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合集下载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要。

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逐渐下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和僵化性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协同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对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和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借助协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载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和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协同教学理论基础,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协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分析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揭示其内涵和特点,为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调查和分析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评价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探讨其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

通过研究和探讨,旨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的落地和实施,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1.3 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态度的重要途径,而基于协同教学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研究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而协同创新则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如何在高校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是一项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其具备统一的人类文明观、时代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协同创新则是一种促进创新的方式,通过协同的方式将多种资源和能力整合起来,形成更好的创新效果,是高校教育创新重要的手段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协同创新的关系密切,二者不仅相辅相成,而且还可以互为促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和创新观,提高创新能力并为协同创新注入积极的思想。

其次,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循序渐进。

最后,协同创新可以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帮助高校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二、创新思路与实践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协同创新的良好结合,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

1.建立创新生态环境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打造创新生态圈,为学生创新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学科交流、主题创新等途径鼓励学生创新,同时也可以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更好的帮助。

2.强化前沿学科培养高校应该建立新学科体系,注重发展前沿学科,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科学习和创新空间。

同时,高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讲座,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独立创新能力。

3.建立协同创新平台高校可以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广阔平台。

通过平台资源整合、合作创新等方式,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且将创新成果予以推广和应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100377 政治其它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素之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各个要素的联结点的载体,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媒介,与教育渠道、途径、方法、方式密切相关,作为教育目的、任务、目标与内容的实现手段与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传输、互动、检验和增效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传统形态1.1 课程载体课程载体是指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对高校而言,教学活动是大学生的主导活动,因而课程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的主导载体。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受教最广、最快、最直接,然而正因为课程载体的直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1.2 大众传播载体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仅仅是广播、电视以及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

它们是传统的人们了解国家和社会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

然而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看报看书的平台仅局限在图书馆,电视也难看到,最常接触的广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很难保持教育的持续性。

所以,这些载体在高校环境下,优势并不明显。

1.3 管理载体高校管理载体是指将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具体化为学校的行政命令、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方式,以规范和指导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活动过程。

如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宿舍管理等。

大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对他们的管理,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倾向和习惯,能够克服说服教育的“软弱”,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但是,管理载体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在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弹,产生严重后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探析【摘要】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有利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根据时代要求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特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合理传承、渗透、吸引力原则。

通过积极探索有效校园文化载体、日常管理载体、网络媒体载体和社会实践载体,不断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渗透力。

探索多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的各种媒介形式并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育人活动。

现如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微信、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携带物,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模式、价值观念。

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一定新载体包括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和网络心理咨询等形式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

创新大学生载体教育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是在新时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客观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情、社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养和行为表现也出现新变化与新情况。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形式,以便跟上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从而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宏伟目标。

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信息随带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主流信息与非主流信息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混淆了视听,也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提出了新挑战。

一是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难以跟上现代化的信息传播速度,很难适应电视、广播、报纸等这种旧式滞后性和低效率的载体,急需跟上时代步伐。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各高校纷纷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突破传统思维,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协同创新路径,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对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研究意义】2. 正文2.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指钡学校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围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党员组织建设优化、学生党员工作载体建设完善等方面进行的工作。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学生队伍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使得学校党建工作难以全面覆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带来新的影响,学校需要及时跟进与应对。

学生党员工作的现状表现在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组织活动开展不够精彩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最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精品

最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精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摘要要想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运行机制和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网络,建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合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和质量的参差不齐,也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当前,应仔细梳理正面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努力建立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才是高等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仍是当前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因为不重视,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因为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时候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由此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第二,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存在课程开设不够、课程与时代需要和学生实情脱节、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分离。

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教育分离,缺乏相互渗透,齐抓共管难以落实。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分离。

行政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教育教学部门之间脱节,分属不同主管,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工作难以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把握和考核常常被限制在思想政治课课堂考核中。

