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油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乳液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乳液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乳液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乳液制备技术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乳液是一种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通过机械搅拌、界面活性剂等手段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乳液中的两种液体分别称为分散相和连续相。
在乳液中,界面活性剂起到降低表面张力、提高分散相稳定性等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等)- 水- 界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食盐- 搅拌器- 烧杯- 量筒- 秒表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烘箱- 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称取一定量的植物油和界面活性剂。
(2)量取适量的水。
2. 制备乳液:(1)将植物油和界面活性剂放入烧杯中,用搅拌器搅拌,直至界面活性剂完全溶解。
(2)缓慢加入水,继续搅拌,观察油水两相是否形成乳液。
(3)若油水两相未能形成乳液,可适量添加食盐,搅拌均匀,观察乳液形成情况。
(4)搅拌过程中,记录搅拌时间,确保乳液稳定。
3. 乳液稳定性测试:(1)将制备好的乳液倒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5分钟。
(2)观察离心后的乳液,记录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分离情况。
4. 乳液干燥:(1)将乳液倒入烘盘中,放入烘箱中,以50℃的温度干燥至乳液完全干燥。
(2)观察干燥后的乳液,记录其颜色、形态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乳液形成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添加食盐,成功制备出稳定的乳液。
搅拌过程中,油水两相逐渐形成乳液,分散相逐渐细化,最终形成均匀的乳液。
2. 乳液稳定性测试:在离心实验中,乳液未发生明显的分离,说明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 乳液干燥:干燥后的乳液呈淡黄色,质地细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稳定的乳液,并验证了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乳液制备过程中,界面活性剂和食盐的添加对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微乳液法制备催化剂
多相催化原理——微乳液法制备催化剂目录微乳液法原理及方法所制催化剂的应用困难与展望123微乳液简介微乳液是两种相对不互溶的液体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就微观而言,它是由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界面膜所稳定的其中1种或2种液体的液滴所构成,其特点是使不相混溶的油和水两相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微乳液的组成包括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油(通常为碳氢化合物)和水(或电解质水溶液)。
根据油和水的比例及其微观结构,微乳液有3种基本结构类型:(1)正相(O/W)微乳液,(2)反相(W/O)微乳液,(3)双连续相微乳液(1)正相(O/W)(2)反相(W/O)(3)双连续相微乳液作为纳米反应器的原理以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时,通常采用反相(W/O)微乳体系,其大小可控制在1~100nm之间,该“水滴”尺度小且彼此分离,这种微小的“水滴”可看作是“纳米反应器”或“微反应器”。
并通过增溶不同的反应物而使反应在“水滴”内进行,因而产物的粒径和形状都可调控,此外,当“水滴”内的粒子长到大小接近“水滴”的大小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形成的膜附着于粒子的表面,阻碍了粒子的聚结,从而提高了粒子稳定性,并阻止其进一步长大。
其中,增溶有反应物A、B 的微乳液,A中含有金属粒子前驱体(多为金属盐),B中含有用来还原/沉淀金属粒子H2O、NaHB、Na2CO3、水溶前驱体的还原剂/沉淀剂(NH3液等)。
反应方法如:a,b。
a. b.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与传统的浸渍法相比,微乳液法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活性组分粒径可控、尺寸分布较窄和均匀地分布在载体上等优点。
纳米粒子微乳液加入载体破乳离心、干燥焙烧活化催化剂催化加氢烯烃+H 2烷烃Ni 、Pt/Al 2O 3苯+H 2环己烯Ru-Zn/SiO 2醛+ H 2 醇Co/SiO 2●催化加氢●催化燃烧(1) 低温催化燃烧用微乳液法制得的Pt/Al2O3、CeO2/Al2O3催化剂,其在CO燃烧时,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具有较低的燃烧温度和较高的活性。
食品级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
食品级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作者:张婷赵苏安王贺来源:《农产品加工·下》2019年第08期摘要:微乳液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广泛运用于药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
主要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与分析方法、微乳液结构的判别方法,并对影响微乳液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和温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乳液;制备与结构;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S225 ; ; 文献标志码:A ; ; doi:10.16693/ki.1671-9646(X).2019.08.056Abstract:Microemulsion is a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system which was prepared from oil phase,water phase,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at a certain rati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ine,cosmetics,food and other industries. This paper mainly covered the methods of the preparation,analysied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microemulsions. In addition,the factors (surfactants,co-surfactants oil phase,water phase,and temperature)influencing the microemulsion stability were also reviewed in details.Key words:microemulsion;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stability微乳液(Microemulsion)是由一定比例的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的低黏度热力学稳定体系,体系中液滴粒径为1~100 nm,其长期放置或离心均不易发生分层或变浑浊的现象[1]。
