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解剖学1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37
间脑的血管
38
39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0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41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12
丘脑的纤维联系
13
14
丘脑损伤 综合症
15
后丘脑
16
外侧膝状体
17
上丘脑
18
底丘脑核及其纤维
19
底丘脑核
20
下丘脑
21
下丘脑的核团
22
下丘脑的分带、分区 及核团
室周带 视前室周核 后室周核 中室周核 前室周核
内侧带
视前内侧核 视交叉上核
下丘脑前核 室旁核
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
弓状核(漏斗核)下丘脑后核
27
下丘脑的纤 维联系
28
29
30
31
下丘脑的传入及 传出纤维
32
33
下丘脑与脑垂体
34
下丘脑与脑垂体的 联系
视上垂体束 室旁垂体束 结节垂体束
35
36
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的功能区 前副交感后交感 前区散热后贮热 前管睡眠后觉醒 视室结节内分泌 视前结节性生殖 视上室旁水平衡 腹内饱食外摄食 外侧后区调情绪 交叉上核管节律 乳头体联边缘系
间脑的血管
38
39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0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41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12
丘脑的纤维联系
13
14
丘脑损伤 综合症
15
后丘脑
16
外侧膝状体
17
上丘脑
18
底丘脑核及其纤维
19
底丘脑核
20
下丘脑
21
下丘脑的核团
22
下丘脑的分带、分区 及核团
室周带 视前室周核 后室周核 中室周核 前室周核
内侧带
视前内侧核 视交叉上核
下丘脑前核 室旁核
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
弓状核(漏斗核)下丘脑后核
27
下丘脑的纤 维联系
28
29
30
31
下丘脑的传入及 传出纤维
32
33
下丘脑与脑垂体
34
下丘脑与脑垂体的 联系
视上垂体束 室旁垂体束 结节垂体束
35
36
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的功能区 前副交感后交感 前区散热后贮热 前管睡眠后觉醒 视室结节内分泌 视前结节性生殖 视上室旁水平衡 腹内饱食外摄食 外侧后区调情绪 交叉上核管节律 乳头体联边缘系
解剖学神经系统传导通路PPT课件
→脑维蜗桥交双腹 蓝 叉 极侧斑,细核、颞胞和中侧前蜗脑半庭背黑的神侧质纤经核、维→背不(延换侧交髓元丘叉和)脑脑、桥下交丘界脑、大脑皮质 →(包两内一括侧侧 ) : 视膝躯①束状干黑→体和质上四纹丘(换肢状臂元痛体→)温系顶→觉;盖听、前辐粗区射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维一(交侧二叉 底 ),丘躯颞脑干侧核和半受四的损肢纤,非维丧意不失识交对性叉同本侧体苍感白觉球传的导抑通制路,对侧肢体出现大幅度颤搐。
脊神经 ③
脊髓Ⅰ、 对侧脊髓丘脑束
Ⅳ~Ⅶ层
上升1-2节段
脊髓丘系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脑干各部 后外侧核
中央旁小叶后部
(二)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①
②
皮肤 周围突 三叉神经节 中枢突 粘膜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丘系
③
内囊后肢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部
(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下降的纤维→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前角细
胞( 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 →纤维与部分前庭神经直接来的纤维→经小脑下脚
(绳状体) →小脑(参与平衡调节) →纤维→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联系
前庭神经外侧核→ 前庭脊髓束 (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伸 肌兴奋、屈肌抑制)
二、胺能通路
(一)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
上行 新皮质和海马 延髓和脑 中脑中央灰质、下丘脑
脊神经 ③
脊髓Ⅰ、 对侧脊髓丘脑束
Ⅳ~Ⅶ层
上升1-2节段
脊髓丘系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脑干各部 后外侧核
中央旁小叶后部
(二)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①
②
皮肤 周围突 三叉神经节 中枢突 粘膜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丘系
③
内囊后肢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部
(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下降的纤维→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前角细
胞( 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 →纤维与部分前庭神经直接来的纤维→经小脑下脚
(绳状体) →小脑(参与平衡调节) →纤维→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联系
前庭神经外侧核→ 前庭脊髓束 (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伸 肌兴奋、屈肌抑制)
二、胺能通路
(一)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
上行 新皮质和海马 延髓和脑 中脑中央灰质、下丘脑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PPT课件
视上核与室旁核发出的视上垂体束与结节垂 体束到达神经垂体;
第26页/共93页
(三)小脑: 位于颅后窝,外观表面为小脑灰质(皮质)
将小脑分为许多小叶,深部为髓质;它是与运 动执行有关的结构,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 但不参与运动的启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 体的协调活动就会发生障碍;
第27页/共93页
语言中枢又分化为与视,听,读,写有关的视 觉性,听觉性,运动性,书写语言中枢;
第34页/共93页
