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精)

合集下载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5、设计程序
层次 宏观城市设计 侧重点 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 境的分析与研究 备注 城市形态、道路格局、城 市轮廓线、广场布局、公 共绿地系统以及重要的标 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 局等 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 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
中观城市设计
直接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 的阶段,标准和指引可直 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 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 一个阶段。 针对城市近期需要建设或 改善的城市设计小区
二、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 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 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 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 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 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 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 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 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 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 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4、设计要素
1)用地性质──在城市设计中包括有: 重点设计地段──商业中心、商业街、城市广场-- 强调的主题 居住区设计----一般设计,以大片的统一基调为主 特殊地段──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地段,山地、水域、 名胜的周围环境 2)用地强度──越小越好,与开发利益的矛盾的协调 3)环境指标──心理反映的具体体现,简单而言,即绿 化指标;更深一步:设施配套(城市家具)完善;更进 一步,景观美学要求──空间尺度(三维比例),方便 度、舒适度
8、工作方法
1、整体以指导性为主
──近似于城市规划,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1)确定城市艺术特色──自然山水(桂林)为主,历 史人文景观(杭州、西安)为主或城市建筑特色(深圳) 为主 2)城市中自然环境条件的利用: 外围生态走廊──城市衬景 河道绿化──城市风光带 山川水体──城市公园

可持续的街道综合整治规划探讨——以郑州市嵩山路道路综合整治为例

可持续的街道综合整治规划探讨——以郑州市嵩山路道路综合整治为例

到 以 人 为 本 。 相 信 无 论 是 政 绩 工 程 也 好 , 民生 项 目也罢 ,让 城 市居 民 享受 到
高质 量 的公共 设施 服务 总 是好 的 。
求 也 越来 越 高 。 城 市街 道在 城 市 中具 有 重 要 的地 位 和 作 用 ,是 城市 文化 内涵 最
直 接 的 物 质 载 体 , 也 是 城 市 的 魅 力 所 在 。 城市 街 道 空间 良好 秩序 的营 造 ,临 街业 态 的梳 理 ,交 通 、 市政 基 础 设 施 的 配 置 以及 环 境 小 品 设 施 的布 局 等 ,都 成 为增 强城 市 交 往 空 间 的 活力 、提 升 环 境 和 文化 品质 的 重要 内容 。 2 0 年 ,郑 州市 政府 邀请 国 内知名 08
Z O G H UC S R C IN H N Z O ONT U TO
可持续 的街道综合整治规划探讨
以郑 州 市 嵩 山路 道 路 综 合 整 治 为例
刘东 方
【 摘要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街道空间良好秩序 的营造 ,临街业态的梳理 ,交通、市政基础设
施 的配 置 以及环 境 小 品设施 的布 局 等 ,都 成 为增强 城市 交 往 空间 的活力 、提升 环境 和 文化 品质 的重 要 内容。 本 文从 现 实 出发 ,结合 实 际建 设项 目 得 的经 验和 教训 进 行反 思 ,对 建设 可持 续 的街道 空 间提 出观 点和 看 法。 取
重 叠对 周边 居 民 出行 的影 响。

互 为支 撑 。
许 多城 市具 备 一 些特 色街 道 ,这 些
街 道从 某种 意义 上 已经 变成 了该 城市 的 代 名 词 。人 们 津 津 乐 道 的往 往 并 不是 街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一、相关概念1.广场与人性化设计培根在《城市设计》中说过:“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上代传下来的老信条重新下定义,也必须从当代的角度重新系统地阐述旧的观念”。

“广场”为外来词,中国历史上没有广场概念,最早的“广场”一词是公元前8 世纪古希腊的“Agora”,译为“集中”,既表示人群的集中,也表示人群集中的地方,后被用来表示“广场”。

古罗马后,出现了“Plaza”和“Square”两词,字典解释为:“Plaza”指公共的或公用的“Square”或者市场,也指市场中商业建筑群;“Square”指在城镇中心宽广的开放地段,形制多为矩形,也可由建筑围合起来。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为适应当今社会各种生活需要,新兴的现代广场应运而生,中外学者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来定义它。

1.1广场的概念从汉字字义上看,“广”者,宽阔、宏大之意也,“场”,指平坦的空地。

“广场”,即广阔的场地,是指由两条或几条街道汇合处形成的空地(《语言大典》,三环出版社,1990),今特指城市中广阔的场地,如天安门广场(《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的作为活动焦点。

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联通。

它应具有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9]J. B杰克逊认为“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形式”。

美国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佛朗西斯编著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原则》一书中指出“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

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

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

247-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施选型研究

247-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施选型研究

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施选型研究——以深圳市深南路行人过街设施为例林云青 刘光辉 覃国添【摘要】步行交通是最为常见最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但是行人过街设施的形式错配问题普遍存在,且常常造成各类交通活动参与者使用不便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合理设置步行过街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通过分析常用的行人过街设施的形式、特点、通行能力和适用范围等,总结认为行人过街设施配置选型时应考虑道路功能等级、车辆的运行状况、行人过街需求以及道路周边用地、建设经济性、城市景观与环境等因素,文章最后结合具体行人过街设施配置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施;选型0.引言步行交通在以通勤、休闲娱乐、购物等出行目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管选择何种方式出行,都需要以步行作为一次出行的开始、过渡衔接和结束。

据统计,不论其他的交通出行方式如何发展,步行交通出行方式占居民出行方式中的比重一直较为稳定,其在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不可取代。

