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托尔、哥德尔、图灵——永恒的金色对角线

合集下载

提高智商的书籍

提高智商的书籍

提高智商的书籍提高智商的书籍1、《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芭芭拉明托著汪洱高愉译南海出版社豆瓣评分:8.2这本书是作者芭芭拉明托于1973 年的一部著作。

这些原理,今天已经成为麦肯锡公司的标准,并被认为是麦肯锡公司组织结构的一部分。

书中指出,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自上而下或反向,确定主题、确定问题、给出答案、检查冲突是否导致该问题、证实答案、补充关键句,这是逻辑训练。

摘录数则:在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思想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排在一起。

一个理想的流程: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分析/找到解决方案组成金字塔与他人交流提高写咨询报告效率的秘诀是:1.界定问题2.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转换为金字塔的形式金字塔原理的4个原则:1.结论现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2.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3.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4.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中,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

如果不能符合以上任何规则,就说明你的思路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的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让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2、《六顶思考帽:迅速搭建智力资本扩张的平台》爱德华德波诺著冯杨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书中所强调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它只能允许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

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

这一概念就是六顶思考帽的方法。

戴上任一顶帽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

摘录数则:我们生来都喜欢为自己的情绪和感觉辩解。

因为它们不是逻辑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一直把它当作逻辑的延伸。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排行榜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排行榜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排行榜1.A.N.Kolmogorov——柯尔莫哥洛夫,为概率论建立了公理体系的俄罗斯人。

(似乎没到第一的位置,但是柯先生作的很多工作的确是给一些领域带来新的空气)2.Henri Poincare ——法国庞加莱,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全才科学家。

3.David Hilbert ——希尔伯特(许多伟大数学家的祖师爷,弟子很多)4.A.E.Nother——抽象代数学执牛耳者埃米•诺特(最伟大的女数学家,是Van de Waerden的老师)5.Von Neumann——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伊曼,全知全能的天才、合作博弈论的创立人。

6.Hermann.weyl -外尔,将陈省身招到了普林斯顿,爱因斯坦除哥德尔之外的最紧密合作者(Hilbert 的接班人7.Andre.Weil——韦伊,布尔巴基学派的精神领袖。

(陈老的好朋友,精通许多数学分支,但对数学物理似乎了解不足,因为不曾把数学物理作为数学来对待)8.I.M.Gelfand——首届Wolf奖得主,泛函分析大师(大人物,俄罗斯学派的奠基人)9.Wiener——美国典型的神童维纳,控制论的创立人,被纳什称为唯一可以在哈佛与之对话的人。

10.Alxsandroff ——微分拓扑的早期开拓者,事迹久远。

(与hopf的合作代数拓扑很有影响力)11.Ledes g ue ——实分析开山鼻祖,勒贝格积分大名不用再多说了吧。

不过勒大师不大与人亲近。

(不同意最后一条,详见我的永恒的英雄)12.Shafarevich ---俄罗斯数学家,好像也是双料冠军。

(写了很多代数几何的书,是代数学的大师,我有其书一本)13.V.I.Arnold——A.N.Kolmogorov最得意的门徒。

(很牛的人,说话很拽,写了不少好书,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很有名气,也做了很多的演讲,有点激进,)14.Dedekind——戴德金分割闻名。

(是Gauss的后代)15.Markov ——马尔可夫链?学概率的人都知道。

数学手抄报内容3篇

数学手抄报内容3篇

数学手抄报内容第一篇:数学中的三大定理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定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大定理:费马大定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康托尔对角线论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大定理的由来和内容。

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指若a、b、c为正整数,且n 大于等于3,则a的n次方加上b的n次方等于c的n次方的等式无正整数解。

这个定理最早是由法国数学家费马于1637年提出,但始终未能找到证明,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

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怀尔斯(Andrew Wiles)终于在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后获得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引起了全球的轰动。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又称哥德尔第一不完备定理,是由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于1931年提出的。

该定理证明了在任何一种不矛盾的形式化公理系统内,总有一些命题无法被证明或否定。

这意味着人类无法创造出一种形式化公理系统,使其能够证明所有的命题。

这个定理掀起了一场数学革命,也影响到了计算机科学、哲学及语言学等领域。

康托尔对角线论证:康托尔对角线论证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于1891年提出的,是对实数集合进行无限大的分类时所达到的极致,揭示了实数集合的真正无穷大和不可列性。

康托尔证明了实数集合不仅是无限大的,而且比任何集合都要无穷大,也就是说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将它们排列都无法避免不同的实数存在相同位置。

这三大定理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着人类认识数学和世界的不断深入。

第二篇:数学中的五大公理数学中的基本公理是指那些无需证明的基本假设,它们所构成的系统是数学的基础。

欧几里得几何学是数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分支,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存在着五条基本公理,它们被称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五大公理,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它们的内容。

