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的再现代性 ——参照林风眠和徐悲鸿艺术

合集下载

徐悲鸿与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研究

徐悲鸿与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研究

徐悲鸿与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研究作者:董政宏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 ; 要: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向西方探求真理,寻觅使中国富强的道路。

大规模地、全面地对传统文化的猛烈批判,对当时的艺术思潮和美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我国非常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主体融合了西方文化艺术。

在发展中国传统美术,建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上,坚持中西融合的方式,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精华。

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我国的美术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对中国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徐悲鸿;林风眠;美术教育理念中图分类号:J20-4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92-01一、徐悲鸿的艺术主张及美术教育思想徐悲鸿受法国学院派训练时间最长,集中体现在他的人体素描和油画习作中。

受古典主义的影响,更加注重结构及人体的动态和节奏,用线精微、深入、坚实、简约。

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造型、观念完全不一样,中国画是以笔墨情趣和意境的传达来传统中国画的精髓。

中国画的表现是走在再现与表现之间。

注重主观的意象表达,表达的自由,中国画则被归纳为一种程式。

徐悲鸿和林风眠二人都曾不约而同地把对中国画的变革作为此种转换的内在需求。

因此,他所想要的中国艺术复兴,“乃完全回到自然,师法造化”,徐悲鸿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改良理论,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和改良,确立了现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

但徐悲鸿的言论中并未对中西在造型和创作观念上的各具特色、自成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所以徐悲鸿一生的言行都集中在对写实主义的倡导上,对中国画他始终抱着批判的革新的眼光。

他的功绩并不只是将西方写实手法引入到中国,集中体现在徐悲鸿所倡导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想,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等。

这些作品的创作继承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传统具有时代精神气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林风眠,原名林炳世,字风眠,号西湖叟、湖心居士,号为寓意着他被西湖吟风摄受,因而得名。

他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收藏家、文化学者,人称"近代文人第一"。

林风眠被誉为"百技难出一人",他不仅在绘画、书法、收藏方面有一定造诣,而且在思想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观点在当代也很有现实意义。

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西方式的透视构图、光影表现相结合。

他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线条的流畅性,同时兼顾了中国画的意境内涵。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西方绘画元素,画面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样,明暗对比强烈,构图明快流畅,给人以一种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兼具西方绘画艺术特点的感觉。

他曾经说过:“我画画融合了中西的精华,大胆地追求东西方绘画最高境界的融会贯通,这是画坛新风。

”林风眠的书法作品同样注重中西融合,他在书法方面的创作也非常独特。

他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技法和精髓,还融入了西方书法的笔法和形式。

他的书法作品秀丽大方,带有一种现代气息,既有传统中国书法的神韵,又有西方书法的简洁明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他自己曾经说过:“我在中国的书法创作上,力求融合中西文化精华,带来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林风眠在收藏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收藏品融合了东西方的精髓,汇聚了中国古代艺术品和西方艺术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收藏风格。

他常说:“收藏也是一门艺术,要学会欣赏和琢磨,要有审美的眼光和鉴定的能力。

”他的收藏品中既有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瓷器等,也有西方的绘画、雕塑、家具等,这些收藏品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也为他的艺术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林风眠的思想观点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他提出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理念,认为中西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主张在交流中学习借鉴,达到合作共赢,实现中西文化的和谐发展。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中西调和是指将中西方元素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调和状态,以提升文化艺术的表达。

这是一种文化交融的方式,既不失中华传统的底蕴,又能吸取西方的先进成果,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家的翘楚,他自幼饱览群书,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热爱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了大量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

而与此他也对西方绘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积极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和理论。

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明显的中西调和的元素。

在构图上,林风眠的画作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美感。

他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山峦起伏和树木流畅的线条,在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光影处理上下功夫,使得画面更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他通过勾勒周围的景物,营造出中国山水画中所特有的空灵感和自然意境。

这种对西方透视法和中国山水画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兼具现实主义细腻的观察力和儒释道哲学的境界。

在题材上,林风眠的作品也展示了中西调和的特点。

他的作品既有西方油画中常见的风景、人物、静物等题材,又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他的作品“望夫山”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妇女望夫的情景,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但在绘画技法上,他运用了西方的油画技法,以柔和的色彩和精细的笔触表现了女性的憔悴和思念之情。

这种中西元素的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并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林风眠在材料和绘画工具上也进行了中西调和。

他既使用了传统的中国颜料和宣纸,又学习和运用了西方的油画颜料和画布。

这种不同材料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古朴质感,又具有西方现代绘画的明亮和光泽。

他还尝试了新颖的创作技法,如在油画中加入大量的水墨,使得作品的笔触显得流畅而自由。

林风眠通过中西调和的方式,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他在画作中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美感,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具备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交融,更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徐悲鸿的绘画风格及其艺术思想

