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2影评(在那1942年豆瓣)
电影《1942》编导影评

电影《1942》编导影评
《1942》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编剧,张涵予、郭涛等演员主演的电影。
影片以1942年河南饥荒和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多个角色的故事,反映出那个时期的残酷、悲惨和荒诞,同时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影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表现手法自然流畅。
整个电影拍摄精良,回归细节的反映,表现整个时代的插曲、风采、特点和真实情况。
编导的本色处理手法,时而用法律的语汇和情感的调整为基础,时而对社会现象和思想历程深入分析和反思,展现出一种新的审美风格和哲学思维背景。
影片将每个角色的故事都展示得非常深入和饱满。
人物形象所采用的策略,紧凑而鲜明,经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将人物性格、言行、动作、情感、故事和社会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主角岳父一家的生活境况,尽管情感铺着别有一般的悲壮,却也透着人性的美好,是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影片的表现手法也十分丰富多样。
以叙事为基础的表现手法一直贯穿整个影片,情节的转换和铺陈都十分得当。
此外,影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将战争和和平、生和死、爱和恨等极端情感的碰撞展现出来,显得极其深刻。
影片还在细节处理方面下了巨大功夫,如各个生活细节、时代背景的刻画、演员们的表现等,无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942》是一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是一部展示出良好道德情感和人性价值的电影,其思想和内容对观众有很高的启示性。
在电影的情节、人物、画面等方面都得到非常成功的表现。
十分推荐观众去观看。
《1942》影评

《1942》影评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向我们讲述了70年前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场浩劫,起先是旱灾,接着是蝗灾,然后就是国民党当局将灾区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不顾,命令国军依然向颗粒无收的灾民要军粮,最后直至将他们视为“包袱”甩给入侵的日军……影片以东家老范和村民瞎鹿一家子在漫长的西去逃荒路上为主线,对比国民政府上层人物在那场灾难中的种种态度,还有美国记者白修德从底层老百姓的深入调查到国民政府上层人物的不断奔波呼吁,将整个影片连贯成一个时间链条,使我们看到——在老百姓西去逃荒的一百多天里,底层和上层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都究竟在发生着什么状况?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底层老百姓的流离失所和上层要员坐视不管”的社会现实。
整部影片没有我先前想到的单纯诉苦的惨烈,甚至在诉苦的过程中,还隐藏着不少“冯氏笑点”,让人看后,先感觉好笑,细想后又很心酸自责!比如花枝为了两块饼干,摸黑跟踪长工拴柱偷窥他要占有东家老范的千金星星,在关键时刻她又突然现身很坦然地对拴柱大声说:“没有弄成吧?人要是一喝了墨水,那就是条喂不熟的狗,你把饼干给我,我跟你睡!”可是先前大家不要忘记——当全村人还在老家没有出来逃荒时,花枝一大早去老范家里借粮食,少东家借机对她图谋不轨还许诺多给些粮食时,她却表现得那么决绝!只是在后来漫长的逃荒路上,花枝看不到一点点生存的希望,这些残酷的生存现实使花枝这样正经的农村少妇,也不得不丧失了最后的一点点廉耻。
还有瞎鹿的老娘在逃荒路上,半夜里惊闻儿子要卖掉小孙女是为给自己换药吃,马上就声嘶力竭地喊着:“如果卖孩子是为了我,那我现在就上吊去!”瞎鹿却没好气地回敬一句:“你想上吊,哪里有房梁啊?!”是啊,低矮的草棚,确实让人上吊求死都不能!这种“冯氏喜剧元素”在影片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使人看后先不假思索地笑几声,随即就噤若寒蝉,因为细想它的背后是多么令人心酸的无奈!使每个观众笑后又会在内心质问自己:“你怎么可以笑呢!?”于是不由自主地自责起来,仿佛自己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看客了!这种“一笑一责”的观后感,使观众观看影片不时地领略上一回,我们就这样在笑后随即自责的反反复复中,深深记住了那些难忘的情节,从而使整部影片超越观众事先“单纯诉苦”的预想,反而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这就叫做“笑的心酸,笑得无奈,笑中有泪”吧!影片中令我内心痉挛的一幕是:逃荒路上,东家老范即将临盆的儿媳,在破草棚里生下一个男婴,母亲随即却撒手人寰,婆婆趁着儿媳身体没有凉下来就扒开儿媳的上衣,为的是能让孙子吃上一口奶,被老范呵斥了一顿:“她都五天没吃过东西了,哪里有奶呢?”老范为了能让孙子吃上奶,动员闺女星星宰杀带了一路心爱的黑猫,可是依然没能挽救儿媳的生命。
《1942》观影及影评