1.任意两点之间都可以画一条直线段。

2.可以找到一条长度任意小于且大于零的线段。

3.通过一个点只能作一条平行于已知直线的直线。

4.一个直角等于另外两个角之和。

5.通过一点外一直线可以作出一条平行于该直线的直线。

图灵和图灵机模型PPT课件

图灵和图灵机模型PPT课件
– 而自动计算机的理论模型则是图灵在其论文的一个脚注中“顺便”提出 来的。这真可谓“歪打正着”——图灵这篇传世的论文主要是因为这个 脚注,其正文的意义和重要性反而退居其次了。
15
第十五页,共24页。
图灵简介
• 随后,应邀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著名 数学家和逻辑学家邱奇合作,并于1938年取 得博士学位。在这里,还研究了布尔1854年 创建的逻辑代数,自己动手用继电器搭建逻 辑门,组成了乘法器。在美国,还遇到了普 林斯顿大学教师天才科学家冯·诺伊曼。
– 1946年5月以前由于找不到称心的助手,一直“单枪匹马”,直到威尔 金森(1970年图灵奖获得者)成了图灵得力助手,此时ACE已到第5版, 前4版由于图灵不善于也不重视保管文档资料而不知去向。
– ACE是一种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但其存储程序思想并非受冯·诺伊曼论文的影响,而 是他自己的构思。冯·诺伊曼本人也从来没有说过存储程序的概念是他的发明,却不 止一次地说过图灵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创始人。
– 图灵机
– 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 对计算本质的真正认识取决于形式化研究的进程
2
第二页,共24页。
形式化研究进程
• 1275年,思维机器“旋转玩具” 是一种形式化的产物,标志着形式 化思想革命的开始
• 形式化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学的重要基础 – 希尔伯特纲领:将每一门数学的分支构成形式系统或形式理论,并在以此
– 反映了计算学科的抽象、理论和设计3个过程
• 抽象和理论两个过程关心的是解决具有能行性和有效性 的模型问题
• 设计过程关心的是模型的具体实现问题
10
第十页,共24页。
从计算角度认知思维、视觉和生命过程
• 符号主义者认为:认知是一种符号处理过程, 因此思维就是计算(认知就是计算)

关于怪圈的联想—关于《GEB—一条久恒的金带》初中生读后感作文_初中生

关于怪圈的联想—关于《GEB—一条久恒的金带》初中生读后感作文_初中生

关于怪圈的联想—关于《GEB—一条久恒的金带》初中生读后感作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哥德尔(Godle)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以他的名字命明的定理是数学理论大厦的髙深组成部分,也是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的基石。

然而,哥德尔的工作却很少为专家圈子以外的人所了解,至于我这个中学生更只好“望理兴叹”了!最近,偶尔拜读了《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一书,它主要介绍了哥德尔定理这一“髙深莫测”的理论,它又与久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大师巴赫(Bach)的精湛技艺和杰出画家埃切尔(Escher)的奇妙作品相联系,掲示了数理逻辑、绘画、音乐等领域之间的共同内涵,指出了一条永恒的金带,把这些表面大相径庭的领域贯穿在一起……。

我沉浸在书中,如同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游玩,真是耳目一新,不禁拍案叫绝。

此书的中心概念是怪圏,给我印象最深的恰恰也是“怪圈”这一拿。

在这儿,我获悉了周而复始的圈便是怪圏,它的内在含义是在有限中包含无限的概念,是一种以有限方式来体现无限的过程。

在不同的领域,所表现的怪圏又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

例如:在逻辑数学中,“数论的无矛盾公理化的所有陈述中必定包含着不可判定的命题(又一个怪圈);由于自我相关的怪圈的存在,人们将面临二择一的两难境地……;哥德尔定理的重要思想是用数学推理来探索数学本身(一个周而复始的圏子)……。

”明白了什么是怪圏之后,我又仔细地思考。

呵!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圈子中,这“怪圈”还不少呢!我们平时讲的故事:“有一座庙,里边有个和尚在讲敌事:‘有座庙,里边有个和尚在讲故事’……。

”还有些自然现象:母鸡生蛋,蛋变母鸡,母鸡又生蛋……;还有天上下雨,雨水蒸发上天,天又下雨,又蒸发,又下雨……,真是不胜枚举。

在这样的思索中我得到了无穷的乐趣,我的思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

呵!这“怪圈”真成了人类无法驱除的“幽灵”!在现今文明的地球人的思维活动中也有了一个绝妙的“怪圏”:人的思维开始研究思维本身。

如果你早知道哥德尔定理,那么很多事情,你就不再困惑!

如果你早知道哥德尔定理,那么很多事情,你就不再困惑!

如果你早知道哥德尔定理,那么很多事情,你就不再困惑!哥德尔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数学家,不完备性定理是他在1931年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使数学基础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更是现代逻辑史上很重要的一座里程碑。

该定理与塔尔斯基的形式语言的真理论,图灵机和判定问题,被赞誉为现代逻辑科学在哲学方面的三大成果。

哥德尔证明了任何一个形式系统,只要包括了简单的初等数论描述,而且是自洽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统内所允许的方法既不能证明真也不能证伪的命题。

第一定理任意一个包含一阶谓词逻辑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为真,也不能被证明为否。

第二定理如果系统S含有初等数论,当S无矛盾时,它的无矛盾性不可能在S内证明。

20世纪20年代,在集合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向全世界的数学家抛出了个宏伟计划,其大意是建立一组公理体系,使一切数学命题原则上都可由此经有限步推定真伪,这叫做公理体系的“完备性”;希尔伯特还要求公理体系保持“独立性”(即所有公理都是互相独立的,使公理系统尽可能的简洁)和“无矛盾性”(即相容性,不能从公理系统导出矛盾)。