大脑两半球的中心区内神经核群构成2个神经系统及其主要成分: 1 锥体外系统:负责定型的运动模式,参与运动实施的调节----有纹状体--与下丘脑,黑质 有广泛联系;
第35页/共93页
2 边缘系统: 从发生上由古皮质,旧皮质演化成的结构----
--包括梨状皮质,内嗅区,隔区,眶回,扣带回,胼胝 体下回,海马回,海马,杏仁核,视 前区,下丘脑乳头 体----部分大脑核团及部分皮质区构成围绕间脑 的环周结构-----与情绪,记忆等有关;
第36页/共93页
第二节 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
第37页/共93页
外周神经系统也称为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 髓以外的神经结构;由神经节和神经组成;
第44页/共93页
二 自主神经系统: 为内脏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部分,主要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内脏运动神经系统 的活动因较不受随意控制而得名;
第26页/共93页
(三)小脑: 位于颅后窝,外观表面为小脑灰质(皮质)
将小脑分为许多小叶,深部为髓质;它是与运 动执行有关的结构,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 但不参与运动的启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 体的协调活动就会发生障碍;
第27页/共93页
语言中枢又分化为与视,听,读,写有关的视 觉性,听觉性,运动性,书写语言中枢;
第34页/共93页
大脑两半球的中心区内神经核群构成2个神经系统及其主要成分: 1 锥体外系统:负责定型的运动模式,参与运动实施的调节----有纹状体--与下丘脑,黑质 有广泛联系;
第35页/共93页
2 边缘系统: 从发生上由古皮质,旧皮质演化成的结构----
--包括梨状皮质,内嗅区,隔区,眶回,扣带回,胼胝 体下回,海马回,海马,杏仁核,视 前区,下丘脑乳头 体----部分大脑核团及部分皮质区构成围绕间脑 的环周结构-----与情绪,记忆等有关;
第36页/共93页
第二节 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
第37页/共93页
外周神经系统也称为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 髓以外的神经结构;由神经节和神经组成;
第44页/共93页
二 自主神经系统: 为内脏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部分,主要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内脏运动神经系统 的活动因较不受随意控制而得名;
关于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课件课件
中央管:位于脊髓的中央,内有少量的脑 脊液。向上与第四脑室相通。
灰质:中央管的周围有一蝴蝶形的灰质, 灰质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纵贯脊髓全长, 灰质前端膨大称前角,后端窄细称后角,在脊髓 的胸段和上腰段(胸1-腰3)前后角之间还有向 外侧突起的侧角。
前角内有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 树突、其轴突组成前根支配骨骼肌; 后角内有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侧角内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 和树突,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 肌、心肌和腺体。骶髓的第2-4节, 相当于侧角的部位,有副交感节前 纤维的胞体和树突。
三、中枢神经各部位的结构
(一)脊髓(spinal cord)
1、位置与形态:长40-45cm,位于椎管内, 扁圆柱形,上端经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 下方于第一腰椎处形成终丝,除神经传导 功能外它还起着固定脊髓的作用。所以腰 椎穿刺抽脑脊液一般在第3、4腰椎之间。
脊髓两侧的前后方各有一排由神经纤 维组成的神经根,在前方的称为前根,后 方的称为后根。
②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上皮细胞之 间的闭锁小带是形成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 基础。
③脑-脑脊液屏障:此屏障阻挡作用较 差,一般能够进入脑脊液的物质也都能进入 脑组织。
(2)脑桥(pons):位于延髓与 中脑之间,腹侧面为桥脑基底部, 两侧为桥脑小脑臂,是与小脑相连 的部位。第5、6、7、8对脑神经与 桥脑相连。
(3)中脑(mesencephalon):上接 间脑,下连桥脑,中脑的腹侧有一 对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内有椎 体束通过。背侧为四叠体,分为上 丘和下丘,它们分别与视觉和听觉 有关。中间有中脑水管相连第三、 第四脑室。第3、4对脑神经由中脑 发出。
灰质:中央管的周围有一蝴蝶形的灰质, 灰质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纵贯脊髓全长, 灰质前端膨大称前角,后端窄细称后角,在脊髓 的胸段和上腰段(胸1-腰3)前后角之间还有向 外侧突起的侧角。
前角内有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 树突、其轴突组成前根支配骨骼肌; 后角内有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侧角内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 和树突,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 肌、心肌和腺体。骶髓的第2-4节, 相当于侧角的部位,有副交感节前 纤维的胞体和树突。
三、中枢神经各部位的结构
(一)脊髓(spinal cord)
1、位置与形态:长40-45cm,位于椎管内, 扁圆柱形,上端经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 下方于第一腰椎处形成终丝,除神经传导 功能外它还起着固定脊髓的作用。所以腰 椎穿刺抽脑脊液一般在第3、4腰椎之间。
脊髓两侧的前后方各有一排由神经纤 维组成的神经根,在前方的称为前根,后 方的称为后根。
②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上皮细胞之 间的闭锁小带是形成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 基础。
③脑-脑脊液屏障:此屏障阻挡作用较 差,一般能够进入脑脊液的物质也都能进入 脑组织。
(2)脑桥(pons):位于延髓与 中脑之间,腹侧面为桥脑基底部, 两侧为桥脑小脑臂,是与小脑相连 的部位。第5、6、7、8对脑神经与 桥脑相连。
(3)中脑(mesencephalon):上接 间脑,下连桥脑,中脑的腹侧有一 对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内有椎 体束通过。背侧为四叠体,分为上 丘和下丘,它们分别与视觉和听觉 有关。中间有中脑水管相连第三、 第四脑室。第3、4对脑神经由中脑 发出。
