在某些情况下,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难以准确确定,特别是在缺乏市场交易和可观察定价模型的情况下。
企业需要面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挑战,并尽量采用合理的估计方法。
5.2 公允价值的披露和解释: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于公允价值的披露和解释需要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信息。
6. 结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准则,确保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至关重要。
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等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允性的措施。
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的定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一致,没有虚构、误导或掩盖事实的情况。
真实性包括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而公允性则强调会计信息应当客观、公正、中立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真实性与公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伦理的核心原则。
2.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允性的因素(1)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管理者在编制会计信息时,可能受到个人动机、利益诉求和压力的影响,倾向于选择某种会计政策或进行虚增或虚减利润的操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2)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陷: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或滞后,可能导致某些交易或经济事项无法准确计量和反映,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3)审计监督的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到位将使得企业存在机会以不合规的方式处理会计信息,从而降低真实性与公允性。
(4)行业特性和交易复杂性:某些行业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业务复杂性,难以准确计量和反映,从而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的难度。
3.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允性的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公司内部的欺诈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加强外部监督: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规范操作,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3)合理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及时跟进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2019年会计考试:讲_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九章公允价值计量本章考情分析本章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方法,考试题型为客观题,分数不高,属于不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1)公允价值计量的表述;(2)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等。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018年教材主要变化本章内容基本无变化。
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允价值概述第二节公允价值计量要求第三节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第一节公允价值概述◇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存货准则中规范的可变现净值、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类似但并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股份支付和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也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允价值定义,应当从四个方面掌握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二是应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序交易;三是有序交易发生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四是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
(一)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关资产或负债,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也包括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如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生物资产、资产减值(使用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不包括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企业年金基金、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规范的各项资产。
1.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所具有的特征,例如,资产的状况及所在位置、出售或使用资产的限制等。
如果市场参与者在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时会考虑这些资产或负债的特征,企业在计量该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时,也应当考虑这些特征因素。
会计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定义及核算内容
会计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定义及核算内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其实就是会计里一个特别关键的概念,用简单的话来说,它就是公司在一段时间内,资产或者负债的价值变动所带来的盈亏。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公司手上的一些“宝贝”价格的波动,涨了就是赚了,跌了就是亏了。
没错,这个变化是实时的,不是等着年底报表才计算出来的。
就是说,你如果今天买了个股票,明天它涨了,那你就算赚了。
而这个“赚”或“亏”,会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
想象一下,如果你手里有一只珍贵的古董,今天值100万,明天值120万,那这20万的增值就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里。
而如果古董变便宜了,掉价了,也要把损失给记下来,不能装作没看见。
其实这就跟我们平时看股票差不多,股市涨了你开心,跌了你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是这样的“情绪起伏”。
怎样计算呢?其实就像在市场上买东西一样,看看今天的市场价是多少。
比如说,公司买了一块地,可能当时价格很合适,结果几年过去了,地价暴涨,公允价值就变了。
这时候要怎么做呢?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重新估算这块地的价值,再加到财报上。
通俗点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像是你在淘宝看到了某个商品价格涨了,虽然你没有卖掉它,但价格的波动还是会影响到你钱包里的数字。
要是这块地价格跌了,呃,那可就得注意了,可能就要在报表里“亏”掉一部分。
