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氨

合集下载

氮及其化合物《氨气》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氨气》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
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B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饱和NaHCO3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并打开止水夹
人教版 化学 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氨气
改进了高压合成氨的催化方 法,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 生产,称为"哈伯--博施法", 193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卡尔·博施
弗里茨·哈伯
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 氨的科学家,获得1918 年诺贝尔化学奖。
格哈德·埃特尔
基于对固体表面化学反应的 研究,揭示了了哈伯-博施合 成氨法的原理,2007年获诺 贝尔化学奖。
【思考】 检验氨气都有哪些方法? 试纸必须润湿,
1、湿润的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干燥的氨气不能
2、湿润的酚酞试纸,试纸变红;
使试纸变色
3、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思考:从氮元素的化合价考虑,氨还有哪些性质?
(3)NH3具有还原性
-3+1 NH3 最低价态
①催化氧化: 4 NH3 +5O2
NH3·H2O
NH4++OH-
性质 与酸反应 NH3+HCl = NH4Cl(白烟)
还原性 4NH3+5O2
4NO+6H2O
用途 制冷剂(易液化) 氮肥(与酸反应) 制备硝酸(还原性)
课堂练习
1.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2)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2、反反应应原装理置决:定 反应装置
1、 实验室制氨气时不用氢氧化钠固体来代替氢 氧化钙固体 2、图中的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应注意哪些问 题反?应装置:试管口向下倾斜
收集装置:导气管插到试管底部
若将棉花换为一个单孔橡皮塞可以吗?
3、装置中收集氨气的试管口的棉花的作用是什 么?你在以前学过的哪个实验中也用过棉花?
1、说明盐酸和浓氨水具有什么性质?
浓盐酸、浓氨水易挥发
2.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
有何现象? 白烟
3.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
有何现象? 无明显现象
写出与酸反应的方程式
NH3 + HCl = NH4Cl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浓氨水与挥发性酸相遇时均有白烟生成。
探究一:铵盐的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加热氯化铵固体
加热氯化铵固体的实验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
①试管中固体
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
逐渐消失,
②试管口有白 色固体生成 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
生成的NH3和HCl在试 管口反应生成N生成; ③石灰水变浑浊
实质: NH3 + H+ == NH4+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与O2反应 ( 氨的催化氧化)
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最低价,具有还原性,
能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高温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一步)
?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转移电子数为?

第二节 氨和铵盐

第二节 氨和铵盐

工具
锁定高考目标 基础知识回顾 高考得分策略 随堂达标演练 定时高效检测
栏目导引
答案: (1)②④⑤ (2)(a+b+c)mol/L (3)< (4)先生成白色沉淀,再逐渐溶解 生成白色沉淀
工具
锁定高考目标 基础知识回顾 高考得分策略 随堂达标演练 定时高效检测
栏目导引
[变式训练]1.氨水是一种常用试剂,在很多方面有重要用途。
(1)标准状况下,将________L NH3溶于1 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 化),可得质量分数为25%(密度为0.91 g·L-1)的氨水,其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1)439.2 13.4 (2)> (3)Ag++2NH3·H2O===[Ag(NH3)2]++2H2O, Fe3++3NH3·H2O===Fe(OH)3↓+ Al3++3NH3·H2O===Al(OH)3↓+ 过滤 取滤液加适量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
工具
锁定高考目标 基础知识回顾 高考得分策略 随堂达标演练 定时高效检测
带入数据得c=13.4 mol·L-1
(2)因氨水的密度小于水,故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小于等质量混
锁定高考目标
合的质量分数,即w2<w1。
基础知识回顾
(3)加过量氨水时生成[Ag(NH3)2]+和Fe(OH)3、Al(OH)3,高可考通得分策略
随堂达标演练
过银镜反应获得单质Ag。
定时高效检测
工具
栏目导引
若二者在溶液中受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工具
锁定高考目标 基础知识回顾 高考得分策略 随堂达标演练 定时高效检测
栏目导引
(2)受热分解
NH4Cl、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氨和铵盐ppt1 人教版

氨和铵盐ppt1 人教版
铜陵发生液氨泄露事故
据新安晚报消息: 2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 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 槽罐喷出 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 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 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周围寒气逼人。附近 居民呼吸都感到困难。 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
思考
2、氨气与酸的反应
NH3+HCl = NH4Cl NH3+HNO3 = NH4NO3
2NH3+H2SO4 = (NH4)2SO4 讨论三 氨与酸发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氨与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3 + H+ = NH4+
氨和酸发生反应的过程:
H N H H
H
思考
——从氧化还原角度来研究氨气 1、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3 2、氨气具有什么性质? 还原性
B.NaHCO3和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四、氨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制纤维、塑料、氨基酸 等(有机合成工业)
制铵盐、 制纯碱

