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化学竞赛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年江苏省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初赛试题

2019年江苏省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初赛试题

2019年江苏省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初赛试题(调研测试)(12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S-32 C1-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有两个答案的错选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1.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能,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A.①③B.②⑤C.③⑤ D.②④2.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3.若用右图装置来制取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人体内含有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

但有些元素尚未证实其生理功能,在食品中它们的含量稍高会引起毒性反应。

我国食品卫生法对这些元素在食品中的含量的最高标准有极严格的规定,这些元素是()①Na ②Mg ③As ④Cd ⑤Ca ⑥Zn ⑦Hg ⑧Pb ⑨Fe ⑩KA.⑥⑦⑧⑨B.②④⑥⑧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⑦⑧5.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A.CO2B.ClO2C.SO2 D. NO26.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酶6CO2 + 6H2OC6H12O6 +6O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人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的含量减少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7.室温下,在pH= 13的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 Fe3+、C1一、SO42一、Na +K+、SO42一、CO32一、Cl一C. K+、Na+、Ba2+、NO3一D. H +、CO32一、C1一、Ca2+8.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9.下列制备氧气的反应中,用等质量的反应物能获得氧气最多的是 ( )A. 2KClO 32MnO ∆===2KCl + 3O 2 B.2H 2O 通电===2H 2↑+O 2↑ C .2H 2O 2 2MnO 2H 2O+O 2↑ D.2KMnO 4 ∆===K 2MnO 4 + MnO 2 +O 2↑10.如右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 滴人试管②与气体B 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测试试题【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测试试题【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测试试题【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酒精燃烧C.玻璃破碎D.西瓜榨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A、滴水成冰:只是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燃烧:酒精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C、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西瓜榨汁:只是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点评: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MgCl2﹣﹣氯化镁B.﹣﹣钙离子C. 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解:A、氯化镁中镁元素是+2价,氯元素是﹣1价,故选项正确;B、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选项错误;C、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选项错误;表示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O2故选A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点评: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都属于化学用语,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同学们要用心掌握,理解应用.书写化学式时,不要忘记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3.区别两瓶气体,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B.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瓶内C.观察颜色D.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的颜色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A、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A正确;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可以鉴别,故B正确;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会使石蕊变红色,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4.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水,下列各种各样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湖水B.海水C.天然淡水D.纯净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A、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天然淡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纯净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5.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元素种类;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情况;中碘元素的化合价.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KIO3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A正确;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B正确;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C正确;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KIO3+x+3×(﹣2)=0,故x=+5价,故KIO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说法错误,故D错误.3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6.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密封性。

2019年“扬子石化”杯第24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夏令营暨选拔赛试题

2019年“扬子石化”杯第24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夏令营暨选拔赛试题

2019年“扬子石化”杯(2019年7月22日8:30—11:30 共计3小时)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满分9 9 6 8 12 10 12 10 10 14 100 得分评卷人·竞赛时间3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能进入考场。

开考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位置,不得用铅笔填写。

·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题(9分)将氟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到OF2。

OF2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剧毒气体,主要用于氧化、氟化反应、火箭工程助燃剂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1-1 OF2的中文名称是,OF2中O的化合价为,OF2中O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OF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1-2 与H2O分子相比,OF2分子的键角更(填“大”或“小”)。

1-3 与H2O分子相比,OF2分子的极性更(填“大”或“小”),原因是。

1-4 OF2在常温下就能与干燥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无色气体氟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反应中N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第2题(9分)金属钛无毒、密度小而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天材料、人造骨骼的制造等,有航天金属和生命金属的美誉。

2-1 A为+4价钛的卤化物,A在潮湿的空气中因水解而冒白烟。

向硝酸银-硝酸溶液中滴加A,有白色沉淀B生成,B溶于氨水。

取少量锌粉投入A的盐酸溶液中,可得到含TiCl3的紫色溶液C。

将C溶液与适量氯化铜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D生成,混合溶液褪为无色。

①B的化学式为:;B溶于氨水所得产物为:;②A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理论。

中国化学会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共6页word资料

中国化学会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共6页word资料

说明:1。

为节省篇幅,原试题中的周期表等已删去。

2。

网络版以颜色区分题面、答案和注释,打印稿中的楷体字为答案,以圆体字为注释,以示区别。

3。

请参考内容相同的网络版。

第1题(5分)二战期间日本是在战场上唯一大量使用毒气弹的国家,战争结束日军撤退时,在我国秘密地遗弃了大量未使用过的毒气弹,芥子气是其中一种毒气。

芥子气的分子式为(ClCH2CH2)2S。

人接触低浓度芥子气并不会立即感受痛苦,然而,嗅觉不能感受的极低浓度芥子气已能对人造成伤害,而且,伤害是慢慢发展的。

1-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芥子气。

2-氯乙硫醚或2-氯乙烷硫化物(1分)1-2芥子气可用两种方法制备。

其一是ClCH2CH2OH与Na2S反应,反应产物之一接着与氯化氢反应;其二是CH2=CH2与S2Cl2反应,反应物的摩尔比为2 : 1。

写出化学方程式。

2ClCH2CH2OH + Na2S = (HOCH2CH2)2S + 2NaCl (1分)(HOCH2CH2)2S + 2HCl = (ClCH2CH2)2S + 2H2O (1分)2CH2=CH2 + S2Cl2 = (ClCH2CH2)2S + S (1分)1-3用碱液可以解毒。

