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秋季PM_2_5_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_冯茜丹
广州PM_2_5_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朱倩茹
第29卷第2期2013年4月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Vol.29No.2Apr.2013广州PM 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朱倩茹,刘永红,徐伟嘉,黄敏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对广州市2008—2010年PM 2.5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PM 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PM 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夏季和非夏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月平均值0.049mg /m 3,主要分布在0.03 0.05mg /m 3,非夏季月均值为0.063mg /m 3,分布于0.05 0.08mg /m 3之间;夏季、非夏季PM 2.5质量浓度超标率(采用美国EPA 标准)分别为70.7%、77.8%,质量标准2倍、3倍以上出现的概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M 2.5与温度正相关,和其他因素负相关,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温度、风速,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差,与气压、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季节性特征显著。
关键词:PM 2.5;污染特征;气象因素;相关性;超标率中图分类号:X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002(2013)02-0015-07Analysis on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M 2.5in Guangzhou ZHU Qian-ru ,LIU Yong-hong ,XU Wei-jia ,HUANG MinResearch Centre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Abstract :Through sorting the data of PM 2.5concentr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uangzhou from 2008to 2010,with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physical quantities ,obtaine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 2.5concent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fluencing factories.Results showed that :PM 2.5concentration showed two typical summer and non-summer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average monthly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was 0.049mg /m 3,mainly distributed in 0.03-0.05mg /m 3,and in non-summer was 0.063mg /m 3,distributed in 0.05-0.08mg /m 3;The over standard rate (based on the USEPA Standards )in summer and non-summer was 70.7%and 77.8%,the surpassing times exceeding 2or 3times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PM 2.5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emperatur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other factors.The most relevant factor was visibility ,followed by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and the final one was rainfal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M 2.5and air pressure 、relative humility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PM 2.5;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orrelation ;over standard rate收稿日期:2011-06-09;修订日期:2012-09-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471)作者简介:朱倩茹(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通讯作者:刘永红大气气溶胶是当今国际上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物理化学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且普遍的问题[1-2]。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_朱石嶙_百(精)
收稿日期:2007-08-26修回日期:2008-01-22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40730741第一作者简介:朱石嶙(1961,男,主要从事环境与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672-9250(200801-0026-07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朱石嶙1,冯茜丹2,党志2(1.宁夏医学院成教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摘要:重金属作为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目前,国内外针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污染状况、赋存状态分析,污染来源判别,以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生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生物有效性中图分类号:X 513;X 142 文献标识码:A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天然能源的燃烧利用等产生大量有害的颗粒物,大气颗粒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大气颗粒物比表面积大、成分复杂,除含有严重危害健康的二氧化硅外,还会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毒害。
有毒有害重金属如Pb 、Cd 、N i 、Mn 、V 、Zn 等,主要吸附在小于2L m 颗粒物上[1]。
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作用、吞食作用和皮肤接触[2]。
一般来说,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胃肠道吸收而影响生物机体。
重金属如Pb 、Cd 、Ni 、M n 等多以气溶胶、粉尘或蒸气的形式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吸附在小颗粒物上的重金属极易沉积在肺泡区,不仅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甚至随着血液循环,在体内长期积蓄,与体内的有机物质结合并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大气颗粒物在空气中长期存在,可以被风携带经过很长一段距离,然后沉积下来,落到地面、植物叶子上或水中,甚至混杂在食物中,通过吞食作用进入人体的胃肠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广州市街道环境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高\湿 度 大\大 气 边 界 层 厚9也 有 利 于 污 染 物 扩 散o
季风变化可 能 对 浓 度 也 有 影 响o 因 此 P M10 \P M2 .5 质量浓度在4 7 月都相对较低o
图 1 不 同 月 份 的 P M10 和 P M2 .5 质 量 浓 度 变 化 Fi g .1 .SeasOnal vari ati Ons Of P M10 and P M2 .5 mass cOncentr ati Ons .
a .P M2 .5 b .P M10
第2 期
李龙凤等2广州市街道环境 P M10 和 P M5 .5 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59
从图2 (a ) 和 2 (b ) 中 可 以 看 出9 P M10 和 P M2 .5 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都较大9并且它们变化趋势基 本一 致9 P M10 P M2 .5 质 量 浓 度 在 上 午 (8 200 12 2 00 ) 都相对较低9下 午 质 量 浓 度 渐 高9夜 间 21 200 左 右其浓度水平达到最大值9此后其浓度水平又开始 下降9到次日6 200 左 右 下 降 到 较 低 值9呈 现 较 明 显 的单峰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不同于于建华 8 报
P M10 和细颗粒物 P M2 .5 与 医 院 就 诊 率~ 呼 吸 器 官 疾 病发病率乃至死亡率等诸多不利健康效应之间均有 密切关 系 3] 目 前 世 界 上 大 多 数 国 家 都 规 定 了
P M10 标 准 如 美 国 国 家 标 准 规 定 P M10 的 年 均 值 和 日均值 分 别 不 能 超 过 0 .05 mg m -3 ~ 0 .15 mg m -3 4 ] 我 国 现 行 的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5 ] 规 定 P M10 的二级质量 标 准 为 年 均 值 0 .10 mg m -3 ~ 日 均值 0 . 15 mg m -3 1997 年 美 国 首 次 颁 布 了 P M2 .5 的空气 质 量 标 准 年 均 值 为 0 .015 mg m -3 日均值为 0 .065 mg m -3 限 制 非 常 严 格 而 我 国 至今还没有制定出 P M2 .5 质 量 标 准 近 年 来 在 不 同 地区 开 展 的 研 究 表 明 P M10 ~ P M2 .5 浓 度 很 高 时 能 够大量吸收可 见 光 使 大 气 能 见 度 降 低 6-7 ] 影 响 人
广州城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
土壤与环境1999,8(1):10~14S 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ISSN 1008-181X CN 44-1441/P 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1999-01-11广州城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3魏俊峰 吴大清 彭金莲 刁桂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摘要 选取广州城市水体中的4个污染沉积物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Pb 、Zn 、Cu 、Ni 、Cr 、Mn )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有机结合态和氧化铁结合态存在,其中Pb 、Ni 、Mn 以残渣态和氧化铁结合为主,Zn 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Cu 以有机态和氧化铁结合态为主,Cr 以氧化铁结合态为主。
