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包括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2. 学会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简单构件受力情况,计算出应力与应变;3. 掌握材料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评估结构安全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梁的弯曲应力、剪切应力等;2. 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材料力学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3. 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复杂的材料力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认识到材料力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材料选择与结构安全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工程意识。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展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应力与应变:讲解应力、应变的定义,分类及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应力与应变3. 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绍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4. 梁的弯曲与剪切:分析梁的弯曲应力、剪切应力,讲解弯矩、剪力图绘制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梁的弯曲与剪切5. 扭转与压杆稳定:探讨扭转应力、压杆稳定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扭转与压杆稳定6. 复合应力与组合变形:讲解复合应力、组合变形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六章 复合应力与组合变形7.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力学实验,如拉伸、压缩、弯曲等实验。

教材章节:第七章 材料力学实验8.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工程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目录一、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2二、设计题目2三、设计内容3 3.1 柴油机曲轴的受力分析3 3.2 设计曲轴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 6 3.3 设计h和b,校核曲柄臂强度6 3. 4 校核主轴颈HH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安全系数n2。

键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6 3.5 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7 3.6对计算过程的几点必要说明93.7 改进方案10四、计算机程序设计10 4.1程序框图10 4.2计算机程序11 4.3输出结果12五、设计体会12六、参考书目12一、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多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材料力学设计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复习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步骤、方法以及时间分配方案等; 2从外力变形分析入手,分析及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角曲线; 3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及必要的公式推导; 4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试; 5上机计算,记录计算结果; 6整理数据,按照要求制作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7分析讨论设计及计算的合理性和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二、设计题目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许用应力[],G处输入转矩为,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径向力的作用,且。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2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2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2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了解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材料力学计算,如计算材料的应力、应变等;能够分析材料力学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材料力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2.材料力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如应力公式、应变公式等;3.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结构、机械设计等;4.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如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2.案例分析法:分析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的实际应用;3.实验法:进行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材料力学的特性;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材料力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材料力学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更多的材料力学相关知识,供学生拓展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材料力学概念和原理;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如万能试验机、应变片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材料力学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材料力学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引言: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的科学。

在工程领域,材料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供关于材料性能的定量数据,用于设计和优化结构。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一项材料力学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重点关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一种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通过对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测定,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

同时,通过断口分析,了解材料的破坏行为和断裂机制。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的材料力学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和金属试样。

拉伸试验机主要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通过电机驱动实现上下夹具之间的拉伸和压缩运动。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应变和载荷数据。

金属试样采用标准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制备精细,确保试样的几何尺寸以及表面质量。

实验过程:1. 调整试验机,确保试样正确安装在上下夹具之间,并进行预应力调校。

2. 设置拉伸速率和采样频率,开始实验。

3. 开始加载并进行拉伸实验,直至试样断裂。

4. 实时记录应变和载荷数据,生成应力-应变曲线。

5. 对断口进行分析,观察破坏模式和断裂特征。

实验结果分析:基于实验数据,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是:一开始,材料的应变随载荷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这是材料的弹性区域。

当应变逐渐超过一定程度时,材料的应变开始迅速增加,即材料进入了屈服区。

进一步增加载荷,材料的应变仍呈线性增加,但增加的速率较之前小,这是材料的塑性区。

除了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我们还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屈服强度是指试样开始进入塑性阶段时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试样发生破裂时的最大应力值,而延伸率则反映了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延伸能力。

断口分析是评价材料破坏行为和断裂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断口的形貌特征和变异,可以判断材料的韧性和脆性。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结论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结论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结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弹性、塑性、韧性等材料力学性质;2. 学会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简单构件的受力情况,掌握应力、应变、剪切力、扭矩等力学量的计算方法;3. 了解材料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力学原理,正确绘制力的分解图、力的合成图;2. 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力学性能测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材料力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工程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材料力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培养其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基本定义、弹性、塑性、韧性等性质;教材章节:第一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