写出反应式。

(ClCH2CH2)2S + 2OH-= (HOCH2CH2)2S + 2Cl-(1分)用NaOH代替OH-也可。

方程式必须配平才能得分。

第2题(7分)50年前,Watson和Crick因发现DNA双螺旋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DNA的中文化学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如下三种基本组分构成的:脱氧核糖(基)、磷酸(基)和碱基;DNA中的遗传基因是以碱基的排列顺序存储的;DNA双链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

给出DNA双螺旋结构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一个实例:基因重组或基因工程、转基因作物、人类全基因图谱……。

(每空1分;无“基”字得分相同。

)第3题(5分)在正确选项上圈圈。

3-1下列化学键中碳的正电性最强的是A. C-FB.C-OC.C-SiD. C-Cl3-2电子构型为[Xe]4f145d76s2的元素是A. 稀有气体B.过渡元素C.主族元素D. 稀土元素3-3下列离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是A. Ga3+B. Ti4+C. Cu+D. Li+第4题(8分)在30o C以下,将过氧化氢加到硼酸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析出一种无色晶体X。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预赛试题含详细答案及指导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预赛试题含详细答案及指导

在化竞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国初核心知识点、明确一条合理的学习路径至关重要。

化竞知识庞杂,不少学化竞的同学对于自己应该学什么,或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摸不清头脑,甚至有些同学临近考前了,还在问这个知识点国初考不考,要不要学。

因为对国初核心知识点不够了解,并且没有一条清晰合理的学习路径,走了不少冤枉路。

温馨提醒:在开始学习国初知识之前,同学们需先研读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2008年4月版大纲),了解国初考试对知识点的要求。

以下为分模块需掌握的知识点:化学基本原理1.现代化学入门:宏观手段对物质的分类,原子的发现,测量,有效数字,化学计量,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2.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轨道,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3.成键&离子键:化学键,电负性,键的极性,离子,离子晶体结构4.共价键理论&分子结构:共价键,键能,Lewis结构,八隅体规则,价键理论,VSEPR理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5.气体: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理想气体定律,Dalton分压定律,Henry定律6.液体和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液态,金属和金属键,晶体结构初步7.溶液的性质:溶液的组成,溶解度,相似相溶,蒸气压,熔沸点,胶体8.化学热力学:焓,Hess定律,标准生成热,键能,熵,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自由能,自由能和平衡,Gibbs-Helmholtz方程及应用9.化学平衡: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10.溶液中的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电化学,配位平衡&配位结构初步11.化学动力学初步&核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催化剂,放射性衰变,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同位素,核裂变和核聚变有机化学1.有机结构基础:基本概念,成键和结构,有机酸碱理论2.烷烃、环烷烃、构象:烷烃、环烷烃、构象3.立体化学: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4.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自由基反应、烷烃的自由基反应5.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碳正离子,SN1,SN26.消除反应:E1, E2, Substitution Vs Elimination7.醇、醚:醇、硫醇、醚、环氧8.烯、炔的加成反应:构对比;亲电、自由基、亲核加成9.烯、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10.醛、酮:羰基、亲核加成、α,β-不饱和醛酮的加成、氧化、还原、wittig反应11.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卡宾12.缩合反应:烯醇、烷基化反应、与羰基反应13.共轭、芳香性:共轭体系、分子轨道理论、芳香性14.共振、芳环的取代反应:共振论、芳环亲电取代、芳环亲核取代15.周环反应:前线轨道、经典周环反应机理举例16.重排反应:经典重排反应机理举例17.有机波谱分析:IR、MS、NMR在有机产物和中间体结构表征中的综合应用。

2019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共7页word资料

2019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共7页word资料

中国化学会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2003年9月14日9︰00-12︰00 共计3小时)●竞赛时间3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前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站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

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一题(5分)二战期间日本是在战场上唯一大量使用毒气弹的国家,战争结束日军撤退时,在我国秘密地遗弃了大量未使用过的毒气弹,芥子气是其中一种毒气。

芥子气的分子式为(ClCH2CH2)2S。

人接触低浓度芥子气并不会立即感受痛苦,然而,嗅觉不能感受的极低浓度芥子气已能对人造成伤害,而且,伤害是慢慢发展的。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芥子气。

