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概述
8、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末结粒部分长度,以cm表 示。
9、秃尖度:秃尖长度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10、穗行数:果穗中部的行数。
11、行粒数:计数一行的籽粒数。
12、穗粒数:果穗上的全部粒数。
13、籽粒出产率:籽粒重量 (风干重) 占全部果穗 重量 (风干重) 的百分率。
第十九讲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
通过对玉米农艺形状的调查, 可以有效地分析植株个体生育 状况及生产效能。本项实验, 要求掌握玉米农艺性状的调查 方法。
一、实践操作
(一)玉米生育时期记载方法和标准: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的幼苗出土2cm。 3、拔节期:全田有50%以上植株基部节间伸
14、千粒重:同本章第4节。
15、株数:定苗后及收获前,全田选4个点,每点 连续调查10m(单行) 的株数,求出平均株距,再根 据行距 (宽窄行平均) 计算每株数,计算公式为:
每公顷株数=10000/(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
16、单株有效穗数:全田选取彼此有一定间隔 的4~5行,每行取40~50株,调查结实30粒以 上的果穗数与调查株数之比,以穗/株表示。
长达2cm~3cm。 4、抽雄期:全田有50%植株雄穗尖端从顶叶
抽出。 5、开花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雄穗中部小穗
开花。
6、吐丝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 叶。
7、成熟期:全田90%以上植株果穗苞叶由黄变 绿,籽粒硬化。
8、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二)玉米农艺形状调查方法和标准如下:
二、注意事项
1、不同玉米品种或栽培措施下收回的考种植 株。测产规、钢卷尺、米尺、剪刀、天平、千 分卡、瓷盘。
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Ab ta t h e ut h w d t a o s mp r n h r c es t e g a f BC 0 9, 0 8 HAI 2 , C 4 n s r c :T e r s l s o e h t f r mo t i o t t c a a tr , h c o 0 2 PK s a s 3, 9 1 69 ad T 41 e e sg i c n l o i v . o i i g a i t ie ib e s c n an n a s— lv n u r e g n sb t r o il AI w r inf a t p st e C mb nn b l y o ma z r d o t i g t n 1 i y i i f n i r e a s e a e e wa et n y ed s e c aa tr , u o i ig a i t f ma z n r d o t n n ri h r ce b t mb n n b l o ie ib e s c n a i g tal s c i y i s—te ao e s n a e g n a e b s n p oo y t ei rh s y ts e e W l h s t e t o h ts n t h h c
(.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 业研究 中心, 山西 太原 00 3 ;. 3 0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 中心 , 2 山西 太 原 0 0 3 30 1)
摘
要: 试验结果表明 ,C 2 , K 8 , 9 1 C 4 B 0 9 P 0 3 海 2 ,69和太 4 1主要 性状 的 G A较高 , 了果 聚糖 合酶基 1 C 转
h e t h ei b l e a a i iae h t e GC s mo e l eg n t o n t CA. s e n t e h r a i t t e b s.T e h r a i t v u t n id c td t a h A Wa r g e e cd et a e S t i y l o n t r a i s h h Ba d o e i l h t i b y e t t n o e e c a a tr , n c r r e ig,te e rln t ow u e re ,l a i t d la n t ih rh f si i ft s h r ce o o n b e d n h a gh,r n mb rp a ma o h s e e r e fw d a e fl gh i hg e e — h n e n t
7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用 不 完 全 双 列 杂 交 法 估 算 各 性 状 一 般 配 合 力
( C 的相对 效应 值 , 算 结 果 列 于 表 2 G A) 估 。从 表
2可以看 出 , P 组 亲本 中沈 16的穗 行 数 和 出籽 在 3
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期 0 7一l 一2 20 l O
重 的 G A为 负 向效 应 , C 株高 、 穗位 高 、 行 数 和 出籽 穗
数 和百粒重 的 G A为 负 向效 应 , C 其他 l 为 正 向效 生状
摘要 :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 7个玉米 自交系 1 对 2个杂 交组合 的 1 0个 主要农 艺性状进 行 了一般 配合 力、 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结果表 明 , 16 G 沈 3 、 3两 个玉 米 自交 系是配合 力较 高的 自交 系 , 以作 为组配 可
强 优 势 杂 交 组 合 的优 良 自交 系 , 16×G A —6× 是 表 现 较 优 的杂 交 组 合 。 沈 3 3、 1 G1
关键词 : 玉米 ;自交 系;配合力 ; 遗传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5 30 ¥ 1. 3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10 (0 8 0 04 0 10 3 2 2 0 )2— 0 0— 3
配合 力 的高低 是衡 量玉米 自交 系优 劣 的主要标 准, 了解 和掌握 玉 米 自交 系 各 主要 数 量 性 状 的 配合 力 表现 , 对正确 指导 自交 系 的选 育 、 杂交 亲本选 配 和 确定 优 良杂 交 组 合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本 试 验 采 用 ] 测用 结合 的方法 , 近 年 来 自选 和 外 引 的 7个 玉 米 对 自交 系 的 1 主要 性状进 行 了配合 力分 析 , 0个 以为玉 米 自交 系的利 用和 强优 势组合 的选 配提供 一定 的理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2 结 果与 分 析
通 过对株 高 、 穗位 高 、 长 、 穗 秃尖 长 、 行 数 、 穗
百粒重 、 单株产 量 7个性 状 随 机 区组 方 差 分 析 的
应 的综 合结 果 , 量 性 状 的 S A是 选 择 的关 键 。 产 C
由表 3可 见 , 产 量 性 状 上 , 8 3 在 9 0 3×丹 3 0 4、 9 17×吉 8 3 9 0 2×吉 8 3 9 0 2×吉 8 3 82 5 、8 1 5 、 84 5、
著 差 异 , 明各 组 合 间存 在 着 真 实 的遗 传 差 异 。 说
可 以进行 配合 力方 差分析 。
2 1 一 般 配 合 力 分 析 。
高 低 。要选 育 出能够 在生产 上利用 的强 优势杂 交
组合 , 在很 大程 度 上 取 决 于 自交 系 的配 合 力 。因
此, 明确 自交系各性 状 的配合 力 , 指导杂 交种 选 对
应 ,7 0 、8 1 、8 0 9 0 5 9 0 2 9 1 3的单 株 产 量 G A效 应 值 C 为正 向效应 。
2 2 特 殊 配 合 力 效 应 分 析 .