值得指出的是,希尔伯特所说的公理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公理,而是经过了彻底的形式化。

他们存在于一门叫做元数学的分支中。

元数学与一般数学理论的关系有点像计算机中应用程序和普通文件的关系。

希尔伯特的计划也确实有一定的进展,几乎全世界的数学家都乐观地看着数学大厦即将竣工。

正当一切都越来越明朗之际,突然一声晴天霹雳。

1931年,在希尔伯特提出计划不到3年,年轻的哥德尔就使希尔伯特的梦想变成了令人沮丧的噩梦。

哥德尔证明:任何无矛盾的公理体系,只要包含初等算术的陈述,则必定存在一个不可判定命题,用这组公理不能判定其真假。

也就是说,“无矛盾”和“完备”是不能同时满足的!这便是闻名于世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一举粉碎了数学家两千年来的信念。

他告诉我们,真与可证是两个概念。

康托尔、哥德尔、图灵——永恒的金色对角线

康托尔、哥德尔、图灵——永恒的金色对角线

康托尔、哥德尔、图灵——永恒的金色对角线来自C++罗浮宫,作者:刘未鹏我看到了它,却不敢相信它[1]。

——康托尔计算机是数学家一次失败思考的产物。

——无名氏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震撼了20世纪数学界的天空,其数学意义颠覆了希尔伯特的形式化数学的宏伟计划,其哲学意义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不断被延伸到各个自然学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图灵为了解决希尔伯特著名的第十问题而提出有效计算模型,进而作出了可计算理论和现代计算机的奠基性工作,著名的停机问题给出了机械计算模型的能力极限,其深刻的意义和漂亮的证明使它成为可计算理论中的标志性定理之一。

丘齐,跟图灵同时代的天才,则从另一个抽象角度提出了lambda算子的思想,与图灵机抽象的倾向于硬件性不同,丘齐的lambda算子理论是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抽象,不关心运算的机械过程而只关心运算的抽象性质,只用最简洁的几条公理便建立起了与图灵机完全等价的计算模型,其体现出来的数学抽象美开出了函数式编程语言这朵奇葩,Lisp、Scheme、Haskell… 这些以抽象性和简洁美为特点的语言至今仍然活跃在计算机科学界,虽然由于其本质上源于lambda算子理论的抽象方式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从而注定无法成为主流的编程语言[2],然而这仍然无法妨碍它们成为编程理论乃至计算机学科的最佳教本。

而诞生于函数式编程语言的神奇的Y combinator至今仍然让人们陷入深沉的震撼和反思当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看似不很相关却又有点相关,认真思考其关系却又有点一头雾水的背后,其实隐隐藏着一条线,这条线把它们从本质上串到了一起,而顺着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我们将会看到,这条线的尽头,不是别人,正是只手拨开被不严密性问题困扰的19世纪数学界阴沉天空的天才数学家康托尔,康托尔创造性地将一一对应和对角线方法运用到无穷集合理论的建立当中,这个被希尔伯特称为“谁也无法将我们从康托尔为我们创造的乐园中驱逐出去”、被罗素称为“19世纪最伟大的智者之一”的人,他在集合论方面的工作终于驱散了不严密性问题带来的阴霾,仿佛一道金色的阳光刺破乌云,19世纪的数学终于看到了真正严格化的曙光,数学终于得以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坚固的基础之上;集合论至今仍是数学里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数学万花镜摘抄

数学万花镜摘抄

数学万花镜摘抄
数学万花镜是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文章和概念,下面是一些摘抄:
1. "数学的魔力:探索无穷的数学世界"。

2. "数学的韵律:音乐、数学和美学的交融"。

3. "数学的悖论:理解自相矛盾的数学概念"。

4. "数学的几何之美:从欧几里得几何到非欧几里得几何"。

5. "数学的无限:康托尔的无穷集合论"。

6. "数学的逻辑: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到图灵机"。

7. "数学的算法: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交汇点"。

8. "数学的数列: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与朱利亚集合"。

9. "数学的概率:预测不确定的未来"。

10. "数学的应用:从物理学到金融学的数学模型"。

这些摘抄涵盖了数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几何、逻辑、算法、数列、概率和应用等,展示了数学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世纪之交最伟大的数学家——集合统帅康托尔

世纪之交最伟大的数学家——集合统帅康托尔

康托尔提起“集合”,除了像“集合起来搞事情”的意思,作为名词,上过高中的小伙伴们可能都还记得,这是高中数学最开始学的知识。

内容不多,原理也比较简单,更是高考数学的送分题(做对了送分,做不对送命)。

不过大家可能对集合背后的这个神秘男子不太了解,今天浪子老师就给大家扒一扒“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大神和他的传奇故事。

1.天才求学康托尔(Georg Ferdinand Philip Cantor,1845~1918),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者,与其他天才一样,还在幼年时代,康托尔就表现出对数学的强烈兴趣。

1862年,17岁的康托尔离开双亲,考入瑞士苏黎世大学,第二年转入柏林大学,兴趣开始转移到纯数学方面。

于1868年以数论方面的论文获博士学位,1869年进入哈勒大学担任讲师,之后发表多篇论文,1879年成为哈勒大学的教授……巴拉巴拉等,反正都是些数学家的正常操作。

