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2014复习提纲word版
材料2014复习提纲
★造型材料应具有的特性★设计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各有哪些★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金属的成型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材料感觉特性,三大感觉要素★造型质感设计形式与原则★质感设计在造型设计中的作用★材料的美感,如何表现★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绿色材料应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绿色设计的发展方向★晶粒大小与金属机械性能关系★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指标,如σb、σs、δ、ψ、HB,HRC,分别是衡量★合金的定义★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定义★铁碳合金分类,钢铁的分类★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性能(强度、塑性、硬度)的影响★辨认钢号:Q275 08F 20 16Mn 20Cr 20CrMnTi 45 40Cr 60 T8 60Si2Mn HT150 QT400-18、1Cr13 Cr17 5CrMnMo、LF LC L Y12 1Cr18Ni9Ti T12 H68 ZL102★钢中常存杂质对钢性能的影响★金属腐蚀概念及防护★灰口铸铁中又可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而分为几类?机座、机架、曲轴采用哪种材料?★铝合金分类,形变铝合金的分类,铜合金的分类★钢的热处理的定义,目的,三阶段★常用热处理方法,淬火、正火、退火、回火的定义及应用★齿轮、弹簧、刀具的最终热处理是什么★铸造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造型方法有哪些?手轮、钢套、汽车喇叭、齿轮箱等典型零件一般用什么造型方法、成型过程?特种铸造有哪些方法及其特点?★铸件的外形结构和内腔结构设计有哪些要求(改错)★压力加工基本生产方式,可以加工哪些产品★板料成形工序★金属塑性变形概念★影响金属塑性成形性能的内在因素★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冷变形和热变形★落料和冲孔★典型零件的生产方法?板材、棒料、氧气瓶、连杆、麻花钻、丝杠★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盘类、轴类零件杆类零件★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焊接的分类★焊条各部分的作用★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什么区性能好★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点焊、缝焊的应用★焊接性能跟含碳量的关系★焊接变形的基本方式★电焊条的选用原则★焊接结构工艺性(改错)★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典型的产品★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ABS、PP、PMMA、PC、PA、PSF、PE、UHMWPE、PVC、F4,PS的应用等★塑料成型的工艺性★塑料各种成型方法及其应用。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考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 绪论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一种与组分材料性质不同的新材料。
2. 比强度:强度与密度之比 比模量:模量与密度比3. 层间强度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层间拉伸强度分别低于基体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这是由于界面的作用所致。
因此在层间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引起层合板分层破坏,从而导致复合材料结构的破坏,这是影响复合材料在某些结构物使用的重要因素。
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两种基本原材料 基体和纤维组成的,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单元是单层板。
第二章 单层的刚度与强度5.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表达其刚度性能的参数是工程弹性常数 E 、G 、v ,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G=E/(2(1+v)) 所以独立的弹性常数只有 2 个。
而对于呈正交各向异性的单层, 常数将增加到 5 个,独立的有 4 个。
6. 单层正轴的应变 应力关系式 ⎧1 ⎫ ⎡ 1/ E L - v T / E T 0 ⎤⎧1 ⎫ ⎪ ⎪ = ⎢- v / E 1/ E 0 ⎥⎪ ⎪ ⎨ 2 ⎬ ⎢ L L T ⎥⎨ 2 ⎬ ⎪ ⎪ ⎢ 0 0 1/ G ⎥⎪ ⎪⎩ 3 ⎭ ⎣ LT ⎦⎩ 3 ⎭也可用柔量分量表示应变 应力的关系式 ⎧1 ⎫ ⎡S 11 S 12 0 ⎤⎧1 ⎫ ⎪ ⎪ = ⎢S S 0 ⎥⎪ ⎪ 但必须写出 S ⎨ 2 ⎬ ⎢ 21 22 ⎥⎨ 2 ⎬ ij ⎪ ⎪ ⎢ 0 0 S ⎥⎪ ⎪⎩ 3 ⎭ ⎣ 66 ⎦⎩ 12 ⎭ 7. 例题:已知铝的工程弹性常数 E=69Gpa ,G=26.54Gpa ,v=0.3,试求铝的柔量分量和模量分量。
由于铝是各项同性材料,所以 EL=ET=69Gpa Glt=G=26.54GPa vL=vT=v=0.3.(1)柔量分量S11=S22=1/E=14.49/(TPa )S12=-v/E=-4.348/(TPa)S66=1/G=37.68/TPa(2)模量分量m=(1-vLvT) -1 =(1-v 2 ) -1Q11=Q22=mE=75.82GPaQ12=mvE=22.75Q66=G=26.54GPa8. 单轴的偏轴应力应变关系公式。