4 0 95 0株/ m 。田间调 查 株 高 、 位 高 等农 艺 性 k 穗
状 和生理 性状 。小 区收获后 进行 室 内考 种 。每 区 选取 有代 表性 的 1 0穗测 量穗 长 、 尖 、 秃 穗行 数 、 百
中 图分 类 号 :5 3 O S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玉米 自交 系是杂 交种选 育 的遗传 基础 。一般 来 说 , 价一个 自交 系 的好 坏除 了看其 产量 、 逆 评 抗
性 和 品质 表现外 , 重 要 的在 于评 价 其 配合 力 的 更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包括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叶片大小和颜色、生长势、抗病性能、耐旱性能、产量等。
1、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是指玉米幼苗地面至茎尖的距离,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度合适的植株有利于降低倒伏率,增加产量。
通常玉米杂交种的植株高度要比品种高,约在2-3米之间。
2、穗位高度穗位高度是指玉米穗在植株中的高度位置,处于植株中部位置的穗一般较易成活、结实、产量高。
玉米杂交种的穗位较为统一,在植株中部或中下部,容易收获,降低了收割损失。
3、茎粗茎粗是指玉米植株茎的粗细程度,与植株的稳定性、干物质积累以及耐倒伏能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茎粗适中,既不粗,也不细,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4、叶片大小和颜色叶片大小和颜色与植株的生长势息息相关。
健壮的生长势会使叶片茂盛,通常呈深绿色,叶面光泽度较高。
反之,生长势不佳、营养不良的植株叶面颜色为黄绿色、红色或苍白色。
5、生长势玉米的生长势包括株高、生长速度、叶片和根系的发育程度、芽数等多个方面。
健壮的生长势是高产的前提之一,行稀密、施肥量、雨量和温度等均对玉米生长势产生影响。
6、抗病性能玉米的抗病性能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较具有抗病性的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不同杂交种对病害的抗性能力不同。
7、耐旱性能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旱情对其影响较大。
耐旱性较好的玉米杂交种能够抗旱、逆境,旱情发生时干物质积累不减少或减少较少,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
8、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产量。
优秀的杂交种通常具备耐病、耐旱、稳产且产量高的特点,其单产远远高于普通品种。
为达到最佳的产量表现,需在合适的时期、合适的施肥方案下进行正确的管理。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玉米杂交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种类,具有高产、耐性、耐候等优点。
其主要农艺性状包括生长速度、茎秆高度、叶片特征、穗长、穗重、籽粒形态和数量、籽粒含水量和质量等方面。
1. 生长速度:玉米杂交种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和生长程度。
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玉米杂交种的生长速度能够比传统种类快3-4倍。
2. 茎秆高度:玉米杂交种的茎秆高度相对于传统种类更高,能够达到2-3米的高度,这有助于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光能和增加穗部的数量,提高产量。
3. 叶片特征:玉米杂交种的叶片形态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良好,叶面横宽、长,叶片边缘更加平整,有助于增加光合作用和保持植株的健康状态。
5. 穗重:玉米杂交种的穗重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重,能够达到500-1000g的穗重,这有助于增加单株的产量。
6. 籽粒形态:玉米杂交种的籽粒形态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标准,形状规整且更为笔直,这有助于增加籽粒的数量和质量。
7. 籽粒数量:玉米杂交种的每个穗部所产生的籽粒数量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多,通常可以达到400-600个以上。
9. 籽粒质量:玉米杂交种的籽粒质量相对于传统种类更佳,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并且口感更好,这有助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同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
( ’ A c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t h e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T o n g l i a oI n n e r Mo n g o l i a0 2 8 0 4 2;
差。 归 根结 底 还 是 自交 系 的性 状还 没有 达 到 预期 的 育种 目
标所 致 。 由此 可见 , 选 育高 产 、 多抗 、 优 质 自交 系是 决定 玉 米 杂 交 种 优劣 的关键 所在 。 玉 米 杂 交种 能 否 获得 杂种 优势 的 关 键 取 决 于玉 米 自交 系 的优 劣 , 因 为它 是 杂 种选 育 的遗 传 基础。 玉 米 自交 系 的配 合力效 应 , 很 大 程度 上 决定 着 能否 获
筛选 出比较 有利 用价 值 的 4个 自交 系, 分 别 为克 9 9 、 民9 9 、 L 0 2 0 8和 民 1 9 9 。
关 键 词 玉 米 ; 自交 系 ; 配合 力 ; 农 艺 性 状
中 图分类 号
¥ 5 1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 0 1 — 0 0 1 6 — 0 2
C r o p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t h e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Ab s t r a c t Us i n g 8 ma i z e i n b r e d l i n e s or f p a r e n t s , t he c o mb i n i n g a b i l i t y o f iv f e ma i n a g r o n o mi c t r a i t s o f 1 5 FI g e n e r a t i o ns f r o m i n c o mp l e t e d i a l l e l c r o s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f o r c o mbi n i ng a h i l i t y.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a t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s o f s t r o ng a d v a n t a g e s we r e Ke 99 a n d Mi n 9 9.