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7-各种湍流模型详细推导

合集下载

演示文稿湍流模型讲解

演示文稿湍流模型讲解
Rij uiuj
(Reynolds 应力张量)
Reynolds 应力是由附加的平均过程引起的,因此为了封闭控制方 程组,必须对Reynolds应力建模
第7页,共34页。
方程封闭
RANS 模型能够用下列方法封闭 (1) 涡粘模型 (通过 Boussinesq 假设)
Rij定而且相对精确
包括可压缩性、 浮力、 燃烧等子模型 局限性
ε 方程包括一个 不能在壁面上计算的项, 因此 必须使用壁面函数 在流动有强分离、大压力梯度情况下结果不太准确 RNG k–ε模型 k–ε 方程中 的常数通过renormalization group 定理得到 包括以下子模型 解决低雷诺数下的differential viscosity(差异粘度)模型
解模拟湍流粘性的输运方程
标准 k–ε, RNG k–ε, Realizable k–ε
T f ~
解关于 k 和 ε的输运方程. 标准 k–ω, SST k–ω
解关于 k 和 ω的输运方程.
T
f
k
2
T
f
k
第9页,共34页。
Spalart-Allmaras 模型
Spalart-Allmaras 是一种低耗的求解关于改进的涡粘输运方程的RANS 模型 主要用于空气动力学/涡轮机, 比如机翼上的超音速/跨音速流动, 边界层流动 等
在近壁面区域使用RANS 可以降低对网格的要求 基于Spalart-Allmaras turbulence 模型的RANS/LES 混合模型 :
D~ Dt
Cb1
S~ ~
Cw1
fw
~ d
2
1 ~
x j
~
~ x j
...

湍流模型

湍流模型

第六章湍流模型湍流模型湍流运动中动量与能量交换主要受大尺度涡的影响湍流的基本方程无论湍流运动多么复杂,非稳态的连续方程和Navier-stokes 方程对于瞬时运动仍然是使用的。

对不可压流动:=01+=-+(grad )1+=-+(grad )1+=-+(grad )u p u v u t x v p v v t y w p w v w t zρρρ∇∂∂∇∇∂∂∂∂∇∇∂∂∂∂∇∇∂∂u u u u ()(v )()一、“雷诺平均”模式(RANS)根据湍流统计平均理论,湍流的速度、压强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量和脉动量'i i iu u u=+p p p '=+其中,,i u p 为系综统计平均量,任意变量ф的时间平均值定义为:1()t ttt dt t φφ+∆=∆⎰,i u p ''为脉动量一、“雷诺平均”模式(RANS)对N-S 方程做系综平均()0i iu x ∂=∂遵循求导和系综平均可交换的原则,上式的线性项可直接写出:i iu u t t∂∂=∂∂21()i i i j i j i j ju u pu u f t x x x x νρ∂∂∂∂+=-++∂∂∂∂∂一、“雷诺平均”模式(RANS)对非线性对流项()()(()())()()i j i j j i i j i j i j i j i j j j j j i j i j j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x x x x u u u u x ∂∂∂∂''''''==++=+++∂∂∂∂∂''=+∂将以上方程代入N-S 方程的系综平均中:'2'''''''2'''''''2=01+=-+(grad )+[---]1+=-+(grad )[---]1+=-+(grad )[---]u p u u v u w u v u t x x y z v p u v v v w v v v t y x y z w p u w v w w w v w t zx y z ρρρ∇∂∂∂∂∂∇∇∂∂∂∂∂∂∂∂∂∂∇∇+∂∂∂∂∂∂∂∂∂∂∇∇+∂∂∂∂∂u u u u ()()()()0i iu x ∂=∂21()()i i i j i j iji j j i u p u u u v u u f t x x x x x ρ∂∂∂∂∂''+=-+-+∂∂∂∂∂∂()ij i j R u u ρ''=-为雷诺应力项一、“雷诺平均”模式(RANS)()0i iu t x ρρ∂∂+=∂∂()1()[()]i i i j i j i ji j j u p u u u u u s t x x x x ρρμρρ∂∂∂∂∂''+=-+-+∂∂∂∂∂()()[()]j i j j i ju u s t x x x φρφρφρφ∂∂∂∂''+=Γ-+∂∂∂∂RANS方程和原N-S方程在形式上很相似,只是多了雷诺应力项(6个)。

湍流模型概述范文

湍流模型概述范文

湍流模型概述范文湍流是液体或气体流动中的一种复杂的现象,它包含着三个主要特征:不规则性、不可预测性和多尺度性。

湍流的产生是由于流体内部存在多个尺度的涡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且不断地改变尺度和形状。

湍流模型是用来解释和描述湍流现象的一种数学方法。

本文将对湍流模型进行概述。

湍流模型的目的是通过对流场中各个参数的统计平均来描述湍流的性质。

根据湍流模型的复杂程度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湍流模型分为三个等级: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和基于数值模拟的模型。

经验模型是最早发展的湍流模型,它基于观察和实验结果,将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一些经验公式。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湍流问题。