《1942》观影及影评观影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温故一九四二》,片名更改为《一九四二》于2011年10月19日开机发布,预计2012年上映。
该片从1993年刘震云就把小说交到冯小刚手里,到如今付诸拍摄,历时18年。
《1942》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
影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蔑视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
2000年,冯小刚与刘震云获华谊兄弟支持后重启该片,2002年,《温故一九四二》建组,2011年初,重启《温故一九四二》。
阿德里安·布劳迪和蒂姆·罗宾斯也加盟该片。
《一九四二》更是冯小刚使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1942》的背景是1942年河南大饥荒:“食人“的河南大饥荒:从1941年的夏秋两季开始,河南本该是雨水充沛的季节,却连一滴雨都没下。
昔日肥沃的土地已经龟裂成块,最后变成沙化的土地,完全不适合耕种。
1942年,大灾来临,河南境内成千上万老百姓的生活陷入饥饿境地。
灾民们宰杀了他们平日爱如生命的鸡犬、耕牛,卖出他们的土地,最后割下他们的心头肉卖了儿女,卖老婆。
末了还是被死神衔去。
然后灾民开始吃草根、树皮,而且很快草根也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灾民开始贫血,瘦弱,疾病,然后面部浮肿。
在许多地方还出现了“食人”的惨状,一开始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在洛阳,有个荥阳籍的灾民不忍心家人在饥饿中煎熬,亲手杀死他的一妻二子后投井。
这次造成300万老百姓饿死,相当于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死伤人数的总和。
农业在中日军队反复争夺中受损严重:八年抗战,河南是中日对决的主战场,遭到战争的反复蹂躏。
1937年,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凌厉攻势下节节后退,直到依托黄河天险才略有喘息,豫北全境沦陷。
电影1942影评

电影1942影评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电影1942影评(一)从听到刘震云这个《温故1942》的名字就随即想到了“温故知新”,至于知什么新就没想过了。
也是很早就听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形容,但想象终归是想象,在看了《1942》时才算是,只能说是算是了解了大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暗无天日的浩劫,每一个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什么的人,即使是从各个方面汲取到的信息都不能算体会到了灾难,没有感同身受只能算是了解。
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观众的哈姆雷特都不雷同。
有人说整部电影毫无高潮,也没有亮点,也有人说看得快睡着。
但我倒觉得不尽然,什么是高潮?英雄拯救世界?正义战胜邪恶?魔幻动作冲击视角?俊男靓女终归眷属?逃荒路上一个个不断倒下的饿殍,有没有让你心头一紧?一双双饥饿的眼睛闪烁着,男人放弃了妻女,女人放弃了贞操,有没有让你讶异无言?百万人的饥饱都换不来统治者怜悯的一声救助令,有没有让你义愤填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易妻易子,盼死厌生的灰暗世界,有没有让你悲悯苍生?电影里,镜头下展示的是七十年前中国土地上发生过的真实历史和人民。
我更相信每一个惨烈镜头下的历史比之过去都有不及无过之。
真实比虚幻更值得让人肃然起敬。
不是没有高潮,是从未平淡过。
整部电影都是揪着看的,国民党部队战敌不力欺压灾民,花枝起先不肯为两斗小米妥协少东家,到后来为了两块饼干争抢着于栓柱交易,灾民剁碎柴火充饥,官员们在酒肉桌上谈论赈灾,奸商军需官大发昧心的救灾款……一幕幕都让我看到了在灾难面前的种种,让我最克制不住的是星星在被卖到妓院,几次想弯腰都无果羞涩的说是因为吃得太饱了。
侧面的敲击更让我揪心。
张国立这次拼命不仅仅在减肥上,戏也更出彩了,印象最深的是当女儿星星排在队伍里等待被卖,老东家眼神的那种期盼和不舍,被挑中后不由露出笑容,在被星星看见后又尴尬的收起来彳彳亍亍的不知道什么心情,也不知道该表现哪一种出来。
《一九四二》影评