2.芥子气可用两种方法制备。

其一是ClCH2CH2OH与Na2S反应,反应产物之一接着与氯化氢反应;其二是CH2=CH2与S2Cl2反应,反应物的摩尔比为2︰1。

写出化学方程式。

3.用碱液可以解毒。

写出反应式。

第二题(7分)50年前,Watson和Crick因发现DNA双螺旋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DNA的中文化学名称是:;构成DNA的三种基本组分是:、和;DNA中的遗传基因是以的排列顺序存储的;DNA双键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

给出DNA双螺旋结构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一个实例:。

第三题(5分)在正确选项上圈圈。

1.下列化学键中碳的正电性最强的是A.C-F B.C一O C.C-Si D.C-Cl2.电子构型为[Xe]4f145d76s2的元素是A.稀有气体B.过渡元素C.主族元素D.稀土元素3.下列离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是A.Ga3+B.Ti4+C.Cu+D.Li+第四题(8分)在30℃以下,将过氧化氢加到硼酸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析出一种无色晶体X。

2019年第33届江苏省化学夏令营选拔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第33届江苏省化学夏令营选拔赛试题及答案

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2019年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复赛试题(2019年7月16日8:30—11:30 共计3小时)气体常数R = 8.31447 J·K-1·mol-1法拉第常数F = 96485 C·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6.022142×1023mol-1第1题(12分)硼族(ⅢA)元素的基本特点在于其缺电子性,它们有充分利用价轨道、力求生成更多键、以增加体系稳定性的强烈倾向。

以硼族元素为核心可组成形式多样的单核、双核或多核的分子、离子1—1 请写出硼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1—2 写出硼酸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硼酸为几元酸。

1—3 BF3为缺电子化合物,BF3与F—离子反应生成BF4—离子时,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分子中硼的杂化类型由_______变为_______。

1—4 AlCl3和Al(Me)3在气相和液相以双聚体的形式存在,请分别画出其结构图。

第2题(10分)2018年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键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发现位于主族的碱土金属钙、锶和钡可以与CO形成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分子结构满足18电子规则,表现出了典型的过渡金属成建特性。

这一发现表明碱土金属或具有与一般认知相比更为丰富的化学性质。

2—1 写出锶原子的最高占据原子轨道_______和最低空的原子轨道_______。

2—2 写出锶和CO结合形成的中性单电子中心羰基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CO 与中心锶结合时的成键原子是______。

2—3 CO能够与过渡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稳定的羰基化合物是因为二者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__键。

2—4 BF和CO互为等电子体,但是计算结果表明,BF分子中B—F键的键级约为1.6,请写出BF中可能存在的Lewis共振式,根据杂化轨道理论指出结构中F原子的杂化类型。

第3题(10分)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应用于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滴加液体B .过滤C .闻气味D .熄灭酒精灯【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五氧化二碘(I 2O 5)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5B .+3C . +5D .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五氧化二碘(I 2O 5)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 故选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下列各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CO B .CaCO 3C . Na 2CO 3D .CO 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出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再通过比较就能得出本题的答案.解: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碳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由于上述四个质量分数的分子均相等,分母中一氧化碳的最小,因此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A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较小. 4.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A .石油 B .天然气C .氢气D .太阳能【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运用煤、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有限的资源,太阳能是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资源分析.煤、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有限的资源,太阳能是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资源,故答案选D.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点评: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即会污染空气,是有限的资源;氢气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但现在还没有大量的应用因为制取、运输、储存都没解决;太阳能是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的能源.5.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B.空气中大部分的气体是N2,所以空气是纯净物C.我们呼吸是吸入空气,呼出的全部是CO2D.空气污染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B、根据纯净物的定义和组成特点分析;C、根据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分析;D、根据空气污染指数的数值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分析.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故A正确;,但还有氧气等其他的气体,组成物质是多种,属于混合B、空气中大部分的气体是N2物.故B错误;C、我们呼吸是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中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故C错误;D、空气污染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D错误.故选:A.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加强防止空气污染的认识.6.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水,下列各种各样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湖水B.海水C.天然淡水D.纯净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A、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天然淡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纯净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7.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A、自然沉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沙层过滤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活性炭吸附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下图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选拔赛试题含详细答案及指导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选拔赛试题含详细答案及指导

在化竞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国初核心知识点、明确一条合理的学习路径至关重要。

化竞知识庞杂,不少学化竞的同学对于自己应该学什么,或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摸不清头脑,甚至有些同学临近考前了,还在问这个知识点国初考不考,要不要学。

因为对国初核心知识点不够了解,并且没有一条清晰合理的学习路径,走了不少冤枉路。

温馨提醒:在开始学习国初知识之前,同学们需先研读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2008年4月版大纲),了解国初考试对知识点的要求。