复合材料考试复习资料.doc
复合材料考试复习资料1、复合材料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它既保持了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点又显示了原组分材料所没有的新性能。
2、复合材料的特征:可设计性:即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分布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使原组分材料优点互补,因而呈现了出色的综合性能;由基体组元与增强体或功能组元所组成;非均相材料:组分材料间有明显的界面;有三种基本的物理相(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组分材料性能差异很大;组成复合材料后的性能不仅改进很大,而且还出现新性能.3、复合材料的分类:按基体材料分类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有机聚合物(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等)为基体;② 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铝、镁、钛等)为基体;③无机非金屈基复合材料:包括陶瓷基、碳基和水泥基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乩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长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晶须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屮;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③ 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
其他增强体: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按用途分类:①结构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受力构件;②功能复合材料:具备各种特殊性能(如阻尼、光、电、磁、摩擦、屏蔽等)③智能复合材料④混杂复合材料4、复合材料的命名:复合材料可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通常将增强材料放在前面,基体材料放在后面,再加上“复合材料”而构成。
5、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层次:一次结构:单层设计…微观力学方法:取决于增强相、基体相和结合界面的力学性能,增强相的含量、分布方向等;二次结构:层合体设计…宏观力学方法:取决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方法(厚度、纤维交叉方式、顺序等);三次结构:产品结构设计■-结构力学方法:取决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结构几何、组合与连接方式6、增强体的定义:增强体是结构复合材料屮能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组分,在复合材料中起着增加强度、改善性能的作用。
12级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复合材料原理参考资料复合材料与工程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和地点时间:2014年12月24日8:20-10:00地点:材料学院 A108题型与分数分布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一、绪论1.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起连接增强体、传递载荷、分散载荷的作用。
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体(增强相)或功能体。
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
(分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 主要起承受载荷的作用,赋予复合材料以一定的物理、化学功能。
2.复合材料分类: A 按基体分:B 按照形态分:C 按增强体材料种类分类: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
D 按用途分类:结构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受力构件的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的特点复合材料的定义•特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改进。
✓复合材料可以是一个连续的物理相与一个连续分散相的复合;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连续相与一个或多个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复合。
✓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某些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
不是增强剂表面和基体表面简单结合的二维边界, 而是还包含着两个表面之间的过渡区域而形成三维界面相二、复合规律1颗粒强化和弥散强化原理: (1)弥散强化原理:弥散强化复合材料是由弥散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
在聚合物基体中阻碍分子链的运动。
