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复习教案初中

诗歌复习教案初中

诗歌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诗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感受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押韵、节奏、意象等。

2. 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儿童诗歌等。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听、说、读、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诗歌鉴赏的方法。

2. 难点:诗歌鉴赏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介绍诗歌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

(3)教授诗歌鉴赏的方法,如听、说、读、写等,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方法。

3. 课堂实践:(1)分组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诗歌特点和鉴赏方法。

(2)每组选出一首优秀的诗歌,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诗歌的热爱程度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库:提供各种类型、各个朝代的诗歌,供学生欣赏和借鉴。

2. 教学课件:展示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3. 音响设备:播放诗歌朗诵,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教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注释】
白下驿:在江宁县(今南京市)白下门外。少府:县尉的别称。在县治中主管治安的事。穷交:指患难之交。昌亭:即南昌亭。韩信为布衣时,家贫,常寄食于淮阴县下乡南昌亭长家。亭长妻患之,提前开饭。信往,不得食,怒而绝去。见《史记•淮阴侯传》。浦楼:水边酒楼。“长安”句:《世说新语•夙惠》载:晋明帝幼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曰:“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成语后用于表达对京城遥不可及的眷恋、向往。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答案】A
【解析】“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相知何用早?”是一个反问句,“何用”一词表示反问语气,何必用,即没必要用,不用。这里属于关键词语解说错误,曲解愿意。“怀抱即依然”句说明两个人心意相通就可以了,就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怀抱:心心相印。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铱艳绝人”。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考语文诗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2. 掌握高考语文诗歌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3. 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4. 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包括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

2. 解释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包括抒情、写景、抒怀等常见主题。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高考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经典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第四步:诗歌鉴赏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高考诗歌题目,要求他们独立进行鉴赏和理解。

2. 学生完成后,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第五步:巩固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诗歌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解答等形式。

2. 学生独立完成并批改,强化对诗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重视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欣赏诗歌。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发表观点等。

2. 练习题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后完成的练习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诗歌鉴赏评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包括对诗歌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经典和现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诗歌讲座或分享会,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语言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语言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语言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

考纲也把这点列为重要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预习检查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鸟宿池边树,。

(贾岛《题李凝幽居》),宿鸟归飞急。

(李白《菩萨蛮》)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寻寻觅觅,。

(李清照《声声慢》)三、考点分析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中国古代诗人在锤炼语言上可谓苦心孤诣,也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抒情性,这也给考生品读古诗带来不小的难度。

不过,高考对鉴赏古诗语言的考查难度不太大。

它着眼于一个“懂”字,即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能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作一定程度的表述。

高考语言类题目有三类: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

重点考查炼字、炼句两类。

四、正题探究1.命题揭秘2013年各地高考卷:【天津卷】12(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福建卷】12(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湖南卷】10(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2006·江苏卷】(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小结:炼字题主要的提问方式1.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妙处。

2.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的复习。

2. 各类题型的示例及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和诗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诗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诗鉴赏呢?二、复习古诗鉴赏基本术语(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等基本知识。

2. 举例说明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如比喻、对比、衬托等。

三、复习各类题型及训练(15分钟)1. 题型一: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示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题型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示例:次北固山下王湾提问: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3. 题型三:品析诗歌语言示例: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提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四、练习与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古诗鉴赏练习题,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

2. 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

三、教学重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类和用法。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难点:1. 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准确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材料,包括诗人和作品介绍、诗歌全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引起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即诗人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讲解各种表达技巧的分类,例如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三、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和记录。

四、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具体的诗歌,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例如分析一首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写出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四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四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四)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四)语言炼字类考查方向、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答题要领A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B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题型。

2.学习鉴赏古诗词的答题技巧,掌握常用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古诗词基础知识。

2.古诗词常见题型。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包括:(1)古诗词的类型古诗词可以分为诗和词两种类型。

诗是以韵律、节奏和形式为基础,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兼具音乐性和美感。

词是以唱歌为主要形式,以表现人物情感和境遇、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

(2)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平水韵就是平声或轻声,仄水韵就是仄声或重声。

(3)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包括词牌、韵部、格式、体裁等。

2.古诗词常见题型在考试中,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主要有:(1)默写古诗词。

这种题型要求在考生熟知的古诗词库中,默写一首或数首古诗词。

在默写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词牌、韵部、格式等应该把握之外,关键是注意字音、词义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填写古诗词。

填写古诗词题型是在给出古诗词的基本框架之上,让考生根据上下文和题干中的提示补写出正确的字句。

填词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阅读理解古诗词。

阅读理解是最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对古诗词的表达情感和意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试中,往往会在古诗词后附上相关问题,考生需要根据问题,深入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古诗词是中国语文的重要要素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命题方向之一。

(1)认真阅读古诗词。

在阅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理解全文,意会通达,了解其主题和写作目的,把握情感和意境。

(2)解读古诗词的字义。

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古诗词中的字句,其中的字句不仅有普通的字义,也有象征含义,这是诗歌的独特之处。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常见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朗诵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分析与解读。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为辅助手段进行讲解)a.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包括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3. 课堂练习(35分钟)a. 教师提供两首经典诗歌,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简要分析。

b.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个人鉴赏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评价。

c. 课堂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对诗歌的个人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4. 课堂总结与扩展(15分钟)a.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与复习。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与实践,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朗诵录音: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教学讲解和展示。