然而,在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行人过街设施错配的案例时有发生,导致行人过街不便、交通流运行不畅甚至安全事故频发。

因此,在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施规划或者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对行人道路通行权力的保障,实现人、车环境的安全、便捷、高效和舒适。

1.行人过街设施概况城市道路的时间、空间资源有限,各种交通方式在城市道路中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特别是步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

行人过街设施按所克服的冲突类型不同可分为平面过街和立体过街两种形式。

1.1 平面行人过街设施平面行人过街设施是最常见、较简单的过街设施,人行横道是平面过街设施的基本形式。

根据是否对行人与机动车的路权进行人为的、相对固定比例的时间分配,平面行人过街设施分为信号灯控过街和无信号灯控过街两种类型。

行人在通过无信号平面过街设施前会判断是否有安全的穿越间隙(这个间隙通常叫做“可穿越时距”),即机动车流的车头时距是否大于行人穿越街道所需的最小安全过街时间。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因为它是满足城市居民各种需求的重要载体。

扬·盖尔以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探讨扬·盖尔的“以人为本”设计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方法。

首先,我们将讨论扬·盖尔的“以人为本”设计理论。

他关注人们在城市中的需求和体验,并将这些需求和体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盖尔强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具有文化氛围的环境。

他主张设计师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了解人们在城市中的行为模式、社交需求和情感期望。

只有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才能设计出能够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公共空间。

其次,我们将研究扬·盖尔“以人为本”设计的实践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他强调设计师应该与居民和使用者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设计师应该通过调研和观察来了解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他们的期望和满意度。

设计师还应该注重创造多样性和交互性,通过灵活的布局和多样的功能设置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设计师还应该注重公共空间与周围环境的衔接,创造一个有机统一、协调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在实践中,扬·盖尔的“以人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他主张通过提供舒适的座椅、绿植和阴影来满足人们的休息和社交需求。

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他主张通过提供不同功能的区域,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和休闲区,来吸引不同年龄和兴趣的人群。

在城市街道的设计中,他主张通过改善人行道和骑行道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和步行体验。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扬·盖尔的“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设计师需要与时俱进并运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

浅议城市生活性街道规划设计

浅议城市生活性街道规划设计

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科技经济导刊 2016.30期浅议城市生活性街道规划设计王艳丽(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城市的精华在于五彩斑斓的城市形态环境的公共空间,而街道则是连接各个公共空间的载体。

城市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

当地居民在街道中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光游客沿着街道感受了城市的氛围。

换句话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城市街道生活传统的国家。

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动车的增加,街道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了,生活性街道的功能是什么?如何美化生活性街道?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1 生活性街道的功能分析(1)维护城市的安全是一个城市的街道和人行道的根本任务。

大城市与小城镇和郊区有着一些基本的不同,其中之一是城市顾名思义有着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对任何一个人而言,在大城市中碰到的陌生人比他认识的人多,所以一个成功的城市地区的基本原则是人在街上身处陌生人之间时必须能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会潜意识感受到陌生人的威胁。

现在,野蛮行为已经占领了很多城市的街道,或者人们正害怕这种行为发生在街道上,有很多街头暴力事件用不着发生很多就会让人对街道感到恐惧,一旦产生恐惧,就会减少上街的次数,结果是街道越来越不安全。

但是街道的安宁不是主要由警察来维持的(即使这是警察的责任),他应该主要是由一个相互关联的,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的,这是一个有着自觉的抑止手段和标准的网络,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

其次,不安全的问题不能通过分散人群,降低稠密度,用郊区的特征来取代城市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

所以,一条街道想要应付陌生人,在陌生人多的时候能确保安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在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必须要界线分明,不能像郊区的住宅那样混合在一起。

第二,必须要有一些眼睛盯着街道,这些眼睛属于我们称为街道的天然居住者。

街边的楼房具有应付陌生人、确保居民以及陌生人安全的任务,他们必须面向街道,不能背向街道,使街道失去保护的眼睛。

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此 ,人行道设计 要求较宽 ,可与开放式绿地结合布置 ;车行 道应与行人之 间有较 宽隔离 ,可设置公交站 ;可保留 1 9行车
但 同 时 对 其 行 驶 区域 给 予 一 定 限 制 。 此 类 路 一 般 采 用 两 幅 路 形式。
在 城 市 道 路 的 道 路 横 断 面 设 计 中 , 要 综 合 考 虑 路 幅 宽
的不断提高 ,人们需要一个净化美丽的生活空间的愿望愈加
迫切 ,市 民对城 市道路 的要 求越来越 高 ,不仅在 使用功 能
上 ,而且在观赏功能 、享 受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有
了更 高 的 要求 。
谐。
( 2)考虑沿街建筑 的性 质 ,与沿路 各类型建筑取得和
( 3)在 保 证 小 汽 车 行 使 的 同 时 , 提 倡 公 交 优 先 的模 式 ,有 条件 的 情 况下 可 以设 置 公交 专 用通 道 。 ( 4)中央 分 隔 带 的 设 置 一 般 应 满 足 自行 车 过 马 路 最 小 安 全 等待 宽度 ,并 在 主 次干 道 上 考 虑 路 口进 口道 左 转 拓 宽 需
道路交叉 口处设计成 凹凸状 ,将路面部 分拾高或降低 ,
使车辆产生震动而减 速。又或者设置斜路 障,路段上设置通
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
居 住 区 入 口或道 路 交 叉 口设置 形 象 的交 通 标 志 传 达 限 速
和 禁 转 等 交通 信 息 。
长距离 交通转移。道路上车流量较高 ,要 求机动车道 路面 宽
然 景 色 有所 变化 。 2 道 路 横 断面 设 计 . 3 231 ..道路 横 断面 布 置 原则
( 1)为保 证 交 通 的 安 全 与 通 畅 ,应 尽 量 实现 行 人 、 机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一、本文概述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然而,当前许多城市的街道步行空间设计忽视了人性化的需求,导致步行环境不佳,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和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通过分析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具体实践案例,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和重要性。

