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大

34摘要:在绘画领域里,虚实是任何艺术家都会运用到的一种艺

术创作方式。不管是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还是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各个流派,都是运用虚实处理方式进行主观创作,强调“有我”。 然而,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用绘画的手段对照片信息进行纯客观转述,其绘画作品处处“写”实,同时虚隐个人的一切痕迹,强调“无我”。本文试图浅析照相写实主义绘画这种独特的“虚实”创作方式及其意义。

关键词:虚实;照相写实主义;主观情感

一、虚实在绘画中的运用,强调“有我”

在艺术创作中,不同流派中的不同艺术家对虚实的认识及处理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传统写实主义绘画在画面的虚实处理上,主要通过光影明暗、颜色对比、笔触变化等手法对画面形象来进行处理的。荷兰著名大师伦勃朗的作品主要是运用光影来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的,如《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夜巡》等作品,从他所有的自画像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内心情感对作品的影响。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各个流派,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无论其艺术主张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何,也都是运用虚实处理方式对画面形象进行主观的创作,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宣泄,在对客观对象进行主观造型的过程中,注入个人情感、艺术理念及审美趣味,强调“有我”,使作品成为一种表现艺术意念的产物。以马蒂斯为代表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来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倾向。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主要是通过笔触的变化来处理虚实,传达内心强烈的矛盾情感。然而,这种虚实的创作方式受艺术家的出身及文化背景的限制,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会受到作者主观情感的限制。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些艺术家们开始对这种创作方式进行重新的思考。

二、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强调“无我”

1.照相写实主义之“虚”——强调“无我”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最初于美国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其理念与波普艺术强调的在创作过程中消除艺术家的主观性,追求对客观事物的毫无情感的复制的艺术主张相似。

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是对客观对象的进行主观描绘,具有叙事性。而照相写实主义为了虚隐个人的主观情感,以照片为蓝本,利用照相机械比任何利用眼睛观察和描绘的写实都“真实”、“客观”这一特点,对照片的信息用绘画手段转述,试图用一种客观甚至冷漠的心态来描绘照片中的现实世界,将“我”完全虚隐。它追求的是一种类似于波普艺术的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转述,如同机械化的照相机一样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写;或者追求对自身感情和社会事件的观点反映。【1】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不仅能做到像波普艺术家那样,对描写之物不动声色,不留痕迹,或者作任何主次的调整;而去除了记录对象的物理存在之外,没有任何“我”的影子,画面中的人或物只是很“真实”地存在着。

2.照相写实主义之“实”——纯客观再现的“真实”

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们在具体的创作中,采用聚焦式的观看方式,消除主次关系,忠实地再现客观事物,以期画面达到绝对的真实。照相写实主义抛弃建立在个人知识结构上的自我选择性,选择相机代替眼睛,“视觉与照相是绝然不同的。它的活动不是一种照相那样的消极的接受活动,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视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它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2】通过牺牲个人视角给观者换取广阔的解读空间。同时,艺术家还放大作品的尺寸,让我们在感受真实的同时又产生一定的疑惑。由于我们习惯于以惯常的尺度作为参照来认识身边的事物,并形成对种尺度的固定的心理感知模式。那么,对于超出我们视觉经验之外的尺度,我们都会产生疑惑并进行思考。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克洛斯所描绘的对象都是他的身边亲友,对他们的背景、个人经历等都非常了解,但是,在具体的画面中并没有表露出作者任何主观情感。(图2)作品《赖斯丽》中人物肖像极度真实,每个细节上都描绘的清晰准确,如皮肤、毛发、眼睛等均被描绘得富有真实性,纤毫毕现。但是作品却表现出一种异常陌生的情感,偌大的图像,却看不到一丝感情色彩,空洞的眼神,呆滞的神态……所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视而不见的细节被无情地放大呈现于画面,给人感觉到一种虚幻的真实,这种被改变的真实获得了超出作品视觉效果之外。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唯有人物的个性“虚”掉了。在画面形象达到“绝对真实”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更彻底的“无我”,克洛斯甚至用喷笔和电动橡皮代替可能泄露个性的画笔,费时耗力地进行工作。(图3)《自画像》是他60年代末的一件作品,人像逼真。没有像之前的大师那样表现个人的气质及心理世界,人物形象更像是个躯壳,高度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更耐人寻味的精神。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的虚实创作方式所追求的意义在于让观者对这种虚幻的“真实”存在的产生疑惑并拷问到底。

三、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的意义

照相写实主义的这种虚实处理方式,并非只是单纯追求视觉刺激,而是在追求自然的绝对“真实”与“我”的竭力“虚隐”这两个极端中凸显作品的意义。这种个人痕迹的虚隐,“无我”,其实与“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留白”是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艺术。在接受美学的视野下,一部作品只有在观者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使其最终完成。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观者在解读作品时,将以画面“真实”形象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个人经历,通过感受、体验、领悟,通过个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情感来填补作者留下的情感“空白”,丰富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具有明显的“再创造”性。这正如卢西•史密斯说的“人们对于超级写实主义的艺术看得越久,它那包含于表面漠然之中的评议社会的成分给的印象就越深刻。”【3】

参考文献:

1《传统与摩登的混血——后现代主义美术》王其均编著.重庆出版社,2010年6月135.

2《鲁道夫•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9.

3《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马永建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158.

图片:

图1 图2

图1丘克•克洛斯,《莱斯丽》,1973,纸上水彩,184x144.6厘米

图2 丘克•克洛斯,《自画像》,1968,丙烯,247.3x213.4厘米

虚·实——浅析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

周志奋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广东广州 510260)

理论研究·美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