柴油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验 。研究结果表明 : 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 3 , % 掺水率 ( 含水 质量分数 ) 分别为 1 %和 1 %制得 的 ~l 4 5 o 柴油和 0 柴
油 微 乳 液 理 化 指 标 均 符 合 燃 油 国 家 标 准 。2种 柴 油 微 乳 液 粒 径 均 在 5 — 7 m 之 间 , 定 时 间 均 在 】a以 上 ; 0 Ol r l 稳 与
CHEN an- e Hu p ng,LU a pi g,HAN ng f ng Xi o- n Pi —a
(ntueo o oh m cl n ier g aj gU iesyo eh o g , Is tt f nc e ia E gnei ,N ni nvr t f c n l y i S n n i T o
c n e tain,ec Me n o c nrt o t. a whi l e, t e o d u n n e s in we e h r a r n i g miso s r me s r d. T e e u t s w t a un e h au e h r s ls ho ht d r te
微乳液-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第30卷 第6期2007年12月电子器件Ch inese Jou r nal Of Elect ro n DevicesVol.30 No.6D ec.2007Resear ch Pr ogr ess of Micr oemulsion 2Assisted Solvother malMethod f or Pr epar ing N a noma ter ials 3C H E N G H ai 2ou ,CU I B i n3,YU Peng 2f ei ,C H E N G H u a 2l ei ,C H A N G Zh u 2g uo(Depart ment of Chemis t ry ,Nort hwest Uni versi t y/S haanxi Key Laborator y o f P hysi co 2Inor ganic Chemist ry ,Xi ’an 710069,Chi na)Abstract :Na nomat erial s becomes one of t he current researc h focuses owi ng to excellent physical and chemi 2cal p roperti es.Microemul sion 2assi st ed sol vot her mal met hod i 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prepareing well mor 2phology and monodisperse nanomate rials ,whic h has t he vi rt ue of bot h microemul sion and sol vot hermal met hod.The conception and principle of t he preparat ion of microemul sion 2assist ed sol vot her mal met hod isi nt roduced.The applica tion stat us of t he met hod in t he preparation of numerous mondi sper se nanost r uc 2t rued mat erial s ,such a s semi conductor materials ,magnet ic mat eri al s ,bioacti ve mat erial s ,photol umi nes 2ce nt mat erial s ,elect rode mat erial s ,t he abiomaterials of BaCO 3and Sr CO 3,a nd so on ,a re summarized.Fi 2nall y ,t he problem a nd t he pot ent ial applicat ion of t he met hod are di sc ussed.K ey w or ds :Mi croe mul sion 2assi st ed solvot hermal met hod ;Nanomaterial s;Progress EEACC :0550微乳液2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3成海鸥,崔 斌3,俞鹏飞,程花蕾,畅柱国(西北大学化学系/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收稿日期2823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金课题资助(S ,5S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B );陕西省"3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Z D KG 6)资助作者简介崔 斌(6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化学及无机功能材料,@摘 要:微乳液-溶剂热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能够制备具有一定形貌和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它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具有微乳液法和溶剂热法的双优点.介绍了微乳液-溶剂热法的含义和制备原理,综述了此方法在单分散纳米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光功能材料、电极材料、BaCO 3和Sr CO 3等其它无机材料的制备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此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微乳液2溶剂热法;纳米材料;进展中图分类号:TN 304.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490(2007)0622011204 纳米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纳米材料指的是在三维空间中至少由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1].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热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有着广泛而诱人的应用前景.因而,世界各国材料工作者竞相把纳米材料列为国家主要技术之一.纳米颗粒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使得纳米粒子在高能状态下表现得很不稳定,从而使尺寸和形貌难以控制,这一直是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寻找一种设备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且要求制备出的纳米粒子粒径小、可控制且分布均匀,纳米颗粒之间不团聚或具有很好的分散性,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微乳液法和溶剂热法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这两种方法的联合兼具了两种方法的优越性,因此产生了新的软化学法:微乳液2溶剂热法.鉴于此,8:200700:04J 040J 0200191112007-1:197c uibin n w u.ed .