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群众文艺方向《民间舞1》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热门课程。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制定了一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2.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4.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理论知识a)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不同类型和特色。
2. 技巧训练a) 基本身体训练:包括舞蹈姿势、手臂和腿部的灵活性训练;b) 舞步学习:学习不同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变奏;c) 舞蹈动作训练:学习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各种基本动作。
3. 舞蹈编排a)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排方法和技巧;b)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特点。
2. 示范教学:老师进行身体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创作课: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舞蹈作品展演: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通过展演评估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书面测验:通过书面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开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指导原则,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推广中国民间舞蹈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舞蹈技能:学生应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国民间舞蹈,掌握正确的舞蹈姿势、步伐和舞蹈动作技巧,提升身体协调能力。
2. 舞蹈表达能力:学生应培养出良好的舞蹈艺术情感和表达能力,透过舞蹈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
3. 舞蹈理解能力:学生应通过学习中国民间舞蹈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三、教学内容1. 舞蹈理论知识:学生应学习中国民间舞蹈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了解不同地域的民间舞蹈风格、舞曲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 舞蹈基本功训练:学生应通过系统的身体训练,培养良好的舞蹈姿势、舞蹈步法和舞蹈基本动作的运用能力。
3. 舞蹈创作与编排:学生应学习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通过创作与编排,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舞蹈欣赏与分析:学生应积极参与舞蹈欣赏活动,学习分析舞蹈作品的构成要素、风格特点和演出技巧。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应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观摩舞蹈动作和形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技巧。
2. 分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协作中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3. 视听辅助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像等辅助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舞蹈技巧与表演方式。
五、教学评估1. 能力评估:通过课堂表现、技能演示和参与舞蹈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能力进行评估。
2. 知识评估:通过考试、作品展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对中国民间舞蹈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态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专注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舞蹈素养进行评估。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国民间舞蹈是舞蹈本科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我系本着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国民间舞“基础训练教材”为原则,通过学习体现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技法特点。
了解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达到掌握以蒙藏汉维羌彝族舞蹈素材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第二部分:中国民间舞补充教材的训练课;第三部分: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训练课;第四部分:中国民间舞创编组合训练课;第一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目前主要有八项课程项目组成(即习惯称谓的五大民族,四大汉族),它们分别为:一、东北秧歌舞蹈二、云南花鼓灯舞蹈三、秀山花灯舞蹈(四川)四、山东秧歌舞蹈五、藏族舞蹈六、蒙古族舞蹈七、维吾尔族舞蹈八、朝鲜族舞蹈第二部分:中国民间舞补充教材训练课,是对“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的完善与补充,重点突出西部少数民族部分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羌族舞蹈二、彝族舞蹈三、傣族舞蹈四、苗族舞蹈第三部分:中国民间舞传统舞蹈组合训练课,是对第一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的深化与提高的训练课程,是在第一部分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典型出来的更趋于“原汁原味”的舞蹈组合所构成的教材内容。
第四部分:中国民间舞蹈编创组合训练课,是在前三部分课程的基础上,升华与综合的课程,是全对检验本科专业学生掌握中国民间舞水平的课程,是全面检验学生在中国民间舞方面综合运用能力的齐备。
由两部分组成:一、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根根据自身条件及自己的理解程度编排的中国民间舞蹈组合。
二、教师根据毕业的条件及身体能力所选择或编排的符合毕业生身表现力的舞蹈组合。
三、计划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完成中国民族民间舞(一)、(二)、(三)、(四)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的八个课程项目。
第三学年用一个学期完成中国民族民间舞(五)(六)部分:中国民间舞补充教材训练课(部分舞种选择)的课程任务。
同时在第五、六学期中完成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训练的课程内容。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丰富多样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化地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于中国舞蹈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发展学生的舞蹈才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感知能力,包括音乐、节奏、动作及舞蹈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表现能力,提升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内容1. 基本功训练- 身体基本姿势和站立姿势- 四肢灵活度和韧性的训练- 呼吸控制与舞蹈节奏的结合- 躯干平衡和转身技巧的训练2. 舞蹈表演技巧- 手势、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运用- 舞蹈表达力和舞台呈现能力的培养- 舞蹈动作组合和转化的训练3. 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技法- 国标舞、京剧舞等民族舞与其它文化元素的结合- 民族服饰和舞蹈道具的认识和使用-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特色和风格的学习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通过优秀舞者的示范,让学生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表达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2. 分组训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训练,互相观摩和交流经验。
