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1)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
课外作业
【跟踪训练】 1.外籍人士肯林威说: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是可以胜利的,假使 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都的过错,而是军需局 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肯林威讲述战争为 ( C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 19 中国有三党: 守旧党„„ 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 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C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孙中山 D.康有为 3.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 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 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 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4. 中华民国成立后, 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 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D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5.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 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这一义和团揭 帖主张的是 A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6.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从图一 (大 清帝国龙旗)到图二(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变化反映了 B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 二十年探索(1956年—1976年)
教学反思
4
1
③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 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 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考点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美国遏制孤立中国政策遭到失败;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苏联对中国构成主要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改善中美关系符合国家最高利益。 过程:1971 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交往大门;1971 基辛格访华;1972 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 报》 结束敌对状态, , 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中美发表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979 年 1 月 1 日) 。 意义:推动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中日关系改善;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 ②中日建交 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政策的失败;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进程:1972 年 9 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的敌对历史,促进了双方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三: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 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 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一:中共八大(1956 年秋 北京) ①内容:a.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许多方针设想是富有创造性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考点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 “左”倾错误的影响;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 和失误。 ②概况:“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③危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一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 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①失误的原因 :a.党对国情认识不清 b.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c.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急于 求成,违背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②经验教训:a.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 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c.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 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d.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化。e.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一: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服装的变化: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 主要颜色。
晚清地主阶级探索史(1840-1900)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晚清地主阶级探索史(1840-1900)
地主阶级:抵抗派
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地主阶级:抵抗派
19世纪60年代以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并且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他们的思想在维护清朝统治和学习西方技艺上是一致的。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统治者层面上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
地主阶级:顽固派
一、清末“新政”,开始时间(1901-1905)
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慈禧所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文献。它系统地提出了兴学校、练新军、奖励工商实业和改革官制等一系列措施,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蓝图。
(一)、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二)、主要内容:
官制: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军事: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1905年),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三)、评价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
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有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画、布贴画等。
(备课人:学科:历史)
备课
时间
2月
10日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来自百度文库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了解文人画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考点串讲】
2.下列科技成绩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3.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
4.促使宋元时期我国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西传的客观条件是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在中国历史悠久,现存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②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③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④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专题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备课人:学科:历史)
备课时间12月
23日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一、孙中山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三民主义的?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哪些?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带给中国革命怎样的影响?
1、背景:(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主张相继失败。
(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纲领分别是什么?)
2、三民主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含义局限性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
民族独立
没有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没有将整个封建
地主作为斗争对
(核心) 象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发展补充)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土地国有不废除封建土地
所有制.缺乏群
众基础.
3、孙中山是如何发展三民主义的?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
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在反帝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5.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把实现“富国”作为改革的一大目的。试指出两者为实现“富国”所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你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中北宋政府所发挥的作用?
6.学习、吸收、消化先进文明以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是伟大政治家们的过人之处。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两大改革在社会风尚方面是如何学习先进文明的,对各自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什么相同点?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和日本维新人士向先进文明学习的过程的认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两个重大改革,对各自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试比较二者所采取的经济、政治措施的不同之处。其中,政治方面的措施对两国的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
4.改革往往涉及土地问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实行了什么土地政策?试从时代背景、目的及历史意义等方面比较二者的相同之处。综合历次改革,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2)
【考点串讲】
二.新文化运动
2.兴起: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出版《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③主要阵地:《新青年》(即原《敬告青年》)和北京大学(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他在学术上实行的“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方针,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④口号: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备课人:学科:历史)
备课
时间
2月
20日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A.坚决反封建B.消除清朝残余势力
C.反对尊孔复古D.展开文学革命
10.陈独秀《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问题”与“主义”之间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表格呈现:
阶段
阶级阶层
核心思想
实践结果
学习层次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2)不同点:
新文化运动
欧洲启蒙思想
背景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赖以维护统治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
教权、封建专制王权和特权
主要主张
以欧洲启蒙思想中民主与科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宣扬民主与科学,倡导新式文化,后期又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外作业
【跟踪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工业革命大潮冲击下的东西方世界
(3)工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两者的矛盾不断加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发展,成为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第二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起初是自发的捣毁机器和厂房的斗争,接着是有意识有组织的政治运动和武装起义,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①专题三:林则徐、魏源的主张