本文介绍了微乳液2溶剂热法的含义和制备原理,概述该方法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此方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1 微乳液2溶剂热法的含义及其制备原理微乳液(Microemul sion processes)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Schul man和Hoar在1943年提出的[2].它是由油、水(盐水)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的比例下自发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各向同性的热力学体系[3].溶剂热法是指在密闭体系中,以水或有机物为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溶剂自生的压力下,反应物进行混合、反应生成通常条件下难以合成的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微乳液2溶剂热法实质上是将微乳液进行热处理的一种方法,整个过程是经历了一个成核、自组装和结晶长大的过程[425](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结合了微乳液法易控制粒径尺寸和溶剂热法的低温特点,成为近年来广为研究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此方法为纳米粒子的形成和生长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应物的种类和浓度等可以控制合成不同形貌的纳米晶,如图1所示.图1 不同形貌纳米晶形成示意图在采用微乳液2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过程中,多采用双乳体系[6].双乳型体系是将两种或多种反应物分别增溶于相同的微乳体系,然后将两种组分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混合,由于胶团间的碰撞,发生了水核内物质交换或物质传递,发生化学反应并在水核内成核[7];然后,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微乳胶团按一定方向发生自组装,形成不同形貌的晶核;加热和延长反应时间,促进了粒子的结晶和生长[8211].其中在微乳体系中成核这一过程中,水核的大小影响粒子的形貌和尺寸[12].2 微乳液2溶剂热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2.1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因为具有特有的物理化学、光学和电学性能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控制半导体材料的尺寸和形貌是材料科学家关注的问题采用微乳液2溶剂热法可以控制合成合成不同形貌的CdS[13]、ZnS[14]、PbS[15]、SnO2[16]、ZnS/ TiO2[17]和ZnS/CdS[18]等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图2仅给出了棒状CdS、多面体PbS和线状ZnS纳米晶的图片.例如,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 TAB)/水/己烷/戊烷微乳体系中130℃/15h条件下可以控制得到新型的CdS纳米棒,如图2(a)所示.采用不同的硫源可以合成了具有线状和立方体形貌的纳米PbS(图2b).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下,通过调节W 可以有效的控制粒子ZnS的形貌,如图2c所示,形成了线状的ZnS.通过调节微乳体系中调节NaO H: SnCl4的比例,可以合成结晶度很高的SnO2纳米棒,该形貌的SnO2有望成为小型化和超敏感气敏材料[19].采用微乳液2溶剂热法合成粒径尺寸较小的ZnS/TiO2和ZnS/CdS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相对于ZnS、TiO2或者CdS纳米材料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图2 棒状CdS、多面体PbS和线状ZnS纳米晶2.2 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信息存储、磁流液、彩色成像、生物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等,需要制备出粒径均匀和形状规则的磁性纳米颗粒.在C TAB/SDS/水体系中,进行溶剂热处理获得了粒径为17~20nm的α2Fe2O3纳米颗粒[20],研究发现其穆斯堡尔谱不对称向内加宽,这可能是由于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产生的结果.磁性纳米线或者纳米棒已应用到电子器件中,这是由于这种结构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结构,发挥出特有的物理性能.Wei Li u等[21]采用微乳液2溶剂热法合成了Co 纳米棒,这种纳米棒在没有外磁场的作用下会自发组合成二维结构的四方体结构或层状四方体纳米结构,如图3所示2102电 子 器 件第30卷8..图3 Co纳米棒(a)和纳米棒在外磁场下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四方体的TEM图图4 C a5(S i6O16)(OH)24H2O纳米纤维(a)和HA p纳米棒(b)2.3 生物活性材料Ca5(Si6O16)(O H)24H2O和羟基磷灰石(简写HAp)因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而被用在医学领域.K aili Lin[22]等人在C TAB/戊醇/水体系中200℃/18h,获得了粒径为80~120nm,长度为几个微米的纤维状Ca5(Si6O16)(O H)24H2O,如图4(a)所示;研究表明这种纤维状的Ca5(S i6O16)(O H)24H2O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降解性和稳定性.同时,K aili Li n等人[23]又采用微乳液2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维单分散HAp纳米棒,如图4(b)所示,进而制得陶瓷相对密度接近1.不仅大大改善其机械强度,而且还提高了它的生物活性[24].2.4 光功能材料的制备作为光功能材料,具有多样性和有序形貌、较高结晶度的钨酸盐和钼酸盐,有望用于光致发光和光纤维中.Qiang G ong[8]等人在辛烷/C TAB/丁醇/水体系中合成了三维花状结构的亚稳定态的CaMoO4和SrMoO4晶体,如图5(a)所示.调节微乳体系中水和表面活性摩尔比,合成了颗粒状、扁豆状和棒状纳米Sr(WO3)2[9],如图5(b)所示,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引起的.同时还发现不同形貌的Sr(WO3)2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这一发现使得Sr(WO3)2有很大的应用前途.图5 三维花状M O的和扁豆状纳米S(WO3)S M图2.5 纳米电极材料近年来,纳米电极材料备受人们的关注,是因为纳米级电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Ni(O H)2是一种常用的阳极材料,被用于可充电电池中.Min2hua Cao等人[25]在CTAB/环己胺/水/戊醇体系中140℃/12h合成了具有三维结构蒲公英状的纳米α2Ni(O H)2和类似花状的纳米β2Ni(O H)2,如图6所示.以α2Ni(O H)2为电极研究其电池可逆性和充放电寿命,发现具有很的可逆性,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图6 3D蒲公英状α2N i(OH)2和花状β2Ni(OH)2SE M图2.6 其他无机材料的合成BaCO3和SrCO3是碳酸盐中热力学稳定的矿物,广泛用于陶瓷和玻璃工业中,还可作为合成磁性材料和铁电材料的原料.Lili Li[10]等人在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N P10)/水/环己胺体系中140℃/12h,合成了新型的BaCO3纳米带,如图7(a)所示.Mi nhua Cao[11]等人在C TAB/环己胺/水/戊醇体系中合成了棒状、椭圆状和球状纳米结构Sr CO3,如图7(b)所示;研究发现,随着W增加,其形貌由棒状转变为球状,其过程主要是由于微乳液体系中的Sr2CO3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熔融、聚集和组合,引起产生不同形貌的SrCO3.