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v lu a e o f S CA we r e h i e r or f t h e we i g h t o f e a r a n d a nd 1 0 o—s e e d we i g ht .Ke 99, Mi n 9 9, L0 2 08 a n d Mi n 1 9 9 f o u r i n b r e d l i n e s t h a t h a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v a l u e we r e s c r e e n e d o u t f r o m t h e t o t a l c o mbi n i n g a b i l i t y . Ke y wor ds ma i z e; i n b r e d l i ne; c o mb i ni n g a bi l i t y; a r g o n o mi c t r a i t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1. 生长势:玉米杂交种在生长势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点。
一般来说,玉米杂交种的
株高较高,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株型匀称,生长健壮。
2. 产量:玉米杂交种在产量方面往往比传统的自交系杂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
其
主要体现在单位面积上能够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同时也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条件和环
境。
3. 抗逆性:玉米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点。
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
虫性、抗病性和抗逆性。
在干旱、高温、土壤贫瘠等恶劣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势
和产量表现。
4. 早熟性:玉米杂交种在早熟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点。
其通常具有较短的生育期,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区域和季节变化,降低由于季节气候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产
量和经济效益。
5. 籽粒质量:玉米杂交种在籽粒质量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特点。
其籽粒通常较大、
较饱满,呈黄色或白色,颗粒饱满,富含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并且具有较低的脆性和糙
米率。
6. 群体性状:玉米杂交种在群体性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点。
群体单株的农艺性状
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株型、穗型、穗长等均相对较为稳定,方便管理和机械化收获。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体现了其在生长势、产量、抗逆性、早熟性、籽粒质
量和群体性状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为玉米种植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几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及杂种优势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引言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集粮、饲、经“三元一体”的优势作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工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玉米消费量迅速增加,玉米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解决温饱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成为禽畜饲料、工业原料、餐桌副食、能源作物四位一体的多样化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再生能源(汽油醇)与精深加工(化工醇)领域赋予了玉米新的内涵,工业加工比例急速增长,多元需求使玉米成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
近5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玉米品种完成了6次更新换代,并且使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n1。
我国玉米优良品种的广泛使用,加上良好的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玉米产量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缓解能源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据测算,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按玉米占粮食份额的四分之一计算,到2030年我国玉米的总产应达到1.6亿一1.75亿吨。
在玉米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要求玉米单产在1998年351公斤/亩的基础上,年均增长5公斤庙才能基本满足对玉米的需求乜1。
因此,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1.1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1.1.1种质资源的概念作物种质资源(GermplamResources)Y..被称为物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n1。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王铁固;赵新亮;张怀胜;马娟;佘宁安;陈士林【摘要】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了35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产量及相关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以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同一自交系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低的自交系也有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出现.