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在光镜下碱性染 料将其染成深蓝的颗 粒或或块状,
电镜下是由大 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 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 组成。
是结构蛋白和 分泌蛋白的合成中心。
编辑课件
13
编辑课件
14
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编辑课件
15
编辑课件
16
核糖体(ribosome):胞浆内的致 密球状物,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 复合体。N元内极丰富,单个的, 有聚在一起的多聚核糖体;游离核 糖体,附膜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 基地。
25
编辑课件
26
编辑课件
27
神经纤维分类: 1)按构造:有髓纤维、无髓纤维; 2)按位置:中枢纤维和周围纤维; 3)按传导方向:传入(感觉纤维)和传出(运动纤维); 4)按直径粗细传导速度: A 类神经纤维:有发达的髓鞘,1-22,传导速度最快, 5-120m/s; B 神经纤维:有发达的髓鞘,1-3,3-15m/s; C 神经纤维:为无髓纤维;直径小于1,0.6-2m/s;
-消失,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
也出现变化。
(2)神经纤维:
分类:顺行变性(waller变性):轴突
远端变性。
逆行变性:近侧端变性。
跨神经元变性:
其它变性:衰老,痴呆
顺行变性特点:髓鞘肿大-分裂成碎片-
颗粒状-巨噬细胞吞噬、吸收,
最后消失。
逆行变性:--断端schwann细胞增殖-芽编辑生课件
电镜下是由大 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 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 组成。
是结构蛋白和 分泌蛋白的合成中心。
编辑课件
13
编辑课件
14
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编辑课件
15
编辑课件
16
核糖体(ribosome):胞浆内的致 密球状物,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 复合体。N元内极丰富,单个的, 有聚在一起的多聚核糖体;游离核 糖体,附膜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 基地。
25
编辑课件
26
编辑课件
27
神经纤维分类: 1)按构造:有髓纤维、无髓纤维; 2)按位置:中枢纤维和周围纤维; 3)按传导方向:传入(感觉纤维)和传出(运动纤维); 4)按直径粗细传导速度: A 类神经纤维:有发达的髓鞘,1-22,传导速度最快, 5-120m/s; B 神经纤维:有发达的髓鞘,1-3,3-15m/s; C 神经纤维:为无髓纤维;直径小于1,0.6-2m/s;
-消失,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
也出现变化。
(2)神经纤维:
分类:顺行变性(waller变性):轴突
远端变性。
逆行变性:近侧端变性。
跨神经元变性:
其它变性:衰老,痴呆
顺行变性特点:髓鞘肿大-分裂成碎片-
颗粒状-巨噬细胞吞噬、吸收,
最后消失。
逆行变性:--断端schwann细胞增殖-芽编辑生课件
脊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心理疗法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脊神经损伤的治疗
05
CHAPTER
脊神经的科研进展
此外,科研人员还尝试利用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来促进脊神经再生,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果,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脊神经再生研究是当前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旨在探索脊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机制和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的方法。
04
CHAPTER
脊神经损伤与疾病
外伤
压迫
炎症
遗传因素
脊神经损伤的原因
01
02
03
04
如车祸、跌落等事故导致脊椎骨折或脱位,进而损伤脊神经。
长期姿势不正、脊柱畸形或肿瘤等压迫脊神经,造成损伤。
脊柱感染、脊柱关节炎等炎症疾病可能累及脊神经,导致损伤。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脊神经损伤的风险。
损伤平面以下的皮肤感觉消失或减弱。
负责传递感觉信号和支配躯干及下肢的运动。
03
02
01
脊神经的定义
指从脊髓前外侧沟发出的运动根,负责支配躯干和下肢的肌肉。
前根
指从脊髓后外侧沟发出的感觉根,负责传递躯干和下肢的感觉信号。
后根
指位于脊神经后根上的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所在的位置。
脊神经节
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主要负责支配躯干和下肢的肌肉,控制身体的运动。
神经解剖学课件
内耳
头面皮肤 口腔、鼻
粘膜
味觉
特殊躯体感觉柱
内脏
内脏
神经解剖学课件
6
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
Nucleus of oculomotor nerve
滑车神经核
Nucleus of trochlear nerve
展神经核
Nucleus of abducent nerve
舌下神经核
Nucleus of hypoglossal nerve
功能
对侧颈以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浅感觉
内侧丘系 对侧薄束核和 内侧丘系交
楔束核
叉
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
对侧三叉神经 脑桥核核三叉 神经脊束核
双侧蜗神经核
脑桥 延髓
丘脑腹后内 侧核
斜方体(部 内侧膝状体 分交叉)
对侧颈以下 深感觉和精 细触觉 对侧头面部 浅感觉
双侧听觉
神经解剖学课件
40
第四部分
脑干网状结构
神经解剖学课件
通路的中继性核团。(内侧丘系交叉)
脑干背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平内侧丘系交叉)
神经解剖学课件
25
下橄榄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位置:位于延髓橄榄深面 功能:可能与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
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
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
解剖学神经系统
25
