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特点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1. 介绍黄煌经方(或简称黄方)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以其独特的配方和疗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手册旨在向医生、药店经营者和病患介绍黄煌经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正确使用和推广黄方,提高疗效。
2. 黄煌经方的特点黄煌经方是由中医名家黄煌先生所创制的。
它的特点包括:•传承经典:黄煌经方基于中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通过对历代方剂的总结归纳,形成了独特的配方。
•经验丰富:黄煌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有着独到的见解。
•精细选择:黄煌经方经过精细的筛选和配伍,每味药材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客观评估:黄方的疗效经过多家医院的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 使用方法3.1 准备工作在使用黄煌经方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质量控制:确保每味药材的质量合格,如果有不合格的药材,应立即替换。
2.摆药:将每味药材按照黄方的配方比例准备好,并分装保存。
3.2 用药原则用药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固本治标:黄方的用药目的是既要缓解症状,又要根治病因,因此需要根据病情确定主剂和辅助剂。
2.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黄方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结合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3.定期调整: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确保疗效最大化。
3.3 黄方的使用根据黄方的使用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3.3.1 使用剂量黄方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而定。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次服用黄方的剂量为X克,每日X次。
儿童和老人的剂量可以适量减少,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3.2 使用时间黄方一般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内服用效果较好。
饭前服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效果,而饭后服用则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3.3.3 使用周期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定。
一般情况下,治疗周期为X天至X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以了解疗效并调整方案。
经方、验方
经方、验方是由历代著名医家在治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处方用药。进一步地说,经方特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如治疗肾阴阳虚的肾气丸,治疗脾胃虚寒的理中丸,治疗大便不畅的麻子仁丸,治疗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等;而验方则是特指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所创造的处方,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治疗心阴虚的天王补心丹,治疗肝郁血虚的逍遥丸,治疗气血两虚的八珍汤等。经方、验方的最大特点是由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指导,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形成了中医处方用药理论体系。
处方组成的基本要素
经方、验方组成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通过配方而达到提高单味药治疗作用。处方用药在多数情况下由两味药以上组成,经过经验认识、理论研究、验证而总结出来。如大黄配芒硝增强泻下作用,附子配干姜增强散寒作用,山楂配麦芽增强助消化作用等;二是通过合理配方而达到改变处方用药的部分作用。即处方用药根据病情而选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药物则又有其弊端,为了取长补短,在配伍时必须改变方中药用的部分功用,如大黄配附子(附子用量大于大黄)改变大黄寒凉之性,取其泻下作用,吴茱萸配黄连(黄连是吴茱萸用量的6倍)改变吴茱萸温热之性,取其制酸止酸作用等;三是消除处方用药的毒性、峻性、烈性等副作用。即根据病情,不用毒性药,或峻性药,或烈性药,则不能取得预期治疗目的,可用了又有毒性反应,所以方中用药必须配伍制约或消除药的毒性,这样既能达到治病目的,又能使处方用药不产生毒副作用,如大枣能降低大戟、芫花、甘遂的毒性,阿胶能减弱甘遂的峻性,蜂蜜能减轻乌头的毒性等。
偏方单方使用利弊
经方、验方的组方思路比较合理,用药比较准确恰当,临床疗效比较可靠,其既有理论作指导,又有临床实践依据。而偏方、单方在组成方面往往不具备经方、验方基本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形式,所以偏方、单方治病往往存在单个性或偏面性,可当今则常常有诸多人对偏方、单方的治疗作用过于信任,导致对偏方、单方的主治范围认识不够,使运用偏方、单方治病既有治愈又有失败的可能。为了面的内容:
经方特点探析
经方特点探析【摘要】经方因其用药精当,剂量准确;组方严谨,配伍巧妙;剂型丰富,煎服有法;加减灵活,功效卓著等特点而被历代医家所尊崇,因而成为方剂规范化、标准化之圭臬。
【关键词】经方;剂量;配伍经方,《辞海》中解释:“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
所谓“经方”者,说明是不同于一般的方剂,它不仅可用于临床治疗疾病,而且也是辨证论治的手段和方法,具有严谨的法度和技巧,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经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效验性,其理论和临床价值历经千百年实践验证,愈显其可贵和无法取代,因而成为方剂规范化、标准化之圭臬。