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P4(济533)、P7(K1516)与P12(PH4CV).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产量以P5(浚0566)/P12( PH4CV)特殊配合力最高,P5(浚0566)/ P10(986)最低.百粒重、粒长、穗长与穗行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轴粗与虚尖长狭义遗传率也较高,但这些性状对产量是负向效应,应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产量与单穗重的狭义遗传率低,应在晚代选择.【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39)010【总页数】4页(P15-17,34)【关键词】玉米;产量;配合力;NCⅡ【作者】王铁固;赵新亮;张怀胜;马娟;佘宁安;陈士林【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32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经、饲兼用型作物,在我国的粮食持续增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配合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玉米自交系优劣的主要标准,是综合评价自交系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指标。
据赖仲铭等[1]研究年份对玉米经济性状配合力及其地点互作的影响表明,不同年份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效果是基本一致的。
玉米育种中配合力和性状选择问题的探索
的测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 来说在现在 的玉米 育种 中有早代 、晚代之 分,其各有优缺点 ,但是综合来说早代测 配往往具有 更强的优 越性。本文主要介绍 了早代 以及晚代测 配的相 关优缺 点,在此基础上 阐述 了不同时代 配合 力的变化情 况以及 一些先进 的测
配方法, 旨在能够更好 地促进 玉米育种的发展 。 关键词 :玉米育种 ;配合 力;测 配;形状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3
一
其 淘 汰 ,这 样 就 能 选 出 那些 在性 状 比较 突 出的 自交 系 ,从 而 进 [ 2 】 王 亮 ,景 希 强 ,丰 光 ,杨 辉 ,唐 文 明 ,李 方 明 . 1 3个 玉 米 自交 系植
行育种工作。但是 ,晚代测 配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那就是 即 使选 出的是优 良的 自交系 ,但是其在配合力方面也还是有一定 的欠缺 ,这样 就会使得工作 的效率大大下 降。 3世 代配合 力的变化情况 为了了解不 同世代在配合力方 面存在 的差异 ,我们 就需要 其 自交系配合力的来源 ,这样才 能进行更加科学地分析。由于 其原始植株的加性基因反映 ,才会产生 自 交系 的配合力 , 群体 的不 同,配合力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 ,配合力 在植株进行 自交的时候变化并不是非 常大 ,这也能从早代测配 中看 出不 同的植株之间在配合力方面存在 的差异 ,从而更好地 更好地进行玉米育种工作 ,就需要对玉米 自交 系的配 对其进行选择 。但是在显性、上位性 、非加性互作效应在共 同 合力进行充分的研 究 ,只有经过 了足够的研究论证才能够确定 作用下基因的性状会发生一定 的改变 ,在早代测 配的时候 ,其 其是否能够应用到具体 的育种 当中,关于测定 配合力 的方法 以 基因的杂合程度相对 比较好 ,这时候表现出的差异并不是非常 及时间上 ,相关方面的学者存在着不 同的看法。笔者针对早代 明显 ,从而难 以区分植株的好坏 ,但是随着 自交代数 的累加 , 以及晚代分别 进行 了论述 ,旨在使人们加强对这两种方法的 了 基因在分离程度上就有所 提高 ,在晚代测配中就能够 比较好的 解 ,促进玉米育种工作 的发展。 反映出植株在非加性效应下 的差异 ,这样就 能为我们提供更好 1早 代 测 配 的 特 点 地的选择 。配合力是一种遗传特性 ,而植株 的表 型形状与配合 有些人认为早代测 配能够达到 比较好的育种效果 ,这主要 力 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不同 ,但是其都是蜘蛛遗传特性的一个方 是因为 自交植 株 的 s o群体之 间在 配合力方面有较 大的差异 , 面。 在进行选育的过程 中, 从大量的试 验材料 中获得的 自交系 , 而早 代 自交在 配合上显示 出更加稳定的状 态 ,这样其就能够将 可以通过控制其性状基 因等方式来对其进行分离 以及充足的操 其在配合力方 面的优势遗传给其后代 。而起后代在 自交的过程 作 ,这样其就会产生各异 的后代 ,由于这些后代在配合力 以及 中也 不会对其配合力产生多大影响。在选择单株进行 自交选 择 性状等方面存在差异 ,且其表型性状和配合力方面并无直接关 之前 ,需要对 S o 植株进 行配合力测定 ,这样才能达到 比较 理 系,故而在对晚代测 配的时候 ,会出现配合力和表型相反的情 想 的效果 。而如果 只根据其表型进行选择 的话 ,往往缺乏针对 况 。 性 ,不能达到很好 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 以知道 , 4测 配 方法 早代测配 的主要 的目的就是为了知道其在 自交方面是否还可以 在对 自交系进行选育 的过程 中,不但要选择那些在表型性 继续 ,这样在选育时间方面就能大大缩短 ,从而提高选育的效 状 比较好的植株 ,还需要其具有高配合力 的特征 ,这样才能更 率 。将那些价值不是很高的材料去除之后 ,挑选那些配合力 比 好地满足育种的要求 。在早代测配以及 晚代测配 中都不能忽视 较高 的材料进行集 中选育 ,这样 使得选育 的成功率更高。但是 这个 问题 ,只有保证这两个方面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保证 种子 的 早代测配存在一个 明显的缺点就是其测配 的试验材料的数量往 质量 。在测配选育方法上 ,不同的育种者有着不 同的偏好。现 往 比较大 ,这样就使得测验工作 比 自交系选育存在的工作量还 在一种思路和方法都 比较新颖的育种方式——靶基因系统工程 要大 ,困难度还要高。 育种技术 ,这种方法将测配和选系在早 中晚代 同时进行 ,这样 2晚代测 配的特点 不但可 以进行 良好 的 自交系选育 ,还可 以选择优 良的品种。这 部分人则认为晚代测配能够达到更好 的效果 ,这主要是 种方式使得育种 可以变得规模化 ,相较 于传统 的育种工作 ,其 因为在进行 自交的过程 中 , 不 同时代见在配合力方 面并不相 同, 能够加强植 株的杂交优势 ,增强杂种优势遗传效应 ,其对于提 这样就导致 了配合力的稳定性不是非常好 ,这也就是说早代系 高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的配合力并不能代表晚代系的配合力 。一般来说 ,需要 经过 自 交4 ~ 5代之后才会逐渐稳定 下来 。这 时的测配结果才能更好地 参考文献 反映其配合力方面的状 况。在进行测配工作之前 ,已经有大量 [ 1 】 张旭 ,刘 晓萍,郝学景 ,李立公 ,魏春 ,何光荣,马永 良 . 提 高玉 分离 的时代 中可以根据其在 产量 、抗性 、长势等方面的情况将 米育种效率 的途径 f J 】 . 安徽农 业科学 ,2 0 1 1( 0 1 ) .