(一)颈丛 1.组成和位置 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 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2.分支与分布
(1)皮支 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放 射状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肩部和头后外侧部皮肤。
(2)膈神经 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包、胸膜、 膈下腹膜以及肝和胆囊(右侧膈神经);运动纤维 支配膈肌。
解剖学神经系统
22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1)脑的动脉 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前者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后者供应 大脑半球后1/3、脑干、小脑和部分间脑。
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颈 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在下丘脑 周围互相吻合形成。
(2)脑的静脉 不与动脉伴行,汇入邻近的 硬脑膜窦。
解剖学神经系统
1
二 、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反射是机体对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 反射的 物质基础是反射弧 。
解剖学神经系统
2
三 、 神经系统的区分
解剖学神经系统
3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是中枢神经内,由 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形成的部分,色泽灰暗 。大脑和小脑的灰 质位于其表层 ,分别称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 。 白 质 :是中枢神经内,由大量神经纤维聚集 形成的部分,呈白 色 。 神经核:是中枢神经内,由形态和功能相同的 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神经节:是周围神经内,由形态和功能相同的 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临床神经解剖学 ppt课件
在脊髓两侧的蛛网膜呈小粱状,将硬脊膜和 软脊膜相连,用以固定脊髓,称为齿状韧带
软脑 膜
软脑膜是由和蛛网膜相同的结缔组织构成, 覆盖脑皮质的表面,和脑皮质密着,并随皮 质的脑沟折入。软脑膜有丰富的血管。脑血 管分布在软脑膜外面。血管周围和脑组织之 间为血管周围间隙。间隙的内壁为包围血管 的软脑膜,间隙的外壁为沿大脑皮质折入的 软膜。脑和脊髓的组织液以及神经组织的代 谢产物,都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蛛网膜下 腔。
在小血管周围仅有一层细胞,称为外被 细胞,也有网织蛋白纤维。至于脑实质 的血管是否有脑膜组织,是一个尚在争 论的问题。但可看到一层散在的星芒状 外膜细胞,这种细胞有人认为就是软脑 膜组织。在软脑膜胶原纤维之间有纤维 母细胞和固定的大吞噬细胞。固定的吞 噬细胞以沿血管的软脑膜为多。因而在 软脑膜生炎时,尤其是在结核性脑膜炎 时,固定的吞噬细胞乃成为活动的吞噬 细胞和类上皮细胞。
舌下神经管内也有静脉丛,将脑底静脉 丛、颈内静脉和椎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 沟通。另外,椎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相 当于颅内的静脉窦,事实上硬脊膜外静 脉丛之上端通过枕骨大孔和颅内静脉窦 相连(图3~3)。
椎静脉系统和全身的静脉、肢体的静脉、 胸腹内脏的静脉都互相沟通。椎静脉系 统没有静脉瓣.压力甚低。体位的变化、 胸腹腔内压力的改变,都可使椎静脉系 统的血液逆流。有人认为这是全身各处 的恶性肿瘤都可通过椎静脉系统转移到 脑的主要原因。
软脑 膜
软脑膜是由和蛛网膜相同的结缔组织构成, 覆盖脑皮质的表面,和脑皮质密着,并随皮 质的脑沟折入。软脑膜有丰富的血管。脑血 管分布在软脑膜外面。血管周围和脑组织之 间为血管周围间隙。间隙的内壁为包围血管 的软脑膜,间隙的外壁为沿大脑皮质折入的 软膜。脑和脊髓的组织液以及神经组织的代 谢产物,都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蛛网膜下 腔。
在小血管周围仅有一层细胞,称为外被 细胞,也有网织蛋白纤维。至于脑实质 的血管是否有脑膜组织,是一个尚在争 论的问题。但可看到一层散在的星芒状 外膜细胞,这种细胞有人认为就是软脑 膜组织。在软脑膜胶原纤维之间有纤维 母细胞和固定的大吞噬细胞。固定的吞 噬细胞以沿血管的软脑膜为多。因而在 软脑膜生炎时,尤其是在结核性脑膜炎 时,固定的吞噬细胞乃成为活动的吞噬 细胞和类上皮细胞。
舌下神经管内也有静脉丛,将脑底静脉 丛、颈内静脉和椎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 沟通。另外,椎管内硬脊膜外静脉丛相 当于颅内的静脉窦,事实上硬脊膜外静 脉丛之上端通过枕骨大孔和颅内静脉窦 相连(图3~3)。
椎静脉系统和全身的静脉、肢体的静脉、 胸腹内脏的静脉都互相沟通。椎静脉系 统没有静脉瓣.压力甚低。体位的变化、 胸腹腔内压力的改变,都可使椎静脉系 统的血液逆流。有人认为这是全身各处 的恶性肿瘤都可通过椎静脉系统转移到 脑的主要原因。
神经系统解剖 PPT课件
顶叶 边界、分区
损害表现及定位:
1.皮层感觉障碍(复合性感觉障碍) 2.体象障碍 3.古茨曼综合征:四主征 4.失用症 5.视野改变
颞叶功能
1.听觉中枢: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2.感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 3. 嗅觉中枢 4.高级神经活动(记忆、联想、比较等) 5.边缘系统、精神活动
颞叶损害表现
感觉性失语(wernike失语) 命名性失语(喝水用、茶杯) 颞叶癫痫 幻觉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
记忆障碍、精神迟钝) 视野改变
枕叶
边界 () 功能主要与视觉有关
损害表现及定位
1.视野改变(光反射好,象限盲) 2.视幻觉(幻视、闪光、暗影) 3.视物变形
神经系统解剖
脑可分为四部分
大脑半球 间脑 脑干 小脑
大脑半球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边缘叶
额叶
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额叶的功能:
1.皮质运动区 2.皮质侧视中枢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5.额叶联合区
损害表现及定位
1.精神症状 主要为痴呆和人格改 变 (易怒、欣快,表现淡漠等)
2.瘫痪(单瘫、面舌瘫、双下肢瘫) 3.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 4.书写障碍:失写症 5.强握及摸索:
