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单元主题春秋笔法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人教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3 晋灵公不君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也使我们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的品德和董狐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

一、注音

胹.________ 熊蹯.

________ 寘.________ 稽.

首________ 鲜.克有终________ 骤.

谏________ 麑.________ 嗾.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 台——古代建筑,以土堆成,四方而 高。此指宫廷之台。 • 弹:用弹丸射人。 • 辟——后分化为“避”。 • 宰夫——厨师。 • 胹——烂熟。 • 蹯——足、掌通称。
• • • • •
诸——“之于”的合音。 畚——蒲、草之类编成的器物。 “杀之,寘诸畚”的主语不是“宰夫”。 载——等于说“持”。 朝——朝廷。
• 三进——三次向前走。 • 及——到。 • 溜——即霤,房上流泻雨水的地方,指檐 下。 • 所过——过错之处、错误。
• 稽首——古礼九拜中最恭敬的礼节。动作 近似于后世的磕头;跪倒后,头垂至手, 行拜礼,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在手前 的地上,并稍作停留。稽:稽留。 • 人谁无过——人谁没有过错呢? • 善莫大焉——没有任何善事比这(指能改 过)更大的了。焉:代词,相当于“于 是”。
《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 时也是叙事文学的代表作。
《左传》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来刻画人 物和记述事件,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细节描写尤为出色;长于描写战争,且极 富变化;善于记言,无论是大臣的谏说还 是外交辞令都描摹精当,非常符合人物的 身份。
解题
• 本文选自《左传· 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 的。 • 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 国君。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 孙,历史上有名之暴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 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 “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 君隐讳的说法 •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春秋笔法教案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

高二学生有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积累,可通过工具书和注解理解文意。语法句式等现象需要点拨。

必修一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和《史记》的一些作品,对《左传》的叙事艺术有初步的了解,需要系统梳理知识。

“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文化内涵相对陌生一些,需从阅读指南入手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的学习,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强调文言文的朗读,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的积累,要能跨过语言的障碍,把握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本质和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晋灵公不君

一、导入:

由回忆学过的历史著作开始。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案

《春秋笔法》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设想:

课堂教学紧扣《晋灵君不君》,而“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这两篇都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自学。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介绍:

何谓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晋灵公不君》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晋灵公不君》

一、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 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 晋灵公名夷皋háo,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 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 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1、灵:谥号。
晋灵公不君
《左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 句式。
2、探究“春秋笔法”的运用特 点和文化内涵。
3、探究作品中诸多人物的形象。
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中国现存最 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尚书》是 历史文献集,《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后 来成为儒家经典,列入经部。
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 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史书大多在后 来的流传过程中散失了。流传至今的有《国语》 《左传》《战国策》等。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和《汉 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 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不君:不行君道。 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这里指修筑豪 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宰夫:厨师。胹:煮。 熊蹯:熊掌。 畚:用蒲草编织的盛物工具。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三水课件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举例说明本文 “详而博”的叙事艺术 。
《春秋》: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三水课件
整合评价
课文小结
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赵盾,写他的忠心、 正直。虽然文字不多,但他的形象非常丰 满。而且多是通过别人的行为和言语(如 董狐、赵盾、孔子等的解说)的全部实录, 来反衬他光辉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春 秋笔法”。 然而在今天来看,我们更赞赏赵穿。 晋灵公残害百姓和臣子、祸害国家被杀完 全是情理之中的事,赵穿做得正确。赵盾 的言行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第一件事: 厚敛以雕墙” 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 。 第二件事: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 第三件事: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诸畚, 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 妇人载以过朝” 妇人载以过朝” 。 接下来,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 的赵盾连续下毒手。 最后,写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三水课件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赵盾是“良大夫”又是“弑君者”,用儒家 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 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中赵盾这个人物?




三武士:
鉏 麑:舍生取义 提弥明: 提弥明:忠肝义胆 灵 辄:知恩图报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三水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单元主题春秋笔法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单元主题春秋笔法

课文预习检测
一、注音 ③鲜克有终 新鲜 ⑤不食三日 食之 二、通假字 ①而观其辟丸者 ②寘诸畚 ③衮服有阙 ④亡不越竟
④舍于翳桑 ⑥倒戟 舍其半 倒影
课文预习检测
三、注意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晋灵公不君 ②晋侯饮赵盾酒 ③提弥明死之 ④食之,舍其半 ⑤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完全不行君道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哪些 事情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①骤谏灵公(忠君)
②盛服候朝(守职) ③救济饿民(养民) ④尊重史官(遵礼)
忠 臣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春秋笔法特点之一
叙事Baidu Nhomakorabea善恶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文章一共塑 造了“一君四臣 三武士”,可以 说,个个形象鲜 明,性格突出。 请同学们细细品 读文章,想想这 是什么原因?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晋灵公不君《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