2. 应力与应变:应力的分类、计算及应变的基本概念;教材章节:第二章 应力与应变内容:应力、应变、胡克定律、剪切模量、泊松比等。

3. 强度理论:材料力学强度计算的基本理论;教材章节:第三章 强度理论内容:最大应力理论、最大应变理论、莫尔圆、屈服准则等。

4. 杆件受力分析:梁、柱等简单构件的受力分析;教材章节:第四章 杆件受力分析内容:梁的内力、剪力图、弯矩图、扭矩图等。

5. 材料力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教材章节:第五章 材料力学实验内容:拉伸实验、压缩实验、弯曲实验、剪切实验等。

材料力学第二版第Ⅰ册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第二版第Ⅰ册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第二版第Ⅰ册课程设计
1. 引言
材料力学是材料科学的基本学科之一,常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变形和破坏行为。

本课程设计主要以材料力学第二版第Ⅰ册为教材,通过实验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验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熟练运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3.了解材料物理性能和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 实验内容
3.1 实验一:拉伸试验
3.1.1 实验安排
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通过测试样品的载荷-变形曲线,计算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

3.1.2 实验步骤
1.制作标准试样,并记录试样的尺寸和质量;
2.将试样夹紧在试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夹具位置;
3.启动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并记录试样的载荷-变形曲线;
4.计算出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聂毓琴修订吉林大学2005年6月前言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高等学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力学教材,往往将杆件的变形分成几种基本形式。

并针对这几种基本变形形式在各自的范围内分别独立地给予解答。

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这种做法的优越性。

但同时也感到这种孤立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式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力学的全貌,更难于利用材料力学的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为此,我们试图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不同专业的要求,从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在工程实际中选取一些较为复杂的构件,要求学生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予以解答,这样就既可以深化课堂上的知识,使知识系统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把所学过的基础课(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系统应用。

又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对学生来说,通过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可初步了解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对教师来说,在拓宽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上都有一定的益处。

在总体上可以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我们的工作还只是探索性。

我们的目的不仅于课程设计本身,更着眼于材料力学课程本身的建设和改革。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这一崭新的教学环节是我校于1987年率先开始试点,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进行了集中安排一周另四天分散和分散五周安排等方式的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在全校产品类专业中逐步推广成为材料力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做为教改研究项目已于1991年4月通过校级鉴定。

得到校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与赞扬,1993年3月,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也得到国家教委理工科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指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的高度评价。

并于1993年5月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作为附加项目及创新点,使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2001年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此为特色,2002年材料力学课程被评为吉林大学精品课程;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于2005年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模板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模板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报告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简要说明实验的主要目的和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二、实验原理
(描述实验的理论基础,包括相关的材料力学理论和公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列出进行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工具和材料)
四、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和具体的实验流程)
五、实验数据和结果
5.1 实验数据
(记录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所有数据,可使用表格形式呈现)
5.2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结果,包括必要的图表和计算过程)
六、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对比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差异,解释可能的原因)
七、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评价实验的成功与否及其科学意义)
八、实验心得和建议
(个人对实验的感想,包括实验过程中的体会、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九、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
报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龙门刨床门架计算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龙门刨床门架计算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龙门刨床门架学号: 20097601姓名:张浩指导教师:完成时间:1. 设计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1.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即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以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1.2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

具体内容应包括:①.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

②.画出结构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

③.静不定结构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定系统和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和过程。

