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案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课题第二节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型新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1.掌握蛙生殖、发育的过程2.掌握蛙生殖、发育特点。
.掌握蛙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教学难点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件、学案、教材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蛙声十里出山泉》是否画错了呢?新课讲授:探究一:两栖动物的生殖下图(1)生殖过程:鸣叫抱对体外受精受精卵(雄蛙的求偶方式)(水中:雄蛙排出(春末夏初)精子+雌蛙排出卵细胞)(1)生殖特点:①生殖;②受精(水中);③生;探究二:两栖动物的发育(1)发育过程:青蛙的发育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
(2)发育特点/发育类型: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不仅在_________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呼吸器官等_________和_________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属于_____发育。
(3)蝌蚪和蛙的比较呼吸器官有无四肢有无尾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的变化:外鳃—内鳃—肺)(四肢的变化:先长后肢—再长前肢—尾消失)课堂小结:过程:求偶→交配→排精、排卵 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特点:变态发育课堂练习: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 、乌龟、青蛙、鳄鱼B 、大鲵、小鲵、乌龟C 、蝾螈、大鲵、蟾蜍D 、蟾蜍、鳄鱼、水獭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体内受精,水中发育B 、体内受精,土中发育C 、体外受精,水中发育D 、体外受精,土中发育3、两栖动物是指( )A 、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B 、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C 、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D 、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蝌蚪______无 有 游动 水中 成蛙 ______、______辅助有 无 游泳、跳跃 水中或潮湿陆地 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济南版(上册)优秀教学案例: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22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该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掌握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在我国,两栖动物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学生不仅能够对这一类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培养其关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提醒学生课下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鼓励学生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穿插一些生物学科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如:“两栖动物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它们在发育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判断某些动物是否属于两栖动物等。
(三)小组合作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济南版
第二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学习目标:【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2】了解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具体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变化【3】能够区分两栖动物与非两栖动物【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学习过程一、 两栖动物的生殖【自主思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1、你可以从以上诗句中获取什么信息?2、什么时候可以听到蛙叫?雌雄蛙都能鸣叫吗?鸣叫有什么意义?3、鸣叫吸引雌蛙后又有什么生殖现象?有什么意义?4、小明在观察蛙卵的时候,发现蛙卵的上面颜色深一些,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自主思考】仔细观察课本P58思考下列问题 1、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2、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从身体结构和活动方式两方面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一定是两栖动物。
”该观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三、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只青蛙集群行进。
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和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2.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
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
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回答: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它们的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随堂检测1.蛙的生殖发育在水中进行,其受精方式是()A.体外受精B.体内受精C.单受精D.双受精2.下列能够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在由蝌蚪发育到青蛙的过程中,其呼吸器官依次是()A.外鳃→内鳃→肺B.内鳃→外鳃→肺C.肺→外鳃→内鳃D.鳃→肺4.下述对两栖动物的“两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上B.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上C.主要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上生活D.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在水中生活,也可在陆上生活,主要用肺呼吸5.在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A.节肢动物B.鱼类C.两栖类D.爬行类6.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你认为哪项是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 )(1) 有性生殖 (2) 无性生殖 (3) 卵生 (4) 直接发育 (5) 变态发育 (6) 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 (7) 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A (1 )(3)(5)(7)B (2)(3)(6)(7)C (1)(4)(6)(7)D (1)(3)(5)(6)(7)7.你能说出早期蝌蚪与成蛙的显著区别吗()A.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B.陆生、用肺呼吸、有尾、有四肢C.水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D.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8.青蛙和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分别是()A.受精卵、受精卵B.蝌蚪、种子C.蝌蚪、花粉粒D.受精卵、种子9.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内,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A.无法呼吸B.饥饿C.惊吓D.水质有问题10.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数量较少、发布狭窄的一个动物类群,究其根本原因是()A 两栖动物个体较小B 生殖和发育未摆脱水的限制C 视觉和听觉不发达D 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作用11. 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 )A.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C.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D.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1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反映了青蛙的繁殖与农业生产的丰收有密切关系,保护青蛙应重视保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课前准备】有关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课件,以及一些两栖动物的课件。
【教学方法与指导】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说出青蛙鸣叫的时间、意义,卵上面和下面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
这样有利于掌握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识的,节省时间,效率高。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认真观察下面的三幅图,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
结合课本P57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蛙在什么时候鸣叫?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鸣叫?鸣叫的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蛙卵上面颜色深一些?时间为5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进行认真自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出青蛙的生殖特点。
青蛙的生殖特点:体外受精、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根据图片学生更直观地掌握青蛙的生殖特点。
加深印象,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自学指导(二)观察图形,结合课本P58——59,分析讨论青蛙的发育过程。
学生自学,通过图片,明确了小蝌蚪为什么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蝌蚪在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是变态发育过程。
形象的图片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归纳总结幻灯片放映,根据图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丰年与蛙声的关系。
2、归纳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教师归纳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布置巩固内容。