制尿素
制硝酸
制医用稀氨水、 用做制冷剂
练习1.关于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氨分子的结构呈三角锥形,是非极性分子
B、氨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可用排水法收集 D、液氨可作用制冷剂
氨气对人的眼、鼻、喉等黏膜有刺激作用,接触时应小心。 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状,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 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附近居民用湿毛巾捂住鼻孔呼吸,尽快逃离现场, 实施自救。
第二节 氨和铵盐
第1课时 氨
一、氨的结构 分子式 电子式

高中化学必修2第5章第2节 氨和铵盐 练习新解析版)

高中化学必修2第5章第2节 氨和铵盐 练习新解析版)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1.下列关于氨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B .氨气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 .氨气具有还原性D .可以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 【答案】B2.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 A .N 2和H 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B .加热NH 4Cl 制取氨气 C .将浓氨水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 D .将NH 4Cl 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 【答案】C【解析】A 项适合用于工业生产;B 项因为NH 4Cl 分解生成的NH 3、HCl 遇冷又化合为NH 4Cl ,不能制取氨气;D 项由于NH 3极易溶于水,不适合制取NH 3。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NH +4+OH -=====△NH 3↑+H 2O B .NaOH 溶液与NH 4Cl 溶液混合加热:NH +4 +OH -=====△NH 3·H 2O C .氨水中加盐酸:NH 3·H 2O +H +===NH +4+H 2OD .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 2++2NH 3·H 2O===2NH +4+Fe(OH)2↓ 【答案】C【解析】A 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 项,加热条件下NH 3·H 2O 应分解为NH 3和H 2O ,离子方程式应为NH +4+OH -=====△NH 3↑+H 2O ;C 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D 项,向氨水中滴加FeCl 3溶液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 3++3NH 3·H 2O===Fe(OH)3↓+3NH +4。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 3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 均呈-3价C .NH 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 D .NH 4Cl 和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答案】C【解析】A 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如NH 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如硝酸铵);D 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 4Cl 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氨及铵盐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氨及铵盐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加热
②NH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H2O。+CO2+NH3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2.铵盐的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 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4Cl+NaOH。====NaCl+ NH3∙ H2O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C )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
装置是___C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 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②__④___。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如图中的a为浸有稀硫酸的棉花
(3)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__________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4+
6.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 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 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②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
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C )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工业生产 B.加热NH4Cl制取氨气 C.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浓氨水 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第5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第5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课件)
探究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
1.实验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2.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一、氨气
3.实验讨论:
(1)烧瓶中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2)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3)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1)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2)引发喷泉实验。
(3)氨的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有 OH- 存在。
一、氨的性质
探究实验2: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观察现象。
(1)实验现象:两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
(2)实验原理: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 NH3 和
HCl 反应生成白色NH4Cl固体:
NH3+ HCl
NH4Cl
一、氨的性质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此 NH3能被催化氧化生成 NO。
NH3·H2O
一、氨的性质
小试牛刀
1.判断正误。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 )
(2)1 mol·L-1氨水中的 c(NH3·H2O)为 1mol·L-1。 ( × )
(3)氨水可以导电,所以 NH3为电解质。 ( × )
(4)浓氨水与所有酸反应均有白烟产生。 ( × )
一、氨气
探究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反应。
1.实验操作:将两个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
相互接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3.实验原理:NH3+HCl NH4Cl。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
二、铵盐、NH4+ 的检验
加热盛有 NH4Cl固体的试管,现象有: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②

氨和铵盐-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氨和铵盐-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5-6:喷泉实验P13
实验现象: NH3 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
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

实验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 。
水、酚酞
① 引发喷泉的操作是什么?
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胶头滴管,
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NH3 ②烧瓶里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