1 用药精当,剂量准确经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药味精简,药量精确。
据《经方要义》一书统计,在257首经方中,组成药味数在7味以下的占总数的近90%;5味以下的占总数的70%。
其中组成药物为1味的有14首;2味的有38首;3味的有48首;4味的有41首;5味的有37首;6味的有21首;7味的有25首;8味及8味以上的仅28首[1]。
可见仲景在用药方面非常重视单味药的功效,同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配伍,发挥“药对”协同效应,突出了“专药治疗专病”和“一药用于多病”的用药特点。
在药物剂量方面,仲景也是每药必标明重量、大小、个数等,其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方剂的功效和作用。
以桂枝汤和麻黄汤及两者合方为例:麻黄汤组成为: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桂枝汤组成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成为: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桂枝二麻黄一汤组成为: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杏仁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随着每药的剂量改变,仲景将辛温解表发汗之峻剂变为解表微发其汗之轻剂,用于治疗太阳病不同程度的表郁证。
2 组方严谨,配伍巧妙方证对应,以法统方,是仲景组方的一大特点。
到底什么叫做“经方”,读完此文就彻底明白了
到底什么叫做“经方”,读完此文就彻底明白了什么叫作“经方”?“经方”认知理念有二:一是指经方医学;二是指经方方剂(法度)。
为适应临床的区别和应用,我将其界定为广义“经方”和狭义“经方”两类。
广义“经方”即指经方医学;狭义“经方”即指经方方剂(法度)。
1、广义“经方”首先谈谈广义“经方”。
广义“经方”是指经方医学体系,记住,是经方医学,是一个包括经方辨证法度和方药的医学体系,不单纯是某一首经方方子。
也就是说,“经方”医学是中医学里偏重临床及实证、实效的一个医学流派,是与“医经”医学流派相并列的古代两大重要的医学流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将“经方”界定为医学体系自古有之。
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中将“方技”(古代医学体系)分为四种(类):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房中(八家)和神仙(十家)。
在论述“经方”时说:“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所谓“经方者”即指经方医学流派。
“经方”医学体系渊源和成熟完善的基本脉络。
(1)经方起源于《神农本草经》(《本经》)《本经》用药理论渊源起于战国,经秦汉医家不断抄录增补,成书于西汉。
为什么这么说呢?《礼记》为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曲礼》曾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原文注疏曰:“所谓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问脉诀》”《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之中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的记载。
《神农黄帝食禁》虽于唐代初年佚失,但由于其临床价值较高,已流落民间传抄藏辑为《本经》。
《本经》是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其最大特点就是药物分类简明实用,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生长环境等阐释清晰,主治症针对性强,药物作用靶点明确。
经方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经方临床应用心得体会作为医学生,经方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方是中医奇宝,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显著、适应范围广、应用方便等优点,是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对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经方的一些体会心得。
一、经方在临床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传统中医药学的定义中,经方是指通过前人对于药物的认识、提炼、总结、归纳、整理和文献记载形成的治疗疾病的方剂。
在临床中,经方应用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高。
经方的组成方剂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副作用。
与单味药相比,经方的治疗效果可能在剂型、剂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
2. 治疗意义明确。
经方中的复合方剂,能够起到相互协同、促进药效和改善患者症状等多种作用。
且有神形俱备、以病论治等特点,能够针对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方剂组合进行治疗。
3. 应用方法多样。
经方可以通过口服、饮片、外敷、减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且操作简便、费用较少,适用范围广,容易推广。
二、经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1. 湿热邪毒病。
湿热邪毒病在中医中属于湿邪为主、热邪为次的外感病性质,主要以发热、头痛、咽喉不适、肢体酸疼、口干舌燥、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
在治疗这类疾病中,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和中培肺等方剂,例如葛根清肺汤、大黄甘草汤等。
2. 脾胃虚弱病。
脾胃虚弱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胀腹泻、口干舌燥等症状,这类疾病适合使用调和脾胃、健脾益胃、温中散寒等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3. 肝肾亏损病。
肝肾亏损病主要表现为腰痛、肢体酸软、头晕失眠、性功能下降等症状,这类疾病适合使用滋补肝肾、益精补血、温补腰膝等方剂进行治疗,例如金匮肾气丸、补骨脂饮等。
三、经方在临床中的注意事项1. 剂量酌情变化。
经方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以达到药效最佳。
