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放对中国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_省略_数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再检验_毛其淋
中国经济周期中的就业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中的就业问题研究内容摘要: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表征,而劳动要素在此过程中的滞后使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视角来分析就业问题,通过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进而对影响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经济周期波动下的就业增长机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政策,指出现阶段应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关键词:经济周期就业GDP增长率经济周期与就业变化(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按照“谷—谷”法划分,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至2012年的经济波动周期进行划分,结果表1所示。
从周期长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平均每6.4 年发生一次,前三个周期时间较短,此后的周期长度逐渐拉长。
从波动位势看,第二个周期波动位势最大,近两个周期的波动位势都在10%以上,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高。
从波动幅度看,第三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最大,其他周期变化不大,最近三次周期的波动幅度逐渐变小。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较大,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整体上呈收敛态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1.就业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增长率(%)如图1所示。
2.GDP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如图2所示。
通过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GDP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变化并不一致,整体上就业周期要滞后于经济周期,这是由于劳动要素从产出波动到就业的传导会经历一定的时滞。
处于萧条时期的失业者虽然能很快实现再就业,但这种再就业很不稳定,很容易陷入再次失业,而使真正找到工作的时间延后,这中间的时间差造成了就业的时滞。
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确实有部分就业者抱有骑驴找马的心态,一旦有了更好的工作立即更换,这样其实加剧了就业的波动性。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出波动对就业波动的传导能力会发生变化,在每一轮周期中就业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数量关系也就不是一一对应的。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变换,如对数变换、差 分变换等,以满足模型对数据的要求。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选择
01
最小二乘法(OLS )
适用于满足经典假设的线性回归 模型,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 估计模型参数。
02
广义最小二乘法( GLS)
适用于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通 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以消除异方差性的影响。
误差修正模型定义
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简称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 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
该模型通过引入误差修正项,将变量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合起来,从而 更准确地刻画经济现象。
误差修正项解释
误差修正项(Error Correction Term,简称ECT)是误差修正模型中的核 心部分,表示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误差。
长期均衡
协整关系反映了时间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即使短期内有所偏离,长期内也会恢复到均 衡状态。
线性组合平稳
协整序列的线性组合可以消除非平稳性,得到平稳序列。
协整检验方法
EG两步法
首先通过OLS回归得到残差序列,然 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 ADF检验),判断其是否平稳。
Johansen检验
适用于多变量协整关系的检验,通过 构建似然比统计量来判断协整向量的 个数。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协 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汇报人:XX
目 录
• 协整理论概述 • 误差修正模型介绍 •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关系 • 协整检验方法及应用举例 • 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与评估 • 案例研究:金融市场波动性分析
01
协整理论概述
协整定义及性质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率,但近年来就业弹性不断下降,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问题日益显现。
其中,经济结构失衡是就业效应不足的重要诱因。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就业效应不足既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大量的社会无业人口,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促进就业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弹性;就业增长:就业效应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率,但并没有出现奥肯定律效应,近年来伴随就业弹性的不断下降,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的历史回顾(一)我国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特点l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联性呈现阶段性变动。
(1)1990年以前,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强。
我国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在1990年以前基本保持高经济增长水平伴随较高的就业增长率,其中198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15.2%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期我国就业增长率达3.8%的最高水平。
(2)1990~1992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性开始变弱。
在此期间经济增长率虽然大幅上升,但并没有带来就业增长率的上升,就业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反应不敏感。
(3)1993-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总体下降趋势,经济增长率从13.5%下降到7.8%,但同期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不大,出现“倒u型”的变动轨迹。
(4)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明显不足。