然而,由于经验模型只是基于经验规律,对于复杂的湍流现象并不准确,所以它的适用范围有限。

半经验模型是在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湍流模型。

它基于一些经验关系,并结合一些理论和模型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半经验模型通常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湍流模型,如k-ε模型、k-ω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引入一些方程和参数,来描述湍流的速度、压力和湍动能等参数之间的动态平衡。

半经验模型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湍流的性质。

基于数值模拟的模型是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来模拟湍流现象的模型。

这种模型基于流体的基本方程和湍流模型,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并得到流场的数值解。

基于数值模拟的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更大的适用范围,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湍流流动现象。

然而,基于数值模拟的模型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并且对于湍流模型的选择和设定需要一定的经验。

湍流模型的开发和改进是一个长期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目前,湍流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更准确、更适用于特定流动条件的模型。

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实验验证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不断改进湍流模型的参数设定和方程形式,以提高湍流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总之,湍流模型是描述和解释湍流现象的数学方法。

2湍流流动的数学模型

2湍流流动的数学模型
t
3)经验常数的适应性:每种模型所包括的经验常数有一定的适
用范围。(c1,c2,cμ)
4)在近壁区域内的适用性:低雷诺数时,系数cμ与湍流雷诺数有 关, Κ及ε方程要做相应修改。因为Κ-ε模型适合于高雷诺数模型 。采用高雷诺数Κ-ε模型计算流体与固体表面换热时,对壁面附 近的区域可采用壁面函数法。
思考题
K 是单位质量流体湍流脉动动能 k 1 (u2 v2 w2 ) 2
3)为确定μt,则必须求出脉动动能k(引出一方程模型)及长度标 尺l(引出Κ-ε两方程模型)。
2、湍流脉动动能方程(k方程)
思路:根据k的定义
1 2
uiui
出发,通过瞬态N-S方程及其
时均形式作一系列的运算而得出。经过一系列的近似处理,
2)雷诺时均方程法 雷诺时均方程是不封闭的,必须引入雷诺应力的封闭模
型才可能解出平均流场。雷诺应力的主要贡献来自大尺度脉 动,而大尺度脉动的性质和流动的边界条件密切相关。因此, 雷诺应力的封闭模式不可能是普遍适应的,就是说不存在对 一切复杂流动都适用的统一封闭模式。
3)大涡模拟 该方法是介于以上两种方法之间的模拟方法。其基本思
使方程封闭,简化后可得k的偏微分方程,即:kt Nhomakorabeauj
k x j
x
j
[(
t k
)
k x j
]
t
u j ( ui xi xj
u j xi
)
CD
k3/2 l
非稳态项
对流项
扩散项
产生项
耗散项
其中:
k 称为脉动动能的Prandtl数。 (一般为常数,取为1.0) (2)
注:耗散过程是分子粘性起作用的过程,它直接耗散的是湍流动能而非均流动能,故耗散项不应与均 流场有直接联系。

湍流的数学模型简介精心整理版共88页

湍流的数学模型简介精心整理版共88页
可用通用微分方程表示。
一般认为,无论湍流流动多么复杂,非稳态的连续性方 程和N-S方程(动量方程)仍然适用于湍流的瞬时流动。
第1章 湍流导论
1.3、湍流的基本方程(不可压) ❖ N-S方程
ui ui ui'
将非稳态N-S方程对时间作平均,即把湍流的运动看成是时间平均
流动与瞬间脉动流动的叠加:
'
及 t的概念,直接建立以雷诺应力为因变量的微分方程,然
后作适当假设使之封闭。这种模型也称为二阶封闭模型。
代数应力方程模型(Algebraic Stress Model,ASM)
主要思想是设法将应力的微分方程简化为代数表达式, 以减少RSM模型过分复杂的弱点,同时保留湍流各项异性 的基本特点。
3.2 湍流模型具体介绍
第2章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2.2 模型比较
湍流模型方法 (RANS方法)
大涡模拟方法 (LES方法)
给出了时间平均的流动信息,易于工程应用
抹去了流动的瞬态特性及细观结构,适合高雷 诺数,不具普适性
介于RANS与DNS之间,非常成功的应用于RANS
不能满足要求的高端应用,如燃烧、混合、外部空 气动力学。
、 k-g 模型等 。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 k-ε模型。
针对k-ε模型不足,许多学者对标准的模型进行了修正。
▪ 重整化群k-ε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RNG model) ▪ 可实现k-ε模型(realizable k-ε model) ▪ 多尺度k-ε模型(multiscale model of turbulence)
Contents
1
湍流导论
2
湍流的数学模型简介
3

湍流模型方程

湍流模型方程

湍流模型方程
湍流模型方程是用来描述湍流流动的数学方程。

其中最经典的湍流模型方程是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也称为RANS方程。

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对流体流动进行平均处理后得到的方程,可以描述湍流的运动规律。

其方程形式如下:
∂(ρu_i)/∂t + ∂(ρu_iu_j)/∂x_j = - ∂p/∂x_i + ∂(τ_ij)/∂x_j + ρg_i + F_i
其中,ρ是流体的密度,u_i是速度分量,t是时间,x_i是空间坐标,p是压力,τ_ij是应力张量,g_i是重力分量,F_i是外力分量。

