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解剖学1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课件之脑神经

人体解剖学课件之脑神经

起源
起源于延髓的副神经元,发出纤维经由桥脑 和延髓的副神经通路出脑。
分布
分布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支配这两块肌 肉的运动。
功能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运动,参与头部 和颈部的姿势维持和转动。
舌下神经
概述
舌下神经是躯体运动性脑神经之一,负责支配舌肌运动。
起源
起源于延髓的舌下神经元,发出纤维经由延髓的舌下神经通路出脑。Biblioteka 皮肤感觉神经总结词
皮肤感觉神经是感觉性脑神经之一,负责传递皮肤感觉信息 。
详细描述
皮肤感觉神经起始于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将触觉、痛觉、温 度等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使我们能够感知皮肤刺激。皮肤感 觉神经对于保护人体免受外界伤害非常重要。
03
运动性脑神经
动眼神经
概述
动眼神经是第三对脑神 经,负责控制眼球运动
人体解剖学课件之脑神经
目录
• 脑神经概述 • 感觉性脑神经 • 运动性脑神经 • 混合性脑神经 • 脑神经损伤与疾病
01
脑神经概述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共由31对神经组成,其中10 对为颅神经,12对为脊神经,其余9 对为脑干神经。
脊神经包括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 和骶神经。
颅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 面神经、听神经和舌咽神经。
与其他神经关系
三叉神经与面神经和下颌神经 等其他脑神经有复杂的交互作
用。
展神经
概述
展神经是第六对脑神经,负责控制眼球的外 展运动。
损伤影响
展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眼球内收障碍,出现复 视。
功能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使眼球向外侧转动。
与其他神经关系
展神经与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协同工作,维 持双眼视觉。

三叉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可修改版ppt]

三叉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可修改版ppt]

三叉神经节
1、位置:颞骨岩部近尖端的前面,骨面上有 三叉神经压迹。包于硬脑膜两层的裂隙中。 (meckel′s腔)
2、形态:半月形,又称半月神经节。长度: 12.39mm,宽度4.18mm,厚度2.58mm。
3、前缘的凸部向前发出三大分支后缘的凹部 与 三叉神经根相连
三叉神经感觉根
长:19.6mm 感觉根 (30-40束) 宽:4.7mm
厚:2mm
三叉神经根和血管的关系
1、三叉神经根与脑底某些血管接触的出现率为 38.82%,主要与小脑上动脉(24.70%),小脑 下动脉(24.11%)。
2、三叉神经根上出现三叉动脉:71.67%(胚胎期 为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交通支,正常在后交通 动脉发生后消失,不消失即为残存三叉动脉)
3、这些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接触,当血管硬化,扩大 和弯曲时可以压迫三叉神经根,可能是引起三叉 神经痛的解剖学因素。
三叉神经的临床应 用解剖
三叉神经 the trigeminal nerve
感觉三级神经原传导、运动二级传导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① 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nucleus ② 触压觉-三叉神经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③ 本体觉-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n. ④ ④ 咀嚼反射-三叉神经上核
1、颞支temporal branches 2、颧支zygomatic branches 3、颊支buccal branches 4、下颌缘支marginal mandibular
branch 5、颈支cervical branch
面侧深区 the deep part of the lateral face
1、皮肤与浅筋膜skin superficial fascia:皮肤 薄而柔软、较多皮脂腺、汗腺、毛囊,还 有皮纹。浅筋膜睑部最梳松、一般不含脂 肪,易水肿;还有颊脂体。