3. 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舞蹈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舞蹈作品表演评估:组织学生进行舞蹈作品展示,评估其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音乐和舞蹈视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优秀的舞蹈演出和舞蹈教学视频,提升对舞蹈特点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2. 舞蹈服饰和道具:提供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服饰和道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族风情。
七、教学环境1. 舞蹈教室:提供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训练和表演。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民间舞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五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1绷脚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1曲伸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第一节:导言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舞蹈爱好者的技巧和审美能力,制定一份完善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舞。
第二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情感,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2. 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肢体形态、动作技巧、舞蹈节奏感和表演能力;3.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舞蹈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4. 通过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民族民间舞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第三节:教学内容1. 基础舞蹈技巧训练1.1 身体形态训练:包括站姿、手臂的使用、头颈的控制等;1.2 动作技巧训练:包括跳跃、转身、步伐等基本动作的训练;1.3 舞蹈节奏感训练:通过音乐配合动作练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节奏感的敏感度;1.4 舞台表演训练:包括演技、面向观众的表演技巧等。
2. 民族舞蹈学习2.1 中国主要民族舞蹈概述:对主要的民族舞蹈进行介绍,包括舞蹈风格、动作特点和表演形式等;2.2 民族舞蹈基础练习:选取几种典型的民族舞蹈,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和舞蹈组合的学习;2.3 民族舞蹈创作:鼓励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族舞蹈后,进行创作和编排,展示个人的才艺和创新能力。
3. 民间舞蹈学习3.1 民间舞蹈类型介绍:对主要的民间舞蹈进行分类和介绍,包括地域性的舞蹈和节庆性的舞蹈等;3.2 民间舞蹈动作学习:选择几种典型的民间舞蹈,进行动作的学习和掌握;3.3 民间舞蹈表演:鼓励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间舞蹈后,进行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第四节: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模仿学习;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排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视频教学:利用舞蹈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4. 舞蹈比赛和展示: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中国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
4、基本动作:硬肩、双肩、耸肩、笑肩、柔臂、提压腕、平步、迂回步、错步、垫步、摇篮步、碎步、立掌步、跺步、
1、胶州秧歌拧、碾、抻、韧的风格特点。
2、训练学生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3、加深对节奏、动律多层次的运用。
4、胶州秧歌组合2-3个。
5、基本步: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前抱扇、拨扇、碾步、拧步、提拧步、走场步。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间舞蹈,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内容包括民间舞基本理论,五个民族: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地区:东北、山东、安徽、云南基本东旅训练,单一动作,组合及舞院多年来的民间优秀组合及民间流传的舞蹈精彩片段、短句。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舞蹈的基本内容、动作、表演技巧、规律和创编方法。了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影响;使学生获得我国各民族误导作品的较丰富的舞蹈知识,掌握舞蹈表演基本技能并应用于实践。增强学生欣赏、评析舞蹈作品的能力;并丰富美学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3、东北秧歌中的常见手绢花: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上捅花,下捅花,里片花,外片花,五点花。
4、东北秧歌组合2-3个。
5、基本动作:前踢步、后踢步、走场步、跑场步、顿步、一鼓、二鼓、三鼓。
二年级上学期:蒙古族
二年级下学期:胶州秧歌
1、蒙古舞的音乐节奏特点。
2、蒙古族女性所使特有的“稳重、端庄、典雅、矫健“的风格特征。男性特有的“粗放、豪迈、彪悍、矫健”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间风情,舞蹈感觉,不能混淆。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大专民间舞课教材经过筛选后适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的教材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分析
一 绕圆动律 二 拧转动律
第三节 肩部动作 一 1 硬肩
双
2 柔肩 3 笑肩 4 耸肩 5 碎肩
第四节 手部动作 (四五六节内容 3----7 周完成 )
一 1 硬腕 2 甩手 3 绕手 4 弹拨手 5 绕腕 6 提压腕 7 柔臂
马鞭动作 第五节 步伐
1 提鞭手
2 扬鞭手
3 绕鞭手
第二节 基本步伐 (二三节内容 13----15 周完成 )
一小崴步 二 正崴步 1 平崴步
2 柔踩步
三 反崴步
四 跳踮步 1 吸跳踮步 2 撩跳踮步
五 小俏步
六 十字步 1 小崴 2 正崴 3 反崴
第三节 基本扇花 一 团扇 1 团扇放扇
2 团扇别扇
二 握扇 1 搬扇 三 扣扇 1 推扇 2 提撩扇 3 耳旁绕花 四 摆扇 五 扛扇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大纲 族民间舞
课程名称(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 课程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必修或选修) 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中一门专业发展必修课。