②专题七: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专题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和美术作品等
(二)按照下列提示,回忆教材相关课时的具体内容。
1.“闭关守国”是清朝前期的主要对外政策。概括这一政策的表现和影响。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2、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2)工业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这在英国的议会改革中有体现。
(3)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民族矛盾
(4)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经济农民土地问题
6.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行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9.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10.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C.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D.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C.一国两制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毛泽东思想是指
A.毛泽东个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理论
专题06+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精美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政治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
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创办一批军
经济
事、民用工业,开启中国现代化(尤其是工业现代化)的步伐;受外商 企业丰厚利润刺激、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
地方卷(部分)
6.天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6.江苏·中体西用
7.海南·师夷长技以制夷
17.山东·洋务运动(詹天佑)
2021 【甲】28·太平天国的严峻形势 江苏·6·19世纪70—80年代职业观念变化;
【乙】28·戊戌变法
福建·6·甲午战争前主要军工企业资本来源
2Hale Waihona Puke Baidu22
全国甲卷·41·晚清海军建设
京等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知识梳理】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评价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空想性: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但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 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不符合社会潮流
(2016·江苏高考·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
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专题七+晚清时期(1840—1912)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七、晚清时期(1840—1912)
中国近代整体时代特征(1840—1949)
政治经济思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西学东渐
1、经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成为资产阶级改造旧中国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最终陷入绝境。
2、政治: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为挽救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民族前途与命运,救亡图存,但皆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担任了寻求民族独立的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屈辱的历史,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思想:列强入侵,使部分地主阶级开始关注世界,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历经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产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理论取得重大成果。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成熟,成为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理论武器。
一、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减弱(汉族地主增强、东南互保);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但任占主导;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经济、科技教育、习俗等近代化;西学东渐
政治经济思想
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近代思想潮流进步 专题练习
教案5
1、谜语: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谜底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它是下列哪件事的领导人?(C)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3、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
是( C )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4、(2005上海)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Science指(D)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教案六课堂练习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考试学案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新时期(1)
(备课人: 学科: 历史 )备课
时间
5月 4日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重点
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过程
【线索概述】
一、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
二、按照下列提示,回忆教材相关章节的具体考点内容:
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①成就: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b.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扩大基层民主: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居委会干
政治建设 外交:外交活动
政
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 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思想:邓小平理论 科技:载人航天技术
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点面结合的开发格局 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 秦至明清时期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
D
9.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人物的资本主义精神
意义: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材料四说明北美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是什么?华盛顿如何扭转这一形势的?
(2)邦联只是松散联盟,邦联政府无权向各州征税,各州保持着独立主权。建立联邦政府,制定联邦宪法,加强中央和行政首脑的权力。
(3)北美人民为了自由而战,但独立战争后美国政府采取了制衡措施,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规定的联邦制和共和制如何制约权力、平衡各方利益的?有何意义?
中:经济基础薄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壮大;专制思想强大,国民思想启蒙程度低;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军队缺乏革命政治理想的熏陶。
课外作业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63年,英、法两国7年战争结束,双方签订《巴黎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法国放弃其在北美的一切军事和政治权利。作为战胜国,英国赢得了广袤的美洲大陆,但同时也负载了累累的债务。为将因战争而产生的大笔军费开支转嫁到殖民地人民头上,英国政府先于1764年公布了“糖税法”,又于1765年通过了“印花税法”,毫不掩饰地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财产。尽管北美人民的反抗迫使英国政府于次年取消了“印花税法”,但为了增加赋税,英国政府又于1767年初颁布了“汤森法”案,该法案同时还蛮横地宣布解散纽约议会。1773年,英国政府为克服东印度公司财政上的困难,向国会建议通过给予该公司在美洲茶叶贸易独占权的法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4.“师夷长技”的主张:(1)林则徐的主张与实践;(2)《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的背景、内涵、实践及结果。
5.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原因、表现(大众报刊创办;交通工具更新;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物质生活的变化)。
课外作业
【跟踪训练】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C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②鸦片成为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②
2.“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更为可取的方面”包括C
A.涉外机构B.军队建设C.政治制度D.文化教育
3.“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B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4.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D
(备课人:学科:历史)
备课
时间
3月
29日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
目标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
教学重点
难点
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前
教学过程
【线索概述】
在西方列强侵略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中国面临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当时社会应对变局所能达到的认识,是在封建统治秩序的框架内,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建设的启示?
参考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
(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服饰、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出现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其他涉及章节: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三节《“蒸汽”的力量》
【强化记忆】
1.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
1.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也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人民反侵略反封建不断增强。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列强的经济侵略,打断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经济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的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代表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发展。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主张的含义。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
4.社会生活上: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涉及模块章节】
考点提示
涉及章节
政治上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5.王韬《瀛堧杂志》指出“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唯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与这种情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
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创办和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思想上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
社会生活来自百度文库
2.太平天国运动:(1)定都天京的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3)《资政新篇》颁布时间、内容、评价;(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的标志、原因、教训和意义。
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2)洋务派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创办背景、表现及其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分布地区等。
教学反思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7.“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