图7 Ba CO3纳米带(a)和SrCO3纳米棒(b)的T EM图3 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微乳液2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操作简单,实验设备要求不高,采用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纳米粒子粒径小,分布窄且易于控制,产物的分散性好、形貌多异,这些优点是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但是,运用微乳液2溶剂热法制备出的纳米微粒的量相对少还局限在实验室,并且微乳液体系的有机成分多、组3102第6期成海鸥,崔 斌等:微乳液2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8Ca o4r2E.成配比要求比较严,给环境带来了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微乳液2溶剂热法规模化生产纳米粒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目前关于微乳液2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粒子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简单无机化合物粒子尺寸和形貌的控制,关于不同形貌的粒子的性能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能否运用此方法制备出具有明确结构和有序排列的复杂纳米物质,也是此种方法的一个潜在应用.目前在微乳液2溶剂热的基础上,已开发出新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如Pan[26227]和Wa ng[28]等人,分别提出了两相法(t wo2pha se)和液2固2液法(Luqi2 ul d2soli d2solution,简称L SS法),采用这种两种方法,并已制备出单分散纳米晶粒子包括贵金属、磁性/介电、半导体、稀土金属荧光、生物医学、有机光电子半导体和导电聚合物,它们将为纳米尺度的器件制造奠定基础.这两种方法都克服了微乳液体系组成要求严格和有机物使用多的缺点,采用简单的反应体系可制备出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纳米材料.在电子产业中,纳米钛酸钡和纳米镍分别是贱金属细晶薄层多层陶瓷电容的介质材料和内电极材料[29230].最近,本课题组利用溶剂热2水热法法制得了油酸包覆的单分散纳米钛酸钡[31]以及单分散纳米金属镍.这些研究将在制备贱金属细晶薄层多层陶瓷电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微乳液法2溶剂热法的出现,为纳米材料在制备技术上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各种材料的制备方面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Schulman J H,Hoar T p.[J]Nat u re,1943,152:1022103.[3] Pri nce L.Micro2emul sion,Theo ry and Practi ce[M].NewY o rk:Academ ic Press,1978,20227.[4] Lee Seungj u,Daniel F.Shant z,Chem[J].C hem Mat er,2005,17:4092417.[5] Lin Kaili,Chang Ji an g,L u J ianxi,Mat er.Let t.[J],2006,60:300723010.[6] Gan L M,Li u B,Chew C H,et ngmui r[J].1997,13:642726431.[7] 崔正刚,殷福珊.微乳化技术及应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M],1999.[8] G o ng Qiang,Qian Xuefeng,Ma Xiaodong,et al.Cryst.Growt hDes[J].2006,6:182121825.[9] Sun Li ngna,Guo Qingron g,X i nglong Wu,et al.[J]J.Phys.Chem.C,2007,111:5322537.[10] Li Lili,Chu Ying,Li u Yang,et al.Mater[J].Lett.,2006,60:213822142.[11] C ao Mi nhua,Wu Xinglong,He Xiao yan,et ngmui r[J].2005,21:609326096.[12] Zhang Hon gwei,Zhang Xu,Li Ho ngyan,et al.Cryst.G rowt hDes.[J],2007,7:8202824.[13] Zhang Peng,Gao Lian,J.Colloid Int erface Sci.[J],2004,272:992103.[14] X i ang J un hua,Yu Shu Hong,Li u Bianhua,et al.Inorg.Chem.C o mmun[J].,2004,7:5722575.[15] Dong Lihon g,Chu Ying,Zhang Yanpi ng[J].Mat er,Lett,2007,61:465124654.[16] Zhang Do ng2feng,Sun Ling2Don g,Y i n Ji a2Lu,et al.Adv.Mat er.[J],2003,15:102221025.[17] Yu Xi aodan,Wu Qingyi n,Ji ang Shi cheng,et al.Mat er.Char2act.[J],2006,57:3332341.[18] Chen Deli ang,Gao L ian,Solid St at e C om mun.[J],2005,133:145215.[19] Law M,Kin d H,Mes ser B,et al.Angew.Chem.Int.Ed.[J],2002,41:240522409.[20] Giria S,Samant ab S,Majic S,et al.J.Magn.Magn.Mat er.[J],2005,285:2962302.[21] Li u Wei,Zhong Wei,Wu Xiaoling,et al.J.Cryst.G rowt h[J].2005,284:4462452.[22] Li n Kaili,Chang J iang,Cheng Ron gm i ng,Act a Bio mat eri alia[J].2007,3:2712276.[23] Lin Kaili,Chang Jiang,Chen g Ro ngm i ng,et al.Mat er.Let t.[J],2007,61:168321687.[24] Hass na R,Ramay R,Zhang M,Bio mat eri al s[J].2004,25:517125180.[25] C ao Mi nhua,He Xiaoyan,Chen J un,et al.Cryst.Growt h Des[J],2007,7:1702174.[26] Wang Qiang,Pan Daocheng,J iang Shichu n,et al.Chem.Eur.J.[J],2005,11:384323848.[27] Pan Daocheng,Zhao Nana,Wang Qiang,et al.Adv.Mat er.[J],2005,17:199121995.[28] Wang Xun,Zhang Ji ng,Peng Qi ng,et al[J].Nat ure,2005,473:1212124.[29] Cui B,Y u P F,Tian J,Chang Z G[J].Mat.Sci.Eng.B,2006,133:2052208.[30] Shi Q Z,Cui B,Wang H,Tian J,Chang Z G.Sci.China Ser.B[J],2005,48:60264.[31] CUIBin(崔斌),W ANG Xun(王训),LI Y a2dong(李亚栋),C hem.J.Chinese Univers 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125.4102电 子 器 件第30卷8。
玉米油制取工艺流程