我国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8%上升到2007年的11.4%,而就业增长率在2001年达到1.3%的水平后持续下降,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快速增长,就业增长率反而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到2006年就业增长率已下降到0.77%,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有效的就业增加。
2、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与就业增长率呈反向变动关系。
开放经济中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阀值协整检验
开放经济中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阀值协整检验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运行背景而设定泰勒规则阀值协整模型,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和仿真试验实现阀值协整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协整关系的存在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规则性。
进一步,央行能够根据货币政策的松紧非对称地调节利率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又具有相机决策特征。
调节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央行的上述调节效应很弱,不显著。
由此说明,现阶段以利率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不能保证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便更好发挥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泰勒规则 阀值协整 非对称调节实践经验表明,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最优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采取相机决策还是一定的规则却是久争不决的热点课题。
泰勒规则既涵盖了单一规则的理念,又秉承了相机决策的灵活性,因而得到西方学者的青睐,并成为许多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所遵循的规则。
从实际背景看,我国在1996年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但实际运行结果发现,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控性、可测性以及与最终目标的关联度上均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为此,有些作者提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借鉴泰勒规则,采用利率指标①。
进一步,随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人民币汇率有管理浮动范围的放宽, 实施泰勒规则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也正逐步成熟。
国内一些学者已就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背景,扩展和改进国内外文献中有关泰勒规则的估计和检验方法,特别是应用非线性阀值协整(下称阀值协整)②,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长期均衡以及利率的非线性短期动态调节,并基于此结果提出货币政策建议。
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内产出增长_省略__来自MS_VECM模型的新证据
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内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①———来自MSΟV ECM模型的新证据郭明星 刘金全 刘志刚(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摘要】本文使用具有马尔可夫区制转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和估计了我国国内产出和货币供给的区制状态、转移概率和区制相关性,刻画了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模式。
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国内产出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它们的增长率序列具有显著的三区制状态,不同产出和货币变量的区制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影响关系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这说明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国内产出 区制转移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图分类号 F22410 文献标识码 AT esting for the MoneyΟOutputR elationships:N ew Evidences from the V ectorE rror Correct Model with Markov R egime Switching Abstract:By using the vector error correct model with Markov regime switching,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estimates the regime state,transition probability and correla2tions in the regimes between money supply and domestic output in China’s economy,we find the new evidences which are supporting the existence of long run equilibriumand short run adjustment in the money and output1There are three regimes in thegrowth serie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these series depend on the regimes1This meansboth the business cycle and the roles of monetary policy are asymmetric at some extents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1K ey w ords:Money Supply;Domestic Product;Regime Switching Model;Vector Error Correct Model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1016)、教育部重大项目(02JAZ JD790007)、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精品项目(2003J P005)资助。
计量经济学8.3时间序列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
首先用OLS对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对回归残差进行单 位根检验。如果残差是平稳的,则变量之间存在协 整关系。
Johansen检验
这是一种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方法,适用于多 变量系统。通过检验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性质来判 断协整关系的存在性和个数。
其他检验方法
如基于残差的DF、ADF检验、PP检验等,这些方法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反映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序列特点
动态性、时序性、规律性、随机性。
平稳性与非平稳性
平稳性
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不随时间变化而 变化。
非平稳性
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变 化,包括趋势性变化、周期性变化和 随机性变化。
趋势性与周期性
趋势性
时间序列在长期内呈现出的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
误差修正模型