接着,从人的行为心理、生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可识别性和文化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具体应用,如步行道的规划、休息设施的布置、景观环境的营造等。

文章总结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对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视,提高城市步行环境的质量,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宜行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街道步行空间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然而,当前街道步行空间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步行空间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在一些城市中,步行空间被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挤压,使得行人只能在狭窄的空间中穿行,安全隐患大。

同时,步行空间的连续性经常被打断,如被停车场、占道经营等行为占据,使得步行者无法顺畅到达目的地。

步行空间的设施配置不足。

座椅、垃圾桶、照明等设施的缺乏,使得步行空间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亟待加强,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出行需求。

再者,步行空间的环境品质有待提高。

部分街道步行空间存在卫生状况差、绿化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规划师的行道树教案:如何规划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街道?

城市规划师的行道树教案:如何规划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街道?

城市规划师的行道树教案:如何规划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街道??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街道规划越来越被重视,行道树的种植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行道树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为行人提供遮阳和防护,是城市环境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行道树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城市规划师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规划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成为了城市规划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如何规划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街道的方法和实践。

一、规划前景分析:规划前景分析是城市规划师设计任何一个城市街道和行道树的基础和开始。

在规划前景分析的过程中,要对该城市街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城市的发展状况,土地利用变化,交通路网变化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于更好地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要求,及时调整城市规划方案。

在这个分析阶段,我们还要了解街道的功能需求,例如行人和车辆的流通需求,公共设施的布置需求,及其他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因为街道的规划,是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设计,所以须要从公共的角度设计,让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应顺肯人们的使用需求。

二、选址原则与要素:选址原则和要素是城市规划师设计人性化城市街道的关键。

在选址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环境因素和规划的目标。

选取合适的绿化带和公共绿地,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行道树的品种和数量,如:银杏、珊瑚树、黄花梨、谷物树等。

同时考虑到行道树下的地面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安排,如路灯、坐凳等公共设施的布置。

对于行道树在生长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也需考虑周全,对于每一颗行道树育苗到成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要做出合理的计划,对各时期的选址和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三、意识形态贯彻:意识形态贯彻是规划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使得行道树的规划落地更符合现代化城市对绿化进行全面升级的发展要求。

规划师还需要注重研究和探索现代化城市化及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城市的发展和重建规划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

浅析人工挖孔桩施工要点

浅析人工挖孔桩施工要点
参 考 文 献
Hale Waihona Puke [ ] j 7 9 城 市道路设计规 范. 1 cj — 0 3 [ ] 素平. 市道路设 计 中的几点思 考[] 2岳 城 J. 西部探矿 工程 ,03 20 ,
() 22 2 . 5: 2 13 1
[ ] 国峰 关 于城 市道路 横 断 面综 合布 置 的探 讨 [] 3赵 J. 交通科技
一 一

段, 缩短为 5 e 以减少开挖后孔 壁的裸露时间 , 0m, 及时进行护壁混凝 土 灌注; 流砂情 况 比较严重 时 , 常用 的办法 是采取钢筒护 壁措施 , 钢筒 与 护壁用 的钢模板 相似 , 以孔 的外径为直径分 成 4 6 圆弧 , ~ 段 加适 当的 肋板, 相互用螺栓连接 , 开挖 6 e 0m左右 时 , 分片将套简 装入 , 深入孔底 2 e 插入 上部混凝 土护壁外侧不少于 5 m 装后即可支模灌注护壁混 0 m, c。 凝 土。 4人工挖孔桩持力层 的确定 . 持力 层 的确定可 通过地 质勘 察报告 剖面 图中的持 力层标 高来确 定 。若挖至持力层标高时仍未见 持力层 , 应认真进行现场会审 , 必要 时 进行 补钻 , 明持 力层埋深 , 查 综合分析地质 设计标高 、 持力 层分布走 向 及性状 , 由勘察 、 设计 、 监理 、 施工 四方 研究确定桩孔进入持力层 的具体 标高 。 因此 , 当持力层实际情况与勘察 、 设计差异较大时 , 不要轻 易更换 桩 型, 也不要采取补挖桩措施 , 应慎重 对待 , 查明原因 , 认真研究施工方 案, 确保桩基施工质量 。这就要求工 程地 质勘察单位技术过硬 , 人员素
2 0 ,6:9 7 . 0 2 () 2 2 6
[] 4马青 , 吕正华 , 明. 赵 以人为本 的城 市街 道设施规 划研 究[] J. 沈

《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解析

《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解析

第1u总261期)2021年1月URBAN ROADS BRIDGES&FLOOD CONTROL道路交通D01:10.16799/ki.csdqyfh.2021.01.002《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解析彭庆艳[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125]摘要#介绍了《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背景、适用范围、编制理念和章节安排,界定了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就其中慢行交通、公共交通、路面质量、附属设施、交通管理、掘路和日常养护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解析,以促进《导则》的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管理导则;技术要点;解读中图分类号:U41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21)01-0008-040引言2019年8月21日,《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沪道[2019]19 )(以下简称《导则》)施。