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过程。 ” 可见 , 加强 大 学生 思 想政 治 教育 工 作是 高 校 的首 要 目标 。大 学生 思 想 政治 教 育工 作 是一 个 复杂 的系 统工 程 ,
既 涉及 到 大学 生 思 想政 治 工作 内部各 要 素 的关 系 , 又涉 及
到 思想 政 治教 育 与 高等 教 育其 他 子 系统 的关 系 , 只有 协 调 好 这 些 关 系 才 能增 强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工作 的实 效 性 。为
能 性 和 必要 性 。在 此基 础 上 , 从 建 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系 统 内 部 协 同 关 系及 校 内 、 校 外 系统 协 同 关 系 出 发, 提 出 了协 同 理 论 视 角 下 的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对 策 。
关 键词 : 协 同理论 ; 大学 生 ; 思想政 治教 育 ; 创 新
性 分 析
1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是 一 个 开 放 的 、 复杂的系
各 子 系统 的 协 同作 用 。如果 各 子 系统 能协 同合 作 , 系统 的 整 体 功 能 就 能 得 到最 大 程 度 的 发挥 。如 果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工 作 系统 内部 的教育 者 、 受教 育者 、 组织、 环 境 等各
此, 笔 者 尝 试从 协 同理 论 的视 角 进 行分 析 , 为 增 强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工作 实 效性 提供 新思 路 。

领 域 的 取 得 了重 要 研 究 成 果 , 其 广泛 的适 用性 显 而 易 见 。
鉴于此 , 将 协 同 论 引 入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研 究 不 失 为一 个新 的 理论 视 角 , 这 对 于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论 的 发 展 以及现 实 问题 的解决会 起北农 业 大 学学 生 处 处 长 、 副教 授 , 研 究方 向 为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高 等教 育 管理 。 ( 河 北 保 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教育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单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存在局限性,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是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该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协同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通过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对两者的重要性、意义和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一种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目的是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互补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究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究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稳定社会局势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与外部的机制存在很多的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都较为分散、低效,学习在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其实在教育上思想政治注重人的“自我构建”,而协同学本质上也是自我构建的理论。

所以,他们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以全新的角度思索出一条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高效的方法。

标签:协同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协同学理论如果从本质的角度解释的话,它主要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系统。

这个理论诞生于自然科学,在面对不同的事物的各个系统之间演化思想都有适应性。

如果将协同学理论运用在思维创新上,它能够为自然科学及其他知识体系提供一种新的启发,从另外的角度发现事物不同之处。

如果将协同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结合探讨,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就能有新的启示,对于发展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一、协同学理论的基本含义协同学理论的基本中心观点为协同导致有序,要维持这个中心的观点是由三种基本原理支撑形成的。

(一)自组织原理自组织原理是20世纪开始建立的一种系统理论,其组织的规律主要是由系统内一些有序要素的运用所构成的,从组织的基本原理可以划分出两个不同的层面:自组织和他组织。

在系统构造中自组织与他组织是两个相对的原理,他组织指的是经过系统外部的条件所形成的组织指令和组织的能力。

而自组织指的是系统本身即是没有得到外部的指令,内部的系统要素依旧能够形成自然的规律,从而在内部有稳定的、有规律的结构。

这种系统内部自行运用的结构就是自组织,它具有内在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这个原理为我们解释了在一定的外部、信息与物质的能量下,系统自身能够通过大量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产生出新的时间、空间的结构。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将从协同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教育的不足、基于协同教学的创新模式以及创新载体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将总结该研究的启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协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载体设计、教育模式、教育发展、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参与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面对这一挑战,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向。

1.2 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优良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着单向传授、信息孤岛、缺乏互动等问题,难以真正实现其教育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通过引入协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更加开放、互动、合作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将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本研究也将对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2. 正文2.1 协同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由多个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合作、分享和互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探究摘要:文章阐述了“大思政”教育观的内涵与本质,分析了协同创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从建立“全员化”的管理机制、“全过程”的参与机制、“全方位”的协同机制、“全领域”的工作机制四个维度,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近年来,“大思政”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研究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方兴未艾,而且拥有越来越高的呼声。

把“大思政”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育人的长效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

“协同创新”通过汇聚各要素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及内在诉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与不断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试图从“大思政”与“协同创新”理论出发,将教育诸要素进行整合与系统优化,构建全过程、多维度、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以期在组织管理方式、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范式构建等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一、“大思政”教育观的内涵意蕴与特征“大思政”教育观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它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为哲学基础,以“以人为本”为工作理念,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方法论,以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和环节的有机统一和整合,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与感染力。

具体来说,“大思政”教育观的内涵意蕴与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1.主体多元,形成整体效应。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中,所谓整体、全面是与局部、片面相对应而存在的,包含了世界的普遍联系性、世界的变化发展性以及人的整体性三个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方面不是孤立、互相排斥的,应注重人员参与的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性以及发展变化性,要求各方力量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要发挥全体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共生性”和“共在性”的关系。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