再来讲讲它的核算内容。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核算方式,背后是有点学问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或者中国会计准则,来处理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会直接计入损益,算作公司当期的盈亏。
但是,别急,这还不完全是一个简单的收入或者支出。
如果是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有些可能会在“其他综合收益”中体现,直到将来真正卖掉的时候再算作损益。
怎么说呢?就好像你在网上买了东西,虽然支付了定金,但东西还没到手,那不能马上算在你账面上的收入,得等商品到手之后才能确定。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核算内容就是看市场价格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直接影响,变化的那一刻就得记录下来。
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会计准则1. 概述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财务报表编制和资产负债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分析至关重要。
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算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标准,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具有价值的文章。
2. 三个标准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是存在性、离去成本和市场性。
这三个标准分别对应于公允价值计算过程中的不同方面,确保了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存在性存在性是指在公允价值计算过程中,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确实存在。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必须首先确认资产或负债是否真实存在且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
只有在资产或负债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性的标准要求会计人员通过充分的调查和核实,确保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存在性。
4. 离去成本离去成本是指在公允价值计算时,必须以交易对手离去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一标准确保了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了因为使用不合适的成本而导致公允价值计算结果失真的情况。
离去成本的标准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公允价值计算时,必须参照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确保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基于真实的市场情况。
5. 市场性市场性是指在公允价值计算时,应当优先使用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进行计量。
这一标准保证了公允价值计算的公正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为使用不合适的估值方法而导致公允价值计算结果失真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市场性的标准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公允价值计算时,应当优先考虑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确保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反映了市场的现实情况。
6.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公允价值计算的三个标准在确保公允价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上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背景和定义,以及其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的特点,接着详细讨论了其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通过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会计原则,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推动公司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背景、定义、意义、特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告、启示、发展趋势、重要性。
1. 引言1.1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背景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背景源自于对传统会计制度的挑战和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和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公允价值会计这一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表现。
公允价值会计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和公司财务报表的质疑,公允价值会计逐渐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公允价值会计强调将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计量,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和风险,并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更透明和可比较的信息。
1.2 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按照市场价格或者可靠的市场定价机制,对资产、负债及权益进行计量的会计方法。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在公平、自愿的情况下就某种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或估计价格达成一致。
公允价值会计要求企业将资产、负债和权益按照其当前市场价格进行计量,以达到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
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强调了市场价格在会计计量中的重要性,使财务报告更具有时效性和可比性。
与历史成本会计相比,公允价值会计更能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减少了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和失真性。
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领域。
公允价值会计定义
公允价值会计定义
公允价值会计定义
公允价值会计是一种会计方法,它基于市场价格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是,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确定为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业绩。
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其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管理它们。
此外,公允价值会计还可以提供更好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因为它基于市场价格而不是企业内部的估值。
然而,公允价值会计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波动较大,因为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次,公允价值会计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度关注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价值。