内首部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它体现了上海市“像细”的城市管理和道路建设。

解读其编制的、技术要点和主要内,理解和行《导则》。

1编制背景和适用范围1.1编制背景20161,上海市开展了综合交通管理补短,解交通中的点、点⑴O 20173,总上海团城市管理像精细”,上海城市点和的理路J 理J O20181J 上海市公了《中共上海市、上海市市城市管理精细化作的施行计32018—2020)》。

2018,上海市交通了路、范路、精范路创建。

了总结上海市来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指导城市道路的精细化管理,上海市道路输局组织展了《导则》编制。

1.2精细化管理的含义道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各种岀行者提供更收稿日期:2020-06-05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2017-(2-010)作者简介:彭庆艳(197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的服务,涉及到道路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单单依靠道路的日常养护管理远远不够。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规划设计

浅论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摘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关系到居民安全和城市环境,通过剖析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条件限制和问题,论述从规划控制至细部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规划设计;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54—02道路是自行车、行人与车流行驶用地的统称,位于城市范围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是展现一个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有着: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交通量大、道路交叉点多、沿线两侧建筑密集、景观要求高等特点。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繁杂的工作。

评价一条道路好坏,不仅看其在交通方面的作用,还应看其规划设计中对“人”的关心,从宏观控制到细部处理的精心程度。

而所谓“人性化”含义即: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如何把车、人、周围环境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从而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快速、经济、便利、舒适的要求。

一、道路规划现状与规划宽度——前提条件(一)道路规划历史与现状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是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

1995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公交专用道、商业步行街等。

而在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规划文件中可以看到“商业性干道”、“综合性干道”、“交通性干道”的术语。

可见城市道路规划从分类上发生了改变。

“道路一旦建成即固定,并占据城市用地,沿街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有关市政设施也都跟着道路的布局而相应固定下来”,这说明规范可以修订,规划可以修正,而已规划并建设的道路的性质、红线宽大多是固定下来了。

有关道路规划的问题源于对城市道路称之为“路”还是“街”的思考,应如何协调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环境的问题。

“自盛唐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种植地带,使古代城市道路的面貌起了重大变化。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
道路设计应该“ 以人 为本 ” 考虑 人 的感 受 , 的 目的 , 略 阐述 了人 性 化 城 市 道 路 设 计 的 几 个 方 面。 , 人 粗
关键词 : 以人 为 本 ; 市 道路 ; 障碍 城 无
在传统 的设计理念 中, 以车为本” “ 长期 以来一直是 道路 交通设计 的出发 点。设计师们更多考虑 的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地 通过 , 减少 行人对行驶车辆 的干扰 。 以车为本 ” “ 的设计观念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 考 虑地 形特点 , 千篇 一律的方格 网式 的道路 网络 , 导致了单调 的道 路 断面 , 冷漠 的交通环境 , 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 人们对精神生 活的要求越来越 高 , 单纯从使 用 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所 以, 城市道路设计 应 该 以人 为 本 . 虑 人 的 舒 适 度 , 的 目的 。 考 人
双 向六快二慢 的主机动 车道 和两侧 各 6 m宽 的机动辅道 , 主道 与辅道 动 空 间 。 21 .将道路 的平 面线形设计成 蛇形 或锯齿形 ,迫使进入 的车辆降 闯设有绿化 隔离带 。世纪大道 的景观设计采用非对称 性断面形式 , 在 大 道 北侧 人 行 道 上 布置 了八 处 游 憩 园 ; 崂 山路 和扬 高 路 路 1设 置 了 低 车速 ,也使外来 车辆 因线路 曲折不愿进 入而达到控制车流 的目的, 在 5 同时曲线 形道路对居民而言 , 其趣 味性更强 , 景观更丰富 。 两处雕塑广场、 闲小 品以及艺术画廊等 。 休 22在道路 的边缘或 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 木 ,产生不易进入的氛 . 二 、 路 线 形 设 计 道 以减少不 必要 车辆 的驶入 。 同时 , 路上种植 的树木 改善 了道路景 道 道路 线 形 设 计 直 接 关 系 到 道 路 的 使 用 质 量 和交 通 运输 状 态 。良好 围, 美 的线形设计 。 不仅 为城市交通运输 提供安全迅速便 利的条件 , 而且也 观 。 化 了居 住 区 的环 境 。 23在 道路交叉 1处将道路设计成 凹凸状 ,将路面部分地抬高或 _ 5 能与沿线 两侧 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 , 以消除乘 客路途 的疲 劳。从 景 使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感 , 给驾驶者以警示。 观和安全观点来看 , 用较大半径 的圆弧曲线 , 比漫长的直线 和短线 降低 . 要 24在 确 保 车 辆 可 以通 过 的 前 提 下 , . 间断 性 地 缩 小 车 行 道 的 宽 度 , 为佳 , 除了主干线道 路和交通性干 道不宜采取较多 的转折外 , 一般 的 道路都可 以采用适 当的转折 , 设置较大的 曲线 , 使沿线两侧 建筑物 , 造 成 不 易 通 过 的视 觉 效 果 。 自 25在道路铺设上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 的材 料 ,在视觉上形成印 . 然 景 色 有 所 变 化 , 消 除 长 直 线 的 单 调 感 , 除 司 机 的 疲 劳 , 止 交 通 以 解 遏 象 驼 峰 、 象 槽 化 岛 , 为 了 引 起 驾 驶 者 的注 意 减 速 行 驶 , 使 生 活 性 印 既 也 事 故 的发 生 。 的道 路 更 富趣 味 。 三 、 照城 市道 路 功 能 对 其 分 类 按 26通过在交叉 口设置斜路障 ,路端上设置通行路 障来 限制车辆 . 分为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 、 商业性道路 和景观性道路 。