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1)氨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4NH3 + 5O2
4NO + 6H2O(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问题:你认为NH3能否像很多可燃物一样在O2中燃烧呢? 能。但若将NH3在纯O2中燃烧, 则产物为N2 4NH3 + 3O2 点燃 2N2 + 6H2O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一样)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3. 氨气的弱还原性: N-3H3
“三分四离”
注意:
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氨气是碱
➢ 氨水是弱碱
➢ 液氨是弱碱 ➢ NH3·H2O是弱碱
➢ 氨水呈弱碱性。
NH3是碱性气体,氨水是碱性溶液,NH3·H2O才是弱碱
几点说明: 1. NH3·H2O是弱电解质, NH3是非电解质 氨水呢? 2.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指最初溶解的NH3的量 3.a mol/L的氨水中的守恒关系:
致冷剂
制炸药 制硝酸
NH3
制氨水
制氮肥
用途: 制化肥、氨水、硝酸、液氨用作制冷剂等
课堂小结:
1、氨气的物理性质
与水反应“喷泉实验”
2、氨气的 化学性质
① 碱性气体: 与酸反应
与氧气催化氧化 ② 氨的还原性 与氯气反应

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 第十一章 第二节 胺

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 第十一章 第二节 胺

第二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法定义: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所得到的化合物。

分类:根据氨分子中的一个、二个和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分成伯胺(10胺)、仲胺(20胺)和叔胺(30胺)。

相当于氢氧化铵NH 4OH 和卤化铵NH 4X 的四个氢全被烃基取代所成的化合物叫做季铵碱和季铵盐。

NH 3 → R-NH 2 伯胺→ R 2NH 仲胺→ R 3N 叔胺NH 4OH → R 4NOH 季铵碱NH 4X → R 4NX 季铵盐根据氨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胺(R-NH 2)和芳香胺(Ar-NH 2)。

根据氨基的数目又可分成一元胺和多元胺。

应当注意的是:1、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分级依据不同。

胺的分级着眼于氮原子上烃基的数目;醇的分级立足于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级别。

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属于伯胺。

叔丁醇 (30醇) 叔丁胺(10胺)2、要掌握氨、胺和铵的用法。

氨是NH 3。

氨分子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余部分叫做氨基-NH 2,(去掉二个氢原子叫亚氨基=NH)。

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生成有机化合物的胺。

季铵类的名称用铵,表示它与NH 4的关系。

命名:对于简单的胺,命名时在“胺”字之前加上烃基的名称即可。

仲胺和叔胺中,当烃基相同时,在烃基名称之前加词头“二”或“三”。

例如:CH 3NH 2 甲胺 (CH 3)2NH 二甲胺 (CH 3)3N 三甲胺C 6H 5NH 2 苯胺 (C 6H 5)2NH 二苯胺 (C 6H 5)3N 三苯胺而仲胺或叔胺分子中烃基不同时,命名时选最复杂的烃基作为母体伯胺,小烃基作为取代基,并在前面冠以“N”,突出它是连在氮原子上。

例如:CH 3CH 2CH 2N (CH 3)CH 2CH 3 N-甲基-N-乙基丙胺(或甲乙丙胺)C 6H 5CH (CH 3)NHCH 3 N-甲基-1-苯基乙胺C 6H 5N (CH 3)2 N,N-二甲基苯胺季铵盐和季铵碱,如4个烃基相同时,其命名与卤化铵和氢氧化铵的命名相似,称为卤化四某铵和氢氧化四某铵;若烃基不同时,烃基名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襄樊五中】第七章第2节《氨气铵盐》第1课时

【襄樊五中】第七章第2节《氨气铵盐》第1课时

第七章氮族元素第二节氨、铵盐(2课时)第一课时一、本课要点1.氨分子的结构2.氨的性质二、课前思考1.氨、液氨、氨水和铵有何区别?2.氨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3.喷泉实验说明氨具有什么重要的物理性质,它还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它所依据的原理又是什么?4.从氮的化合价来看,氨应具有还原性,举例说明。

5.氨气除表现还原性外,还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你怎样理解这些性质?三、同步训练1.下列关于氨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分子是非极性分子B.氨分子是极性分子C.氨分子是平面三角形结构D.氨分子中的N—H键是极性键2.做喷泉实验时(以水为吸收剂)()。

A.烧瓶不需要干燥B.系统不能漏气C.所选气体一定要极易溶于水D.所选气体只要能溶于水即可3.如图,在一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有一悬浮小球,当向烧杯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后,小球沉到水底的是()。

A.HCl B.NH3C.浓H2SO4 D.浓HNO34.下列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比空气的密度大C.易液化D.极易溶于水5.下列有关氨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B.氨水显碱性C.氨气遇酸能产生白色烟雾D.氨在催化作用下可被氧化为N26.标况下,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某种气体,若按以下组合,分别将两种气体混合,混合后整个容器中压力最小的是()。