④.画出全部内力图,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

⑤.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第一篇: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左侧装订,封皮标题居中)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课设题目:(小二号,宋体;题目要细化)单位:理学院专业/班级:工程力学16-1班学生姓名:(小二号,宋体)指导教师:闫龙海一、前言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计算机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2、工程背景(包括所选机械构件介绍、工程应用方面的背景等,要求附工程图片1张)3、课程设计主要任务及要求(1)查阅相关文献,介绍课程设计选题的工程背景(2)根据设计题目建立课程设计选题计算简图(3)绘制选题结构的内力图(4)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的计算公式(5)进行强度分析、变形计算(6)完成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简介(简要介绍题目)二、力学模型建立与内力分析2、模型简化(给出具体结构图形及力学简化模型图)3、内力分析手写三、杆件设计与强度分析1、手写四、变形计算1、手写五、结论本次课程设计总结、收获或体会参考文献:备注:1、表的标注方法(表中字体一律为5号)表1 模型数据表序号 1 弹性模量 200GPa 泊松比0.3长度a(m)1.3长度b(m)2.3长度c(m)长度d(m)0.42、图的标注方法(注意全文图统一大小,图形不要过大能够看清就可)图1 蜂窝板切面3、参考文献(字体为小四)徐丽娜.神经网络控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66-89 2黄永兴,徐丽娜.我国股价指数的时间序列模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21(4):114-117 3 柳晓燕.一种NURBS曲线曲面形状修改的新方法[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7第二篇:金属力学读书报告金属力学读书报告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外力的作用。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的静力学分析及强度、刚度计算专业:土木工程(路桥)指导老师:姓名:班级:班学号:目录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1)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1)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规定 (1)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规定 (1)2、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规定 (2)3、程序计算部分的规定 (2)三、设计题目 (2)1、求支座反力 (4)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 (7)3、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 (9)4、求出最大绕度的值,画出车架扰曲线的大体形状 (10)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定截面尺寸 (12)四、程序计算 (13)1、vb程序 (13)2、结构力学求解器程序 (24)五、设计体会 (27)体会 (27)参考文献 (28)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成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为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1. 了解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材料力学理论,加深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金属拉伸实验2. 金属扭转实验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三、实验原理1. 金属拉伸实验:通过拉伸试验,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 金属扭转实验:通过扭转试验,测定材料的扭转刚度、剪切强度极限等力学性能指标。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通过扭转试验,测定材料的切变模量G,验证圆轴扭转时的虎克定律。

四、实验仪器1. 金属拉伸试验机2. 金属扭转试验机3. 电测仪4. 游标卡尺5. 扭角仪6. 电阻应变仪7. 百分表1. 金属拉伸实验(1)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拉伸力,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

(3)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2. 金属扭转实验(1)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扭矩,记录扭转过程中的扭矩、扭角数据。

(3)绘制扭矩-扭角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1)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适当位置。

(2)启动试验机,逐渐增加扭矩,记录扭矩、扭角数据。

(3)利用电阻应变仪、百分表等仪器,测量试样表面的应变。

(4)根据虎克定律,计算材料的切变模量G。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金属拉伸实验(1)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分析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特点。

2. 金属扭转实验(1)根据扭矩-扭角曲线,确定材料的扭转刚度、剪切强度极限等力学性能指标。

(2)分析材料在不同扭角状态下的变形特点。

3.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1)根据扭矩、扭角、应变数据,计算材料的切变模量G。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是1_科院校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尤其对机械类专业学‘}来说该门课程至关重要。

高等学校在讲授材料力学时,往往将构件的变形分成儿种基本形式并针对这J七种基本变形在各自范I一山j.j分别独立的给予解答。

这虽然便于学生人门,但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力学的全貌使学生难于利用材料力学知识去解决工一程实际问题。

为此我们针对工科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在工程实际中选取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构件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题目。

要求学生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计算、设士十、完成题目。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课堂上的知识,使其系统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使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计算机、算法语言、材料力学)系统的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又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于1987年率先进行了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试点工作。

于1991年通过校级鉴定,并于1993年5月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经过不断的完善、提高,现已在产品设计类、热加工等专业全面推开。

已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力学是1_科院校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尤其对机械类专业学‘}来说该门课程至关重要。

高等学校在讲授材料力学时,往往将构件的变形分成儿种基本形式并针对这J七种基本变形在各自范I一山j.j分别独立的给予解答。

这虽然便于学生人门,但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力学的全貌使学生难于利用材料力学知识去解决工一程实际问题。

为此我们针对工科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在工程实际中选取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构件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题目。

要求学生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计算、设士十、完成题目。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课堂上的知识,使其系统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使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计算机、算法语言、材料力学)系统的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又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完整版】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完整版】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导师好,课程设计是我这两天赶工的,质量不怎么好,你帮我改改,其中1.2,4.2,4.3没有完成,不知道怎么写,您帮我看看想一下,3.1的第三强度公式我感觉有点不会,您也帮着看一下。

