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国家统计局今日(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9547元和889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2013年茂名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计划编制及
2013年茂名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计划编制及民生配套和重点项目资金说明一、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3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85348万元,比2012年实绩增长10.05%,转移支付收入安排61032万元,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转移支付收入,2013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为446380万元。
二、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446380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支出446380万元,其中: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6438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93.3%。
2、转移支付支出29942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6.7%。
三、民生配套和重点项目专项资金说明1、强化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1)在基金预算中安排县级产业园区扶持资金7000万元。
(2)在基金预算中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贷款贴息,以及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三品认证奖励、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
(3)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500万元。
(4)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增强县域财政实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1)安排全市各镇运转补助资金2200万元。
全市110个镇(街道)由上年每个镇(街道)补助20万元,共安排政权运转补助经费2200万元。
(2)安排市对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经费500万元。
(3)安排生态镇补偿机制经费300万元。
(4)安排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安排支出495万元。
根据茂府办[2011]86号《印发茂名市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宜居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每年建33个名村,每村15万元,合计495万元。
3、提升城市综合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安排堤围费支出90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水利建设资金。
(2)城市维护建设专项支出19000万元,主要用于城市道路、美化绿化建设及其它基础设施支出。
广东各地级市GDP排名
2013年广东省各地级市GDP排名
2014年元月2日早上,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发改委向广东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汇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称,初步预计广东今年全年经济增长 8.5%,GDP达6.23万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突破1万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增长7.5%,达1.08万亿美元。
GDP和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以下是2013广东省各地市GDP排名:
1.广州15093亿
2.深圳14810亿
3.佛山7354亿
4.东莞5411亿
5.中山2715亿
6.惠州2668亿
7.茂名2203亿
8.湛江2086亿
9.江门2081亿
10.肇庆1659亿
11.珠海1601亿
12.汕头1581亿
13.揭阳1530亿
14.清远1132亿
15.阳江1023亿
16.韶关1018亿
17.梅州829亿
18.潮州798亿
19.河源720亿
20.汕尾710亿
21.云浮623亿。
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0•【字号】茂府[2006]44号•【施行日期】2006.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茂府〔2006〕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茂名市人民政府二ΟΟ六年六月二十日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2006年3月10日茂名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十一五”规划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粤西经济强市”的重要规划,也是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把茂名打造成广东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提升茂名城市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建设粤西经济强市、和谐茂名和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茂名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把茂名建设成为粤西经济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工业立市”、“四大跨越”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3年广东省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东省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中山市沉着应对复杂形势,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三重两大一保障”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优化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提高市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63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7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35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5.5:42.0。
民营经济增加值1311.95亿元,增长7.1%,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49.7%。
全市人均GDP达83393元(折13473美元),增长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二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6%,而烟酒类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50882人,城镇登记失业89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31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64.95亿元,增长13.3%。
二、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111.77亿元,增长2.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2.4万亩,下降0.96 %;经济作物种植9.34万亩,增长2.86 %;蔬菜种植35.49万亩,增长2.06 %;水果种植9.82万亩,下降1.35%。
粮食总产量7.27万吨,下降6.2%;蔬菜产量51.04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16.73万吨,增长4.5%。
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12•【字号】茂府[2013]70号•【施行日期】2013.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安全正文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茂府〔2013〕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水东湾新城管委会,市直各单位:《茂名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茂名市人民政府2013年7月12日茂名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防灾减灾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是“十二五”时期我市全面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的重要内容。
编制和实施《茂名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加快我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文件制定,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规划“十二五”时期全市防灾减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重点突出避险避难场所、应急救助支撑能力、应急救灾专业能力等方面建设。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综合防灾减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现状。
