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繁殖 教案
动物的繁殖 教案
![动物的繁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7ed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e.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案标题: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2. 掌握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应环境;3. 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有关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学生绘制动物繁殖过程的海报或展板的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些动物的繁殖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是如何繁殖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探究: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繁殖方式进行研究,包括:卵生、胎生和孑生;4.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和讨论,总结所选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过程和适应环境;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板或海报,展示所选动物的繁殖方式。
拓展:6. 学生展示他们的展板或海报,向全班介绍所选动物的繁殖方式;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动物选择不同的繁殖方式?这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巩固:8. 教师总结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应环境,并进行概念解释;9.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动物繁殖的理解。
展示:10. 学生将展板或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全校师生观赏;11. 学生可以在展板或海报旁边留下评论或提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评价:12. 教师评价学生的展板或海报,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13. 学生互相评价,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延伸活动:14.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动物进行研究,或者探索更深入的繁殖相关主题,如动物保护和濒危物种。
教学资源:1. 动物繁殖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2. 学生绘制展板或海报的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培养了他们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也锻炼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评价环节,学生的互评和师生评价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提高。
在延伸活动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提高对动物繁殖和保护的认识。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aacd7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6.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使学生掌握不同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动物繁殖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不同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动物繁殖行为的具体描述;学生对繁殖过程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繁殖现象;2. 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动物繁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繁殖行为;4. 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小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小动物是如何出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繁殖现象。
2. 讲授新课: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讲解不同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交配、产卵、哺乳等。
3. 课堂互动:展示动物繁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动物繁殖行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具体的动物繁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繁殖行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动物的繁殖策略和适应性;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强调动物繁殖行为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讨论人类活动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3. 举例介绍一些动物繁殖行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等。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教研课)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教研课)](https://img.taocdn.com/s3/m/aaaf6b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c.png)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教研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3. 提高学生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占巢、求偶、交配、产卵、哺育等。
2.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3.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
2. 讲解:介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举例说明。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学生能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3. 学生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和视频。
2. 参考书籍:关于动物繁殖行为的书籍。
3. 网络资源:有关动物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选择一种动物,调查其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展示分享: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调查结果,分享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3. 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差异及适应性。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动物的繁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问题导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繁殖行为的意义和繁殖方式的适应性。
八、安全与环保1. 安全提示:在观察动物繁殖行为时,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近野生动物。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动物的繁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九、教学延伸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动物繁殖教案
![动物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5ec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d.png)
动物繁殖教案课程标准:初中生物课程。
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例子。
3. 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
4. 意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 雌雄概念- 配对与受精的过程2. 动物繁殖的方式- 单性生殖(无性繁殖):例子包括二分裂、孢子繁殖等- 雌雄同体生殖:例子包括蜗牛、蚯蚓等- 雌雄异体生殖:例子包括鱼、鸟类、哺乳动物等3. 人类的生殖方式- 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 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 怀孕和分娩的过程4. 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理解保护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探讨保护动物资源的方式和方法- 意识到人类应该合理利用动物资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学生“你们知道动物是如何繁殖的吗?”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罗列学生已经知道的动物繁殖方式。
2. 讲解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雌雄概念和配对与受精的过程。
可通过图片和示意图辅助教学。
3. 分析和讨论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繁殖方式带来的优势和限制。