1、青蛙益虫,它的食物主要是农业害虫,蛙多了害虫少。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调查和查阅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视频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导入:同学们,通过视频,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季节写下这首诗的吗?一年中的什么时候青蛙处处鸣叫?鸣叫的是雌蛙还是雄蛙?鸣叫有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认真观看动画,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质疑、作答:(季节可能有说春天,夏天的,鸣叫有说雌蛙或雄蛙,鸣叫意味着繁殖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即可,对于学生的错误后面解答)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了回答,那么,大家回答的有没有疏漏呢?今天我们学完青蛙的生殖发育,这些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两栖动物的生殖课件出示探究问题:1.鸣叫的是雌蛙还是雄蛙?你在什么季节听到蛙鸣?鸣叫有意味着什么呢?2.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什么?3.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什么?排在什么地方?排出的在水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青蛙的生殖分几个过程?5.青蛙的生殖有何特点?教师点拨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课件展示学习成果:1.春末夏初,雄哇鸣叫为了吸引异性,进入繁殖期。
2. 抱对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3. 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结合成了受精卵。
4.青蛙的生殖过程包括:鸣叫、抱对、排卵、受精。
5.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济南
版
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而到陆地生活。
教材还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反映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
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生物学习,对学习生物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能自主的完成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并能通过实验过程有条理的总结出知识点。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和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引入:
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
(外形相差太远。
蝌蚪像鱼、有尾,青蛙有四条腿)。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是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的第二节。
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内容解读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设计思路在剖析教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思路为:课前:师:全程指导生:分成六个调查小组,选择课题,开展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准备汇报。
1、椰子组:除了青蛙、蟾蜍,还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2、龙眼组:实地考查:青蛙生殖过程,捕捞适量蛙卵以便饲养观察蛙发育过程。
3、柠檬组:查找资料:了解青蛙生殖、发育过程。
4、甜橙组:社会调查:成高子地区环境的变化。
5、灵芝组:社会调查:成高子地区青蛙、蟾蜍数量的变化。
6、草莓组:问卷调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课上:小组汇报交流课下:手抄报竞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3.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观看青蛙的生殖发育视频,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难点: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展示鳄鱼与海龟的图片,要求学生讨论是否是两栖动物。
再展示大鲵的图片导入两栖动物,认识常见的两栖动物,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顾七年级的知识——什么动物是两栖动物(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什么?2、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怎样?(三)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1.青蛙鸣叫的结构是什么,它为什么要鸣叫?2.雌、雄蛙在生殖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抱对?3.雌、雄蛙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何处进行受精?4.为什么每个受精卵上面的颜色要深一些?教师展示图片,并对学生进行提问,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讲解。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青蛙是雌雄异体、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四)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经过体外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下,是怎样继续发育成青蛙的?教师展示从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示意图。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有尾、无四肢、鳃呼吸,水中生活)(有四肢、无尾、肺呼吸为主,皮肤辅助呼吸,在水中、潮湿陆地生活)2.学生讨论:蝌蚪发育成青蛙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上发生的变化。
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范文
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范文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1课前反思: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课中反思之一: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所闻,借助挂图(或教材插图),可以归纳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并采用与家蚕比较的方法,得出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完全变态发育。
课中反思之二:在昆虫的变态发育有“幼虫”和“成虫”两个阶段,青蛙的变态发育有“幼蛙”和“成蛙”两个阶段,对于动物而言可统称为“幼体”与“成体”,这样有利于学生简单而清晰地掌握这些名称。
课后反思: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因而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环境的恶化,两栖动物的'种类已十分有限,仅存有尾目、无尾目、蚓蝾目4000余种。
介绍两栖动物和环境的关系,可以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21、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就大胆放手,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两栖动物的发育这一板块类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先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将所列问题逐一解决,通过讨论交流不能明确的,提出来,然后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解决并进一步概括总结,这样培养了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发展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这个类容则采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汇报展示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程整合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2(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可以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济南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的内容,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上一节学生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后面将会介绍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因而本节内容较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两栖动物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过渡类型,其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就注定了它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并且是分布非常狭窄的一类型。
在探究两栖类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时,从侧面的与人和环境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方面:两栖动物作为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类群,其生殖和发育特点鲜明,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种延续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好在第四单元的主体是“物种的延续”,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性生殖的概念,尤其是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应该说对有性生殖不再陌生。
紧接着学生又接触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内容,并且对“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对有性生殖的认识。
所以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对于后续的学习过程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从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内容和昆虫生殖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意识以及判断性思维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2)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3)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课前准备】有关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课件,以及一些两栖动物的课件。
【教学方法与指导】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说出青蛙鸣叫的时间、意义,卵上面和下面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