徐悲鸿的绘画风格及其艺术思想

徐悲鸿的绘画风格及其艺术思想一、徐悲鸿的绘画风格被称为画坛"金陵三杰";之一的徐悲鸿,诞生于19世纪。

当时正值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的时期,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徐悲鸿深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

他主张开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即将西方的写实运用到中国画中,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和面貌,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思想。

〔一〕留学期间〔1919~1927年〕:欧洲古典写实主义风格。

徐悲鸿自幼受到了朴素绘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另一方面那么以为人绘画肖像为生。

在传统观念里,肖像最大的要求就是形似。

故而徐悲鸿的绘画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根底,这一点可从其早期绘画作品中的逼真和形似找到印证。

后徐悲鸿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先后到日本、法国求学。

在日本期间,徐悲鸿认识到了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日本绘画已经"渐能脱去拘守积习,而会心于造物";,在比照了日本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之后,徐悲鸿逐步形成了对写实、务实风格画风的欣赏。

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恰逢现代主义流派风行法国,不过徐悲鸿接受的是正规学院派教育,其老师达仰也是一名写实主义画家。

故而,徐悲鸿对欧洲古典写实主义格外推崇。

这一时期的徐悲鸿国画作品较少,油画作品较多,其1923年的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

随后的?持棍老人??箫声??自画像?等作品均获得了法国美术界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徐悲鸿作品是其创作阶段的第一个小顶峰,画作众多,对色块的运用和西方光照明暗的比照,也使得其油画作品得到了完善,已经具备了西方作品的写实技巧。

〔二〕回国后〔1928~1936年〕:中西文化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回国后,徐悲鸿大力主张素描是一切绘画造型的根底,倡导通过西方写实主义改变中国画的现状。

可以说,徐悲鸿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素描技艺的传导者。

不过徐悲鸿的素描和西方素描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虽然徐悲鸿的素描同样注重透视、结构和明暗处理,但他在此根底上增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以线为标准的虚实、轻重和顿挫的技巧。

论林风眠的绘画艺术特色

论林风眠的绘画艺术特色

论林风眠的绘画艺术特色作者:沈昭杨来源:《南风·下旬刊》2014年第07期摘要:林风眠推行中西艺术融合理论思想,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探索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相结合,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

本文主要分析了林风眠作品的绘画艺术特色,以期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带来有意义的启发与经验。

关键词:林风眠;绘画;艺术特色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代表人物。

虽然他的艺术道路充满了坎坷与崎岖,但他努力探索“中西融合”绘画道路,将中外绘画技法相融合,并大胆创新。

林风眠的绘画题材丰富,在人物、花鸟、风景等方面都有探索,形成了具有林氏风格的绘画创作。

林风眠先生的绘画艺术成功为中国画的改革指出了一条新路,为传统中国画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生机。

林风眠不仅在美术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更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留下了许多值得思索和探究的空间。

一林风眠绘画的历史背景林风眠出生在上世纪初,其父为石匠手工艺人,且略通书画。

在其父的影响下,林风眠自幼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学毕业后,林风眠作为中国留法学生,前往法国学习西洋画。

留学其间,他获得了大量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也了解了欧洲的各类艺术形式和绘画风格,为其后来的艺术创作和倡导的“中西融合”的绘画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杭州艺专校长。

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他离开教学工作岗位,潜心进行绘画创作。

林风眠作为我国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撰写了大量有关中西绘画融合的文章,如《东西艺术之前途》、《艺术丛论》、《中国绘画新论》等,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如《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宫女与花瓶图》,出版了《林风眠画集》。

林风眠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一)“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是吸取了西方艺术写实的优点,又融入了大量东方绘画的特征,并非严格的写实,因而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

绘画里的中国:走进大师与经典-网课答案

绘画里的中国:走进大师与经典-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1. 单选题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任务不包括()。

( 1.0 分)喂尊国学2. 单选题林风眠的新艺术阶段中的主题比较少出现的是() 。

( 1.0 分)社会3. 单选题() 指出了“中国已经在文化领域消失了”。

( 1.0 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4.单选题徐悲鸿曾说 :“ ()习画之所 ,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 1.0 分)土山湾5. 单选题三十年代的木刻团体的最大特点是()。

( 1.0 分)关注现实6. 单选题林文铮笔下的新艺术运动的“四大巨子”是指() 。

( 1.0 分)塞尚、凡·高、高更、雷诺阿7. 单选题() 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清朝时期广东流行的绘画风格。