4. 介绍人类的生殖方式,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精子和卵子、怀孕和分娩的过程。
强调人类的繁殖方式与动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之处。
5. 探讨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辅以真实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动物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如保护栖息地、控制盗猎等。
6.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意识到的重要性。
7.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海报,讨论保护某种动物的重要性和方法。
8. 下节课即将学习内容的提示。
教学资源和评估:1. PPT和其他多媒体资源,以图文并茂地展示动物繁殖的过程和不同的繁殖方式。
2. 图片和实物:展示动物的繁殖方式。
3. 讨论和问答:通过开放性问题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4.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小论文或海报来评估他们对保护动物资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fccd1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c.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分胎生和卵生;2、能够分辨何为胎生何为卵生。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比较、观察、判断的方法归纳对动物的繁殖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动物的繁殖方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解辨别。
二、教学重点懂得胎生和卵生。
三、教学难点懂得胎生和卵生。
四、教法演示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学法现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引入2分钟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你们还记得蚕宝宝是怎么来的吗?对,最开始的时候,蚕宝宝还是一颗颗的小球,我们称之为卵,世界上的动物多种多样,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和蚕相似,哪些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动物的繁殖。
板书:动物的繁殖1.进行情景引入;2.提问并引导;3.板书1.回顾蚕的有关知识;2.回答问题。
1.引入本节课主题;2.吸引学生注意力。
探索5分钟想一想我们见过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和蚕一样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呢?我们常吃的鸡蛋就是鸡的卵,与此相同的还有鸭和鹅,还有凶猛的的大鳄鱼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的,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板书:卵生: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比如昆虫、鱼类、鸟类。
产卵繁殖的叫卵生,那么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动物繁殖方式吗?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动物繁殖方式,比如猫和狗,这种方式就是直接生下胎儿,就连体型庞大的大象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方式我们称为胎生。
板书:胎生: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以哺乳方法喂养。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12dc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9.png)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动物的繁殖科学,本章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繁殖方式以及在动物繁殖中重要的诸多因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以及繁殖方式;
2、了解动物繁殖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3、了解动物繁殖过程中所影响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重点
1、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
2、动物繁殖方式;
3、动物繁殖过程中所影响的环境因素。
四、教学难点
1、解析动物繁殖中各种因素的作用;
2、掌握动物繁殖过程中较抽象的观点。
五、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生动的图片、操作视频,让学生能更加全面的理解动物的繁殖原理;
2、引导学生阐述动物繁殖过程中影响繁殖的因素;
3、布置实验,观察并分析动物繁殖的实际情况;
4、领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六、教学步骤
1、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学习动物的繁殖方式,了解繁殖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因素;
2、通过图片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动物的繁殖原理;
3、手把手的讲解动物繁殖过程中影响繁殖的因素;
4、让学生完成解析动物繁殖中各种因素的作用的习题;
5、复习总结本章所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课后作业和实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 》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 》优质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4d432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1.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动物的繁殖》的优质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2.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增强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繁殖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4.巩固(10分钟)通过回答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7《动物的繁殖》(教案)
![小学科学7《动物的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149c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f.png)
小学科学7《动物的繁殖》(教案)动物的繁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
2.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和生命周期。
3.认识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动物的繁殖方式。
2.不同动物的繁殖过程和生命周期。
三、教学难点1.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2.动物的生命周期。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图片和视频资料。
3.小组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5分钟)1.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他们了解到的动物繁殖经验,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第二步:探究动物的繁殖方式(25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通过研究资料和讨论的方式,了解该动物的繁殖方式,并记录在小组活动材料中。
2.小组报告: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第三步: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和生命周期(30分钟)1.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动物的繁殖过程和生命周期,包括交配、受精、胚胎发育、出生和成长等阶段。
重点强调动物生命周期的持续性和循环性。
2.示意图展示:通过展示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和生命周期。
第四步: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25分钟)1.小组活动:请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2.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讨论的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以巩固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a.人类为什么要了解和研究动物的繁殖过程?b.你觉得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2.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繁殖现象或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繁殖方式,理解了动物的繁殖过程和生命周期,并认识到人类对动物繁殖的重要影响。
动物的繁殖教案
![动物的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219b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5.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案标题: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2.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3.能够区分不同动物的产子方式;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2.动物的产子方式;3.对比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4.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动物繁殖的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2.观察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动物繁殖方式和过程(20分钟)1.呈现干净的制图纸,绘制动物的繁殖过程图,包括交配、妊娠、分娩和哺乳等。