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其筛选
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其筛选作者:闫海霞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07期摘要:选用29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以郑单958为对照,重点研究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在漯河地区种植。
结果表明:洛玉7号、博农118、百玉1号、农乐988、郑韩358、先单158、中科11、吉祥1号、圣瑞568、鼎鑫9号、滑玉14产量较对照增产10%以上,且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优良,适合在漯河地区种植,其它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品种筛选中图分类号:S513.03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033-03玉米是漯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9.0×104 hm2左右,其产量占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审定和认定玉米品种较多,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和规模化生产,迫切需要选定适宜漯河地区农田种植的最佳品种。
为此,我们选择2008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6.7×104 hm2以上品种、近几年国审以及2008~2009年河南省新审定品种、玉米育种单位自选的新组合共29个为参试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本生态区种植的新品种,为玉米品种合理布局及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共30个,分别是农乐988(1)、浚单22(2)、中科11(3)、滑玉14(4)、吉祥1号(5)、金裕968(6)、豫单2670(7)、平玉8号(8)、济研118(9)、焦单6号(10)、鼎鑫9号(11)、博农118(12)、郑韩358(13)、喜玉12(14)、洛玉7号(15)、先单158(16)、百玉1号(17)、浚原单1号(18)、北青210(19)、圣瑞568(20)、隆玉58(21)、阳光98(22)、豫单608(23)、新单33(24)、浚6840(25)、洛0302(26)、漯7005(27)、商单08-6(28)、郑单6006(29)、郑单958(30,对照)。
试验五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
实验五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一、目的要求理解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在作物育种中的意义。
结合育种实践,通过对产量、穗长、穗粗、穗重、百粒重等性状配合里的测定,掌握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计算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1.实验材料: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
2.实验用具:长米尺、小尺子、游标卡尺、天平、台秤、尼龙网袋、铅笔、标牌等。
三、实验内容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更强的杂种优势的过程,而杂种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双亲的配合力,因此,配合力是评价一个自交系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对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是玉米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配合力是指自交系杂交后产生杂种优势的能力,是通过它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均值)多杂交后代中的平均表现,反应自交系有利基因位点的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是指自交系在某个杂交组合中的表现,反应自交系的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作用、上位性作用)。
可据配合力的大小来选择自交系。
一个优良的自交系必须有高的一般配合力。
配合力的测定常用顶交法、NCⅡ法和骨干系测定法。
骨干系测定法首先选用3~5个优良自交系(骨干系)作为测验种,分别和一批自交系测交,得到几组测交组合,对测交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产量或其他性状,按测验种×待测系列成两向表,按下述方法计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注:X..——所有测交组合的平均值;Xi.——第i个待测系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j——第j个测验种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ij——第i个待测系与第j个测验种所配组合在不同重复的均值。
一般配合力效应 gi.= Xi.- X..g .j = Xj.- X..特殊配合力效应 sij = Xij- X..- gi.- g.j四、实验步骤1.方法每2人一组,调查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植株的相关性状并记录。
玉米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因素综合评判
玉米是河南省第一大秋粮作物, 播种面积达到了全 省秋粮面积的 60% 以上, 产量占全省秋粮产量的 65% � 发展玉米生产对于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 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但近年来由于审定和认定的玉米品 种较多 , 农民种植的玉米品种多 � 乱� 杂现象严重, 这直接 影响到玉米产量的提高和规模化生产� 为此, 我们选择 2 008 年河南省种植面积 6.67 万 h m选的玉米新 组合共 30 个, 对其主要的 10 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
1 号� 百玉 1号� 浚 6840� 北青 2 1 0� 洛 0302� 平玉 8 号等玉米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多因素; 综合分析 51 3 中图分类号: S 文献标识码: A 001 -8581( 2 01 1) 05 - 0030 -02 文章编号: 1
� � M - ac C e e eE a a A c T a a dY e d M a e Ne V a e e
� [ 1 2 ]