2.集合论诞生康托尔的研究主要是在无穷集合领域,无穷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也数不过来,到底能不能拿来计算,怎么个用法,大家争论很大。

因此大多数数学家,包括像高斯、柯西这样的大数学家,只好对无穷集合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但是老康却把无穷当作了自己的珍爱,他夜以继日地苦读、研究、计算、论证。

最终,康托尔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起初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说,“我见到了,但我不相信。

”按照康托尔研究的理论,下述观点是完全正确的——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和太平洋内的点,和地球内部的点竟是“一样多”!这种整体等价于局部的理论,在世人眼里,就好比郭敬明和姚明同时站在你面前,你非得说他俩一样高。

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在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后,他证明了郭敬明和姚明一样高,不对,是发现自己的理论无懈可击。

这样,在1874年,年仅29岁的康托尔在《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无穷集合理论的第一篇革命性论文。

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集合的诞生。

当时老康估计像这张照片上一样,意气风发,帅的掉渣。

哲学十大悖论

哲学十大悖论

哲学十大悖论哲学悖论是指在逻辑上似乎是正确的,但却与常识或我们的直觉相矛盾的陈述。

悖论可以是关于存在、知识、自由意志或其他任何哲学主题的。

以下是十大著名的哲学悖论:1.芝诺的两分法悖论:这是一个关于运动的悖论,由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

悖论认为,如果要从A点走到B点,首先要走半程,然后再走半程,如此反复,就永远无法到达B点。

2.说谎者悖论:这是一个关于语言的悖论,由古希腊哲学家欧提洛提出。

悖论认为,如果一个人说“我是一个说谎者”,那么他所说的句子是真是假?如果他是说谎者,那么他所说的句子是假的,但这句话又说他是说谎者,所以他又不是说谎者。

3.罗素悖论:这是一个关于集合的悖论,由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

悖论认为,集合“所有不属于自己的成员的集合”是矛盾的。

4.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这是一个关于数学的悖论,由奥地利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提出。

定理认为,任何足够强大的形式系统都无法证明自己的无矛盾性。

5.图灵机悖论:这是一个关于计算机的悖论,由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

悖论认为,存在一个图灵机可以模拟任何其他图灵机,但没有图灵机可以模拟自己。

6.薛定谔的猫:这是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悖论,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

悖论认为,如果一只猫被关在密封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只放射性原子,原子有50%的概率衰变,如果原子衰变,则猫会被毒死。

在盒子没有打开之前,猫既是活着的,又是死了的。

7.秃头悖论:这是一个关于集合的悖论,由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怀特提出。

悖论认为,如果一个集合包含所有不包含自己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是否包含自己?如果包含,那么它就属于集合本身,但这又是一个矛盾。

8.自由意志悖论:这是一个关于自由意志的悖论,由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提出。

悖论认为,如果自由意志是真实的,那么它必须是可预测的,但如果自由意志是可预测的,那么它就不是自由意志。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通俗解释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通俗解释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通俗解释【原创实用版】目录1.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背景和意义2.形式语言和自指构造3.悖论与数学家的谨慎态度4.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通俗解释5.结论正文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通俗解释1.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背景和意义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是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之一,它由奥地利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于 1931 年提出。

这一定理揭示了形式系统中的一种局限性,即在一个足够复杂的形式系统中,总会存在一些无法用该系统内的规则判断真假的命题。

这一发现不仅对数学基础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计算机科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2.形式语言和自指构造要理解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首先要了解形式语言的概念。

在数学中,形式语言是用来描述数学对象及其性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变元、量词、逻辑符号等元素。

通过形式语言,我们可以构建各种数学命题,从而研究它们的性质。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自指构造。

自指构造是指在形式系统中,一个表达式或命题能够引用自身或其他表达式或命题。

这种构造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康托尔的对角线论证、图灵的停机问题等。

然而,哥德尔发现自指构造与形式系统的完备性之间存在一种矛盾。

3.悖论与数学家的谨慎态度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揭示了一种名为“说谎者悖论”的现象。

该悖论表现为:一个人声称自己在说谎,那么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么这个人在说谎,所以这个说法是假的;但如果这个说法是假的,那么这个人实际上是在说实话,所以这个说法又是真的。

这种悖论使得数学家在处理自指构造时变得非常谨慎。

4.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通俗解释通俗地解释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可以说在一个形式系统中,总有一些命题无法在该系统内被证明。

这些命题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它们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这是因为在形式系统中,我们无法判断一个自指命题的真假,从而无法确保系统的完备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系统中引入新的概念和规则,从而放弃系统的自洽性。