dp 为0.001∽0.1μm 。
此时,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弥散颗粒阻碍聚合物基体分子链的运动。
微粒阻碍基体分子链运动能力越大,增强效果愈大。
微粒的尺寸越小,在一定范围内,体积分数越高,强化效果越好。
一般Vp 为0.01∽0.15 。
(2)颗粒强化原理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尺寸较大(粒径大于1μm )的坚硬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其增强原理与弥散增强原理有区别。
2014材料综合复习大纲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4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界面现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相平衡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相律的意义;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
(三)化学平衡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理解并掌握Van't Hoff等温方程及等压方程的含义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如系统的温度、浓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
(四)界面现象理解(比)表面Gibss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变化的热力学原理;理解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掌握Laplace公式及简单计算;理解分散度对系统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如蒸气压、凝固点等);理解润湿、接触角概念,掌握Young方程。
复合材料课程复习大纲
第一章1.复合材料的定义2.复合材料的特点3.复合材料常见分类4.复合材料的命名方法5.MMC,PMC,CMC6.复合材料的性能7.比强度,比模量(比刚度)第二章1、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何有效选择基体?2、选择金属基体时,如何增强基体与增强物的相容性?3、聚合物基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什么是热塑性树脂?什么是热固性树脂?第三章1.增强体的形态类型2.纤维常见增强体: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硼纤维3.玻璃纤维的制造步骤,玻璃纤维高强度的机理4.碳纤维晶体结构和主要性能特点,制造工艺2种,工艺流程5.有机纤维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能6.硼纤维准备工艺7.化学气相沉积CVD8. 晶须结构和性能特点,主要分类2种第四章1.界面相2.界面效应3.PMC的界面理论:2个界面浸润和化学键4.MMC界面类型和特点5.MMC界面控制的方法6.偶联剂第五章1.分散强化和颗粒强化原理2.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曲线几个阶段特点3.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小体积和临近体积,及其含义4.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原理:复合定则,公式5.短纤维增强原理6.短纤维的临界长度lc及意义7.物理性能的复合定则第六章1.MMC常见制备工艺2.共晶合金定向凝固法的特点3.MMC合成制备的主要技术问题4.物理相容性和化学相容性5.常见的MMC有哪些类型和特点6.如何提高MMC的化学相容性7.MMC中裂纹钝化机制8.铝基复合材料二次加工方法9.镍基复合材料常见增强体10.Ti MMC特点,化学相容性,解决方法4种11.Cu复合材料的特点,主要增强体12.Mg复合材料的最主要的特点第七章1.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FRP)2.玻璃钢3.PMC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特点和步骤4.GFRP三种类型最显著的特点5.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增强塑料第八章陶瓷基复合材料1. 陶瓷基体的化学键特性2. 增强体,增韧体,几何形态上三类3. 晶须,SiC、Al2O3, Si3N4常见三种4. 晶须和颗粒增韧陶瓷性能和特点5. 晶须增韧机制,示意图6. 陶瓷界面类型和特点7. CMC制备工艺:晶须和颗粒增韧陶瓷制备工艺第九章1.C/C 复合材料2.C/C 复合材料主要特点3.C/C 复合材料典型应用4.C/C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坯体(预成型体)制备和基体碳的制备5.基体碳的制备工艺(流程):CVD,CVD碳(热解碳);浸渍-碳化工艺,树脂碳(沥青碳)6.烧蚀现象和烧蚀热。
复合材料终极复习资料
3.复合材料的命名(1)强调基体时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2)强调增强体时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3)基体材料名称与增强材料并用:习惯上把增强材料的名称放在前面,基体材料的名称写在后面,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4.复合材料的分类(按基体材料分类):(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2)金属基复合材料(3)陶瓷基复合材料(4)碳基复合材料按材料作用分类:(1)结构复合材料;(2)功能复合材料。
2.环氧树脂(EP)环氧当量:含有1g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1)多元胺类固化剂。