玉米油制取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玉米油制取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阶段玉米油制取的原料为玉米,所以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玉米清洗:将采摘回来的玉米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垢。
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探讨
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探讨化妆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品。
在化妆品的生产过程中,微乳液是一种常用的配方类型。
微乳液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不同肤质和具有良好的触感。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行业中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物质选择、工艺参数和应用领域。
首先,物质选择是制备微乳液的重要步骤之一。
一个好的微乳液配方需要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
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中起到稳定乳液结构的作用。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油相和水相是微乳液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油相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油脂,如植物油、矿物油或硅油。
水相可以选择纯净水或水溶性活性成分。
其次,工艺参数的选择对微乳液的稳定性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温度和搅拌速度是两个重要的工艺参数。
温度的选择应根据所用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调节。
高温能够加速乳化过程,但会导致部分表面活性剂变性,从而影响乳液的质量。
搅拌速度会影响乳化时间和乳状液的粒径。
较高的搅拌速度能够促进乳化反应,并使得粒径更小,从而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
在微乳液的应用领域方面,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乳液的良好稳定性使得其成为化妆品行业中常用的基础配方。
例如,具有适宜粒径的微乳液可以用于制备乳液、乳霜和乳化霜等产品。
微乳液还可以作为载体,使得活性成分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达到更好的疗效。
此外,在护肤品、彩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等领域中,微乳液也被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是一个涉及物质选择、工艺参数和应用领域的复杂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调节适当的工艺参数,微乳液可以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微乳液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乳液、乳霜、乳化霜等各类产品。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化妆品行业中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企业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应引起重视,以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品牌优势。
鱼油微乳液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鱼油微乳液的制备与特性研究郑敏英;刘峰;刘杨;吴金鸿;王正武【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年(卷),期】2011(013)001【摘要】目的制备鱼油微乳液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食用大豆油和丙三醇作为鱼油的油相溶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和乳糖(9:1,w/w) 为表面活性剂相,制备了O/W型鱼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法考察了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的影响,测定了鱼油微乳的电导率变化和粒径大小,研究了微乳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该鱼油微乳液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平均粒径在10~100 nm之间,稳定性良好.流变特性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相和油相质量比为9:1,含水量80%(w/w)的鱼油微乳液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属于拟塑性流体.结论鱼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良好,是包封鱼油的新方法.【总页数】5页(P14-18)【作者】郑敏英;刘峰;刘杨;吴金鸿;王正武【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TS225.2+4【相关文献】1.鱼油乳状液的制备及其流变特性研究 [J], 郑敏英;刘峰;王正武;包音都古荣·金花2.以大豆蛋白制备微胶囊化鱼油的研究(I):微胶囊化鱼油的壁材选择 [J], 朱迅涛;许时婴3.以大豆蛋白制备微胶囊化鱼油的研究(II):微胶囊化鱼油的工艺研究 [J], 朱迅涛;许时婴4.微乳液法制备球形氧化锆粉体及其分散特性的研究 [J], 马天;杨金龙;张立明;何锦涛;黄勇5.基于天然皂皮皂苷界面自组装包埋制备粉末鱼油及其特性研究 [J], 陈小威;尹文俊;李金玉;杨晓泉;马传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营养健康玉米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玉米油[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营养健康玉米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玉米油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沈序清,巨浪,莫春霞,巨欣,赵友志,邱玉坤
申请号:CN202010354461.4
申请日:20200429
公开号:CN111534369A
公开日:
2020081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养健康玉米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玉米油,涉及食用油加工的技术领域;一种营养健康玉米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压榨制油:称取1000‑1200重量份的玉米胚芽,物理压榨,油渣分离,制得毛油;(2)脱胶:将毛油温度升至70‑80℃,加入12‑20重量份80℃‑90℃的水,加入0.02‑0.03重量份的磷脂酶,剪切混合,离心分离,制得脱胶油;(3)脱蜡:将脱胶油降温至0‑5℃结晶,过滤,制得脱蜡油;(4)脱酸:将脱蜡油升温至225‑240℃脱酸,过滤,制得营养健康玉米油。
营养健康玉米油的制备方法具有便于提高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优点。