图灵机超详细知识简介

图灵机超详细知识简介
另外,我们当然还需要为小虫建立输出装置,也就是说它能够动起来。我们仍然考虑最 简单的情况:小虫的输出动作就是往纸带上前爬一个方格或者后退一个方格。 仅仅有了输入装置以及输出装置,小虫还不能动起来,原因很简单,它并不知道该怎样在各 种情况下选择它的输出动作。于是我们就需要给它指定行动的规则,这就是程序!假设我们 记小虫的输入信息集合为 I={黑色,白色},它的输出可能行动的集合就是:O={前移,后移}, 那么程序就是要告诉它在给定了输入比如黑***况下,它应该选择什么输出。因而,一个程 序就是一个从 I 集合到 O 集合的映射。我们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来表示程序,比如: 程序 1: 输入输出 黑色前移 白色后移
加重要,在他当年的论文中,其实他是为了论证图灵停机问题才“捎带手”提出了图灵机模 型的。
提到了图灵停机问题,我不禁又要提一提哥德尔定理、罗素悖论、康托尔的集合论等等 一系列大事儿。早在 19 世纪末的时候,康托尔为集合论做了奠基性的研究。要知道,数学 虽然五花八门,但是人们发现,运用集合这个概念可以概括所有的数学,也就是说集合是一 切数学的基础。因而如果为集合论奠定了公理化的基础,也就等于为数学奠定了基础。康托 尔就是做了这方面的贡献。另外,他为了证明实数的个数比自然数多这个结论,发明了一种 被称为“对角线删除”的证明方法。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法影响非常深广,直到后来的图灵 停机问题、哥德尔定理其实都是该方法的不同延伸。
输出动作,也就是是否往纸带上写信息,还是移动读写头到下一个方格。程序也会告诉它下 一时刻内部状态转移到哪一个。 具体的程序就是一个列表,也叫做规则表,是这样的: 当前内部状态 s 输入数值 i 输出动作 o 下一时刻的内部状态 s' B 1 前移 C A 0 往纸带上写 1 B C 0 后移 A … ………

【经典趣味数学游戏】十部经典趣味数学纪录片,堪称欧美激发孩子数学思维的秘诀

【经典趣味数学游戏】十部经典趣味数学纪录片,堪称欧美激发孩子数学思维的秘诀

【经典趣味数学游戏】十部经典趣味数学纪录片,堪称欧美激发孩子数学思维的秘诀有态度的国际化家教指南每周日“精品推荐”栏目分享全球创新教育优质资源与方法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在大部分人心中,“数学”总是板着副脸孔,这也难怪,毕竟这门研究数量、结构与信息等的科学,最讲究的就是严谨和逻辑。

但因此就以为“数学很无趣”,可就错了。

学院君今天为小学高年级孩子和中学生推荐10部数学纪录片,豆瓣评分清一色以上,有的从大自然中,挖掘奇妙的数学原理,有的结合孩子的现实生活,用统计常识和数学逻辑,打破孩子的认知误区……无论作为兴趣启蒙,还是帮孩子学以致用,都值得一看。

真正激发孩子数学思维的秘诀,就在其中。

每部片子下面都附有播放链接,为新学年激发数学思维做准备。

1、统计的乐趣The Joy of Stats——让你学会跳出直觉看问题豆瓣评分:豆瓣网友“海默91”评价:“主持人是个非常可爱的老头!能够上他的课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真心实意爱上统计学的!看到“统计学”,你首先想到什么?在本片中,明星教授Hans Rosling将用新奇的方式、先进的技术和幽默的语言,给我们讲述很多奇奇怪怪的统计案例。

比如说,平均数是统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光看它,却会得出一个荒谬结论:把马云和6个穷人放在一起,平均每个人都坐拥好几个亿的财富。

再比如,把来自不同地方的香蕉摆在猩猩和大学生面前,猩猩反而能选出来,大学生只能瞎猜——如果猩猩选择的正确率更高,又能说明猩猩更聪明吗?这些例子,都在告诉我们——统计学不是简单地处理数字,而是用相关性揭示一些人们忽略的原理。

单凭一个指标,根本无法洞察事物的本质。

因此,数据再重要,也无法代替人们的思考。

但是,掌握分析数据的能力,能让我们学会跳出直觉,更理性、严谨地思考。

2、数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Maths——站在人文的视角看数学演变的重要时刻豆瓣评分:豆瓣网友“Sophie Z”:“一共4辑,很精致,讲到中国的数学时惊喜了。

数学三次危机的内容

数学三次危机的内容

数学三次危机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科学中的三次危机是指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影响了数学家们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

这三次危机分别是庞加莱猜想、康托尔难题和哈尔定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三个数学难题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它们对数学领域的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庞加莱猜想。

庞加莱猜想是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于1904年提出的一个关于拓扑学的问题。

该猜想的内容是“三维球面是唯一的紧致单连通的拓扑空间”。

庞加莱猜想对数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挑战,因为在当时,拓扑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概念和理论尚未完善。

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一直是数学界的一个巨大难题,直到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通过使用里卡蒂流和流形拓扑学,证明了该猜想。

这一证明不仅解决了庞加莱猜想,也为流形拓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让我们来看看康托尔难题。

康托尔难题是德国数学家乔治·康托尔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难题。

该难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无限集合的基数大小。

康托尔提出了连续统假设,即不存在介于自然数和实数之间的集合。

康托尔难题的解决涉及到了极限集合论、集合论和拓扑学等多个领域,成为20世纪数学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

直到1960年代,由保罗·科恩证明了连续统假设和选择公理的独立性,康托尔难题才得以部分解决。

康托尔难题的解决为数学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促进了集合论和拓扑学的深入研究。

让我们来谈谈哈尔定理。

哈尔定理是由挪威数学家埃米尔·哈尔于190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数学难题。

该定理的内容是“任意一个连续函数序列在闭区间上一致收敛于一个连续函数”,这个定理在分析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哈尔定理的证明引入了严格的收敛性概念和一致收敛性概念,为数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哈尔定理的证明通过构造逼近序列和使用极限过程,为数学分析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无限大能比大小吗[指南]