2. 搭配合理。
在经方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搭配不同的方剂,避免形似而功效不同的副作用。
经方特点探析
的仅 2 8首 。可 见 仲 景 在 用 药 方 面 非 常 重 视 单 味 ] 药 的功效 , 同时也 重视 药 物 之 间 的配 伍 , 挥“ 发 药对 ” 协 同效 应 , 出 了“ 药 治 疗 专 病 ” “ 药 用 于 多 突 专 和 一 病” 的用 药特 点 。 在药 物剂 量方 面 , 仲景 也 是 每 药必 标 明重 量 、 大 小 、 数等 , 变化 直接 影 响 着 整个 方 剂 的功 效 和 作 个 其 用 。以桂枝 汤 和 麻 黄 汤 及 两 者 合 方 为 例 : 黄 汤 组 麻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2 1 0 0年 1月 第 3 4卷 第 j 期
经 方 特 点 探 析
马凤丽 秦 竹 熊 红 艳 张 胜
云南 中 医学 院 昆 明 6 0 0 550
摘 要 : 方 因其 用 药精 当 , 量 准 确 ; 方 严 谨 , 伍 巧 妙 ; 型 丰 富 , 服 有 法 ; 减 灵 活 , 效 卓 著 等 特 点 而 被 历 代 医 家 所 尊 经 剂 组 配 剂 煎 加 功 崇 , 而成 为 方 剂规 范化 、 准化 之 圭 臬 。首 ; 4味 的 有 4 1首 ; 5味 的有 3 7
首; 6味 的 有 2 首 ; l 7味 的 有 2 5首 ; 8味 及 8味 以 上
不 仅可 用于 临 床 治 疗 疾 病 , 且 也 是 辨 证 论 治 的手 而 段 和方 法 , 有严 谨 的法 度 和 技 巧 , 浅 闻寡 见 者所 具 非 能及 。经方 具 有 很 高 的实 用 性 和效 验 性 , 理 论 和 其 临床 价值 历 经 千 百 年 实 践 验 证 , 显 其 可 贵 和 无 法 愈 取代 , 因而成 为方剂 规范 化 、 准化 之 圭臬 。 标 l 用药精 当 , 剂量 准确 经方 最 显 著 的 特 点 就 是 药 味 精 简 , 量 精 确 。 药
什么是经方?经方的特点及体会
什么是经方?经方的特点及体会展开全文导读:经方,为张仲景方剂之代名词。
经方之名,虽出自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但作为张仲景方剂之专有名词,则起于宋代,这可能与第一位注解、研究《伤寒论》的成无己有关。
而宋代由陈师文等编辑成册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是时方之代表作。
自此才有了“经方”与“时方”两大壁垒。
所以说,在宋代以后,“经方”这个名称就成为张仲景方剂的专有名词了。
经方具有精简不杂、立意明确、配伍恰当、疗效突出、易于使用、惠济于民等特点,被奉为方剂之鼻祖。
本讲内容,主要叙述经方之特点与应用思路,并对最常用的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真武汤的方义与应用方法,展开叙述。
文末还记述有夹议夹叙的医案,均为我临证之实录,以供同道参考。
怎样应用经方,这是个旧题新作。
所谓“旧日题”,就是对经方的研究已有千余年了;所谓“新作”,就是对个人来说,还要从头做起。
我个人比较喜欢经方,特别是到了老年,更感到经方的生命活力,只有把经方学好、用好,才能真正掌握方证学的真谛,由此来诊治疾病,就会做到心中有数,驾轻就熟;传承后人,可使年轻人免走更多的弯路。
下面就学习和运用《伤寒论》中的经方(也会涉及《金匮要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经方的特点1.组方简捷,立意明确经方的结构非常简捷,它的组成少则一味(如甘草汤),多则十几味。
在《伤寒杂病论》中,1味药的有15方,2味药的有40方,3味药的有45方,4味药的有30方,5味药的有28方,共计158方,约占全方(281首)的半数以上。
例如六经的代表方剂,太阳病的桂枝汤仅有5味,麻黄汤仅有4味。
阳明病的白虎汤仅有4味,承气汤也不超过4味。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仅有7味。
太阴病的理中汤仅有4味。
少阴病的四逆汤仅有3味,炙甘草汤也只有9味。
而厥阴病的乌梅丸算是比较多的,也只有10味。
其他如大柴胡汤、小建中汤、五苓散、四逆汤、吴茱萸汤、真武汤、茵陈蒿汤等著名经方,都不超过7味。
可见仲景方药之精纯。
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
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前言:经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应用中药的经验结晶,也是中医的临床规范。
千百年来,多少名医醉心于经方的研究,也有不少擅用经方者成为了临床高手。
黄煌教授,就是深爱经方的其中一位,20多年以来,黄煌教授专注于经方研究,并提出了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具体是哪四大特征?详见正文!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一句话,经方好!好在哪里?经方有方证。
什么是方证?方证,就是方的主治,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
一棵草,有证就是药物,无证就是植物。
几味药物,有方证才能名方,无方证便是一堆药而已!方是矢,证是的,有的才能放矢,对证用方才能取效。
研究经方也必须抓方证。
古人如是研究经方:“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对,须有检讨,仓卒易知。
”(孙思邈《千金翼方》)“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仲景之方,因证而设……见此证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所以说,经方好,好在方证上。
下面,说说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的四个理由:特征1:经方方证很真实,按经典方证用方,疗效可靠《伤寒论》说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我治疗各种腿痛,效果确实不错。
上周一,一个老病人打电话给我,说是她的坐骨神经痛发了,右腿痛得不能着地,必须弓腰方能缓和些,针灸也没有效果。
我说你记一下,两味药:白芍60g,生甘草30g。
到上周五她电话告诉我,说此方真神,一剂缓,二剂止,大便也畅通了。
她每剂药服了4次。
再说一例:一年前,我母亲因腰椎间盘突出而手术,不幸导致椎间隙感染,腰痛之外,还不时出现脚抽筋,发作时呼天喊地,必须让人紧紧捏紧小腿方能缓解,后我用芍药甘草汤加牛膝,也是一剂而安。
芍药甘草汤乃止痛神方!后世又称此方为去杖汤,专治腓肠肌痉挛以及坐骨神经痛。
用原方有效,有时还加味,如加附子,加麻黄、细辛。
其实,芍药甘草汤还不仅仅是治疗腿痛,对其他神经痛也有效果。
全面解读经方
全面解读经方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重要传承文化。
经方是指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主要包括方剂、方书、药典等方面的内容。
方剂是指中医药学中所使用的药方,包括单味药方和复方药方。