� � � � � � � � B( 1 ,2 , �,30 ) = A( 1 ,2 , �,10 ) R 筛选出适宜本生态区种植的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 � � � � � A( 1 ,2 , � ,10 ) 为各性状权重系数, 1� 2� ��30 分 值, 1.1 参试品种 郑单 958( C K ) � 农乐 988� 浚单 22� 中科 别代表各品种综合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为 U �各品种的 1 1� 滑玉 1 4� 吉祥 1 号� 金裕 968� 豫单 267 0� 平玉 8 号 � 济 评价因素平均值见表 1�根据育种目标和当地玉米生产 研1 18� 焦单 6 号 � 鼎鑫 9 号 � 博农 1 18� 郑韩 358� 喜玉 1 2� [ 3 ] 实际情况, 各性状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考王向阳等 提出 洛玉 7 号� 先单 158� 百玉 1 号 � 浚原单 1 号� 北青 21 0� 圣 的标准( 表 2) � 瑞 568� 隆玉 58� 阳光 98� 豫单 608� 新单 33� 浚 684 0� 洛 ( 2) 求出各性状的隶属度函数 U ( X) , 建立模糊转换 0302� 漯 7 005 � 商单 08 -6� 郑单 6006� 矩阵 R� 隶属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 U ( X ) = ( X -X ) / � � � 1.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情况 间比法排列, 每1 0个 ( X -X ) , U ( X) 代表该杂交种的隶属度函数, X 代表 � � � � � � 参试品种设置 1 个对照 ( 郑单 958) � 每个品种设 6 行 每个性状的特征值, X 代表其最大特征值, X 代表其 � � � � � , 区, 行距 0.6 m , 行长 6 m ( 每行 22 穴) � 小区面 积 21.6 最小特征值� 分别将各性状的特征值代入公式, 可得出 m 2 �试验地地势平坦� 地力均匀 , 所有品种种于同一排� R� 2 模糊转换矩阵 各参试品种的种植密度均为 60000 株 / h m �其他种植与 管理方式同当地大田生产�
玉米自交系铁98033-1的配合力分析
玉米自交系铁98033-1的配合力分析摘要以自选系铁98033-1和其他8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 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配成36个单交组合,采用格子方排列试验,对产量、穗长、穗粗等11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铁98033-1自交系在产量因素的配合力效应中以千粒重和穗粗最为突出。
以其作为亲本之一与多粒型自交系杂交,容易实现优势互补,由此可选出强优势的组合。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铁98033-1;配合力多年来,由于单一型杂交模式和少数杂交种的长期大面积利用,使玉米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已成为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1-2]。
因此,国内外许多遗传育种工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种质扩增上[3-4]。
近年来,育种家利用或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用导入的办法进行种质资源的扩增和改良,取得了一些进展[5-6]。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曾利用外引杂交种自交分离的群体,按系谱法选育出二环系铁98033-1。
该文旨在研究铁98033-1的配合力,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选用9个属于不同类群的常用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其种质来源分别为:昌7-2(唐四平头系统);Mo17(Lan-caster系统);丹340、0233(旅大红骨系统);478、郑58(Reid系统);沈137、599-2(PN78599系统);铁98033-1(自选系)。
1.2试验方法选用9个自交系,2007年冬在海南地区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2008年春季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试验地。
采用简单格子方排列,4次重复,行长4 m,双行区,每行15株,行株距66.7 cm×27.0 cm。
每区行内选收10穗,进行室内考种。
2结果与分析2.1穗部性状的方差分析对36个组合的6个穗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1可知,各组合之间在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6个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9个亲本在6个性状上的GCA效应值及其之间的SCA效应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不同玉米基础群体选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
( o eeo go o y Hea giu ua U i rt,Z e gh u4 0 0 , hn ) C l g f rn m , n nA r l rl n esy h nzo 5 0 2 C ia l A ct v i
第 4 4卷 第 2期
2 0 年 01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n Ag iu t r lUn v r i o r a fHe a rc lu a ie st y
Vo- 4 No 2 l4 .
4 月
Apr .
2 0 01
文 章 编 号 :0 0—2 4 ( 0 0 0 0 3 0 10 3 0 2 1 ) 2— 1 7— 5
高 于 其 它 系 ; 不 同组 合 穗部 各性 状 的特 殊 配合 力 ( C 效应 也 不 同 , 合 间 差 别极 显 著 , 粒 重 以 M3×N1和 3) S A) 组 穗 M1 4×N1的 S CA效 应 最 高 , 别 达 1 . 5 分 5 5 6和 1 . 1 而 M1 5 3 8, 2×NI最 差 , 一2 . 8 4) 长、 粗 、 行 数 和 行 为 1 5 7; 穗 穗 穗 粒 数 的遗 传 力较 高 , 其 行 粒 数 最 高 , 千 粒 重 、 重 、 粒 重 和 出子 率 的遗 传 力相 对 较 低 . 尤 而 穗 穗 关键词 : 玉米 ; 自交 系; 部 性 状 ; 合 力 ; 用 潜 力 穗 配 应 中 图分 类 号 :5 3 S l 文献 标 志码 : A
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_沈强云
中图分类号 : >#!9?"(*
文献标识码 : @
!"#$%&’& (" )’*$+ (, -#’.* /"01*+ 2’"* #"+ 3(40’"’"5 !0’$’6% (, -#’.* 7#1’ & -#’" 81#’6& ’" 9’"5:’#