本发明制备的玉米油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申请人:成都红旗油脂有限公司
地址:610305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站前路199号(四川省(青白江)现代粮食物流加工产业园内)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玉米油的组成和特性
玉米油的组成和特性
陈璥
【期刊名称】《淀粉与淀粉糖》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 精制玉米油(corn oil)是由99%的甘油三酸酯(triglycerides)组成(Sonntag,1979a),其平均分子量326,在室温下为液体,此脂肪酸是16~20个碳链的碳氢化合物,通常为18个碳,每个链上有三个双键,典型的精制玉米油的组成见附表.因其相当低的油酸含量,比其他几种蔬菜油更稳定(Son-ntag,1979b;Erickson and List,1985).
【总页数】2页(P54-54,38)
【作者】陈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9
【相关文献】
1.玉米油乳化液的相转换特性 [J], 张军;张园春;陈怀民
2.玉米油乳化液电破乳时离散液滴的电聚结和电分散特性 [J], 张军;郑捷庆
3.玉米油分组成的遗传变异及选择效应 [J], Pamin,K.;张坪
4.九个春化作用特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中VRN1基因的组成和特性分析 [J], 袁秀云;李永春;孟凡荣;闫延涛;尹钧
5.亚麻籽胶对玉米油乳状液乳化特性的影响 [J], 冯美琴;孙健;杨勇胜;王海燕;颜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全营养玉米油关键加工的流程控制及工业化生产研究
安全营养玉米油关键加工的流程控制及工业化生产研究食用玉米油是具有很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还有VE/赖氨酸以及诸多的优质蛋白以及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1]。
目前国内的玉米油脂的制作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安全营养的玉米油的制作的流程、技术以及最后的质量标准和各项指标都能到了国内外玉米油脂的先进的生产标准。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玉米油生产国标,所以在实际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各企业的产品参数差异较大,在原料的储存、玉米胚芽的压榨和浸出工段、玉米油储存过程中的氧化酸败现象及玉米油碱炼水的处理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
本论文从玉米胚芽原料的筛选分级,再到通过压榨出油以及胚芽饼浸出取油,以及玉米毛油全系列的精炼过程进行研讨研究并进行优化。
针对安全营养的玉米油的制作技术和设施、工厂化生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条理性研究,以适当程度的生产尤其是精炼过程中的技术的应用,以便尽量避免玉米油中营养物质损耗,规避有害物质的产生。
同时,在玉米油的日常保存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氧化剂,用来减缓玉米油的氧化腐败,以达到安全营养玉米油的目标。
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玉米油生产企业所重点关注的原料处理、氧化控制及废水处理方面进行实际生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作为玉米油生产原料的玉米胚芽的质量控制与玉米油质量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厂家、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玉米胚芽的分级除杂处理,在比照研究玉米胚芽的结块和霉变的基础上,参照不同参数的玉米胚芽在软化和蒸炒处理后不同的物理性状的表现,确定了玉米胚芽的最佳储存条件和预处理工艺参数。
(2)研究玉米胚芽在压榨和浸出工段的加工参数与玉米油产品的质量关系。
通过研究不同物理性状的玉米胚芽饼在压榨和浸出工段中的出油率,确定了玉米胚芽饼在压榨和浸出工段的最佳操作流程和加工参数。
(3)研究食用玉米油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酸败现象。
通过采用加速氧化法来分析食用玉米油在氧化时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确定了导致食用玉米油在储存时影响氧化的因素和处理方法。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工程师园地文章编号:1002-1124(2004)02-0061-02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王正平,马晓晶,陈兴娟(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本文翔实的介绍了微乳液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
关键词:微乳液;性质;制备;应用中图分类号:T Q423192 文献标识码:APrep 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emulsion M A X iao -jing ,W ANG Zheng -ping ,CHE N X ing -jua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ion ,structure ,propertie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meulsion havebeen summarized.K ey w ords :microemulsion ;property ;preparation ;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03-12-16作者简介:王正平(1958-),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1 前言微乳液最初是1943年由H oar 和Schulman [1]提出的,目前,公认的最好的定义是由Danielss on 和Lindman [2]提出的,即“微乳液是一个由水、油和两亲性物质(分子)组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热力学上稳定的溶液体系”。
微乳液能够自发的形成,液滴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界面膜所稳定,直径一般在10~100nm 范围内。
微乳液的结构有三种:水包油型(O/W )、油包水型(W/O )和油水双连续型。
O/W 型微乳液由油连续相、水核及界面膜三相组成。
微乳液制备工艺中加热温度的研究
微乳液制备工艺中加热温度的研究刘艺芳;赵昕楠【摘要】微乳液是结合了乳化油和浓缩液的特点,制成的一种微乳型的液压传动介质。
微乳液在制备过程中,除了加料顺序不同,导致成品所用时间不同、性能有所差异外,加热温度和加热方式也是微乳液制备工艺的决定因素。
在针对微乳液制备工艺中的加热温度和方式进行了研究后,结果表明,当皂化温度反应t1大于110℃时,反应温度t2在70℃时,油品的综合性能最优。
加入OP-10的过程中如持续加热,会造成微乳液稳定性能差。
最佳温度及加热方式为:油酸与三乙醇胺的皂化温度t1应为110℃,反应温度t2应为70℃,加入OP-10后应停止加热。
