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5 伯牙绝弦》优质教案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5 伯牙绝弦》优质教案_1

25.伯牙绝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三、教学过程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跟它密不可分,这是一段怎样的动人故事呢?今天,我们伴随着这首美妙的音乐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设计意图: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

二、初读识知音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播放微视频。

2.初读:①听读②课件出示节奏线③个人读展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研读明知音学习提示: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同桌互译,划出不懂的字词。

1.文中第一句,善是什么意思?你从“善”字能够看出什么?(伯牙琴技非常高超,子期鉴赏水平很强)加上你的理解,齐读2、课文中如何描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指导感情朗读:(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里的“善哉”的“善”表示的意思,而课文第一句“善鼓琴” 的“善”表示的意思。

根据课文想象画面,伯牙的琴声悠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巍峨的泰山之巅,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的泰山。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交流学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感情朗读。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5、你理解伯牙的心声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

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26 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4.结合文章背景,介绍古代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琴”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伯牙与子期为何能成为知音?他们在音乐艺术上有何共同之处?”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伯牙与子期的友谊,以及他们在音乐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以“伯牙与子期相遇在现代”为主题,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现代版故事,不少于300字。
3.拓展阅读:阅读其他关于伯牙与子期的文言文作品,如《列子·汤问》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同文献对同一故事的记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了解一种古代乐器(如古琴、笛子等),并简单介绍其历史、演奏技巧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
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如“伯牙破琴绝弦”,解释“绝弦”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
3.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传达了知音难觅、珍惜友谊的主题。
4.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可能会有障碍;其次,对于文章所蕴含的深厚友谊和音乐文化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202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

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

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齐读课题。

2、解题。

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的?(板书:查阅资料)“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书:借助注释)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板书:变通理解)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1、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

2、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

3、读通全文。

①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正腔圆。

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

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

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

④检查朗读。

先指名,再齐读,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品读古文,悟知音导语: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一个是——子期(板书)。

1、默读古文,揣摩意思。

同学们默读古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释,变通理解。

小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读懂的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

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教材简介】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伯牙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弹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

【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伯牙绝弦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⑴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⑵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伯牙绝弦》教案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金砂湾学校段伟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题课题1、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2、板书课题,揭题。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1、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继续自由练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明确大意1、小组自读、自议。

2、课件检测自学效果,明确古文大意。

四、品读文情,感悟绝弦(一)何为知音1、几遍读下来,我们一定知道,文章写了两个人,他们是伯牙、钟子期(板书)2、课文中哪个词点明了他们的情谊?哪些句子又体现出这种“知音”情谊?①让学生再读课文,用笔划出相关句子。

②出示第二句,指导朗读。

③假如你就是钟子期,当伯牙志在高山,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景象?(强调“峨峨兮若泰山”)④你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善哉!相机解决“善”在文中的不同意思)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会怎么赞叹?再齐读。

⑤学了这一句,下面一句就不在话下了。

当伯牙志在流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江河?用朗读表现出来!⑥伯牙是当时有名的乐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哪些场景?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作为子期,会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3、高山也好,流水也罢,清风也好,明月也罢,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得懂,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伯牙为什么会绝弦?”“子期的去世对伯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从故事中能学到什么?”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分工、合作探究。同时,我会对各个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在课堂结束后,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伯牙绝弦的寓意,懂得珍惜身边的友谊,并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追求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讲述了古代琴师伯牙与知音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毁琴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体会友谊的可贵,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4.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使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伯牙与子期友谊的珍贵。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口语表达和书写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3.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2.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问题解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小组合作
1.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伯牙、子期等,进行角色扮演。
2.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根据角色分工,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音乐导入:上课之初,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沉浸在悠扬的琴声中,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故事启发:简要介绍《高山流水》的来历,引发学生对课文故事的好奇心。
3.悬念设置:提出问题:“你知道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绘制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情节等。
2.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3.课后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友谊的力量,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知音难遇”的内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3.理解“知音难觅”的主题,领悟友谊的珍贵,提高人文素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同时,通过设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后,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绝弦、知音、默契”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友谊的珍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如:“友谊是一种珍贵的财富,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3.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5伯牙绝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轻重音等,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伯牙与子期的友谊、知音难觅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针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互相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伯牙与子期的友谊、知音难觅的主题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珍惜友谊的品质,以及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2.利用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古代琴师的服饰、道具等,让学生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伯牙与子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同理心。
4.设计相关活动,如音乐欣赏、琴艺展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问题导向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一)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质疑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

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1)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2)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

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诗句?(二)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志”,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1)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2)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4)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

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

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古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板书课题?<伯牙绝弦>正音,绝弦3、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打开书,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中国有句古话知难而上、迎刃而解,有信心读好吗?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现在听课文朗读,大家拿笔根据朗读画停顿.5、画好了吗?跟老师画的进行对比,看你画的是否正确。

6、好现在带着节奏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点名读,齐读。

8、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谁来说说,生说大意。

(你很会读书)(你的理解能力真棒)9、那“伯牙绝弦”的意思就是?(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真不错)10、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是什么让一代琴仙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呢?让我们深入课文寻找答案,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善于、擅长)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表示感叹)(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2)、我还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想像力真丰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

绝:断绝。

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伯牙绝弦
教学内容: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

肤浅的。

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
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

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

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布置:
1、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