这个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连续性、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湍流模型方程还包括了湍流模型,用来描述湍流的统计性质。

最常用的湍流模型是k-ε模型,它基于湍流运动的能量和湍流耗散率进行描述。

k-ε模型的方程如下:
∂(ρk)/∂t + ∂(ρku_i)/∂x_i = ∂(μ+μ_t)∂x_j ∂u_i/∂x_j - ρε + ρg_i + F_i
∂(ρε)/∂t + ∂(ρεu_i)/∂x_i = C_1εk/μ (∂(μ+μ_t)∂x_i ∂u_i/∂x_j) - C_2ρε^2/k + ρg_iu_i + F_i
其中,k是湍流能量,ε是湍流耗散率,μ是动力粘度,μ_t是湍流粘度,C_1和C_2是经验常数。

这个模型方程描述了湍流能量和湍流耗散率的传输过程,可以用来计算湍流流动的各种统计量。

湍流模型理论

湍流模型理论

湍流模型理论§3.1 引言自然界中的实际流动绝大部分是三维的湍流流动,如河流,血液流动等。

湍流是流体粘性运动最复杂的形式,湍流流动的核心特征是其在物理上近乎于无穷多的尺度和数学上强烈的非线性,这使得人们无论是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还是计算机模拟来彻底认识湍流都非常困难。

回顾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特别是活跃的80年代,不仅提出和发展了一大批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计算格式,从主控方程看相当成功地解决了Euler方程的数值模拟,可以说Euler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已接近于它有效使用范围的极限;同时还发展了一大批有效的网格生成技术及相应的软件,具体实现了工程计算所需要的复杂外形的计算网格;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无论从计算时间还是从计算费用考虑,Euler方程都已能适用于各种实践所需。

在此基础上,80年代还进行了求解可压缩雷诺平均方程及其三维定态粘流流动的模拟。

90年代又开始一个非定常粘流流场模拟的新局面,这里所说的粘流流场具有高雷诺数、非定常、不稳定、剧烈分离流动的特点,显然需要继续探求更高精度的计算方法和更实用可靠的网格生成技术。

但更为重要的关键性的决策将是,研究湍流机理,建立相应的模式,并进行适当的模拟仍是解决湍流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反映湍流流场的真实情况,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

但是由于叶轮机械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目前计算机运算速度较慢,大涡模拟和直接数值模拟还很少用于叶轮机械内部湍流场的计算,更多的是通过求解平均N-S方程来进行数值模拟。

因为平均N-S方程的不封闭性,人们引入了湍流模型来封闭方程组,所以模拟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湍流模型的准确度。

自70年代以来,湍流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建立了一系列的零方程、一方程、两方程模型和二阶矩模型,已经能够十分成功的模拟边界层和剪切层流动。

但是,对于复杂的工业流动,比如航空发动机中的压气机动静叶相互干扰问题,大曲率绕流,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高速旋转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常常会改变湍流的结构,使那些能够预测简单流动的湍流模型失效,所以完善现有湍流模型和寻找新的湍流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章,湍流模拟

第三章,湍流模拟


主对角线上的三个分量,和称为湍流正应力,其余的六个分量称 为湍流切应力。三个湍流正应力之和是湍流脉动动能的两倍
u3 ui u u2 ui 2k
2 1 2 2 i 1
D7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3
计算流体与传热传质
湍流模型
湍流应力

若以主对角线上的三个分量作为对称轴,则对称的两个切应力分 量是相等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对称的二阶张量。很容易可以证 明,在各向同性湍流中,湍流正应力的三个分量相等,即
D4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计算流体与传热传质
湍流模型
湍流模拟的方法

直接数值模拟(DNS)只适合低雷诺数流动。 求解雷诺平均的 Navier-Stokes (RANS) 方程:
Rij Ui p 2Ui Uk xk xi x jx j x j
其中
(定常, 不可压缩流动 有/无 体 积力) (雷诺应力)
ui u j 2 ul ij uiu j x x x 3 x j i l j


上面两个方程称为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RANS)方程。
uiu j
如果要求解该方程,必须模拟该项以封闭方程。
D10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计算流体与传热传质
湍流模型
需要作出选择
物理流体 计算资源
湍流模型 和 近壁处理
计算网格
精度要求
计算时间要求
D11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计算流体与传热传质
湍流模型
湍流模型
Zero-Equation Models
基于雷诺平均 (RANS)的模型