(2)酸酐类固化剂。
(3)阴离子及阳离子型固化剂。
(4)树脂类固化剂。
1.不饱和聚酯树脂(UP)的固化:在引发剂(如:有机过氧化物类)、光、高能辐射的作用下,乙烯基类单体(St、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笨等)可使树脂室温固化。
固化时加入MMA,可提高树脂的耐候性;若加入固化促进剂(如:叔胺),可使树脂室温固化。
固化原理: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机理: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固化过程及固化特征:a.凝胶阶段:树脂从液态到失去流动性成为半固体凝胶。
b.定型阶段:从凝胶到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固定的形状。
(未完全固化)。
c.熟化阶段:从定型阶段到表观上已经变硬并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经过后处理后即具有稳定的化学与物理性能并可供使用。
2.聚乙烯的用途: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生产、注塑用品。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生产、制造扁丝、编织袋。
高密度聚乙烯(HDPE):a.注塑制品:工业容器、家用电器、玩具等。
b.薄膜制品:食品包装。
c.中空吹塑制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的包装瓶等。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HUMWPE):可作为工程塑料在汽车、机械、原子能以及宇宙飞行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
聚乙烯管材:生活用水和煤气管道、农业排灌用管道等。
复合材料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1.复合材料: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与至少一维是纳米范畴的添加剂所组成的混合物。
3.比强度:抗拉强度与密度之比。
比强度高的材料能承受高的应力。
4.比模量:弹性模量与密度之比。
比模量高,说明材料轻,刚性大。
5.碳纤维:由有机纤维通过一系列阶段性的热处理碳化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大,质轻的纤维状材料。
6.晶须:由高纯度单晶生长而成的,直径几微米,长度几十微米的单晶纤维材料。
7.环氧树脂:泛指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环氧基,以脂肪族或芳香族等有机化合物为骨架,并能通过环氧基团反应形成有用的热固性产物的高分子低聚物。
8.玻璃钢(FRP)::即纤维强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
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称谓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称谓玻璃钢。
9.生物降解聚合物:指可由微生物导致断链发生矿化的聚合物。
10.磁性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指至少一维是纳米级(1-100nm)的无机磁性组分,以颗粒、纤维和薄片的形式埋入有机聚合物中所构成的材料。
11.不饱和聚酯树脂:指有线性结构的主链上同时具有重复酯键及不饱和双键的一类聚合物。
12.区别高分子,聚合物和聚合物材料的含义?高分子:在结构上由许多个实际或概念上的低分子结构作为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量分子,其分子量通常在10000以上。
聚合物:由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量很高的化合物。
聚合物材料:指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高分子量化合物。
弹性体:指硫化的聚合物材料,它们的玻璃化转变低于室温,其他性能还包括具有大形变的能力,并且应力释放后可回复到原始长度。
二.填空题1.聚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和水泥基)2.复合材料按材料作用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实验讲义精编WORD版
复合材料实验讲义精编WORD版
每题实验内容及其原理
一、实验综述
二、实验前准备
1、复合材料的分类
复合材料的分类被划分为:复合材料、半复合材料和发药复合材料。
其中,复合材料是指由几种材料组成的结构体,它们共同起关键作用,并具有更加出色的性能与功能;半复合材料是指材料的两部分结构,其中一部分是复合材料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材料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而发药复合材料则是通过在复合材料中添加发药剂来增强材料的特性,使其更加有效地使用。
2、实验材料
实验讲义中用到的材料有:复合材料,其中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半复合材料材料包括铝合金土耳其基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发药复合材料材料包括复合多分子复合材料、镀锌复合材料。
三、实验过程
1、测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使用三轴试验仪测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根据实际测试要求调整试验参数,观察变形、应力变化趋势。
