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一、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趋势。

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二、就业机会的拓宽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劳动力在乡村只能从事农业生产,收入较低。

而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劳动力可以选择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

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人口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传统的农业经济将逐渐向城镇化、工业化方向发展。

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民可以将劳动力投入到城市工业和服务业中,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四、农村经济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可以在城市地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种收入的提高不仅对个体家庭来说有积极意义,对整个农村经济也具有促进作用。

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刺激消费需求,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经济的产业升级劳动力流动不仅仅增加了农村人口的收入,还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进步。

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可以接触到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产业升级。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六、农村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得到了推动。

农村人口的流出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减轻了农村社会的压力。

同时,劳动力流动还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和经验积累,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七、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益提升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益得到了提升。

农村地区的资源可以通过劳动力的流动,更加合理地配置和运用。

新的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资金,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的流动还带动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修改版]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

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女劳动力占%;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女劳动力406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流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填补了城市劳动力空缺,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农民工通过城市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农村带回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大量农民工外出工作,导致农村出现老人和儿童相对较多的现象,加重了农村社会的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家庭中常常只留下老人和儿童,缺乏劳动力的支持和照顾,对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 农村资源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的务农劳动力减少,农田闲置面积增加,农村资源被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同时,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农村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农业生产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1.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仍然需要发展自己的产业以吸纳剩余劳动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的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提供优质的养老和子女教育服务,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吸引他们为家乡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3. 加强农村技术支持与培训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政府可以组织专业机构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形式,将这些技术与经验传授给留守农民,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发展能力。

4. 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发展农村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集中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技术、市场等支持,鼓励农民自发组织,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良性流动。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

以下是本次调研的报告。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1、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均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在农业领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在制造业领域,随着产业转移和升级,部分劳动力从城市流向农村;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电商、物流等新兴行业,农村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村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提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和选择空间更加广泛。

同时,国家对返乡创业的大力支持,也激发了农村劳动力的创业热情。

3、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尽管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但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尤其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学历水平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建议1、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政府应加大投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培训,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操作能力。

2、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应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向服务业和其他新兴行业转移。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有序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学历水平。

同时,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论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多元化的就业结构、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不断提升的劳动力素质,都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结构不均衡等。

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教育水平等。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洞察这一现象。

一、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农民为主,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农村人口结构老化和青年人口减少的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供给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有限、劳动报酬较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

同时,一些农村劳动力可能因为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而选择外出打工。

三、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流动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障了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转。

其次,通过劳动力流动,农村家庭的收入得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此外,通过与城市地区的接触,农村劳动力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一些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时面临低薪、长时间工作等问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部分农村劳动力没有合法的工作身份,缺乏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

此外,农村家庭的丧失也给留守家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扰。

五、人口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一方面,人口迁移缓解了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人口外流也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人口中老年化速度加快,给农村经济带来挑战。

六、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吸纳农村劳动力,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人口迁移也刺激了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引言: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在实际转移和就业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对农村居民的进城务工产生了相应影响,无法有效保障农民工的自身权益。

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深刻认识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保障对策,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以此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保证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尤其在1992年后,我国的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已得到了解决,政策环境也获得了相应改善,这也使得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

从1995年到1997年,由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长幅度降低,此时期的农村劳动力平均转移人数约为每年360万人。

在这之后,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迎来了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约为4%[1]。

(二)外出劳动力多是当地素质较高人员相关调查可以表明,在农村地区的外出劳动力当中,多数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所占比例可以达到63.3%、12.1%[2]。

(三)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当中,大约有65%的人被县域经济所吸纳,而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其所吸纳的人数比例仅为35%。

县域经济所吸纳的转移劳动力当中,乡镇地域的非农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1%,而县级市以及建制镇则为12.4%和6.6%。

对于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所转移的劳动力,其中直辖市内转移的劳动力约为17%,地市级城市约为49%,而省会城市则为34%[3]。

(四)外出务工农民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根据农村劳动力在我国产业当中的转移现状来看,第二产业当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40%,第三产业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60%。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人口因为就业、创业等原因离开农村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的现象。

这种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人口相对减少,农村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匹配程度得到提高。

这样一来,农村的农业生产能够更加高效、规模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得到升级。

例如,通过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一些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产业链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财富的积累。

相较于农村的传统农业收入,城市就业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或创业,获得了更高的工资和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这不仅为农村人口带来了实质性的利益,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农村财富的积累。

