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7dd35a5767f5acfa0c7cdb2.png)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标要求】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基础预习】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393a87cc22bcd126ff0cde.png)
第四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NO.8【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②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③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生产、自然运动规律科学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理论总结能力,培养哲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生产、自然运动规律科学的分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规律的科学知识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规律的客观性,正确认识事物存在状态的客观性。
【重点】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
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难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规律的科学知识2、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研读课本31—34页,勾画规律的含义,归纳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做好问题的标注。
2、独立完成学案,并记录好个人的疑难,准备课上的讨论。
3、认真书写,小组长做好指导和督促,按时上交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和一定,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
42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
![42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c8d17b3ff00bed5b9f31dfa.png)
4. 2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编制人:常永香审核人:一、学习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学习重难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木屈性,规律的客观性二、自主学习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运动是物质的和O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区别:(从齐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C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的和—: 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的和—o(3)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谋的。
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 ________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提出疑惑1、A 、C 、2、A 、C 、3、A 、C 、唯心主义在物质和运动关系的错误是: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屈性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D、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拔苗助长”没有“助长”反而“助死”的原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发挥出來人们不可能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B、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D、没有做到亲身实践苗枯出荒。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03693be1e650e52ea99e0.png)
课题: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编制人:时间:2017年2月18日 梅川高中高二政治备课组姓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 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 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 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重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
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
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 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了,停了下来。
我决定帮它一 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
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
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
它始终没有飞起来。
它一直在我的桌 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
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 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 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问题:1、我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是否一致?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第四课 第二框 探索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班级:识记理解知识 目标运用O O OO O O运动的含义。
相对静止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 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940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8.png)
一、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二框P31--34)二、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运动和规律的概念。
2、正确看待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通过举例说明我们要遵循规律,同时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2、3 难点:2三、课型:独立课四、课时:1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复习旧课:堂上默写。
(二)学习新课环节一:学生课前自学书本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
注: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永恒的和-_。
2)静止是的、暂时的和。
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规律是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____________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______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_________________ ,改造_____________ ,造福人类。
环节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探究1:欣赏以下诗句,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015-2016学年《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2015-2016学年《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76c01e89eb172dec63b730.png)
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知识目标:(1)知道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2)懂得物质和运动、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3)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①。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②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④;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⑤。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⑥,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⑦。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基本含义。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⑧联系。
2.规律是⑨,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⑩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
这一事实说明(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②运动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绝对运动过程中的事物不存在静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学案】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案】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8adcf1dda38376bae1fae9b.png)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 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__ 为转移的,它既不___________ ,也不能被___________ 。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___________。
)②普遍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_________规律,按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___________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___________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交流讨论(约10分钟)【课堂探究案】——重难点突破合作探究提升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答题思路1.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2.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指导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暴露问题,为重难点的把握、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bf8f63ff78a6529647d5332.png)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1【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重点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思考:物质的根本属性即物质的唯一特性,对吗?温馨提示: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
③物质除了上述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强调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强调物质)温馨提示::机械运动的载体是宏观物体;化学运动的载体是原子、离子;生物运动的载体是生命有机体;思维运动的载体是人脑。
思考: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3.静止的含义是什么?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②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导学案
![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a9edd770bf78a652954b0.png)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课标要求】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理解分析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提高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要求。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自主学习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探究一: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天天昼夜循环呢?为什么年年岁岁四季交替呢你还能否举出运动的一些事物或是现象吗?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的()和()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探究二:回忆<<刻舟求剑>>的故事,想一想:楚国人为何没有找到剑?犯了什么错误?① (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探究三:《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想一想: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的运动?到底是什么在运动呢?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②、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
→思考总结: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例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有(D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④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探究四: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 )、( )探究五:参阅教材欧布里德借钱的故事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呢?(1)哲学上讲的静止——运动的一种( )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人教政治高二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x
![人教政治高二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d83fa330975f46527d3e1f3.png)
4.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学习目标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二、学习任务1、【学生抢答】列举你所知道的运动形式。
2、合作探究1:运动篇【小组讨论】。
(1)如果天宫二号、燃烧剂等具体的物质形态不运动,它们存在还有意义吗?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2)上述各种运动的载体是什么?说明什么哲学道理?知识小结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 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 合作探究2:静止篇【小组讨论】。