沉积物中固相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无定型氧化锰>>碳酸盐>氧化铁>有机质,而富集量则是后两者大于前两者。
关键词 重金属;形态分布;沉积物;广州A Study on H eavy Metal Speciation in Sediments from G u angzhou W ater Body.Wei J unfeng ,Wu Daqing ,Peng Jinlian and Diao Guiy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 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Soil &Envi ron Sci ,1999,8(1):10~14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Pb ,Zn ,Cu ,Ni ,Cr ,and Mn )in selected four contaminat 2ed sediments from Guangzhou water body by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protoc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avy metals were associated mainly with residual phase ,organic phase and iron oxides phase.Among heavy met 2als ,Pb ,Ni ,Mn were associated mainly with residual and iron oxides phase ,Zn with residual and organic phase ,Cu with organic and iron oxides phase ,and Cr with iron oxides phase ,respectively.The enriching efficiency of solid components in sediments for heavy metals is as follows :amorphous manganese oxide >>carbonate >iron ox 2ides >organic matter ,whereas the enriching amount of the latter two was larger than the former two.K ey w ords heavy metal ;speciation ;sediment ;Guangzhou 随着广州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造成了城市水体沉积物和珠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严重污染[1~3]。
浅议PM2.5监测及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康的危害, 大气能见度受影响等方面。
1 P M2 . 5 的监测
监测数据的精准 , 决定着对P M 2 . 5 的研究和专业
服务。 然而对其监测存在—定的难度, 它是各种空气漂 连续 监 测 的优 点 , 也 是 最 广泛 应 用 于P M2 . 5 监 测 的方
浮物中极为微小的一种球体颗粒, 之所以说其微小是 法。 关 于P M2 . 5 的监 测 方 法 还 有很 多 , 某 些 新 型 测量 因为它的直径的数值小于或者等于2 . 5 微米, 密度是每
大气颗粒物质, 是对大气中存在 固体以及液体颗 1 . 2 . 1 重 量法
粒 物质 的总称 。 P M2 . 5 是 一种 细粒子, 通常称 为微 细颗 程 中的残留物 、 煤炭 为主能源的消耗 以及汽 车保有量 。 P M2 . 5 多为重金 属等毒 害物质。自上世 纪8 O 年 代以来 , 国内外对P M2 . 5 不断在 检测 的手段与评估 方式 上创新 , P M2 . 5 留存在 滤膜之 上 , 放置 天平称 重 。 极 少量 的 以上微粒量 、 截存 率大 于9 9 %的, 即可评定 为合格 。 1 . 2 . 2 B 射 线 吸收法 但 是滤 膜 截存 0 . 3 微 米 粒物 , 其 主要 来源 于工业作业与 生活 中经 燃烧 排 放 过 微 小颗 粒物依 然可 以透 过滤 膜 ,
浅析PM2.5中重金属元素分析技术
2016年第 05期
重金属作为 PM 中的主要无机成分 ,其毒性 大、蓄积性强 ,容易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 ,对人类 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欧洲 2004年规定 了环境空气 中 Pb、Ni、Cd、Hg的浓 度 限值 ;我 国 2012年 发布 新 修订 的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增加 了 PM 监测指 标 ,并在标准 中列 出了 Pb的年平均浓度 限值和季 平均浓度限值 ,及 cd、As的年平均浓度限值 。可见 PM 中重金属污染 已受到 国内外政府及相关研究
daily work was recom mended.And then,multiple quantitativ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Mass (ICP-M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OES),X—ray
特征为研究 区域的总体污染水平提供重要信息 ,因 此 ,准确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对有效评估 PM 对 环境 的影 响 和制 定 相 应 的控 制 措 施 具 有 重 要 而 深远 的意义。由于 PMzs的组成成分复杂 ,不同重金 属元素的浓度范围相差很大 ,且需要控制 的元 素不 断增加 ,而部分元素 的基准浓度或控制 限浓度都非 常低 ,因此 ,对仪器及检测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 ,PM 中重金属元素 的分析技术使用较多的有 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 合等离子体 质谱法 。其 中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无 损分析技术 ,PM 滤膜样 品无需消解即可分析 ;其余 3种方法均 以溶 液形式进样 ,需要通过一定 的消解程序使待测金属 元 素完 全而 稳定 的进 人到 溶液 中。本文将 从 样 品前 处 理 和定 量 分 析技 术 两个 方 面 ,对 目前 PM 中重 金属 分 析技 术 进行 总 结 和分 析 ,为 PM 中重 金 属 的准 确测 定提供 参 考 。
广州河涌污染物调查及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
广州河涌污染物调查及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邓金川;顾敏敏;陈棉彪;冯茜丹【期刊名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9)004【摘要】从广州市赤岗涌、程界涌、北窖涌、新河浦涌、驷马涌和沙涌等6条河涌采集水体和底泥,对其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并对其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河涌水体氮磷严重超标,总体上属于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其中氨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和0.87 mg/L,分别超出Ⅴ类水体水质标准的11和2倍以上;氨氮并未向底泥沉积,而磷却在不断沉淀累积,底泥中磷的质量分数是水体中的800倍以上;底泥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42.5 g/kg,受有机质污染的样点比例达到了70.6%.河涌底泥受有机废物的污染程度严重,富营养程度高.河涌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总体保持低位水平,铜和锌质量浓度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河涌底泥中的铜和锌的富集效应明显,但铜却在底泥中未造成污染,锌在各河涌底泥中差异性较大,赤岗涌、北窖涌和沙涌呈现重度污染.铬在少数河涌底泥中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未污染居多,而底泥中的镉和铅呈重度污染.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与底泥中的铜、铁均不具备显著性相关,而锌却呈极显著性相关.底泥中的铜、镍、铬、镉、铅之间,以及锌与铬、镉之间均具有显著性相关.铁元素表现较强的独立性特征.磷和有机质不是影响重金属累积的重要因素.【总页数】6页(P38-43)【作者】邓金川;顾敏敏;陈棉彪;冯茜丹【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7;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3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53【相关文献】1.广州河涌底泥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J], 曾海鹏;张仲镖;余海旋;冯茜丹;叶双;陈运福2.广州市河涌底泥中主要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J], 侯晓辉;潘伟斌;李晓春3.乐安河-鄱阳湖湿地优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作用 [J], 周雪玲;熊建秋;简敏菲;陈朴青;徐鹏飞;李玲玉4.再力花处理河涌和湖泊水样有机污染物及离子的特性 [J], 谢丹平;李开明;金中;江栋;赵航剑;金程露;蔡佳芮;黄润聪;叶锦韶5.广州市主要河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J], 周树杰;古健;黄卓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PM_2_5_排放标准及其实施情况比较分析
151~200
不健康
心脏疾病或肺病患者、老 年 人 和 儿 童 应 避 免 长 时 间 或 剧 烈 活 动;其 他 人 应减少长时间或剧烈活动
201~300
非常不健康
心脏疾病或肺病患者、老 年 人 和 儿 童 应 避 免 所 有 户 外 活 动;其 他 人 应 避 免长时间或剧烈活动
301~500
危害
在 2020 年 尽 可 能 完 成 削 减 量
每年允许 超标天数 不允许超标 不允许超标 不允许超标
注:1)为平均暴露指标(AEI);2)根据2010年的 AEI,在指令中设置百分比削减要求(0~20%),从而计算得到。
2.2 主要发达国家制定的 PM2.5排放标准
境 保 护 署 (EPA)修 订 了 NAAQS [19],并 取 消 了
第 一 作 者 :廖 琴 ,女 ,1986 年 生 ,硕 士 ,研 究 实 习 员 ,主 要 从 事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 * 中 国 科 学 院 资 源 环 境 科 学 与 技 术 局 委 托 任 务 “资 源 环 境 科 技 发 展 态 势 监 测 分 析 与 战 略 研 究 ”资 助 项 目 。
· 95 ·
环 境 污 染 与 防 治 第 34 卷 第 10 期 2012 年 10 月
表 1 WHO 制 定 的 PM2.5标 准 值 和 目 标 值
项目 IT-1
统计方式 年均浓度 日均浓度
PM10 /(μg·m-3)
70
150
PM2.5 /(μg·m-3)
35
75