《一九四二》影评看三联周刊对《1942》整个创作团队的访谈,他们是抱着拍摄一部苦难大片的心态来创作的,从出品人王中磊到导演冯小刚以及主演张国立、徐帆,每个人张口不离“苦难”二字,唯独鲜见原作者刘震云的声音,大概他也清楚,真正的苦难是说不出口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苦难,多数只有“苦”,少数包括“难”。
什么是苦?这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苦”是无法独立成一说的,它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是一个相互对比的结果。
比如别人冬天穿棉鞋你穿拖鞋,你就比别人苦;别人上学有车接送而你只能走路回家,你就比别人苦;别人月薪一万住公寓而你月薪三千住地下室,你就比别人苦。
什么是“难”(念第四声)?它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无可奈何的意味在里头,有可能是天灾,也有可能是人祸。
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偶然性、突发性,你事先预料不到,一旦发生后多数人都束手无策,必须通过长期缓慢的付出才能逐渐恢复创痛。
无论是相对的“苦”还是突发的“难”,它们都是会被人经常挂在嘴边念叨的事情,“难”虽然比“苦”在感受程度上更深刻一些,但终归都是浮于表面的事件而已。
“诉苦”是我们每天都会干的事情,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心中对现状的不满足,“苦”是可大可小的,它是生活中绝大多数牢骚的理由,是纯粹的发泄形式,不带任何思考。
而“难”是比较重大的事件,它的不寻常注定了它带来的惨痛也更大,比如火灾、地震、饥荒、海啸等。
“难”是大苦,会促使一部分人进行反思,只有对这样的事件进行归根溯源的思考,“难”才有上升为“苦难”的可能。
也就是说,“难”是一个社会事件,“苦难”是基于这一事件之上的反省之后的平和叙述。
只有在“难”事中见到未曾泯灭的人性、看到未曾消逝的微笑、听到未曾消逝的歌声,这件毁灭性的灾难才有了新生的力量。
因而真正的苦难是深藏心中的,如果一定要说出来,那么讲述者必定是带着平和的状态去重现悲苦的现场,并且他能看到现场的仁与光,而不仅仅是带着苦大仇深的心情去还原一个事故现场。
1942电影影评

1942电影影评篇一:1942观后感1942观后感篇一:1942>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
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让我心酸的电影,从来没有。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某种隐喻,某种内涵。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
感谢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部调查体小说,也感谢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老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
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
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赤裸地还原了人性。
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
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
我想这不是巧合。
电影中很多卖自家小孩只为换两斗米的场景,而狗吃死人的场景,更是让人胆寒。
可是在那个“饿疯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甚至奶奶吃孙子这种说出来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
我们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到底是文明时代,还是蛮荒时代,究竟是新社会,还是奴隶社会。
说出来都有一股血腥味。
影片中日本军官想出来的狠招给灾民发吃的让他们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过充分也太简单:“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
”而我说,人是人,但人首先是兽。
当日本飞机编队向雪原中已经不是“手里有没有寸铁”而是还有没有力气站着往前迈步子的中国人投炸弹,扫机枪时,成批成片的中国灾民倒下,当雪原已经变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体内有某种原始的性能被唤醒,某种蛮荒时代的欲望被满足。
电影《1942》之影评

电影《1942》之影评第一篇:电影《1942》之影评悲剧时代下的冲突:覆巢之下难有完卵——电影《1942》之影评周海英包文姝摘要:电影《1942》讲述了1942年中国河南大灾荒、300万人被饿死的故事,解读了一段积贫瘠弱的被饥荒、战乱和绝望所充斥的中国的历史。
电影通过双线并行,分别以老东家、栓鹿为首的灾民家庭和国民党中央政府为核心,展现出了悲剧时代下的中国所面临的多种矛盾与冲突,尊严与生存的冲突,信仰与肉体的斗争,真相与谎言的交织,良知与利益的纠缠,逃难与逃亡的演变,发出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国民性的关怀与追问。
关键词:1942 悲剧冲突一、引言电影《1942》主要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灾荒、300万人饿死的故事。
电影分两线并行,一条以逃荒路上的老东家和瞎鹿两家为核心,展现出灾民们在痛苦一线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一条以国民党中央政府为核心,展现他们的冷漠和腐败及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这部电影是一段对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一段对生命人性的关怀与追问,它展现出了一个 70年前的中国,一个积贫瘠弱被饥荒、战乱和绝望所充斥的中国,一个早已被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所遗忘了却又必须面对的中国,一个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河南人所刻骨铭心而又不愿回首的中国。
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尊严与生存充斥,信仰与肉体斗争,真相与谎言交织,良知与利益斗纠缠着……在那里,没有什么是对,没有什么是错,一切似乎都是合理,一切又似乎都是毫无意义。
剩下的只有饥饿,只有逃亡,只有绝望……二、冲突(一)贫民与财主故事从河南的一个村庄开始,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财主与贫民既是一种对抗,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对立体,一切都似乎显得那么平和。
但在饥饿面前,这种对立失去了平衡。
一场饥荒,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不幸降临,有史未遇的旱灾与蚂蚱之害导致了河南粮食奇缺的景象。
“在千千万万的村落中、山崖上、深涧里、陌头和阡边,都有饿得皮包骨头的人,提着篮子,拿着镰刀或系着钩子的长竿,在四处寻觅,捕捉能够救命的东西”(李蕤《豫灾剪影》)。
电影1942影评范文