2.分析和解释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例如卵生、卵胎生和胎生等。
三、学习动物的产子方式(20分钟)1.呈现不同动物的产子方式的图片,例如鸟类的卵类、哺乳动物的胎生等。
2.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产子方式的特点和过程。
四、对比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20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动物进行研究,包括其繁殖方式、过程和产子方式等。
2.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五、观察和实验(30分钟)1.学生进行关于动物繁殖的观察和实验,例如观察蜜蜂的群体繁殖和蚕的自然交配等。
2.鼓励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
六、概括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动物繁殖的方式、过程和产子方式等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学资源:1.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制图纸和绘图工具;3.不同动物产子方式的图片资料;4.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参与程度;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3.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和过程的理解和概括。
教后延伸:1.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和探索动物繁殖的相关内容;2.组织学生进行更多观察和实验,拓展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3.提供更多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bbf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3.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特点。
2. 能够描述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特点。
2. 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2. 能够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
2. 教学卡片:动物的繁殖方式。
3.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物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繁殖的吗?二、探究动物的繁殖行为(15分钟)1. 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繁殖方式。
2.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选择一种动物,通过电脑或平板电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该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特点。
3. 学生汇报: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提问:这些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2.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动物的繁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动物呢?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幅动物繁殖的画,并写上该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2. 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家庭观察,记录下它的繁殖行为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特点,使学生对动物的繁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保护动物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六、探索动物的生殖器官(10分钟)1. 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案
![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7dca1dd36a32d7375819d.png)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分组:记录纸,纯牛奶【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回顾:卵的构造。
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二、探究过程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
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
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
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
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的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db7b2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1.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的繁殖》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繁殖特点。
2.掌握两种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3.能够观察、描绘不同种类动物的繁殖方式、生长过程和环境适应特点。
2. 教学重点1.动物繁殖方式及特点。
2.卵生和胎生动物繁殖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3.不同种类动物的繁殖方式、生长过程和环境适应特点。
3. 教学难点1.描述和比较卵生与胎生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2.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繁殖方式、生长过程以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4.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的繁殖》。
2.PPT课件:相关图片、表格、图表和视频。
3.教具:实物模型、实物标本、幻灯片、透明试卷、课堂板书。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黑板上写下“动物的繁殖”四个字,让学生自由发散、思考和探究,提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用PPT展示部分动物的繁殖方式图片和短视频,引出今天的话题,并让学生感受动物产生生命的种种方式。
Step 2教师授课,引出卵生和胎生动物的概念1.通过教材中对于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描述,带领学生了解卵生、胎生两种常见的繁殖方式。
2.引导学生对卵生、胎生动物进行分类归纳,理解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繁殖方式规律,并掌握其特点。
Step 3 Quiz时间设置卡片游戏环节,每组学生发放纸片或透明试卷,分别写下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特点,并放到答题箱里。
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进行描述,其余同学需要根据老师出的提示,猜这是属于胎生或卵生动物。
Step 4展示不同种类动物的繁殖方式、生长过程和环境适应特点1.通过PPT介绍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生长过程和适应环境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动物种类的生命过程。
2.教师用实物模型和实物标本等教具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分类特征以及生长生存的适应策略。
Step 5课堂讨论及小结在课堂讨论中,老师会引导学生探讨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生长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策略。
动物繁殖教案
![动物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22c2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f.png)
动物繁殖教案一、引言动物繁殖是自然界中一项重要的生命过程,也是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本教案将介绍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繁殖方式。
二、内部受精与外部受精1. 内部受精内部受精是指动物的受精过程发生在体内。
这种情况下,雄性动物需要通过交配将精子传递给雌性动物的生殖道,然后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内部受精常见于哺乳动物,如人类、大象等。
2. 外部受精外部受精是指动物的受精过程发生在体外。
雄性动物会将精子释放到水中或其他介质中,雌性动物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排放卵子,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外部受精常见于鱼类、两栖动物等。
三、常见的繁殖方式1. 单性生殖单性生殖是指某些动物可以通过自身的方式繁殖后代,无需与其他性别的个体交配。
这种方式中的后代与父母亲个体基本相同,缺少遗传变异。
例如,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蜜蜂中的工蜂通过卵孵化而不需要受精。
2. 两性生殖两性生殖是指动物需要雄性和雌性两性个体之间的交配才能繁殖后代。
这种方式具有遗传的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和进化。