以下为分模块需掌握的知识点:化学基本原理1.现代化学入门:宏观手段对物质的分类,原子的发现,测量,有效数字,化学计量,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2.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轨道,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3.成键&离子键:化学键,电负性,键的极性,离子,离子晶体结构4.共价键理论&分子结构:共价键,键能,Lewis结构,八隅体规则,价键理论,VSEPR理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5.气体: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理想气体定律,Dalton分压定律,Henry定律6.液体和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液态,金属和金属键,晶体结构初步7.溶液的性质:溶液的组成,溶解度,相似相溶,蒸气压,熔沸点,胶体8.化学热力学:焓,Hess定律,标准生成热,键能,熵,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自由能,自由能和平衡,Gibbs-Helmholtz方程及应用9.化学平衡: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10.溶液中的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电化学,配位平衡&配位结构初步11.化学动力学初步&核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催化剂,放射性衰变,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同位素,核裂变和核聚变有机化学1.有机结构基础:基本概念,成键和结构,有机酸碱理论2.烷烃、环烷烃、构象:烷烃、环烷烃、构象3.立体化学: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4.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自由基反应、烷烃的自由基反应5.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碳正离子,SN1,SN26.消除反应:E1, E2, Substitution Vs Elimination7.醇、醚:醇、硫醇、醚、环氧8.烯、炔的加成反应:构对比;亲电、自由基、亲核加成9.烯、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10.醛、酮:羰基、亲核加成、α,β-不饱和醛酮的加成、氧化、还原、wittig反应11.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卡宾12.缩合反应:烯醇、烷基化反应、与羰基反应13.共轭、芳香性:共轭体系、分子轨道理论、芳香性14.共振、芳环的取代反应:共振论、芳环亲电取代、芳环亲核取代15.周环反应:前线轨道、经典周环反应机理举例16.重排反应:经典重排反应机理举例17.有机波谱分析:IR、MS、NMR在有机产物和中间体结构表征中的综合应用。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全真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全真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全真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MgCl 2﹣﹣氯化镁 B .﹣﹣钙离子C . 2H ﹣﹣2个氢元素D .O 2﹣﹣2个氧原子【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解:A 、氯化镁中镁元素是+2价,氯元素是﹣1价,故选项正确; B 、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选项错误; C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选项错误; D 、O 2表示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点评: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都属于化学用语,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同学们要用心掌握,理解应用.书写化学式时,不要忘记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2.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A、自然沉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沙层过滤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活性炭吸附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氢气D.太阳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运用煤、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有限的资源,太阳能是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资源分析.煤、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有限的资源,太阳能是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资源,故答案选D.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点评: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即会污染空气,是有限的资源;氢气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但现在还没有大量的应用因为制取、运输、储存都没解决;太阳能是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的能源.4.小强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做实验查找原因B.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C.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于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开始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略大于2:1,但随着生成的气体的增多,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接近2:1,如果有较大误差,就要从多方面查找原因.解:A、试验中出现了误差,可以反复多次实验,通过分析对比查找原因,故A做法可取;B、如果收集氧气的装置漏气,一定会使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有这种可能,故B做法可取;C、进行化学实验,应有一种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能差不多就可以认为实验成功,故C做法不可取;D、由于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略大于2:1,这种假设是成立的,故D做法可取.故选C.考点:电解水实验.点评:在化学实验中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的是如何对待误差,应该有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差不多就可以认为实验成功.5.区别两瓶气体,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B.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瓶内C.观察颜色D.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的颜色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A、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A正确;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可以鉴别,故B正确;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会使石蕊变红色,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6.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第33届中国关于化学奥林匹克江苏复赛

第33届中国关于化学奥林匹克江苏复赛

第 33 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 ( 初赛 ) 选拔赛暨2019 年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复赛试题(2019 年 7 月 16 日 8:30-11:30)第 1 题 (12 分 )硼族 (IIIA) 元素的基本特色在于其缺电子性, 它们有充足利用价轨道、 力争生成更多键,以增添系统稳固性的激烈偏向。

以硼族元素为核心可构成形式多样的单核、双核或多核的分子、离子。

1-1 请写出硼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1-2 写出硼酸与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硼酸为几元酸。

1-3 BF 3 为缺电子化合物, BF 3 与 F -离子反响生成 BF 4 -时,其反响种类为;分子中硼的杂化种类由 变成 ;1-4 AlCl 3 和 Al(Me) 3 在气相和液相以双聚体的形式存在,请分别画出其构造图。

第 2 题 (10 分 )2018 年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键研究领域获得巨大打破。