复合材料复习提纲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复习总结UD : unidirectional 单向性的Quas-isotropic准各向同性的Cure固化precure 预固化stiffness 刚度stre ngth 强度toughness韧性ILSS层间剪切强度CTE 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arbon fiber 碳纤维VGCF 气相生长碳纤维(vapor-phase growth)SNCB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CNT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 sizi ng上浆Torayca日本东丽台塑Tairyfil 三菱树脂DialeadPCF:沥青基碳纤维(pitched-based carbon fibe)Glass fiber玻璃纤维C-GF:耐化学腐蚀玻璃纤维A-GF:普通玻纤D-GF:低介玻纤,雷达罩材料E-GF:电工用玻纤(碱金属含量<1%S-GF高强M-GF高模AF:芳纶纤维(Aramid fiberPPTA: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oly-p-phenylene terephthamide对位芳酰胺纤维Kevlar) PMIA :间位芳酰胺纤维(代表Nomex)DuPo nt杜邦Boron Fiber 硼纤维Alumina Fiber氧化铝纤维Basalt Fiber玄武岩纤维UHMWPE Fiber(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 n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BMI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curing age nt固化剂PEEK:聚醚醚酮树脂PEK :聚醚酮树脂PES:聚醚砜树脂PEI :聚醚酰亚胺树脂PPS:聚苯硫醚树脂Epoxy resi n 环氧树脂Un saturated polyester res inTETA: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 tetramineDDS:二氨基二苯基砜(diaminodiphenyl sulfone) ;DDM 二氨基二苯基甲烷Vi nyl ester resi n:乙烯基环氧树脂Phe nolic res in 酚醛树脂Prepreg 预浸料uni directi onal prepreg 单向预浸料Pot life 适用期(树脂)workinglife(纤维)Shelf life储存期Res in flowability 树脂流动度Lay Up铺贴Gel time凝胶时间Tack粘性drape铺覆性resi n con te nt树脂含量Fiber areal density 纤维面密度volatile content 挥发分含量Separati on film 分离膜Hon eycomb san dwich con structi on 蜂窝夹心结构In frared 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ATL: Automated tape-laying自动铺带法(CATL曲面铺带;FATL平面铺带)AFP:纤维自动铺放技术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 Pultrusio n拉挤成型OoA:非热压罐成型工艺out of autoclaveAllowables 许用值design Allowables 设计许用值Robust ness 鲁棒性BVID目视勉强可检ISO国际标准ASTM美国标准HB中国航空标准JC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部标准FTIR-ATR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1. 碳纤维PAN 一般采用湿法纺丝?因为干纺生产的纤维中溶剂不易洗净,在预氧化及碳化的过程将会由于残留溶剂的挥发或者分解而造成纤维粘结,产生缺陷。
高中化学:复合材料2014复习提纲word版
复合材料的定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材料通过复合手段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
从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分析,其中有一相是连续的称为基体相,而另一相为分散的、被基体包容的称为增强相。
增强相与基体之间有一个交界面称为复合材料界面,界面附近一个结构与性能发生变化的微区称为界面相。
因此,复合材料是由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组成的。
复合材料的特点:1、复合材料的组分和相对含量是由人工选择和设计的;2、复合材料是以人工制造而非天然形成的(区别于具有某些复合材料形态特征的天然物质);3、组成复合材料的某些组分在复合后仍然保持其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区别于化合物和合金);4、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性能的协同。
复合材料具有新的、独特的和可用的性能,这种性能是单个组分材料性能所不及或不同的;5、复合材料是各组分之间被明显界面区分的多相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定义: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大于4×106厘米(cm),比模量大于×108cm。
为了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相区别,将这种复合材料称为先进复合材料。