例如,大部分哺乳动物通过内部受精进行繁殖,昆虫通过外部受精进行繁殖。
四、动物繁殖的周期和节律动物繁殖的周期和节律因不同的物种而异,主要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季节等影响。
1. 季节性繁殖一些动物在特定的季节内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受到光照、温度、食物等因素的控制。
例如,北极熊在寒冷的冬季繁殖,大多数候鸟也会在春季迁徙后繁殖。
2. 非季节性繁殖还有一些动物并不受季节性的限制进行繁殖。
它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内进行繁殖,如人类、猫、狗等。
五、繁殖行为的影响因素动物繁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生理、行为和环境因素。
1. 生理因素动物的生理状况包括性成熟度、健康状态、内分泌等因素。
只有达到适当的生理条件,动物才能进行繁殖。
2. 行为因素动物的行为习性和社会结构也会影响繁殖行为。
例如,某些动物需要进行独特的求偶舞蹈来吸引异性,建立配对关系才能完成交配。
动物的繁殖方式教案
![动物的繁殖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b4d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b.png)
动物的繁殖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的兴趣。
2. 介绍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动物繁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动物繁殖的基本类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繁殖的意义。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动物繁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观察结果。
第二章:有性繁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有性繁殖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有性繁殖的动物。
教学内容:1. 有性繁殖的定义和过程。
2. 有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有性繁殖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有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有性繁殖原理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有性繁殖优缺点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无性繁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无性繁殖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无性繁殖的动物。
教学内容:1. 无性繁殖的定义和过程。
2. 无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无性繁殖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无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无性繁殖原理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无性繁殖优缺点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特殊繁殖方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特殊的动物繁殖方式。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特殊的动物繁殖方式。
1. 特殊的动物繁殖方式,如孤雌生殖、芽生等。
2. 特殊的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特殊的动物繁殖方式。
2. 学生分组讨论特殊繁殖方式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特殊繁殖方式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特殊繁殖方式特点和原因的分析能力。
第五章:总结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总结动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表达对动物繁殖方式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内容:1. 回顾动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表达对动物繁殖方式的个人看法。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_教案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4c1a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6.png)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_教案教案:动物如何繁殖后代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知道不同的动物如何孕育和照顾幼崽。
3.了解繁殖后代是动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学过程:引入:1.显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图像,引起学生对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思考。
2.提问:你在家里有宠物吗?它们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你知道其他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吗?探究: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发言人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提问。
3.教师总结:总结学生分享的不同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对性繁殖的讨论:1.介绍性繁殖的概念: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交配来产生后代的方式。
2.母性繁殖: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是否存在母性繁殖。
比如,哺乳动物通过交配后,母体怀孕并孕育幼崽。
3.父性繁殖: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是否存在父性繁殖。
比如,一些鸟类父母会互相合作孵化蛋,并共同照顾幼鸟。
对无性繁殖的讨论:1.介绍无性繁殖的概念: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自身分裂、生殖细胞的分裂或者植物的扦插等方式产生后代。
2.自体分裂: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可以通过自身分裂产生后代,比如一些蠕虫和水母。
3.生殖细胞分裂:学生了解有些动物可以通过生殖细胞的分裂来繁殖后代,比如细菌和一些浮游生物。
4.植物繁殖:学生了解植物如何通过扦插、授粉或者分离繁殖。
扩展活动:1.观察和讨论: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公园或动植物园,观察和记录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它们孕育和照顾幼崽的行为。
2.制作海报:请学生根据他们的研究和观察结果制作海报,展示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幼崽的成长过程。
3.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繁殖对物种生存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评估:1.组织学生参与一项小测试,测试他们对动物繁殖方式的理解。
2.检查学生的海报和组内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
四年级上册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5bb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0.png)
动物的繁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存规律。
在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动物的繁殖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案内容:一、动物的生殖器官1. 介绍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以狗、猫为例,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动画展示其生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二、动物的生殖行为1. 介绍动物的生殖行为,如求偶、交配等。
2. 以昆虫、哺乳动物为例,通过视瓶展示它们的生殖行为。
三、动物的生殖过程1. 介绍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受精、胚胎发育、胎儿成长等。
2. 以鸟类、昆虫为例,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它们的生殖过程。
四、动物的繁殖保护1.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保护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明白繁殖保护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动物的繁殖适应性1. 介绍动物的繁殖适应性,包括适应环境、选择伴侣等方面。
2. 以特殊环境下的动物为例,通过实例分析其繁殖适应性。
六、动物的繁殖利用1.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对人类的利用价值。
2. 通过案例或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动物的繁殖。
七、动物的繁殖保健1. 指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保健知识。
2. 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保健方法。
八、动物的繁殖控制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控制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通过图片或视瓶,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控制的意义。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生殖过程。
3. 了解动物的繁殖保护和繁殖适应性。