无限大能比大小吗[指南]

无穷大能比大小吗无穷,超越了人类直观想象的极限。

从几千年前的哲人开始,悖论敲打着理性的头脑。

研究实用学问的人都小心翼翼地绕开,直到牛顿以物理的脚步跨越了冥想中阿基里斯无法迈过的间隙。

在微积分打开的灿烂世界里,数学家仍然忧心忡忡地观察牛顿闭着眼睛跨过的间隙,企图在这不可知的深渊上架起一座桥梁。

这最根本的基石落在了集合论上。

无穷大指比任何自然数都要大的量,要了解这个量是怎么来的,就要从集合谈起。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

无穷集合的处理决定了极限、测度、分析、概率、几何,这些严谨理论的理解。

学理工很多人接触过无穷集合的概念,也许知道些背后的公理,只是一般的课程都语焉不详,网上文章抄来抄去,在表面字义上引申发挥。

其实这些知识并不深奥,与其雾里看花,不如花一点时间在逻辑上弄懂。

这篇普及文只假定你有简单的集合概念【1】,除此不需要其他预备知识,按照纯数学教科书证明的思路,加上点形象的说法,让你很快了解这里的概念,从逻辑上想通之间的关系。

要想有收获,下面内容要在头脑用逻辑里过一遍。

有限集合和自然数集合的元素,都是可以被逐个数到的。

如果一个集合里的元素都能够按某种次序数到,在数学上称为“可数的”(Countable),这集合便称为“可数集”或“可列集”。

整数是可数的,因为从0开始,依1、-1、2、-2、3、-3…,一正一负地走远,任何整数都能按这规则被数到。

偶数可以用同样方法数过,它也是可数的。

轮流对两个集合上元素依序点数走遍全体,说明了可数集的并集也是可数的。

这个通俗化的语言定义中有个关键词“被数到”,就是说集合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元素,都会按这规则对应着一个有限的序数。

由集合可以定义一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或者“势”(Cardinal number),集合A的势记为|A|。

有限集合的势是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是个正整数。

自然数集合N有无穷多个元素,数量是无穷大,它的势记为ℵ0(这个希伯来字母ℵ念作“阿列夫”),|N|=ℵ0。

历届图灵奖获得者及获得原因

历届图灵奖获得者及获得原因
5.查尔斯·安东尼·理查德·霍尔爵士(1934-1-11~)英国计算机科学家,1980年获得图灵奖。
获奖原因: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与设计。
主要成就:快速排序算法、霍尔逻辑、交谈循序程式。
古典文明研究:1956年,在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取得西洋古典学学士学位。
6.丹尼斯·里奇(1941-9-9~2011-10-12)美国计算机科学家,C语言之父,UNIX之父,1983年与肯·汤普逊一起获得了图灵奖。
4.肯尼斯·艾佛森(1920-12-17~2004-10-19)美国计算机科学家,1979年获得图灵奖.
获奖原因:程序设计语言和数学符号,互动系统的设计,运用APL进行教学,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成就:数学表达式和编程语言理论。
哈弗之助教:在哈佛大学当助理教授时,他发展了一套数学表达式来操作阵列,以便教授学生。
人民爱戴:一直活跃于挪威政坛,并曾任威左翼非社会主义政党Venstre的执行委员会成员,该党战略委员会主席。他一生获得无数荣誉,深受挪威人民爱戴。
10.奥利-约翰·达尔(Ole-JohanDahl,1931-10-12~2002-1-29)挪威计算机科学家,2001年与克利斯登·奈加特获得图灵奖。
获奖原因:面向对象编程。
历届图灵奖获得者及获得原因
1.艾兹格·迪科斯彻(1930-5-11~2002-8-6)荷兰计算机科学家,1972年获得图灵奖。
获奖原因:程序设计语言的科学与艺术,
主要成就:提出“goto有害论”,提出信号量和PV原语,解决了“哲学家聚餐”问题,最短路径算法和银行家算法的创造者,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的设计者和实现者,THE操作系统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迪科斯彻的名言:“有效的程序员不应该浪费很多时间用于程序调试,他们应该一开始就不要把故障引入。”“程序测试是表明存在故障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证明没有故障,调试是很无能为力的。”

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十位数学家:从天才至超神!

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十位数学家:从天才至超神!

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十位数学家:从天才至超神!德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诞生了许多伟大数学家,特意挑选出其中个人觉得最优秀的十位数学家,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NO10 康托尔等级: 天才类型:创造性突破代表性成果:1.集合论2.超穷数理论简评: 最具有革命性的数学家康托尔,两千多年来,科学家们接触到无穷,却又无力去把握和认识它,这的确是向人类提出的尖锐挑战。

康托尔以其思维之独特,想象力之丰富,方法之新颖绘制了一幅人类智慧的精品——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令19、20世纪之交的整个数学界、甚至哲学界感到震惊。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关于数学无穷的革命几乎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而他创立的集合论,已经成为了现代数学基础理论大厦。

NO9 外尔等级: 天才类型: 大师代表性成果:1.群论2.积分方程3.黎曼曲面简评:希尔伯特的继承人,对表示论,李群李代数,微分拓扑,复几何等分支都有奠基性贡献。