电影1942影评范文《1942》影评。
《1942》是由冯小刚执导,冯小刚、张涵予、章子怡主演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
该影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42年河南饥荒期间,中国人民与日寇的斗争故事。
影片在上映后获得了广泛好评,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是在艺术和历史价值上获得了认可。
首先,影片在历史还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1942》以1942年河南饥荒为背景,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日寇的暴行。
影片通过细腻的场景和真实的服装道具,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
同时,影片也通过细节展现了日寇对中国人民的残暴行径,让观众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影片在人物刻画上也做得相当出色。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命运和情感纠葛都展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真实遭遇。
冯小刚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农民,他的坚毅和乐观让人印象深刻;张涵予饰演的日寇军官则展现了日寇的残暴和冷酷,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章子怡饰演的角色则展现了当时妇女的坚强和顽强,她的表现让人动容。
这些角色的塑造让整部影片更加生动和感人。
最后,影片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不俗的成就。
影片的画面质感非常出色,每一个场景都经过精心布置,色彩搭配和摄影角度都展现了导演的用心。
同时,影片的音乐也很贴合剧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视听的双重盛宴。
总的来说,电影《1942》不仅在历史还原、人物刻画和艺术表现上做得出色,更是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感人的故事,让观众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商业价值,更在于其对历史的还原和对人性的关怀。
希望以后中国电影能够继续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电影1942影评

电影《1942》
今天下午去电影院看完影片《1942》。
导演,冯小刚。
看完的第一感受——惊喜。
第一,惊喜的是从头看到尾,心理很舒服,不合常情的地方很少。
中国电影(大陆)终于学会不再表现概念,终于学会讲故事。
轰动的战争场面也很大手笔,但更多的是从心理细节来打动观众。
第二,惊喜的是电影主题终于发生改变,表现的重点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国民政府的腐败,也不仅仅是饥荒灾难,而是从更高的角度来关照这个民族的性格。
从各个角度来表现中国这个国家是怎么把事情搅成一锅粥,爱耍聪敏避开最直接的路,绕来绕去终于灾祸临头。
影片终于以细腻的写实展现了巨大的洞察力和同情。
仍记得《大兵小将》的主题也很打动我。
不光是阴谋诡计,也不仅仅是残酷的展示,而是充满了细致的人性。
第三,惊喜的是,影片看似很土,实则真正迈入了现代,以现代的眼光选材和拍摄。
其实中国的观众眼光越来越严苛,一些空有其表,却无内涵的影片观众能立刻分辨,并且不再捧场。
很多观众由于看电影机会很多,审美水平已经不低。
常常困惑,中国的演员堪称优秀,中国的导演也可扛鼎,
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令人满意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呢。
相比《1942》,《集结号》的主题稍嫌太窄,《唐山大地震》的叙事太过拼接。
这一部竟然圆熟流畅,的确令人惊喜。
演员基本上是老面孔,但由于安排妥当,效果不俗。
尤其是老东家(张国立饰)演出了火候。
影片内容不多说,看了自然知道。
印象深刻的是结尾,一老一少,饥寒交迫又疲惫地走向前方,场景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电影1942影评范文

电影1942影评范文
《1942》是由中国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该片根据中国作家固阿底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讲述了1942年河南省豫北
地区的一场大旱灾,以及当地人民为了生存所做出的艰难抉择。
影片以河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展示了大旱灾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村庄的农田因为长时间没有雨水而干涸,庄稼枯萎,人民只能靠吃糠咽菜度日。
面对生存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残害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残酷。
冯小刚在影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遭遇和选择来反映人性的复杂性。
电影中的村民有的选择了自私自利,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背叛家庭;有的则保持了纯洁的善良,始终坚持着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这些形象化的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力,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灾难时期的人性。
电影还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冯小刚导演的细腻和深厚的功力。
干旱的河南平原被拍摄得干燥、灰尘飞扬,给人无尽的苍凉和绝望之感。
同时,导演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黄沙、黄土和黄昏的色调等,来暗示着时代的不幸和悲剧。
总的来说,《1942》是一部充满震撼力和思考感的电影。
冯小刚通过对灾难时期人性的揭示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引起了观众的深思和共鸣。
影片还通过深入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塑造,展示
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使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灾难时期的压力和痛苦,也能够从中找到人性的光芒和勇气。
1942精彩影评(合集)