研究发现位于主族元素的碱土金属钙、锶和钡能够与 CO 形成稳固的羰基化合物,分子构造知足 18 电子规则,表现出了典型的过渡金属成键特征。

这一发现表示碱土金属元素或拥有与一般认知对比更加丰富的化学 性质。

2-1 写出锶原子的最高占有轨道 和最低空的原子轨道 。

2-2 写出锶和 CO 联合形成的中性单中心羰基化合物的化学式; CO 与中心锶联合时的成键原子是。

2-3 CO 能够与过渡金属或碱土金属形成稳固的羰基化合物是由于两者间形成了 键。

2-4 BF 和 CO 互为等电子体, 可是计算结果表示,BF 分子中 B-F 键的键级约为1.6。

请写出BF 中可能存在的 Lewis 共振式,依据杂化轨道理论指明构造中 F 原子的杂化种类。

第 3 题 (10 分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应用于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余器皿,铜对初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3-1 铜的单质呈 色。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固, 但在富含 CO 2 的湿润空气中, 其表 面将迟缓生成一层绿色“铜锈” ,“铜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夏令营选拔赛试题-8页文档资料

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夏令营选拔赛试题-8页文档资料

“南京工业大学·扬子石化杯”201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夏令营选拔赛试题(2006年7月15日 8:30—11:30 共计3小时)● 竞赛时间3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位置,不得用铅笔填写。

● 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

第1题(9分)1-1 元素周期表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假设NH 4+是“元素”NH 4的阳离子,则“元素” NH 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 ;“元素” NH 4的单质常温常压下应为(填“高”或“低”)熔点 (填“固”、“液”或“气”)体, (填“能”或“不能”)导电;NH 4的碳酸盐应 (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1-2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巨大变革的基础。

最早发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元素是铀,铀也是核电厂的燃料。

U 23592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唯一核素。

U 23592吸收一个中子发生核裂变可得到Ba 142和Kr 91,或I 135和Y 97等。

请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式:1-3 利用核能把水分解,制出氢气,是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研究的课题。

下图是国外正在研究中的一种流程(碘—硫法),其中用了过量的碘。

请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条件: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上述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第2题(12分)2-1人的牙齿表面有一层釉质,其组成为羟基磷灰石Ca10(OH)2(PO4)6(K SP=3.8×10-37)。

为防止龋齿的产生,人们常常使用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化钙可使羟基磷灰石转化为氟磷灰石Ca10F2(PO4)6(K SP=1.0×10-37)。

写出羟基磷灰石与牙膏中的F-反应转化为氟磷灰石的离子方程式,并通过计算其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说明哪种物质更稳定。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检测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检测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检测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遂昌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制成竹炭制品,实现增收致富.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性材料.竹炭具有的性质是()A.无色固体B.易溶于水C.不能燃烧D.有吸附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由于炭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例外.故选D.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点评:此题是有关碳的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碳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MgCl2﹣﹣氯化镁B.﹣﹣钙离子C. 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解:A、氯化镁中镁元素是+2价,氯元素是﹣1价,故选项正确;B、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选项错误;C、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选项错误;D、O表示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2故选A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点评: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都属于化学用语,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同学们要用心掌握,理解应用.书写化学式时,不要忘记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3.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元素种类;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情况;中碘元素的化合价.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KIO3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A正确;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B正确;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C正确;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KIO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3+x+3×(﹣2)=0,故x=+5价,故KIO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说法错误,故D错误.3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4.“○”和“●”表示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分子则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判断物质为化合物,首先确定物质为纯净物,然后确定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解:A、该图示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示物质是混合物,故A 错误;B、该图示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纯净物,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该图示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C错误;D、图中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5.区别两瓶气体,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B.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瓶内C.观察颜色D.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的颜色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A、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A正确;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可以鉴别,故B正确;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会使石蕊变红色,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MgCl2﹣﹣氯化镁B.﹣﹣钙离子C.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解:A、氯化镁中镁元素是+2价,氯元素是﹣1价,故选项正确;B、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选项错误;C、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选项错误;表示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O2故选A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点评: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都属于化学用语,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同学们要用心掌握,理解应用.书写化学式时,不要忘记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7.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元素种类;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情况;中碘元素的化合价.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KIO3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A正确;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B正确;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C正确;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KIO3+x+3×(﹣2)=0,故x=+5价,故KIO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说法错误,故D错误.3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8.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略9.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残雪化成水B.高粱酿成酒C.西瓜榨成汁D.木柴劈成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残雪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B.高粱酿成酒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西瓜榨成汁水没有新物质生成; D.木柴劈成片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择B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10.下图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2019年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和解析(各地集合5份)

2019年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和解析(各地集合5份)

2019年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和解析(各地集合5份)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第二十一届天原杯〕复赛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8页,总分值100分。

〔附加题供选用〕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K:39Ca:40Fe:56Cu:64Zn:65Ag:1083.考试时间:2小时【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假设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联合国决定2017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

以下提法不符合...其宗旨的是〔〕A、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B、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C、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2、关于天然气的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液化石油气灶具改为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C、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不会发生爆炸D、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中,SO2等污染物较少3、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