A.NH3和O2 B.N2和H2 C.NO和O2 D.NH3和HCl7.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人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12.5%B. 等于12.5%C. 等于12.5%D.无法确定8.从某些反应看,NH3和H2O、NH4+和H3+O、NH2-和OH-、N3-和O2-两两类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正确的是()。

①2Na+2NH3 2NaNH2+H2↑;②CaO+2NH4Cl CaCl2+2NH3↑+H2O③2Mg(NH2)2 Mg3N2+4NH3↑;④NH4Cl+NaNH2 2NH3↑+NaClA.只有①B.①②④C.只有②③D.都正确9.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的原理,在一根120cm长的玻璃管两端相连的容器内分别盛有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若两种气体同时扩散,玻璃管内最先看到白烟处大约在()。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

第2课时氨和铵盐一、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沸点2.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①打开止水夹。

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烧瓶内液体呈色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氨水)呈性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氨与氯化氢反应生成(2)氨的化学性质3.用途(1)氨易,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2)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 NH+4+OH-()(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4()类比氯水的成分的分析方法,氨水中有哪些微粒?提示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图示装置探究氨的性质。

(1)①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向②中滴入浓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将灼热的铂丝伸入③中锥形瓶,可观察到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及少量白烟生成。

该过程会同时发生多个反应,写出NH3和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锥形瓶中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装置图1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

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________。

氨合成

氨合成
常见催化剂型号:国内A106,A109,A110,A201 国外:KMI,KMR(丹麦),ICI35-4(英国) C73-1,C73-2-03(美国)
第三节 氨合成催化剂
二、催化剂的还原与保持
氨合成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是Fe3O4 ,必须经过 还原后才有活性,该活性不仅与还原前的化学组成和 结构有关,而且与制备方法及还原条件有很大关系。
第二节 氨的合成反应动力学
第二节 氨的合成反应动力学
第二节 氨的合成反应动力学 一、动力学方程 氮和氢在催化剂上的反应,一般认为是氮被催化剂活化吸 附离解为氮原子,然后逐步生成NH、NH2、NH3;
氨合成反应历程 (1)气体反应物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 (2)反应物扩散到催化剂毛细孔内表面; (3)气体被催化剂内表面活性吸咐; (4)反应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中 间化合物,形成吸附态的氨
为统一物料基准,采用氨分解基流量表示
混合气体流量以氨分解基流量表示公式
N

1
N0 y( NH 3 )

V0
22.41 y( NH 3 )
第二节 氨的合成反应动力学
影响氨合成反应速度的因素:
(1)压力:提高压力,使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相应减小,单位 体积中气体分子数增加,因而缩短了分子间距离,分子碰撞 的机会增多,促使反应速度加快.正反应速度与压力成1.5次 方关系,而逆反应速度与压力成0.5次方关系,所以提高压力 明显有利于氨合成反应速度.
F 38338.9 0.23131
T

T3
p
22.3864T 10.57 104T 2 7.0828 106T 3k J / k mol
实际上由于混合时吸热,其热效应小于以上计算值.

第二节 氨 铵盐

第二节   氨  铵盐

第二节 氨 铵盐一、铵1.铵分子的结构 N 电子式 H 结构式 H 空间结构 H H H :N : H -N H H H 三角锥形、极性分子2.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体、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作制冷剂)3.氨的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Ⅰ.NH 3极易溶于水1:700Ⅱ.水溶液显弱碱性。

NH 3 + H 2O = NH 3·H 2O (一水合氨) 碱性:NH 3·H 2O NH 4+ + OH - 或:NH 3 + H 2O NH 4+ + OH - 不稳定性:NH 3·H 2O = NH 3↑ + H 2O注:1.氨水中主要成分是NH 3·H 2O 而不是NH 32.弱碱性,即部分电离弱电解质。

3.氨水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

②.与酸反应:Ⅰ.与酸分子:NH 3 + HCl = NH 4Cl (白烟)Ⅱ.与H +:NH 3 + H + = NH 4+ ③.与氧气反应:氨的催化氧化 4 NH 3 + 5 O 2 4 NO + 6 H 2O (氨的还原性) 应用:工业制硝酸4.氨的用途二、铵盐1.物理性质:均是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一般放出NH 3和酸。