脑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脑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Ⅳ车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
VII. VIII. IX.
Ⅹ迷Ⅺ副舌下全。
XII.
XI. X.
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皮肤、肌、肌腱、口、鼻腔粘膜 和前庭蜗器和视器。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颈、胸、腹内脏器官, 味蕾和嗅器。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外肌,舌肌、咀嚼肌、 面肌和咽喉肌。
本节小结
脑神经连脑、出颅及分布
嗅神经 连大脑 经筛孔
嗅觉
视神经 连间脑
视觉
动眼神经 连中脑 经眶上裂
眼外肌、眼内肌
滑车神经 连中脑
上斜肌
三叉神经 连脑桥
面部感觉
咀嚼肌
下颌神经经卵园孔
展神经 连脑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直肌
面神经 连脑桥 经内耳门
面肌、口腔腺、味觉
前庭蜗神经连脑桥
听觉、平衡觉
舌咽神经 连延髓
咽肌、腮腺、味觉
肌支支配咀嚼 肌、鼓膜张肌 和腭帆张肌,
分支
1.耳颞神经 2.颊神经 3.舌神经: 4.下牙槽神经 5.咀嚼肌神经
三叉神经 在头面部的 分布范围
二、面神经facial nerve
含有3种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面神经核, 支配面肌
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上泌涎核, 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内脏感觉纤维: 止于孤束核, 传导舌前2/3区域味觉
4、 舌的神经分布:
舌下神经-------舌肌运动 面神经—鼓索----舌前2/3味觉 舌咽神经-------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 三叉神经—舌神经-----舌前2/3一般感觉
5、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
面神经—鼓索-----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

神经解剖学课件-脑干和小脑的解剖与功能分区析

神经解剖学课件-脑干和小脑的解剖与功能分区析

脑干的解剖特征
脑干具有复杂的神经纤维 网络和多个核团,这些结 构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发挥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脑干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1
呼吸控制
脑干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睡眠调节
2
确保我们能够持续呼吸。
脑干的睡眠中枢促进睡眠的产生和维
持,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睡眠周期。
3
神经传导
脑干通过大脑和脊髓之间的神经纤维 传递信号,使我们能够感知和做出适 当的反应。
小脑的神经元和纤维通路参与调节肌肉的收缩 和放松,确保顺畅的运动协作。
小脑通过监测身体姿势、位置和视觉反馈来调 节平衡,使我们保持稳定的站立和行走。
小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连通有助于注意力和言 语功能的发展和维持。
培养自己的市场触角
1 专注学习
不断学习和了解市场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扩展人脉
小脑的结构和功能
小脑的解剖结构
小脑的基本功能
小脑由两个半球和小脑蚓组成, 与大脑协调合作以控制身体的 运动。
小脑参与协调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和精确控制肌肉运动,是 我们精准动作的关键。
小脑的疾病和失调
小脑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运动协 调障碍、平衡问题和其他神经 功能异常。
小脑功能分区析
运动调节 平衡控制 注意力与言语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地努力,遇到挫折 时保持动力和耐心。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
通过本课件,希望您对脑干和小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继续探索神经解剖学的奥秘, 拓展您的知识领域!
与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分享经验和资源。
3 参与活动
参加行业会议、展览和研讨会,增加曝光度并结交志同道合的人。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
13
概述
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5.网状结构 在CNS,绘制和白纸混杂而成的结构称网状结构, 即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神经元胞体散在其中。
.
14
概述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 之间相接触并传递信息的结构
根据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不同,突触可分为 轴-体突触、轴-树突触、轴-轴突触
脊髓节段 与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称 为1个脊髓节段。
共31个节段
8个颈段,12个胸段,5个腰段,1个尾段
.
32
临床小知识
脊髓
临床腰椎穿刺,常在第3-4腰椎棘突之间
扩展:从胚胎4个月起,脊髓的生长速度
比脊柱缓慢,故脊髓长度短于椎管,而其
上端连接脑处位置固定,使得脊髓节段的
位置由上向下逐渐高出相应的椎骨。
.
58

(2)背侧面 脑桥 背侧面-第4脑室的上部 外侧缘-左右小脑上脚
中脑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滑车神经
.
59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灰质-神经核 白质-纤维束 网状结构
.
60