湍流模型简述ppt课件

湍流模型简述ppt课件
15
湍流模型比较
模型
SpalartAllmaras
标准 k-ε
优点
计算量小,对一定复杂程度的 边界层问题有较好效果
应用多,计算量合适,有较多 数据积累和相当精度
缺点
计算结果没有被广泛测试,缺少 子模型,如考虑燃烧或浮力问题
对于流向有曲率变化,较强压力 梯度有旋问题等复杂流动模拟效 果欠缺
RNG k-ε 能模拟射流撞击,分离流,二 次流,旋流等中等复杂流动
t C/ k1/ 2l
零方程模型和单方程模型适用于简单的流动;对于复杂流
动,系数很难给定,无通用性,故应用较少。
10
两方程模型
由求解湍流特征参数的微分方程来确定湍流粘性。包括k-ε 、 k-ω、 kτ、 k-l 模型等 。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 k-ε模型。
湍流粘性系数 表达式为:
11
模型参数
RANS-based models
Increase in Computational
Cost Per Iteration
Available in FLUENT 6.2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17
Fluent中湍流模型面板
Define Models Viscous...
选择了能反映湍流各向异性的代数应力模型(ASM),用数值计 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旋流器内的湍流场进行了模拟
采用RNG k-ε模型分析了旋流场内部湍流度及相对湍流度对湍流 场流动分布、湍流脉动和分离介质所产生的影响,其预报结果是有 限的。
从文献报道来看,LES大涡模型模拟的结果更可靠,更相信。 但RSM目前是工程应用中比较有效的湍流模型。
Spalart-Allmaras

湍流模型简介以及k模型详解

湍流模型简介以及k模型详解
2
旋流和滚流的影响 燃烧室形状的影响 燃油喷射和燃烧的影响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k -ε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方程紊流模型。大量的 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可以计算比较复杂的紊流, 比如它可以较好地预测无浮力的平面射流,平壁边界层 流动,管流,通道流动,喷管内的流动,以及二维和三 级无旋和弱旋加流流动等。但从定量结果来看,它还没 有比代数模型表现在出更明显的优势。随着空化流动理 论和计算方法的发展,数值计算逐渐成为空化现象研究 的有力手段。对于空化流动这种复杂的湍流进行模拟, 湍流模型是一个重要方面。最初,人们广泛采用了标准 的k -ε模型,由于空化流动中汽泡的生成和溃灭过程对 湍流发展的影响,引起空化流动中湍动能产生项和弥散 项间的不平衡,这种模型并不能很好地模拟空化流动。 除了标准k -ε模型外还诸如RNGk -ε模型等多种改进模型, 这些模型在预测浮力影响、强旋流、高剪切率、低雷诺 数影响等方面都较准确,对大多数工业流动问题能够提 供良好的特性和物理现象预测。
层流和湍流是两种不同的基本流态。它们的区分变化可 以用雷诺数来量化。雷诺数较小时(小于2000),黏滞 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 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 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 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 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1
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缸内湍流的主要来源是进气射流 通过气阀时产生的强烈剪切层以及射流与缸壁的碰撞。 在进气冲程中期,即进气进行最猛烈时,缸内湍流度达 到其峰值。此时湍流分布很不均匀,而且是各向异性的, 主要可分为射流内的高湍流度区和其余部分的低湍流度 区。随着平均流速的减小,湍流开始衰减。同时,由于 对流和扩散作用,整个缸内湍流趋向于均匀化和各向同 性化。在压缩冲程中,尽管进气产生的主涡流还残留在 缸内,但已经很弱并且继续衰减。活塞压缩产生的正应 力和缸壁的剪切应力对湍流的生成虽有一定的贡献,但 由于耗散大于生产,故总的效果是湍流持续衰减。实验 表明,TDC时的平均湍流度是进气体积流率的线性函数, 或与发动机的转速成正比。通常认为,接近TDC时,湍 流基本成为各向同性,这也得到k-є模型计算结果的证 实。但Jennings和Morel用雷诺应力模型的意思表明, 对轴对称的一维压缩情况,到TDC时的湍流并非各向同 性,轴向正应力远大于其他两个方向,因此有必须要以 后对此再深入研究。(内燃机计算燃烧学——解茂昭)

湍流模型公式

湍流模型公式

湍流模型公式湍流模型公式是研究复杂流场的理论模型,由美国科学家亨利莱茨史密斯(Henry L. Smith)在1941年提出,它可以有效地用于模拟和研究湍流性质。

湍流模型公式也被称为史密斯-史密斯-贝尔(SSB)湍流模型,它是要全面描述湍流的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湍流模型公式的核心是以下一维湍流方程:u_t+(uU)_x=νu_xx+ f(x,t) (1)其中u(x,t)为流体速度,U(x,t)为水流平均速度,ν为流的粘性系数,f(x,t)为外力。

另外,有必要提到的是,湍流模型公式还包括一维流体剪切应力方程和一维湍流能量方程:τ_t+(uτ)_x =ντ_xx+συw (2)E_t+(uE)_x =νE_xx+σu^2w (3) 其中τ(x,t)为流体剪切应力,E(x,t)为湍流能量,σ为流的粘性系数,u(x,t)为流体速度,U(x,t)为水流平均速度,υw为对流湍流损失(eddy viscosity)。

湍流模型公式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准确地描述了湍流动力学的复杂性,因此它可以用来模拟流动场中的湍流运动,以提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方案。

因此,湍流模型公式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领域,如水资源开发、船舶控制、海洋工程、航空设计、气动学等。

湍流模型公式的求解用到了数值方法,即有限差分法。

它可以将湍流动力学的三维湍流问题简化为一维湍流问题,然后使用有限求差分法(FD)或有限元法(FEM)对参数进行有效求解。

其主要过程如下:1. 使用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元法对定义的流动模型进行离散;2.用叙述方法或迭代方法求解湍流模型公式;3. 使用反演方法或最优控制方法优化参数;4.析和模拟湍流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及其特性。