详细阐述了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 方法、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包 括ECM、VECM等模型。
实证分析与应用
通过多个案例,深入探讨了协整 和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分析中的 应用,包括政策评估、金融市场 分析等。
前沿动态介绍
非线性协整理论
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非线性协整理论逐 渐受到关注,其能够更好地刻画经济变量之 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系,则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引入误差修正项。 • 实证结果:通过估计ECM模型参数,发现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
均衡关系。在短期内,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会受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通过误 差修正项进行调整。此外,还发现其他控制变量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对经 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也有显著影响。
04
时间序列数据预处理技术
工具变量法(IV)
在存在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工具 变量来估计模型参数。需要找到与误差 项无关但与解释变量相关的工具变量。
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与实证
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与实证作者:徐晓亮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36期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当前国内外关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不一致。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但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没有显著影响;尽管在初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总的来看,对外开放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利用对外开放来维持其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关键词: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有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改革,有的学者则认为主要是因为对外开放。
关于改革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而关于对外开放的研究则比较少。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存在重要影响,但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争议:首先,按照自由学派的观点,经济开放会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
早在亚当·斯密年代,就有经济学家指出,自由贸易能够使贸易双方得利。
迪克西特和诺曼(Dixit and Norman)证明了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至少不劣于自给自足状态下的一般均衡。
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却认为保护主义的政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加证实以上观点。
即使现在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了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但以上争论依然存在。
文献综述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答案:不同国家数据、不同年份数据、不同计量模型给出的最终的结果可能都不一样。
但不管采用什么途径,研究两者关系都需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以某个变量来表示开放水平,进而建立变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方法是以开放度来衡量开放程度,进而建立开放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
的关 系 。 Ce es和 Wii sn 20 ) 用 一 百 多 年 的 历 l n m Ua o (04 使 m 史数 据 , 现 直 到 最 近 几 十 年 , 易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才 存 发 贸 在显 著 的关 系 。 随着 我 国对 外 贸 易 的 飞 速 发 展 , 内 也 有 众 多 学 者 国
增 长 之 间关 系 的 实 证 研 究 偏 少 , 骁 、 维 琳 (04 只 是 贺 廖 20 )
运 用 Gagr 果 检 验 做 了 简 单 的 因 果 分 析 , 为 我 国 高 r e因 n 认 新技术进 出口贸易 是促 进经 济增 长 的重要 因素之 一 , 而 未 从 长 期 及 短期 角 度 作 进 一 步 的 定 量 分 析 。我 国 的 高 新 技术产品贸易从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起 呈 现 出 较 好 的 发 展 势 头 , 年 逐 渐 步 人 快 速 发 展 的 轨 道 , 贸 易 额 的 绝 对 数 近 其 量 及 其 占外 贸 总 额 的 相 对 比重 都 在 不 断 上 升 。 ( 图 1。 见 ) 据 海关 统 计 ,05年 前 三 季 度 , 国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进 出 口 20 我 29 . 亿 美 元 , 上 年 同期 增 长 2 .% , 出 全 国外 贸 增 86 8 比 62 高 速 25 个 百 分 点 。 其 中 , 口 19 . 亿 美 元 , 长 . 进 364 增 1.% , 出 全 国 外 贸 进 口 增 速 38 个 百 分 点 ; 口 98 高 . 出 10 . 美 元 , 长 3 .% , 出 全 国外 贸 出 口增 速 15 504亿 增 28 高 . 个 百 分 点 。那 么 高 速 增 长 的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贸 易 与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具 体 关 系怎 样 ?根 据 未 来 2 我 国高 新 技 术 产 0年 品 出 口的 中 长 期 目标 , 22 到 00年 , 新 技 术 产 品 出 口将 力 高
财政支出变量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动态关系研究
财政支出变量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动态关系研究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6年的部分财政支出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国家基建支出、抚恤与福利保障救济、文教科技卫生支出三个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动态调整关系的结论,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财政支出冲击的动态影响。
标签:协整;误差修正;脉冲响应;财政支出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府的只能由经济的指挥和计划者转变成了经济的调节和服务者。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量较改革开放前较为减低。
然而,在新型经济制度的要求下,旧体制中国企的“大锅饭”及社会责任制度逐渐淡化。
中国逐渐需要引入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实施新型的财政支出政策来发展经济。
于是,这些财政支出政策的作用即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本文使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试图分析主要的财政支出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并对政府实行新型的财政支出政策做出建议。
一、文献综述对于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国内已有众多的研究文献。
