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_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_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12.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熟悉以下各题:13. 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么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点B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14. 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a)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b)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c)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5. 如图,已知AB 、CD 、EF 相交于点O ,AB ⊥CD ,OG 平分∠AOE ,∠FOD =28°,求∠COE 、∠AOE 、∠AOG的度数.16. 如图,AOC ∠与BOC ∠是邻补角,OD 、OE 分别是AOC ∠与BOC ∠的平分线,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 如图,AB ∥DE ,试问∠B 、∠E 、∠BCE 有什么关系.解:∠B +∠E =∠BCE过点C 作CF ∥AB ,则B ∠=∠____( )又∵AB ∥DE ,AB ∥CF ,∴____________( )∴∠E =∠____( )∴∠B +∠E =∠1+∠2即∠B +∠E =∠BCE .18. 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 ∥b .⑵直线//a b ,求证:12∠=∠.19. 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 ∥CD ,∠1=∠2,试说明EP ∥FQ .证明:∵AB ∥CD ,∴∠MEB =∠MFD ( )又∵∠1=∠2,∴∠MEB -∠1=∠MFD -∠2,即 ∠MEP =∠______∴EP ∥_____.( )20. 已知DB ∥FG ∥EC ,A 是FG 上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⑴∠BAC 的大小;⑵∠PAG 的大小.21. 如图,已知ABC ∆,AD BC ⊥于D ,E 为AB 上一点,EF BC ⊥于F ,//DG BA 交CA 于G .求证12∠=∠.22. 已知:如图∠1=∠2,∠C =∠D ,问∠A 与∠F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如图⑦,正方形ABCD 中,M 在DC 上,且BM = 10,N 是AC 上一动点,求DN + MN 的最小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专题总结及典型题型训练(pdf 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专题总结及典型题型训练(pdf 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专题总结及典型题型训练一、知识点填空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对顶角的性质可概括为: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4.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6.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7.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1.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13.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14.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 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题型训练15.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那么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点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16.设a、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若//,//a b b 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7. 如图,已知AB 、CD 、EF 相交于点O ,AB ⊥CD ,OG 平分∠AOE ,∠FOD =28°,求∠COE 、∠AOE 、∠AOG 的度数.18. 如图,AOC ∠与BOC ∠是邻补角,OD 、OE 分别是AOC ∠与BOC ∠的平分线,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9. 如图,AB ∥DE ,试问∠B 、∠E 、∠BCE 有什么关系.解:∠B +∠E =∠BCE 过点C 作CF ∥AB ,则B ∠=∠____( ) 又∵AB ∥DE ,AB ∥CF ,∴____________( ) ∴∠E =∠____( )∴∠B +∠E =∠1+∠2 即∠B +∠E =∠BCE .20. 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 ∥b .⑵直线//a b ,求证:12∠=∠.21. 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 ∥CD ,∠1=∠2,试说明EP ∥FQ . 证明:∵AB ∥CD ,∴∠MEB =∠MFD ( ) 又∵∠1=∠2,∴∠MEB -∠1=∠MFD -∠2, 即 ∠MEP =∠______∴EP ∥_____.( )22. 已知DB ∥FG ∥EC ,A 是FG 上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⑴∠BAC 的大小;⑵∠PAG 的大小.23. 如图,已知ABC ∆,AD BC ⊥于D ,E 为AB 上一点,EF BC ⊥于F ,//DG BA 交CA 于G . 求证12∠=∠24. 已知:如图∠1=∠2,∠C =∠D ,问∠A 与∠F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三:兴趣拓展平行线问题:平行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图形.练习本每一页中的横线、直尺的上下两边、人行横道上的“斑马线”以及黑板框的对边、桌面的对边、教室墙壁的对边等等均是互相平行的线段.正因为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关它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成为中学几何的基本知识.正因为平行线在几何理论中的基础性,平行线成为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关于平行公理的三种假设,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及欧几里得几何),它们在使人们认识宇宙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中学中所学的几何是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公理基础之上的:“在平面中,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两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些知识的应用.