>ABC D.12E$FG2H IJ KL.$M.2H N@CO P82E$L82EH N@CO KL18$3LG12 ’!"#$ %&’&(")* +,’-.-/-&0 1.,23.( 4 )(5&67 #8 4 2".)/9-/"(9 (,5 :#"&’-"7 ;).&,)&’0 < .,)*/(, +#"!"#H QL.21) !0&61#;6R SL- !* T1.U- .2M6-/ V.2-4 .2 C.2EW.1 12/ ( 86/.216F3862 .2M6-/ V.2-4 36844-/ X.5L # .2M6-/ V.2-4 8Y 78!+H Z129*"H P-*+:H AG12EU18 *H ;+9 Y68T ,-./H 0123145-6H S12E4.[.2E58GH 0G/1L82EEG X-6- 121VFU-/ MF Z.1VV-V Q6844 7-5L8/? SL- 6-4GV54 4L8X-/ 5L15 P-*+: 12/ P-#(!"&H 5L- [16-254 8Y P-/12 !% ’T1.2 3GV5.\16 .2 [68/G35.82 .2 C.2EW.1) L1/ \-6F L.EL >Q@? SL- V.2-4 X.5L L.EL-45 F.-V/ OQ@ .4 P-#(!"& 12/ C.2E#:H KL-2E((H C.2E+" 14 Y8VV8X] -6? SL-6- X-6- 82VF Y8G6 36844-4 X.5L L.EL-6 F.-V/ >Q@ 14 38T[16-/ X.5L P-*+: ^ P-#(!"&H XL.3L T-124 5L15 T12F 561.54 X.VV M- 2--/ 58 M- .T[68\-/ .2 T1.U- M6--/.2E .2 C.2EW.1? _5 X14 1V48 /.43G44-/ 1M8G5 38TM.2.2E 1M.V.5F 12/ L-6-/.5F 1M.V.5F 12/ 5L- 3866-V15.82 8Y 5L- 561.54 12/ 4L8X-/ 5L15 5L-6- 16- \-6F L.EL 3866-V15.82 M-5X--2 5L- 38TM.2] .2E 1M.V.5F 8Y F.-V/ 12/ -16 V-2E5LH -16 5L.3‘2-44 12/ 68X4 [-6 -16? _5 X14 4GEE-45-/ 5L15 68X4 [-6 -16 12/ 4--/4 [-6 68X 4L8GV/ M- T1.2 561.54 58 4-V-35 -V.5- .2M6-/ V.2-4 12/ /.6-35$4-V-35.2E 58 F.-V/ T.EL5 M- V-44 -YY-35.\- .2 6-5G62? <*% =(1+&R 71.U-a _2M6-/ V.2-a Z.1VV-V 36844 T-5L8/a Q8TM.2.2E 1M.V.5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8) :1-7 Heilongjiang A gricultural Scienceshttp:// DOI:1Q.11942/i.issn1Q Q2-2767.2018.08.0QQ1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Q52)摘要:通过对群体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分析,鉴定其育种利用潜力,筛选优良群体,拓宽与丰富我国种质遗传基础,为长期可持续的创造优良种质新材料奠定基础。
本文以7个玉米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自选骨干自交系绥系7Q8、绥系7Q9、四-144、四287为测验种,系统研究7个玉米群体在黑龙江省的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结果表明:产量及农艺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较好的S6群可重点利用,中群21、S1群、S? 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但因存在易秃尖、空秆或不抗丝黑穗病等不利因素,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改良,然后再进行利用,其它3个群体产量G C A为负值,不利于产量形成,但是在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度、丝黑穗病发病率等方面具有各自独特的潜力,因此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利用。
根据生产实践,单株产量S C A高的组合不™定是高产组合,因此鉴定群体组配高产组合的潜力,必须G C A和S C A同时兼顾,两 者都高的群体,才更易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
关键词:玉米;群体改良;杂种优势;G C A,SCA自2Q世纪7Q年代以来,美、德、法、阿根廷和 泰国等许多国家农业不断发展,使世界玉米产量急剧增长[1]。
我国也是玉米主产国,但是我国玉 米育种起步较晚% ,总产;不断增加,但是单产不前,其主要原因是种质资源利用集中% 我国玉米育种研究[23]。
群体改良是玉米种质创新要途径,运用适宜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群体改良效4。
2Q世纪9Q年代后,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展了大量热带、 玉米种质、改良工作,先后引进的E T O、Tuxpeno和Suw an等热、 种质,通过驯化改良,选育出一批自交系,初步缓解了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的问&我国目前 玉米种质、改良、利用研究较少% 种质资源,拓宽种质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工作基础上,2Q12年以来引人和组建了 13个玉米群体,经初步鉴定筛选后,淘 6个群体,并对其余7个群体 主要农艺性 状配合力分析% 群体在我国,早熟玉米产利用提供理 ,对于拓宽玉米育收稿日期:2018-03-2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科研资助项目(2Q17 XQ1)。
第一作者简介:金振国(1978-),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 玉米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E-mail#iiizhenguo2Q4@ 163. com。
通讯作者:魏国才(1972-),男,硕士,研究员,从事作物育种及栽培研究。
E-mail: guocail972@163. com。
种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材料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 究 1份玉米群体和自我6个群体,包括A类群群体:中群21(BS22x中综7号)、S3 群(绥系 6Q1/扎 461/绥系 7Q8/PH6W C)、S5群(7922/4112/9Q46/478/K1Q/郑 32),B 类群群体:S1 群(C4Q/绥系 4Q12Q/C A193/HM12111),S2 群(HCL645/PH4CV/KW S49),S4 群(绥系 7Q9/合 344/PH4CV/绥系 7Q4),S6 群(H CL645/ PH4C V)。
4个测验种为绥系7Q8、绥系7Q9、四-144、四-287;对照种为绥玉23、吉单27。
1.2方法1.2.1试验设计试验于2Q11年在海南育种基 地进行,采用NC"配设计,分别以7个群体为父本,4个测验种为母本,组配杂交组合,收 获的杂合果穗混合脱粒28份。
采用不完全区组田间设计,2Q12年将组配的28个组合和两个C K种植于绥化市、海伦、哈尔滨市,3次重复。
试验小区设置为2行区,行长5m,行距Q.6m,密 度52 5QQ株•hm2。
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空秆、病害等农艺性状,室内考种记录秃尖、穗粗、穗 轴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穗重、出籽率、百粒重、籽粒容重、小区产量等。
1遗传育种•生物技术黑龙江农业科学8期1.2. 2 数据分析利用D P S7. 05软件对每个性状表型均值 联合方差分析。
汇总3点数据,以性状的小区平均值计算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和总配合力效应。