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工作,农村留守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留守现象较为严重,给农村社会稳定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扰。

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能力也难以满足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导致了农村支出的增加。

农民外出打工或创业需要支付一定的生活费用和交通费用等,而在城市生活的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一些农民在城市就业期间需要支付住房、医疗等额外开支,这增加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对一部分贫困农民来说,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一些人难以承受这样的负担,进而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挑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一度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然而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现象,一部分农民工开始选择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就业。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呢?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原因1.城市生活成本高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不断上涨,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虽然有了收入,但是却难以满足城市生活的高昂成本。

相比之下,回到农村生活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一些农村劳动力选择再回流的原因之一。

2.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的农村地区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创业环境。

农村劳动力再回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在农村的发展机会,选择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就业,实现自身的发展。

3.城市生活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城市生活的质量下降成为一些农民工选择再回流的原因。

他们认为在城市工作虽然有了收入,却要忍受城市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政府政策扶持一些地方政府在农村劳动力再回流上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吸引农村劳动力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就业。

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农村劳动力再回流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问题,首先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的就业和生活水平,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增强农村的吸引力,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般的便利和舒适。

3.提高农村就业和创业环境加大对农村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迁移。

背景是农村人口众多,就业岗位有限;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只能从事农业劳动,但就业机会有限。

2. 收入差距: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到城市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3. 教育和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 带动农村经济: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带回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减轻农村人口压力:农村劳动力流动缓解了农村人口众多的问题,减轻了劳动力过剩压力。

3.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流动工作,农民可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和提升社会地位。

4. 影响家庭和社会关系: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会导致家庭分离和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化。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模式1. 农民工:大量农民选择到城市从事短期打工,然后返回农村。

2. 农村企业:一些农民在农村创办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

3. 外出做生意:一些农民选择外出经商,通过销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来实现收入增长。

五、政府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1. 制定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相关的就业培训和扶持措施。

2. 维护农民权益:政府需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3. 加强服务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服务和管理,提供就业信息和社会保障。

六、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歧视,收入和待遇不公平。

2. 就业风险:农民工常常面临劳动权益受损、工资未支付和工作条件恶劣等问题。

3. 家庭分离:农民工外出工作导致家庭分离,对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冲击。

七、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 产业带动: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

农村劳动力流动论文

农村劳动力流动论文

农村劳动力流动论文研究背景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或其他农村地区转移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村地区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为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动态和趋势。

研究内容1.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2.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分析3.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改善农村的就业环境等。

参考文献1.李明. (2018).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经济出版社.2.王红. (2017).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化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特殊应用场合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教育这一特殊场合,可以增加以下条款:1.增加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导致一部分农村儿童留守,他们面临接受教育的困境。

需要在论文中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2.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政策建议: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如设立临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等。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1.数据收集困难:农村教育数据的获取可能相对困难,需要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实地调研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十篇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篇1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经济社会学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

从经济社会学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
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原因 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何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以实现城乡经济的 协调发展?
02 经济社会学视角 下的农村劳动力 流动
经济社会学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
强调社会系统的均衡和稳定,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经济结构变迁 的必然结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
城乡收入差距
01
城市通常提供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
前往。
农业生产效益下降
02
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农业生产效益
可能下降,促使农民寻求其他收入来源。
就业机会不足
03
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可以获得更多
的就业选择和机会。
社会因素
1 2
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尤其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寻求更多 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流动方式
流动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多样,包括季节性流 动、长期迁移、家庭化流动等,呈现出不 同的特点和趋势。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 面。
03 农村劳动力流动 原因分析
从经济社会学分析农村劳动 力流动原因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引言 • 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 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分析 •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对策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 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 入城市。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向城市或其他地区流动的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越来越普遍。

这种流动对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了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

许多年轻人离开了农村去城市找工作,导致农田空闲、农业产能减少。

劳动力短缺不仅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困难,也降低了农村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虽然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了劳动力短缺,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学到了新的农业管理经验。

他们通过这些经验和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民工接触到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

他们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将这些新的知识和信息带回农村,帮助农村实现产业升级。

例如,一些留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在休假期间,利用闲置土地创办农产品加工厂,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改善了农民收入状况流出农村工作的农民工往往能够获得比农民更高的工资收入。

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改善了自身的经济状况。

这些工资收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在城市的生活水平,也能够被他们用于支持家庭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五、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增加,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壁垒。

农民工通过与城市居民的交流,了解到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价值观念,促进了城乡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并带回农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六、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不少农民将家中留下的孩子托付给老人或其他亲属照顾,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