幸好有您这个导师,嘻嘻,感谢呀。

祝勇哥圣诞元旦双节快乐,新春快乐假期美好。

———学生:东禹材料力学课程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及变形计算单位:理学院班级:力学 11-1姓名:宫东禹指导教师:宋志勇目录一、绪论二、力学模型与内力分析三、强度分析。

四、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

五、总结。

一、绪论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结合工程实际,自行设计结构形式,并对杆件结构进行内力、应力变形位移计算等,校核杆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稳定性,并对结构进行改进。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对材料力学中分析、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自由设计结构、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对之前学过的相关力学知识的全面复习,使学生的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综合运用力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4、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进行提前锻炼。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分析思想和计算方法。

1.2、结构的工程应用背景简介:(简单的介绍你所设计的结构在工程的使用,比如哪些领域,有何作用)1.3、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内容: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给出题目,搜集相关资料,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并校核强度和刚度,对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分析并完成设计报告。

简明材料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简明材料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简明材料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简明材料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石。

本课程旨在介绍材料的结构、力学和变形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和物理概念。

本课程适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

第三版的简明材料力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涵盖了更广泛的材料,更深入的理论和更多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材料的基本力学和变形行为;2.理解材料的结构和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3.熟悉常用的材料测试和分析方法;4.熟练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引言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以及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材料结构介绍晶体结构和非晶态结构,涵盖原子结构、晶体类型、晶格常数、晶体缺陷和非晶态结构等内容。

第三章应力和应变介绍应力和应变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以及应力分析中常用的静力学方法。

第四章弹性力学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涵盖应变-应力关系、杨氏模量、泊松比、剪切变形和弹性模量计算等内容。

第五章塑性变形介绍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和强化机制,涵盖硬化、断裂、应力松弛、变形加工和冷加工等内容。

第六章粘弹性和断裂力学介绍粘弹性和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粘弹性模型、弹性模量、应变速率效应、断裂机制和断裂韧性等。

第七章材料测试和分析介绍常用的材料测试和分析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和冲击试验等。

第八章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根据以上内容,课程设计的安排如下: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引言1第二章材料结构4第三章应力和应变5第四章弹性力学6第五章塑性变形8第六章粘弹性和断裂力学7第七章材料测试和分析6第八章案例分析3总计40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PPT、教材和板书讲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分析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分析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2.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并能够比较和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3. 引导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条件,能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简单结构元件的受力情况。

2. 提高学生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认识到材料力学对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为辅,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应力、应变、胡克定律- 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 教材第二章: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2. 材料力学性能:- 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力-应变曲线、弹性极限、屈服极限- 教材第三章: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3. 材料力学基本公式及运用:- 杆件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扭转、弯曲应力与应变- 能量法、力法及其应用- 教材第四章:基本公式及其应用实例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引入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讲解胡克定律。

第二周: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学习力-应变曲线。

第三周:基本公式及运用,讲解杆件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的应力与应变。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2)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熟悉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值方法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2.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值方法等。

4.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材料力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相信能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材料力学第五版Ⅱ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第五版Ⅱ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第五版Ⅱ课程设计设计背景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材料力学第五版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进行的。

材料力学作为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了我们身边大量的物质,包括金属、塑料、纤维等等。

在材料的加工、设计、使用过程中,材料力学对于了解和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同学们对于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同学们能够:1.掌握钢材、木材、混凝土等材料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2.熟练掌握常见结构件的受力情况分析方法;3.熟悉固体力学的各种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4.培养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内容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钢材、木材、混凝土等材料的力学测试,从中学习掌握材料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同过常见结构件的受力情况分析方法,加深对于固体力学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的理解。

2.设计步骤2.1. 实验前期准备制定实验计划,选定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器材。