例1 如图 1-18,直线a ∥b ,直线 AB 交 a 与 b 于 A ,B ,CA 平分∠1,CB 平分∠ 2,求证:∠C=90°例2 如图1-21所示,AA 1∥BA 2求∠A 1=∠B 1+∠A 2.例3 如图1-26所示.AE ∥BD ,∠1=3∠2,∠2=25°, 求∠C .例4 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例5 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例6 如图1-29所示.直线l 的同侧有三点A ,B ,C ,且AB ∥l ,BC ∥l .求证: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例7 如图1-30所示.∠1=∠2,∠D=90°,EF ⊥CD .求证:∠3=∠B .四,课后思考题1.如图1-31所示.已知AB∥CD,∠B=100°,EF平分∠BEC,EG⊥EF.求∠BEG和∠DEG.2.如图1-32所示.CD是∠ACB的平分线,∠ACB=40°,∠B=70°,DE∥BC.求∠EDC和∠BDC的度数.3.如图1-33所示.AB∥CD,∠BAE=30°,∠DCE=60°,EF,EG三等分∠AEC.问:EF与EG中有没有与AB平行的直线,为什么?4.证明:五边形内角和等于540°.5.如图1-34所示.已知CD平分∠ACB,且DE∥ACCD∥EF.求证:EF 平分∠DEB.参考答案一:1.邻补角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6.平行相交平行7.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平行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12.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13.6cm 8cm 10cm 4.8cm.14.平行平行垂直15.28°118°59°16. OD⊥OE理由略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8.⑴∵∠1=∠2,又∵∠2=∠3(对顶角相等),∴∠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a∥b∴∠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对顶角相等)∴∠1=∠2.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FQ F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0. 96°,12°.21.,AD BC FE BC⊥⊥90EFB ADB∴∠=∠=//EF AD∴23∴∠=∠//,31DG BA∴∠=∠1 2.∴∠=∠22. ∠A=∠F .∵∠1=∠DGF (对顶角相等)又∠1=∠2 ∴∠DGF =∠2 ∴D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 =∠D ∴∠DBA =∠D ∴DF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 例1 如图 1-18,直线a ∥b ,直线 AB交 a 与 b 于 A ,B ,CA 平分∠1,CB 平分∠ 2,求证:∠C=90°分析 由于a ∥b ,∠1,∠2是两个同侧内角,因此∠1+∠2=过C 点作直线 l ,使 l ∥a(或 b)即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实现等角转移.证 过C 点作直线l ,使l ∥a(图1-19).因为a ∥b ,所以b ∥l,所以∠1+∠2=180°(同侧内角互补). 因为AC 平分∠1,BC平分∠2,所以 又∠3=∠CAE ,∠4=∠CBF(内错角相等),所以∠3+∠4=∠CAE+∠CBF说明 做完此题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的“反问题”是否成立, 即“两条直线a ,b 被直线AB 所截(如图1-20所示),CA ,CB 分别是∠BAE 与∠ABF 的平分线,若∠C=90°,问直线a 与直线b 是否一定平行?”由于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非常相似(将条件与结论交换位置),因此,不妨模仿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试解.例2 如图1-21所示,AA 1∥BA 2求∠A 1-∠B 1+∠A 2.分析 本题对∠A 1,∠A 2,∠B 1的大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数值,因此,答案显然与所给的三个角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不管∠A 1,∠A 2,∠B 1的大小如何,答案应是确定的.我们从图形直观,有理由猜想答案大概是零,即∠A1+∠A2=∠B1.①猜想,常常受到直观的启发,但猜想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①式给我们一种启发,能不能将∠B1一分为二使其每一部分分别等于∠A1与∠A2.这就引发我们过B1点引AA1(从而也是BA2)的平行线,它将∠B1一分为二.证过B1引B1E∥AA1,它将∠A1B1A2分成两个角:∠1,∠2(如图1-22所示)因为AA1∥BA2,所以B1E∥BA2.从而∠1=∠A1,∠2=∠A2(内错角相等),所以∠B1=∠1+∠2=∠A1+∠A2,即∠A1-∠B1+∠A2=0.说明(1)从证题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于AA1∥BA2,它与连接A1,A2两点之间的折线段的数目无关,如图1-23所示.连接A1,A2之间的折线段增加到4条:A1B1,B1A2,A2B2,B2A3,仍然有∠A1+∠A2+∠A3=∠B1+∠B2.(即那些向右凸出的角的和=向左凸的角的和)即∠A1-∠B1+∠A2-∠B2+∠A3=0.进一步可以推广为∠A1-∠B1+∠A2-∠B2+…-∠B n-1+∠A n=0.这时,连结A1,A n之间的折线段共有n段A1B1,B1A2,…,B n-1A n(当然,仍要保持 AA1∥BA n).推广是一种发展自己思考能力的方法,有些简单的问题,如果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在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问题推广到复杂的情况.(2)这个问题也可以将条件与结论对换一下,变成一个新问题.问题1 如图1-24所示.∠A1+∠A2=∠B1,问AA1与BA2是否平行?问题2 如图1-25所示.若∠A1+∠A2+…+∠A n=∠B1+∠B2+…+∠B n-1,问AA1与BA n是否平行?这两个问题请同学加以思考.例3如图1-26所示.AE∥BD,∠1=3∠2,∠2=25°,求∠C.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将角“转移”到新的位置,如∠1=∠DFC 或∠AFB.若能将∠1,∠2,∠C“集中”到一个顶点处,这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过F点作BC的平行线恰能实现这个目标.解过F到 FG∥CB,交 AB于G,则∠C=∠AFG(同位角相等),∠2=∠BFG(内错角相等).因为 AE∥BD,所以∠1=∠BFA(内错角相等),所以∠C=∠AFG=∠BFA-∠BFG=∠1-∠2=3∠2-∠2=2∠2=50°.说明(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角集中到适当位置,是添加辅助线(平行线)的常用技巧.(2)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后,可有以下较为简便的解法:∠1=∠DFC=∠C+∠2,即∠C=∠1-∠2=2∠2=50°.例4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分析平角为180°.