那么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pH一定小于7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4、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某化学家设计了以下化学反应步骤: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备〔〕A、HBrB、CaOC、H2D.Hg5、新型纳米材料MFe2O x(3<x<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初中化学竞赛试卷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初中化学竞赛试卷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初中化学竞赛试卷解析版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初中化学竞赛试卷⼀、选择题(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1.世界卫⽣组织(WHO)将⼆氧化氯(ClO2)列为A级⾼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品保鲜、饮⽤⽔消毒等⽅⾯有着⼴泛的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lO2是强氧化剂B.ClO2是强还原剂C.ClO2是离⼦化合物D.ClO2中氯元素为﹣1价2.在实验室⾥进⾏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经济上合理的是()A.C CO CO2Na2CO3溶液B.Cu Cu(NO3)2溶液Cu(OH)2C.Fe Fe2O3Fe2(SO4)3溶液D.CaO Ca(OH)2溶液NaOH溶液3.X、Y、Z、W、Q均为含氮的化合物,在⼀定条件下,将发⽣如下转换关系(未配平)①X→W+O2②Z+Y+NaOH→H2O+W③Y+SO2→Z+SO3④Q+Y→Z+H2O⑤X+Cu+H2SO4→Cu2++Y+SO42﹣这五种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到低的顺序为()A.XYZWQ B.XZYQW C.XYWZQ D.WXZQY4.已知常温下许多盐如CaCl2、NaCl等物质的⽔溶液呈中性.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过量的下列物质中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则X是()A.硝酸银溶液B.澄清⽯灰⽔C.纯碱溶液D.稀盐酸5.往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通⼊CO2⽓体,有⽩⾊沉淀产⽣的是()A.MgCl2B.Al(NO3)3C.CaCl2D.NaOH与BaCl2的混合溶液⼆、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若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若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个就不给分.)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灰⽔(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酚酞)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D.硬⽔与软⽔(⾷盐⽔)7.某有机物的相对分⼦质量为46,4.6g该物质在氧⽓中充分燃烧⽣成8.8g⼆氧化碳和5.4g ⽔,据此判断,该有机物()A.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化学式为CH2O2D.分⼦中C、Η、O原⼦个数⽐为2:6:18.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A.CO Na2CO3B.NaNO3Ba(NO3)2C.Cu(OH)2NaOHD.H2SO4HCl9.相邻的甲、⼄两⼯⼚排放的废液中均含有⼀定量的重⾦属离⼦,故均有⼀定毒性.经化验,甲⼯⼚的废液呈碱性,主要的有毒离⼦是Ba2+离⼦.⼜知若将两⼯⼚的废液按⼀定⽐例混合后排放,毒性会明显降低.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是()A.Cu2+和Cl¯B.K+和SO42¯C.Ag+和NO3¯D.Cu2+和SO42¯10.将⼀严重锈蚀⽽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中充分灼烧成CuO,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增重30%B.增重10%C.不变D.减轻30% 11.(2分)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 和⼀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程式可表⽰为()A.2A+B C+2D B.A+2B C+2DC.2A+B2C+D D.A+B C+D12.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2CO3、H2SO4、HCl、NaNO3B.NaOH、NaCl、MgCl2、FeCl3C.HCl、AgNO3、HNO3、MgCl2D.K2SO4、Na2CO3、BaCl2、HNO313.(2分)已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如下关系: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现有下列三个能反应的式⼦:2W﹣+X2→2X﹣+W2;2Y﹣+W2→2W﹣+Y2;2X﹣+Z2→2Z﹣+X2以上反应均在同温、同压、同浓度下进⾏,正确的结论是()A.氧化性是:Y2>X2B.还原性是:Y﹣>Z﹣C.2Z﹣+Y2→2Y﹣+Z2的反应能够进⾏D.在X﹣、Y﹣、W﹣、Z﹣中X﹣的还原性最强14.将某⽆⾊混合⽓体依次进⾏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实验均作⽤完全):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体体积变⼩;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③通过⽩⾊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④通过澄清⽯灰⽔,溶液变浑浊.试推断原混合⽓体的组成可能是()A.H2、CO、CO2B.CO、CO2、H2O(⽓)C.H2、CO2、N2D.H2、CO、H2O(⽓)15.(2分)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真题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真题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江苏初一竞赛测试真题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B.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C.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B、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故描述错误;C、30℃时A的溶解度是20g,所以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20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选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细心分析即可.2.五氧化二碘(I 2O 5)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5 B .+3C . +5D .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五氧化二碘(I 2O 5)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 故选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 2O 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蚁酸是氧化物B .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 .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 .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描述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意义有: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原子的个数比等.