2.2. 实验过程(1)利用钢材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记录荷载和应变值,并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2)利用木材进行拉伸与压缩实验,记录荷载和应变值,并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3)利用混凝土进行压缩实验,记录荷载和应变值,并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3. 实验后期处理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设计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材料力学理论,掌握了各种常见的结构件的受力情况分析方法,熟悉了固体力学的各种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

此外,同学们还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改进方向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同学们对于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材料的选择较为单一,可以从更广泛的材料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比较。

(2)实验中使用的测试仪器和仪表较为简单,需要引入更先进和精密的测试仪器,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汽车工程学院420505班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的知识和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了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是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设计说明书是该题目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

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

〈2〉画出构件的受力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

〈3〉静不定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定系统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求解过程。

〈4〉画出全部内力图,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

〈5〉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而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

〈6〉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

〈7〉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

〈8〉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根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必要的说明。

〈9〉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

〈10〉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

2.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1〉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分析其原因,改进措施。

〈2〉提高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

〈3〉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

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1〉程序图框。

〈2〉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语言说明及标识符说明)。

〈3〉打印结果(结果数据要填写到设计计算说明书上)。

设计题目传动轴的材料均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 ]=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σb=650MPa ,σ1-=300MPa ,τ1-=155MPa 。

轴的表面,键的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的过渡圆弧r 为2mm ,疲劳安全系数n=2. 要求:1. 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侧装订,封皮标题居中)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报告课设题目:曲柄轴强度设计与变形计算单位:理学院专业/班级:工程力学一、前言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计算机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2、工程背景柴油机自十九世纪发明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它以热效率高功率和转速范围宽广,比重量较小的优点,在动力机械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的各个领域中,尤其在船舶领域。

曲轴是柴油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

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

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变化的气体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扭转载荷的作用。

因此要求曲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课程设计主要任务及要求(1)查阅相关文献,介绍课程设计选题的工程背景(2)根据设计题目建立课程设计选题计算简图(3)绘制选题结构的内力图(4)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的计算公式 (5)进行强度分析、变形计算 (6)完成设计说明书。

二、力学模型建立与内力分析1、设计题目简介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 、μ,许用应力[σ],G 处输入传矩为M e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F t 、径向力F r 的作用,且2t r F F =。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且满足:h=1.4D, h/b=3/2,r l 2.13=有关数据见表1,表2。

表1 固定数据表2 设计计算数据I3题目要求:(1)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2)设计曲轴颈直径d ,主轴颈直径D 。

(3)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4)用能量法计算A-A 截面的转角θy ,θz 。

2、模型简化b)力学模型图1 单缸柴油机曲轴简化图1—曲轴颈 2—曲柄臂 3—主轴颈3、内力分析1)外力分析图:图2 外力分析图2)外力分析:1.画出曲轴的计算简图(上图),计算外力偶矩。

M e =9549P/N=625.6N/m2.计算切向力、径向力。

F t =M e /r=8937.5N F r =F t /2=4468.7N3.平衡条件计算反力。

(1)在XOY 平面内:∑=0F 0=-+r Fy AyF F F∑=0kM021=+-l F l F Fy Ay解得:F By =1915.2NF Ay =2553.5N(2)在XOZ 平面内:∑=0F 0=-+t Fz AzF F F∑=0kM021=+-l F l F Fz Az解得:F Fz =3830.4NF Az =5107.1N内力分析: 1)内力图:内力图如图3所示,不计弯曲切应力,弯矩图画在纤维受压侧,根据内力图确定危截面。

(单位:力-N 力矩N ·m )图3 内力图2)内力计算(1)主轴颈的EF 左端(1-1为危险截面,受扭转和两向弯曲(2)曲柄臂DE 段下端(2-2)为危险截面,受扭转、两向弯曲和压缩(3)曲轴颈CD 段中间截面(3-3)为危险截面,受扭转和两向弯曲三、杆件设计与强度分析一.设计曲轴颈直径d 1.在XOY 平面内弯矩:1l F M RAy z ⨯-==383.0N.m2.在平面内弯矩:1l F M RAz y ⨯-==766.1N.m3.My 和Mz 合成弯矩:My MzM 22+==856.5N.m4.扭矩:R F T RAZ ⨯==357.5N.m5.如用第四强度理论设计:][75.01][)()()][(2122433221σσσσσσσσ≤+≤-+-+-T M W3d ≥d ≥40.5 所以取d=45.0mm 二.设计主轴1.M z =F By ×L2=383.0N.m2.M y =F Bz ×L2=766.1 N.m=856.5 N.m4.T=Me=625.6 N.m 5.仍用第四强度理论设计[]σ≤3D ≥D ≥42.6 所以取d=45mm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曲柄臂的危险截面为矩形截面,受扭转、两向弯曲及轴力的作用。