选择浓度的依据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 称,其中 PM2.5 是 指 空 气 中 空 气 动 力 学 直 径 小 于 等 于2.5μm 的 悬 浮 颗 粒 物,又 称 细 颗 粒 物 。 [1] 当 前, 我国空气污染 非 常 严 重,而 且 从 原 来 的 煤 烟 型 污 染 演变为煤烟型和氧化型复合污 染,PM2.5污 染 日 益 突 出[2,3],已严重影响城市人口的健康和 生 存 环 境。 近 年 来 ,北 京 、广 州 、上 海 、深 圳 等 城 市 的 灰 霾 现 象 频 繁 发生[4],如不加 以 控 制,长 此 以 往,难 免 会 发 生 严 重 的空气污染事件。 发 达 国 家 对 PM2.5 的 研 究 起 步 较 早,自 从 美 国 1997年率先制 定 PM2.5排 放 标 准 (即 National Am- 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NAAQS))以来,许 多 国家也陆续将 PM2.5纳 入 环 境 监 测 指 标。 但 由 于 各 国的大气污染 状 况、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以 及 政 治 和 社 会 因素等存 在 差 异,其 制 定 的 PM2.5 排 放 标 准 也 有 所 不同。 我 国 自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陆 续 开 展 了 PM2.5的污染 研 究[5-8],但 还 未 对 PM2.5 进 行 系 统 的 监测 和 全 面 的 分 析,同 时 也 还 没 有 实 施 相 应 的 PM2.5排 放 标 准。 对 世 界 主 要 国 家 和 国 际 组 织 的 PM2.5排放标准及其实施情况进行 比 较 和 分 析,可 以 为我国相应标 准 的 制 定、实 施 以 及 大 气 污 染 的 监 测 与控制提供参考。
广州市住宅室内、外PM2.5中碳污染来源解析
广州市住宅室内、外PM2.5中碳污染来源解析黄虹;李顺诚;曹军骥;邹长伟;陈新庚;范绍佳【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00)004【摘要】旨在对大气PM2.5中碳污染来源进行解析,以寻求科学合理的预防与污染控制对策.在广州市9个居民住宅的室内、室外同步采集了PM2.5样品,对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组分采用热光反射分析法(TOR)分析.IMPROVE-TOR法分析OC、EC的过程中,根据固定的温度梯级将OC和EC区分为8个组分(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 分析了广州市9个采样住宅夏、冬季室内和室外PM2.5中8个碳组分占总碳(TC)的平均丰度及其规律和启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碳污染主要来源的定量贡献进行解析,找出广州市PM2.5中碳污染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采用简化模型,对室内OC、EC 源对室内总碳的相对贡献率,室外OC、EC源对室内总碳的相对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化研究.【总页数】7页(P85-91)【作者】黄虹;李顺诚;曹军骥;邹长伟;陈新庚;范绍佳【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香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75;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29;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相关文献】1.广州市夏季室内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与来源分析 [J], 朱凤芝;任明忠;张漫雯;王亚娥2.北京市采暖期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J], 程水源;刘超;韩力慧;李悦;王志娟;田川3.广州市夏季室内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与来源分析 [J], 朱凤芝;任明忠;张漫雯;王亚娥4.广州市住宅室内PM2.5排放源的定量计算 [J], 黄虹;李顺诚;曹军骥;邹长伟;陈新庚;范绍佳5.百色市PM10和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张达标;林开平;莫莉萍;陈志明;莫招育;梁桂云;刘慧琳;黄炯丽;李宏姣;杨俊超;毛敬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市污染天气类型与化学组分特征分析
广州市污染天气类型与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广州市污染天气类型与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广州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和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工业发展与机动车增加,广州市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在过去几年里,广州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给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州市污染天气的类型和化学组分特征,通过对广州市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广州市污染天气的类型。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相关标准,将广州市的污染天气分为三类: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以PM2.5浓度在75-150μg/m³之间为主要特征;中度污染以PM2.5浓度在150-250μg/m³之间为主要特征;重度污染以PM2.5浓度超过250μg/m³为主要特征。
根据广州市的监测数据,可以发现轻度污染的天数最多,其次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天数比较少。
这说明广州市的空气质量整体上还是相对较好的,但依然不能忽视污染问题的存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广州市污染天气的化学组分特征。
根据监测结果,广州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
其中,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气排放、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SO2和NO2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而O3是广州市夏季的重要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光化学反应。
高温、光照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会促进O3的生成。
研究发现,广州市夏季的O3污染往往较为严重。
此外,除了上述主要污染物外,广州市的污染天气还伴随着其他的化学组分特征。
例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广州市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其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燃烧过程和机动车尾气。
VOCs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致癌性和毒性较高的物质更是需要特别关注。
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冯茜丹;党志;吕玄文;明彩兵;童英林;李静华【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1(020)006【摘要】运用多级连续提取法,对广州市不同季节不同采样高度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PM2.5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形态分布差异较大,Zn、Cd、As、Mn主要分布在Fl(可溶态与可交换态)和F2(碳酸盐态、可氧化态与可还原态),绝大部分的Pb以F2存在,Ni和Mo主要分布在F1和F3(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Cu主要以F2和F3存在,Cr主要分布在F3和F4(残渣态),Co则4种形态平均分布.采样高度对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影响不大,同一采样期内楼顶与地面样品中同一元素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比较一致.两个采样季节重金属的形态百分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2007年春重金属的不稳定态(F1)比例比2006年秋普遍增加,次稳定态(F2、F3)比例减少.在10种重金属中,Cd、Zn、Pb和As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高(>0.7),属于生物可利用性元素,在环境中的活动性要明显高于其它元素;Mn、Cu、Mo、Co、Ni和Cr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值在0.2--0.6之间,属于潜在生物有效性元素,在环境中比较稳定.【总页数】5页(P1048-1052)【作者】冯茜丹;党志;吕玄文;明彩兵;童英林;李静华【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30;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3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30;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1;X513【相关文献】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上的形态分布 [J], 谢华林;张萍;贺惠;蒋宏伟2.大气降尘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形态分布规律 [J], 高杨;范必威3.PM2.5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在模拟酸雨中的释放 [J], 段国霞;张承中;周变红4.成都市东北部冬春季PM2.5中铜铅锰镉铬的化学形态分布 [J], 王亚雄;甘霞;郎春燕5.南京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化学形态分析 [J], 陆喜红;任兰;吴丽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1年秋季广州城区大气PM2.5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2011年秋季广州城区大气PM2.5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冯茜丹;明彩兵;刘晖;张远航;郑玫【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5(035)004【摘要】利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加能谱仪(SEM-EDX)和图像数据分析技术对2011年秋季广州市中心大气PM2.5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系统获得3种典型颗粒(矿物、烟尘集合体和燃煤飞灰)和其它未知颗粒的数量-粒度分布和体积-粒度分布数据.结果表明,PM2.5颗粒数量-粒度分布峰值落在0.1~0.2μm 之间,属于积聚模态中含有气相反应产物的凝结亚模态.3种典型颗粒对PM2.5的数量和体积贡献均为矿物>>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主要分布在0.1~0.3μm范围内,所占数量百分比为41.97%,其中0.1~0.2μm范围内矿物占比高达26.42%,是影响PM2.5颗粒整体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采样时段(上午、下午、晚上)和下雨前后PM2.5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但晚上和下雨后小于0.1μm的颗粒比例有明显减少趋势.【总页数】6页(P1013-1018)【作者】冯茜丹;明彩兵;刘晖;张远航;郑玫【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3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3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30;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相关文献】1.毕节市中心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显微形貌特征和来源解析 [J], 张春鑫;刘勇;李刚;徐萌;燕蛟;肖全明;支嘉健2.厦门城区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J], 鲁斯唯;林婷;李森琳;吴水平;陈晓秋3.学校食堂、烤肉店PM2.5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J], 阿依克孜·吾吉;迪丽努尔·塔力甫;胡颖;买丽克扎提·买合木提;邵龙义4.北京西北城区与清洁对照点夏季大气PM_(10)的微观特征及粒度分布 [J], 邵龙义;时宗波5.兰州市冬季大气PM_(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J], 肖正辉;邵龙义;张宁;孙珍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郊区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状况分析和改善对策