1.灰质—神经核
神经核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
61

1)神经核
运动核 感觉核
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中脑) 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 疑核、舌下神经核
侧角
灰质 连合
C8-L2侧角:脊髓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血管、内脏及腺 体的活动 S2-4:脊髓副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
灰质前连合:主要为左右相互交叉的痛、温觉纤维及 一部分触觉纤维 灰质后连合:连接两侧后角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神经膜细胞形成的结构分内、外层2层:
内层为髓鞘,由神经膜细胞双层细胞膜反复包卷形成,电镜下呈明暗相间的板 层状。
外层为神经膜,由神经膜细胞的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呈鞘状包裹 髓鞘。
有 髓 神 经 纤 维 横 切 面 电 镜 图
2.中枢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 中央为神经元长突起,外围为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髓鞘。
二、突触
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 (肌 细胞、腺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传递神经冲动。
(一)电突触
即缝隙连接。
(二)化学突触 以神经递质作为载体传递神经冲动。
化学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部: 为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内有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突触后部: 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区域。 突触间隙: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2)神经原纤维 LM: 在硝酸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功能:① 细胞支架 ② 物质运输。
神经原纤维 (镀银染色)
2.树突 一至多个,分支多;有尼氏体。
功能: 接受刺激,并将神 经冲动传 向胞体。
3.轴突 只有一个,细长;轴突起始部有
轴丘;无尼氏体。
功能: 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出。
突触前膜和后膜: 突触前部和突触后部彼此相对的细胞膜。
突触
16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电镜图
不同形状的突触小泡电镜图
突触后膜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
神经冲动的传递:
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 前膜 →突触小泡向突触 前膜移动、融合、破裂 → 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 到突触间隙 → 与突触 后膜上受体结合 → 神 经冲动传向突触后神经 元(或效应细胞)。
第三章第四节 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位置 起 始 后索 脊神经节
终止 薄、楔束核
行走方向
主要机能
上行
传导本体觉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束 侧索 后角细胞
小脑皮质
上行
传导本体性感觉
脊髓丘脑侧束 侧索 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上行
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前索 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上行
传导粗略触觉
皮质脊髓侧束 侧索 大脑皮质运动区 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大脑皮质运动区 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 起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延髓交叉(锥体交叉)后下行。 止于:脊髓灰质前角(皮质脊髓束)。 功能:控制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正中裂的两侧
起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在同侧脊髓下行,
止于:脊髓灰质前角
功能:控制肌肉随意运动。
15
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其止和功能
名称 薄束、楔束
锥体外侧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锥体交叉:锥体下段90%纤维互相交叉,叫锥体交叉。 橄 榄 体:在锥体外侧的卵圆形隆起。
锥体与橄榄体之间有舌下神经。 桥 延 沟:为脑桥与延脑间的腹面界沟,
有 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发出。
27
脑神经
28
延髓的背侧面
薄束结节:延脑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内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薄束结节的外侧。内有楔束核。 绳 状 体:楔束结节的外上方。为脊髓、延髓入小脑的
下行 下行
控制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 侧索 红核
脊髓前角细胞
下行
调节肌紧张(屈肌)
前庭脊髓束 前索 前庭外侧核
脊髓前角细胞
下行
调节肌紧张(伸肌)
网状脊髓束 前侧索 脑干网状结构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课件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课件

第6对——剑突平面
第8对——肋弓平面
第10对——脐平面 (二四六八十 角头剑
弓脐 )
4.腰丛
主要分支有:
(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2)股神经
(3)闭孔神经
5.骶丛 主要分支有: (1)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 支配臀 中小、 大肌 (2)阴部神经 (3)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 1)胫神经-- 钩状足 2)腓总神经---下内翻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二、脑神经
(一)脑神经序号及名称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 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窝神经 Ⅸ——舌咽 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 下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名称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全。
小脑功能 小脑本领强 平衡肌紧张 协调肌运动 千万莫损伤
(五)第四脑室 1.位置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
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五、端脑
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连接两半球的是胼胝体。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 1.三个面 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三个面。 2.三个叶间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3.五个叶

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2024/1/26
外周调节
神经递质、受体和效应器 之间的相互作用
反射调节
通过感受器接收刺激,经 传入神经传至中枢,再由 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
21
自主神经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和相关检 查进行综合判断
2024/1/26
治疗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 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 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 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信息通过内耳中的耳蜗感受器转化为神经信号,经听神经 传至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下丘核、内侧膝状体、听放射,最后投 射到大脑皮质的颞叶听觉中枢。
2024/1/26
13
感觉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进行神经系 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
、MRI等)。
2024/1/26
结构
神经系统结构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具有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则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 和保护作用。
2024/1/26
5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感知与行为
神经系统通过感知内外环境的变化,将信息传递给大脑进 行识别,进而引发相应的行为反应。
学习与记忆
05
2024/1/26
04