(1.0 分)没搜到哦 ~8.单选题林风眠担任“北平艺专”的校长之后增设了哪个系 () 。

(1.0 分)雕塑系9.单选题徐悲鸿主张 (), 因此他的教学基础是素描。

( 1.0 分)写实绘画10.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产生的背景。

( 1.0 分)清政府宫廷绘画中 ,西洋画风的流行。

11.单选题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在 ()合并。

( 1.0 分)湖南沅陵12.单选题没搜到哦 ~13.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对冯钢百产生影响的艺术。

( 1.0 分)日本的艺术14.单选题《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包括了 () 的文章。

( 1.0 分)大村西崖15.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

( 1.0 分)陈老莲16.单选题 () 是拉斐尔的作品。

( 1.0 分)《披纱巾的少女》17.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任伯年作画的特点。

( 1.0 分)强调金石入画18. 单选题用西洋红画国画,可以说始于 ()。

( 1.0 分)郑曼陀19.单选题 1923 年高剑父创办 (),开始招收学徒、推广新国画。

( 1.0 分)春睡画院20.单选题 () 属于颜文樑的早期创作。

徐悲鸿和林风眠在现代中国画语言变革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

徐悲鸿和林风眠在现代中国画语言变革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

试论徐悲鸿和林风眠在现代中国画语言变革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摘要】随着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艺术家对民族性与中西合璧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徐悲鸿与林风眠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二人都是选择的中西结合改造中国美术的道路,但他们的主张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分别以“中西调和”和“中西融合”的理论,将单纯的中国画改革为适应大众精神和时代需求的现代绘画形式,使传统中国画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

【关键词】徐悲鸿;林风眠;现代绘画;变革中国画有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和时代特征,在特有的空间内繁荣、进步。

中西合璧给传统的中国画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比如新的技法,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等。

徐悲鸿与林风眠在当时的艺术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把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当代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徐悲鸿、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及实践的异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

徐悲鸿和林风眠是在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与中西文化的撞击中成长起来的新青年,他们都肩负着改造中国画的艰巨使命,使中国画在新艺术样式实践的道路上逐步成长,不断创新。

由于徐悲鸿、林风眠拥有的文化背景、自我素质、心理特征和艺术感悟的不同,所以在各自的美术文化基础上构建了具有独自特色的艺术模式。

在中西艺术融合的艰辛征途上,徐悲鸿与林风眠开拓出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来,徐悲鸿侧重于写实主义,而林风眠倾向于表现主义。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上,追求的是一种写实风格,主张将西画的技法运用到中国画中,把握形体上的准确性,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进行一条中西方艺术借鉴、融合、创新之路;而林风眠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追求一种表现风格,强调对艺术本质内在美的追求,主张借西方艺术来整理中国画,从心理上把握艺术的内涵感悟,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

徐悲鸿、林风眠都是接受西方教育的大画家,都为中国画的改良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主张既各有特色,又互相补充,共同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受龙,字思野,号风眠,广东潮阳人。

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和艺术评论家,被誉为“中国画坛的泰斗”。

林风眠的艺术作品以花鸟画著称,尤其以他的兰花画、牡丹画、菊花画为代表作。

“中西调和”是林风眠的艺术追求,也是他对于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理念。

林风眠的“中西调和”是指他在绘画艺术中努力寻求中西文化的融合和交融。

他不仅研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还深入研究了西方绘画理论和技巧,将二者进行了合璧。

他认为,只有汲取中西文化的精华,才能真正使绘画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艺术表现方面,林风眠的绘画作品注重形式的美感和技巧的运用,同时注重艺术的内涵和思想的表达。

他通过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光影和写实表现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的画作常常能够展现出严谨的构图、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典雅而又逼真的感觉。

在绘画题材方面,林风眠善于将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与西方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他以花卉和鸟类为主题,通过写实的手法描绘它们的形态和姿态,同时注入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他的作品往往富有诗意和哲理,能够引发人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林风眠的“中西调和”在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新中华艺术”,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绘画理念和技巧对后来的一代中国画家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开创了中国画坛的新局面。

林风眠的“中西调和”是他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追求和创作理念,通过将中西文化相融合,他成功地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

他的艺术作品充满着中西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境界。

他的绘画艺术在当代中国画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我们后来者来说,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遗产和传承。