晋灵公不君《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

《诗》曰:‘靡没有什么不有初开端,鲜少克能够 有终结束。’夫如是代词,这样,则能补过者鲜 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 依靠之。又曰:‘衮gǔn引申为穿衮服的人,借指天子, 这里指周宣王职职责有阙通‚缺‛,过失,惟仲山甫补 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双关语矣。‛
《诗· 大雅· 荡》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 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如果像这样,那么弥补过 失的人就太少了。君王如能有始有终,那么国家 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 大 雅· 烝民》又说: ‘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 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 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 攻击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 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超过三杯,就不合礼 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了出猛犬 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 ‚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 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赵盾、士季见其代词,代死尸手,问其代这件事
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不被采纳, 则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继也。会请 先,不入,则子继之代词,这里指士季自己。‛三进三次 向前走,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 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得知原因后)非常担 忧。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如果您的谏 言没有被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选修)作者:王彩莲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7期

内容分析:

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的第一课。学生对“春秋笔法”了解甚少,所以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只探究两个问题即“春秋笔法”主要特点:暗含褒贬、秉笔直书和秉笔直书的依据“守礼据实”,以教材中的《晋灵公不君》和《春秋》(节选)、《崔杼弑其君》(节选)两个拓展材料为例,通过合作、思考、探究的方式和多重对话方式了解“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依据。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培养学生传承求真务实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含褒贬和笔直书。

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探究“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依据即“守礼据实”。

探究:以现代观念审视“春秋笔法”的内涵,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中寻找现代社会可借鉴的思想资源。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3.1 文化经典阅读·春秋笔法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等。

2、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并探究其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探究、应用、拓展、创新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多重对话的方式,促进学生均衡而

学生的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2、培养学生传承求真务实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

感悟春秋笔法的史学魅力
• 1.赵穿杀了赵盾,为何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如 何理解赵盾“为法受恶”? • 弑:臣杀君,子杀父,一字寓褒贬,“弑”包含了对赵的 不满。
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 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记做“赵盾弑其君” (《左传》) “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春秋》)是 合乎礼法的。 赵盾能“为法受恶”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尊重礼法, 心胸阔大的人。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 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会误导后人了解历史真相。
• ①厚敛饰墙(贪婪) • ②弹人取乐(荒唐) • ③滥杀厨师(残暴) • ④敷衍士季(狡猾) • ⑤谋害赵盾(昏庸) 完全不行君道 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来?
• • • •
①骤谏灵公(忠君) ②盛服候朝(守职) ③救济饿民(养民) ④尊重史官(遵礼)
忠 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外,还有 其他的臣子和武士,你最欣赏谁? 为什么? 鉏麑:义 仁 信 提弥明:忠 义 灵辄:孝 义 士季:忠 仁
春秋笔法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 孔子删编《春秋》时采用的方法。 1、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 的态度。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礼法观来衡量历史人物 和事件,达到“褒贬劝惩”的目的。 3、直书 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史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 礼法(史义),如果两者有冲突,要按当时的礼法 标准来写.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02
春秋笔法通过具体的史实,展现了晋灵公的残暴、昏庸和无道,
强调了他的不君之举。
春秋笔法对晋灵公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还涉及到国
03
家治理和社会道德层面。
晋灵公不君的教训和启示
晋灵公的行为提醒我们,作为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维护国 家稳定。
晋灵公的残暴和无道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和灭亡,这警示我们要注重国家 治理和道德建设。
强化法治观念
晋灵公的行为也警示我们,必须强化法治观念,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的权威。
03
倡导诚信原则
晋灵公的不诚信行为提醒我们,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品格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秉持诚信原则。
晋灵公不君对个人行为的警示
1 2 3
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晋灵公的行为告诫我们,必须学会自我约束和自 我管理,避免因个人欲望和情绪而做出不理智的 行为。
晋灵公不君-春秋笔法
目录
CONTENTS
• 晋灵公简介 • 春秋笔法简介 • 晋灵公不君的春秋笔法分析 • 晋灵公不君的现代意义
01 晋灵公简介
CHAPTER
晋灵公的生平和统治背景
01
晋灵公出生和成长在晋国,是晋 襄公之子,继位时年幼,由赵盾 等大臣辅政。
02
晋灵公统治时期,晋国正值内忧 外患,国内政治动荡不安,外部 则与秦国、楚国等大国存在领土 争端。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
一于此, 不如死也! •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
以遗之。 •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
古之良 大夫也,为法受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 荒唐 残暴 (不行君道) 厚敛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虚言纳谏 患谏贼之 伏甲嗾獒
赵盾 : 直言敢谏 忠诚仁义 (古之良大夫)
人物分析:
晋灵公不君
2、翻译全文,解释பைடு நூலகம்别词,字义,说 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15分钟)
厚敛以雕墙 观其辟丸也 胹熊蹯不熟 衮职有阙 宣子骤谏 鉏麑贼之 晋候饮赵盾酒 公嗾夫 獒焉 舍于翳桑 食之,舍其半 赵盾弑其君 自诒伊戚
句子翻译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
• 2,如何评价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 这一记载?以现代观念谈谈你自己的 看法。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教学要求: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 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 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左传》 与《春秋》
• 关于《左传》 与《春秋》的关系 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它是解释春 秋的一部史书。其二,认为它是与春 秋有关的一部单独著述。
• 三武士: • 鉏 麑 : 舍生取义 • 提弥明 : 忠肝义胆 • 灵 辄 : 知恩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3课《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3课《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3课《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

