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历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内容和经济政策

历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内容和经济政策

历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内容和经济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做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要求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提出要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还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

十三届三中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确定把其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其中提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并强调要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首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明确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等。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党的 十七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的攻坚
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七大(2007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
•坚持一个方向:必须坚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 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抓住一个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 •明确一个路径:依法治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强化一个保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 来为人民谋利益完善制约和 监督机制
•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 会前后到1989年春。这一阶 段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初 步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 设想提出的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政治上发展民主, 经济上进行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2.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以增强
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
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3.主要任务
• 健全民主制度 • 完善法律制度
•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2.温家宝总理谈政治体制改革
•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 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 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 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 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 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 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 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一览表

全面深化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一览表
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
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
*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政治体制改革核心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览表
【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涉及多个领域,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些探讨。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稳定和和谐。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是全面、深刻、复杂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坚定信心,深入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十九届三中全会

十九届三中全会

十九届三中全会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1.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3.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4.全会强调,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全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6.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19年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优秀word范文 (5页)

2019年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课件来源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今天,2月26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

自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均意义非凡,每次会议基本都是在探索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线,因此,也被外界普遍视为最值得关注的一次中央全会。

一般来说,每一届党的全会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

自改开以来,除了因突发事件临时召开全会外,一中全会上进行党的主要人事安排,二中全会上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三中全会讨论国家改革与经济发展,四中全会上主抓党的建设工作,五中全会上审议国民经济规划,六中全会上主抓精神文明和思想意识形态,七中全会为下一届党的代表大会做准备。

而值得关注的是,自改开以来,三中全会普遍是在党代会次年的四季度召开,而今天召开的三中全会却在一季度,与刚刚召开的二中全会,中间只隔了一个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

而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召开两次全会,这也意味两次会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议题,两次全会无法合并。

2018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在专门增设的二中全会上,审议具有历史意义的修宪。

那么,一个月后,与往届二中全会时间一致的本届三中全会,又会释放什么重磅信息呢?我们看一下新华社的原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讨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稿。

要知道自改开以后,每次在五年一届的两会之前,我党都会召开全会,其中会有两个重要议题,一个是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另一个是与时俱进的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从历次三中全会看中国的改革发展

从历次三中全会看中国的改革发展
可以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成果。这些重大成果与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紧密相关,可以说历次三中全会既是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会议,也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会议。
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历次三中全会的目标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的历次三中全会,把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会议研究的目标,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强调: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全会公报着重强调,对于几亿农民“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十二届三中全会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正确解决职工和企业的关系,真正做到职工当家作主,做到每一个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人人关注企业的经营,人人重视企业的效益,人人的工作成果同他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利益密切相联。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妥善处理积累和消费、全局和局部、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十五届三中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讨论农业农村问题,都重点强调了保护农民利益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从历次三中全会看中国的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通过历次三中全会都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进方向,推动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并不断取得新成就,也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史上如此重要的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不可分,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与中国人民的生活福祉息息相关。

正确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

正确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

正确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作者:李君如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5期【摘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与此同时,又要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保证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根据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及相配套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是一个“啃硬骨头”的重大改革举措。

特别是,这一举措不仅直接向当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对象“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发起冲锋,而且强调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受到广泛关注。

而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与此同时,又要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保证改革的成功。

首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之所以会成为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由我们的制度特点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这是第一条。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是贯彻和落实这一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

其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决定了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三是满足13亿多中国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四是满足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是指导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和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确定这样的总体思路和路线图,一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有利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相促进。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

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党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次《决定》将我们过去20多年所界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无疑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十九届三中全会》重要试题及答案

《十九届三中全会》重要试题及答案

《十九届三中全会》重要试题及答案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此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对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十九届三中全会》的相关试题展开探讨,并给出答案。

试题一:《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和地点是什么?答:《十九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试题二:《十九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十九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会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体布局、总体原则和重大任务,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指导方针。

2. 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工程。

通过全会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全会着重强调深化市场化改革,鼓励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科技创新等,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

4. 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国家监察体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

5. 推动了社会体制改革。

全会对于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指导。

试题三:根据《十九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文件,该会议提出了哪些重大改革举措?答:《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下重大改革举措: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3.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

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政治制度的某些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和完善。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兴利除弊,建设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中,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

2、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体制及其弊端委任制成为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任免方式,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国现行的党政领导干部委任制,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主要负责人的提名、任命,还包括政府各部门领导机关对本单位各级行政负责人的委任。

委任制是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的范围内,直接指定任用人选,委派其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委任的对象主要为两类:一是整个领导班子,如派出机构和非党组织的党组;二是单个领导职务。