坚定的艺者——从徐悲鸿的艺术教育人生看当代美术教育

坚定的艺者——从徐悲鸿的艺术教育人生看当代美术教育
文章 编号 :6 3 2 (0 20 - 2 80 17- 1 2 1)60 6 -2 l 1
流画派 。他的现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遭到了当时绘画界守旧派 的
极力反对。但徐悲鸿的中西融合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褒西贬中的
倾 向。
林风版对 中西绘画都不抱有成见. 主张中西画不分科 . 合称为 “ 绘画系” 他认为中西艺术各有所长 , 。 所以“ 短长互补 , 世界新艺术 之产生” 。他正是将中西艺术放在同一个层面看待 , 中西方艺术史 两个是两个平等的主题 , 不分谁弱谁强 , 林风眠 昌 导的新艺术更 多的是艺术的内在功能出发 . 避免了艺术语言形式上的纠缠 , 希望 艺术能 b 的内心世界出发 , 将人的审美教育作为第一位 . 由影响
中国美术教育从 开始到现在,有许多开拓者如徐悲鸿 、林风
于林风眠 、 徐志摩等人 的艺术主张时 , 又略显守成 。但他坚定 的 他 坚持自己的写实主义教育方针 。对我国以后的艺术教育有着不可
代替的影响。 “ 培植纯正坚实之艺术基础 以造就 自力发挥之 艺术专才” 养 “ 成 中学及师范学院之各种艺术师资”养成艺术批评及远道之人以 “ 提高社会之艺术风尚而陶铸优 美雄厚之民族 } 生”这 些正是徐悲鸿 的艺术教育主张。3 年代, 0 徐悲鸿在素描教学上就已经形成了“ 尽 精微, 致广大” 的原则. 新七法” 以“ 为定则 , 三宁三毋” 以“ 为要求的
描 为 法 式素 描 ) 一切 造 型 艺 术 的基 础 ” 观点 . 倡 “ 为 的 提 师造 化 ” 。
径探索着救国图强的道路。88 , 19 年 以康有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 光绪皇帝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 史称戊戌变法。 这场
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在戊戌变法失败 后又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产生。东西方 的思想文化不断的相 互碰撞交融 , 又 不1仅表现在政治领域, 中国的古老艺术形式也逐渐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篇一:第四单元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1)第四单元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第1课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中国美术变革。

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知识回顾。

关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区别于西画的主要特点,接着展示20世纪以来的多幅中国画作品。

提出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与传统绘画相比有何不同?引出课题—板书:《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二、讲授新课20世纪中国画创新与继承的历史背景1.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

2.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3.写实改造中国画——中西融合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提出“写实改造中国画的观点”,主张引进西方绘画观念与方法,使其与中国民族传统相“融合”或“协调”,以振兴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等a、徐悲鸿:(1)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

(2)《泰戈尔像》与黄慎人物画比较,学生讨论并回答两者的异同。

黄慎人物画:写意,运用线条塑造形象,强调了用笔的书法式表现和韵律感。

《泰戈尔像》:写实,中国画笔墨与西方解剖、明暗相结合,注重对形象特征的刻画。

(3)欣赏《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4)《群马图》与古代绘画比较。

三、实践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或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油画专业开题报告

油画专业开题报告

油画专业开题报告油画专业开题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油画专业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油画专业开题报告1油画传入中国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而这一段时间对于传统的文人画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文人画的传统以及所形成的民间审美,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古老的中国。

因此,中国文人崇尚的道德标准并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相对完整。

一、中国油画文人画倾向的源起油画从明代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大概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早先多限于皇家、贵族的肖像描绘。

19世纪末,西方打开了古老中国的门户,传统的私塾被现代教育的大学所替代,一批中国留学生到西方去接受新式教育。

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中国艺术的贡献及其趋向》一文中提到:“许多文人画家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结果画中的风景成为不合理的东西,毫无新鲜感觉的东西。

”①表面上看,是两种绘画形式之间的不同,实质上是两种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文人画的特色——一个比较的观点》一文中举了一个中西诗人比较的例子,笔者觉得十分生动透彻,他说:“巴洛克的诗人要表达视觉的强度,往往集中五色粲然的要素,然后再不遗余力幻化出无限的光彩,他们的绘画也是这样。

然而中国画的用色却有别趣,黄庭坚写李公麟的诗,用的也是一色笔墨:‘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句中可堪玩味者,有三,首先是淡墨,中国传统绘画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其次是‘写’,由于毛笔是中国文人最重要的抒情言志的工具,这就透露出书法和绘画在中国何以成为艺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诗,单单书法和绘画的技术练习还不足称诗,广泛阅读的文化教养才是诗事。

”②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中,画的“意思”最重要,画外的意蕴才是要表达的主体。

文人画的出现较院体画稍晚,而文人画却拥有了更高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更多地归功于书法。

林风眠和他的弟子们

林风眠和他的弟子们

86Focusing聚焦林风眠和他的弟子们策划 文/郑朝辉上个世纪, 为数颇众的中国书画家在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引领之下, 纷纷投入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行列当中, 试图在探索中西合璧的路上, 找出各自的艺术面貌。