通过课程的教学, 了解中国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和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掌握各民族舞蹈形态。 锻炼学生舞蹈表现力, 内心
屈伸。
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5 周完成
一脚位 步位
1 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 八字位 3 丁字位 4 靠步位 5 踏
二脚形 三基本体态 松弛略向前倾
1 绷脚
2 勾脚
丁字步站好
四手臂形态 第二节 踢 踏
手臂松弛
《民间艺术》教学大纲
《民间艺术》教学大纲民间艺术教学大纲一、引言民间艺术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特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历史和分类;2.熟悉各个地域的民间艺术特色与代表作品;3.掌握民间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创作与表演活动;5.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
三、课程内容1.民间艺术的概述1.1 民间艺术的定义与特点1.2 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1.3 民间艺术的分类与流派2.地域特色民间艺术2.1 陕西秦腔:介绍秦腔的起源、发展和表演形式,示范秦腔的唱腔和动作;2.2 广东粤剧:介绍粤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示范粤剧的唱腔和身段;2.3 四川变脸:介绍变脸的技巧和起源,示范变脸的表演;2.4 湖南花鼓戏:介绍花鼓戏的历史和特色,示范花鼓戏的唱段和舞蹈。
3.民间艺术技巧的学习3.1 与艺术家面对面:邀请民间艺术家来班级进行示范和指导,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和学习他们的技艺;3.2 传统乐器学习:学生可以选择一种传统乐器进行学习,并进行简单的演奏;3.3 绘画与剪纸:学生学习绘画和剪纸技巧,欣赏和模仿传统图案和元素;3.4 民间舞蹈与舞台表演: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编排,通过舞台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学习评估1.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演和活动,展示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作品展示: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民间艺术技能,创作并展示个人作品;3.小组合作:学生参与小组合作项目,对民间艺术进行研究和展示。
五、教学资源1.图书馆:收集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书籍、期刊和资料;2.音像室:提供民间艺术的音乐、舞蹈和戏曲表演录像;3.互联网资源:浏览相关网站和在线视频,了解更多民间艺术的信息和资讯。
《中国民族民间舞1》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1(第三、四学期)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一、教学内容:1. 理论讲授(1)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征;(2)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律动特点、动作要求(3)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律动特点、动作要求2. 课堂实践练习:(1)东北秧歌的各部位动作单一、组合练习:动律训练、手巾花训练、步法训练、稳相训练,传统表演组合训练;(2)藏族舞蹈的各部位动作单一、组合练习:屈伸动律训练、颤膝动律训练,步法训练、综合训练,传统表演组合训练;(3)技术技巧的练习(跳、转、翻)二、教学方法:(内容要求精练、明确)1. 教师示范、指导与学生模仿法(1)通过教师亲自做动作示范并讲解,学生进行模仿。
(2)通过教师仔细讲解动作要求、动作要领,学生进行技术技巧的练习。
2. 学生练习、教师示范与教师讲解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三、作业内容:课堂所教内容全部掌握并能独立熟练完成(1)动作完整、节奏准确;(2)全部按照动作要求完成;(3)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跳、转、翻)。
四、考核内容与要求:现场课堂所学全部内容独立完成(1)动作完整、节奏准确、音乐配合到位;(2)全部按照动作要求完成;(3)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转、翻)。
(4)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五、评分标准:(内容要求精练、明确)优(100-90分)动作精准到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技巧运用熟练。
充分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良(89-80分)基本完整的完成动作,具有较好的表现力,技巧相对运用熟练。
充分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中(79-70分)动作基本完成,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技巧运用相对熟练。
能够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合格(69-60分)动作能够独立完成,具有表现力。
充分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差(59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技巧运用非常不熟练。
音乐学群众文艺方向《民间舞1》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群众文艺方向《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民间舞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总学时周学时学分: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周 星期二、 授课地点:师范舞蹈房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适用专业班级:级 群众文艺任课(助课)教师姓名:姚佩婵 职称:舞蹈学讲师联系电话: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
二、课程简介《民间舞》是级群众文艺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规范的组合,先分解后综合建构,丰富学生舞蹈语汇和表现力,开发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点”和特色“韵”,准确、生动、鲜活地表达各民族不同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生活情趣;关注民族文化,了解风情醇厚的民间舞,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本民族高度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思考,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换的同时继续传统本土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三、课程目标群众文艺班培养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转型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索民间舞传承机制向现代化转型的具体教学,系统训练学生掌握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本课程围绕代表性民间舞素材(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洲秧歌和海洋秧歌,藏,蒙,维,朝)为基础,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民间民俗传统为本,为民族文化为主体,立足文化传承视角,从民族文化意蕴中寻找民间舞动律,分析民间舞动态,掌握不同的民间舞基本动作元素、结构形式和民俗风情;研究民间舞文化的动作节奏,动作的意韵和风格,具有识别和示范表演我国不同民族风格的民间舞蹈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民间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元素教学”入手,逐一把元素动作分解,变化、合成,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松驰、灵活、协调,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节奏处理能力和表演能力,掌握各民族民间舞的动律风格。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与审美观念。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一份全面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这份大纲的内容和目标。