湍流模型公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于实际工程外面的许多流体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这些问题包括流体运动的抗阻,水动力学的结构优化设计,湍流动态特性,空气动力学的优化控制,结构调节系数的估计,气动学的分析等等。

湍流模型简介以及kε模型详解PPT课件

湍流模型简介以及kε模型详解PPT课件
的成功。但必须指出, k- ε模型的原型是针对二维不可压薄剪切曾湍流建立起来的,故其应用范围应基本满
足这些前提,如对边界层,射流,尾迹六之类均能出较满意的结果。但要用于缸内湍流,则必须经过修正。
第12页/共17页
2,k-ε模型的压缩性修正
• K的修正:为把 k / ,可知随着压缩的进行,
要使 减小, 就必须增大。这就是说,在压缩过程中 k 和 都应增大。
这从物理上看也是合理的,否则就会出现湍能不稳定增长的现象。
第13页/共17页
• 多年来,W.C.Rey nolds ,More l,Manso ur ,Colo ma n 等科研工作者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 3 公
的概念。他将 视为与分子自由程相似的涡团自由程,即混合长度,它表示湍流涡团在随机运动中能保持自
由前进而不与其他涡团相撞的距离(这并不符合物理真实),其在内燃机缸内湍流的应用并不多。
第7页/共17页
单方程模型——湍能的k方程模型简介:
• 由于零方程把长度尺度和速度尺度归结为一个用经验方法或代数方程表达的特征长度,完全忽略了其随时
湍流的基本概念
• 层流和湍流是两种不同的基本流态。它们的 区分变化 可以用雷诺数来
量化。雷诺数较小 时(小于 2000),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
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
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
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
第5页/共17页
湍流黏性系数模型
• 湍流黏性系数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把湍流涡团随机运动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相比拟的结果,那么确定 的方
法就顺理成章可以从确定层流黏性系数 μ 的途径中得到启发。湍流涡团黏性公式可写为: = =

湍流模型介绍

湍流模型介绍

湍流模型介绍因为湍流现象是高度复杂的,所以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对所有流动问题中的湍流现象进行模拟。

在涉及湍流的计算中,都要对湍流模型的模拟能力以及计算所需系统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后,再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进行模拟。

FLUENT 中采用的湍流模拟方法包括Spalart-Allmaras模型、standard(标准)k −ε模型、RNG(重整化群)k −ε模型、Realizable(现实)k −ε模型、v2 −f 模型、RSM(Reynolds Stress Model,雷诺应力模型)模型和LES(Large Eddy Simulation,大涡模拟)方法。

7.2.1 雷诺平均与大涡模拟的对比因为直接求解NS 方程非常困难,所以通常用两种办法对湍流进行模拟,即对NS 方程进行雷诺平均和滤波处理。

这两种方法都会增加新的未知量,因此需要相应增加控制方程的数量,以便保证未知数的数量与方程数量相同,达到封闭方程组的目的。

雷诺平均NS 方程是流场平均变量的控制方程,其相关的模拟理论被称为湍流模式理论。

湍流模式理论假定湍流中的流场变量由一个时均量和一个脉动量组成,以此观点处理NS 方程可以得出雷诺平均NS 方程(简称RNS 方程)。

在引入Boussinesq 假设,即认为湍流雷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之后,湍流计算就归结为对雷诺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系数(即湍流粘性系数)的计算。

根据计算中使用的变量数目和方程数目的不同,湍流模式理论中所包含的湍流模型又被分为二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和零方程模型(代数模型)等大类。

FLUENT 中使用的三种k −ε模型、Spalart-Allmaras 模型、k −ω模型及雷诺应力模型RSM)等都属于湍流模式理论。

大涡模拟(LES)方法是通过滤波处理计算湍流的,其主要思想是大涡结构(又称拟序结构)受流场影响较大,小涡则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的,因而可以将大涡计算与小涡计算分开处理,并用统一的模型计算小涡。

[工学]5湍流的数学模型

[工学]5湍流的数学模型

湍动粘度类模型
▼一方程模型
零方程模型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平衡的概念,忽略了对流和扩散的影响 。 为了弥补混合长度假定的局限性,人们建议在湍流时均控制方程的基 础上,再建立一个湍动能的输运方程 ,从而使方程组封闭。
湍动能输运方程

t
ui
xi

x j



t k
)

div(
grad
)

S
湍流两方程模型
▼标准 模型的控制方程
湍流两方程模型
▼标准 模型的适应性
①模型中的相关系数,主要根据一些特定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而 确定的。
②给出的 模型是针对湍流发展非常充分的湍流运动来建立
的。即是针对高Re湍流模型,而当Re较低时(例如,近壁区 流动),湍流发展不充分,湍流的脉动影响可能不如分子粘性 影响大,在近壁面可能再现层流。常用解决壁面流动方法有:
◆可压缩流体湍流时均控制方程(去掉-)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

t

xi
ui


0

t
ui


x
j
uiu j

f i
p xi

x j


ui x j



' i

' j

能量方程 T
u j
t
▼湍动粘度的提出来源于Boussinesq提出的涡粘假定,该 假定建立了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的关系