然而引领风骚的这两位, 对于如何突破中国绘画现代化的困境, 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徐悲鸿认为, 必须要借重西方的写实技巧,从解剖学、素描等基础做起;林风眠则认为中国绘画里的写意, 便能与西方现代主义融合, 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新美术。

简单来说, 前者更注重的是创作技巧的结合, 后者则着重在思想的融合, 中国的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 自此衍生出不同面向的发展。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 执掌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的林风眠以思想诱导的教学或更加符合时代潮流, 也因此造就了众人所熟悉的华人现代艺术一票杰出艺术家, 如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席德进与赵春翔等人, 他们秉持着自由开创的精神,着重艺术自身的变革与个人面貌的创造, 透过不同媒材、技法与思想的交融, 各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林风眠以中西融合的观点试图用西方现代艺术切入中国绘画,寻找一种暂新的绘画语言,他抽去中国画赖以生存的笔墨骨线,着重事物神韵、诗意表达,这些特点在赵无极和朱德群画风上得到更大的发扬。

林画中重视阳光、色彩、线条、结构、节奏感受,同时淡化传统笔墨程式,并开启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关注,这些特点都在诸众弟子中得到更多的体现,在其众弟子中只有李可染和吴冠中的中国画是多有运用笔墨去表现的。

吴冠中以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探索,走赵春翔赵无极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87出一条既有西画抽象构成,又有东方意境的诗意化的道路,以少有的点、线、面,几何块面抽象,挥毫泼墨写意感的中国画世界,在林风眠众弟子中有更多的笔墨回味和韵致,有着更多的与传统中国画更接近的风貌。

赵无极以西方油画的技法、抽象画面表达天、地、水、火蓬勃东方自然观,在艳丽明亮的色彩和光线空间中,表现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精神,体理中西融合的意韵,严格说赵无极是以西画的形式表现中国人、中国文化意识,无法完全称之为中国画,而是西方画法的中国画家。

玻璃的斯芬克斯——解读画家林风眠

玻璃的斯芬克斯——解读画家林风眠
家林风眠
. 孔 迪
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 , 林风眠可 算是最有争议的艺术家了。 褒他的人 说他是中国传统绘画革新者中最富 实践成效的一人, 是中国画“ 前卫派” 的开创者。 贬他的人说他在油画技法 方面不如现代年轻人, 而在国画技法 方面也比不上齐白石、 吴昌硕等同时 代艺术家,教育方面又不如徐悲鸿。
似这样为艺术技法不够精湛, 为教育 又不能敬业的人,不能称之为大师,
只能称之为二流艺术家罢了。 然而艺
术要反映时代的精神, 要有自己的内 容, 还要有自己的理论 , 只能在摸索 中前进。纵观历史上的艺术家, 大体 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有的以盛唐传 统来改良近代传统, 例如张大千;也 有的以表现世俗来反宋元以来的文 人画传统, 如齐白石; 还有的以西方 古典理论来改革传统,如徐悲鸿;另 有一类以西方现代派理论来革新传 统, 林风眠就属于这派的代表人物。 现代艺术理论中流传着这样一 种说法: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倘 若反过来讲也不错 : 凡是世界的, 必 是民族的。因此, 拿它山之石来攻中 国传统艺术之玉也是可行的。 问题在 于林风眠所用的理论, 就是在当时的 西 也属于颇有争议的理论, 用于中 国的艺术实践, 引起争议甚至非议也 是必然的。在一个时期, 林风眠曾感 到很孤独,并为此辞去了教育工作,
56


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林风眠画册》里 , 面收集了画家自己挑选的1 幅画, 2 它
向我们揭示了林风眠风格 , 以及他的
形成过程。
首先需要把这1 幅画按照一定 2 的顺序排列一下, 虽然画家并没有明 确提示怎样排列它们, 但历史以及画 家本人的经历已经给出了排列的暗 示。以下是我理解的一种排列方式 , 并附以画意解释 : 《 渔舟》 :天色将晚 , 渔民似要收 网, 横船等待着他的最后一只鱼鹰上 岸。其他的鱼鹰已经站在渔船两边, 有的在梳理羽毛, 有的在卿卿我我。 水面平静,倒映出天空中厚厚的云 层, 桅杆如琴弓, 措在如琴体一样的 船上 ,好像正在奏响一曲 《 渔舟唱 晚》 。 《 夜泊》几只渔船已经停靠在岸 : 边, 背景是墨色凝重的重山 , 它既像 母亲高耸的乳房,又像一堵墙壁, 成 为渔船避风档雨的依靠。 水气像烟雾 一样升腾, 缭绕在大山脚下, 山水朦