使用复合材料的原因1、能提高硬度、强度和尺寸稳定性2、能提高韧性(冲击强度)3、能提高热变形温度4、能减少气体和液体的透入性5、改进电性能(提高电阻)6、能使材料在高温、应变条件下腐蚀环境下保持强度与硬度7、能减轻重量8、能减少吸水性9、能提高机械强度10、能提高耐化学腐蚀性和磨损性11、降低成本12、能降低热膨胀13、能提高再生使用和重复使用性,能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冲击14、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或各种碳织物增强碳,或石墨化的树脂碳(或沥青)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VD)碳所形成的复合材料,也称为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组分树脂基体的作用:(1)粘接作用(2)隔离作用(3)保护作用(4)定型作用(5)性能的影响(6)破坏模式的影响二、基体材料:1不饱和聚酯树脂2环氧树脂3酚醛树脂4高性能树脂(聚芳醚酮)5热塑性树脂不饱和聚酯定义:是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和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组成的混合酸,与多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复合材料学复习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2.(1)按基体材料的类型分: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2)按增强材料的种类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3)按用途分: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3.结构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增强体和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复合材料的性能则取决于增强体与基体的比例以及三个组成部分的性能4.5.RMC中聚合物基体的主要作用是:a.把纤维粘接在一起;b.分配纤维间的荷载;c.保护纤维不受环境影响。
6.无机凝胶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石膏、菱苦土和水玻璃等7.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作用:增加强度、改善性能8.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9.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按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主要有三种形式:颗粒、纤维和晶须。
与之对应的增强机理可分颗粒增强原理、纤维增强原理、短纤维增强原理和颗粒与纤维混杂增强原理。
10.颗粒增强原理分为:(1)弥散增强原理:承力:基体弥散颗粒:阻碍位错颗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强化效果越好(2)颗粒增强原理:承力:基体(主),颗粒(次)大颗粒:阻碍位错;承受载荷颗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颗粒对复合材的增强效果越好。
11.混合法则:纤维、基体对复合材料平均性能的贡献正比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对于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抗张强度、泊松比、剪切强度等性能均符合混合法则。
12.平行于纤维方向称为“纵向”,垂直于纤维方向为“横向”12.复合材料初始变形后的行为:四个阶段:1)纤维与基体均为线弹性变形;2)纤维继续线弹性变形,基体为非线性变形;3)纤维与基体都是非线性变形;4)随着纤维断裂,复合材料断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第二阶段占比较大的比例,而脆性纤维复合材料未观察到第三阶段。
13.短纤维一般指长径比小于100的各种增强纤维。
14.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复合材料的界面虽然很小,但它是有尺寸的,约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带、一层,它的厚度呈不均匀分布状态1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及改性方法: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中:(1)首先应考虑如何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间的浸润性;(2)还要保证有适度的界面结合强度;(3)同时还要减少复合材料成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4)调节界面内应力和减缓应力集中浸润不良将会在界面产生空隙,易产生应力集中而使复合材料发生开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的定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材料通过复合手段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
从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分析,其中有一相是连续的称为基体相,而另一相为分散的、被基体包容的称为增强相。
增强相与基体之间有一个交界面称为复合材料界面,界面附近一个结构与性能发生变化的微区称为界面相。
因此,复合材料是由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组成的。
复合材料的特点:1、复合材料的组分和相对含量是由人工选择和设计的;2、复合材料是以人工制造而非天然形成的(区别于具有某些复合材料形态特征的天然物质);3、组成复合材料的某些组分在复合后仍然保持其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区别于化合物和合金);4、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性能的协同。