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 的神经元,发出轴突组成锥体束 ,下行至脊髓形成皮质脊髓束和 皮质核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
动。
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 角运动细胞,发出轴突组成脑神 经和脊神经,支配骨骼肌的随意
运动。
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脊髓前 角运动细胞→脊神经→骨骼肌。
行为学实验
设计和实施行为学实验,研究 神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5
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药物筛选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能够影响 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研究药物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制。
2024/1/26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浓度与效应之 间的关系。
18
2024/1/26
05
CATALOGUE
自主神经系统
19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6
组成
01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功能
02
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03
拮抗和协同作用
20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感觉 混合
混合
运动 运动
大脑半球 间脑 中脑上丘
中脑下丘 脑桥中部
脑桥 脑桥中下部
脑桥及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斜 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眼上斜肌
咀嚼肌;脸部皮肤;上颌黏 膜、角膜、牙龈、舌前2/3 眼外直肌
面部表情肌、舌下腺、颌下 腺、泪腺、舌前2/3黏膜 内耳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横断面 57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纹状体功能
低等动物的最高运动中枢;在人类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 要结构,仅与肌张力的调节和姿势调整有关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脑桥
脑桥
混合
运动 运动
大脑半球 间脑 中脑上丘
中脑下丘 脑桥中部
脑桥 脑桥中下部
脑桥及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斜 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眼上斜肌
咀嚼肌;脸部皮肤;上颌黏 膜、角膜、牙龈、舌前2/3 眼外直肌
面部表情肌、舌下腺、颌下 腺、泪腺、舌前2/3黏膜 内耳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横断面 57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纹状体功能
低等动物的最高运动中枢;在人类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 要结构,仅与肌张力的调节和姿势调整有关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脑桥
脑桥
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ppt课件 4
神 经 系 统 常 用 术 语
1、 白质
2、灰质
3、神经核 4、神经节 5、神经 6、神经束 7、网状结构
ppt课件
5
二.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一)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 及其树突集中的部位,因其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分布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由有髓鞘 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因为髓鞘含有髓磷脂,色 泽亮白,称为白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层的白质, 也可称为髓质。 (三)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和形 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ppt课件 9
2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外形结构: 脊髓表面有沟和裂。
1、脊髓的裂前正中裂:位于脊髓前正中线,较 深。在前正中裂两侧有一对前外侧沟,有脊神 经前根的根丝穿出。
2、脊髓的沟后正中沟:位于脊髓后正中线, 较浅。在后正中沟两侧有一对后外侧沟,有脊 神经后根的根丝穿入。
ppt课件
10
脊髓的沟由数条根丝组成一个神经根,脊 髓全长有 31 对前根和后根。同一节段的前 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 脊神经。每条脊神经的后根上都有一个膨 大叫脊神经节。脊髓两侧连有 31 对脊神经, 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一个脊髓 节段。 脊髓全长可划分为 31 节: 8 个颈节、 12 个胸节、 5 个腰节、5 个骶节和 1 个尾节。
神 经 系 统 常 用 术 语
1、 白质
2、灰质
3、神经核 4、神经节 5、神经 6、神经束 7、网状结构
ppt课件
5
二.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一)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 及其树突集中的部位,因其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分布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由有髓鞘 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因为髓鞘含有髓磷脂,色 泽亮白,称为白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层的白质, 也可称为髓质。 (三)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和形 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ppt课件 9