若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集中到同一顶点,并得到一个平角,问题即可解决,下面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证如图1-27所示,在△ABC中,过A引l∥BC,则∠B=∠1,∠C=∠2(内错角相等).显然∠1+∠BAC+∠2=平角,所以∠A+∠B+∠C=180°.说明事实上,我们可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添加与三角形三条边平行的直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移”到任意一点得到平角的结论.如将平角的顶点设在某一边内,或干脆不在三角形的边上的其他任何一点处,不过,解法将较为麻烦.同学们不妨试一试这种较为麻烦的证法.例5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分析应用例3类似的方法,添加适当的平行线,将这四个角“聚合”在一起使它们之和恰为一个周角.在添加平行线中,尽可能利用原来的内角及边,应能减少推理过程.证 如图1-28所示,四边形ABCD 中,过顶点B 引BE ∥AD ,BF ∥CD ,并延长 AB ,CB 到 H ,G .则有∠A=∠2(同位角相等),∠D=∠1(内错角相等),∠1=∠3(同位角相等).∠C=∠4(同位角相等),又 ∠ABC(即∠B)=∠GBH(对顶角相等).由于∠2+∠3+∠4+∠GBH=360°,所以∠A+∠B+∠C+∠D=360°.说明(1)同例3,周角的顶点可以取在平面内的任意位置,证明的本质不变.(2)总结例3、例4,并将结论的叙述形式变化,可将结论加以推广:三角形内角和=180°=(3-2)×180°, 四边形内角和=360°=2×180°=(4-2)×180°. 人们不禁会猜想:五边形内角和=(5-2)×180°=540°,…………………………n 边形内角和=(n -2)×180°.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它们的证明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之后,证明将非常简单.(3)在解题过程中,将一些表面并不相同的问题,从形式上加以适当变形,找到它们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将问题加以推广或一般化,这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例6 如图1-29所示.直线l 的同侧有三点A ,B ,C ,且AB ∥l ,BC ∥l .求证: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分析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为∠ABC 为平角,即只要证明射线BA 与BC 所夹的角为180°即可,考虑到以直线l 上任意一点为顶点,该点分直线所成的两条射线为边所成的角均为平角,结合所给平行条件,过B 作与l 相交的直线,就可将l 上的平角转换到顶点B 处. 证 过B 作直线 BD ,交l 于D .因为AB ∥l ,CB ∥l ,所以∠1=∠ABD ,∠2=∠CBD(内错角相等).又∠1+∠2=180°,所以∠ABD+∠CBD=180°,即∠ABC=180°=平角.A ,B ,C 三点共线.思考 若将问题加以推广:在l 的同侧有n 个点A1,A2,…,An -1,An ,且有AiAi+1∥l(i=1,2,…,n -1).是否还有同样的结论?例7 如图1-30所示.∠1=∠2,∠D=90°,EF ⊥CD .求证:∠3=∠B .分析如果∠3=∠B,则应需EF∥BC.又知∠1=∠2,则有BC ∥AD.从而,应有EF∥AD.这一点从条件EF⊥CD及∠D=90°不难获得.证因为∠1=∠2,所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为∠D=90°及EF⊥CD,所以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BC∥EF(平行公理),所以∠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的语句,不正确的是()A.对顶角相等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解析:B【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垂线的基本性质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知,对顶角相等,故本选项正确;B、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本选项错误;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本选项正确;D、根据垂线的基本性质可知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或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垂线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垂线的性质、对顶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2.关于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平行,但不一定相等;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④有可能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C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分别求解即可.【详解】①的说法“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错误;②的说法“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错误;③的说法“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正确;④的说法“有可能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正确;故正确的说法为③④.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现有以下命题:①斜边中线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在圆中,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B 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①斜边中线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②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假命题,比如等腰梯形; ③在圆中,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是假命题(此弦非直径);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4.如图,A 是直线l 外一点,过点A 作AB l ⊥于点B ,在直线l 上取一点C ,连接AC ,使2AC AB =,P 在线段BC 上,连接AP .若3AB =,则线段AP 的长不可能是( )A .4B .5C .2D .5.5C解析:C【分析】 根据题意计算出AC 的长度,由垂线段最短得出AP 的范围,选出AP 的长度不可能的选项即可.【详解】3AB =,26AC AB cm ∴==,结合垂线段最短,得:36AP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熟记概念并求出对应线段的范围是解题关键.5.