复合材料具有新的、独特的和可用的性能,这种性能是单个组分材料性能所不及或不同的;5、复合材料是各组分之间被明显界面区分的多相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定义: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大于4×106厘米(cm),比模量大于×108cm。
为了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相区别,将这种复合材料称为先进复合材料。
使用复合材料的原因1、能提高硬度、强度和尺寸稳定性2、能提高韧性(冲击强度)3、能提高热变形温度4、能减少气体和液体的透入性5、改进电性能(提高电阻)6、能使材料在高温、应变条件下腐蚀环境下保持强度与硬度7、能减轻重量8、能减少吸水性9、能提高机械强度10、能提高耐化学腐蚀性和磨损性11、降低成本12、能降低热膨胀13、能提高再生使用和重复使用性,能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冲击14、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或各种碳织物增强碳,或石墨化的树脂碳(或沥青)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VD)碳所形成的复合材料,也称为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组分树脂基体的作用:(1)粘接作用(2)隔离作用(3)保护作用(4)定型作用(5)性能的影响(6)破坏模式的影响二、基体材料:1不饱和聚酯树脂2环氧树脂3酚醛树脂4高性能树脂(聚芳醚酮)5热塑性树脂不饱和聚酯定义:是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和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组成的混合酸,与多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不饱和聚酯化学性质:不饱和聚酯是具有多功能团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在其骨架主链上具有聚酯链键和不饱和双键,而在大分子链两端各带有羧基和羟基。
1主链上的双键可以和乙烯基单体发生共聚交联反应,使不饱和聚酯树脂从可溶、可熔状态转变成不溶、不熔状态。
2主链上的酯键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酸或碱可以加速该反应。
若与苯乙烯共聚交联后,则可以大大地降低水解反应的发生。
3在酸性介质中,水解是可逆的,不完全的,所以,聚酯能耐酸性介质的侵蚀;在碱性介质中,由于形成了共振稳定的羧酸根阴离子,水解成为不可逆的,所以聚酯耐碱性较差。
4聚酯链末端上的羧基可以和碱土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例如MgO,CaO,Ca(oH)2等]反应,使不饱和聚酯分子链扩展,最终有可能形成络合物环氧树脂的性能特点环氧树脂中含有独特的环氧基,以及羟基、醚键等活性基团和极性基团,因而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与其他热固性树脂比较,环氧树脂的种类和牌号最多,性能各异。
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种类更多,再加上众多的促进剂、改性剂、添加剂等,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和组配。
从而能获得各种各样性能优异的、各具特色的环氧固化体系和固化物,几乎能适应和满足各种不同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要求,这是其他热固性树脂所无法相比的。
环氧树脂性能特点①力学性能高②粘接性能优异③固化收缩率小④工艺性好⑤电性能好⑥稳定性好⑦耐热性一般为80-100℃。
(耐热品种可达200℃或更高)⑧环氧树脂及其固化物的综合性能最好(在热固性树脂中)环氧树脂的类型[1]按其化学结构和环氧基的结合方式大体上分为五大类。
(a)缩水甘油醚类(b)缩水甘油酯类(c)缩水甘油胺类(d)脂肪族环氧化合物(e)脂环族环氧化合物此外,还有混合型环氧树脂,即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环氧基的化合物。
[2]按官能团(环氧基)的数量分为双官能团环氧树脂和多官能团环氧树脂。
[3]按室温下树脂的状态分为液态环氧树脂和固态环氧树脂。
环氧当量:为含1mol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质量(g),单位为g/mol。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环氧树脂本身是热塑性的线型结构,不能直接应用,必须再向树脂中加入第二组分,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交联固化反应,生成体型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后才能使用,这个第二组分叫做固化剂。
环氧树脂通过逐步聚合反应的固化过程酚醛树脂优缺点:优点:1、容易制成B阶树脂,有优良的预浸渍特点2、固化物耐高温特性,特别是高温强度比不饱和聚酯好3、热变形温度高,脱模时变形小4、有优良的耐燃性5、可用水和醇的混合溶剂,操作方便6、价格低廉缺点:1.固化比不饱和聚酯树脂慢,到完全固化需较长时间2.一般,固化物硬而脆,但经过改性能做到半硬质3.固化时有副产物产生4.固化物颜色在褐色和黑色之间,不能随意着色5.一阶树脂保存期短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过程 Resol型树脂三个阶段可分别描述为:①甲阶(或A阶树脂)——可溶解于乙醇、丙酮及碱的水溶液中,加热及加酸可促进其转变至乙阶(或B阶)树脂;②乙阶(或B阶)树脂——不溶解于碱溶液中,可以部分或全部的溶于丙酮或乙醇中。
加热可促进其转变至丙阶(或c阶)树脂。
乙阶(或B阶)树脂又称为半熔酚醛树脂;③丙阶(或C阶)树脂——为不溶不熔的固体状态树脂,已形成网状大分子结构,常被称为固化及硬化的Resoles酚醛树脂。
此状态树脂已失去可加工性。
热塑性树脂与热固性树脂在结构上的差别:前者的大分子链为线型结构,而后者的大分子链为体型网状结构。