3. 诗歌选集:教师提供的经典诗歌,供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与互动:观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表达。

2.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2.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常用修辞手法;3. 能够独立分析和鉴赏古代诗歌。

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和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3. 如何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古代诗歌的鉴赏材料;2. 音乐播放器;3. 录音设备。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2:引入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10分钟)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意境深远、精炼、含蓄;形式多样、韵律优美;常用修辞手法丰富等。

引导学生研究并分析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Step 3:分析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20分钟)介绍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并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例子进行解析和分析。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

Step 4: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15分钟)介绍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Step 5:演示古代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10分钟)给出几首古代诗歌,并演示古代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理解诗歌主题和意境、分析修辞手法、品味诗歌韵律和格律等。

Step 6:学生练习和讨论 (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练习和讨论,相互交流意见和观点,并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Step 7: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古代诗歌鉴赏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Step 8:课堂小结 (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代诗歌鉴赏为主题,通过介绍和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修辞手法、韵律和格律等,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象、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分类2. 诗歌的基本特点3. 诗歌的鉴赏方法4. 诗歌的情感分析5. 诗歌的意象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情感、意象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诗歌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

3. 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特点。

4. 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作者、背景、意象等。

5. 诗歌的情感分析: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和分析情感的能力。

6. 诗歌的意象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揭示诗歌的深层含义。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源,鼓励学生自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练习: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诗歌鉴赏水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歌为例,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

七、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或教参。

2. 经典诗歌选集。

3.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4. 在线诗歌鉴赏资源。

八、教学活动1. 诗歌鉴赏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诗歌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 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诗歌鉴赏方法。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的定义、分类、形式和风格。

2. 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 诗歌鉴赏实践:鉴赏经典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品味、形象分析、情感理解和主题把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讨论、个人自学。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诗歌文本、鉴赏指导资料。

五、教学课时与进度1. 课时:本专题复习共需5课时。

2. 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讲练和讨论。

【讲练一】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和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3. 诗歌的形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4. 诗歌的风格:豪放、婉约、清新、沉郁等。

【讲练二】诗歌鉴赏方法1.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词语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的形象:描绘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形象的象征意义。

3. 理解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分析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背景。

【鉴赏实践】1. 鉴赏经典诗歌《登高》:分析其语言美、形象、情感和主题。

2.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推荐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和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诗歌的名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魅力。

3. 鉴赏:分析一首经典诗歌,示范如何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理解情感和主题。

诗歌鉴赏总复习【五】——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总复习【五】——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总复习【五】——炼字教案诗歌鉴赏总复习【五】——诗歌的语言特色炼字: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语言,它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特别注重音韵节律。

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正确理解诗歌的字句,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1)炼字(2)炼句(3)节奏(4)韵律诗歌的炼字特点:形象性:发挥联想和想象借意象表情达意。

概括性,语言浓缩内容跳跃。

抒情性:抒情是诗歌核心,抒情有直接间接。

音乐性,讲究押韵平仄格式1、诗歌语言的弹性美,在中国古代诗歌还表现为对语言的变形: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补充资料:、[悦]:意动词,以……悦,使……高兴。

[空]:意动词,以……空,使……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

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

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

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补充资料:《满庭芳·风老莺雏》(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作者: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成,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导入二、诗歌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

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

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

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

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3、精炼。

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

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

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

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

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

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

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

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

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

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

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孟浩然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

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

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

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

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

"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

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

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5、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6、绚丽。

其特点是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李商隐,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初学古文。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

开成二年(837),以令狐之力中进士。

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

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

其中政治诗感慨讽谕,颇有深度和广度。

其咏史诗托古讽今,成就很大。

这类诗往往讥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淫误国,也有的则借咏史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类诗多用律绝,截取历史上特定场景加以铺染,具有以小见大、词微意深的艺术效果。

名作如《隋宫二首》、《南朝》。

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挚细腻,感伤气息很浓,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李诗抒情,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其诗往往寄兴深微,余味无穷。

但刻意求曲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

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作者的情怀。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

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二首。

还有一些诗寄兴难明。

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对后世的诗坛和词坛影响很深。

其诗继承面较广。

其七律成就最高,继承了杜甫精严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艳和六朝民歌的清丽,以及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

李贺: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前人有的评,那就是奇诡瑰丽。

李贺诗歌美学的别一个特征是艺术形式上的鲜明创造性、独特性、陌生化美学效果的追求。

这主要表现在用词求生、求冷求硬,立意新奇不俗,章法奇突跳荡,境界惝恍朦胧四个方面。

李贺诗歌中,少有前人用过的熟词熟字,他的选词用字,总是务求给人以陌生感。

这种陌生感即体现在他多用许多冷色调的字和带有硬性基质的词汇。

一些字如"泛"、"凝"、"幽"、"泪"、"冷"、"苦"、"惊"、"血"频频在诗中出现。

色调的冷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在冷色调字眼的使用中,我们见出诗人的力避陈言的用心和独特的诗情。

这种独特即是表现了他的凄惋哀愁的思考,使得诗歌总能使人体会到诗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诗歌境界异常清幽。

7、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

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8、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