对接后,天宫二号相对于天舟一号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天宫二号、天舟一号都围绕地球飞行,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知识小结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两个方面的含义:(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來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合作探究3:规律篇【小组讨论】。
(1)天宫二号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在2016年9月15日晚发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材料屮的假设和论证,说明了什么道理?知识小结运动是有规律的1 •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屮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具有普遍性白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屮,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高二政治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高二政治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a959a6bec0975f465e25d.png)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编号:gswhzzbx4—002文华高中高二政治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编制人:方胜审核人:张申国编制时间:2015年1月学习目标:1.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2.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3.知道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重点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一个概念和一个原理,在解释物质这一概念时,我们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也就是不依赖于意识而转移。
一个原理是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那么,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物质究竟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呢?我们这个世界究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么这种运动变化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什么是规律?我们应如何对待规律呢?我们今天就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二、自主学习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送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话分别说明什么?你认同哪一种说法?提示:赫拉克利特承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而克拉底鲁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探究二:怎样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
探究三:第31页“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
”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探究提示】大自然是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永恒运动的。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a20e91e53a580216fcfed5.png)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编写人:审核人:一、学测要求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3、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4、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二、预习——自学——展示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的一面。
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二是说。
因此,静止是、和。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的同时,也肯定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2.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
规律是普遍的。
、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
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人可以在的基础上,根据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合作——探究——展示探究一:以下是古希腊两位著名哲学家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你认为应怎样评述以上两人的观点?探究二:在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有面镜子,找出的都是参观者自己.这一精巧的设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什么?说明理由。
四、练习——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导学案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b81ba375f0e7cd1842536b4.png)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高二年级政治学科主备人夏国稳【导、思】【学习目标】1.理解哲学上运动的概念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理解什么是静止、包含哪两方面的含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理解规律的内涵以及特点5.明确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学习重难点】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难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自主学习】1.什么是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2.如何理解“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同样是不可理解的”?3.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是什么?【议、展、评】【合作探究】探究一: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但随着多元文化媒体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缓慢板腔体节奏、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豫剧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它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展演,经过不断努力,以《梨园春》为代表的影视栏目品牌和以《程婴救孤》为代表的舞台剧品牌先后涌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说明豫剧发展为何能迎来“又一个春天”。
①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豫剧工作者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豫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豫剧工作者引入市场机制,融入其他艺术元素(或:尊重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拓展了豫剧的发展空间。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豫剧工作者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努力,打造了一大批豫剧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促进豫剧的良性发展。
探究二.蝗虫总是成群飞行,但在高速飞行时却不会发生碰撞,这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处理电子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很独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知识链接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
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
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了,停了下来。
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
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
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
它始终没有飞起来。
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
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问题:1、我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是否一致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2、从哲学上看,人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变成现实的东西基础梳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互动探究探究一:阅读思考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2、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变化的事物探究二:阅读教材第31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一种什么观点3、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三:阅读教材第32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2、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但是,有些人却把二者割裂开来,你能列举一些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或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例子吗探究四:阅读教材第33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什么是规律它有哪些特点3、人们“永动机”梦想的失败和焦耳后来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也是普遍的,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呢请你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巩固练习(B级)1.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首诗说明了()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级)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上述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相对性B.做工作必须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A级)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级)4.地球好比一只陀螺,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
地球不但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公转一周为一年,且存在周期性变化。
这一事实体现了()》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地球是自然界运动的载体C.地球运动是地球上生物产生的前提D.事物运动的具体形式是相同的(A级)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运动都必修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否则,这种运动根本不会存在。
运动的承担者是()A.人类社会B.自然界C.物质D.宏观物体(B级)6.英国哲学家比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类似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比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B级)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北京西南、东北方向出现降雨,而且云带不断向城区“合围”。
气象部门果断实施大规模人工消雨作业。
直到开幕式结束,“鸟巢”上空滴雨未下。
这次人工消雨体现了(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规律是客观的,人能够认识、利用规律,(B级)8.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竞神秘地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树木600多棵,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森林、破坏环境的恶果,在实地“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已无力回天了。
题中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整体总是大于部分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惩罚(B级)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B级)10.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
其中的哲理是()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C级)11.近日,山东省出台《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意在打造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拓展发展空间,拉动内需,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草案目前已处于专家论证阶段。
初步测算,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总投资上万亿元,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其中近海陆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用海180平方公里,相关联的开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海上再造一个陆域大县。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山东省集约用海初步构想的可行性。
,第四课第二框参考答案目标检测1~5. BCDAC 6~10. BDDBA11、答:(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山东集约用海初步构想是在正确认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可行性构想。
(2)规律是客观的,并不表明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山东省集约用海初步构想是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山东的实际出发,发展经济,造福山东人民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利于促进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