已知//AB CD ,∠EAF=13∠EAB ,∠ECF=13∠ECD ,若∠E=66°,则∠F 为( )A .23°B .33°C .44°D .46°C解析:C【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66EAB EC C D AE ∠+∠=∠=︒,同样的方法可得F FAB FCD ∠=∠+∠,再根据角的倍分可得,2323FAB EAB FCD ECD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如图,过点E 作//EG AB ,则////EG AB CD ,,EAB CE C A D G G E E ∴∠=∠∠∠=,66AEG EAB ECD CE A C G E ∴∠+=∠+=∠=∠∠︒,同理可得:F FAB FCD ∠=∠+∠,11,33EAF EAB ECF ECD ∠=∠∠=∠, ,2323FAB EAB FCD ECD ∴∠=∠∠=∠, ()266443333222F FAB FCD EAB ECD EAB EC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倍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6.如图,直线l 与直线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点F ,EG 平分BEF ∠交直线CD 与点G ,若168BEF ∠=∠=︒,则EGF ∠的度数为( ).A.34°B.36°C.38°D.68°A 解析:A【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GEB=12∠BEF=34°,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CD∥AB,即可求解.【详解】∵EG平分∠BEF,∴∠GEB=12∠BEF=34°,∵∠1=∠BEF=68°,∴CD∥AB,∴∠EGF=∠GEB=3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7.下列四个说法: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C解析:C【分析】根据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公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错误,应该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距离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公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B.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D.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A解析:A【分析】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不能推出结论的既是假命题,从而得出答案.【详解】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故该选项错误,是假命题,B.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是真命题,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正确,是真命题,D.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正确,是真命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9.如图,A、P是直线m上的任意两个点,B、C是直线n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BP B.△ABC的周长等于△BCP的周长C.△ABC的面积等于△ABP的面积D.△ABC的面积等于△PBC的面积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P是直线m上的任意两个点,B、C是直线n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n,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可得:△ABC与△PBC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故△ABC的面积等于△PBC的面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10.如图,∠1=20º,AO⊥CO,点B、O、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A.70º B.20º C.110º D.160ºC解析:C【分析】由AO⊥CO和∠1=20º求得∠BOC=70º,再由邻补角的定义求得∠2的度数.【详解】∵AO⊥CO和∠1=20º,∴∠BOC=90 º-20 º=70º,又∵∠2+∠BOC=180 º(邻补角互补),∴∠2=110º.故选:C.【点睛】考查了邻补角和垂直的定义,解题关键是利用角的度数之间的和差的关系求未知的角的度数.二、填空题11.用一组a,b的值说明命题“若a b>,则22>”是错误的,这组值可以是a=____,a bb= ____1(答案不唯一)-2(答案不唯一)【分析】举出一个反例:a=1b=-2说明命题若a>b则a2>b2是错误的即可【详解】解:当a=1b=-2时满足a>b但是a2=1b2=4a2<b2∴命题若a>b则a解析:1(答案不唯一) -2(答案不唯一)【分析】举出一个反例:a=1,b=-2,说明命题“若a>b,则a2>b2”是错误的即可.【详解】解:当a=1,b=-2时,满足a>b,但是a2=1,b2=4,a2<b2,∴命题“若a>b,则a2>b2”是错误的.故答案为:1、-2.(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2.如图,AC⊥AB,AC⊥CD,垂足分别是点A、C,如果∠CDB=130°,那么直线AB与BD 的夹角是________度.5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即可得【详解】∵∴∵∴∴直线AB 与BD 的夹角是50度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熟练掌握解析:5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B CD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即可得.【详解】∵AC AB ⊥,AC CD ⊥,∴//AB CD ,∵130CDB ∠=︒,∴18050ABD CDB ∠=︒-∠=︒,∴直线AB 与BD 的夹角是50度,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3.如图,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30,则图中虚线部分总长为____________.15【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虚线部分的总长为: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解析:15【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 虚线部分的总长为:130152AB BC +=⨯=. 故答案为:15.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 到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AB =10,DO =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__【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BE=6DE=AB=10则OE=6则阴影部分面积=S 四边形ODFC=S 梯形ABEO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平移的性质知BE =6DE =AB =10∴OE =DE ﹣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BE=6,DE=AB=10,则OE=6,则阴影部分面积=S 四边形ODFC =S 梯形ABEO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平移的性质知,BE =6,DE =AB =10,∴OE =DE ﹣DO =10﹣4=6,∴S 四边形ODFC =S 梯形ABEO 12=(AB+OE )•BE 12=×(10+6)×6=48. 