单味药方就是只使用一种中药材制成的药方,而复方药方则是多种中药材组合制成的药方。
方剂是中医药学中应用最广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方书是指中医药学中所编写的药方集,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著作之一。
方书主要包括《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多种书籍,这些书籍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药典是指中医药学中所规定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等方面的规定。
药典的出现,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保障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经方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广泛,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 -。
经方特点及临床应用体会
经方 有 自身 的 组 方规 律 , 中 单 味药 、 对 、 其 药 药 组 ( 至 方 剂 ) 有 特 定 的 主 治 病 症 或 功 效 意 直 均 义 , 伍严 谨 , 配 动一 药 、 变一 量 则名 亦 改 、 治亦 有 主 变 , 是 经方 最重 要 的特 点 。例如 桂 枝 治悸 、 这 白术
YUN Ke q a g - in
Xi goC m nt ahSri e rfQna o n , i n7 10 , hn n u o mu i Hel ev eC me i nC u t Qna 4 6 0 C ia g y t c o y
l s r a Cl ia p l ain o lsia rsr t n sa ay e n o cu e r m h e tr d l tat b i c la pi t fca sclpec p i swa n lz d a d c n ld d f n c o i o o te faue a n
方 为 基 础 加 减 治 疗 , 无 不 效 , 为 举 一 反 三 之 亦 此 法 。如 桂 枝汤 [] 主 治 中风表 虚 、 卫不 和之 证 , s 营 但 其 隐 含 诸 劳 损 虚 寒之 证 , 凡 证 机 为 此 者 均 可 故 以桂枝 汤[] 。1 鹋加减 治疗 。 案 朱 某 , ,7岁 , 师 。 男 2 教 自诉数 年 来常 觉精 力 不足 , 则气 短 , 悸 , 力 , 自汗 , 冷 喜温 , 动 心 乏 时 怕 食少 , 干 , 便 眠差 。刻 诊 , 精神 萎靡 , 白体 瘦文 弱 , 肤
r m m l casc l rsr t n fau e ciia p l ain m s lsia ec pi ;e tr; l c l pi t p i o n a c o
经方有哪些神奇之处
[转载]经方有哪些神奇之处原文地址:经方有哪些神奇之处原文作者:男科中医王元帅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方剂,包含经验方、经典方的含义。
经方之所以被后世推崇和喜爱,就是因为它有很多特点。
经方特点之一——药简价廉《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62方,除去重复,共计178方,用药151味。
药味在7味以下的占近90%,5味以下的占总数的70%。
1味的有14首,2味的有38首,3味的有48首,4味的有41首,5味的有37首,6味的有21首,7味的有25首,8味及8味以上仅28首。
经方药简价廉,所以医生能较为熟练应用,效果也很好。
经方特点之二——配伍严谨桂枝汤方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用于治疗太阳表虚证。
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
桂枝去芍药汤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
桂枝加附于汤治疗阳虚不固漏汗。
可见经方配合之严谨。
经方特点之三——保胃气桂枝汤服用方法是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伤寒论》113方用生姜者37首,用大枣者40首,生姜大枣同用者33首。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方的配伍和服用方法处处体现保胃气的思想。
保胃气才能匡扶正气,从而保证好的疗效。
经方特点之四——煎服调摄有法桂枝汤煎服法及禁忌:“上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汉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中医行业的中医经方和处方解析
中医行业的中医经方和处方解析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瑰宝,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中,中医药的经方和处方作为中医临床的核心内容,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医行业的中医经方和处方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
一、中医经方中医经方是指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它们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归纳。
经方既包括古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也包括近现代学者的著作。
中医经方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医药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1. 经方的分类中医经方可以根据其内容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方剂类经方:包括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各类方剂,如桂枝汤、四逆散、黄连解毒汤等。
(2)方药类经方:以药物为核心,采用适当的配伍,如补益类经方、清热类经方等。
(3)病证类经方:根据疾病的不同病证特点,制订相应的方剂,如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经方。
(4)个别名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且辨证明确、疗效确切的方剂,如逍遥散、消渴丹等。