%Microemulsion was a hydraulic fluid transmission medium which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ulsion oil and concentrated liquid.The preparation time and microemul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influenced by charging sequenc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when t1 was above 110 ℃,t2 was 70℃,the combination properties of microemulsion were the best. Once the OP-10 was added,the stability behavior became worse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ing temperature.The optimum condition was that, the saponification temperature t1 of oleic acid and triethanolamine was 110℃,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2 was 70℃,and there was no need to heat after adding OP-10.【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微乳液;制备工艺;加热温度;皂化反应【作者】刘艺芳;赵昕楠【作者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矿用油品分院,北京 100013;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矿用油品分院,北京 100013;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3;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55我国液压支架广泛应用ME系列乳化油和MS系列浓缩液作为液压传动介质[1]。
柴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绘制及燃烧性能测定-华师【范本模板】
柴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绘制及燃烧性能测定学生姓名:xxxxx 学号:xxxxx专业:化学师范年级班级:xxxxx课程名称:应用物理化学实验合作者:xxxxx实验指导老师:何广平实验时间:xxxxxx【实验目的】①本实验学习柴油微乳体系拟三元相图的绘制与研究方法,并根据相图,选择合适的柴油微乳液。
②通过氧弹卡计进行燃烧性能测定,比较柴油、微乳柴油燃烧时其燃烧效率的不同,对微乳柴油的经济与环保价值进行评价。
【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Schulman在1959年首次报道微乳液以来,微乳液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985年,Shah定义微乳液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膜的作用下生成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的透明的分散体系。
由于微乳液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具有高稳定性、大增溶量、以及粒径小等特殊性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燃油掺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课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使用掺水燃油.由于油、水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W/O或O/W乳液在加热燃烧时水蒸气受热膨胀后能够产生微爆,使得燃油二次雾化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大大降低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含量。
但是由于一般的乳状液稳定时间短,易分层,使得这一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微乳燃料的制备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合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自发形成稳定的微乳燃料。
微乳燃油可长期稳定,不分层,且制备简单,并能使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更高,其节油率可达5 %~15 %,排气温度下降20 %~60 % ,烟度下降40 %~77 % ,NO x 和 CO 的排放量降低25 %,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上都有较为可观的效果,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
随着近年来对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微乳液理论在乳化燃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透明、稳定、性能与原燃油差不多的微乳液燃料成为了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交通运输也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大,而石油资源有限,于是出现了石油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趋势。
微乳液作为油气增产助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第49卷第12期2020年12月应用化工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2Dec.2020微乳液作为油气增产助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刘倩▽,管保山2,3,刘玉婷3,梁利3,刘萍'(1.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微乳液的粒径在100nm以内,包含多种类型,具有粒径小、界面张力低、增溶能力强、热力学稳定等特点,液滴破裂后能够将有效物质输送到界面处发挥作用。
可通过研究相图、进行正交实验和构建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最佳配比。
国内外将微乳液用于化学驱油、洗油解堵、压裂液助排和渗吸置换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微乳液作为重要的油气增产助剂,能够为非常规油气的高效开采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加强高效、低廉、环保微乳液的研发和增产机理的研究,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产。
关键词: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相图;增产中图分类号:TE39;TE348;TE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206(2020)12-3230-07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he microemulsionadditives applied to oil&gas stimulationUU Qian'2,GUAN Bao-shan'3,LIU Yu-ting,LIANG,LIU Ping(1.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2.Institute of Porous Flow and Fluid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gfang065007,China;3.