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A 、蚁酸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 、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C 、蚁酸中碳、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错误;D 、蚁酸中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最小,因此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和氧化物的识别,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和“●”表示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分子则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判断物质为化合物,首先确定物质为纯净物,然后确定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解:A、该图示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示物质是混合物,故A 错误;B、该图示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纯净物,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该图示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C错误;D、图中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5.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实验如图,观察到A烧杯(盛有酚酞溶液)中的溶液随着时间的变化由无色变成红色B.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C.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D.糖溶于水使水有甜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A、大烧杯中含有酚酞试液的烧杯A中的液体会慢慢变红是因为C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运动到了A烧杯中使无色酚酞变红的,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不选;B、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导致体积变小.故选;C、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是因为它们有挥发性,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不选;D、糖溶于水使水有了甜味,主要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的特点.故不选.故选B.考点:物质的微粒性.点评:分子间有间隔是分子的特征,判断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现象一般是物质体积或状态的改变.6.区别两瓶气体,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B.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瓶内C.观察颜色D.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的颜色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A、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A正确;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可以鉴别,故B正确;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会使石蕊变红色,氧气不会,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7.(2010•海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取出NaClB.称量NaClC.量取水D.溶解NaCl【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取氯化钠时应该用药匙,故正确, B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左物右码,故正确,C :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所需要的液体体积,故错误,D 、溶解溶质时为了加速其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故正确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点评: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仰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若俯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小8.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苏省化学竞赛试题(本试卷共21题,用2小时完成,全卷共12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键等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各种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一定相同B.绿色荧光蛋白能发生颜色反应及盐析、变性等C.绿色荧光蛋白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多种氨基酸D.绿色荧光蛋白可用于跟踪生物细胞的分子变化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 AB.任何条件下,4.6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都为0.2N AC.常温条件下,pH=2的稀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H+离子数大于0.01N AD.加热条件下,0.2mol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分子数为0.1N A3.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Cu2+、C1-、NO3-B.Ca2+、A13+、Br-、ClO-C.NH4+、K+、HSO3-、CO32-D.Na+、K+、MnO4-、I-4.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B.C.D.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现象或实操作解释正确的是现象或操作解释A KI淀粉溶液中通人Cl2溶液变蓝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B 苯酚中滴加溴水有白色沉淀苯酚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D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此位置指示的是被蒸馏物质的沸点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Mg2++2HCO3-+Ca2++2OH-=MgCO3↓+CaCO3↓+2H2O B.Fe2O3溶于足量的氢碘酸中:Fe2O3+6H+=2Fe3++3H2OC.向NH4A1(SO4)2溶液中滴人Ba(OH)2溶液恰使SO42-沉淀完全NH4++Al3++2SO42-+2Ba2++4OH-=Al(OH)3↓+NH3·H2O+2BaSO4↓MnO2D .用铜电极做盐酸溶液的导电实验:2H ++2Cl -H 2↑+Cl 2↑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 氢氧化铜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0.4molB .0.3 molC .0.2molD .0.1 mol8.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2K 2FeO 4+8H 2O 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2e -+2OH -=Zn(OH)2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 -+5OH -=FeO 42-+4H 2OC .放电时每转移3mol 电子,正极有1mol K 2FeO 4被还原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 不变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有一至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单烯烃的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8,其与HBr 加成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6种B .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 .将AlCl 3溶液和NaAlO 2溶液分别蒸干和灼烧,所得产物的成分均为Al 2O 3D .c (NH 4+)相等的(NH 4)2SO 4溶液、(NH 4)2Fe(SO 4)2溶液和NH 4Cl 溶液:c [(NH 4)2Fe(SO 4)2]<c [(NH 4)2SO 4]<c [NH 4Cl]10.已知NaHSO 3溶液呈酸性、NaHCO 3溶液呈碱性。