2. 经方的特点中医经方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临床应用广泛:中医经方凭借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在中医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2)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经方通过疏导经络、调和阴阳、养护气血等方法,从整体上调理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贴近生活、易于操作:中医经方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草药多为常见的植物,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容易取得,也方便了患者的自我调理。
二、处方的解析处方是指中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开具的用药和用量的指示清单。
处方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中医治疗的依据和指导。
1. 处方的组成中医处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方剂:中医处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方剂是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组合。
(2)药物用量:对于每种药物的具体使用剂量的指示。
经方难用?却其效如神
经方难用?却其效如神谈方,不能离开证。
方是矢,证是的,有的才能放矢,对证才是好方。
所以,经方好,是好在经方的方证上。
什么是方证?方证,就是方的主治。
这个证,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
与后世方不同,经方的方证不是病机概念,而是非常实在的临床证据,是安全有效使用经方的依据和凭证。
下面,就听黄煌老师给大家说说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
1. 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第一个理由,经方方证真实,按经典方证用方,疗效可靠。
《伤寒论》说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我治疗各种腿痛,效果确实不错。
上周一,一个老病人电话我,是她的坐骨神经痛发了,右腿痛得不能着地,必须弓腰方能缓和些,针灸也没有效果。
我说你记一下,两味药:白芍60克、生甘草30克。
上周五她电话我,说此方真神,一剂缓,二剂止。
而且,大便也畅通了。
她每剂药服了四次。
泻心汤,也称之为三黄泻心汤,有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主治“吐血、衄血”。
临床就按此方证,对吐血、衄血等身体上部的出血,效果非常好。
前几年,我的一个远亲支气管扩张出血,稍动即吐,用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沸水泡服,第二天即不吐,三天后出院,继续服用泻心汤,几年不发。
又治疗一个11岁女孩,从婴儿时就要鼻衄、齿衄,越来越重,在苏州大学医学院确诊为血小板无力症,严重时鼻衄如喷射状,必须输血,中药吃了很多,基本无效,有一老中医开的方有些效果,但价格昂贵,承受不起。
我看方是犀角地黄汤合十灰丸。
后我嘱咐其用泻心汤,也是沸水泡服,两周后复诊,居然出血控制,家长欣喜异常,他告诉我,每天药费仅3元不到。
还是泻心汤的例子。
一位老汉咳血,查出是一种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名气管淀粉样变,我不识此病,但晓得可用泻心汤,每天4元多钱,居然控制了出血,至今1年多,依然没有复发。
此方,经很多名医应用,经得起重复,清代名医陈修园说过:“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泻心汤百试百效”。
所以,张仲景的方证是不骗人的,很实在,可以重复其疗效,这是我推广经方的第一个理由。
聂惠民教授运用经方的特点和规律
3合方论治疗效宏
聂老对经方合方有深入研究,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合方,积累了合方的经验。“合方” 是指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合并使用,是方剂加减化裁的一种特殊方式。合方的思想源于《伤寒杂病
论》,张仲景开合方应用之先河。在《伤寒论》第23、25、27条明确提出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 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脾一汤,以及柴胡桂枝汤等。仲景合方创出了组方的一种新途径,两方相合, 功效相加,同时可以在某些方面产生新的功效,故合方法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聂老在运用经方时推崇“合方法则”。治疗内科杂病,若辨证认为单一方剂的功效不能完全对 应病情,或单一方剂不能取得更佳疗效时,则经常采用“合方法则”根据辨证重新组合成新方。聂 老认为合方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既可集所合方剂功效之长,又可避所合单方疗效之短,两方相合 其功效可以累加或协同,合方后通过新的相伍还可以产生新的功效等等。聂老认为合方的出现,是 疾病辨证论治的需要,是应对复杂病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合方法则集中体现并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 的精华。合方的原则,须根据病因病机与所合方剂的功效相结合而定。至于合方时所采用方剂的比 例,聂老认为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决定其在合方中的主辅或均等关系,使所合方剂在合方中发挥它 应有的疗效。其中辨证应首先抓住主证,更要注意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病机病证的发展趋势,如此合 方的功效才能与病机病证相对应,显示出论治的最佳效果。 “合方”有三种形式,即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时方与时方相合。聂老常用经方与经方相 合,有时是两方或几方全部药物的组合,有时是两方或几方主要药物的组合。根据病情也用经方与 时方相合,较少使用时方与时方相合,聂老认为经方有组方严谨、药少而精、功伟效宏的特点,故 经方与经方相合,则方药精而不杂,君臣明确,佐使恰当,取效简捷,疗效确切。 聂老为伤寒学大家,精通仲景的组方理论,常用合方治疗疾病。如治疗胃病常用柴胡汤与小陷 胸汤合方,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等。治疗呃逆、呕吐用四逆散合橘皮竹茹 汤,半夏泻心汤合旋复代赭汤。治疗泄泻、下利用桂枝人参汤合五苓散,葛根芩连汤合香砂六君子 汤,白头翁合葛根芩连汤,理中汤合四神丸,四逆散合痛泻要方等。治疗胸痹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合生脉饮,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小柴胡汤合四逆散,血府逐瘀汤合桂枝甘草汤等。治疗失 眠用柴胡加龙牡汤合酸枣仁汤。等等。可见聂老运用经方能溯其源则知其流,学之有所本,用之有