1942精彩影评(合集)第一篇:1942 精彩影评《1942》影评这部片子让我觉得痛心。
很沉重!我们是一个泱泱大国,是一个吃不饱的民族,是一个历经几千年沧桑的古文明之邦,是一个不讲求同胞血脉的民族!让人愤恨!一个简单的小老百姓在灾难面前是如此的无助,被敌人打,被同样落入困境的同类排挤,被自己的武装(也许在几天前才被抓的丁,都是农民),被非本地人的歧视,甚至是自己同胞的子弹打在脚边嗖嗖作响,为什么?怎么了?人在饥饿的情况下,极度的情况下才能更显得人的属性的重要性。
但人没有了肌体,没有了口中的一点点食物,还谈屁的廉耻,屁的民族,屁的贞操,屁的一切?人之将死,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将和我没关系了,我还谈什么礼义,为啥日本人都能意识到给灾民粮食,让灾民拿起枪口对向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同胞却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呢?人们是不是在心底并没有对异族有多深的愤恨。
而充满仇恨的是自己的同胞!中国这水太深,太浑,漩涡太多!哎另外还有一个,为啥导演要找一个叫白修德的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在片里还是个分量不小的角色,是想说明第三方看到中国。
但是不需要这么重的戏吧,这是与世界接轨的产物,金陵十三钗里也是老外咋咋咋的。
都怎么了,没有老外讲不清事实?还是为了体现我们的世界文明水平接轨化程度很高了当时已经!不是说和老外有怨有仇,是没事干就拉几个老外过来说英文让人觉得很不高明!是觉得放字幕说英文能去国外拿大奖?哎,中国的电影人……可恶的冯氏小聪明——没了追问的《1942》如果说《唐山大地震》是一个感叹号的话,那么《1942》可能就是一个逗号,陈述语气的使用,虎头蛇尾的设定,少了起转承合,等不到的高潮让这部电影使人十分压抑,正如有人说的“堵”,确实很堵,所以作为一部电影,它确实没那么好看,演员表演十分到位,李雪健老师用力有点过猛,关于电影本身其实就是这么回事,远没有预告片那么好,但是也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差。
冯小刚无疑是圆滑的,所以这部电影才可以上映,然而阻碍冯小刚的恰恰也是这种圆滑,我们可以在电影里发现冯氏的那种小聪明小幽默,如同往年冯氏贺岁片的风格,在贺岁电影中,无论是多年前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或是《天下无贼》,这种小幽默小聪明让人可以很舒适的享受娱乐的感觉,也许是被娱乐,不管怎样,那都是轻松的电影。
《1942》影评

先辈们,你们受苦了!——《1942》影评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写在前面我是呜咽着看完《1942》整个电影的,因为…………………………还是先说电影吧……毫无疑问,《1942》是冯导继《唐山大地震》后又一催人泪下的实作、史作。
不知道史作这个词的定义如何,我也不怕别人笑话,我坚定的称之为史作——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中原的苦难悲怆。
电影从一个地主的逃荒经历影射了民族的哀嚎,讽刺、歌颂了苦到骨子里的但又坚韧不拔不言放弃相信胜利的中国百姓,这是从上古时代炎黄给我们留下来的龙族魂魄。
《集结号》讲述了默默无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唐山大地震》讲述了“23秒,32年”的亲情故事,而《1942》是那些年、一群人背负苦难寻求生存的过程,注意,是背负着苦难在寻求生存……我可以大可放心的说,很多人不知道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本来知道些什么,但昨天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也在问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物欲充斥大脑金钱胁迫思维人格受到排挤贪念抗争良心的今天,我觉得中国人很需要这样的教育系大戏来洗洗身子涮涮脑子,把匆忙前行的脚步放缓一些,看看自己的心是否还是热的,是否还记得今天的美好是先辈用头颅和热血换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
《1942》通过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和李培基对话透露了一个比较隐晦的主题:“灾民吃不起饭饿死了,那也是死在咱的国土上;如果战士们吃不起饭战败了,那就被日本鬼子侵略了,那就要亡国了”——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正面的冲突!当然,这种主题我觉得不太适合出现在电影里面,所以冯导也很聪明,拿捏得深浅程度很好,在这里笔墨不多就告诉的一清二楚了。
这是一部哭戏,我在观看的当中不知道说了多少次“我艹”。
这在平常看似简单拿来开玩笑的两个字却再也不能表达我当时心中的凝重了。
它不同于《唐山大地震》的悲情,也不同于欧美史诗,它不像《斯巴达300勇士》的壮阔,也不像《角斗士》的威武,更没有《拯救大兵瑞恩》的浩荡。
电影1942影评范文

电影1942影评范文电影《1942》影评。
《1942》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历史战争片,该片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在抗日战争中的生存故事。
影片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深刻的人物刻画和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而广受好评。
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湛的导演技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坚韧。
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村民在抗日战争中的生活。
在日寇的侵略下,村庄的人民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他们不得不面对战争带来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展现了村民们的顽强和坚韧。
在日军的压迫下,村民们不畏强暴,勇敢地抵抗,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和抗战精神。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村民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命运和选择,而这些选择也成为了影片情节的发展线索。
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细腻,导演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物心理的描绘,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命运和选择,而这些选择也成为了影片情节的发展线索。
同时,影片还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真实还原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展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坚韧。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非常震撼人心,通过逼真的特效和精湛的摄影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此外,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影片中的每个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主演们的表现更是令人动容,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真挚的情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很容易被影片中的人物所感染,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电影《1942》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
它以真实的历史背景、深刻的人物刻画和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同时,影片还通过对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的描绘,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坚韧。
1942影评