对于浓度均为0.1mol/L 的NaHSO 3 溶液和NaHCO 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 表示S 或C ),其中正确的是A .c (Na +)>c (HRO 3-)>c (H +)>c (RO 32-)>c (OH -)B .c (Na +)+c (H +)=c (HRO 3-)+c (RO 32-)+c (OH -)C .c (H +)+c (H 2RO 3)=c (RO 32-)+c (OH -)D .两溶液中c (Na +)、c (HRO 3-)、c (RO 32-)分别相等11.“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2019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征。

其中禁止运动 员使用兴奋剂是重要举措之一。

以下两种兴奋剂的结构分别为: Cl ClOCH 2COOH CCH 3CH 2C OCH 2OH OH Cl OH C CH 2C H 3①利尿酸 ②兴奋剂X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兴奋剂X 的水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 4溶液,只氧化分子中的碳碳双键B .1mol 利尿酸与氢反应,最多消耗2mol H 2C .兴奋剂X 遇到FeCl 3溶液显色,利尿酸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兴奋剂X 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12.自然界各种原生铜的矿物经氧化转变为可溶性的CuSO 4溶液,经淋滤作用后溶液向地壳深部渗透,CuSO 4溶液遇到深层的闪锌矿(ZnS )或方铅矿,都会慢慢变为铜蓝。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淋滤作用相当于化学操作中的过滤B .方铅矿的主要成分可能是Pb(NO 3)2C .ZnS 的溶解度小于铜蓝D .铜蓝的主要成分是CuS13.某温度下,碳酸钠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a %,向其中加入m mol Na 2CO 3·5H 2O 或n mol Na 2CO 3,可析出相同质量的Na 2CO 3·10H 2O 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可能为40,m >nB .a 可能为40,m =nC .a 可能为30,m >nD .a 可能为30,m <n14.下列有关四幅图像叙述正确的是A .B .C .D .A .向盐酸酸化的MgSO 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 与加入的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图IB .向盐酸酸化的MgSO 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 与加入的体积V 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图ⅡC .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 HCl 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mol/I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 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Ⅲ所示,则n (Mg)/n (A1)的最大值为2D .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 HCl 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mol/L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 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Ⅳ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为80<a <90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2分)15.(8分)茶、咖啡、可乐等饮料能使人提神醒脑,活跃思维,这主要因为其中含有的咖啡因所起的功效。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在茶叶中的含量约为3-5%,其结构式如下。

茶叶中除了含有咖啡因以外,还含有没食子酸和二棓酰基等多种物质。

(结构如下) NCH 3N H 3CNNO O CH 3O H O H O H CO 2H O H O H O H CO 2O H OH C O咖啡因 棓酸(没食子酸) 二棓酰基现采用微型试验从茶叶中分离咖啡因,采用的实验步骤为:在50mL 烧杯中加入1.1 g 无水碳酸钠和10mL 水,小火加热使固体溶解。

称取1.0g 茶叶,用纱布扎成小茶袋,放人上述水溶液中,盖上表面皿,小火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取出纱布袋,将茶液倒人试管中并加入2.0mL 的CH 2Cl 2。

备一根长约10cm 的玻璃滴管,末端塞m一小团脱脂棉,其中装入2g无水Na2SO4。

用滴管仔细吸出试管中下层的CH2Cl2,并通过玻璃滴管内的Na2SO4层过滤到蒸馏瓶中。

把CH2Cl2提取液置于热水浴中蒸馏回收CH2Cl2,最后再用水泵减压浓缩,即得到灰白色的粗咖啡因。

⑴实验中使用无水Na2SO4的作用是。

⑵在茶叶的水提取液中加碱的目的是。

⑶茶液与CH2Cl2的混合液如用分液漏斗分液,CH2Cl2层应从分液漏斗的放出(填“上口”或“下口”)。

⑷若要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则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的成分之一。

OHOH CH CHCOOOH OHCO2H绿原酸绿原酸可能有顺反异构吗? (填“是”或“否”)。

16.(10分)菠菜是常见蔬菜,100g菠菜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为:草酸0.2-0.3g,水91.2g,蛋白质2.6g,脂肪0.3g,纤维素1.7g,糖类2.8g,维生素B10.04mg,维生素B20.11mg,维生素C 32mg,维E 1.74mg,Fe 2.9mg,Se 0.97g,胡萝卜素2.92mg,视黄醇0.487mg等。

⑴菠菜中铁的主要存在价态是。

⑵验证菠菜中草酸的存在要先把草酸从菠菜中分离出来,然后利用钙离子将草酸从溶液中以沉淀(A)的形式分离,过滤后用酸重新溶解、蒸发、结晶(B)。

沉淀A的化学式是。

⑶结晶B在热天平差热分析联用的仪器中加热,测得在0-120℃、120-450℃、450-800℃三区间失重率之比为9:14:22,确定B的化学式,写出三个区间分解反应方程式。

⑷定量测定结晶中B的含量:取结晶固体0.1280g加入0.2mol/L 盐酸15mL(用量筒量取),使固体全部溶解,然后用0.0200mol/L 的KMnO4溶液滴定,至锥形瓶中紫色不褪,用去KMnO4溶液16.20mL。

计算结晶中B百分含量。

17.(8分)A物质是实验室一种五色有毒的挥发性液体,由X、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

A在空气中极易着火生成B气体和C气体,且反应前后总体积几乎不变;A不溶于水,但加热到423K 可以和水反应,生成B气体和D气体,D有臭鸡蛋气味,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Y。

在交流放电的情况下,A分解生成E气体、F固体两种物质,E物质和B化学式量几乎相等,含Y元素约72.7%;F是环状单质分子,具有冠状结构,易溶于A,F的式量约是C的4倍。

⑴写出结构简式。

A 、B 、C 、D 、E 、F 。

⑵自发现富勒烯以来,其神奇的结构和性能引起了人们对碳原子团簇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厦门大学化学系对F物质的原子团簇进行了理论计算,发现除了冠状结构外还有多种结构。

其中一种F1结构中一配位和三配位原子数目相等;另外一种F2是一种椅式结构原子团簇增加2个原子形成,F1、F2都是F的同分异构体。

请画出这两种结构的原子团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