委任的方式包括直接委任和间接委任两种。

直接委任指的是上级部门直接发文委托某一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党章第13条规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非党组织的党组成员以及中央和地方党组织派出机关的领导成员,均由有关党委直接任命。

还有党委内设机构和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一般也是直接委任的。

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今天,2月26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

自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均意义非凡,每次会议基本都是在探索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线,因此,也被外界普遍视为最值得关注的一次中央全会。

一般来说,每一届党的全会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

自改开以来,除了因突发事件临时召开全会外,一中全会上进行党的主要人事安排,二中全会上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三中全会讨论国家改革与经济发展,四中全会上主抓党的建设工作,五中全会上审议国民经济规划,六中全会上主抓精神文明和思想意识形态,七中全会为下一届党的代表大会做准备。

而值得关注的是,自改开以来,三中全会普遍是在党代会次年的四季度召开,而今天召开的三中全会却在一季度,与刚刚召开的二中全会,中间只隔了一个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

而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召开两次全会,这也意味两次会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议题,两次全会无法合并。

2018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在专门增设的二中全会上,审议具有历史意义的修宪。

那么,一个月后,与往届二中全会时间一致的本届三中全会,又会释放什么重磅信息呢?我们看一下新华社的原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讨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稿。

要知道自改开以后,每次在五年一届的两会之前,我党都会召开全会,其中会有两个重要议题,一个是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另一个是与时俱进的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有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 “新权威主义”: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具有现代 化导向的政治权威,以此作为社会整合和民主 政治发展的保证。 “照搬派”:即搬挪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 国)的多党制代议民主。


政党推动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共 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地 位,把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演展逻辑。 “所谓政党推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种含 义指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体制改革 的领导者;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力量,是成功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的主要政治因素”


当代中国的政治特性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走政党推动的模式。当代中国政治从 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以动员的方式实现有效 的政治治理。 中国共产党完成政治动员主要依靠三个因 素:一是动员的理论基础,即意识形态,二是动 员形式,三是动员的载体。


2002 年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目标,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 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 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

其一,在政治权力的宏观运作中,宪法的权威 性提高,政治权力特别是中央政府权力运作 的制度化程度有了相当的发展。其二,在政 治权力的微观运行中, 规范化因素正在增长。 其三,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发展是体现政治进 步最明显的方面。
三、我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思路




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解决的问题(刘智峰 北京行政学院) (1)变革中的大国必须维护政治权威及政策 执行能力; (2)扩大民众参与保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广 泛代表性; (3)政治和行政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4)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执政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部署大纲一、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行政体制改革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新部署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撑和保障经济建设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支撑和保障政治建设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撑和保障文化建设4.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支撑和保障社会建设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支撑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1.推进职能转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社会力量的作用2.推进职能下放,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3.推进职能整合,减少部门职责交叉与分散4.推进职能加强,将本分工作尽职到位正文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显示了,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具体,内涵更加饱满,方向更加明确。

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基本的定位和功能究竟是什么?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新部署,这是专题的核心和重点。

第三部分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在《决定》当中是单独的一部分,本讲主要是立足于地方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行政体制改革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概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究竟是什么?概括起来讲,就是“5加1”。

所谓的5,就是指五位一体的政治体制改革。

所谓的1,就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这个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个建设五位一体,是一体化的。

那么五项体制改革,也是五位一体,一体化的。

由此可见,我们党的决策和部署是一脉相承、层层加强。

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支撑五位一体的五个建设。

五个建设如果更加饱满的来表述,那么第一个建设叫市场经济建设,第二个建设叫民主政治建设,第三个建设叫先进文化建设,第四个建设叫和谐社会建设,第五个建设叫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

区域治理时事评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刘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必要性,自觉加以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建设和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1)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适应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但要看到,当前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必须按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2)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十九届三中全会意义

十九届三中全会意义

十九届三中全会意义
首先,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其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有利于克服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再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有利于各地方在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区事务,增强地方治理能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第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管理、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有利于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第十九届三中全会公告新华社2018.
2.28
2.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是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人民日报2018.
3.1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新华社2018.2.28
4.《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华社2018.2.28。

第六章 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建立依法治国的领导机制

第六章 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建立依法治国的领导机制

第六章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建立依法治国的领导机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是全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两方面: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邓小平看来,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是同民主法制建设、同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国的领导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要建立法治社会,其核心就是要改革和完善现行政治体制。