由于数学各学科研究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庞加莱,希尔伯特去世后,因而现代已经没有在数学所有领域都通的数学家了,外尔被称为上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最后一位“全能数学家”。

NO8. 狄利克雷等级: 天才类型:开创性突破代表性成果:1.解析数论(创始人)2.数学分析3.数学物理简评: 狄利克雷在数学和力学两个领域都做出了名垂史册的重大贡献,尤以分析、数论、位势论为最。

“狄利克雷是一位极有洞察力的数学家,给出了现代函数概念的精确解释'。

并提出新的单值函数概念,还提出所谓“狄利克雷函数”、所谓“狄利克雷积分”等。

他还在位势论、热学、磁学、数学物理等方面也有一些创造。

并提出新的单值函数概念,还提出所谓“狄利克雷函数”、所谓“狄利克雷积分”等。

他还在位势论、热学、磁学、数学物理等方面也有一些创造。

NO7. 雅可比等级: 超天才类型: 大师代表性成果:1.代数学2.椭圆函数论3.复变函数论简评: 雅可比对数学具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力,用天才已经无法形容他的数学天赋,他可怕的心算能力历史上估计仅次于欧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托尔、哥德尔、图灵——永恒的金色对角线我看到了它,却不敢相信它。

——康托尔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震撼了20世纪数学界的天空,其数学意义颠覆了希尔伯特的形式化数学的宏伟计划,其哲学意义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不断被延伸到各个自然学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图灵为了解决希尔伯特著名的第十问题而提出有效计算模型,进而作出了可计算理论和现代计算机的奠基性工作,著名的停机问题给出了机械计算模型的能力极限,其深刻的意义和漂亮的证明使它成为可计算理论中的标志性定理之一。

丘齐,跟图灵同时代的天才,则从另一个抽象角度提出了lambda算子的思想,与图灵机抽象的倾向于硬件性不同,丘齐的lambda算子理论是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抽象,不关心运算的机械过程而只关心运算的抽象性质,只用最简洁的几条公理便建立起了与图灵机完全等价的计算模型,其体现出来的数学抽象美开出了函数式编程语言这朵奇葩,Lisp、Scheme、Haskell…这些以抽象性和简洁美为特点的语言至今仍然活跃在计算机科学界,虽然由于其本质上源于lambda算子理论的抽象方式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从而注定无法成为主流的编程语言[2],然而这仍然无法妨碍它们成为编程理论乃至计算机学科的最佳教本。

而诞生于函数式编程语言的神奇的Y combinator至今仍然让人们陷入深沉的震撼和反思当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看似不很相关却又有点相关,认真思考其关系却又有点一头雾水的背后,其实隐隐藏着一条线,这条线把它们从本质上串到了一起,而顺着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我们将会看到,这条线的尽头,不是别人,正是只手拨开被不严密性问题困扰的19世纪数学界阴沉天空的天才数学家康托尔,康托尔创造性地将一一对应和对角线方法运用到无穷集合理论的建立当中,这个被希尔伯特称为“谁也无法将我们从康托尔为我们创造的乐园中驱逐出去”、被罗素称为“19世纪最伟大的智者之一”的人,他在集合论方面的工作终于驱散了不严密性问题带来的阴霾,仿佛一道金色的阳光刺破乌云,19世纪的数学终于看到了真正严格化的曙光,数学终于得以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坚固的基础之上;集合论至今仍是数学里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而康托尔当初在研究无穷集合时最具天才的方法之一——对角线方法——则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纯粹而直指事物本质的思想如洪钟大吕般响彻数学和哲学的每一个角落[3]。

随着本文的展开,你将会看到,刚才提到的一切,歌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图灵的停机问题,lambda算子理论中神奇的Y combinator、乃至著名的罗素悖论、理发师悖论等等,其实都源自这个简洁、纯粹而同时又是最优美的数学方法,反过来说,从康托尔的对角线方法出发,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推导出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而由后者又可以轻易导出停机问题和Y combinator,实际上,我们将会看到,后两者也可以直接由康托尔的对角线方法导出。

尤其是Y combinator,这个形式上绕来绕去,本质上捉摸不透,看上去神秘莫测的算子,其实只是一个非常自然而然的推论,如果从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出发,它甚至比停机问题还要来得直接简单。

总之,你将会看到这些看似深奥的理论是如何由一个至为简单而又至为深刻的数学方法得出的,你将会看到最纯粹的数学美。

图灵的停机问题(The Halting Problem)了解停机问题的可以直接跳过这一节,到下一节“Y Combinator”,了解后者的再跳到下一节“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我们还是从图灵著名的停机问题说起,一来它相对来说是我们要说的几个定理当中最简单的,二来它也最贴近程序员。

实际上,我以前曾写过一篇关于图灵机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那篇开始,那篇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所以这里我们打算避开抽象的理论,换一种符合程序员思维习惯的直观方式来加以解释。

停机问题不存在这样一个程序(算法),它能够计算任何程序(算法)在给定输入上是否会结束(停机)。

那么,如何来证明这个停机问题呢?反证。

假设我们某一天真做出了这么一个极度聪明的万能算法(就叫God_algo吧),你只要给它一段程序(二进制描述),再给它这段程序的输入,它就能告诉你这段程序在这个输入上会不会结束(停机),我们来编写一下我们的这个算法吧:bool God_algo(char* program, char* input){if(<program> halts on <input>)return true;return false;}这里我们假设if的判断语句里面是你天才思考的结晶,它能够像上帝一样洞察一切程序的宿命。