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创新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

首先介绍了协同教学的概念与特点,然后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探讨了创新方法。

最后通过实施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效果进行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基于协同教学的创新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协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方法、效果、展望1. 引言1.1 引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需要基于协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本文将从协同教学的概念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基于协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方法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协同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协同教学是一种强调合作、共享和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协同教学中,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协同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协同教学注重团队合作。

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协同教学强调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享、反馈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协同教学倡导资源共享。

学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如资料、经验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协同教学注重个性发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同教学的概念和特点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思想观念等方面。

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代新生代,拥有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广泛的社交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应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教育的新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他们更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社交方式,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吸引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参与。

此外,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信息泛滥和假信息泛滥等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挑战。

为了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协同创新的方式。

协同创新是指通过各方合作共同发挥优势创新,实现协同发展。

具体来说,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以下方面实现协同创新。

1、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思政教育的协同新媒体技术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加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展专题讨论、分享资讯等社交活动。

同时,也应继续发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如课堂教学、读书会等,将新媒体技术和传统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整体教育效果。

2、高校与社会的协同社区服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可以将由学校、行业和社区联合开展的社会活动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合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协同,让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得到更好地锻炼和提升。

3、师生与同学之间的协同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互相协同,帮助、支持和激励。

例如,学生可以成立社团、团队,通过合作分享、辅导、互评等方式进行学习、活动、竞赛等,形成强大的集体和行动力。

1、整体规划和科学评估实现协同创新需要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并进行科学评估。

在规划和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新媒体技术、学生、教师和大学等各方面的资源和需求。

2、新媒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媒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探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探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

近年来高校推行的立德树人理念和协同育人模式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究立德树人视域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协同育人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挑战和价值观冲突。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以期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借鉴和帮助。

通过对协同育人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立德树人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立德树人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立德树人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论述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论述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现在看来关靠某一种主体力量独自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突破基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影响等带来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变原有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没有实质内容的困境,培养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是整个社会,每个家庭,每所大学都在探讨的问题。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的问题。

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管是在形式方法上还是内容方面都已经很难适应由全球化、信息化等影响带来的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的复杂性、非线性、不稳定性特征趋势。

第二,如何实现全员育人的问题。

现在只靠学校或是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并不能培养出社会好公民、学校好学生。

第三,如何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要突破原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局限性,建立一个协同创新机制十分必要,关键问题在于怎么构建机制及怎么运行。

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不是简单新主体的注入与重组,它有明确的目标与信息共享平台,机制的运行本身也有自己运行的原理。

以上三个问题归根结蒂还是人才的培养问题。

协同创新是高校走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实现新发展的必然之路,新形势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网络信息、文化侵害等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危机、功利性、浮躁等在大学校园凸显,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契机。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通过多主体、多因素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实现集约化的协同教育效果。

本文以新媒体为手段通过自组织系统原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借鉴作用。

一协同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联系(一)协同创新的提出自然界是由不同的运动形式、物质以及系统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发布时间:2022-10-17T08:27:17.99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6月第11期作者:张晓丽[导读]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晓丽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苏州 215131摘要: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道德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通过协同创新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教育;协同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人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这也就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逐渐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协同创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其他教育工作能够实现充分融合,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协同创新的有关概念协同创新理念起源于协同理论,后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渐形成协同创新理念,这种理念主张逐渐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加强集体创新,在创新过程中,采用协同创新的方式,逐渐推动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协同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学者赫尔曼·哈肯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主张要充分发挥各个元素的作用,从而实现在参与过程中各种元素互补,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协同理念与创新理念的不断融合逐渐形成现今的协同创新理念,通过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教育的应用,有效加强在教育过程中各种元素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从而实现对各种教育元素的有效整合,逐渐提高了高校的教育质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应运而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

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育内容滞后、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势在必行。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应以学生为核心。

教师们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通过对学生进行情况调研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关注点和兴趣爱好,从而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来制定教育方案。

通过学生参与式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形式,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应体现多学科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互为支撑、互为促进。

通过各学科的融合,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语文课上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引导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在历史课上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政治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思想品质。

通过多学科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理解。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能离开实际情况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了解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还需要注重评估和反馈。

评估是协同创新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评估内容应该全面、客观、科学,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量化评估。

此外,教师们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反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心理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反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作者:张建颖何秀美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34期摘要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思考的问题。