' i

' j


t

湍流模型分类.ppt

湍流模型分类.ppt

标准 k-ω模型
• 标准k-ω模型是基于Wilcox k-ω模型,它是为 考虑低雷诺数、可压缩性和剪切流传播而修改 的。Wilcox k-ω模型预测了自由剪切流传播 速率,像尾流、混合流动、平板绕流、圆柱绕 流和放射状喷射,因而可以应用于墙壁束缚流 动和自由剪切流动。标准k-e模型的一个变形 是SST k-ω模型,它在FLUENT中也是可用的。
• 方程中, Gk表示湍流的动能, Gω为 ω方程, Tk和 Tω 分别代表k与ω 的有效扩散项Yk和Yω 分别代表k 与 ω的发散项。 Dω 代表正交发散项。 Sk和Sω与 用户自定义。 • 这个公式与标准K- ω模型不同,区别在于标准K- ω中, α∞ 为一常数
雷诺压力模型(RSM) 雷诺压力模型种类 1 线性压力应变 RSM(Linear pressurestrain) 2 二次压力应变 RSM
2
u u v( )( ) xk xk
' i ' i
其中,v为流体的分子粘性;C 0.09 ;k和 分别用它们的输运 方程解出 ,其中:湍动能k输运力一程可以精确推导得出,湍动能 耗散 的输运方程通过物理推理和与湍动能方程有类似的机制和公 式推导得出:

小结(优缺点)
• 标准k- 模型力一法稳定、简单、经济,在较 大的下程范围内应用有足够的精度,包括边界 层流动、管内流动、剪切流动。 • 标准k- 模型的缺点是:难以模拟剪切层中平均 流场方向的改变对湍流场的影响;不能反映雷 诺应力的各向异性,特别是近壁湍流;不能反 映平均涡量对雷诺应力分布的影响。对强旋流、 湍流分离流和近壁流等明显各向异性的流动使 用标准k- 模型是不合适的。
3 Low-Re stree-omega RSM
• 在FLUENT中,雷诺压力模型(RSM) 是最精细制作的模型。放弃等方性边界 速度假设,RSM使得雷诺平均N-S方程 封闭,解决了关于方程中的雷诺压力, 还有耗散速率。这意味这在二维流动中 加入了四个方程,而在三维流动中加入 了七个方程。

湍流流动模型_带作业

湍流流动模型_带作业
关联量的输运方程。但很快就发现,在这些二阶
关联量的输运方程中,又出现了三阶关联量,同
样,在三阶关联量的方程中,出现四阶关联量,
如此等等。
• 很明显,从基本的方程出发,无法解决不封闭问
题。
• 目前,我们一般都采用模型封闭的办法,即用量
纲分析,甚至用直观经验的办法提出数学物理模
型,建立起一定阶的关联与各种低阶的关联量及
中,因此,各向异性耗散部分也可以略去不计。
• 在惯性区,从含能涡旋区吸收的能量近似等于它传递给
耗散区的能。在耗散区,全部能里耗散为热。因此,耗
散率可以用能量串级速率来表示。
• 因为单方程模型仍需事先给出长度尺度的分布,且在工
程实际中,通用性差,故应用不多。
4-4 双方程模型
• 为了考虑对流和扩散对湍流尺度的影响,除了湍流动能
它们梯度之间的关系式,使问题变成封闭。这就
是本章的主要任务。
• 在推导中可以看出,这些二阶关联量是由非线
性的惯性项产生的。
• 由于假定密度和分子输运系数的脉动值很小,可
以忽略,因而时间导数项、粘性和扩散项是线性
的,取平均没有产生特殊的困难。
• 但在能量和组分的输运方程中,源项是很强的非
线性函数,在取平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
较多,可以整理出适于工程计算的混合长度计算
公式。
• 薄剪切流分自由湍流和壁面边界层两类,壁面边
界层有固体壁面的影响,在紧靠壁面的一个区域
内,混合长度的变化规律与自由湍流不同。
• 下面给出一些流动的混合长度经验公式。
4-2-1自由湍流中混合长度的分布
4-2-2壁面边界层中混合长度的分布
4-2-2壁面边界层中混合长度的分布

四种湍流模型介绍

四种湍流模型介绍

由于航发燃烧室中的流动特性极其复杂,要想提高数值计算的预测能力,必须要慎重选择湍流模型。

用四种不同的湍流模型对带双径向旋流杯的下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作对比,比较各湍流模型的原理和物理基础,优劣,并分析流场速度分布和回流区特性。

涉及的湍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SKE)1标准k-ε湍流模型有较高的稳定性,经济性和计算精度,应用广泛,适合高雷诺数湍流,但不适合旋流等各向异性较强的流动。