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积累常用的文言知识。

2.品味《左传》高超的叙事艺术。

3.辩证认识“春秋笔法”这一中国历史撰述原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以经典阅读为中心,对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钻研讨论。

2. 学生自主研读,在教师引导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客观评价“春秋笔法”这一历史记述原则,积极联系实际,掌握研读史书的方法,同时思考经典本身的现代意义。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同时能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精神,获得历史智慧。【学情分析】 .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依据课文注释阅读史书的能力,尤其基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对《左传》高超叙事艺术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本单元重点“春秋笔法”这一中国史家撰述原则和表现方式未必理解。

【重点难点】 .

学习重点:理解“春秋笔法”的内涵。

学习难点:客观评价“春秋笔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传统,同时能从中体悟中华民族精神,并获得历史智慧。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致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一段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历史。晋文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创造了晋国霸业。那么,几十年之后,

到了晋文公之孙——晋灵公,他还会延续或创造如此的霸业么。不急,学了本课,自有分晓

(二)文学常识简介

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学案人教课标版优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学案人教课标版优教案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 认识我国史学发展的大体脉络,回顾学习过的古代历史著作的代表作及其编写体例。

. 认识《左传》的基本内容、叙事风格、史学地位。

. 掌握《晋灵公不君》的思想倾向,解析用以支撑看法的资料,领悟其中包括的“尊礼

重民”思想。

. 掌握《直书》中“直书”的内涵,理解作者经过大量事典提议秉笔直书史学精神的观

点。

. 研究课文中的疑点和难点,以现代看法审查“春秋笔法”的内涵,议论其积极意义与

历史限制,从中搜寻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知识梳理】

. 填空。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和《》,这两部书此后都成为儒家经

典,被列入经史子集中的“”部。

()中国的史学在时期经历了第一个巅峰,出现了好多优秀历史著作,流

传到此刻的有《》《》《》等。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最重要的两部史册是《史记》和《汉书》,《史记》创立了

体史册体例,《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个巅峰,由于朝代更迭频频,社会思想活跃,

除了史官编写史册外,个人撰史也相当宽泛,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隋唐五代时期出生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对唐以前的史学和史册

发展做了系统总结。

()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三个巅峰,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是《》。

. 依照选项填表。

①著作:《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②作者:司马迁司马光刘知几班固左丘明

③史册体例:纪传体编年体

④史实年代跨度:通史断代史

著作作者史册体例史实年代跨度

. 讲解词语“春秋笔法” :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语言积累】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含解析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

读《春秋》必读“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找到单纯的感动!

君王不君终被弑,臣守大义不侮身。

赏美文

君子风度

陈鲁民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温柔敦厚的

绝不强加于人,有失君子风度。

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为君子风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临刑前的绝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谭嗣同却能勇于担当,笑对生死,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世人的警醒,拯救积弱积贫的祖国,这是何等的君子风度!