1.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92.09亿元,增长14.1%,经济总量在五年内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2%,第一产业增加值275.3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590.76亿元,增长14.1%,工业增加值550.72%,增长1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97亿元,增长19.6%。
2013年广东省茂名市消费品市场情况简析
2013年广东省茂名市消费品市场情况简析2013年,我市流通领域商品销售在茂石化公司产能提高、石油化工产品供应增加的带动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
流通领域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刺激消费的政策退出、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等不利因素影响,确保消费市场平稳发展。
一、流通市场商品销售情况(一)商品销售额大幅增长2013年,我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商品销售额累计实现2328.03亿元,同比增长44.8%,比上年提高28.5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销售额547.62亿元,累计增长35.8%;二季度销售额557.51亿元,累计增长37.9%;三季度销售额598.96亿元,累计增长41.8%;四季度销售额623.94亿元,累计增长44.8%。
(详见图一)(二)行业经济贡献提高2013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逐季提高。
2013年1—6月,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7.34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比2012年1—6累计提高0.6个百分点;2013年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343.35亿元,增长29.7%,增速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
2013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15.9%,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6%。
(详见表一)表一:2012、2013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单位:亿元、%)二、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2013年,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与全国、全省一样,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我市经济稳中有进的带动下,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8.79亿元,增长11.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7%。
(一)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平稳发展2013年1—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85.2亿元、86.3亿元、82.0亿元、82.16亿元、84.04亿元、83.27亿元、84.84亿元、82.97亿元、84.41亿元、84.55亿元、81.39亿元和87.66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速在11.5%和12.4%之间小幅波动。
2012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茂名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2013年3月12日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力推进“滨海发展战略”,着力兴交通、办工业、造新城、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开创了茂名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51.2 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0亿元,增长4.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0%;第二产业增加值799.6亿元,增长1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0%;第三产业增加值802.6亿元,增长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0%。
三次产业结构为17.9︰41.0︰41.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931元,增长9.3%。
表1 2012年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注:茂南区数据不含市直部分。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3.0 %。
其中,食品类上涨5.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衣着类上涨3.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 1.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居住类上涨3.3 %。
表2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4万公顷,总产量152.0万吨,增长2.1 %。
水果面积23.5万公顷, 总产量262.7万吨,增长5.5 %。
其中,荔枝面积9.4万公顷,总产量43.6万吨,下降2.1 %;龙眼面积5.2万公顷,总产量28.5万吨,增长1.5%。
全市肉类总产量67.9万吨,增长7.7 %;出栏肉猪603.3万头,增长7.8 %。
水产品总产量86.7万吨,增长6.2%。
其中,海产品产量61.4万吨,增长5.5 %;淡水产品产量25.3万吨,增长7.9 %。
年末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58.83万公顷。
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广东省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绩的重要一年。
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1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7.51亿元,增长2.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29427.49亿元,增长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4%;第三产业增加值29688.97亿元,增长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3%。
三次产业结构为4.9:47.3:47.8。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143.29亿元,同比增长9.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314.71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173.26亿元,增长11.1%。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4%,金融业增长18.0%,房地产业增长11.2%。
民营经济增加值32058.76亿元,增长8.8%。
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8540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9453美元。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0%,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占6.9%、7.8%、6.2%。
表1 2013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7%。
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3.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1.9%,高技术类下降1.8%;轻工业下降0.4%,重工业下降1.7%;生产资料下降1.7%,生活资料下降0.4%;初级产品下降2.4%,中间产品下降1.3%,最终产品下降0.7%。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沉着应对复杂形势,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三重两大一保障”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优化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提高市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63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7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35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5.5:42.0。
民营经济增加值1311.95亿元,增长7.1%,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49.7%。
全市人均GDP 达83393元(折13473美元),增长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二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6%,而烟酒类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50882人,城镇登记失业89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31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64.95亿元,增长13.3%。
二、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111.77亿元,增长2.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2.4万亩,下降0.96 %;经济作物种植9.34万亩,增长2.86 %;蔬菜种植35.49万亩,增长2.06 %;水果种植9.82万亩,下降1.35%。