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

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为主要特征。

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

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

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劳动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城市流动,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观点。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对于缓解城市劳动力短缺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城市人口迁入的限制条件以及机制等原因,城市劳动力供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可以有效弥补城市劳动力的不足,满足城市各个产业部门的用工需求,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回流到农村,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回流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回流也使得农村地区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需要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引导,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也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正面影响。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民可以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并获得更高的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劳动力流动性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流动劳动力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分析人口流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并总结出结论。

一、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其他地区转移工作的现象。

这种人口流动对农业有着明显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手段,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其次,农村劳动力外流带来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和妇女成为农田劳动力的主力军,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农业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入是指农村人口由城市或其他地区返回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现象。

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农业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入可以缓解农村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入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三、信息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便利。

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工具,农民可以获取就业信息和技术知识,便于他们做出决策和规划。

同时,信息化也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业发展。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挑战与机遇农村劳动力流动既面临着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挑战包括劳动力流失带来的农业生产减少、农民收入下降等问题。

而机遇则体现在流动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来应对。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劳动力流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也可以为流动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

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保障为了保障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顺利进行,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农村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就业权益保护等,以确保流动劳动力的权益和待遇。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流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农村人口对城市和其他农村地区的流动,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如今,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经济因素、城市化进程、教育因素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等。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寻求更好的就业和收入增加的机会。

其次,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以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再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劳动力通过流动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最后,农村劳动力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是促使流动的因素之一。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缓解了农村社会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流动劳动力的技术和知识带回农村,促进了农村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同时,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农村老人照顾问题等。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利弊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一些利益和问题。

从利益方面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动解决了农村就业问题,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农村老人照顾问题等。

五、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使农村居民更愿意留在农村。

农村劳动力外流原因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外流原因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外流原因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1.经济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农村劳动力有更强烈的动机流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2.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许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希望通过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来改善自己的未来。

3.农业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使得一部分劳动力转向城市寻找工作。

4.城市生活吸引力:城市的生活设施、医疗条件和社会服务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三、对策1.提升农村经济活力:通过发展农村的工业和服务业,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在本地实现稳定就业。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降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比例。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4.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权益保护等服务,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5.鼓励回乡创业: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四、结论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只有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缓解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并且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对于经济增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带来的变化。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缺口,确保了城市产业和服务业的正常运转。

这不仅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福利。

其次,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缓解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一些年轻人和有技能的劳动者选择到城市工作,这减轻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农民工的收入增加,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农民的收入增加,能够刺激农村消费的增加,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流动的劳动力通常没有城市户籍,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会面临一定的难度。

这也导致了农民工工资低于城市居民的现象。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尤其是一些农村老年人和儿童的关爱问题。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力市场。

它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转型。

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流失,促使农民开始寻求其他创业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农产品的加工和农村地区的农村旅游业的兴起。

这些新兴产业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在技术和知识传输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农民工在城市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够接触到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传输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地区的农民也能够通过技术和知识的传输,改善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2)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2)1、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 (2)2、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3)3、农民观念的更新和宽松的政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3)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 (3)三、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4)四、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 (4)1、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远大于企业的需求 (4)2、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下,工作选择的余地小 (4)3、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依然面临着制度障碍 (5)4、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低下,属于边缘群体 (5)5、产生“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 (5)6、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动加重城市负担 (5)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监督和引导 (5)1、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变迁过程 (6)2、地方政府要加快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减少劳动力盲目流动 (6)3、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 (7)4、加快制度改革步伐,宏观调控流动人口 (7)5、加强对劳动力的就业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地位 (8)6、多渠道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8)7、完善农民工养老金制度 (9)六、小结 (9)绪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涌向了城市,成为了产业工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一个国家实现城市化的必然过程,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从建国到改革开发之前,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我国采取重城市轻农村发展战略,并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改革开发之后,逐步放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同时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管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劳动力流动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基本特征和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客观现实地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监督和引导的措施。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

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是劳动力市场上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机制。

农村劳动力流动一般是指具有农民户籍的“农民工”跨乡镇、区域从事非农生产与服务,他们的身份职业与实际从事的职业发生分离,在中国突出表现为,80年代开始的每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巨大的“民工潮”。

劳动力流动本身的原因有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差别、经济周期的波动、国际间资本流动、人尽其才的愿望等。

具体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1)生产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众所周知,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突出的国情,并且大约65%人口居住在农村。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下降。