2简单的湍流模型是两个方程的模型,需要解两个变量,即速度和长度。

在fluent中,标准k-ε湍流模型自从被Launderand Spalding 提出之后,就变成流场计算中的主要工具。

其在工业上被普遍应用,其计算收敛性和准确性都非常符合工程计算的要求。

3但其也有某些限制,如ε方程包含不能在壁面计算的项,因此必须使用壁面函数。

另外,其预测强分离流,包含大曲率的流动和强压力梯度流动的结果较弱。

它是个半经验的公式,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来的。

动能输运方程是通过精确的方程推导得到,耗散率方程是通过物理推理,数学上模拟相似原型方程得到的。

应用范围:该模型假设流动为完全湍流,分子粘性的影响可以忽略,此标准κ-ε模型只适合完全湍流的流动过程模拟。

可实现的k-ε模型是才出现的,比起标准k-ε模型来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点:·可实现的k-ε模型为湍流粘性增加了一个公式。

·为耗散率增加了新的传输方程,这个方程来源于一个为层流速度波动而作的精确方程。

术语“realizable”,意味着模型要确保在雷诺压力中要有数学约束,湍流的连续性。

应用范围:可实现的k-ε模型直接的好处是对于平板和圆柱射流的发散比率的更精确的预测。

而且它对于旋转流动、强逆压梯度的边界层流动、流动分离和二次流有很好的表现。

可实现的k-ε模型和RNG k-ε模型都显现出比标准k-ε模型在强流线弯曲、漩涡和旋转有更好的表现。

由于带旋流修正的k-ε模型是新出现的模型,所以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比RNGk-ε模型有更好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j ∂xi


2 3
µtdi,jdiv V
(3.9)
上式各物理量均为时均值。������������是脉动速度所造成的压力,定义为:
4
= pt
1 ρ(u′2 + v ′2 + w ′= 2 ) 3
1 ρk 3
(3.10)
K 为单位质量流体湍流脉动动能:
k= 1 (u ′2 + v ′2 + w ′2 ) 2
− ρuj′φ′ + S
(3.7)
3.4 关于脉动值乘积的时均值的讨论 3.4.1 湍流模型
由上述时均方程推导可看出,一次项在时均过程中保持形式不变,二次项产生了包含脉
动值乘积的附加项,该项代表了由湍流脉动而引起的能量转移(应力、热流密度等),其中
( −ρui′uj′ )称为 Reynolds 应力或湍流应力。
方程的组份)
将式(3.9)代入(3.6)后,可以把������������与 p 组合成成一个有效压力:
������eff
=
p
+
������������
=
p
+
2 3
������������
(3.14)
于是湍流对流换热的研究归结为确定������������,确定湍流黏性系数所需微分方程的个数成为湍 流工程计算模型的名称。
在(3.5),(3.6),(3.7)这五个方程中有 14 个变量:5 个时均量(u 、v 、w 、p 、φ ),
9
个脉动值乘积的时均项(
u ′u ′ ij
、uj′φ′
i,j=1,2,3)。要使上述方程组封闭必须补充用以
确定这 9 个附加量的关系,并且这些关系式中不能再引入新的未知量。所谓湍流模型就是把
5
3.5 零方程模型 所谓零方程模型是指确定湍流黏性系数不需要微方程的模型。
3.5.1 常系数模型 最简单的零方程模型是常系数模型。对自由剪切层流动,Prandtl 提出在同一截面上������������为
常数。
= ut

u max

u min
(3.15)
式中,δ为剪切层厚度(δ为对称轴到 1%速度点之间的距离),u 与u 为同一截面
1
图 3.1 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及相应的湍流模型 3.1.2 湍流模型概述 3.1.2a 直接数值模拟(DNS)
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简称 DNS)方法就是直接用瞬时的 N-S 方程对 湍流进行计算。DNS 的最大好处是无需对湍流流动作任何简化或近似,理论上可以得到相对 准确的计算结果。虽然这样计算的误差很小,最能贴近实际工况,但是计算量巨大,网格必须 小于或等于流场中最小的涡结构尺寸。在现有的计算机水平下,该方法只能求解低雷诺数,理 想边界条件下简单的流动,很难应用于工程计算。 3.1.2b 大涡模拟(LES)
τ i ,j
= −p di,j
+
µ

∂ui ∂x j
+
∂uj ∂xi


2 3
µdi,jdiv V
(3.8)
其中 µ 是分子扩散所造成的动力粘性。
模拟层流的本构方程,湍流脉动所造成的附加应力可以表示成为:
−ρui′uj′
= (ti,j )t
= − pt di ,j
+
µt

∂ui ∂x j
另外的方法是求解雷诺应力各分量的输运方程。这也需要额外再求解一个标量方程,通 常是耗散率ε方程。这就意味着对于二维湍流流动问题,需要多求解 4 个输运方程,而三维 湍流问题需要多求解 7 个方程,需要比较多的计算时间,对计算机内存也有更高要求。
在许多问题中,Boussinesq 近似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很多时 间来求解雷诺应力各分量的输运方程。但是,如果湍流场各向异性很明显,如强旋流动以及 应力驱动的二次流等流动中,求解雷诺应力分量输运方程无疑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2
∂uΒιβλιοθήκη +∂(u) +
∂(uv ) +
∂(uw ) +
∂(u ′)2
+
∂(u′v ′) +
∂(u′w ′)
∂t ∂x ∂y
∂z
∂x
∂y
∂x
= − 1 ρ
∂p ∂x
+
u