董秀良、郝淑媛(2005)运用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支出变量与实际GDP、私人投资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
牛冲槐、唐朝永、江海洋(2008)对1980~200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财政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赵国旭,邬华明(2008)使用协整理论对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与挤出效应,提出优化财政政策结构的建议。
贾文、杨小容(2009)利用协整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藏族在中央财政支持是受益最大的,否定了某些认为藏族被边缘化的观点。
杨敏利,贺利平(2009)对我国1989-2005年的公共财政科技投资与社会科技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公共财政科技投资对社会科技投资具有带动效应的结论。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近年来,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全面贸易战。
这场贸易战既对中美两国经济造成了影响,也对全球经济走势产生了影响。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来说,贸易战的影响更为深远。
本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减少对美出口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据统计,201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总额达到了505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
贸易战的爆发使得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征税规定更为严格,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出口的大幅减少。
2. 增加关税与成本贸易战爆发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征税起始税率不断升高,甚至涉及到了几千个品项,而中国也不得不进行回击。
这使得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而美国在进口中国商品时要支付更高额的关税。
3. 影响外商投资由于贸易战的缘故,中国的营商环境受到了影响,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意愿减弱。
这不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
4. 引发市场波动贸易战的影响不仅单纯在于征税规定的实行,还引发了市场的波动。
由于贸易摩擦的影响,整个市场出现了波动,股票和外汇市场价格也有所波动,涨跌幅度比较大,这又对市场进行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1. 拓展市场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其他国家市场的拓展,并鼓励中国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和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扩大海外销售份额,走出一条自主可控、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2. 完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和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强对外合作的经济吸引力,吸引外商投资并培育新兴业态。
同时,为了应对贸易战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还应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高国家产业层次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升级。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和利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效应。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与经济增长、就业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增长、就业和FDI等关键变量的VAR模型,并运用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模型的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一方面,FDI的流入为我国带来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FDI的流入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本文还发现,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动态性,需要政策制定者关注其长期效应和时变特征。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应继续加大吸引和利用FDI的力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效率。
我国应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还应关注FDI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加强就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效应。
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外资政策和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国直接投资(FDI)逐渐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再检验
作者: 董梅[1];闫晓萍[1]
作者机构: [1]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兰州商学院学报
页码: 36-4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能源消费;经济增长;面板数据;协整;误差修正
摘要:该文运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各省能源消费与GDP进行了分区域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各区域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就长期而言,只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项因果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东部调整到均衡状态的速度最快,其次是西部,中部最慢。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市,GDP对能源消费的初始依赖越强,单位GDP能耗的初始水平越低。
因此,建议中、西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模型分析
40152 41024 42361 43725 45295 46436 48197 49873 51282 52783 54334 55329 64749 65491 66152 66808 67455 68065 68950 69820 70637 71394 72085 73025 73740 74432
1745. 2 1913. 5 2192. 0 2255. 5 2383. 0 2646. 2 3105. 7 3866. 6 4492. 7 5251. 6 6587. 2 7278. 0 7717. 4 9102. 2 11699. 5 16428. 5 22372. 2 28537. 9 33612. 9 37222. 7 38619. 3 40557. 8 44935. 3 48750. 0 52980. 2 61274. 1
表 2 1978 年  ̄1990 年就业人数的 O LS 估计(因变量:l nL )
变量 系数 标准误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41. 71 42. 06 42. 92 43. 69 44. 56 45. 08 46. 18 47. 12 47. 70 48. 29 48. 94 49. 09 56. 63 56. 54 56. 46 56. 37 56. 28 56. 20 56. 34 56. 48 56. 62 56. 76 56. 87 57. 22 57. 41 57. 60