二、大纲概述1. 大纲的目的:明确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目标,提供指导和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教授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育机构和个人。
三、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和编号:各舞蹈课程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方便学生选课和教师授课。
2. 课程学时安排:每个课程的学时分配,确保各课程内容可以充分展开。
四、课程目标明确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技术和艺术上的要求。
例如:1. 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 掌握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了解民族舞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5. 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鉴赏水平。
五、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每门课程都要有详细的内容表述,包括技术要求、舞蹈形式、舞台表演要素等。
例如:1. 基本功课程:包括身体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感训练等。
2. 基础舞蹈课程:包括常见舞蹈形式的学习,如双人舞、集体舞等。
3. 民族风情课程:涵盖不同民族的传统舞蹈学习,如蒙古舞、藏族舞等。
4. 创作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原创舞蹈创作,并进行表演和评估。
六、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分组训练、个别指导等。
2. 评估方式:结合理论考核和实际演练,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舞蹈表演水平。
七、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推荐和选用适合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教材,包括教科书、练习册等。
2. 音乐资源:提供民族舞蹈所需的音乐资源,并指导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舞蹈的灵感和节奏感。
八、师资要求1. 舞蹈教师资质:明确教师需要具备的舞蹈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
2. 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为了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一套标准的大纲,成为推动舞蹈教学的重要指南。
本文将基于相关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初步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大纲框架。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和爱好;2. 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巧和动作;3.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创造力;4. 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和发展概述;- 不同地区的代表性舞蹈形式;- 舞蹈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 舞台演出制作的流程和要点。
2. 基本功的训练- 身体素质的培养,包括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的训练;- 舞蹈姿势和基本动作的练习;- 舞蹈节奏感和音乐理解的培养。
3. 舞蹈形式的学习- 中华传统舞蹈的分类和特点;- 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例如京剧舞蹈、广场舞等;- 学习代表性舞蹈作品的编排和表演。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示范结合,通过语言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2. 分组训练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 视频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舞蹈动作;4. 舞台表演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性和参与度等;2. 技巧和动作评价,通过观察和指导记录学生在舞蹈动作上的进步和不足;3. 舞台表演评价,通过定期的公开演出和评估活动,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编,整理优秀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编写适合不同学龄和水平的教材;2. 视频资源,收集和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指导使用;3. 舞台演出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校内外舞蹈演出的机会,实践舞台表演能力。
七、结语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族民间舞蹈1级教案
新民族民间舞蹈1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2. 掌握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传授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场地,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
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镜子等。
3. 教学道具,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了解新民族民间舞蹈。
1. 老师向学生介绍新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和特点。
2. 老师播放相关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摩学习,感受舞蹈的魅力。
第二节,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
1. 老师向学生示范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如起舞、转身、手臂动作等。
2. 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逐步学习和掌握基本舞步和动作。
3. 老师结合音乐节奏,进行舞蹈练习,让学生熟悉舞蹈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节,舞蹈编排和表演。
1.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舞蹈编排,设计舞蹈的整体结构和动作组合。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排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舞蹈表现能力。