邓小平在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仅领导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倡导并精心设计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为如何逐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思路。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是对历史反思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国初期,鉴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经验教训,党和国家对于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出了许多重大决策。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始,政治上的“左”倾思潮逐渐膨胀起来。

在1957年6月的反右派斗争中,出现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

1959年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损害。

十年“文化大革命”,更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空前浩劫。

政治上的动荡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沉重灾难。

到“文化大革命”末期,我国的国民经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但为什么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十多年后,还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空前浩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思考,在探索,在反思。

19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

19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

19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
19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精神是:
1.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管党
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提高政
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等。

3.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4.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和监督检查,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反腐败斗争。

5.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创
新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落实人民群众权益保障。

6.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维护香港繁荣稳定,落实“一国两制”方针。

7.加强对外交往和对外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加强国际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

最新2020年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模拟考试100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2020年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模拟考试100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试题库1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答案:A36.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又犯了退却中的冒险主义错误。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答案:B2.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国内主要矛盾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D.人民大众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参考答案:B3.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发动了抗日反蒋的A.北京事变B.福建事变C.西安事变D.皖南事变参考答案:B4.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参考答案:A5.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的标志是A.中山舰事件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七一五”分共D.整理党务案参考答案:C6.属于大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客观原因A.反动力量过于强大B.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马列主义影响不大D.工农运动处于低潮参考答案:A7.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是在A.清末“新政”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仿行宪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参考答案:A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参考答案:B9.1947年在国统区爆发的大规模的爱国学生运动是()。

A.一二•九运动B.一二•三〇运动C.一二•一运动D.五•二〇运动答案:D10.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E.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答答案:AD11.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答案:B多选题(共16题,每题做对2.00分,做错扣0.00分)12.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今天,2月26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

自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均意义非凡,每次会议基本都是在探索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线,因此,也被外界普遍视为最值得关注的一次中央全会。

一般来说,每一届党的全会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

自改开以来,除了因突发事件临时召开全会外,一中全会上进行党的主要人事安排,二中全会上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三中全会讨论国家改革与经济发展,四中全会上主抓党的建设工作,五中全会上审议国民经济规划,六中全会上主抓精神文明和思想意识形态,七中全会为下一届党的代表大会做准备。

而值得关注的是,自改开以来,三中全会普遍是在党代会次年的四季度召开,而今天召开的三中全会却在一季度,与刚刚召开的二中全会,中间只隔了一个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

而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召开两次全会,这也意味两次会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议题,两次全会无法合并。

2018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在专门增设的二中全会上,
审议具有历史意义的修宪。

那么,一个月后,与往届二中全会时间一致的本届三中全会,又会释放什么重磅信息呢?
我们看一下新华社的原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讨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稿。

要知道自改开以后,每次在五年一届的两会之前,我党都会召开全会,其中会有两个重要议题,一个是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另一个是与时俱进的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

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

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
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

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

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第六次:2008年。

新组建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5个部委,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为27个。

但是,根据此次新华社通稿,本次不同于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而被称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也就意味着,这次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要对我党的机构进行一次改革,也就是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信政事堂的读者,对此应该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过去几个月,政事堂很多文章都探讨了这个问题。

那么,这次的改革会怎么改呢?
其实,答案还是要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寻找。

政事堂将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体制改革的段落摘抄出来,其中的重点部分,蓝
色表示十八大中提到,但是十九大中消失,红色代表十八大中没有,十九大中出现。

(五)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节选
(五)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

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

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党的十九大报告》节选
这里面,政事堂挑几个重点来说:
首先,十九大报告中出现“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意味着本次体制改革的内容,很可能将在随后的两会中被写入国家宪法。

侧面也说明了,本次的改革力度会超出以往很多。

其次,相比于十九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被去掉,并将全面的“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列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序列。

因此可以判断,未来党将加强对央企和国企的领导。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以及“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意味着地方政府将在党中央给予的框架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除监察职能从政府交给人大立法成立的监察委后,地方人大也将有权利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法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相比于十九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被去掉。

因此可以判断的是,这几天网上广泛流传的所谓“大部制”的改革方案肯定是假的。

而我们寻找十九大报告中的对应段落,“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以及“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
政部门”。

因此,政事堂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过去一年在地方上试点的纪委和监察部门的合署办公模式,有可能将拓展到地方党政部门做试点。

譬如,将地方党委的组织部门,跟地方政府的人社、劳动、民政、社保等部门整合;将地方党委的宣传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部门整合。

而这些部门,最终与即将通过立法设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类似,将实现“两套牌子,一个班子”。

这些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而这个,也体现在昨天公布的中央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8页/共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