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解读
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解读古代中医经典中,有一部分被称作千金方,这些经方记录了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宝贵经验。
经方的解读是研究中医药学的基础之一,通过分析经方中的药物组方、用法用量等信息,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医学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解读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以期增进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一、经方的组方原则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都有其独特的组方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药物的选择、配伍和用量等方面。
例如,《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辅以大枣、生姜和甘草,体现了“桂枝为主,辅之以阳助药”的原则。
这种组方原则能够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起到疏散风寒、温阳解表的治疗作用。
通过研究和解读经方的组方原则,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二、经方的药物功效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所使用的药物具有丰富的药物功效。
例如,《温病条辨》中的经方“麻黄汤”使用的麻黄有辛温散寒的功效,可以散寒、发汗,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等疾病。
此外,经方中的其他药物如桂枝、大枣、生姜等,也都有各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经方的药物功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三、经方的用法用量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在用法用量上也有一定的规定。
这些规定体现了中医药的用药特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千金方》中的经方“知柏地黄丸”规定其用量为每服9克,每日2次。
这种用法用量的规定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体质以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通过了解并解读经方的用法用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药的用药规律,避免药物的滥用和副作用。
四、经方的临床应用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解读经方的临床应用,我们可以了解其中的治疗原理和实践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例如,《金匮要略》中的经方“四逆汤”适用于阳寒内伤的病症,如寒证、寒症等。
通过了解这一经方的临床应用,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中医行业的中医经方和处方解析
中医行业的中医经方和处方解析传统中医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丰富的中医经方和处方。
这些经方和处方蕴含着中医学的智慧和经验,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解析中医行业中医经方和处方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中医经方的概念和特点中医经方,指的是中医学经典中所载的方剂,是世代中医医师传承的宝贵财富。
中医经方以其传统的总结和积累,形成了具备独特药物搭配和配伍原则的方剂体系。
中医经方因其历史的悠久和丰富的临证经验,成为中医行业中常用的治疗工具。
中医经方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经方注重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病症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中医经方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病因等辨证进行施治。
2. 中医经方强调药物配伍。
中医经方中的药物搭配具有独特的原则,包括相似药物的互补、药物性味的搭配以及药物功效的协调。
通过科学的药物配伍,实现药物间的互相促进和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 中医经方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经方在处方时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治疗过程中的反应,灵活调整配伍药物的剂量和组合,以求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处方的概念和分类中医处方是中医医生根据临床医学实践和经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而开出的治疗方案。
中医处方是中医行业中的重要工具,它体现了医师的诊断能力和治疗经验,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环节。
根据处方的具体要求和应用范围,中医处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单味药处方:仅使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多用于症状较轻、病情较简单的患者,或作为其他中医经方的组成部分。
2. 方剂处方:采用中医经方中的方剂进行治疗。
方剂处方是最常见的中医处方形式,经过世代中医医师的实践证明,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