广州郊区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状况分析和改善对策作者:张昆峰来源:《科技与创新》2014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PM2.5和PM10成为继氧化硫、氮氧化物之后我国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其引起的城市空气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对此,根据广州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分析了PM2.5和PM10在2013—2014年的季节分布规律和污染状况,作出PM2.5和PM10的相关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PM2.5; PM10;环境;质量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9-0148-02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增加,空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后,PM2.5和PM10已成为我国环境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也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
2011年秋季,华东、华北地区相继出现大雾灰霾天气,加之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发布PM2.5报告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使得PM2.5迅速成为人们生活的热点话题。
由于PM2.5和PM10不仅会对城市气候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其已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注。
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2-11宣布PM2.5成为城市空气质量指标;于2012-02颁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将PM2.5纳入日常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中。
本文搜集和整理了广州市H区2013-03—2014-02环境质量数据,分析了PM2.5和PM10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期为空气污染状况分析和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1数据来源本文采用的监测数据均来自广州市H区环境监测自动站的空气质量日常数据,数据采用时间段为2013-03(春)—2014-02(冬),有效数据318 d。
2结果与分析2.1PM2.5和PM10浓度特征2.1.1PM2.5和PM10的月均浓度变化2013-03—2014-02,广州H区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值分别53 μg/m3和93 μg/m3,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35 μg/m3和70μg/m3),分别超标32.9%和51.4%.其月均浓度范围分别为25~94 μg/m3和56~154 μg/m3,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如图1所示。
大气PM_(2.5)中重金属在模拟酸雨中的释放特征
冯茜丹 党 志 , , 童英林 刘洁萍 ,
(. 1 仲恺 农业工程学 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广东广州 50 2 ;. 1 25 2 华南理 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广东广州 5 00 ) 1 6 0
摘 要 通过模拟 酸雨溶 出试验发现 , 在模 拟酸 雨浸提作 用下大 气细颗 粒物 P 中重金 属元 素 c 、bz 、d N 、r 有不 同程度 的释 M uP 、n c 、 j 都 c 放, 且溶 出率随模拟 酸雨 p 降低 而增加 , 明酸性加 强能加速 P 中重金 属元 素的释放 。在 同一 p H 说 M H模 拟酸 雨作 用下 ,07年春 样 品 20 中各重金 属的溶 出率均 比 20 06年秋 高 , 0 年 春重金属 不稳定 态比例普 遍 比 20 2 7 0 06年秋 高 , 明在 酸 性条件 下 吸 附在颗 粒物 中的不稳 说 定 态重金 属更容 易释放 出来 , 酸雨会 增加 大 气颗 粒物 中重金 属在 环境 中的迁移性 和污染能 力。
Gu n d n 1 2 5) a g og5 0 2 一 Absr c T ru h smuae cd r i e t tda te c n lso ha ta t h o g i ltd a i an ts,i rw h o cu in t tPM25b u d h a y measCu,P 一o n e v tl b,Zn,Cd,Nia d Crh v ayn n a e v rig
r i l iee s h blt nd p luin c p ct fh a y measi t s h rc p riuae n t e e vr n n . an wi n ra e te mo ii a olt a a i o e v tl n amo p e atc ltsi h n io me t l y o y i Ke y wor s PM, :He v t1 i ltd a i an d a y mea :Smuae cd ri
应用化学提取法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5 1 0 6 4 0 ; 2 . 罗格斯大学环境科学系, 美国新泽西州, 新布伦维克 0 8 9 0 1 8 5 5 1 ; 3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科学学院, 广州 5 1 0 6 4 0 ) 摘 要 以广州市楼顶降 尘 为 研 究 对 象, 在 分 析 其 粒 度 分 布 和 重 金 属 总 量 的 基 础 上, 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 D WL P 、 T C L P ) 和多级化学提取法( S E P ) 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 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 样品中 9 6 % 以上颗粒小于 1 0 0μ m ,其中 1 0μ m和 2 5μ m 以下颗粒分别占 3 3 %和 1 1 %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 C u 、 P b 、 Z n和 C d的 平 均 含 量 分别为 3 6 2 4 3 、 10 3 3 8 1 、 8 3 0 3 2和 5 8 0m g / k g , 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 1 7~ 6 4倍。 单 一 提 取 法 中, T C L P的 提 取 效 率 明 显高于 D WL P , 表明 p H 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 S E P法结果显示, Z n和 C 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 远高于 C u和 P b 。经 D WL P和 T C L P法提取后, 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 含 量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降 低, 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 E P比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增加。通过综合分析, 发现 S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化学提取法 化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 X 1 3 1 . 1 ; X 5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9 1 0 8 ( 2 0 0 8 ) 0 2 0 2 4 3 0 6
PM2.5监测的微粒分级技术及测定方法的介绍
PM2.5监测的微粒分级技术及测定方法的介绍
陈梅芹;吴景雄
【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
【年(卷),期】2013(039)010
【摘要】把PM2.5纳入空气质量常规监测体系将对空气质量评价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环境立法旨在促进人为源微粒的控制与减排.PM2.5的监测涉及微粒分级及浓度测定两个方面,对微粒分级及测定方法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专业技术人员加深理解PM2.5及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7-9)
【作者】陈梅芹;吴景雄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006;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奇妙的微粒子:织物深色加工新技术介绍 [J], 周宏湘
2.微粒气流分级技术研讨 [J], 李峻宇
3.微粒子病防治技术措施实例介绍 [J], 周绍文
4.试论PM2.5监测技术及防控技术 [J], 姜楠
5.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采样技术及PM2.5监测问题的研究 [J], 师恩洁;朱永宏;樊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市环保局称已测量PM2.5将公布相关数据
广州市环保局称已测量PM2.5将公布相关数据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卫生工程》
【年(卷),期】2011(19)6
【摘要】近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广州市环保局消息:广州PM2.5监测工作已进行,不会坐等2016年才开始监控、公布数据。
【总页数】1页(P36-36)