包括舌体、舌根和舌系带等,主要功 能是接收味觉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
12
感觉传导通路与机制
• 痛温觉传导通路:痛觉和温度觉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和粘膜内,通过相应的传入 神经纤维将冲动传至脊髓后角,再经脊髓丘脑束传至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最后 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上2/3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突触前膜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 中枢神经系统 • 周围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 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与损伤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01
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元等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处理、传递
和储存信息。
神经系统的分类

03
中枢神经系统

脑的组成
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构成 ,是人体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 高级功能,分为四个叶(额叶 、顶叶、枕叶、颞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脑
主要负责协调肌肉运动,维持 身体平衡。
脑干
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是连 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控 制许多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
、心跳等)。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常导致偏瘫、 失语等症状。
癫痫
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 的慢性脑部疾病。
帕金森病
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 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 。
脊髓损伤
通常由外伤导致,可造成损伤平面以 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预防原则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加强安全防护,预防意外伤害。
突触与神经递质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的传递过 程涉及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的关键物质,它们在突触前膜合成、 储存,并在神经冲动到达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解剖图谱

神经系统解剖图谱

神经系统解剖图谱胸神经前支:除第1对的大部分参加臂丛,第12对的少部分参加腰丛外,其余不形成神经丛。

第1~11对胸神经位于各自相应的肋间隙称为肋间神经,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故名肋下神经。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呈明显的节段性分布。

第2、4、6、8、10、12对胸神经前支,分别分布于胸骨角、乳头、剑突、肋弓、脐和髂前上棘平面。

坐骨神经:自骶丛发出后,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下行至大腿后面,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达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本干分布于髋关节和股后群肌。

胫神经沿腘窝正中垂直下降,伴胫后动脉下行,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腓总神经沿腘窝外侧缘下降,绕腓骨颈外侧向前下,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含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两种纤维,运动纤维起自三叉神经运动核,自脑桥臂出脑,与下颌神经一起经卵圆孔出颅,分布于咀嚼肌。

感觉纤维有3条,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者在颞骨岩部前面连于三叉神经节。

其中枢突经脑桥臂入脑,到达三叉神经感觉核。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的3条分支分布于面部的皮肤、眼、口腔、鼻腔、鼻旁窦、牙齿和脑膜等,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等。

3条分支在面部分布区的界限,大致以眼裂和口裂为界。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①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主要分布到颈、胸和腹部的脏器,管理脏器的运动和感觉;②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廓、外耳道的皮肤和硬脑膜;③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软腭和咽喉肌。

迷走神经自延髓橄榄后沟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腔至颈部,伴颈部大血管下行达颈根部,由此向下在食管周围,左、右迷走神经的分支分别形成食管前丛和食管后丛,前、后丛向下分别形成迷走神经前、后干。

前、后干穿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分支布于肝、脾、胰、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脑脊液: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无色透明,成人总量约150ml。

解剖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可修改版ppt]

解剖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可修改版ppt]