粮食总产量7.27万吨,下降6.2%;蔬菜产量51.04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16.73万吨,增长4.5%。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表1 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国总人口136072 100.0其中:城镇73111 53.73乡村62961 46.27其中:男性69728 51.2女性66344 48.8其中:0-15岁[4](含不满16周岁)23875 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954 67.660周岁及以上20243 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161 9.7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广东茂名下辖各区县市数据——茂南经济总量第一,信宜市总量最弱
广东茂名下辖各区县市数据——茂南经济总量第一,信宜市总
量最弱
茂名市,广东省地级市,茂名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茂名省外和广西省接壤,省内和湛江市、阳江市、云浮市接壤,和海南隔海相望,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是粤西地理上的中心位置。
茂名市下辖2个区、3个县级市
一:区①电白区、②茂南区、
二:县级市①高州市、②从化市、③信宜市
在茂名下辖的5个区市中,茂南区的经济是最强的,2019年茂南区的GDP总量达到921亿,是唯一一个接近千亿大关的地区;而高州市则是面积最大的,达到3389平方千米;电白区虽然面积不是最大的,但是人口却是最多的,达到159万。
个人观点:个人觉得在茂名五个区中,化州市给我的感觉应该是经济是明显弱于高州,而茂南区的人口素质是最高的,在茂南区,所有都是车让人,到了电白感觉就比较乱了,不过近几年电白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3年前去的电白,前二个月又去了电白,感觉发展确实很快。
【精品】茂名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关键字】精品茂名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茂名市统计局茂名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茂名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茂府〔2013〕37号),我市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我市范围内进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我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和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的要求,经茂名市人民政府批准,市统计局和市经济普查办公室现分三个公报,将茂名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末,全市共有进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9092个,比2008年末(200 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3652个,增长88.4%;产业活动单位33329个,增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030个,占27.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391个,占15.1%;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993个,占1 3.7%。
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59879个,占5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645个,占26.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876个,占6.9%(详见表1-2)。
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7680个,比2008年末增加8503个,增长92.7%。
其中,内资企业占9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8%,外商投资企业占0.3%。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2.3%,私营企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50241人,比2008年末增加314138人,增长49.4%。
2008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茂名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2009年3月23日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和争当东西两翼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抵御低温雨雪冷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1217.84亿元,增长9.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5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06.48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81.86亿元,增长15.0 %。
人均生产总值20013元,增长8.1 %。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5.6%。
其中:食品类上升14.0%,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3%,衣着类下降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3.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6%,居住类上升4.5%。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市就业人员341.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5万人。
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43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企业从业人员28.99万人。
二、农业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1.32亿元,增长3.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2万公顷,增长3.4%;总产量142.82 万吨,增长1.4%。
水果面积23.94万公顷, 总产量215.21万吨,下降0.7%。
其中荔枝面积9. 67万公顷,总产量38.73万吨,下降5.2%;龙眼面积5.35万公顷,总产量24.89万吨,增长15.9%。
全市肉类总产量60.19万吨,增长 5.7%;出栏肉猪538.39万头,增长6.4%。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6.76万吨,增长4.1%。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26.01万公顷,迹地更新造林面积0.42万公顷,速生丰产林0.23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0.52万公顷,绿化率67.8%,森林覆盖率达5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茂名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2014年4月4日2013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绩的重要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港兴市、产城融合,全力推进“滨海发展战略”,三大发展平台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2亿元,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第二产业增加值893.3亿元,增长15.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4%;第三产业增加值893.7亿元,增长15.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5%。
三次产业结构为17.3︰41.3︰41.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063元,增长11.9%。
表1 2013年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注:茂南区数据不含市直部分。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
其中,食品类上涨3.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1%,衣着类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居住类上涨1.9%。
图3 2007-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4-202468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表2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8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1%;糖蔗种植面积0.42万公顷,增长4.8%;油料种植面积4.46万公顷,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0.08万公顷,增长4.9%。
水果种植面积23.53万公顷,减少0.1%,其中,荔枝面积9.36万公顷,减少0.2%;龙眼面积5.20万公顷,与上年持平。
全年粮食产量142.14万吨,下降6.6%;糖蔗产量30.12万吨,增长6.5%;油料产量13.26万吨,增长4.0%;蔬菜产量253.48万吨,增长4.6%。
水果产量274.51万吨,增长5.0%,其中,荔枝产量46.90万吨,增长7.3%;龙眼产量29.88万吨,增长5.0%。
全年肉类总产量68.98万吨,增长 1.6%;出栏肉猪612.34万头,增长1.5%。
水产品总产量89.40万吨,增长3.2%,其中海产品产量63.11万吨,增长2.9%;淡水产品产量26.21万吨,增长3.9%。
年末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58.80万公顷。
其中迹地更新造林0.42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1.43万公顷。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积11118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572公顷。
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533公顷。