街道改造设计要点探讨一一以”南安市精品街道整治提升设计”为例

街道改造设计要点探讨一一以”南安市精品街道整治提升设计”为例

场所,路边缺乏配套的石凳等可以驻足休息的交流空间,导致人与人在交流时只能站在街道中间,既不便于交流,又妨碍他人通行[2]。

2城市街道改造设计要点和相关改进策略在对成功街、河滨路道路进行城市街道改造时,要结合当地发展情况以及道路的实际使用情况、功能等进行综合设计。

在成功街、河滨路道路改造过程中,其目标主要从安全街道、绿色街道、活力街道、智慧街道四个方面着手,使相关道路街区既能满932023.08 |94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足人们基本通行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

2.1改进理念2.1.1以人为本在改建过程中实现人性化改造在对旧城街道进行改造时,要遵循的改进理念为以人为本。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与城市环境是否能够和谐共处是体现现代人性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改建过程中实现人性化改造就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由于城市街道的升级改造主要就是要满足人们生活、工作、交通、出行的日常需求,在改造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人的活动,因此在对城市街道进行改造和设计时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改进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将人的需求放置在首位,并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工作设计出具有浓厚人情味的空间,使人们在使用街道时能够感到身心愉悦。

由此可见,在对城市街道进行改造设计时需要注重城市的整体性、人文性,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共处性。

2.1.2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创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在对城市街道进行改造和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改进理念。

在对城市街道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街道原本的功能,结合街道的特点以及周边环境,针对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创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将原本区域中的废墟区利用起来,并保留街道原本的具有历史性、文化底蕴的建筑,将街道原本的人文建筑与现代文化特色相互融合,从而设计出属于当地独有特色的街道,营造可持续发展、可循环的生态空间环境,为人们营造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型街道。

城市道路改造要点及改造方案分析

城市道路改造要点及改造方案分析

第46卷第13期山西建筑V v-.46N v.13 -106-2220年6月SHANXI ARCHITECTURE JcL2221DOI:12.13719/j.oki.1027-6229.dH.13.432城市道路改造要点及改造方案分析赵晓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摘要:城市道路改造时,如何在有限的道路条件下,通过精细化设计,尽可能的保障道路改造后的各项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地安门外大街改造为例,通过基础调研,结合道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城市道路改造的关键要素和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道路改造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改造要点,改造方案中图分类号:U41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29-6825(2221)13-2126-23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也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慢行与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道路设计更多地向街道设计转变,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机非分行”,从而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

但是,早期的道路建设则更多的是注重服务于机动车,忽略了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造成道路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大城市特别是城中心,路网已基本成型,两侧建筑布局也基本完善。

因此,城区道路改造时,就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精细化设计,对道路改造的要点及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保障道路改造后的各项功能。

本文以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改造为例,通过基础调研,结合道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城市道路改造的关键要素和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道路改造方案。

1城市道路现状问题分析14“车本位”现象严重,缺乏交通需求管理长期以来,交通畅通一直以机动车的运行速度为标准,交通设施的建设,强调的也是快速路、主干路等满足机动车运行的设施,而为步行、自行车提供空间的路网建设则相对滞后,有的甚至设置在单侧道路上或者直接从“干道”上消失。

地安门外大街位于北京二环内,南起地安门西大街,北至鼓楼西大街,全长约802叫是北京市的传统北中轴线,现状道路为一幅路,宽15.5m,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机动车通行,设置了三条机动车道,机非混行,两侧人行道宽窄不一,局部H m o路口渠化以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为代价。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城市交通环境创建策略研究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城市交通环境创建策略研究
网优化调整力度 , 使公交线 网应 与 受 的步行 距离内乘坐公 交。
境状况也 日益让人堪优 ,现 代城市交通 出现的 明显 强势群体是拥柑 汽 城 市用地布局及 今后 的居住 小区开发 时序充分结合 ,保 障居 民在可 接
车的人 ,相对于他们 的骑车者 、步行者和依 赖公交者 成了弱势群体 。 而 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和城市 政策都优先 为汽车及其 拥 ’ 者服务 ,而
城 市 建 设
T C I N 嘲U T O
基于 以人为本理念 的现代城市交通环境创建策 略研究
柯 国峰
广 东 省 惠州 市 公 路 发展 公 司 广 东 惠 州 5 o 1o l 6
摘要 : 人是 整个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核心 。一切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 的最终 目的就是 为服 务人的快速便 捷 ,这是衡 量道路建设和管理的具 、 体原则和标准 .即 “ 以人为本 ”。本 文在就诶是现代城 市交通环境创建 中的 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 ,给 出 了以人 为本理 念指 导下的现代城市交通 环境创 建的策略。 关键词 :以人 为本 ;城市交通;策略 随着经济 社会 的发展 和现 代城市 化进 程 的加 快 ,城 市 的交通 环
总 之 ,提升 上城 市交 通环 境 的人性 化管 理 ,面广情 大 ,可做 的 例如 ,在人流集 中的步行 商业街周 围 ,设置足够 的停车场使人们 出行 文章很 多 ,关键在于 交通运输 和管理 部门进一步确立 以人为本 理 更方便 ; 息座椅与高大乔木 或花坛相结合 ,使人在休 息时既亲近 自 休 然又可避免夏 日的暴 晒。 念 ,激 励市 民参与 ,群策群 力 ,那么城 市交通人性化 的管理必将 日 臻 此外 ,以人为本不仅要 考虑止常人 的需 求 ,还要考虑伤 残人 、老 完美 。 人和儿 童等弱 势群体 的特殊要求 ,努力创造一 个公平 、平 等的社会环 境 。例如 ,在街道 必要的地方设置 残疾人坡道 和盲道 ;提供 儿童专用 参考文献 : 【J l・ 】 汤姆逊 . 市布 局与交通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 城 M】 版 的坐具、场地和设施 :为老年人和残疾 人设置厕所蹲位 等。 社 .1 8 9 2. 2 、提供人性化 的公 交服 务 [ 郑也夫,樊纲,黄平,等 .轿车大论战【 .北京 :经济科学出 2 】 M】 公共交通 与私人 机动化工具相 比具有节约 能源 和道路资源 、减少