即:l nL = 8. 68 + 0. 24 ㏑ G D P
我国金融发展对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分析
我国金融发展对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分析金融发展是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大量的工人失业,使得金融发展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于金融发展是否能促进就业,学术界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
一方面,有人认为金融发展会导致就业的减少:放松融资约束可能会让企业投资于资本密集型的技术,从而扩大产出,而不是扩大就业。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金融发展确实会带来就业的增长。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就业的增长,有必要针对我国金融市场和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
在第1章基于数理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中,针对具有同质性的企业,该企业从银行借款的能力受限于道德风险问题。
它的运行包括融资阶段、劳动力雇佣阶段和生产阶段。
比较了两种情况银行愿意借给企业的资本数额,得出的结论为资金在越发达的金融环境下,企业越能利用好投资环境,从而使就业和产出得到增加。
本章将我国作为一个整体,基于实证分析,测度我国金融发展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从实证的角度验证第1章的数理模型结论。
首先,给出我国金融发展和就业的趋势分析,包括相关变量的选取,相关变量的统计描述等。
其次,基于长期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就业水平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关系。
最后是本章小结。
3.1 我国金融发展和就业的统计描述3.1.1 相关变量的选取本章采用中国1979~2015年37个年度的数据,其来源为《新中国六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经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等。
部分缺少的数据采用已有数据的线性插值近似替代。
实证分析所用到的变量如下。
(1)被解释变量:就业量(L)采用年底就业人数。
(2)解释变量:借鉴杨友才(2014)的选取方法,金融发展水平采用当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当年名义GDP的比重来衡量,记作FD1。
为了进一步检验金融发展的效应是否稳健,本书也采用当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与贷款余额之和占当年名义GDP的比重来度量金融发展水平,记作FD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引
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由 1990 年的 18718. 3 亿元增加 到 2007 年的 251483. 2 亿元,期间年均增长率为 16. 8%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功不可没。随 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也双双飞速发展: 就外贸而言,1990 年以来出口 贸易年均增长率为 23. 9% , 进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 22. 8% , 截至 2007 年, 我国对外贸 易 总 额 达 166740. 2 亿元,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由 1990 年的第 15 位上升到第 3 位,其中出口贸易额为 93455. 6 亿 元,仅次于德国稳居世界第 2 位 ① ; 进入 1990 年代,我国就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 并于 2003 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利用外资国 , 到 2007 年, 我国累计合同外资金额 14794. 01 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7602. 19 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数为 286232 家。 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内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当前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图 1 为我国 1990 - 2007 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变化趋势图, 从 中可以看出,1990 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 383 万人, 而到 2007 年这一数值上升到 830 万人。2007 年,我国总就业人口为 76990 万人, 比 1990 年增加 20250 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为 29350 万人, 占总就业人口的 38. 12% 。失业率指标更加直观地刻画了这一时期我国的就业状况 : 总体而言, 我国 失业率呈现上升的趋势,1990 年我国失业率为 2. 5% ,到 2003 年则升高至这一时期的最高点 4. 3% , 然后趋于平稳,2007 年末我国失业率为 4. 0% 。1990 年以来, 我国年平均失业率为 3. 29% , 尽管从 统计数值上看失业率似乎并不高 ,但我国的实际失业率要远远大于这一数值 ,这是因为中国当前存在 着三种失业人员: ( 1 ) 登记失业人员,这是最明显的失业; ( 2 ) 下岗无业工人; ( 3 ) 在岗的隐性失
·106·
[1 ] 业人员,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富余人员以及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仅 包括登记失业人员这一部分,而实际存在的失业规模是相当庞大的 。一场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已
给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造成了不利冲击 ,我国今后的就业矛盾将更加尖锐 。不可否认,国内消费和投 资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就业的增长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国内 就业问题,还需从经济开放上寻找出路。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文章基于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等 计量方法,剖析贸易以及外资对我国国内就业的影响效应 。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第三部分建立计量模型并对变量和数据进 行说明; 第四部分报告计量结果并进行分析 ; 第五部分对我国就业变化进行结构因素分解分析 ; 第六 部分是结论。
it
+ ε it
( 1)
式中,α0 为常数项,α i ( i = 1 ~ 5 ) 为待估计的参数,ε it 为随机误差项。 接下来对模型方程式 ( 1 ) 中的变量进行简要的解释和说明 。 L it : 为被解释变量,用各地区的职工人数 ( 单位: 万人) 来衡量,代表该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 即各地区的就业量; Y it : 为实际总产出 ( 单位: 亿元) ,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 GDP ) 来衡量, 实际 GDP 值是各地 区各年份名义 GDP 值按照该地区相应年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CPI) ,以 1996 年为基期进行缩减得 到。一般地,一个地区实际总产出越大代表该地区的经济规模越大 ,因而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大,预计 它对就业的影响是正的; ·108·
三
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本文主要考察贸易和外资两种不同的经济开放方式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效应 ,因此,这里在 Greenaway et al. ( 1999 ) 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外资变量,将计量模型设定为: LnL it = α0 + α1 LnMP it + α2 LnXS it + α3 LnFDIP it + α4 LnY it + α5 Ln ( w / r)