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得出阴影部分和梯形ABEO 的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BC ∆沿着由点B 到点E 的方向,平移到DEF ∆.若10BC =,6EC =,则平移的距离为__________. 4【分析】观察图象发现平移前后BE对应CF 对应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平移的距离为BE=BC-EC=4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平移的距离为BE=BC-EC=10-6=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解析:4【分析】观察图象,发现平移前后,B 、E 对应,C 、F 对应,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平移的距离为BE=BC-EC=4,进而可得答案.由题意平移的距离为BE=BC-EC=10-6=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本题关键要找到平移的对应点.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长度都等于平移的距离.16.命题“若a2>b2则a>b”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它的逆命题是_____.假若a >b则a2>b2【分析】a2大于b2则a不一定大于b所以该命题是假命题它的逆命题是若a>b则a2>b2【详解】①当a=-2b=1时满足a2>b2但不满足a>b所以是假命题;②命题若a2>b2则解析:假若a>b则a2>b2【分析】a2大于b2则a不一定大于b,所以该命题是假命题,它的逆命题是“若a>b则a2>b2”.【详解】①当a=-2,b=1时,满足a2>b2,但不满足a>b,所以是假命题;②命题“若a2>b2则a>b”的逆命题是若“a>b则a2>b2”;故答案为:假;若a>b则a2>b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判断命题真假、逆命题的概念以及平方的计算,熟记相关概念取特殊值代入是解题关键.17.如图,将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AC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的位置,DE交BC于点G,BG=4,EF=12,△BEG的面积为4,下列结论:①DE⊥BC;②△ABC平移的距离是4;③AD=CF;④四边形GCFE的面积为2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只填写序号).①③④【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分别对各个小题进行判断:①利用平移前后对应线段是平行的即可得出结果;②平移距离指的是对应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③根据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出结果;④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解析:①③④【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分别对各个小题进行判断:①利用平移前后对应线段是平行的即可得出结果;②平移距离指的是对应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③根据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出结果;④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解:∵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AC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的位置,∴AB∥DE,∴∠ABC=∠DGC=90°,∴DE⊥BC,故①正确;△ABC平移距离应该是BE的长度,BE>4,故②错误;由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可知:AC=DF,∴AC-DC=DF-DC,∴AD=CF,故③正确;∵△BEG的面积是4,BG=4,∴EG=4×2÷4=2,∵由平移知:BC=EF=12,∴CG=12-4=8,四边形GCFE的面积:(12+8)×2÷2=2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移的性质,正确的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在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长方形地块上,有纵横交错的几条小路(图中阴影部分),宽均为1米,其他部分均种植花草,则道路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79【分析】可以根据平移的性质此小路相当于一条横向长为50米与一条纵向长为30米的小路道路的面积=横纵小路的面积-小路交叉处的面积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道路的面积为:(30+50)×1−1=79解析:79【分析】可以根据平移的性质,此小路相当于一条横向长为50米与一条纵向长为30米的小路,道路的面积=横纵小路的面积-小路交叉处的面积,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道路的面积为:(30+50)×1−1=79(m2).故答案为79.【点睛】此题考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公式.19.如图,已知∠1=(3x+24)°,∠2=(5x+20)°,要使m∥n,那么∠1=_____75【分析】直接利用邻补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1+∠3=180°∵m∥n∴∠2=∠3∴∠1+∠2=180°∴3x+24+5x+20=180解得:x=17则∠1=(3x+解析:75【分析】直接利用邻补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1+∠3=180°,∵m∥n,∴∠2=∠3,∴∠1+∠2=180°,∴3x+24+5x+20=180,解得:x=17,则∠1=(3x+24)°=75°.故答案为7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1+∠2=180°是解题关键.20.假设一家旅馆一共有30个房间,分别编以1~30三十个号码,现在要在每个房间的钥匙上刻上数字,要求所刻的数字必须使服务员很容易辨认是哪一个房间的钥匙,而使局外人不容易猜到.现在有一种编码的方法是:在每把钥匙上刻上两个数字,左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5所得的余数,而右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7所得的余数.那么刻的数是25的钥匙所对应的原来房间应该是__________号.12【分析】根据编码的方法分析在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故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解析:12根据编码的方法分析,在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故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刻的数是25的钥匙所对应的原来房间应该是12,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考查了带余数除法的知识.