从客家山村走出的中国现代艺术之父——林风眠

从客家山村走出的中国现代艺术之父——林风眠
画坛 。
■●
_ _
1 2 年春 ,巴黎举行 国际艺术装饰 5 9 展 览 ,中国政 府特 指派林 风眠 为我 国参 与该 展览评 判委 员会 的唯 一代 表 。他 亦 将 自己的 多幅 国 画和 油 画送 去参展 ,被 收藏家们抢购一空。
中学 同 窗好友林 文铮 结伴 作 为第六 批 留
法 勤 工俭 学 的 学 生 赴 法 国学 习西 洋 绘 画 。初到 法 国 ,林 风眠先 进枫 丹 白露市 立 中学 补习法 文。 1 2 年 ,他转 人法国 91
林 风眠 ,原 名凤鸣。 1 0 年 出生于 0 9
广 东 梅 县 西 阳 堡 ( 白宫 镇 )。 林 风 眠 今
念 。— —题 记
说 到我 国现代 艺术教 育的奠 基人 ,
我 们不能 不提林 风眠 ;说到 中国现代 新 兴 绘 画的伟 大先 驱 ,我们 也不能 不提 林
风 眠 ;甚 至 说 到 世 纪 文 化 伟 人 ,我 们 还 是 不 能 不提 林 风 眠 。
1 1 年 7 ,林 风 眠 中 学毕 业 ,与 9 7 月
在 哥 罗 蒙 画室 这 个 学 院 派 的 “ 老
巢 ” ,林 风眠完 全沉 迷于 细致 的 写实主
义学院派 画风之 中。这时耶西斯给了林
风眠 一记 “ 当头棒喝 ”,批评他 没有好 好学 习中 国的艺术传 统 ,并鼓励他 要 多
涉 猎 美 术 部 门 中 的 其 它 艺 术 门 类 如 雕
以他恢弘壮丽 的作 品回报 养育他 1 载 的家乡。如今 ,在纪念林风眠诞辰 1 0 9 1 周年之际 , “ 风眠 师生画作联 展”又再 次让梅 州 的乡亲欣 赏到这位客 家游 子及其 弟子的珍 贵画 林
作 ,这 让 家 乡 的 父 老 乡 亲 满 怀 骄 傲 的 同 时 ,再 次 勾 起 对 这 位 艺 坛 大 师 的 深 深 怀

略论徐悲鸿与林风眠比较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略论徐悲鸿与林风眠比较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南 京 艺 术学 院 学 报 L UN ro A J G A T 乏s一JE 一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N Rs8 D∞G — N 1\ 0 RA N N — Rs T1T N 1 l A T l El E z o 1o
略论徐 悲 鸿与林 风 眠 比较 研 究 的理 论价值 与意义 ①
程明震 ( 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 1 9 0 6
[ 摘 要]本 文 以徐 悲鸿 与林风 眠作 为研 究对象 ,从一 元 与多元 、专横 与兼容 、后 顾 与前 瞻三方 面展 开 ,对徐 悲鸿 与林 风 眠
的艺 术观 念 、艺术 思想 、作 品定位 进 行 比较分 析 和价 值 判 断 ,其 意义 在 于通 过 此课题 的研 究 ,有 利于 我们 重新 看待 中国与 世 界 的 关 系 ,认 清 中 国美 术 的现状 ,并 能于新 时代 激发 艺术 的 创造 性 , 以期 树 立 中国现 代 艺术 在 世界 文 化 中 的地位 。
徐悲鸿具 有典型 的意义 。
典 诗 与 西 方诗 的互 动 关 系 中 ,如 何定 位 中国 现 代诗 歌 ,如 何掌 握 固有 的 文 学 理论 或 诗 学 理 论 话语 权 这
[ 关键 词] 悲鸿与林风眠 ; 徐 一元与 多元 ; 专横与兼容 ; 后顾与前 瞻
[ 中图分类号]2 3 J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6 5(0 1 2 0 8 5 1 0 —97 2 )0—0 0 —0 l
关于 徐 悲鸿 与林 风 眠这 两位 2 0世纪 中 国集 美 术 实 践 家 与 教 育 家于 一 身 的 艺 术大 9 ,对 他 们 的 艺 术 币 成就 与 影 响 的 比较 研 究 和 价 值 评 判 , 直 就 是 一 个 一 相 当热 门 的话 题 。但 是 ,总 体 上 流 于具 体 的观 念 与 技 法 的评 骘 ,缺 乏 理 论 的 高 度 和 深 度 。如何 切 入 这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林风眠(1887-1955),字贻谷,号风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美术大师、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早年留学日本,后赴法国留学,深受欧洲文化的熏陶。

他融汇中西文化,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绘画技法的结合。

他提出了“中西调和”的画艺理念,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林风眠以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技法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

他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新国画”运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传统画风的束缚。