君子风度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如果人人都能洞悉新时代背景下君子风度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更加美丽。君子风度这一古老风尚也必将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史学有着“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两大传统。“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你对“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角度]“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

示例:

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文化常识] 古代车马
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 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 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 乘肥马,衣轻裘。”这是说乘肥马驾的车。古代驾二马为骈, 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 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一说服之左曰骖, 右曰 。笼统地说,则骖和 是同义词。古代贵族的车马还有若 干装饰附件。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左传》 《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西汉时称 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 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 传”。《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 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思想 《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 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 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3.影响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 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丘明晚年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曾一度绝望,但强烈 的使命感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 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预习检测


四、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 ①宣子骤谏 ②使鉏麑贼之 ③见灵辄饿 ④书法不隐 五、译句 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③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④ 其我之谓矣。 ⑤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为法受恶。
完全不行君道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哪些 事情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①骤谏灵公(忠君)
②盛服候朝(守职) ③救济饿民(养民) ④尊重史官(遵礼)
忠 臣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春秋笔法特点之一
叙事别善恶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文章一共塑 造了“一君四臣 三武士”,可以 说,个个形象鲜 明,性格突出。 请同学们细细品 读文章,想想这 是什么原因?
关于“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的原因: “世道衰微,邪 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孟子· 滕文公下》) 孔子修订《春秋》的目的:“贬天子,退诸 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史记· 太 史公自序》)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拨乱反正,宣扬王道, 维护礼法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编修《春秋》时, 或直书善恶,或暗寓褒贬,后人称这种笔法为 “春秋笔法”。

关于《春秋》和《左传》
因为《春秋》文字过于简约,犹如大事年表, 后人不易理解,所以人们撰写了一些专门诠释 《春秋》内涵,阐述圣人思想的著作。《左传》 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著作。《左传》是《春秋左 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比《春秋》多十三年。它与《谷梁传》、《公羊 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 《春秋》的,都被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 《左传》继承了春秋笔法。

课文预习检测
一、注音 ③鲜克有终 新鲜 ⑤不食三日 食之 二、通假字 ①而观其辟丸者 ②寘诸畚 ③衮服有阙 ④亡不越竟
④舍于翳桑 ⑥倒戟 舍其半 倒影
课文预习检测
三、注意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晋灵公不君 ②晋侯饮赵盾酒 ③提弥明死之 ④食之,舍其半 ⑤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1、“杀”、“弑”、“诛”,这三个表示“杀”的动词在 春秋笔法运用中各有深层含义。“杀”指无罪而杀, “弑”指以下犯上,“诛”则指有罪、有理而杀。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在位14年, 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春秋》中直呼其名“夷皋”, 是指斥晋灵公为无道之君,称谓之中隐寓褒贬。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宋· 司马光《涑水纪闻》)
故事2 (齐国大夫崔杼弑其国君齐庄公 )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 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

“史”字意义溯源


会意字, 从中 从手。中,正也。 记事者也 (《说文》) , 古代掌管记载史 事的史官。
探究春秋笔法的经学本质
赵盾根本没有杀害晋灵公,但是史官董狐竟
然理直气壮地记下“赵盾弑其君 ”,你认为 这是为什么?
孔子如何评价董狐和赵盾,你如何看待这些
评价?
春秋笔法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文学(尚简用晦) 史学(秉笔直书) 经学(维护礼法)
课文预习检测


梳理故事情节
→晋灵公有不君之举 →士季进谏,灵公不改 →赵盾多次进谏 →灵公派鉏麑行刺赵盾,鉏麑自愧,触槐自杀 →灵公设宴暗杀赵盾,被提弥明、灵辄救下逃脱 →赵穿杀死晋灵公 →史官赵盾写下“晋赵盾弑其君”。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晋灵公不君》记载的事件,在《春秋》是这样表述 的:“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种表述体现了“春秋笔法” 的 特点。

《左传》继承了《春秋》这种用笔叙事 的笔法,下面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文,细细品 味这种笔法运用的妙处。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加 以概括,并指出这些事情表现了晋灵公怎样 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①厚敛饰墙(贪婪)
②弹人取乐(荒唐)
③滥杀厨师(残暴) ④敷衍士季(狡猾) ⑤谋害赵盾(昏庸)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
单元主题 春秋笔法
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探究“春秋笔法”的运用特点和文化内涵。 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直无畏的精神。

晋灵公不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1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臣称有急事请见, 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斧柄 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 “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 然自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春秋笔法特点
叙事别善恶 细节明是非 一字寓褒贬
分析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孔子称赞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从这里你可以看 出孔子对记录史事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胡适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 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你认为史学家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请联系刘知几《直书》 谈谈。 1、“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刘知几《直书》) 2、“盖烈士徇名,壮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 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 阿容。最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 (刘知几《直书》)
彬彬孔子也令人害怕

《孟子· 滕文公下》记载
“孔子成《春秋》而 乱臣贼子惧。”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
“《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关于《春秋》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历史 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原为 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 现在流传的《春秋》相传是 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 该书极其简括地记载了上自 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 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共242年的历史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