3. 调配处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师在治疗过程中灵活添加或减少药物,调整处方的组成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针灸处方:主要适用于针灸治疗的患者,根据针灸具体的治疗要求和操作技巧,开出相应的药物配伍方案。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泛、副作用小等优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方剂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其中,经方和合方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两种方剂,它们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方的特点及应用经方是指历代医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剂,具有经验性和传统性。
经方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经方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方的疗效经过了长期的检验和实践,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经方适应症广泛经方适应症广泛,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桂枝汤可以治疗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症状;四物汤可以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妇科疾病;清热解毒汤可以治疗痢疾、肺炎、痈肿等疾病。
3. 经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经方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经方中所用的药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的,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二、合方的特点及应用合方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合方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 合方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合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病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合方可以提高疗效合方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某些疾病,单一的方剂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此时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提高疗效。
3. 合方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合方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如果将其与其他药物进行组合,可能会减少不良反应。
三、经方合方的应用经方和合方在临床应用中经常被使用,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提高疗效。
经方与时方?各自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经方与时方?各自的思维特点是什么?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最初的单方、验方逐渐积累发展演变,形成了系统而完备的理论体系。
如今最具代表性且应用最广的有经方与时方两大理论体系。
本文所指的经方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时方是指后世医家所记在的方剂。
1时方1.1 时方思维理论特点时方的核心理论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为主要内容。
这一流派的影响最为深远,成为历代中医的主体。
从汉唐到明清,绝大部分的中医典籍,均属时方体系,如《华佗神医秘传》、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张元素《医学启源》、张景岳《景岳全书》、陈士铎《辨证录》等。
这一流派的临证思维特点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其气血阴阳盛衰,脏腑虚实等,辨出其相应的病机,进而确定治法,拟定方药。
时方中的泻白散、左金丸、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等方名即已显示其思维特征。
时方在临床上强调对每一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晚近的中医更重视辨病治疗,甚至结合西医的病理药理来指导用药。
1.2 时方思维临证举隅我们在临床上经过了以时方思维到经方思维的历程。
①曾治一位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身高度浮肿,阴囊肿如茶壶,病势危急,中西药叠用无效,改用三拗汤合五苓散,药后15分钟即大汗淋漓,小便通畅,仅服1剂后浮肿大消,余药未再服而改方调治。
当时用三拗汤的思路依据是宣肺利尿、提壶揭盖,用五苓散则是温阳化气利水。
②某女,年逾6旬,患肝硬化10余年,因腹水加重住院,其小便不利,点滴难出,腹胀脐突,喘促难安,命在旦夕,诸法叠用而乏效。
观其舌面光净无苔有裂纹,断为真阴涸竭,仿照张景岳补下启中法,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各90g,并加白芍、山茱萸、五味子等,药后小便渐出,逐日好转,未及半个月则出院。
2经方2.1 经方思维理论特点经方的核心理论是方证对应,其中《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方证为目,论述了所有疾病发生的基本脉证规律与治则方药,是中医辨证治疗学的总论,而《金匮要略》是以杂病为纲以方证为目,属于各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特点探析
毕业论文 2014-9-4 下载论文发表评论复制论文网址上传用户:longna
【医学论文栏目提醒】:网学会员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经方特点探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马凤丽,秦竹,熊红艳,张胜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摘要】经方因其用药精当,剂量准确;组方严谨,配伍巧妙;剂型丰富,煎服有法;加减灵活,功效卓著等特点而被历代医家所尊崇,因而成为方剂规范化、标准化之圭臬。
【关键词】经方;剂量;配伍
经方,《辞海》中解释:“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