1942影评在没有看《1942》这部电影之前,我看了《温故1942》我觉得刘震云的这部小说并不算一部小说。
就如同他自己一开始在小说中提到,自己是1942河南旱灾的探索者,渴求那一年历史的真相,才开始四处搜集资料的。
所以在小说的后部分主要摘记了当时关于河南旱灾的新闻报道,很零散。
我很好奇这样一部小说用电影演绎会有怎样的效果。
它的场景描写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可以用抽象来说。
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
这就是电影可以帮我们做到的。
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震撼、正能量、客观全面。
首先说说震撼。
单单《1942》就足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河南旱灾就使人揪心了。
不用说它的场景设计是成功的,故事情节的曲折,灾民的悲惨经历都把1942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凡有心者都能感受得到,所以这部分就不多说了。
只想说这部电影出彩的不仅仅是人物的准确塑造,它的台词也同样出彩,精练,一针见血。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传教士小安和梅甘神父的对话:“主看得到这里发生了什么吗?”“看得到。
”“那发生这一切也是主的旨意?”“不是主的旨意,是魔鬼的旨意。
”“这儿的人,善良的人,为什么要受灾难和战争的折磨?主为什么总是斗不过魔鬼?如果主永远也斗不过魔鬼,那信主有什么用?”有部分人觉得这只是背景而已。
当然从大局考虑,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
但我总觉得这一部分,没有出现在小说里的这一部分,既然被导演设置在里面,就算不是导演想表达的主题的一部分,也肯定和主题有关联。
想到天主教的普爱济世,联想到我后面要提及的正能量。
我立马有了思路。
本片是想引导观众从上帝的角度,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来看待这一灾难的发生,从而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全面,客观。
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
说它客观,是因为对1942的阐述,不偏向那个任何一方,只是从普通灾民、中小财主、国民政府、西方记者、天主教徒、日本军官等主要的角度来述说河南旱灾。
接下来理当说说这部电影想传达的主旨。
1942影评800字

《1942》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等主演的战争剧情片,于2012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以1942年河南大旱为背景,讲述了逃荒路上民众的生死遭遇。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
导演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独特的视角,将那个时代的河南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荒凉的土地、饥饿的人群到战争的硝烟,每一个场景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此外,影片的服装、道具和化妆也十分到位,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影片的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出色。
音效设计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完美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各种声音,如枪声、爆炸声和民众的哭喊声等。
配乐也非常符合影片的主题和氛围,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重而悲壮的氛围。
在演员方面,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等主演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他们不仅在形象上成功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人物,更在情感上完美地诠释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尤其是陈道明饰演的反派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影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影片的剧情过于沉重和悲伤,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虽然这是影片的主题所致,但也让观众难以承受。
其次,影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有些片面,没有充分展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方势力的斗争。
这可能会让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产生误解。
总的来说,《1942》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战争剧情片,视觉效果、音效和配乐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虽然剧情过于悲伤和片面,但仍然值得观众一看。
这部电影能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和平的珍贵,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此外,《1942》还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在逃荒的过程中,人们为了生存而做出各种选择,既有善良和勇敢的表现,也有自私和残忍的行为。
这些人物的行为和选择,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性,面对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生命随时可能被夺走。
最后,这部电影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生活,感恩先辈们的付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这是无数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1942影评

生命已无力哀嚎——感受《1942》“1942年冬至至1944年春,我的家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随着这一句干燥的能起烟的河南话,冯小刚的《1942开场了。
这是一部中国的灾难片,但采用好莱坞经典灾难的叙事手法,高层次人物的反应与底层小人物的状态为的两条并行的主线,在本片中没有交汇于碰撞,但是仅有的几次碰撞却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垫场部分是蒋委员长1942年的新年致辞原声回放。
正片是从小人物线开始说起的。
河南延津县的范家是当地的大地主,范老东家三个月里从家境殷实的地主,沦落成了孑然一身流离失所的乞丐。
通过财主范家与穷人瞎鹿两家逃荒路上的遭遇,冯小刚告诉我们灾难能拟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与其说是若干故事情节组成这条小人物故事线,不如说是众多细节描写勾勒出了逃荒路上的浮世汇。
大人物线上用蒋介石、李培基、蒋鼎文加上记者白修德还要加上上帝,把国民政府对人民的漠视不作为、从上到下的腐败、对舆论的封锁、处理问题的方式基本上是以史实为基础的真实再现,很严谨,见不到一点夸张。
在这里值得肯定的是本片并没有把这场人道主义灾难单纯归咎于哪一个人,哪一派人,而是客观的呈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及各方在使这场灾难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上帝。
整部影片平铺直叙,没有高潮。
没有泪点,没有宣泄,没有榜样,没有神。
张国立的表演贯穿始终,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他的挣扎,他的希冀,他的失落,他的挣扎他的绝望,一家人流离失所,阴阳两隔,一个从财主到灾民的过程,无不透视出天灾的可怕,战争的残忍。
影片通过去全景画的模式,大量的远景镜头,突出逃荒盛势之宏大。
在逃荒过程中又抓住老人,孩子,以及孕妇的描写来出发观众泪线。
冯小刚导演在剧中大量的运用了隐喻和和对比的手法。
镜头对准了逃荒的地主与贫民,两家原本一贫一富。
地位悬殊但在饥饿面前却是人人平等。
即即地主从河南逃荒到陕西整个历程失去妻子,女儿,儿媳和孙子与佣户瞎鹿一家的家破人亡。
地主逃难的人物情节设计,对于体现灾荒的严峻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最新-《1942》影评 精品