这样有利于掌握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定向示标出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重点)(2)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明确目标,对本节内容的概况有了基本了解,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目标学生知道了要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容易切入知识的,节省时间,效率高。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认真观察下面的三幅图,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
结合课本P57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蛙在什么时候鸣叫?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鸣叫?鸣叫的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蛙卵上面颜色深一些?时间为5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进行认真自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出青蛙的生殖特点。
青蛙的生殖特点:根据图片学生更直观地掌握青蛙的生殖特点。
加深印象,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体外受精、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自学指导(二)观察图形,结合课本P58——59,分析讨论青蛙的发育过程。
学生自学,通过图片,明确了小蝌蚪为什么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配套K1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济南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的内容,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上一节学生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后面将会介绍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因而本节内容较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两栖动物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过渡类型,其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就注定了它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并且是分布非常狭窄的一类型。
在探究两栖类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时,从侧面的与人和环境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方面:两栖动物作为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类群,其生殖和发育特点鲜明,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种延续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好在第四单元的主体是“物种的延续”,学生通过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性生殖的概念,尤其是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应该说对有性生殖不再陌生。
紧接着学生又接触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内容,并且对“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对有性生殖的认识。
所以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对于后续的学习过程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从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内容和昆虫生殖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意识以及判断性思维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3(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看青蛙的生殖发育视频,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重点、难点)②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难点)③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青蛙生殖发育过程图和相关视频资料等。
学生:预习;从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中选7人准备表演剧“小青蛙的生长发育”。
教学过程:教师点拨: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青蛙是雌雄异体、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总结:教师板书一、生殖:蛙鸣→抱对→受精(体外受精)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过渡】经过体外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下,是怎样继续发育成青蛙的?还是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吧。
(点击课件多媒体播放青蛙与发育有关的视频,见PPT-8)【自主学习】要求:结合教材58页图4.2-16,自己完成导学案中的活动一的图片排序:1.图片排序:【合作学习】请根据排序后的图片,小组内各成员可以代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青蛙,描述各个发育阶段小青蛙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主要变化。
2.我来表演:小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师对学生表演进行点评,主要以鼓励为主)思考:通过兴趣小组同学的表演,你能说出小青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要求完成活动一的内容。
并由代表发言回答问题。
1.图片排序:小组活动:由组长分工各成员代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青蛙,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阶段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最后由兴趣小组成员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表演。
学生观看表演后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让学生先通过观看视频从直观上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然后通过“图片排序”、“我来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不仅知道了青蛙的生长发育经历的四个阶段,同时对发育各阶段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主要变化也有明确的了解,为后面的比较学习做好了铺垫。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济南版
4.分析青蛙发育过程可分几个阶段?5.比较蝌蚪与成蛙的不同之处:蝌蚪成蛙生活环境尾呼吸器官四肢6.★请你来解答:(不要忽略小组的力量,还等什么?)什么叫两栖动物?7.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2003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石景山京门路沿线永定河上游,数以万计的小林蛙涌上河岸,形成一道奇特景象,数不清的笔头大小的林蛙集中在永定河引水渠上游河岸边,形成了两岸一公里多长、一米左右的林蛙带。
数不清的林蛙叠了一层又一层,还形成了一堆半尺高的小山。
因为数量太多,大量小林蛙已经在堆积挤压中死亡。
资料二:成都附近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过类似现象。
资料三:其时正是北京蛙类上岸的季节。
(1) 以下两种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有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因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的地方已被破坏,只能竞相在一处上岸。
B. 是对异常天文现象的反应。
(2)所谓蛙类上岸是指它完成了发育过程中的什么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么要求?1.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1) 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____________行为。
(2)雌蛙和雄蛙抱对,雌蛙先将卵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然后在水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成__________,完成受精作用。
(3) 蛙的受精卵在__________中发育成蛙,该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阶段,蛙的发育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池塘里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
初中生物_《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重点)2.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难点)能力目标通过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激趣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为核心。
首先,通过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使学生产生疑问蝌蚪与青蛙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播放视频青蛙的繁殖场景后提出问题,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出青蛙的生殖过程和特点;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青蛙又经历了怎样的发育过程自然过渡到青蛙的发育,这其中加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看图片和视频等进行教学。
完成两个板块后,分析青蛙与人类的关系,并利用青蛙数量日益减少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针对现象发出倡议我们应怎样保护青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最后由学生畅谈收获对节内容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再利用达标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处于非常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彩色粉笔、课件等2.学生准备:课本、红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一幅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有青蛙吗?为什么叫《蛙声十里出山泉》呢?蝌蚪与青蛙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以青蛙为例共同探究学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问题引导自主学习播放视频师: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青蛙的鸣叫?什么地点能见到?这时谁鸣叫?为什么鸣叫?鸣叫后有什么行为?带着这些问题,请打开课本翻到57页,自主学习青蛙的生殖。
八年级生物上册《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济南版
8.比较蝌蚪与青蛙在形态上的主要不同
5
交流
学习
交流
方式
不断扩大范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交流
精讲点拨
疑难解答
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2
难点精讲
5
知识迁移
青蛙具有惊人的捕食能力,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但现在青蛙却越来越少。请你分析:
2
自学文本
自学方式
自学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交流解决,也可以进行组际交流。将疑难问题提出
问题预设
一、双基引导
1.你在什么环境中见到过青蛙?