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抓住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三、解答题21.如图,AD平分∠BAC,点E,F分别在边BC,AB上,且∠BFE=∠DAC,延长EF,CA 交于点G,求证:∠G=∠AFG.解析:见解析【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D=∠DAC,结合已知条件∠BFE=∠DAC,可得∠BFE=∠BA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证EG∥AD,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G=∠DAC,∠AFG=∠BAD,则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得结论.【详解】证明:∵AD平分∠BAC,∴∠BAD=∠DAC,∵∠BFE=∠DAC,∴∠BFE=∠BAD,∴EG∥AD,∴∠G=∠DAC,∠AFG=∠BAD,∴∠G=∠AFG.【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的方法及利用性质证明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定义:一个三位数,如果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等且都不为0,同时满足十位上的数字为百位与个位数字之和,则称这个三位数为“西西数”.A是一个“西西数”,从A 各数位上的数字中任选两个组成一个两位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6个不同的两位数.我们把这6个数之和与44的商记为()h A ,如:132A =,133112212332(132)344h +++++==. (1)求()187h ,()693h 的值. (2)若A ,B 为两个“西西数”,且()()35h A h B =,求B A 的最大值. 解析:(1)8,9;(2)671.154B A 【分析】(1)根据新定义的法则进行运算即可得到答案;(2)先由(1)的运算发现并总结规律,可得()h A 的值等于A 的十位数字,再运用规律结合()()35h A h B =进行合理的分类讨论,分4种情况:()()5,7h A h B ==或()()7,5,h A h B == ()()35,1h A h B ==或()()1,35h A h B ==,再根据新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1)由定义可得:()18+81+17+71+78+87352===84417448h , ()699663369339396=9.4444693h +++++== (2)探究: 133112212332(132)344h +++++==, ()18+81+17+71+78+87352===84417448h , ()699663369339396=9.4444693h +++++==发现并总结规律:()h A 的值等于A 的十位数字,A ,B 为两个“西西数”,且()()35h A h B =, ()()5,7h A h B ∴==或()()7,5,h A h B ==而()()35,1h A h B ==或()()1,35h A h B ==不合题意舍去,BA的值最大,则B 最大,A 最小, ()()5,7,h A h B ∴==当()5h A =时,154A =或451A =或253A =或352A =,当()7h B =时,671B =或176B =或572B =或275B =或374B =或473.B =A ∴最小为154,B 最大为671, 此时B A 的值最大为 671.154B 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新定义运算,同时考查了规律探究,弄懂新定义的运算法则,理解并运用规律,掌握合理的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已知AC BC ⊥,CD AB ⊥,DE AC ⊥,1∠与2∠互补,判断HF 与AB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填空).解:垂直,理由如下:∵DE AC ⊥,AC BC ⊥,∴90AED ACB ==︒∠∠(垂直的意义)∴//DE BC (_____)∴1DCB ∠=∠(_____)∵1∠与2∠互补(已知)∴DCB ∠与2∠互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BFH CDB ∠=∠(_____)∵CD AB ⊥∴90CDB ∠=︒∴90HFB ︒∠=∴HF AB ⊥.解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 ;FH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解答.【详解】解:垂直,理由如下:∵DE AC ⊥,AC BC ⊥,∴90AED ACB ==︒∠∠(垂直的意义)∴//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DC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与2∠互补(已知)∴DCB ∠与2∠互补∴CD //FH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FH CD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D AB ⊥∴90CDB ∠=︒∴90HFB ︒∠=∴HF AB ⊥.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 ;FH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熟记定理并熟练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CD 于O ,OF 是∠BOE 的平分线,∠DOF =25°. 求∠AOC 的度数.解析:∠AOC =40°.【分析】利用垂直定义结合条件可得∠EOF =65°,然后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可得∠BOF =∠EOF =65°,然后再计算∠BOD 的度数,进而可得∠AOC 的度数.【详解】解:∵OE ⊥CD 于O ,∴∠EOD =90°,∵∠DOF =25°,∴∠EOF =65°,∵OF 是∠BOE 的平分线,∴∠BOF =∠EOF =65°,∴∠BOD =65°﹣25°=40°,∴∠AOC =4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关键是理清图中角之间和差的关系.25.如图,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1)∠1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对顶角是___________;(2)若∠1=40°,求出∠2,∠3,∠4的度数.解析:(1)∠2和∠4,∠3(2)∠2=140°,∠3=40°,∠4=140°【分析】(1)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解答即可;(3)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列式求出∠2,再根据对顶角相等解答.【详解】(1)∠1的邻补角是∠2和∠4,对顶角是∠3;(2)∵∠1=40°,∴∠2=180°−∠1=180°−40°=140°,∴∠3=∠1=40°,∠4=∠2=140°.【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26.已知,//BC OA ,108B A ∠=∠=°,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则O ∠=__________,则OB 与AC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2)如图②,若点E 、F 在线段BC 上,且始终保持FOC AOC ∠=∠,BOE FOE ∠=∠.