他的作品注重形式与意境的融合,既有着中国画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技法。

他的作品既有着传统绘画的深沉内涵,又具有现代绘画的新颖理念,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

林风眠“中西调和”艺术理念的形成,既和他受到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也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分不开。

他在日本学习过西方艺术,深受近代欧洲绘画的影响,尤其是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等先锋绘画流派。

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又深受法国印象派、野兽派等绘画风格的影响。

这些西方绘画风格的影响,使他对于西方绘画艺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林风眠并没有被西方绘画的影响所束缚,在艺术创作中拘泥于仿效,反而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入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方式相融合。

他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韵味,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悟。

他积极倡导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理性继承和创新,提倡绘画艺术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林风眠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韵味。

他强调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追求意蕴的丰富性和艺术表现的深刻性。

而西方现代绘画则在形式和技法上有着优势,强调色彩、线条和结构的表现,追求艺术表现的现代性和新颖性。

他希望能够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价值与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林风眠的艺术实践中,他尝试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

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这节课是阐述中国画创新与继承,所以必须要介绍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所以复习第二单元的中西美术比较是很必要的。

接下来就是针对中国画变革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因素展开教学,然后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两个艺术类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其各自的特点,紧接着再根据所学内容对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最后总结提升创新与继承将引领中国画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授设定一个范围。

西方:重结构、明暗、体积、光色、比例、透视中国画的分类, 以便为接下来的中国画:重笔墨、线、形神兼备、诗书画印一体 、中国画的创新讲备学生: 为什么不能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处于世界之林的骄傲, 是我们血脉的象征, 是我们民族的底蕴。

进入正题备学生: 为什么要创新?振兴民族, 救国救难留白我们可以说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成就了中国画独有的特点,那面对新时期的中国画又将面临怎样的抉择? 是抛弃还是创新与继承?创新与继承如果你是一位美术家又将对传统的中国画做怎样 的创新与继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老前辈们对传统的中国画做了哪些努力? 新授:20 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要想理解 20 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就得先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20 世纪初在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背景下,掀起了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来改变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表现在美术领域就出现了“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的主张。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主张对传统文化深入研这第三个问题更是为讲授中西融合的创新道理做好铺垫。

同时, 也能让学生了解中西绘画的不同之处。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情。

铺设问题, 引出课题, 向老一辈画家学习谈们的创新意识和爱国意识。

因为 20 世纪已经过去, 要想了解那一时期的美术变革, 就应先了解那时起的历史背景。

20 世纪初中国从的需要。

相同的背景,不同的主张。

主张中西融合的原因及代表画家重点讲述徐悲鸿作品究,结合时代精神创新的“借古开今”者。

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1.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晚清和清末民初时期,受到西方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影响,中国开始引入西方艺术的理念和技法。

著名的象征性绘画家如徐悲鸿、刘海粟等开始探索现实主义绘画。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也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创新和现代性,提倡艺术为社会变革服务,代表人物有齐白石、林风眠等。

3. 抗战时期(1930年代至1940年代):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美术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也涌现出了一批抗战题材的优秀作品,代表有廖静文的《血洗南京》等。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美术教育和美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时期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为主导,代表有毛泽东题词的《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会议的标志》等。

5.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美术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动荡,许多艺术家被迫宣布“自我批判”,许多艺术作品被破坏,美术教育几乎中断。

6. 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美术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开放化。

中国美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国内外交流交融加深,艺术风格多样化。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贡献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中国美术也在与世界各国的艺术交流中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展现出了中国美术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艺术的再现代性
——参照徐悲鸿与林风眠
论文提要
现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宿求日益明显。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树立怎样的中国当代艺术形象是一个应该考虑的话题。

近几年,“传统的复兴”成为一个中国艺术界的热门话题,相关展览与研讨会此起彼伏。

本文就怎样对待传统与传统的再现代性的可能发出提问。

以20世纪的两位著名画家徐悲鸿与林风眠展开讨论,分析他们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创造的艺术之路,以获得一些经验与创作方法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
造型、中西融合、写实、意象
正文
现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宿求日益明显。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他特别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曾经有人预测中国将在2027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将超过当今世界的霸主——美国。

如果中国成为世界的超级经济大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是否能够给世界贡献新的普适性文化价值观和新的文明?在艺术上,中国将为世界贡献什么?
众所周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并且策略性地打造美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于194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和1960年代的波普艺术就是成功的典范。

设想一下,中国未来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我们的文化传承几千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代的国家,唯一一个幸存并且影响至今的国家。

很多艺术家敏感的利用中国特有的文化创造当代艺术,但其中也不乏“山寨”作品,卖弄“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中国题材”。