4. 了解动物的繁殖利用和繁殖保健知识。
5. 了解动物的繁殖控制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行为。
2. 动物的生殖过程和繁殖保护。
3. 动物的繁殖适应性和繁殖利用。
4. 动物的繁殖保健和繁殖控制。
教学方法:1. 图片、视瓶展示。
2. 实物模型展示。
3. 案例分析、讨论。
小学科学27《动物的繁殖》(教案)
![小学科学27《动物的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3ae5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png)
小学科学27《动物的繁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27《动物的繁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动物的生殖器官;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通过讨论、提问,培养学生合作与思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动物的生殖器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模型、实物样本等。
2. 实验器材准备:放大镜、玉米种子、筷子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区别呢?”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动物的繁殖》读本,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请你们分别说出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进一步的知识补充,确保学生对不同繁殖方式的理解。
Step 3 观察实验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麦的观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麦种子的外观,再用筷子将种皮剥开,观察内部结构。
3. 学生们根据观察结果,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小麦的种子是怎样繁殖的?”Step 4 讨论总结1.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你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你们认为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小麦的繁殖方式有什么不同?”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小麦的繁殖方式的异同点。
五、巩固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图片,并鼓励学生描述其特征和功能。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7a1b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e.png)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第一章: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1.1 动物繁殖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动物繁殖的类型和特点1.3 动物繁殖的行为和习性1.4 动物繁殖的环境因素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器官与生殖过程2.1 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2.2 动物的生殖过程2.3 动物的受精与胚胎发育2.4 动物的生殖策略第三章: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3.1 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特点3.2 哺乳动物的繁殖策略与繁殖成功因素3.3 哺乳动物的繁殖障碍与繁殖技术3.4 人类对哺乳动物繁殖的影响与保护第四章:鸟类的繁殖行为4.1 鸟类的繁殖特点与繁殖行为4.2 鸟类的繁殖策略与繁殖成功因素4.3 鸟类的繁殖障碍与繁殖技术4.4 人类对鸟类繁殖的影响与保护第五章:爬行动物的繁殖行为5.2 爬行动物的繁殖策略与繁殖成功因素5.3 爬行动物的繁殖障碍与繁殖技术5.4 人类对爬行动物繁殖的影响与保护第六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行为6.1 两栖动物的繁殖特点与繁殖行为6.2 两栖动物的繁殖策略与繁殖成功因素6.3 两栖动物的繁殖障碍与繁殖技术6.4 人类对两栖动物繁殖的影响与保护第七章:鱼类的繁殖行为7.1 鱼类的繁殖特点与繁殖行为7.2 鱼类的繁殖策略与繁殖成功因素7.3 鱼类的繁殖障碍与繁殖技术7.4 人类对鱼类繁殖的影响与保护第八章:昆虫的繁殖行为8.1 昆虫的繁殖特点与繁殖行为8.2 昆虫的繁殖策略与繁殖成功因素8.3 昆虫的繁殖障碍与繁殖技术8.4 人类对昆虫繁殖的影响与保护第九章:无脊椎动物的繁殖行为9.1 无脊椎动物的繁殖特点与繁殖行为9.2 无脊椎动物的繁殖策略与繁殖成功因素9.4 人类对无脊椎动物繁殖的影响与保护10.1 动物繁殖活动的生态意义10.2 人类活动对动物繁殖的影响10.3 动物繁殖保护与生态平衡10.4 未来研究方向与保护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解析:理解动物繁殖的定义、类型、行为和习性,以及环境因素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2cf78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f.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繁殖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义。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能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动物繁殖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难点: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从而总结出它们的繁殖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动物繁殖的看法,增强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卡片。
3.准备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动物的繁殖特点,以及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方法。
4.巩固(5分钟)针对每组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使学生明确动物的繁殖特点和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义。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已经了解的动物繁殖方式,还有哪些动物具有独特的繁殖方式?学生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进行课后调查。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a15e7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8.png)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特点;2. 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1. 各种动物的繁殖方式;2. 动物繁殖的特点与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动物繁殖的相关教学资料、图片或视频素材;2. 实验或观察动物繁殖方式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讲述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如鸟类、昆虫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这与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二、探究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和讨论。
观察该动物的外貌特征以及繁殖方式,讨论为什么该动物采取这种繁殖方式。
三、知识总结与概念解释(15分钟)1. 进行全班讨论,学生将各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并列出相关的特点。
2. 解释繁殖方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繁殖方式与动物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探究实验(30分钟)1. 设计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的繁殖观察实验,可以选择昆虫、鱼类或小型哺乳动物等进行实验。
2. 学生观测实验对象的繁殖方式,并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繁殖方式的优劣势,并探讨与环境的关系。
六、拓展与运用(15分钟)1. 探究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动物进行研究或报告,以丰富知识储备。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现象:教师提问学生,如为什么有些动物繁殖速度快,而另一些动物繁殖速度慢?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2. 归纳所学:回答问题,“动物的繁殖方式与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加深了对生物繁殖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的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动物的哪些知识?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教师: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
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
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
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板书设计:
5.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
2.()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
可广泛用于()、()、()、()等领域。
二、判断
鸡不是卵生动物。
()
三、连线
鱼类
两栖动物卵生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胎生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