则EOC ∠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3)在第(2)题的条件下,若平行移动AC 到图③所示①在AC 移动的过程中,OCB ∠与OFB ∠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求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OCA OEB ∠=∠时,求OCA ∠的度数.解析:(1)72°,平行;(2)36°;(3)①∠OCB=12∠OFB ;②∠OCA=54°.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O=180°,求出∠O=72°,求出∠O+∠A=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1362EOC BOA ︒∠=∠=,即可得出答案; (3)①不变,求出∠OFB=2∠OCB ,即可得出答案; ②设∠BOE=∠EOF=α,∠FOC=∠COA=β,求出∠OCA=∠BOC=2α+β,α=β=18°,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BC ∥OA ,∴∠B+∠O=180°,∵∠B=108°,∴∠O=72°,∵∠A=108°,∴∠O+∠A=180°,∴OB ∥AC ,故答案为:72°,平行;(2)∵∠FOC=∠AOC , BOE FOE ∠=∠,∠BOA=72°, ∴11136222EOC EOF FOC BOF FOA BOA ︒∠=∠+∠=∠+∠=∠=, 故答案为:36°;(3)①不变,∵BC ∥OA ,∴∠OCB=∠AOC ,又∵∠FOC=∠AOC ,∴∠FOC=∠OCB ,又∵BC ∥OA ,∴∠OFB=∠FOA=2∠FOC ,∴∠OFB=2∠OCB ,即∠OCB :∠OFB=1:2.即∠OCB=12∠OFB ; ②由(1)知:OB ∥AC ,∴∠OCA=∠BOC,由(2)可以设:∠BOE=∠EOF=α,∠FOC=∠COA=β,∴∠OCA=∠BOC=2α+β由(1)知:BC∥OA,∴∠OEB=∠EOA=α+β+β=α+2β∵∠OEB=∠OCA∴2α+β=α+2β∴α=β∵∠AOB=72°,∴α=β=18°∴∠OCA=2α+β=36°+18°=5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证明.能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7.求证:顶角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夹角等于其顶角的一半(1)在图中按照下面“已知”的要求,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补充写出“己知”和“求证”.已知:在锐角ABC中,AB AC,______求证:______(2)证明上述命题解析:(1 )BD⊥AC于点D,∠DBC=12∠A;(2)见解析【分析】(1)先根据命题内容确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写出已知,根据结论写出求证内容;(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底角与顶角的数量关系,再由内角和定理证明出结论.【详解】(1)解:已知:如图,在锐角△ABC中,AB=AC,BD⊥AC于点D.求证:∠DBC=12∠A.故答案为:BD⊥AC于点D,∠DBC=12∠A.(2)证明:∵AB=AC,∴∠ABC=∠C.∵∠A+∠ABC+∠C=180°,∴2∠C=180°-∠A.即∠C=12(180°-∠A).∵BD⊥AC,∴∠DBC+∠C=90°.∴∠DBC=90°-∠C=90°-12(180°-∠A)=12∠A.即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证明,掌握命题的证明方法和基本步骤,并结合题设和结论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8.如图,已知∠1+∠2=180°,∠B=∠DEF,求证:DE∥BC.请将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证明:∵∠1+∠2=180(已知)∠2=∠3(对顶角相等)∴∠1+∠3=180°∴AB∥EF(),∴∠B=∠EFC()∵∠B=∠DEF(),∴∠DEF=()∴DE∥BC()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填空.【详解】解:证明:∵∠1+∠2=180(已知),∠2=∠3(对顶角相等),∴∠1+∠3=180°,∴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DEF(已知),∴∠DEF=∠EFC(等量代换),∴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知识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B.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D.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2.下列各命题中,原命题成立,而它逆命题不成立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3.如图,一把矩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DE=125°,则∠DBC的度数为()A.125°B.75°C.65°D.55°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锐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B.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C.两点间的距离是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D.过直线l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5.如图,修建一条公路,从王村沿北偏东75︒方向到李村,从李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张村,从张村到杜村的公路平行从王村到李村的公路,则张杜两村公路与李张两村公路方向夹角的度数为().A.100︒B.80︒C.75︒D.50︒6.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交于A,B两点,过点B作BC⊥AB交直线a于点C,若∠1=65°,则∠2的度数为()A.115°B.65°C.35°D.25°7.如图,∠1=70°,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A.70°B.180°C.110°D.80°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9.已知∠A的两边与∠B的两边互相平行,且∠A=20°,则∠B的度数为(). A.20° B.80° C.160° D.20°或160°10.如图,在△ABC中,AB=AC,CD∥AB,点E在BC的延长线上.若∠A=30°,则∠DCE的大小为()A.30° B.52.5° C.75° D.85°二、填空题11.如图,已知AD//BC,BD平分∠ABC,∠A=112°,且BD⊥CD,则∠ADC=_____.12.如图,已知A1B//A n C,则∠A1+∠A2+…+∠A n等于__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13.如图,△ABC的边长AB =3 cm,BC=4 cm,AC=2 cm,将△ABC沿BC方向平移a cm(a<4 cm),得到△DEF,连接AD,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_____cm.14.小明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当∠ACE<180°且点E在直线AC的上方时,他发现若∠ACE=_____,则三角板BCE有一条边与斜边AD平行.15.