以人为本城市道路设计

以人为本城市道路设计

探析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摘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以人为本;设计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道路设计提倡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但现有城市道路考虑其交通功能居多,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大环境下,城市道路设计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建设生态道路的理念。

1.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要点与实例1.1道路线形设计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

良好的线形设计,在解决城市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能与沿线道路两侧自然环境与景观相融合,从而消除乘客沿途的疲劳。

以安全和景观为出发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要比长直线更加具有优势。

除了主干线与交通性道路不宜采取较多转折外,一般性道路均可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曲线,使道路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

1.2道路横断面设计1.2.1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横断面设计应注重道路功能的同时,兼顾提高城市道路的宜人氛围。

(1)为保证交通的安全与通畅,应尽量实现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分离,减少三者间的互相干扰,提高行车速度。

(2)考虑道路两侧用地性质适当进行差异化设计,与道路沿线各类型建筑取得和谐统一。

(3)在保证小汽车行使的同时,提倡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的模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公交专用通道。

(4)考虑步行友好,注重街景设计,设置分隔带和行人非机动车过街安全岛,以提高道路安全性,体现道路为广大居民服务的道路服务水平。

(5)尽量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

1.2.2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在城市道路的道路横断面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路幅宽度、机动车道功能、机动车道数量、道路绿化等来适应交通发展需要,不仅要解决车辆行驶问题、保证交通顺畅、完成交通任务,同时也要考虑道路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而形成宜人的城市道路系统。

街道一体化设计探究

街道一体化设计探究

水电站设计第36卷第2期D H P S2020 年6 月街道一体化设计探究孙登春,程昱珲,胡浩林(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72)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对街道一体化设计的关注持续增加,并且“以人为本”的街道一体化设计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目前尚无文献对完整的设计策略做专题研究。

为指导街道一体化设计实践,本文结合区域城市街道设计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相对 完整的设计策略:解读上位规划-提炼街道文化-划分街道场景-组合设计模块-细化设计要素。

此策略在成都市成华大道改造 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本设计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街道一体化设计;以人为本;理念转变;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TV984. 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 - 9805 (2020)02 - 0094 - 05〇前 言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以小汽车为代表的机 动化交通成为主流,使得街道空间日益远离人本关 怀以车为本”的理念成为街道设计的主流。

但城 市终归因“人”而筑,“人本思想”在街道空间的回归 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对街道设计的关注持续增加,并 且以人为核心的街道一体化设计逐渐成为未来的发 展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纽约、洛杉矶、波士顿、伦 敦、阿布扎比、新德里、上海、广州、武汉及成都等20 多个国内外城市已先后发布或更新了城市街道设 计导则及手册。

但是,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完整的 街道一体化设计策略做专题研究。

为指导街道一 体化设计实践,本文结合区域城市街道设计经验,对街道一体化设计策略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并且成 功运用到成都市成华大道与成洛简快速路改造工 程中。

1街道一体化设计对于城市来说,街道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与 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城市 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

目前,虽然国内外对街 道一体化设计尚无统一定义,但通过对相关文献中 街道一体化设计释义的共识部分进行整理和分析,可将街道一体化设计定义为:促进“人本思想”在街 道空间的回归。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城市规划更多地注重了交通流量和汽车通行的便利性,而忽视了行人的需求和城市空间的人文关怀。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受到重视。

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道路宽度的确定到道路两侧建筑的风格设计,都需要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力求展现出一个宜居、宜行的城市街道空间。

一、交通设施和行人设施的合理布局城市街道的交通设施和行人设施的合理布局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步行者和自行车骑行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和行人设施,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

城市街道应该设置合理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人行道的宽度应该足够宽敞,能够容纳大量的行人需求,同时应该有足够的绿化带和休息区,方便行人休憩。

自行车道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为骑行者提供独立的通行空间,降低与汽车交通的冲突和危险。

在行人设施方面,城市街道也应该设置合理的过街设施和交通标志,提高行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街道景观设计和绿化规划街道景观设计和绿化规划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城市的门面,城市街道的美观程度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更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应该注重街道景观的美化和绿化环境的营造。

城市街道的建筑风格和街道景观设计应该与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相契合。

通过规划和设计,使得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和色彩相协调,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也需要考虑到街道景观的多样性,为市民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

城市街道的绿化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街道绿化规划中,不仅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植和养护,还需要注重景观绿化的设计,植入一些艺术装饰和雕塑作品,营造出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要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