为确定危险点的位置,画出曲柄臂上(2-2)截面应力分布图。

曲柄臂的强度计算:根据应力分布图可判定出可能的危险点为1D ,2D ,3D 。

图5危险点分布图N RBy F F ===1915.2N2X e RBz DM M F =-= 626.63830.44521000540.4⨯÷÷=-N.m22Z RBy b M F l ⎛⎫=⨯+= ⎪⎝⎭1915.20.20.0422423.3⨯+÷=() N.m T My ==F Bz ×(L 2+2b)=846.5 N.msz RBz F F ==3830.4 Nσc=2266Fn Mx Mz Fn Mx Mz bh Wx Wz bh bh b h++=++ = 43.0 MPa ≤[]σ正应力26N N z z D z F F M M bh W bh hbσ=+=+=23.6 MPa D 点因扭矩My 引起切应力12Thbτ==α33.0 MPa D 点与F SZ 对应切应力τ2232sz Fbhτ==2.2 MPaD 点总切应力12D τ=τ+τ=35.2 MPa 用第四强度理论=65.4 MPa ≤[]σ 满足强度条件四、变形计算1·用能量法计算A-A 截面的转角θy ,θz 。

采用图乘法分别求解截面的转角θy ,θz 。

求θy : 在截面A 加一单位力偶矩yM图6受力分析图 由平衡方程得:N L L F F FZ AZ 86.220.015.01121=+=+=-=B 点的弯矩为:E 点的弯矩为m 45.0207.02.120.086.2232⋅=⎪⎭⎫ ⎝⎛⋅-⋅=⎪⎭⎫ ⎝⎛-⋅=N L L F M AZ E单位力偶矩作用下的内力图yM 与外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图yM 如下(弯矩画在受压的一侧,单位:N ·m ):当h =63.0mm ,b =42.0mm 时,h/b=1.5,查《材料力学》中表知β=0.196()()434941434942451018010362326464451018010362326464DEI E Pa m dEI EPa mππππ--⨯⨯==⨯⨯=⋅⨯⨯==⨯⨯=⋅杆件的抗扭刚度:()()439312E hb 180100.196634210GI 64831Pa m p 21μ210.27β-⨯⨯⨯⨯⨯===⋅+⨯+则=2.62×10^-3rad方向与单位力偶相同求θz:在截面A 加一单位力偶矩zM单位力偶矩作用下的内力图与外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图如下(弯矩画在受压的一侧)9-6823312394bh 180x10x42x63x10 4.76x10a m hb 63x42x10180x10x 70013a m1212EA E P EI E P -===⋅===⋅ 则应用能量法可解:=1.38×10^-3rad方向与单位力偶相同五、结 论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都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1.刘鸿文. 材料力学Ⅰ[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10-3322.刘鸿文. 材料力学Ⅱ[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6-103备注:1、表的标注方法(表中字体一律为5号)表1 模型数据表序号弹性模量泊松比长度a(m) 长度b(m) 长度c(m) 长度d(m)1 200GPa 0.3 1.3 2.3 5 0.42、图的标注方法(注意全文图统一大小,图形不要过大能够看清就可)图1 蜂窝板切面3、参考文献(字体为小四)1 徐丽娜. 神经网络控制[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66-892黄永兴,徐丽娜. 我国股价指数的时间序列模型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21(4):114-1173 柳晓燕. 一种NURBS曲线曲面形状修改的新方法[D]. 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