[ 收稿日期] 2011 - 2 - 25 [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 ”( 项目编号: 05JJD790013 ; 主持 人: 盛斌) 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毛其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 外商直接投资; 吕越, 南开大学国际 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 。 ,本节中的其它数据均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 ( 2008 ) 。 ① 数据来自 《国际统计年鉴 2009 》
品出口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而其进口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是负的 ,还发现中间产品贸易加大了中 国制造业就业的风险与不稳定性 。 有关外资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文献也可以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理论分析 [7 ] 方面,Christopher M. Coase ( 1990 ) 认为外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 其中正 效应体现为直接效应 ( 东道国劳动力被外资企业直接雇佣 ) 、间接效应 ( 通过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 关联作用、对国内投资的挤出作用等途径增加就业 ) 和乘数效应 ( 外资通过技术外溢等方式对就业 。《 1994 年世界投资报告》 认为 FDI 对东道国的直接就业效应有可能是正的 ,也 量产生影响) 三方面 可能是负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FDI 进入东道国的方式。因此,在理论上外资究竟是促进还是削弱
图1
我国 1990 年—2007 年失业人口和失业率统计图 。 资料来源: 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二
相关文献回顾
西方学界较早对贸易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是古典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 Smith, 他提 出 “剩余产品出口” 学说,认为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落后国家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将增加, 从而其 失业问题会减轻,最终落后国家的经济将因劳动力和其它闲置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得以增长 。凯恩斯的 追随者 Harburger 和 Metgerler 提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就像国内新增投资一 样,也能起到增加就业的作用,当商品和服务对外出口时,本国相应部门的就业量就能够增加 ,由于 关联效应,该部门还能带动其它部门就业的增加 。随后,建立在要素充分流动假设前提上的 H - O - S 理论 ( Samuelson,1948 ) [1]认为工资可自由调整,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国家间的贸 易会引起进口部门产出减少而出口部门产出增加 , 国内的劳动力将从进口部门流向出口部门。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计量经济学得到迅速发展,学者们借助计量工具对贸易和就业的关系进行大量的实
XS it : 为出口导向比,用出口值与实际总产出值之比来表示 ,也称为外贸依存度。 衡量贸易开放 度的指标主要包括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率 、Leamer 指标、Sach - warner 综合指标、 Dollar 指标、 Edwards
[5 ] 对工业就业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的结论 。周申和李春梅 ( 2006 )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建立偏差分 析模型分析了工业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 结果发现 1992 - 2003 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 [4 ]
·107·
[6 ] 构变化对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与俞会新、周申等研究全部贸易不同, 盛斌和马涛 ( 2008 ) 则研究 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 ,这项基于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中间产
《产经评论》 2011 年 5 月第 3 期
经济开放对中国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
— — — 基于跨省面板数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再检验
毛其淋 吕 越
[ 摘要] 文章基于 1996 —2007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就经 济开放对我国国内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 1 ) 出口是就业增 长的长期和短期原因,且长期的拉动效应更大 ; 进口在长期和短期对国内劳动力都具有替代效应 , 且长期 的影响弹性较小; 外资是就业增加的长期原因但其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很弱 ; ( 2 ) 出口、 进口和外资对就业 变化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 12. 994% 、 - 4. 051% 和 0. 392% ,总体的经济开放因素对就业变化的平均贡献度 为 9. 336% ,且贡献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倒 “U” 型。 [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就业; 面板数据; 误差修正模型 [ 中图分类号] F752. 6 [ 文献标识码] A [ 010613 文章编号] 1674 - 8298 ( 2011 ) 03-
[11 ] 抑制效应。郑月明和董登新 ( 2008 ) 基于 1988 - 2005 年的省市面板数据, 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分析发现 FDI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其中对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替代效应 ,而对中、西部
Magnus Blomstrom 等 ( 1997 )
[9 ]
地区效果不明显。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外资对就业的影响在不同的考 察期间、不同的考察对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甚至结论截然相反。在计量方法上,目前绝大多数学者 都是直接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忽略了对原始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和变量之间面板协整性的 考察,因此可能产生谬误回归进而导致分析结论失真 。 与既有的文献相比, 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拓 展: 首先,考虑到对非平稳序列直接进行回归可能导致伪回归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面板单位根 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 其次,本文就贸易和外资两种经济开放方式对我国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 进行深入的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格兰杰的计量方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 再次, 本文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还对样本期内我国就业的变动进行结构因素分解 ,进一步剖析不同的经济开 放方式对就业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