一般配合力(G^.,G_)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SCA)采用刘新芝、郭平仲所述的N C n方法 计算。
2结果与分析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被测群体除穗长、行粒 数性状外其它性状G C A均达到 或极显平% 测群体性状表 差异。
除穗长、秃尖长、百粒重性状外,组配群体的其它 性状S C A均达 或 平% 测群体测验种的性状差异,可以分析群体G C A效应和S C A效应。
测群体,穗轴粗、秃尖长、百粒重、产量性状G C A方差均 二S C A。
测验种,穗长、秃尖长度、行粒数、百粒重、产量性状G C A方差均 S C A,分性状加性效应比非加性效应更重要。
2.1农艺性状配合力的方差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测验种除株高、穗粗、穗轴粗、容重外,其它性状般配合力(G C A)差异表1群体和测验种配合力方差分析Table1Variance analysis of general combing ability of populations and testers变异来源 Variation resource株高Plantheight穗位高Earheight穗长Ea1length穗粗Eardiameter穗轴粗Ear axisdiameter秃尖长Barren eartips length穗数Number ofrow per ear被测群体(GCA) 3. 92" 3. 89""0. 52 1. 00" 2. 99"" 3. 21" 1. 23""测验种(GCA)0. 8? 1. 5?" 5. 23""0.72 1. 17 3. 77" 1. 36"测群体X测种(SC A)80. 8""8. ?8"" 1. ?1 2. 09" 1. 56"0. 77 1. 88""变异来源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容重产量Yield 丝黑穗病率空秆率Variation Number of100-ke1nel Kernel Bulk Head smut N-ear resource kernel per row weight pe1centage density percentage percentage 被测群体(GCA) 1. ?5 6.51 ""?. 32" 5. 66" 5. 60"" 1. 26" 2. 71""测验种(GCA)9. ?7"" 2.01 " 1. 33" 1.83 3.21 "" 1. 2?" 1. 70"测群体X测种(SCA) 2. 32"" 1.0563. 86 ""58. ?1"" 2. 86""28. 61"" 5. 27""和""分别表示在0. 05和0. 01水平上显著差异。
and ""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and 0. 01 level, respectively.2.2供试群体主要农艺性状G C A效应分析地评价 群体在东北地区农艺性状表现和利用价值,本 以黑龙江省两大主栽品种绥玉23、吉单27的亲本绥系708、绥系709、四-1??、四-287为测验种,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和绥、海伦3个不同的地理环境背景下分析7个供 群体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G C A效应。
从表2可以看出,各群体间同一性状的GCA 效应差异很大,表 \、一两级效应。
7个群体产量的G C A效应由高至低为S6群、中群21、S1群、S?群、S5群、S2群、S3群,其中S6群、中群21、S1群、S?群的产量G C A效 应值,表明利用这?"群体选育的自交系易组配 产组合,且前3个群体 杂代产量效应;其余3个群体产量的G C A效应值 应值% 配 产组合,但也不排除有S C A较强的组合出现。
从与产量 主要农艺性状的G C A效应看,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容 G C A效应值 值,秃尖长度G C A效应值 值的群体,更有利 代产量 ,如中群21除秃尖长度为较值,不利于产量 :外,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容重均 值,穗轴粗 值,有利于产量、,因此中群21单株产量的G C A较高,同时空 秆率、丝黑穗病发病 G C A效应值也较高,说群体耐密性和 黑穗病较差,因密性和 黑穗病 要 步改良,改良后群体可以重点利用。
穗轴粗的G C A效应值由 小到 S1群、S6群、S5群、中群21、S2群、S? 群、S3群,且S1群、S6群、S5群、中群21的GCA 应值 值,表 ?个群体 代果穗28期金振国等: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轴粗的效应,并且推测可能对提高果穗后期脱水S1群空秆率的C C A效应值分别为一 54. 34、较。
S5群、S3群、S6群丝黑穗病 一23.6、一19. 96,表 3个群体 代耐 发病 C C A效应值为一67.14、一42.63、密性方面有较应用潜力。
由株高、穗位 J 一39.43,表明这3个群体 代对丝黑 C C A效应值可以看出,株 穗位 ,并 穗病的抗病能力,而S1群、S2群的C C A效应值 且中群21、S1群、S3群的株高、穗位高的C C A效 较值,因群体 代 黑穗 应值均小于零,表 3个群体 代株高、病发病 地区应应用。
S4群、S6群、穗位 较应用潜力。
表2被测群体主要农艺性状C C A效应值Table 2 GCA effect value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in the tested population群体Tested populations株Plantheight穗位Earheight穗长Earlength穗粗Eardiameter穗轴粗Ear axisdiameter秃尖长Barren eartips length穗数Number ofrow per ear中群21一 1. 95一4.570. 130. 80一 0. 74 2. 42 1.03 S1群一0. 06一 1. 45 1. 57一 1.89一 2. 38一 14.79一 1.03 S2群5.52一4.023.530.38 1.2526.15一3.09 S3群一5:61一9.87一0.951.13 3.05一22.987.22 S4群0.350.56一0.670.621.793.96一2.06 S5群0.968.32一 2.44一 1.31一 0.86一 18. 84一2. 58 S6群0. 7911.01一 1. 170. 28一2. 1124.070. 52群体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容重单株产量Yield 丝黑穗病率空秆率Tested Number of100-kernel Kernel Bulk Head smut N-ear populations kernel per row weight percentage density percentage percentage 中群21 1. 92 2. 28 2. 010. 9819.26 4.8513.96 S1 群0. 09一0.991.75一2.879.8370.70一19.96 S2 群 3. 143.76一3.75 1.08一 14.8141.3128.31 S3 群一0.52一 3.480.41一0. 13一25.44一42.6318.63 S4 群一 1.13一 1.412.782.34 2. 5932.34一54.34 S5 群一 1.95一0. 26一 2. 91一 1. 95一 11. 67一 67. 1437.01 S6 群一 1. 540. 10一0. 300. 5520.24一39. 43一23.612.3组配群体主要农艺性状S C A效应分析由于S C A主要是 性效应产生,所以被测群体与测验种的杂种 应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