要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
竞争的机会和条件。
( )人 与 组 织 四
为骨干 、多种运输方式 相协调 的交通结 构体系 ,更为人性化 的 ̄-便 t l - 是将 步行交通规划和 自行车交通规划纳入城市综合交 通规 划之列 , 使居
民有更 加 自由的活动空间。 ( ) 四 城市多维度设计 笔者认为规划师进行 城市规划时在考虑 多维度 设计同时应增加 以
( )人与社会 二 加 以确定 ,才会让居民觉得方便 、舒适 ,才有可能形成宜 人的视觉景 在人 和社会 的关 系上 ,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 展成果惠及全体 观和城市总体风貌 。
人 民,不断促进人 的全 面发 展 ;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 分发挥其聪 明 才智的社 会环境 。
( )设施 配 套 齐 全 三
和为 了人 ;它是一种 思维方式 ,就是在分析 和解 决一切问题时 ,既要 穿越居住 区”等相关规 范就是从居 民的安全需要出发而制定的。
坚持历史的尺度 ,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 )人与 自然 一 ( )把握 适当的空间尺度 二
“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 ,内涵强调的是人性尺度 的规划设计 。 在人和 自 的关 系上 ,以人 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 的生活质 量 ;增 因此 ,城市规划必须要创造 宜人的活动空 间,让 人们觉得空间宽广 , 然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即保持人类 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l 生的循环能 住得 舒适 ,而不是把人们禁 锢在高楼大厦 和车水 马龙的路网隔离带之


随着人们对 空间概念和规划理念 的不 断深 化 ,对城市功能分区有 以人为本 的内涵 所渭以人为本 ,其基本含义 简要说 就是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 历 新 的认 识 。因此 ,进行 功能分区布局时应加入 以人为本元素 。从人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一———————一—————一——————~一一第4期马青等: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243生活性街道是要解决城市各功能分区内部的图1上海豫园商业街八口采用传统建筑风格(4)功能技术合理原则城市街道设施的布置是保证街道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凼素.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来满足其各种功能的要求.如合理地选择交通服务性设施保障城市干道上车流的通畅和行人的安全;合理地布置电话亭和公共厕所等生活服务性街遭设施以创造舒适怡人的街道空间.同时要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资金.城市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中心区的土地更可谓是寸土寸金,街道占用的土地多了.相应的街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就少了,幽此合理布置街道设施,充分利用空间是节约土地的重要措施还要利用现有的市政工程管线、地表植被、体现城市特征的景观等资源,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街道设施规划设计中加以充分利用,使街道功能和景观更加完善美观3.2城市街道的分类随着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兴旺发展,城市各种交通迅速增长,形成交通拥挤、阻塞、易引起交通事故.我国公安部门对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提出各种车、人“各从其类、各行其道”的原则,按照城市街道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考虑到不同性质的城市街道设施要求不同.将城市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和步行商业街三大类.交通性街道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行车速度快、车道宽.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符合高速行驶的菩求,对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万方数据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其特点是行车速度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为主,行人为主,车道宽度可略窄一些,两侧可布段为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步行商业街是近30年来在各国逐步兴起的一种振兴城市旧中心区的手段之一一般在传统商业街道上将车辆封闭在外,为步行者创造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其交通特点是基本以人行为主,没有车辆行驶其中,功能多样化,安全、舒适,利于人流活动.3.3街道设施的设计要求不同性质的街道,功能有所不同,街道设施的主要作用是满足街道功能的要求,所以探讨城市街道设施规划设计要点时,应对不同性质的街道分别加以研究(1)交能性街道交通性街道的主要特征是以车行交通为主,通行功能强.道路较宽,行人数量少对交通设施的设置有其特定的要求①交通功能性设施.交通功能性设施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炉栏、候车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在造型上不宜过分修饰,避免对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力产生干扰;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最,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应增强引导性标志,比如在“禁止停车”牌旁设立附近停车位的引导牌等.标志、标线应使用简单易懂的图形语言②生活服务性设施.交通性街道仍然是城市街道,除了机动车外的其他活动仍很丰富,生活服务性设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且有其特点例如垃圾筒之类的设施间距要适当加大;在造型上应强调简洁.突出体块关系和轮廓线但应考虑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以突出其可识别性.③文化艺术性设施.雕塑、小品等的设置同生活服务性设施相同,重点应考虑设在较开阔的用地或交叉口附近,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内容与形式上要考虑历史文脉的延续.沈阳市的青年大街就属于城市交通性街道,在改造中注重交通的合理渠化,科学的地面标线使街道的通行能力大大加强.由于合理的辅助设施的设置,护栏高度只做到O.7m以下.但跨越的现象却没有了.此外公共厕所、垃圾箱、公共电话.许]]]423[[具1[953,42坐丁:020—津0些2—.问社人)这版3无出62术就用0技4(也2学244~…兰旦蔓蔓工程学院兰兰坐兰兰型第17卷亭、汽车候车廊、盲道及雕塑小品等的焙体设计,甚军包括护栏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与街道特征及文脉柚游调,青年大街是城市交通性街道空间设计的一个成功案例(2)生活性街道生活性街道上车辆行驶速度较慢,非机动车与行人数最大,两侧建筑物的性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机动车的停车赶较多.因此,符类没施的需求量也明显比交通性衔道多.①交通功能性设施.由于此类街道人车混杂、交通情况非常复杂,所以设施规划没计要细致入微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地利用现有路面,更有效地组织交通街道的停车需求较多,台理布置各类型的停车位和组织交通尤为重要,利用引导和限制性的i殳施是设计的主要手段②生活服务性设施.由于人流量较大,故为人们提供服务的殴施(如公共厕所、导游导购图、垃圾简、电话亭、邮筒等)布置密度要加大,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设施的形式也应考虑与街道特征相一致③文化艺术性设施生活性街道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元素的文化艺术性,尤其足雕塑小品、牌匾广告、地面铺装等形式耍与环境相协滴.例如,沈阳市三好科技街在雕塑小品、牌陌广告等在设计上也极尽现代构思、使用现代材料、现代制作手段之能班,充分展示现代科技水平在生活性街道设施的没计巾.考虑到机动车、(3)步行商业街由于此类街道以步行为主,绝大部分交通设施在这里就变成r主角万方数据首先,设旌的设镫耍符台人的行为特点,比如在步行街中要适当多设置休息坐jl、垃圾筒、电话亭等设施.设施的选位爱便于使用,满足舒适性,否则也将失去其没置的意义沈阳市中街步行街的坐具选用色彩艳丽的塑料制品,与巾街的传统风格很不协调,而且坐具周围没有树木等遮阳设施,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宁愿席地而坐也不肯去使其次,无障碍设计是步行商业街中必不可少在步行商业街的没旋巾还育一・些笔者认为应于推车,免费给顾客使tl}j,顾客出门逛街时就不用自带手推车了.类似这些充分服务市民的“以人为本”的设施还将不断地出现和普及,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周到、更舒适的服务总之,通过对城市街道设施的精心设置.可以满足人的需求,增进城市景观效果,丰富城市空间,更可体现“人本”的精神,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街道空间.参考文献:[1]凯文-林舒.城I盯的形象(三)[J]建筑师.1982(21):陈泓城市钎道景观设计研究【J]时代建筑.199934郑时龄.王伟强“以人为本”的设计一卜海南京东吕正华,马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fM]沈阳:辽宁科15]马青城市公按变通发胰的政策探讨【J]沈阳建筑丁程学院学报,1999,15(2):143146.【6]吕正华,屿青卒问与场所一沈阳市两条商业衡设计构思fJ]规铡师,1998,14(3):43—46(下转第248页)248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f筇17卷[2J陈为工业设}f中“人机环境”冈素分析及其产品人3砸搿蒂薯誊竖至!亨重薹三耋暮=!;;}蚕薹薹!ii!.1;i÷!ij;机荛系综合评价【JJ人类£寡!副:;二ii;:}}jz;;'蠢毒萋j皇i冀l;秦苣耋j||_圣妻差i薹辜毒每ii薹垂;董嚣囊噩譬l;要囊li州蔓跫妻嚣霎蠢蔓;塞霜誊i圈雾i院基础部,辽宁沈阳1lO叭53东北大学力学系.辽宁沈阳110006)摘要:通过有限元增量平衡方程及其迭代彤式,应用三角形拟西调元“1,分析了层合壁板二次屈曲问题讨沧了一献屈曲和二次屈曲的关系。