2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外形结构: 脊髓表面有沟和裂。
1、脊髓的裂前正中裂:位于脊髓前正中线,较 深。在前正中裂两侧有一对前外侧沟,有脊神 经前根的根丝穿出。
2、脊髓的沟后正中沟:位于脊髓后正中线, 较浅。在后正中沟两侧有一对后外侧沟,有脊 神经后根的根丝穿入。
ppt课件
10
脊髓的沟由数条根丝组成一个神经根,脊 髓全长有 31 对前根和后根。同一节段的前 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 脊神经。每条脊神经的后根上都有一个膨 大叫脊神经节。脊髓两侧连有 31 对脊神经, 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一个脊髓 节段。 脊髓全长可划分为 31 节: 8 个颈节、 12 个胸节、 5 个腰节、5 个骶节和 1 个尾节。
神经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功能: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与个体生存 和种族延续有关;与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 动有关
•58
(二)脑神经:12对
脑神经名称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神经性质歌诀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付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59
神经系统模式图
•1
中枢 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经
神
脊髓
经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神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
分
神经 副交感
神经
躯体神经
•2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4.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5.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6.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
•17
脑干腹面观
•18
脑干背面观
•19
•20
•21
2、间脑The 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后丘脑 底丘脑
•22
•58
(二)脑神经:12对
脑神经名称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神经性质歌诀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付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59
神经系统模式图
•1
中枢 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经
神
脊髓
经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神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
分
神经 副交感
神经
躯体神经
•2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4.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5.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6.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
•17
脑干腹面观
•18
脑干背面观
•19
•20
•21
2、间脑The 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后丘脑 底丘脑
•22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突触与神经递质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的传递过 程涉及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的关键物质,它们在突触前膜合成、 储存,并在神经冲动到达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
神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光学成像、基因编辑等技 术的发展,未来神经系统研究 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 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个性化医疗与精准治疗
未来神经系统研究将更加注重 个体差异和精准治疗,通过对 患者基因、生活方式等信息的 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神经伦理与神经法律的完 善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
灰质
灰质是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聚 集的部位,呈灰色。在中枢神经 系统中,灰质是大脑和小脑皮层
、脊髓灰质等结构的基础。
白质
白质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 的部位,呈白色。它由大量的有 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 ,负责在神经系统内传递信息。
神经节
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胞体聚集的地方,它们通过神经 纤维与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神经 节相连,参与感觉和运动的调节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手术等;对症治疗,如止痛、镇静等;康复治疗 ,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ppt学习课件
6
概述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
③ 释放症状 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 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④ 断联休克症状 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 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 功能短暂丧失
7
第一节 中枢神经
.