A .挥发性酸铵盐:加热一起挥发,冷却又结合成铵盐。

NH 4Cl = NH 3↑ + HCl (受热) NH 3 + HCl = NH 4Cl (遇冷)B .不稳定性酸铵盐:酸分解挥发NH 4HCO 3 = NH 3↑ + H 2O ↑ + CO 2↑C .强氧化性酸铵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放出氨气。

2 NH 4NO 3 2 N 2↑+ O 2↑+ 4 H 2O ②.与碱反应:通性:铵盐 + 碱 NH 3↑(NH 4)2SO 4 + 2 NaOH = Na 2SO 4 + 2 NH 3↑ + 2 H 2ONH 4NO 3 + 2 NaOH = NaNO 3 + NH 3↑ + H 2O应用:①.用于实验室制氨气。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节第2课时氨和铵盐学案 人教版必修2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节第2课时氨和铵盐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氨和铵盐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真实情境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制备,认识氨气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铵盐的主要性质,认识铵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氨气及铵盐的性质及转化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能依据实际条件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方法提出解决合理施用氮肥的措施,逐步形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观念2.能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氮肥的合理施用等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新课情景呈现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NH+4、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NO-3和有机态氮肥——尿素[CO NH22]。

氮元素是植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必需的组成元素,也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施用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并能提高作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让我们走进教材,学习氨和铵盐。

课前素能奠基新知预习一、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特性__无色__气体气味__小于__空气__极易__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__700__体积的氨气易液化2.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实验装置操作打开止水夹,并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__形成红色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____产生大量白烟__结论__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____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色晶体__(2)氨气的性质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__制硝酸__的基础。

(3)氨水的性质二、铵盐1.用途与物理性质(1)用途: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2)物理性质:颜色溶解性状态白色__易溶于__水晶体2.化学性质(1)铵盐的化学性质易错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如硝酸铵。

(2)实验探究实验装置铵盐溶液NH4Cl溶液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现象__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纸变蓝__结论__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__,离子方程式为__NH+4+OH-═══△NH3↑+H2O__应用①__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__②__制取氨__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预习自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NH+4。

氨气的性质

氨气的性质

氨气的性质氨气的性质《氨》是上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中的第二节《氨铵盐》的第一课时包含氨的物理性质、及氨的化学性质。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氨及其产品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氨的结构、性质典型为学生把握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讨论氨的有关化学性质过程中既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又能为学习铵盐、硝酸、合成氨等知识打下基础。

因此理解和掌握好氨的性质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 理解氨的分子结构 ? 通过探究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与酸反应的实质 ? 结合氨的性质了解并解释其用途知道氨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氨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验现象抽象到理性认识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 通过氨的有关性质中可逆反应理论、弱电解质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 利用氨的化学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中利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 通过课前预习小组集体的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课堂总结-回馈-评价的复习模式激励学生利用教材内容、各种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及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作业的完成与自我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想和创新意识 ? 通过体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意识 ? 通过氨气化学性质在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习惯二、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氨水中的平衡和氨水的成分氨的催化氧化——氨的还原性2.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查阅文献互动学习三、课程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1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随堂训练
一 喷泉实验探究
重难归纳
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装置。
(1)原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
压强差,则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
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课前•基础认知
(2)装置。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2.实验成功的关键。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3.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5.检验是否收集满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另一种方法是用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说明已收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B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
N
解析:检验
时,先将固体物质溶解,用到蒸馏水;再向溶
液中滴入碱液,用到NaOH溶液;加热检验是否产生NH3,用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反应容器口。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三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瓶底部淋一些热水;用冰袋包住烧瓶底部;在烧瓶底部淋少量
酒精等。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特别提醒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名称
液氨
氨水
纯净物(非
物质分类
混合物(NH3·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氨
授课人:程为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使学生了解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分子的极性;氨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实验结合。

[教学过程]
一、氨的分子结构
问1: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问2:NH3分子中,N原子与3个H原子空间排列如何?
问3:N-H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引入: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小结:分子极性判断规律。

问4:NH3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练习题见课件。

二、氨的物理性质
[展示氨的样品] 观察并小结氨的物理性质?
引入: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引入氨的喷泉实验。

三、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问1:实验现象?
问2:形成喷泉的原因?得出什么结论?
问3:烧瓶内的溶液为什么变红?得出什么结论?
问4:如果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请两位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

小结:氨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问1:写出氨与硫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氨与氧气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
NH3中氮元素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因而具有还原性。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写出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介绍该性质在工业中的应用。

四、氨的用途
填写表格,掌握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五、知识小结
本节课知识小结见课件。

六、巩固练习
练习题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