2.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鸣?所有的青蛙都鸣叫吗?
3.青蛙鸣叫有什么意义?
4.根据你的观察,青蛙还有哪些生殖现象呢?
5.青蛙的抱对对蛙的生殖有什么意义?
6.你知道为什么青蛙的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吗?
教师活动与
学生活动
时间预计安排
复备标注
启
动
课
堂
课堂检测
1、在生殖季节,昆虫通过或等方式吸引
异性个体交尾。交尾后,精子和卵细胞在结合
成受精卵。
2、昆虫是雌雄,受精,生。
3、由于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幼虫的生长发育中有现象。是昆虫发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刚孵化出的幼虫称为幼虫。每蜕一次皮,就增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青蛙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形成保护青蛙关键是保护青蛙栖息地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反思(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济南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的内容,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上一节学生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后面将会介绍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因而本节内容较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两栖动物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过渡类型,其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就注定了它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并且是分布非常狭窄的一类型。
在探究两栖类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时,从侧面的与人和环境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两栖动物作为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类群,其生殖和发育特点鲜明,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种延续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好在第四单元的主体是“物种的延续”,学生通过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性生殖的概念,尤其是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应该说对有性生殖不再陌生。
紧接着学生又接触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内
容,并且对“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对有性生殖的认识。
所以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对于后续的学习过程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从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内容和昆虫生殖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意识以及判断性思维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
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师课前准备: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视频资料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设想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并下发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自学,然后根据的有关提示,弄清青蛙鸣叫的时间、意义,卵上面和下面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以及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的变化,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
这样有利于掌握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齐白石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和旁白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构建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对于青蛙自己有什么想
法。
板书课题,并说明让我们一起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开启对两栖动物的探究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了解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具体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能够区分两栖动物与非两栖动物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重点强调:
生殖和发育是两个过程,分别是怎样的?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前面的昆虫有何区别?
生活中如何辨别两栖动物?为什么将“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但列为一个目标?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展示部分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让其他学生提出与展示的预习不一样的见解。
带着问题进入探究过程。
新知探究
【探究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出示探究题目,学生独立思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什么意义?
些,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进行认真自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出青蛙的生殖特点。
师生交流,教师点拨,进行知识的归纳。
总结:
青蛙的生殖特点:体外受精、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
【探究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出示探究题目,学生独立思考:
仔细观察课本P58思考下列问题
方式两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进行认真自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归纳出蝌蚪在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是变态发育过程。
【合作探究】
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一定是两栖动物。
”该观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出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
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明确问题的答案。
总结: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具有以上特点的动物成为两栖动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两栖动物,让学生加深对两栖动物的了解。
小结: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节的收获。
目标再现,让学生思考本节目标都实现了吗。
重点体现:第四个目标怎样理解。
列举有关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让学生思考保护两栖动物的重要性。
模拟活动
蛙的心声——假设你是青蛙家族的一员,你想对人类说
些什么?
达标检测
3分钟内独立检测题。
做题过程中老师随时进行批阅。
对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集体反馈。
附:1、板书设计
附:2、学案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了解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具体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能够区分两栖动物与非两栖动物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学习过程
【探究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独立思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你可以从以上诗句中获取什么信息?
什么时候可以听到蛙叫?雌雄蛙都能鸣叫吗?鸣叫有什么意义?
鸣叫吸引雌蛙后又有什么生殖现象?有什么意义?
小明在观察蛙卵的时候,发现蛙卵的上面颜色深一些,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探究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课本P58思考下列问题
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从身体结构和活动方式两方面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一定是两栖动物。
”该观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只青蛙集群行进。
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和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
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
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回答: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它们的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创设为情景,借助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分析、探讨、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现象。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变态发育、两栖动物等概念的学习,尤其是根据青蛙生殖过程中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让知识、能力和情感达成统一。
教学中,我恰当使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借助师生之间的谈话,利用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知识要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提出问题。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不是很自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足,生生之间的互动安排的较少,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等。
所以我想,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都应该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我们的建立起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形成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生物
教师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努力钻研,用自己的付出换来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