3. 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让他们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新民族民间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舞步和动作,培养了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为传承和发扬民族舞蹈文化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学群众文艺方向《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民间舞》是级群众文艺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规范的组合,先分解后综合建构,丰富学生舞蹈语汇和表现力,开发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点”和特色“韵”,准确、生动、鲜活地表达各民族不同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生活情趣;关注民族文化,了解风情醇厚的民间舞,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本民族高度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思考,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换的同时继续传统本土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三、课程目标
群众文艺班培养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转型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索民间舞传承机制向现代化转型的具体教学,系统训练学生掌握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本课程围绕代表性民间舞素材(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洲秧歌和海洋秧歌,藏,蒙,维,朝)为基础,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民间民俗传统为本,为民族文化为主体,立足文化传承视角,从民族文化意蕴中寻找民间舞动律,分析民间舞动态,掌握不同的民间舞基本动作元素、结构形式和民俗风情;研究民间舞文化的动作节奏,动作的意韵和风格,具有识别和示范表演我国不同民族风格的民间舞蹈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民间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元素教学”入手,逐一把元素动作分解,变化、合成,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松驰、灵活、协调,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节奏处理能力和表演能力,掌握各民族民间舞的动律风格。
()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在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心动”调动“身动”,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民间舞的动作、节奏和鲜明的风格个性,增强快速适应不同风格舞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本课程通过科学的教学训练,结合多媒体分析动作形态和动律节奏,对民间舞的动作结构、动作节奏、动作力度、运动形态所涉及的动律、动感、力度、旋律等全面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激活独立工作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我国民族民间舞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维系民间舞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民族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植根这片民众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保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学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格。
解读置放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物质与精神、民族与人类、历史与现实等)上来观察和分析,审视和剖析了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心态、民族结构,通过平实却极富穿透力的活体,聚焦在区域根脉,从而进入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内力的真实,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现实面前,希冀通过区域文化的土壤寻找一种调和,以弥补新旧价值观念之间的真实地带。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激活学生以往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培养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能教、会演、善科研的高素质群众文艺人才为目的。
世纪人才模式应该能够与世界文化接轨,并将本民族文化推向全球发扬光大,为我们整个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与腾飞添砖加瓦。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
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推荐参考书:
哈斯乌拉•蒙古族舞蹈艺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潘志涛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潘志涛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赵铁春,田露主编.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讲述过程中需要配合一定舞蹈基本功,结合讲授动作的规格要领,落到实处。
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模仿练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助合作教学法与观察法等。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特别注重身体基本能力、表演能力、技术能力和心智能力,学生争取业余时间不断改善自身的软开度、柔韧性,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表演,有计划地系统接受舞蹈教育活动。
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或者阅读免费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查阅有舞蹈相关资料和中外知名学者的视频资源等等。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吴晓邦著•新舞蹈艺术概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杨欧编著•舞蹈训练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陈云路著•听朱光潜美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权时•岭南文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资华筠,王宁,高春林等舞蹈生态学导论[]•文艺艺术出版社.
韩萍,郭磊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萍,黄奕华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达到课程目标,学生在课内课外所花费的最少时间必须保证每周小时。
、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学生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于模仿,课后勤于作笔记、多思考,课堂讨论务必积极参与;课后认真复习,完成主讲教师学习组合要求和任务。
有什么疑惑可以直接联系主讲教师。
本学期主要学习东北秧歌、蒙古族和维尔族三种民间舞组合,期末考试采取全班分小组汇课考查形式,将所学的民族民间舞组合进行一次汇总汇报,使学生
对民间舞的认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丰满充实,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
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
责任和义务,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