近几年,“传统的复兴”成为一个中国艺术界的热门话题,相关展览与研讨会此起彼伏。

本文就怎样对待传统与传统的再现代性的可能发出提问。

以20世纪的两位著名画家徐悲鸿与林风眠展开讨论,分析他们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创造的艺术之路,以获得一些经验与创作方法论上的指导。

一、徐悲鸿的艺术主张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徐悲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

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

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开始使用这一名词。

在德语中造型原义谓“模写”或“制作似像”。

在新中国建国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

传统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基本是指在二维平面中塑造具有三维空间感的形象,用文艺复兴时期建立的明暗、色彩,解剖和透视原理,以视觉错觉营造出虚幻的真实。

造型观念是西方艺术最为核心的观念。

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造型观念截然不同,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并不以再现被描绘事物的形色为目的,它甚至贬低和排斥这种再现的真实,笔墨情趣和意境的传达才是传统中国画的精髓。

中国画一直走在再现与表现之间。

它尤其注重主观的意象表达,它的艺术创造性是在笔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表达的自由,中国画中具体的个体形象则被归纳为一种程式。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画家对于审美客体的感觉与体验;这必然导致创造力的部分丧失,导致因袭和摹仿。

比如清代四王的虽然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

徐悲鸿斥责“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他的着眼点就在于反对因循守旧的摹古风,他从这种颓败中看到了中国画在感觉方式上存在着缺陷。

古老单一的中国绘画技法不足以承载几千年的中国艺术精神,不足以表现缤纷的世间万物之美。

这成为他决心以西方的绘画语言来丰富、完善中国陈旧艺术语言的主要动机。

因此,他所想要的中国艺术复兴,“乃完全回到自然,师法造化”,他革新中国画的切入点也在于此。

徐悲鸿对中西方的审美和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形成了自己的中国艺术改良理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徐悲鸿旅法前后对中西融合问题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

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改良。

他主张“师法造化”, 以写生作为绘画的必要条件,将素描作为基础进行训练。

认为“美术应
以写实主义为主,虽然不一定为最后目的,但必须用写实主义为出发点。

”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观点;倾向西方古典主义造型的油画教学,旗帜鲜明的反对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等现代流派;革新中国画的教学,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观点;徐悲鸿创造性地引进了外来文化的先进因素赋予民族传统新的活力,适应了中国历史潮流的发展,也符合了我们自身艺术发展的规律。

二、林风眠的艺术主张
“西方艺术上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互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惟视吾人努力之方针耳。


林风眠1900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1920年赴法留学,1925年回国。

旅法期间,林风眠同时进行着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创作, 通过广泛的学习和独立思考,在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作了选择,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回国后,他先后写了《东西艺术之前途》、《中国绘画新论》、《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等重要论文。

他以东西艺术比较的视角观察中国画传统,认为在晚唐以前,中国绘画取法自然,纯系自由的描写,晚唐以后,限制渐多,除少数具有创造性的画家如米芾、梁楷等之外,大都开始拘泥于方法。

林风眠的中国画并没有很强的传统根柢,尤其是笔墨根柢,但正因为如此,他无拘无束,没有框框和束缚,时而用烘染,时而用线勾,几乎看不出画法的来历。

他笔下的鸟儿、人物、植物,都简洁单纯,运笔疾速,生动而有力,与元明清士大夫画很少相像之处。

他的色彩,受到宋瓷透明颜色的影响,如《夏天》《金鱼》等作品,试图把这种瓷器上的“灵感,技术放在画里”;他的线条,如他的鹭鸶和仕女,“总是想法用毛笔画出像铅笔一样的线条”,“一条线下来,比较流利地,有点像西洋画稿子、速写”,以背离骨法用笔的书法技巧和意趣;他的作品中大量引入了西画的块面和色彩,完全违背了中国画的留白“空境”,用后印象派和野兽派对物象的“单纯化”手法取代了中国画写意在笔墨程式,舍弃了皴法、笔法、墨法,只用拆散了的体面造型来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林风眠用扩大了的中国画材料与工具表现他的西洋画观念和审美意趣,同时在画面背后透散
出东方文化的哲思。

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我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以中国传统精神为主体消化融合西方文化艺术的事业。

在面对怎样对待和改良中国传统美术上,始终坚持中西融合的方式,引进西方的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理论,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精华。

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选择的都是一条中西结合改造中国美术的道路。

他们的主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在艺术语言的选择上更是大相径庭,既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

在21世纪之初,从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角度重新认识两位大师的艺术思想,将对现代艺术创作有所启迪和裨益。

注释:
1.尚辉,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卷8),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11-01
2.林风眠《中国绘画新论》,《艺术丛论》,1936年。

3.隋岩,徐悲鸿与林风眠的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文艺评论》2007年01期
4.郑朝,《林风眠早年四题》,《林风眠研究文集》第148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