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 particle size of microemulsion is less than100nm,including many types・The microemul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particle size,low interfacial tension,strong solubilizing ability,and thermodynamic stability,etc.The effective material can be transported to the interface after the droplet broken.The optimum ratio can be determined by studying phase diagram, carrying out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ng mathematical model.At home and abroad,microemulsion have been used in the fields of chemical flooding,fracturing fluid cleanup,reservoir repair and imbibition,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As an important additive for oil&gas stimulation,microemulsion can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and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high efficiency,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icroemulsion and its stimulation mechanism, so that it can be better applied to practical production.Key words:microemulsion;surfactant;phase diagram;stimulation微乳液是在1943年被Hoar和Schulman发现的一种新型乳液体系,1959年被称为“微乳液”,简称ME O DaMelsson和Lindman等在1981年将其定义为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透明、光学各相同性、热力学稳定的液体体系,具有独特的性质,可自发形成,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能够克服乳液应用的局限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l a c k s mo k e a p p e a r e d wh e n t h e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wi t h m( c o r n o i l ) : e( r me t h a n o 1 ) >6: 4 b u r n e d Mi c r o —e x p l o s i o n
摘 要 : 选 择甲醇作为亲水相, 油酸作 为乳化剂, 制备了玉米油微乳液 . 当玉米油质量分数为 0 . 3 以下目 寸 , 形 成的微 乳液为水包
油型( o i w) ; 0 - 3 以上时形成的乳液 为油包 水型( w/ o ) . 玉米 油一 甲醇微 乳液最高储存温度是 6 5 ℃- 4 c 冷藏后, 当玉 米油质量分数为 7 0 % 以上或 甲醇质 量分数为 9 0 %以上时, 依然为透明 的微 乳液; 冷藏出现分层 的样 品在 恢复室温后仍为透明的微乳液 . 酒精 灯模拟燃烧试 验证 实, 尽管微乳液 中甲醇含量不 断减少, 玉米油的含量不 断增多 , 但燃 烧火焰没有明 显的差别. 从黑烟 情况 看, m ( 玉米油) : m ( 甲醇) 大
中 图分 类 号 :T Q 3 1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一 o 4 3 9 ( 2 O l 3 ) 0 9 — 0 0 O 6 — 0 3
Pr e pa r a t i on and bur ni ng pe r f or ma nc e of c or n oi l m i c r oe m ul s i on
Ab s t r a c t : Th e c o r n o i l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wa s p r e p a r e d u s i n g me t h a n o l a s t h e h y d r o p h i p h l i c p h a s e ,a n d o l e i c a c i d a s t h e e mu l s i f i e r . Th e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wa s o i I i n wa t e r t y p e wh e n t h e c o r n o i l ma s s f r a c t i o n wa s I e s s t h a n
第3 O 卷第 9 期 2 0 1 3 年9 月
印 染 助 剂
T EX T I L E AUXI L I ARI E S
V0 1 _ 3 0 NO . 9 Se p . 201 3
玉米油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郭俊旺 ,黄旦J 眙,任 洁 ,魏彩云
( 广 东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广 东佛 山 5 2 8 0 4 1 )
c or n o i l — me t h a n oI m i c r o em u l s i o n wa s 6 5 o C.Af t e r c o ol i n g a t 4 ℃ ,t h e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s wi t h mo r e t h a n 7 0%
GUO J u n. wa n g ,H U ANG J i n g — y i , REN J i e , WEI C a i — y u n
( G u a n g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s h a n 5 2 8 0 4 1 ,C h i n a )
于6 : 4 的微 乳液燃烧时有少量黑烟 出现 . 微 乳液燃烧时均可 以听 到扑扑 的爆 破声, 而且随着甲醇含量增多, 爆破 声逐级增强, 这说明微 乳液在燃烧 时会发生微爆现象. 甲醇燃烧比较平稳, 没有爆破声. 与 甲醇燃烧相 比, 微 乳液火焰明亮偏黄. 关 键 词 : 玉米油;甲醇;油酸;微乳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n g o f mi c r o emul s i on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c o r n oi l d o s a g e a n d d e c r e a s e o f me t h a n o f a mou n t . Sma l I a mo u n t o f
0 . 3, a n d wa t e r i n o i l t y p e wh e n c o r n o i l ma s s f r a c t i on wa s h i g h e r t h a n 0 . 3. T h e h i g h e s t s t o r a g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c o r n o i I o r 9 O % o f me t h a n o1 wa s s t i l I c l e a r .a n d t h e l a y e r e d s a mp l e c o u l d r e t u r n c l e a r a f t e r r e t u r n e d t o r o o m t e mp e r a t u r e Th e a l c o h o l l a mp s i mu l a t i n g b u r n i n g t e s t s h o we d n o r e ma r k a b l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f l a me d u r i n g b u r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