现在,我们从这个God_algo出发导出一个新的算法:bool Satan_algo(char* program){if( God_algo(program, program) ){while(1); // loop forever!return false; // can never get here!}elsereturn true;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这个算法便是一切邪恶的根源了。

当我们把这个算法运用到它自身身上时,会发生什么呢?Satan_algo(Satan_algo);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行简单的调用:显然,Satan_algo(Satan_algo)这个调用要么能够运行结束返回(停机),要么不能返回(loop forever)。

如果它能够结束,那么Santa_algo算法里面的那个if判断就会成立(因为God_algo(Santa_algo,Santa_algo)将会返回true),从而程序便进入那个包含一个无穷循环while(1);的if分支,于是这个Satan_algo(Satan_algo)调用便永远不会返回(结束)了。

而如果Satan_algo(Satan_algo)不能结束(停机)呢,则if判断就会失败,从而选择另一个if分支并返回true,即Satan_algo(Satan_algo)又能够返回(停机)。

总之,我们有:Satan_algo(Satan_algo)能够停机=> 它不能停机Satan_algo(Satan_algo)不能停机=> 它能够停机所以它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

左右矛盾。

于是,我们的假设,即God_algo算法的存在性,便不成立了。

正如拉格朗日所说:“陛下,我们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4]。

这个证明相信每个程序员都能够容易的看懂。

然而,这个看似不可捉摸的技巧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数学原理(甚至是哲学原理)。

在没有认识到这一数学原理之前,至少我当时是对于图灵如何想出这一绝妙证明感到无法理解。

但后面,在介绍完了与图灵的停机问题“同构”的Y combinator之后,我们会深入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在理解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之后,我们从这一同样绝妙的定理出发,就会突然发现,离停机问题和神奇的Y combinator只是咫尺之遥而已。

当然,最后我们会回溯到一切的尽头,康托尔那里,看看停机问题、Y combinator、以及不完备性定理是如何自然而然地由康托尔的对角线方法推导出来的,我们将会看到这些看似神奇的构造性证明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简洁优美的数学方法在起作用。

Y Combinator了解Y combinator的请直接跳过这一节,到下一节“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

让我们暂且搁下但记住绕人的图灵停机问题,走进函数式编程语言的世界,走进由跟图灵机理论等价的lambda算子发展出来的另一个平行的语言世界。

让我们来看一看被人们一代一代吟唱着的神奇的Y Combinator…关于Y Combinator的文章可谓数不胜数,这个由师从希尔伯特的著名逻辑学家HaskellB.Curry(Haskell语言就是以他命名的,而函数式编程语言里面的Curry手法也是以他命名)“发明”出来的组合算子(Haskell是研究组合逻辑(combinatory logic)的)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它能够算出给定lambda表达式(函数)的不动点。

从而使得递归成为可能。

事实上,我们待会就会看到,Y Combinator在神奇的表面之下,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意义,其背后体现的意义,曾经开出过历史上最灿烂的数学之花,所以MIT的计算机科学系将它做成系徽也就不足为奇了[5]。

当然,要了解这个神奇的算子,我们需要一点点lambda算子理论的基础知识,不过别担心,lambda算子理论是我目前见过的最简洁的公理系统,这个系统仅仅由三条非常简单的公理构成,而这三条公理里面我们又只需要关注前两条。

以下小节——lambda calculus——纯粹是为了没有接触过lambda算子理论的读者准备的,并不属于本文重点讨论的东西,然而要讨论Y combinator就必须先了解一下lambda(当然,以编程语言来了解也行,但是你会看到,丘齐最初提出的lambda算子理论才是最最简洁和漂亮的,学起来也最省事。

)所以我单独准备了一个小节来介绍它。

如果你已经知道,可以跳过这一小节。

不知道的读者也可以跳过这一小节去wikipedia上面看,这里的介绍使用了wikipedia上的方式lambda calculus先来看一下lambda表达式的基本语法(BNF):<expr> ::= <identifier><expr> ::= lambda <identifier-list>. <expr><expr> ::= (<expr> <expr>)前两条语法用于生成lambda表达式(lambda函数),如:lambda x y. x + yhaskell里面为了简洁起见用“\”来代替希腊字母lambda,它们形状比较相似。

故而上面的定义也可以写成:\ x y. x + y这是一个匿名的加法函数,它接受两个参数,返回两值相加的结果。

当然,这里我们为了方便起见赋予了lambda函数直观的计算意义,而实际上lambda calculus里面一切都只不过是文本替换,有点像C语言的宏。

并且这里的“+”我们假设已经是一个具有原子语义的运算符[6],此外,为了方便我们使用了中缀表达(按照lambda calculus系统的语法实际上应该写成“(+ x y)”才对——参考第三条语法)。

那么,函数定义出来了,怎么使用呢?最后一条规则就是用来调用一个lambda函数的:((lambda x y. x + y) 2 3)以上这一行就是把刚才定义的加法函数运用到2和3上(这个调用语法形式跟命令式语言(imperative language)惯用的调用形式有点区别,后者是“f(x,y)”,而这里是“(f x y)”,不过好在顺序没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