8
概述
脑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脊髓
41
(六)边缘叶 (limbic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
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 碍
42
二、内 囊 internal capsul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图2-5 行经内囊的纤维束
位于尾状核、 豆状核及丘脑 之间
43
二、内 囊(internal capsule)
27
(二)顶叶(parie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 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 计算不能(失算症) 手指失认
主要表现 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 书写不能(失写症) 有时伴失读
(3)失用症:
优势侧缘上回病变时可产生双侧失用症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亦称基底节(basal nucleus),位于大 脑白质深部,其主 要由尾状核、豆状 核、屏状核、杏仁 核组成(图2-6、 2-7)
概述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
③ 释放症状 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 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④ 断联休克症状 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 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 功能短暂丧失
7
第一节 中枢神经
.
8
概述
脑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脊髓
41
(六)边缘叶 (limbic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
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 碍
42
二、内 囊 internal capsul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图2-5 行经内囊的纤维束
位于尾状核、 豆状核及丘脑 之间
43
二、内 囊(internal capsule)
27
(二)顶叶(parie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 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 计算不能(失算症) 手指失认
主要表现 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 书写不能(失写症) 有时伴失读
(3)失用症:
优势侧缘上回病变时可产生双侧失用症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亦称基底节(basal nucleus),位于大 脑白质深部,其主 要由尾状核、豆状 核、屏状核、杏仁 核组成(图2-6、 2-7)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脊椎骨
一 解剖学 由33~34块椎骨合成。颈椎7块,胸椎12
块,腰椎5块,骶椎5块合成1块,尾椎4或5块 合成1块,实际共为26块。 每一个椎骨又可分成两部分,在前面的称 为椎体,在后面的称为椎弓。椎弓和椎体相 邻部分较细,称为稚弓根。椎弓和椎体围成 一孔,称为椎孔。椎孔合起来形成椎管,脊 髓位于其中。由椎弓生出3个突起,当中的称 为棘突,两侧的称为横突。横突向上下各生 一对关节突(图2—1)。
1. 外感受器: 感知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 2. 距离感受器: 记录发生在较远处的刺激 3. 本体感受器: 提供头部在空间的位置及活动、肌肉和
肌腱内的张力、关节的位置、肌力和身体的姿势与其它活动 等信息
4. 内脏感受器: 感受在机体内部的情况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第2颈椎棘突粗大,在椎体上方有 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齿突向上伸 入寰椎内,被横韧带限制在寰椎的 后方。寰椎围绕齿突旋转,使头产 生左右旋转动作,所以第2颈颈椎 椎间孔的上下界为上下椎弓根。
椎间孔的后界由相邻两个椎体的上 下关节突形成。椎间孔的前界,一 部分由椎体,一部分由钩椎关节构 成。颈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的正中, 仅占椎间孔直径的1/3~1/4,正常颈 椎间孔的大小不同,C2~3的椎间 孔较大,C3~4和C4~5的椎间孔 也比C5~6和C6~7的椎间孔大。