【关键词】PM2.5;广州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珠三角地区;布相;测量;监测工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3
【相关文献】
1.广州市PM
2.5污染特征及其与AQI的其他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J], 李繁;韦锦萍;侯柳婵;王秀凤
2.全国PM2.5监测网已布好对数据造假说“不” [J], 戎伟
3.广州市:将公布PMZ5相关数据 [J], 无
4.基于DTT法测量广州市区PM2.5的氧化潜势 [J], 张曼曼;李慧蓉;杨闻达;孙嘉胤;吴晟;程鹏;唐明金
5.福州市首次公布PM2.5监测数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广州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陈慧娟;刘君峰;张静玉;宋之光【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08(31)10【摘要】文章报道了2005年干季和2006年湿季广州市大气细粒子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实时监测情况。
监测结果表明:干季监测点PM2.5日均质量浓度在11.8~164.0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81.7μg/m3;湿季日均质量浓度在19.9~121.2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57.7μg/m3。
干季PM1.0日均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4.9~129.1μg/m3,总平均值为59.4μg/m3;湿季日均质量浓度在11.9~86.7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52.9μg/m3。
对比发现,PM1.0总平均质量浓度在干、湿季相差很小,且与湿季PM2.5总平均质量浓度也相差不大,显示PM1.0具有相对固定成因来源且基本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而且湿季PM2.5的组成主要由PM1.0大气细粒子构成。
干季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呈明显夜间高、白天低的特点,质量浓度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1:00左右;湿季由于雨水频繁,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气象分析表明,干季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主要受冷空气影响,而湿季主要受降雨影响。
【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广州;大气细粒子污染;PM2.5;PM1.0;TEOM【作者】陈慧娟;刘君峰;张静玉;宋之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民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1【相关文献】1.银川市2013年PM10、PM2.5质量浓度变化及空气质量分指数等级特征分析[J], 马宁;程雅茹;武万里;李艳春;杜娟娟;马蕾;李香芳2.广州市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特征 [J], 黄虹;李顺诚;曹军骥;邹长伟;陈新庚;范绍佳3.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5参数对PM2.5的影响及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王鸥;何秉宇4.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浓度及分布变化特征 [J], 韩茜;魏文寿;刘新春;钟玉婷5.河北廊坊市2018年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J], 高清泉;高清源;纪诗璇;沈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秋季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冯茜丹1,党志1*,黄伟林2(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 wick ,New Jersey ,08901-8551,USA )摘要:采用消解法和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广州市秋季P M 2.5样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和化学形态,对广州市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PM 2.5和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其中PM 2.5日浓度高达0.0833~0.1900mg ·m -3,为1997年美国EPA 相应标准的1.3~2.9倍.PM 2.5中Cd 、Pb 、Zn 、Cu 和Mo 的富集因子K >10,是典型的污染元素;而Ni 、Mn 、Co 和Fe 的K 值为1~10,除部分来自人为活动外,主要还是自然作用来源.化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超过80%的Al 和Fe 分布在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而大部分Zn 、Pb 、Cd 和Cu 分布在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生物有效性系数(k )分析结果说明,PM 2.5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相对强弱顺序为:Cd >Zn >Pb >Cu >Mn >Mo >Co >Ni >Fe >Al .其中Cd 、Zn 和Pb 的k >0.8,为生物可利用性元素;Cu 、Mn 、Mo 、Co 和Ni 的k 值在0.5左右,为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元素;Fe 和Al 的k <0.2,为生物不可利用性元素.关键词:PM 2.5;重金属;污染水平;化学形态;生物有效性中图分类号:X131.1;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08)03-0569-07收稿日期:2007-04-09;修订日期:2007-07-03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2004A30308002)作者简介:冯茜丹(1980~),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环境污染及其危害,E -mail :fxd994@*通讯联系人,E -mail :chzdang @scut .edu .cnPollution Level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M 2.5During Autumn in Guangzhou CityFE NG Xi -dan 1,DANG Zhi 1,HUANG Wei -lin2(1.School of En 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 gzhou 510006,China ;2.Depart 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08901-8551,USA )A bstract :PM 2.5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Guan gzhou city during autumn .Total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of 10heavy metals in PM 2.5were quantified by acid digestion method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The pollution level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se metals were als o evalu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PM 2.5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in Guangzhou city .Ranged from 0.0833to 0.1900mg ·m -3,PM 2.5levels in the region were much higher than outdoor PM 2.5standard recom mended by US -EPA .High enrichment factor values (K >10)were obtained for Cd ,Pb ,Zn ,Cu and Mo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anthropogenic inputs .In contrast ,K values of Ni ,Mn ,Co and Fe were among 1to 10,suggested that they were mainly from natural s ources except for hu man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hemical speciation analysis ,more than 80%of Al and Fe were found bound to organic matter ,oxidisable and sulphidic fraction ,and residual fraction .Meanwhile ,most of Zn ,Pb ,Cd and Cu were distributed in 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fraction and carbonate ,oxide and reducible fraction .Bioavailable coefficients (k )revealed that the order of comparative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s :Cd >Zn >Pb >Cu >Mn >Mo >Co >Ni >Fe >Al .With k >0.8,Cd ,Zn and Pb were classified as bioavailable elements ,while Cu ,Mn ,Mo ,Co and Ni (k ≈0.5)were remarked as potential bioavailable elements ,and Fe and Al (k <0.2)as non -available elements .Key words :PM 2.5;heavy metal ;pollution level ;chemical speciation ;bioavailability 随着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人为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大气颗粒物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直径<2.5μm 的细颗粒物(PM 2.5)已经成为广州市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些细颗粒物粒径小,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后可以沉积在肺泡内,从而危及人类健康.P M 2.5除本身有毒外,还携带大量重金属、PAHs 、诱变剂以及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比起粗颗粒物更容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1,2].