所谓“经方”者,说明是不同于一般的方剂,它不仅可用于临床治疗疾病,而且也是辨证论治的手段和方法,具有严谨的法度和技巧,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经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效验性,其理论和临床价值历经千百年实践验证,愈显其可贵和无法取代,因而成为方剂规范化、标准化之圭臬。
1 用药精当,剂量准确
经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药味精简,药量精确。
据《经方要义》一书统计,在257
首经方中,组成药味数在7味以下的占总数的近90%;5味以下的占总数的70%。
其中组成药物为1味的有14首;2味的有38首;3味的有48首;4味的有41首;5味的有37首;6味的有21首;7味的有25首;8味及8味以上的仅28首。
可见仲景在用药方面非常重视单味药的功效,同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配伍,发挥“药对”协同效应,突出了“专药治疗专病”和“一药用于多病”的用药特点。
在药物剂量方面,仲景也是每药必标明重量、大小、个数等,其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方剂的功效和作用。
以桂枝汤和麻黄汤及两者合方为例:麻黄汤组成为: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桂枝汤组成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成为: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桂枝二麻黄一汤组成为: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杏仁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随着每药的剂量改变,仲景将辛温解表发汗之峻剂变为解表微发其汗之轻剂,用于治疗太阳病不同程度的表郁证。
2 组方严谨,配伍巧妙
方证对应,以法统方,是仲景组方的一大特点。
他指出“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组方中强调“方证相应,药症相合”的原则。
因此经方中有是证必有是方,每方必有一法。
如麻黄汤证体现汗法,承气汤证体现下法,柴胡汤证体现和法,白虎汤证体现清法,四逆汤证体现温法……而且在依法统方的前提下创制了一系列类方,如柯韵伯所说:“仲景立方,精而不杂,其中以六方为主,诸方从而加减焉。
凡汗剂皆本桂枝,吐剂皆本栀豉,攻剂皆本承气,和剂皆本柴胡,寒剂皆本泻心,温剂皆本四逆。
”另外,仲景临证处方时,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临床脉证,通过辨证论治,确立具体的治法和组方原则:或寒热互用,或攻补兼施,或刚柔相济,或升降并投等等,不仅使药物各尽其能,又能互相制约,既利用单味药的性能和功用,又照顾药物间的相互协调作用。
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于治疗肺热喘咳证。
方中用辛温之麻黄四两,甘寒之石膏半斤,二药用量之比为1:2,如此配伍,寒热互制,可使麻黄宣通肺气而不助热,石膏清泄肺热而不碍解表,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3 剂型丰富,煎服有法
经方对方剂学的一大贡献就是丰富了方剂剂型,其中除了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常用剂型外,还有酒剂、醋剂、含剂、浴剂、熏剂、滴耳剂、吹鼻剂、外用散剂、肛门栓剂、灌肠剂、阴道栓剂10多种之多,这不仅扩大了临床给药途径,而且为方剂剂型的开发和研制奠定了基础。
另外,仲景对于药物的煎服方法、煎药溶剂及药后调理、禁忌等,也要求非常具体和严格。
如麻黄汤煎煮时要“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桂枝汤煎服法及禁忌为“上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等等。
4 加减灵活,功效卓著
经方之间的灵活变化,包括药味加减和药量加减变化,更是奥妙无穷,临床运用只要辨证确切,用法得当,便效如桴鼓。
宋•林亿、孙奇曾说:“仲景之方,尝以对方症对者,施之于人,其效如神。
”如在药味加减方面:桂枝汤本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方,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营卫不调之证;加葛根变为解肌祛风、生津舒筋之剂——桂枝加葛根汤,用于治疗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之证;加附子则为扶阳解表之剂—桂枝加附子汤,用于治疗阳虚不固漏汗之证;去芍药则为解肌祛风,宣通阳气之剂——桂枝去芍药汤,用于治疗太阳病误下后胸阳不振之证;去芍药加附子则为解肌祛风、温经复阳之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组成了桂枝汤的系列方,唐容川称曰:“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则添一药,易一证亦易一药。
”
在药量加减方面,仲景同样变化巧妙,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两方药味相同,均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
但前者功在回阳救逆,用于治疗阳虚阴盛、四肢厥逆之证;后者重用附子(用附子大者一枚),倍用干姜(三两),功在破阴回阳,通达内外,用于治疗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另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皆由大黄、枳实、厚朴组成,而小承气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厚朴二两)以大黄为君,枳实为臣,厚朴为佐使,具有轻下热结功效,用于治疗热结阳明腑实证;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以厚朴为君,枳实为臣,大黄为佐使,具有行气导滞除满之功,用于治疗气滞腹满便秘证。
二方因药量之不同,而致立法、功效、主治、方名均不同,其变化之奥妙,令后世医家叹服。
张元素因此赞之曰:“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
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
”
综上所述,经方用药与组方之法体现了“简、变、效”的特点。
正如徐大椿所称赞:“其分量轻重,皆有法度……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精微深妙,不可思议。
药味不过五六品,而功用无不周。
此乃天地之化机,圣人之妙用,与天地同,不朽者也。
”(《医学源流论》之《千金方》《外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