第四节 垂体
一、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垂体
形态:一个横椭圆形小体。按其发生和结构 特点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位置:位于蝶骨和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丘 脑。
功能:十分复杂。腺垂体主要分泌多种激素,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并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神经垂体无分泌功能,能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 (视上核、室旁核)分泌产生并输送来的激素, 可使血压上升、尿量减少和子宫平滑肌收缩。
甲状腺的微细结构 (一)被膜 (二)滤泡的结构
滤泡上皮细胞
滤泡旁细胞
甲状腺素 降钙素
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亢
第二节 甲状旁腺
•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
形态:两对棕黄色的扁卵圆形小体,似黄豆 大小。
位置:常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有时可埋于 甲状腺实质内。
功能: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体内钙和磷的 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4. 肾上腺
(1)肾上腺的结构
被膜
球状带 皮质 束状带
网状带 髓质 —— 有血窦,少量C.T.,中央静脉,交感神经
节细胞等; 肾上腺素细胞 → 使心率加快
含嗜铬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 使血压※升高.
球状带
细胞排列呈球状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 重吸收Na+及排出K+ → 胃黏膜、唾液腺和汗 腺吸收Na+ 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女性:促进卵泡发育
男性:刺激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 女性:促排卵及黄体形成 男性:间质细胞刺激素(ICSH)
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脂解素(LPH )
腺垂体分泌物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并有促进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2.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①感觉神经元,也称传人神经元,可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向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调节其活动。 ③中间神经元,也称联络神经元,介于感觉和运动两类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人 类神经系统中,中间神经元数量最多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 复杂网络。
电镜下观察,化学性突触包括3部分:
1.突触前部 是轴突末端的球形膨大部分,该处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侧胞 质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2.突触后部 是与突触前部相对应的树突或胞体的部分,其中,与突触前膜相对的细 胞膜为突触后膜,膜上具有特异性的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
3.突触间隙 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狭小间隙, 宽约15~30nm。 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 与之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化学性突触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是单向性的,即只能由 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不能逆向传导。
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神经元的功能,但对神经无起支持、保护、绝缘、营 养等作用。
一、神经元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一)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圆形、星形、梭形、锥体形等多种形态,是神经元的 代谢和营养中心。
(1) 细胞膜: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和信息处理的功能。
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中,一般较神经细胞小,有突起但不分树突和轴突。 根据分布的位置,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胶质细 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不同的骨块所组成。 颅骨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后
上方容纳脑组织;面颅位于前下方构成 面部的轮廓。 脑颅和面颅的比例因年龄而不同,成人 面颅约为脑颅的50%,儿童的面颅则小 于50%。