最后,公允价值会计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度关注市场价格,而忽视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混合方法,即将公允价值会计与其他会计方法相结合。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会
计来确定某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而使用其他会计方法来确定其他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同时保持透明度和可比性。
总之,公允价值会计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然而,企业应该注意公允价值会计的缺点,并采用混合方法来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
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在市场上充分竞争条件下,买方和卖方进行交易时所能达成的价格,反映了资产或负债的当前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应用范围和计量方法,并分析其在企业会计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基本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充分竞争的买方和卖方进行交易时可以达成的价格。
公允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它不同于交易价格或市场价格,而是通过市场参与者的交流和协商来确定的。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企业的所有资产和负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对于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该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此外,对于拥有公允价值的实物资产,例如房地产、股权投资、生物资产等,企业也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披露。
此外,公允价值还适用于企业的合同和其他非金融性资产和负债,例如租赁合同、授权协议等。
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企业通常采用市场参与者的最佳利用方法,即该资产或负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佳利用方式。
例如,对于股权投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交易价格以及相关信息和预测进行计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企业可能使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例如市场价格、现金流量模型、市场占有率和替代成本等。
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公允价值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计量标准,可以更好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相比于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更能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使用户更加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其次,公允价值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通过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披露,企业能够更好地展示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使其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再次,公允价值的引入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健康。
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
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一、概述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这一定义被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纳,并在2006年发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作为第五种计量属性写入了《基本准则》。
在理论界,公允价值的定义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对资产和负债基于市场价值的一种公允判断,有人认为是取代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还有人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关性优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能够动态地反映市场环境及经济情况的变化给企业资产或负债价值带来的影响。
决策有用性更强:公允价值是面向现时和未来的计量属性,不仅能反映资产获得及承担负债当时决策的影响,还能反映继续持有资产和承担负债的决策的影响。
1.1 公允价值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允价值,也被称为公允市价或公平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负债与资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地进行负债清偿和资产交换的金额计量。
它不是清算销售或者强迫而结算、销售或购买的金额,而是双方自愿进行的。
公允价值是一种反映当前市场状况的客观、规范、便捷的评估方法,用于确定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价值,用于计算企业资产负债和办理税收手续,从而保证财务报表准确性,估值公正性,避免企业计算资产、负债的不公平。
公允价值对于财务会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允价值的广泛性运用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更趋于统一,可以促使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原则。
公允价值的科学、统一性运用,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避免企业财务由于选择多种计量单位而出现的混乱局面,有利于财务报表编制的顺利进行,使得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
公允价值可以更加具体地反映出企业的盈利、亏损情况,即使目前不出售资产,也可以反映在帐户的所有者的资产因公平值收益及亏损的变化。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型的计量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企业的交易行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同时,公允价值在会计报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保证取值的公允性,保证估值公正性,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计算资产、负债和收入的不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公允不可以定义吗
无论是在针对国内72证券业特会计师事务所信任度开展排名研究的过程中,还是在该排名受到中注协措词强硬的谴责之后,以至在由此引发的一场关审计信任度的网上论战当中,我们与执业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始终围绕着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基础的专业问题。
我们一再被诘问,什么叫做“公允”?言外之意,似乎“公允”在会计上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尺度和一个无法准确定义的概念。
本文并不想为我们是否专业而申辩,倒是希望借此机会宣泄以下我们对“公允”二字的理解。
严格地讲,“公允”是一个衡平法概念(英文为“Justice”,是一个比“Fare” 更准确的译法),用来定义一种状态,这一状态可以满足既是平等的又是公正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公允可以被定义为更便于中国人理解的不偏不倚。