颅骨的动脉
头皮血管网发出许多小支到达骨膜。这些 血管的粗细比较一致,并在骨膜上吻合,形 成骨膜血管网。由骨膜血管网再发出许多细 支进入颅骨外板。
凡是有顶骨孔的颅骨,颅顶部的头皮动脉分 支多向该处集中,形成短而粗的两条动脉, 分别经两侧顶骨孔进入颅内与各自一侧的硬 脑膜中动脉互相吻合。此动脉还伴一条或两 条小静脉。
形状不同的骨块所组成。 颅骨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后
上方容纳脑组织;面颅位于前下方构成 面部的轮廓。 脑颅和面颅的比例因年龄而不同,成人 面颅约为脑颅的50%,儿童的面颅则小 于50%。
脑颅各部位的厚度不一,顶部较厚,颞 部最薄。成人大约为0.5~10mm。
颅骨分为三层,内外两层为密质骨,称 为内板和外板。内板较薄,外板较厚。 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其中 包含很多血管。颞骨没有板障。
硬脑膜
颅内硬脑膜分为两层,除静脉窦外,两层密切相连。在颅 骨顶部,硬脑膜和颅骨的连接比较疏松。在颅底、脑神经 通过的骨孔等处,硬脑膜和颅骨的连接十分密切。
硬脑膜内层有数处折入颅腔,形成大脑镰、小脑镰、小脑 幕、鞍隔。大脑镰折入大脑纵裂,前起筛骨鸡冠,向后到 枕内隆凸。向下,前半到胼胝体,后半到小脑幕,将大脑 两半球分隔。小脑镰由枕内隆凸和枕骨大孔后缘之间向内 折入,将小脑两半球分开。小脑幕是由枕内隆凸和颞骨岩 部上缘向内折入,将大脑半球和小脑分隔。小脑幕和后床 突之间有小脑幕游离缘形成的小脑幕切迹,中脑由其中通 过。鞍隔位于垂体之上,垂体柄由鞍隔的开口(鞍隔孔)通 过。
第1~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所以共 有23个椎间盘。椎间盘的命名和在 它上面的椎体相同。每一个椎间盘 分为3层,上下两层是透明软骨, 盘当中一层的外围为纤维环(纤维软 骨),纤维环的前部较宽,后部较窄, 中心为有弹性的髓核(图2—3)。
髓核为脊索的残余。23个椎间盘的 长度相当于脊柱的1/4。
从C2到C7的椎间盘的厚度逐渐增加, 从L1~2到L4~5的椎间盘的厚度也逐 渐增加。胸段的椎间盘较薄。
脊髓节段的划分是以两条神经根的当中 为界。颈脊髓第4节相当于第3椎体;胸 脊髓第12节相当于第9胸椎。
在脊髓两侧前后神经根之间有齿状韧带。 齿状韧带将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间 断地连在一起,把脊髓固定在硬脊膜上。
第三章 脑 膜
一 解剖学
脑膜分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蛛网膜和软脑膜又 合称软性脑膜。
临床神经解剖学 Clinical Neuroanatomy
万 琪 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
029-83375361
2005-8-16
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
感受器(Receptors):是专门化的感受器官,能够
记录机体内部极其周围环境中某些变化,并以冲动的形式传递 这些刺激,它们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器官.
沿椎体有两条纵行的弹性韧带,把椎体 和椎间盘牢固的连在一起。在椎体前面 的称为前纵韧带,在后面的称为后纵韧 带。前纵韧带比后纵韧带坚固。
相邻的椎板之间有黄韧带相连(图2—3)。 脊髓的硬膜和椎管之Baidu Nhomakorabea是硬膜外间隙, 其中包含韧带、结缔组织、静脉丛、淋 巴管、脂肪等。
脊髓在椎管中,终端多数到第l腰椎下 1/3。终丝长约20cm,终止于尾椎的第 1 节。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周围神经(The Peripheral Nerve)
第一章 颅 骨
一 解剖学 颅骨由23块成对的和不成对的、大小和
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形成微动关节。 棘突和横突之间称为椎板。颈椎椎体上 面两侧的向上突起称为钩突(图2—2)。 钩突和其上面椎体的连接部分称为钩椎 关节或Luscbka氏关节。
上下两个椎弓之间,出椎弓移行到椎体 的地方,形成一对和椎管相通的孔称为 椎间孔(图2—3)。脊髓神经由椎间孔通 过。
椎体在脊柱上彼此不直接相连,二 者之间有椎间盘。
硬脑膜的两层都是致密的结缔组织 构成。其中包括胶原纤维、纤维母 细胞和少量的 弹力纤维。硬膜膜
颈椎的椎体小,横突上有孔称为横突孔, 椎动脉通过该孔入颅。颈椎的棘突分叉,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水平位。
第1颈椎呈环状,又名寰椎。寰椎 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弓、后弓和 两个侧块组成。侧块上面有1对上 关节突,和枕骨髁形成关节,下面 有1 对下关节面,和第2颈椎上关 节面形成关节。前弓正中向前突出 部分称为前结节(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