《1942》影评篇一:1942影评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不知道这种心情怎么形容,只知道看完之后心里总有种东西在狠狠地纠缠着,似苦,似酸、似辣,唯独没有甜????电影放完了,我们不想走坐在那里说着心里的感受,嗯、感慨吧妈妈,孩子说,我说是的心里很复杂,冯导确实做的很好,电影做的从内容到手法和阵容都没的说,真实的再现了历史,教育了人们战争的残酷,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权利的强大,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人心的不足,冷漠的官场,演员精湛的表演,电影都将这些表现的凌厉之极,两级跳跃似的画面转换告诉人们很多??。
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和国家的领导人联系在一起,大与小是一样的,当困难出现在眼前时,当孩子需要母亲时,当人们需要帮助时,统治者考虑的不是人的生命,而是自己的宝座稳不稳,那样的政府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批的难民死亡,军队的损失,国家的危机啊那是国破家散人亡的结局啊。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觉得这部片子好看,但也在说,可能很多人会不觉得好看。
我也在整理着自己,到底被什么打动了,绝对不只是影片拍得很真实。
我在看的过程中,会去自然的对比现在的生活,比起生活在解放前的中国,真的犹如天堂一般。
觉得自己太幸福,也感谢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但越往后面看,我确越多的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的中国去掉经济高速发展光鲜的外衣后,其实骨子里面的东西,跟1942年居然没有两样时,我不仅打了个寒颤。
我脑子里开始浮现出那位外国记者反复问道的一个问题:“怎么会这样?”一九四二年的河南,中日军队在此陷入胶着状态,大面积的蝗虫和旱灾使得夏秋两季绝收。
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最后的出路就是贩人,年轻的闺女媳妇通常被买去周家口等地的窑子。
电影中,徐帆饰演的花枝在失去丈夫后,为了孩子能够有一口吃的,在于男人一夜夫妻之后又将自己卖了了出去,临走之时,她对仅处了一天的丈夫说:“你来,我的裤子囫囵(完整)一些,咱俩脱下换一下吧。
冯小刚电影1942影评

1 / 4《1942》影评文/xx那么巧,昨天去看电影,又那么巧,早晨看到博友也看了这部电影。
今天一大早晨就爬起来,原因是想说一下《1942》,它给我的触动太大了。
昨天电影院有四部片子,《王的盛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942》和一部韩国灾难片。
去的路上,我和男友是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韩国灾难片中做选择,猜拳,谁赢了看谁指定的,然后我一如既往的没赢,再然后到电影院的时间是13点15分,韩国灾难片刚上演,可是零食没买,这个大男生没了零食进不了电影院,所以时间刚刚好的是《1942》。
于是我们看了片长150分钟的虐心的电影。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老东家叫范殿元。
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
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
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
”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的身上哭。
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
”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
一句话让xx百感交集,xx:2 / 4“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
”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
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
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摘自百度百科)太虐心了!压抑的要窒息,从电影院出来对男友说,这部电影只适合看一遍,第二遍都不想看也不能看。
1942,在河南省发生这样的悲剧,旱灾,蝗虫,饥饿,逃荒,战争。
美国李培基对老蒋说,灾区受灾群众政府统计有1062人,老蒋问,实际呢?李培基说,300万人。
1942影评