研究表明,PM 2.5与人类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3,4].作为细颗粒物中主要的无机成分,重金属蓄积性强、毒性大,易通过呼吸作用随P M 2.5进入人体.在体液的作用下,重金属在体内被溶解、吸收,进而对心肺等有机体造成损害,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第29卷第3期2008年3月环 境 科 学ENVIRONME NTAL SCIENCEVol .29,No .3Mar .,2008点[5,6].近年来,国内外针对PM2.5中重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量的测定[7~9].总量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地区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也可识别重金属的来源与特性.但是,重金属元素在大气颗粒物中往往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不同的形态在环境中的活动性、生物有效性及毒性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对于研究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12].本实验通过对广州市秋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化学形态分布研究,评价P M2.5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不但有助于了解PM2.5和重金属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同时还能为广州市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采样点设在广州市五山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主干道路旁,采样器大气入口高度为1.5m,与路人的呼吸区域保持一致.采样日期为2006-10-29~2006-11-08,每天连续24h采样.采样期间温度为17~31℃,相对湿度为26%~77%.采样设备为大流量采样器(Anderson Model GUV-16HBL),平均流量为1.13 m3min.采样介质为石英纤维滤膜(QM-Whatman, 20.3cm×25.4cm),采样前后滤膜均恒温恒湿24h (温度25℃,湿度50%)并称重以确定PM2.5的重量,最后保存在干燥箱中至预处理.每张滤膜平分为8份,其中1份用于总量测定,1份用于化学形态分析,另外6份留作其它实验用.1.2 重金属总量分析采用高压溶样-湿法消解溶解P M2.5样品.取18样品滤膜于Teflon内衬罐内,加入3mL浓HNO3,加盖.内衬罐放入不锈钢外套中,旋紧外套螺盖,超声振荡10min.然后,放入烘箱中升温至180℃后加热8h,直至滤膜中的颗粒完全溶解.取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冲洗3遍,滤液全部收集在100mL Teflon烧杯中.烧杯中滤液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剩下1滴,趁热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用2%稀硝酸冲洗烧杯3次,定容,4℃保存待测.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取等量空白滤膜进行相关实验作为空白对照.1.3 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参考Fernández等的连续提取法进行[13].该法将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分为4种化学形态:F1为可溶态与可交换态;F2为碳酸盐态、可氧化态与可还原态;F3为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F4为残渣态.取18样品滤膜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不同的提取剂进行连续提取,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可溶态与可交换态(F1) 往样品中加入去离子水15mL,室温振荡3h,离心分离,洗涤后再次离心,合并上清液,加热至剩下1滴,转移至10mL 容量瓶中,用2%稀硝酸定容,4℃保存待测.(2)碳酸盐态、可氧化态与可还原态(F2) 经过(1)处理的剩余物加入0.25mol L的NH2OH·HCl溶液10mL(pH=2.0),室温振荡5h,离心分离,洗涤后再次离心,合并上清液,加热至剩下1滴,转移至10mL 容量瓶中,用2%稀硝酸定容,4℃保存待测.(3)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F3) 经过(2)处理的剩余物加入30%的H2O27.5mL,95℃振荡蒸发近干;再次加入30%的H2O27.5mL,95℃振荡蒸发近干;冷却后加入2.5mol L的NH4AcO溶液15mL(pH=3.0),室温振荡90min,离心分离,洗涤后再次离心,合并上清液,加热至剩下1滴,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用2%稀硝酸定容,4℃保存待测.(4)残渣态(F4) 经过(3)处理的剩余物转移至Teflon内衬罐内,按照总量分析方法进行消解,定容,样品于4℃冰箱中保存待测.1.4 重金属测定待测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采用ICP-MS (Agilent7500A)测定,检测的元素包括Al、Fe、Zn、Pb、Cu、Mn、Ni、Cd、Mo和Co.其中27Al以45Sc作为内标, 55Mn、57Fe、59Co、60Ni、63Cu和66Zn以72Ge作为内标,95Mo 和111Cd以115In作为内标,208Pb以209Bi作为内标.2 结果与分析2.1 PM2.5的质量浓度采样期间PM2.5样品的质量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P M2.5的浓度范围为0.0833~0.1900mg·m-3,均超过美国E PA关于PM2.5的24h空气质量标准(0.065mg·m-3)[14].2.2 PM2.5中重金属的总量图2给出的是PM2.5中重金属在采样期内的总平均含量.广州市PM2.5中10种金属元素的浓度顺序排列为:Al>Fe>Zn>Pb>Mn>Cu>Ni>Cd>Mo570环 境 科 学29卷图1 采样期间PM 2.5的质量浓度Fig .1 P M 2.5concentration during sa mpling peri od >Co .由图2可以看出,Al 、Fe 和Zn 的绝对含量很高,平均浓度分别为2081、1457和504.8ng ·m-3;Pb 、Cu和Mn 的含量也较高,平均浓度分别为201.6、57.32和62.49ng ·m -3;Co 、Ni 、Cd 和Mo 的绝对含量较低,平均浓度分别为0.9431、6.454、4.431和2.046ng ·m -3.2.3 PM 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图2 采样期内PM 2.5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Fig .2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in PM 2.5during s ampling period效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对所有PM 2.5样品均进行了化学形态分析,结果以每一种形态在采样空气中所占体积含量的平均值表示,根据元素的各种形态在PM 2.5中的含量同时计算出不同化学形态所占百分比(质量分数),其结果见表1和图3所示.重金属各形态含量之和与供试样品中该金属的总量比较吻合(相对误差<±10%),这说明形态分析结果是合理的.表1 PM 2.5中重金属在不同化学形态中的含量 ng ·m -3Table 1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in eac h fraction in P M 2.5ng ·m -3元素F1F2F3F4∑4i =1F i 总量相对误差 %Al 27.32±21.31162.0±81.07454.8±274.71226±874.21871±12222081±133310Fe 24.23±14.54203.8±97.45564.4±258.2602.5±162.61395±498.51457±518.74.3Zn 233.6±95.43237.6±102.632.49±14.6122.19±15.78525.9±166.6504.8±168.1(4.2)Pb 24.60±14.55157.8±28.2426.84±7.5204.256±1.371213.5±37.45201.6±35.43(5.9)Cu 11.78±4.26123.89±7.91319.32±4.4731.324±0.550556.32±14.1257.32±15.901.7Mn 18.91±8.52118.25±3.31714.82±4.5226.872±1.85558.85±11.7862.49±12.055.8Ni 1.779±0.95210.5611±0.33672.346±1.3080.9737±0.72175.660±3.1846.454±3.70312.3Cd 1.730±0.59852.252±0.92560.3201±0.12550.0571±0.04704.359±1.0824.431±1.1131.6Mo 0.9059±0.28230.1752±0.10770.6902±0.15880.2345±0.10102.006±0.43442.046±0.50372.0Co0.2466±0.20910.2047±0.13140.3207±0.19280.1482±0.7970.9202±0.57240.9431±0.60132.43 讨论3.1 PM 2.5和重金属总的污染水平3.1.1 含量分析大气中的PM 2.5受气象条件、污染源等因素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会有不同程度的质变和量变.但整个采样期内PM 2.5的浓度均超过了美国EP A 的相应标准,超标倍数高达1.3~2.9倍.P M 2.5中重金属的含量也较高,其中Al 、Fe 和Zn 、Pb 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元素.Al 和Fe 是典型的地壳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建筑尘和海盐粒等;而Zn 和Pb 常作为人为来源元素的代表,Pb 的污染主要来自与Pb 相关的工业和汽车尾气等;Zn 的污染除受到电镀、冶金、化工等工业影响外,还与烟煤、橡胶轮胎的磨损等因素有关[15,16].近年来,广州机动车辆数量剧增,已从1999年的43万辆增加到了2006年的180万辆,汽车尾气5713期冯茜丹等:广州市秋季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图3 PM 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百分含量Fig .3 Chemical s peciation dis tribution of heavy metal as percentage ofthe elemental concentration in P M 2.5排放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贡献越来越大.尽管无铅汽油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州大气中铅的 直接来源,但由于铅在环境中不能被降解且排放污染源仍然存在,使得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居高不下并不断进行着循环转化[17].PM 2.5的粒径较小,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较长,且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等人为污染[18].PM 2.5中重金属(如Zn 、Pb 、Cd 等)的广泛存在,说明广州大气P M 2.5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3.1.2 与其它大城市结果的比较样品中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水平.作为比较,表2列出了国内外其它大城市PM 2.5中微量元素的平均浓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广州市PM 2.5中重金属的浓度要普遍高于其它城市.