脑颅各部位的厚度不一,顶部较厚,颞 部最薄。成人大约为0.5~10mm。
颅骨分为三层,内外两层为密质骨,称 为内板和外板。内板较薄,外板较厚。 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其中 包含很多血管。颞骨没有板障。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周围神经(The Peripheral Nerve)
第一章 颅 骨
一 解剖学 颅骨由23块成对的和不成对的、大小和
颈椎的椎体小,横突上有孔称为横突孔, 椎动脉通过该孔入颅。颈椎的棘突分叉,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水平位。
第1颈椎呈环状,又名寰椎。寰椎 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弓、后弓和 两个侧块组成。侧块上面有1对上 关节突,和枕骨髁形成关节,下面 有1 对下关节面,和第2颈椎上关 节面形成关节。前弓正中向前突出 部分称为前结节(图2—4)。
颅骨的动脉
头皮血管网发出许多小支到达骨膜。这些 血管的粗细比较一致,并在骨膜上吻合,形 成骨膜血管网。由骨膜血管网再发出许多细 支进入颅骨外板。
凡是有顶骨孔的颅骨,颅顶部的头皮动脉分 支多向该处集中,形成短而粗的两条动脉, 分别经两侧顶骨孔进入颅内与各自一侧的硬 脑膜中动脉互相吻合。此动脉还伴一条或两 条小静脉。
硬脑膜
颅内硬脑膜分为两层,除静脉窦外,两层密切相连。在颅 骨顶部,硬脑膜和颅骨的连接比较疏松。在颅底、脑神经 通过的骨孔等处,硬脑膜和颅骨的连接十分密切。
硬脑膜内层有数处折入颅腔,形成大脑镰、小脑镰、小脑 幕、鞍隔。大脑镰折入大脑纵裂,前起筛骨鸡冠,向后到 枕内隆凸。向下,前半到胼胝体,后半到小脑幕,将大脑 两半球分隔。小脑镰由枕内隆凸和枕骨大孔后缘之间向内 折入,将小脑两半球分开。小脑幕是由枕内隆凸和颞骨岩 部上缘向内折入,将大脑半球和小脑分隔。小脑幕和后床 突之间有小脑幕游离缘形成的小脑幕切迹,中脑由其中通 过。鞍隔位于垂体之上,垂体柄由鞍隔的开口(鞍隔孔)通 过。
1. 外感受器: 感知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 2. 距离感受器: 记录发生在较远处的刺激 3. 本体感受器: 提供头部在空间的位置及活动、肌肉和
肌腱内的张力、关节的位置、肌力和身体的姿势与其它活动 等信息
4. 内脏感受器: 感受在机体内部的情况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第1~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所以共 有23个椎间盘。椎间盘的命名和在 它上面的椎体相同。每一个椎间盘 分为3层,上下两层是透 中心为有弹性的髓核(图2—3)。
髓核为脊索的残余。23个椎间盘的 长度相当于脊柱的1/4。
从C2到C7的椎间盘的厚度逐渐增加, 从L1~2到L4~5的椎间盘的厚度也逐 渐增加。胸段的椎间盘较薄。
硬脑膜的两层都是致密的结缔组织 构成。其中包括胶原纤维、纤维母 细胞和少量的 弹力纤维。硬膜膜
第2颈椎棘突粗大,在椎体上方有 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齿突向上伸 入寰椎内,被横韧带限制在寰椎的 后方。寰椎围绕齿突旋转,使头产 生左右旋转动作,所以第2颈颈椎 椎间孔的上下界为上下椎弓根。
椎间孔的后界由相邻两个椎体的上 下关节突形成。椎间孔的前界,一 部分由椎体,一部分由钩椎关节构 成。颈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的正中, 仅占椎间孔直径的1/3~1/4,正常颈 椎间孔的大小不同,C2~3的椎间 孔较大,C3~4和C4~5的椎间孔 也比C5~6和C6~7的椎间孔大。
第二章 脊椎骨
一 解剖学 由33~34块椎骨合成。颈椎7块,胸椎12
块,腰椎5块,骶椎5块合成1块,尾椎4或5块 合成1块,实际共为26块。 每一个椎骨又可分成两部分,在前面的称 为椎体,在后面的称为椎弓。椎弓和椎体相 邻部分较细,称为稚弓根。椎弓和椎体围成 一孔,称为椎孔。椎孔合起来形成椎管,脊 髓位于其中。由椎弓生出3个突起,当中的称 为棘突,两侧的称为横突。横突向上下各生 一对关节突(图2—1)。
临床神经解剖学 Clinical Neuroanatomy
万 琪 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
029-83375361
2005-8-16
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
感受器(Receptors):是专门化的感受器官,能够
记录机体内部极其周围环境中某些变化,并以冲动的形式传递 这些刺激,它们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器官.
脊髓节段的划分是以两条神经根的当中 为界。颈脊髓第4节相当于第3椎体;胸 脊髓第12节相当于第9胸椎。
在脊髓两侧前后神经根之间有齿状韧带。 齿状韧带将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间 断地连在一起,把脊髓固定在硬脊膜上。
第三章 脑 膜
一 解剖学
脑膜分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蛛网膜和软脑膜又 合称软性脑膜。
沿椎体有两条纵行的弹性韧带,把椎体 和椎间盘牢固的连在一起。在椎体前面 的称为前纵韧带,在后面的称为后纵韧 带。前纵韧带比后纵韧带坚固。
相邻的椎板之间有黄韧带相连(图2—3)。 脊髓的硬膜和椎管之间是硬膜外间隙, 其中包含韧带、结缔组织、静脉丛、淋 巴管、脂肪等。
脊髓在椎管中,终端多数到第l腰椎下 1/3。终丝长约20cm,终止于尾椎的第 1 节。
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形成微动关节。 棘突和横突之间称为椎板。颈椎椎体上 面两侧的向上突起称为钩突(图2—2)。 钩突和其上面椎体的连接部分称为钩椎 关节或Luscbka氏关节。
上下两个椎弓之间,出椎弓移行到椎体 的地方,形成一对和椎管相通的孔称为 椎间孔(图2—3)。脊髓神经由椎间孔通 过。
椎体在脊柱上彼此不直接相连,二 者之间有椎间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