当它被引经济学后,又被赋予“不受忌妒”的涵义。
降落到会计的层面,“公允”丝毫没有改变它平等而公正、不偏不倚以及不受忌妒的本意。
作为受托人责任的会计公允
国内会计界曾围绕会计的基本功用是反映还是监督而划分成南北两派。
就本意而言,会计是一项责任,确切地说是受托人责任(Trustee Dutie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公司受托人(指由董事、监事、高级经理构成的公管理当局或Top Management)控制着原本是公众股东的财产,因此,受托人有义务将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或通常意义上的公司业绩定期披露给全体股东。
由此引出的会计功用无疑是反映。
不过,如果受托人并不是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实践者,而是将自身利益或个别股东(通常是控制性股东)利益凌驾于公众股东利益之上,那么,由受托人担当的会计责任就可能不足以不偏不倚地反映公司业绩,进而损害股东或除控制性股东之外的公众股东利益,并构成违反信托。
于是,在会计的反映功用之前,必须冠以“公允”二字,否则,会计就不再是一项受托人责任,而变成了受托人侵犯股东或广大公众股东利益的工具。
接下来,一旦接受了“公允反映”的观点,会计的基本功用实际上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反映的涵义,进而赋予了监督的涵义,即会计必须发挥监督受托人是否公允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功用。
换一个角度讲,公司会计是一种在公众股东与受托人之间交流财务信息的工具。
但这丝毫不能改变会计必须公允反映或监督公允反映程度的基本功用。
无论如何,公司会计的受众是股东,民法的宗旨则进一步将这一受众定义为公众股东,或者是股权流动意义上股票</a投资者,理由是他们往往成为受托人违反信托行为的受害人。
在会计能够发挥基于公允反映的监督功用的基础上,公众股东可以依据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公司业绩决定是继续持有还是减持他们持有的股份。
显然,如果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公司业绩是建立在显失公允基础
上的,例如隐瞒费用、虚增利润、与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等,其结果必然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构成疑虑,以至于降低投资者对会计报表的信任度。
维护会计报表基于公允反映的信任度,不仅是会计责任,也是审计责任。
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当年朱镕基总理告诫注册会计师“不做假账”的道理一样,现实当中的会计报表是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共同结果——即使执业注册会计师不越俎代庖去履行会计责任,但他们所担当的审计责任足以对会计责任构成重大影响。
公司会计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在会计责任不受投资者信任之前,并不存在审计责任。
后者是在证券市场一再证明会计责任不受信任的情况下引入的,最初是1848年英国《司法》,后来是1933年美国《证券法》,相关背景是一系列公司会计丑闻,从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十八世纪末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倒闭案,到1929年华尔街股灾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执业注册会计师来说,将会计公允的涵义定义为“不偏不倚”不能用来理解他们在独立审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确切地说,执业注册会计师并不能在被审计公司管理当局、控制性股东和公众股东之间扮演“不偏不倚”的角色,而必须站在公众股东的立场上为公众股东的利益履行审计责任,原因在于他们本身也是被审计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受托人,但不是公司管理当局利益的受托人,更不是控制性股东利益的受托人。
作为标准的会计公允
“公允”二字几乎贯穿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全部内容。
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会计报表的公允性被视为独立审计的目的。
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报告(试行)》公允反映的会计报表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符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满足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判断或决策的事实均已得到恰当地表达和披露的要求等。
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的列报》,会计报表应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而恰当地运用国际会计准则,并在必要时提供附加披露,则可以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形成公允列报的会计报表。
具体到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如果一家公司将关联方之间发生而非关联方之间不可能发生的巨额交易溢价确认为收益,而不是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确认为资本公积,而另一家公司不偏不倚地运用会计准则将其确认为资本公积,那么,前者的会计报表虽然盈利颇丰但会受到忌妒,进而显失公允,而后者的会计报表即使发生亏损也不会受到忌妒,当然也足以形成公允列报的会计报表。
如果针对账龄3年以上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一家公司为30%,另一家公司为100%,尽管前者表观利润可观,但比后者容易受到忌妒,受到公允性质疑,进而不受信任。
如果一家公司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仅为4%,而同业公司平均水平
为8%,这家公司将被怀疑为违反会计准则关于在正常使用年限系统摊销固定资产费用的规定,或被指责为隐瞒费用,虚增利润。
凡此种种,恕不赘述。
我认为有必要在澄清会计公允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公允拨备(Just Provision)的概念。
坦率地说,目前国内会计界关于会计公允最大的误区正是在于针对应收款项的坏账拨备。
这也是我们特意将“公允拨备”在此前讨论会计师事务所信任度排名之外予以单独并深入讨论的原因。
我们认为,公允拨备就是充分拨备,而充分拨备就是所建立的坏账准备合计足以覆盖全部不良应收款项。
作为流动资产,应收款项应当满足能够在一年内足额变现的条件,因此,无论是否逾期,那些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款项无疑具有不良债权的性质。
必须承认,将公允拨备定义为充分拨备,并不是我们的专利。
当一些执业注册会计师极其大意地认为在世界、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公允拨备率的时候,我们的建议是去读一遍《巴塞尔协议》。
在中国银监会依据《巴塞尔协议》核心原则制定的《股份制商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当中,针对不良贷款损失风险的公允拨备,非常明确地定义为已拨备金额对不良贷款合计的覆盖程度,即拨备覆盖率。
相应的风险评级标准满分为20分,只有拨备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才能获得20分;70%-100%所对应的评级为14-20分,40%-70%为8-14分,15%-40%为0-8分,而15%以下为0分。
至于不良贷款率(指不良贷款合计对贷款合计的比例,相当于具有不良债权性质的账龄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合计对应收款项合计的比例),该评级体系认为5%以下为满分15分,15%以上为0分。
有鉴于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将上市公司针对应收款项坏账风险的公允拨备定义为充分拨备呢?为什么不能按照拨备覆盖率为上市公司进行公允拨备风险排名呢?为什么不能将拨备覆盖率所揭示的业绩风险作为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投资决策中加以关注呢?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不能按照拨备覆盖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程度而判断审计信任度呢?面对国内执业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公允特别是公允拨备颇为大意的糊涂认识,我们必须大喝一声:“当心!背离公允,你们将丧失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