全市义务植树完成1133万株,林木绿化率69.18%,森林覆盖率达到57.72%,全市木材产量23.52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6.5亿元,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9.1亿元,增长17.1%。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75.1%,资产贡献率41.6%,资产保值增值率116.7%,资产负债率54.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6.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1%,全员劳动生产率44.3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8.3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6.4亿元,增长16.1%;利润总额111.4亿元,增长24.1%;税金总额182.3亿元,增长10.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7亿元,增长37.7%。
表3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313.1亿元,增长25.9%;竣工产值193.8亿元,增长19.5%。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60.5亿元,增长54.6%。
分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投资72.9亿元,增长11.5%;地方投资587.61亿元,增长62.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5亿元,增长23.4%;第二产业投资386亿元,增长76.8%;第三产业投资255亿元,增长31.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7.4亿元,增长4.6%。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028.1万平方米,增长12.5%;竣工面积102.9万平方米,下降52%。
表4 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8.8亿元,增长11.8%。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4.5亿元,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4.3亿元,增长11.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5.6亿元,增长11.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3.1亿元,增长11.4%。
六、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122396万美元,增长17.7%。
其中,出口总额80622万美元,增长28.1%;进口总额41774万美元,增长1.7%。
按贸易性质分,一般贸易出口总额73017万美元,增长27%;加工贸易出口总额7605万美元,增长45%。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50宗,增长117.4%;合同外资金额22382万美元,增长47%。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470万美元,增长43.3%。
表5 201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620万人,增长6%;旅客周转量87.2亿人公里,增长9%;货运量6661万吨,增长14.7%;货物周转量114.2亿吨公里,增长14.9%。
完成水路客运量51.5万人,增长17%;水路旅客周转量711万人公里,下降40%;水路货运量461.7万吨,增长30.7%;水路货物周转量47.8亿吨公里,增长16.5%。
港口货物吞吐量2370万吨,下降0.8%;集装箱10.3万标准箱,增长24%。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41.5万辆,增长5.3%。
其中私人汽车23.7万辆,增长20.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9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9.0%。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4亿元,增长28.5%,电信业务总量48.5亿元,增长7.5%。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7.1万户,下降7.9%,移动电话年末户数360.3万户(有效用户),增长28.4%。
全年城市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428.5万人次,增长7.0%。
其中国际游客2.5万人次,与去年持平;国内游客426万人次,增长7.1%。
旅行社组团国内游25.2万人次,出境游0.9万人次。
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01.1亿元,增长8.6%。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94.6万美元,增长6.1%。
星级酒店开房率71.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15.6%。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9.1亿元,增长8.8%。
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67.0亿元,增长18.0%。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5.2亿元,增长15.4%;单位存款余额369.3亿元,增长20.9%。
各项贷款余额637.1亿元,增长18.1%。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5.0亿元,增长26.0%;中长期贷款余额440.3亿元,增长18.8%。
全市实现保费收入38.0亿元,增长9.0%。
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7.1亿元,增长4.0%;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0.9亿元,增长24.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6亿元,增长16.3%。
全年共支付各项赔付和给付10.2亿元,增长26.9%。
其中,寿险业务赔付4.8亿元,增长27.8%;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5.4亿元,增长26.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6亿元,增长13.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200人,增长13.6%;在校学生31090人,增长3.0%;毕业生7899人,增长1.0%。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0万人,下降9.7%;在校学生9.6万人,下降23.1%,毕业生4.8万人,增长29.4%。
全市技工学校招生1.7万人,下降7.7%;在校学生4.6万人,增长7.0%;毕业生0.8万人,增长5.3%。
普通高中招生7.1万人,下降6.5%;在校学生21.9万人,下降1.1%,毕业生7.1万人,增长8.9%。
普通初中招生11.0万人,下降6.8%;在校学生34.8万人,下降11.6%,毕业生14.2万人,下降9.3%。
小学招生9.7万人,增长1.8%;在校学生56.8万人,下降5.3%,毕业生11.3万人,下降5.2%。
学前教育招生17.4万人,增长5.9%;在校学生25.8万人,增长1.4%,毕业生8.7万人,下降32.2%。
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28人,下降75.0%;在校学生764人,增长8.0%,毕业生24人,下降91.7%。
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150多项,已有4个项目得到科技部立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3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530件,增长58.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92件,增长127.9%。
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其中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有13家。
全市共有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13家,超5000万元的21家,超1000万元的有44家。
有22家民营科技企业具有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市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100.3万册(件),其中图书89.5万册。
全年读者总流通人次262.7万人次。
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7个,演出3540场次;文化馆7个,组织文艺表演活动376次;文化站109个,农家书屋1916个。
全市现有广播电视台5座,中波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7座,电视转播发射台7座,有线广播电视总用户数63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4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个,卫生监督机构7个。
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053人,增长4.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234人,注册护士8284人。
拥有床位2145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9413张。
全市99家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89人,床位6459张;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486人,7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1人。
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14181例,死亡80人;发病率237.63/10万,死亡率 1.34/10万。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7.29%,提高2.38%。
全市体育健儿在辽宁举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枚。
在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中共夺得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4枚。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57.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