广州和香港虽然地理位置比较接近,气候条件也相似,但广州PM 2.5中重金属的浓度都要比香港高,一方面是由于广州的燃煤、燃油及化工等当地污染排放源所占比例相对高于香港[7],另一方面可能与2个地区环境管理重视程度和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同有关系.表2 世界各大城市PM 2.5中重金属总含量的比较ng ·m -3Table 2 Comparis on of total metal concentration in P M 2.5at different big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ng ·m -3国家城市Al Fe Zn Pb Cu Mn Ni Cd 中国广州(本研究)2402 1682 537.620755.467.36.44.6香港[19]116 188 173.971.88.9125.42.3墨西哥墨西哥城[20]470 560 260100202000加拿大多伦多[21]35 55 163.42.53.80.80.3美国新泽西[22]39 160 297.917.0—100.4洛杉矶[23]66.68295.5835.210.7513.110.64.4—新西兰奥克兰[24]87 84 368535—3.1.3 富集因子分析元素的富集因子K 可用于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富集程度,判断和评价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富集因子的计算公式为:K =[c i c n ]环境[c i c n ]背景,式中,c i 为研究元素的浓度;c n 为选定的参比元素的浓度;下标“环境”是本研究的PM 2.5中元素与参比元素浓度的比值;“背景”是土壤中相应元素平均含量与参比元素平均含量的比值.本研究选择Al 作为参比元素,“背景”中元素均取自中国土壤背景值[25].广州市PM 2.5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值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如果某元素K >10,说明该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如果某元素K ≤10,说明颗粒物中该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和自然尘[26].由图4可以看出,广州市空气PM 2.5中Cd 、Pb 、Zn 、Cu 和Mo 等元素的K 值图4 PM 2.5中重金属的富集因子Fi g .4 Enrichment factors of heavy metals in PM 2.5均显著大于10,说明这些元素主要是人为源贡献,受土壤扬尘的影响较少,是典型的污染元素;而Ni 、572环 境 科 学29卷Mn、Co和Fe等元素在1~10之间,说明它们主要来自自然来源.P M2.5中Fe的浓度值很高(>1500 ng·m-3),但K值很低(<10),说明其基本来源于地壳,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相反,Cd的浓度值虽然较低(约5ng·m-3),但K值却很高(>1000),说明Cd 的人为污染严重并且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的污染水平,但要用来评价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还是远远不够的.3.1.4 元素相关性特征为了解P M2.5中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本研究计算了各金属元素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3.Al、Fe 和Mn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风沙、土壤等是它们在大气中存在的主要来源,作为地壳中主要元素,Al 可以作为PM2.5中地壳来源元素的标识元素.PM2.5中Pb和Cd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它们相同的人为污染来源.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富集因子分析结果比较一致.表3 PM2.5中元素间的主要相关系数1)Tabl e3 M ai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el ements in PM2.5Al Fe Zn Pb Cu Mn Co Ni Mo Cd Al1.0000Fe0.9615**1.0000Zn-0.2117-0.13441.0000Pb-0.05420.14430.39551.0000Cu-0.3762-0.30080.48090.04921.0000Mn0.6485*0.8018**-0.03780.3141-0.30021.0000Co-0.3161-0.2282-0.2146-0.09920.2626-0.14231.0000Ni0.59800.55950.3171-0.1171-0.02900.4647-0.6634*1.0000Mo0.03350.2362-0.15300.5387-0.41480.6820*0.1004-0.16891.0000Cd0.14770.35610.28690.9244**0.12280.43920.0165-0.01350.50151.0000 1)**表示相关性显著(p<0.01),*表示相关性显著(p<0.05)3.2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3.2.1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多级提取法的4种化学形态中,F1形态的重金属主要以相对较弱的静电作用吸附在颗粒物的晶格体表面上,很容易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到环境中,被植物和人体吸收;F2和F3形态的重金属相对稳定,但在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如pH的降低、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易发生转化,活动性增加,从而增加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F4形态的重金属非常稳定,沉降到地表后不易进行迁移和转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PM2.5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形态分布差异较大,超过80%的Al和Fe分布在F3(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与F4(残渣态)中,且主要来源于地表土壤,因此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性相对较小.超过50%的Zn、Pb、Cd和Cu分布在F1(可溶态与可交换态)和F2(碳酸盐态、可氧化态与可还原态)中,而残渣态的含量很低,表明它们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很强的毒害性.广州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大多数分布在前3种化学形态,当环境pH发生变化,尤其是降水形成酸雨时,F2和F3容易向F1转化,使得重金属的活动性增强,从而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3.2.2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生物有效性是指重金属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或能被生物吸收的部分,包括生物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可由间接的毒性数据或生物体浓度数据评价[27].已报道的毒理学实验结果证明,重金属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溶解、吸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生物有效性,而生物有效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可溶性(尤其是水溶性)[28~30].重金属的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与它的可溶性及化学形态有很大关系.随着提取的进行呈逐渐下降趋势,即各形态的活动性F1>F2>F3>F4.研究者们通常根据多步提取法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全量之间的比值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并用系数k表示[31].应用到本研究中,可得到PM2.5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k=F1+F2∑4i=1F i 生物有效性系数分析结果(图5)表明,PM2.5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相对强弱顺序为:Cd>Zn>Pb >Cu>Mn>Mo>Co>Ni>Fe>Al.根据生物有效性的强弱,可以把PM2.5中金属元素分为3组.第1组为生物可利用性元素Cd、Zn和Pb(k>0.8),它们在5733期冯茜丹等:广州市秋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环境中的活动性要明显高于其它元素,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也很容易释放出来,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第2组为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元素Cu 、Mn 、Mo 、Co 和Ni (k 值在0.5左右),它们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但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释放出来,从而污染环境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第3组是生物不可利用性元素Fe 和Al (k <0.2),它们在环境中稳定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小.从10种重金属对人体危害程度来看,Cd 、Zn 和Pb 属剧毒型,Cu 、Mn 、Mo 、Co 和Ni 属微毒型,Al 和Fe 属无毒型.图5 PM 2.5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比较Fig .5 Comparison of bioavailabilit y of heavy metals in PM 2.54 结论(1)广州市P M 2.5和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广州市空气PM 2.5中Cd 、Pb 、Zn 、Cu 和Mo 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污染,Ni 、Mn 、Co 和Fe 除部分来自人为活动外,则主要还是自然活动来源.(2)不同元素在P M 2.5中的化学形态分布差异较大.绝大多数Al 和Fe 分布在有机质、氧化物、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性相对较小.而大部分Zn 、Pb 、Cd 和Cu 分布在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它们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很强的毒害性.(3)Cd 、Zn 和Pb 为生物可利用性元素,在环境中的活动性要明显高于其它元素;Cu 、Mn 、Mo 、Co 和Ni 为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元素,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但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释放出来;Fe 和Al 为生物不可利用性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小.