1942影评1942影评(一)当看到<1942>这部电影宣传的时候,就很期待,我又是一个从不上电影院的人,只有等了很长的时间才在网上看到,这部电影很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情形了,听说导演为了让演员更好的拍这部戏,让他们减肥,让他们真的体会到饿的感觉当然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咋样,比同时期上映的上年派差,比泰囧更是差了很多,于是网上都八卦馮小刚说‘中国人的素质该提升了’当然他发微博说他并没有说。
但我相信他一定是有点伤心了,自己准备了十年的电影没有取得好票房,又准备回归喜剧了。
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它是一部历史剧,有个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但是票房说明并没有特别多的人看。
当然我们大家都是理解的,我们中国的人现在是多么的辛苦,大家都想要放松一下,看个喜剧开心一下。
别国公司都是12小时服务,我们是24小时,当然这是我们想更快的赶超的人家的结果。
法国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其中2小时在喝茶,3小时交流,3小时工作。
我们中国工人稍微一加班就是10小时,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很累了。
对于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很好的,技术效果,人员配置,剧情都很好。
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但是范伟这个演员有点胖了,就是他前期是个厨子,偷吃胖了,但是逃荒那么久还是那么胖就不合理了。
剧情之中,人们饿的一个个倒下,令人心酸,国民党的消极救灾领人愤怒。
用女儿、妻子换小米,体现了人们的无赖、悲凉,地主虽然尖酸刻薄,但是却没有丧失人性。
国民党内部的人大部分实在是太没有人性了,蒋介石虽然前期不救灾,但是后来看到死人太多,也开始救灾,但是他低下的人好像感觉很奇怪似的,他也说北伐之后,他没有和人民站在一起。
流露出一点怀念,可以看出他还是有点关心民众的。
但是很多的国民党人却是完全的丧失了人性,竟然研制了吃一粒可以一星期不饿的救灾丸,我想这次救灾不力也是国民党大失人心,为后来他的节节败退埋下了伏笔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1942影评(在那1942年豆瓣)
推荐五部揭示人性的好电影。
韩国的娱乐圈真的很深。
人性是本世纪永恒的话题。
今天线女推荐五部关于人性的好电影。
如果你见过,请留言告诉我你的感受。
第一部:《现代启示录》豆瓣评分:8.5
科波拉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代表作,改编自康拉德名著《黑暗的心灵》。
背景是越战。
越南战争后期,美国上尉威拉德奉命追捕科茨上校,科茨上校离开美军在柬埔寨建立自己的王国。
一路沿河而上,他们目睹了各种暴行和杀戮,目睹了美国士兵和当地人在长期战争中做出的各种变态行为。
威拉德大为震惊。
最后威拉德在柬埔寨科茨王国被当地人抓住,遇到了科茨。
然而,科茨想死,要求威拉德把这个地方夷为平地.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关于战争,不如说是揭示了我们永远不想通过战争找到的真相。
第二部:《1942》豆瓣评分:7.8
影片讲述了抗战时期面对饥荒的各种人性。
故事的背景是1942年河南大旱,当时人们离乡背井,外出逃难。
身边的人一路跌下来一个个,像是牢不可破的诅咒。
莫莫当时权力阶层的腐败加深了饥荒的灾难。
看完这部电影,人会觉得复杂,难以形容,无法言说。
第三部:《七宗罪》豆瓣评分:8.8
本片是对人类七大原罪的现实演绎,由布拉德皮特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犯罪题材,血腥暴力。
基督教用撒旦的七种邪恶形象来代表七种邪恶: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情欲。
变态的宗教杀手,平时连只鸡都不杀,却找到了对人进行令人毛骨悚然的谋杀的依据。
整部高智商犯罪的电影,每一段你以为要解密的内容,终于迎来了下一次犯罪的开始。
第四部分:《玩物》豆瓣评分:6.2
在韩国娱乐圈,像一个公开的秘密,女演员不断自杀,不断有爆料说韩国演绎公司让女演员和她们睡觉,陪她们喝酒,把她们当商品卖,做色情交易。
韩国娱乐圈“吃人”的潜规则被“张紫妍”和50名幸存者的死亡撕裂。
这部电影是根据“张紫妍事件”改编的,故事由一个“女演员自杀案”引出。
临死前,她给一名记者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透露了她被胁迫和性贿赂的痛苦经历。
当时舆论哗然,负责查案的警察和检察官,离真相越来越近,却收到了
号,夹杂着韩国娱乐圈和韩国权力阶层的灰色地带,一句话概括“水深很深”。
第五部:《罗生门》豆瓣评分:8.8
日本京都正南门罗生门。
行僧、打柴工、乞丐在城门底避雨,三人闲聊。
话题开始了,故事的前奏开始了:一个武士和他的妻子路
过荒山,发生了一件事。
妻子被侮辱,武士被杀。
悲剧是怎么发生的?以武士之死作证的凶手、妻子和女巫都有自己的看法。
真相只有一个,但每个人作证的目的不同。
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盖自己的错误,大家开始讲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悲剧变成了一团看不见的雾。
聊完了,雨过天晴。
樵夫在罗晟门附近发现了一个哭泣的弃婴。
他决定收养这个婴儿,走进夕阳的深处。
人性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这些电影从不同领域揭露着人性的方方面面。
人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去踏破人性的底线,哪些被践踏的魂魄在深渊里哀嚎,但每个践踏者都仿佛选择性耳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