以及屈曲形态.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计算结果.关键词:层合板壳结构;二次屈曲;有限元;非线性中氆分类号:()343.9文献标识码:A壁板(panel)是复合材料层台板壳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它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加筋层合板可以发生局部』皿曲和总体屈曲两种形态.如果首先发生总体屈曲,那么线性稳定理论通常可以给出较好的结果;而如果筋间面板的局部屈曲先发生,则以后出现的总体屈曲是二次屈曲问题二次屈曲具有强烈非线性,一般需要用数值方法求解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板壳结构屈曲和后屈曲分析上,而对加筋层合板壳结构的二次屑曲研究得还不够.现在壳体结构的设计正往轻型结构方向发展,而标志着这一设计的准则正是“二次屈曲荷载为设计的极限荷载,因为.它充分挖掘了材料的强度欲度.因此,分析二次屈曲对于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增量平衡方程及其迭代形式复合材料层台壳元的应变能可以用下面形式表达万方数据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马青,吕正华,赵明马青(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吕正华,赵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2001,17(4)18次参考文献(6条)1.凯文·林奇城市的形象 1982(21)2.陈泓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1999(02)3.郑时龄.王伟强 "以人为本"的设计-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城市设计的探索 1999(02)4.吕正华.马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 20005.马青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探讨[期刊论文]-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9(02)6.吕正华.马青空间与场所-沈阳市两条商业街设计构思 1998(0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魏琰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街道设施中的传承与运用——以西安古城墙内的街道设施为例 2006城市是实现社会组织以及人类生活方式优化的理想工具和环境,它不仅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与便利,同时还以其特有的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城市街道设施是城市作为工具的物化形式之一,是人们进行正常街道生活的工具保障,同时它的体量、形式、轮廓和材料的色彩、质感又是街道景观氛围的营造的重要组成,是城市形象的载体和城市文化的传播媒介。

凯文·林奇在《城市的形象》一书中将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归纳为五类,列在第一位的就是道路,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舞台,而街道上的设施则是满足其功能、增加城市魅力的关键。

本论文从对当前街道设施问题的反思入手,以西安为例,将传统元素与城市街道设施结合起来,通过对西安城市传统元素与街道设施形式结合的现状调查分析,以及对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关系正确认识的比较研究中得出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西安街道设施的建设形式。

论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分别对传统元素及街道设施的相关理论进以阐述,第二部分为设计探索,通过对街道设施现状调查分析,以及对西安城市历史背景的研究,得出西安古城墙内街道设施建设的设计建议。

第三部分为结论,在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的规划背景下,对西安城市街道设施进行展望。

本论文研究涵盖面及其广泛,不仅包括艺术设计本身,而且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密不可分,同时还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