协同创新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间存在着目标统一性、系统开放性、多元互动性和效用非线性等特征的逻辑关系。

因此,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通过须树立协同创新理念、组建协同创新团队、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及架设协同创新平台等四个有效途径,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协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Analysi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ZHANG Jianying[1], HE Xiumei[2]([1] Communist Youth Leagu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Jiangsu 210023;[2]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23)Abstract Use innovative ideas to explore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ort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attention, has beco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rgent thought. There is a synergy between innovative idea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s carrier unity,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system openness, pluralism interactiv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onlinear features. Theref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must be required to establish collaborative support innovative ideas, the form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ams to buil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s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erected four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 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高校应积极推动协调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首次将“协同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为深化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是加快创新型建设的重要支撑,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看,协同创新是适应我国大学办学要求的新理念,是优化大学发展总体设计、深入推进大学职能集成开发、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的精神指南。

①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对应用协同创新思想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高校作为主要承担者,起到重要作用,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某个部门,某些人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高校和社会各单位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获取最佳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借助于全方位的教育载体,需要高校与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部门共同合作,形成有效的合作体系,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②1 协同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逻辑关系1.1 协同创新的概念界定协同创新理论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运用于国际创新研究领域的协同理论,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连接和集体创新,以协同创新理念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

③作为一种新兴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的核心表现是形成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核心要素,政府、创新平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多元主体协同共进的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度合作、资源整合,从而达到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

④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与设计并实施的联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一种物质形式,是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媒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形式和途径。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随之不断变革。

根据活动主体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般包括课程载体、物质载体、传媒载体、精神载体、制度载体和传媒载体等。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应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原则、目的等信息,并能为教育主体所操作;其次,能够作为联接教育主客体的一种有效媒介,主客体可借助这一纽带进行双向互动。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基本特征,才能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才能对其加以恰当的运用,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事物,则不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3 协同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逻辑关系运用协同创新理念,强调各方参与主体达成共识,在相对开放的系统中形成良性互动,进而达到非线性叠加的效用,这些特征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1)目标统一性。

协同创新就是由不同创新主体相互协调,各展所长,各取所需,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从而实现统一的目标。

作为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尽管不同载体实施目标的指向呈现出多元趋势,但在这一目标上是统一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目标统一性,为开展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操作实践提供了基本前提。

(2)系统开放性。

协同创新的系统开放性可以从微观角度理解,即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不同创新主体获取外部性效应产生各自分散作用,在联合中实现整体效果优于个体效果之和。

同时,只有通过系统内畅通沟通渠道、共享资源信息,才能有效实现协同创新。

否则,若系统处于封闭或孤立状态,彼此间缺乏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系统将处于停滞状态毫无协同,创新更是毫无可能。

教育主体选择并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需要充分关注和把握载体系统内外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开放互通。

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注重思政教育载体系统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内部各具体形态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也不容忽视。

系统开放性的特征,是协同创新理论有效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基础条件。

(3)多元互动性。

系统顺利进行协同创新,离不开观念的分享、信息的沟通、资源的共享等多种要素共同促进系统协调统一互动发展,有赖于这些要素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协调系统内各子系统,使其形成合力,团结协作,朝着协同创新的目标前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各种载体的合力,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坚持多元互动性原则,既要充分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又要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家庭、社会等教育环境,发挥载体综合效应,使载体处于科学的多元互动状态,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坚持多元互动性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方式。

(4)效用非线性。

协同创新各多元主体打造网络创新模式,其目标是达到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

在这一进程中,各系统、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中所包含的更多的次级系统,这些不同层级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即非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的典型特征。

亦即,协同创新是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各个子系统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最大效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立足实践、紧扣实际,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效用非线性是应用协同创新理论最大程度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效用的重要保障。

2 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载体的特点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成熟运用并不断创新了多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⑥科学运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这其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作用,而且要与时俱进搭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平台,灵活借助多样化的工作载体,有效打通师生交流的“立交桥”,有的放矢地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协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呈现以下特点:2.1 注重实效,体现人本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表现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贯穿于各种具体事务工作和突发重大事件中。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复杂多变国际环境,不同程度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体表现为依托内容和技术创新,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顺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角色的转换,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观念转变,传承创新精神。

2.2 强化个性,把握思政定位转型时期,不同文化流派的相互激荡、竞相博弈,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成型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冲击,各种思潮的影响不容小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