另外,耕地面积也逐年减少。

因此,这会产生大量的剩余的劳动力。

(2)典型的二元结构调整的要求国家在建国后一直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战略,虽然使工业部门体系逐渐健全,但却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造成中国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随着时间推移,国家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偏差也越来越大,并且受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影响,曾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更加突出了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特点。

而现阶段我国处于转变二元结构格局,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化,从而实现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长期实施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政策,以造成城乡间经济差距变大。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产生的收益对农民的吸引力变小,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再加上农村各种费用增加,多种因素的作用使越来越多农民选择到城市工作,甚至是跨地区寻找工作。

3、农民观念的更新和宽松的政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不再把自己局限在土地之上。

而政府鼓励发展第二、三产业,这些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给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有意识的制定一些政策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

总之,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二元结构向现代化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上面各种原因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我国有3.2亿农业劳动力,据专家预测,目前农业实际只需要1.5亿劳动力,占现有农业劳动力的53.1%,即意味着我国还有约46.9%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 而且由于制度、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各种管制政策的放松,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部门流动也就成了一种趋势。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流动规模大。

农村住户户籍劳动力中离开本乡镇外出从业劳动力是1.3亿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达到27.5%。

2、流动劳动力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

2007年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占2.8%,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占56.7%,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占40.5%。

其中在制造业的占比最大,占30.3%;其次是建筑业,占26.4%。

另外,外出农民工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3、对于劳动力输出地区,就全国而言,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比重很高,边远地区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流动地区变化较大即工作地区不固定,再次流动率很高。

4、对于劳动力输入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劳动力流动去向的热点,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5、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省的经济差距相对缩小,在省内流动就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省内内流动的人数也大幅上升,农民工回流现象日益增多。

6、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不成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方式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流动于城乡之间的农村劳动力,一方面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把工资大部分寄回家,并且也将所学到的本领带回家乡,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填补了城镇地区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丰富了城镇的行业构成和就业结构,使其产业和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并且促进了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开放,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

2、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也给社会治安管理造成很多困难。

由于部分农民工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固定职业,较难以管理。

3、尽管农村劳动力外出能给当地带回资金、技术、先进管理方式和理念,但由于他们长时间流动在外,会影响到当地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降低了农业劳动力供给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对于迁出地区存在劳动力的流失效应和选择效应,对农业产出有不良的影响,也使新农村建设进度由于缺乏劳动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确实促进了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区的发展。

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特点、信息不对称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远大于企业的需求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并且每年新增几百万,其中很多是“农二代”、“新生代农民工”,这已经远远超过企业的生产需求。

改革开发后,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各大中城市接受外来务工人员的能力很强。

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接纳速度有所放缓。

08年的金融风暴过后,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遭到很大的打击,对劳动力需求也减少了。

2、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下,工作选择的余地小由于农村教育投资较低,大多数人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这使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下、缺乏劳动技能。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只能与中国农村传统农业和传统手工业相适应的,这样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就业方向主要是制造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一些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领域。

因此农村劳动力大多在城市中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3、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依然面临着制度障碍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现在仍然存在着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进入城市和城市间人口流动。

同时,某些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当地的就业率,往往也会排斥外地民工在城市就业。

4、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低下,属于边缘群体农村劳动力与城里人相比,尽管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却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他们工作时间长报酬低,居住条件恶劣,没有医保和养老金机制,健康和福利都无法得到保障,常常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歧视。

还有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就学无法保障,往往需要交一些赞助费才能入学。

5、产生“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但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及时完善,这使得外出务工人员只能选择将孩子和老人留在农村,从而产生“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分割的影响,农民工无力解决子女在城市的上学问题,只好将子女留在农村。

这样,缺乏父母关怀的成长环境将对留守在农村的孩子的学习、心理和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样,由于年轻人长期在外工作,对老人的生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据有关调查显示,因子女外出打工而独自在家的老人一般在80%左右。

这些独守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子女外出,发生急难事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

6、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动加重城市负担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决定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城市面临着本地大量失业和下岗人员的压力,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

但受到某些传统观念和制度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往往会选择在城市发展。

这种单向流动既加重了城市负担,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监督和引导从上面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现状、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外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在了解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监督和引导的建议和方法。

1、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变迁过程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的放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放开经历了一个从内到外、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

示意图可以如下表示:国家政策变迁流程图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变迁2、地方政府要加快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减少劳动力盲目流动由于我国地区间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但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却是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