从10种重金属对人体危害程度来看,Cd 、Zn 和Pb 属剧毒型,Cu 、Mn 、Mo 、Co 和Ni 属微毒型,Al 和Fe 属无毒型.致谢:感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盛国英研究员和谭吉华博士在采样过程中提供的许多支持和帮助;感谢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陈建平老师在样品分析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参考文献:[1]Heidi O .Sus pended partic ulate matter in indoor air :adj uvants and all ergen carriers [J ].Toxicology ,2000,152(1-3):53-68.[2]刘阳生,沈兴兴,毛小苓,等.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TSP ,PM 10,PM 2.5和P M 1污染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190-196.[3]Berico M ,Luciani A ,Formignani M .Atmospheric aeros ol in urban area -meas urements of TSP and PM 10standards and pul monary depos ition assess ments [J ].Atmos pheric Environment ,1997,31(21):3659-3665.[4]Peters A ,Dockery D W ,Muller J E ,et al .Increased particulate air poll ution and the triggering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irculation ,2001,103(23):2810-2815.[5]Landis M S ,Norris G A ,Williams R W ,et al .Personal expos ures to PM 2.5mass and trace elements in Bal ti more ,MD ,USA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35(36):6511-6524.[6]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等.北京大气P M 2.5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化特征与来源[J ].环境科学,2003,24(6):33-37.[7]Wong C S C ,Li X D ,Zhang G ,et al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J ].Atmos pheric Environment ,2003,37(6):767-776.[8]Hsu S C ,Liu S C ,Jeng W L ,et al .Variations of Cd Pb and Zn Pb ratios in Taipei aerosols refl ecting long -range trans port or local pollution emissions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5,347(1-3):111-121.[9]Wang X L ,Sato T ,Xing B S ,et al .Source identification ,s ize dis tribution and indicator screening of airborne trace metals in Kanaza wa ,Japan [J ].J ournal of Aeros ol Science ,2005,36(2):197-210.[10]Fern ández A J ,Rodr íguez M T ,Barrag án F J ,et al .A chemical speciation of trace metals for fine urban particles [J ].Atmos pheric Environment ,2002,36(5):773-780.[11]党志,刘丛强,尚爱安.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活动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1):86-92.[12]谢华林,张萍,贺惠,等.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上的形态分布[J ].环境工程,2002,20(6):55-57.[13]Fern ández A J ,Ternero M ,Barrag án F J ,et al .An approach to characteriz ation of sources of urban airborne particles through heavy metal s peciation [J ].Chemos phere -Global Change Science ,2000,2(2):123-136.[14]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Air and Radiation ,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 ,Fact Sheet [S ].EPA 's R evis ed Particulate Matter Standards ,1997.[15]Berg T ,Royset O ,Steinnes E .Trace elements in atmos pheric precipitation at Norwegian background stations (1989-1990)meas ured by ICP -M S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4,28(21):3519-3536.574环 境 科 学29卷[16]Huang X,Olmez I,Aras N K.Emissions of trace el ements frommotor vehicles:Potential marker elements and s ource compositionprofile[J].At mospheric Environment,1994,28(8):1385-1391.[17]Lee C S L,Li X D,Zhang G,et al.Heavy metals and Pb is otopiccomposition of aeros ols in urban and s uburban areas of Hong Kongand Guangzhou,South China—Evidence of the long-range transportof air contaminants[J].Atmos pheric Environment,2007,41(2):432-447.[18]Heidi O,Gaarder P I,J ohansen B V.Quantific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indoor air[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7,193(3):185-196. [19]L ouie P K K,Chow J C,Chen L W A,et al.PM2.5chemical composition in Hong Kong:urban and regional variation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5,338(3):267-281. [20]Cho w J C,Watson J G,Edgerton S A,e t al.Che mical compositionof PM2.5and PM10in Mexico City during winter1997[J].Science ofthe Total Environment,2002,287(3):177-201.[21]Lee P K H,Brook J R,Dabek-Zl otorzyns ka E,et al.Identificationof the major s ources contributing t o P M2.5obs erved in Toronto[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37(21):4831-4840.[22]Gao Y,Nels on E D,Field M P,et al.Characteriz ati on ofat mospheric trace metals on PM2.5partic ulate matter over the NewY ork-New J ersey harbor estuary[J].Atmos pheric Environment,2002,36(6):1077-1086.[23]Singh M,Jaques P A,Sioutas C.Size distribution and diurnal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bound metals in s ource and receptor s ites ofthe Los Angel es Basin[J].At mospheric Environment,2002,36(10):1675-1689.[24]Senaratne I,Shooter D.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sourceidentification of brown haz e in Auckland,Ne w Zealand[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4,38(19):3049-3059.[2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87-90.[26]Chester R,Nimmo M,Saydam C,et al.Defining the chemicalcharacter of aeros ols from the at mosphere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and s urrounding regions[J].Oceanologica Acta,1993,16(3):231-246.[27]Vangronsveld J,Cunningham S D.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s[A].In:Vangronsveld J,Cunningham S D(eds.).Metal ContaminatedSoils:in s it u Inactivation and Phytorestoration[C].New York:Springer,1998.1-15.[28]Morel J L.Bioavailabilit y of trace el ements to terrestrial plants[A].In:Tarradellas J,Bitton G,R oss el D(eds.).Soil Ec otoxicology[C].Lewis,Boca R aton,1997.141-178.[29]Ada mson I Y R,Prieditis H,Hedgecock C,et al.Zinc is the toxicfact or in the lung response to an atmos pheric particul ate s ample[J].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2000,166(2):111-119.[30]Mathe w R H,Leon R H,Raymond M A,et al.Total and water-soluble trace metal content of urban background PM10,PM2.5andblack s moke in Edinburgh,U K[J].Atmos pheric Environment,2005,39(8):1417-1430.[31]Adriano D C.Trace ele ments in terres trial environments:biogeochemis try,bioavailabil ity and risks of metals[M].(2nd ed).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1.1-30.5753期冯茜丹等:广州市秋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