∂2u ∂x 2
+
∂2u ∂y 2
+
∂2u ∂z 2
把上式左端脉分量乘积的时均值项移到等号右端,得:
2
∂u ∂(u ) ∂(uv ) ∂(uw ) ∂(u′)2 ∂(u′v ′) ∂(u′w ′)
3.4.3 湍流粘性系数法 将湍流应力表示成湍流黏性系数的函数,这就叫做湍流系数法,整个方法的关键就在于
确定这种湍流粘性系数。 3.4.3a 湍流粘性系数 Boussinesq(1877)假设,湍流脉动所造成的附加应力也与层流运动应力那样可以同时
均的应变率关联起来。 层流时联系流体的应力与应变率的本构方程为:
3
∂(ρui ) + ∂(ρuiuj ) = − ∂p
∂t
∂x j
∂xi
+∂ ∂x j
µ
∂ui ∂x j
− ρui′uj′
(i=1,3) (3.6)
3.3.3c 其他变量方程
∂(ρφ) + ∂t
∂(ρuj φ) = − ∂p
∂x j
∂x j
+∂ ∂x j
Γ
∂ui ∂x j
在模拟湍流运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计算区域大到可以包含湍流运动的整个流场区域, 另一方面又要求计算网格的尺寸小到可以包含最小尺寸涡的运动,这在实际应用中是很难实 现的。因此,目前只能放弃对全尺度范围上涡的运动的模拟,而只将比网格尺度大的湍流运 动通过 N-S 方程直接计算出来,对于小尺度的涡对大尺度运动的影响则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 (亚格子尺度模型),这就解决了 DNS 方法中网格的细小化问题。能够在较大网格的尺度上 模拟较高雷诺数和较复杂的湍流流动"总体而言,LES 方法对计算机的要求还是比较高,但低于 DNS 方法。
max
min
上的最大和最小流速。
3.5.2 二维 Prandtl 混合长度理论 在二维坐标系中,湍流切应力表示成为:
−ρui′uj′
= ρlm2 ∂∂yu
∂u ∂y

mt
=
ρ lm2
∂u ∂y
(3.16) (3.17)
µ为主流的时均速度,y 是与主流方向相垂直的坐标。 lm 称为混合长度,是这种模型中需要
3.4.3b 湍流扩散系数 类似于湍流切应力,其他Φ变量的湍流脉动值附加项可以引入相应的湍流扩散系数,均
以 Γt 表示,则湍流脉动所传递的通量可以通过下列关系式与时均参数联系起来:
− ρui′φ ′
∂φ = Γt ∂xj
(3.12)
σ = µt Γt
(3.13)
σ 常可近似唯为一常数,称为湍流 Prandtl 数(φ 为温度)或 Schmidt 数(φ 为质交换
∂x
∂y
∂z
∂x ∂y ∂y ∂x ∂y ∂y
显然可有:
∂u′ + ∂v ′ + ∂w ′ = 0 ∂x ∂y ∂y
(3.4)
∂u + ∂v + ∂w = 0 ∂x ∂y ∂y
(3.5)
这两式表明,湍流速度的时均值仍满足连续性方程。 3.3.2b 动量方程
以 x 方向动量方程为例,作类似于上面的处理,有:
处是与求解湍流粘性系数有关的计算时间比较少,例如在 Spalart-Allmaras 单方程模型中, 只多求解一个表示湍流粘性的输运方程;在双方程模型中,只需多求解湍动能 k 和耗散率ε 两个方程,湍流粘性系数用湍动能 k 和耗散率ε的函数。Boussinesq 假设的缺点是认为湍流 粘性系数 是各向同性标量,对一些复杂流动该条件并不是严格成立,所以具有其应用限制 性。
一起组成封闭的方程组来描述湍流运动。比如在 k − ε 模型中,我们添加湍动能 k 和湍动能 耗散率 ε 的方程来使 N 一 S 方程封闭。雷诺平均模型不需要计算各种尺度的湍流脉动,只计
算平均流动,因此对空间的分辨率要求低,计算量小。RANS 主要分为 Reynolds 应力模型和涡
粘模型,下文将分别阐述。本文主要是采用涡粘模型中的 RNG k − ε 模型来进行计算的。
∂(u + u′) ∂(u + u′)2 ∂(u + u′)∂(v + v ′) ∂(u + u′)∂(w + w ′)
+
+
+
∂t
∂x
∂y
∂z
= − 1 ∂(p +
p ′)
+
u

∂2(u
+ u′) +
∂2(v
+ v ′) +
∂2(w
+ w ′)
ρ ∂x
∂2x
∂2y
∂2z
利用上节给出的关系式,可得:
3.2 Reynolds 时均方程推导 3.3.1 湍流物理量时均值定义及性质
按 Reynolds 平均法,任一变量φ 的时间平均值定义为:
1 t + ∆t
φ = ∆t ∫t φ(t )dt
(3.1)
其中时间间隔 ∆t 相对于湍流的随机脉动周期而言足够地大,但相对于流场的各种时均
量的缓慢变化周期来说,则应足够地小。
2
∂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