力学性能差异:①具有明显的力学松弛现象;②在外力作用下,形变的能力较大,即当应变速度不大时,可具有相当大的断裂延伸率③抗冲击性能好高性能树脂:聚芳醚酮(PEAK)定义:是一类亚苯基环通过醚键和羰基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按分子链中醚键、酮基与苯环连接次序和比例的不同,可形成许多不同的聚合物。
目前主要有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P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醚酮酮(PEEKK)和聚醚酮醚酮酮(PEKEKK)等品种。
三、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1玻璃纤维2芳纶纤维3碳纤维连续玻璃纤维生产方法:是指熔融玻璃液在恒定的温度、压力下,自漏板底部漏孔流出,被高速旋转的拉丝机拉制成一定细度纤维的生产方法。
连续玻璃纤维的生产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坩埚法和直接熔融法(亦称池窑法)。
池窑法定义是将玻璃配合料直接投入窑内熔融、澄清、均化后,经漏板之漏孔流出,根据制品性能要求,单丝被涂敷不同类型的浸润剂,单丝集束或分槽集束后,被拉丝机卷绕成丝饼。
坩埚法和直接熔融法(亦称池窑法)对比:由于玻璃液不存在二次加热和二次污染,因而池窑法与坩埚相比,池窑法生产工艺具有拉丝作业稳定性好,断头飞丝少,同种规格产品的单位能耗低等优点,迄今已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玻璃纤维生产技术。
池窑拉丝生产工艺流程图浸润剂定义:在拉制连续玻璃纤维过程中,在单根纤维表面涂敷的一种由粘结组分、润滑组分和表面活性剂等配制而成的乳液通称为浸润剂,通常,把浸润剂分为纺织型和增强型两种。
浸润剂的作用:使玻璃纤维黏合集束;增加润滑、防止磨损;消除静电、防止玻璃纤维原丝粘结;保证拉丝和纺织工序的顺利进行。
纺织型浸润剂纺织型浸润剂纺织型浸润剂具有良好的集束性、润滑性、成膜性和抗静电性。
主要用于生产玻璃纤维纺织加工制品,如玻璃纱、线和织物等。
中国使用的纺织型浸润刑主要是石蜡型浸润剂,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是淀粉-油浸润剂。
石蜡型浸润剂主要组分及其作用①石蜡,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致16个以上的饱和烃类。
用于浸润剂的石蜡一股选择熔点为55-60℃。
②凡士林,主要成分是碳原子数为8-20的混合烃类。
一般选用滴点在45℃以上。
③机油、变压器油等矿物油,主要成分为9-16个碳的混合烃类。
④硬脂酸,即十八烷酸。
与石蜡等组分一起使用,有助乳化的作用。
⑤固色剂或固色粉,这是一种水溶性线型初聚体树脂。
其化学成分为双氰胺甲醛。
对纤维的粘结性、集束性有较好作用。
➅平平加,是合成的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商品名称。
其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脂肪酸醇。
在配方中主要起乳化和润湿作用。
芳纶纤维定义:凡聚合物大分子的主链由芳香环和酰胺链构成,且其中至少85%的酰胺基直接键合在芳香环上,每个重复单元的酰胺基中的氮原子和羰基均直接与芳香环中的碳原子相连接并置换其中的一个氢原子的聚合物称为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由它纺成的纤维总称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芳酰胺纤维),我国定名为芳纶纤维。
碳纤维定义:是由有机纤维或低分子烃气体原料加热至1500℃所形成的纤维状碳材料,其碳含量为90%以上。
它是不完全的石墨结晶沿纤维轴向排列的物质,晶体层间距约为3.360~3.440A。
各平行层原子堆积不规则,缺乏三维有序,呈乱层结构。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特点:(1)材料制造与制品成型同时完成: 一般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制品的成型过程。
材料的性能必须根据制品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选择材料、设计配比、确定纤维铺层和成型方法时,都必须满足制品的物化性能、结构形状和外观质量要求等。
(2)制品成型比较简便: 一般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成型前是流动液体,增强材料是柔软纤维或织物,因此,用这些材科生产复合材料制品,所需工序及设备要比其它材料简单的多,对于某些制品,仅需一套模具便能生产。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选择(1)选择原则:①产品外形构造及尺寸大小;②满足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要求, 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 产品强度及表面质量要求;③产品生产批量大小,供货时间;④工厂设备条件,流动资金及技术水平等;⑤经济效益,要综合考虑生产条件,保证企业盈利。
(2)成型方法选择一般来讲,产品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要求高的大批量、中小型产品,应选择模压成型工艺;大型产品,如渔船、雷达等,则常采用于糊工艺;压力容器及管道,可采用缠绕成型工艺。
成型工艺类型:接触低压成型工艺:1手糊成型工艺2喷射成型技术3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模压成型工艺缠绕成型工艺连续成型工艺接触低压成型工艺:手糊成型工艺定义:是手工作业把玻璃纤维织物和树脂交替地铺层在已被覆好脱模剂和胶衣的模具上,然后用压辊滚压压实脱泡,最后在常温下固化成型为复合材料制品。
喷射成型技术是手糊成型的改进,半机械化程度。
喷射成型工艺原理:将混有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两种聚酯树脂分别从喷枪两侧喷出,同时将切断的玻纤粗纱,由喷枪中心喷出,使其与树脂均勾混合,沉积到模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