如图,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FD=35°,那么∠BED的度数为_______.16.如图,有两个正方形夹在AB与CD中,且AB//CD,若∠FEC=10°,两个正方形临边夹角为150°,则∠1的度数为________度(正方形的每个内角为90°)17.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DFB=12∠CGE;③∠ADC=∠GCD;④CA平分∠BCG.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18.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19.如图,AD ∥BC ,∠D=100°,CA 平分∠BCD ,则∠DAC=________度.20.在数学拓展课程《玩转学具》课堂中,老师把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带进了课堂.(1)嘉嘉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且//BC DE ,则ACE ∠的度数为__________.(2)如图2,淇淇将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在一组平行的直线与之间,并使直角顶点A 在直线a 上,顶点C 在直线b 上,现测得13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 CD ,EG 平分DEF ∠,FG 平分BFE ∠.(1)求证:90EFG GEF ∠+∠=︒;(2)在(1)问的条件下,过点G 作GH AB ⊥,垂足为H ,FGH ∠的平分线GI 交AB 于点I ,EGH ∠的平分线GJ 交AB 于点J ,求IGJ ∠的度数.22.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三条平行线m ,n ,l (即始终满足m ∥n ∥l )和一副直角三角尺ABC ,DEF (∠BAC =∠EDF =90°,∠FED =60°,∠DFE =30°,∠ABC =∠ACB =45°)”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操作发现(1)如图1,展翅组把三角尺ABC 的边BC 放在l 上,三角尺DEF 的顶点F 与顶点B 重合,边EF 经过AB ,顶点E 恰好落在m 上,顶点D 恰好落在n 上,边ED 与n 相交所成的一个角记为∠1,求∠1的度数;(2)如图2,受到展翅组的启发,高远组把直线m 向下平移后使得两个三角尺的两个直角顶点A 、D 分别落在m 和l 上,顶点C 恰好落在n 上,边AC 与l 相交所成的一个角记为∠2,边DF 与m 相交所成的一个角记为∠3,请你说明∠2﹣∠3=15°;结论应用(3)老师在点评高远组的探究操作时提出,在(2)的条件下,若点N 是直线n 上一点,CN 恰好平分∠ACB 时,∠2与∠3之间存在一个特殊的倍数关系,请你直接写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23.如图1所示,AB ∥CD ,E 为直线CD 下方一点,BF 平分∠ABE .(1)求证:∠ABE +∠C ﹣∠E =180°.(2)如图2,EG 平分∠BEC ,过点B 作BH ∥GE ,求∠FBH 与∠C 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3,CN 平分∠ECD ,若BF 的反向延长线和CN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M ,且∠E +∠M =130°,请直接写出∠E 的度数.24.如图,已知C 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AB ,ED 之间一点,ABC ∠和CDE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F ,180FDC ABC ∠+∠=︒.(1)求证://AD BC ;(2)连结CF ,当//CF AB ,且32CFB DCF ∠=∠时,求BCD ∠的度数;(3)若DCF CFB ∠=∠时,将线段BC 沿直线AB 方向平移,记平移后的线段为PQ (B ,C 分别对应P ,Q ,当20PQD QDC ∠-∠=︒时,请直接写出DQP ∠的度数______.25.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所以在某些探究性问题中通过“构造平行线”可以起到转化的作用.已知三角板ABC 中,60,30,90BAC B C ∠=∠=︒∠=︒︒,长方形DEFG 中,DE GF .问题初探:(1)如图(1),若将三角板ABC 的顶点A 放在长方形的边GF 上,BC 与DE 相交于点M ,AB DE ⊥于点N ,求EMC ∠的度数.分析:过点C 作CH GF ∥,则有CH DE ∥,从而得,CAF HCA EMC MCH ∠=∠∠=∠,从而可以求得EMC ∠的度数.由分析得,请你直接写出:CAF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EMC ∠的度数为___________.类比再探:(2)若将三角板ABC 按图(2)所示方式摆放(AB 与DE 不垂直),请你猜想写出CAF ∠与EM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直线AD BC ∥,且直线AB 、CD 与AD 、BC 分别交于A 、D 和B 、C 两点,点P 在直线AB 上.∠、(1)如图1,当点P在A、B两点之间时(点P不与点A、B重合),探究ADP、DP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BCP∠、(2)若点P不在A、B两点之间,在备用图中画出图形,直接写出ADP、DPC∠之间的关系,不需说理.BCP【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不能推出结论的既是假命题,从而得出答案.【详解】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故该选项错误,是假命题,B.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是真命题,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正确,是真命题,D.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正确,是真命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2.B解析:B【分析】分别判断该命题的原命题和逆命题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成立,逆命题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不符合题意;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成立,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不成立,符合题意;C、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成立,逆命题为菱形的四条边相等,成立,不符合题意;D、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成立,逆命题为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成立,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命题和定理的知识,正确的写出它的逆命题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分析】延长C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1的度数,则∠DBC即可求得.【详解】延长CB,延长CB,∵AD∥CB,∴∠1=∠ADE=145︒,∴∠DBC=180︒−∠1=180︒−125︒=55︒.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平行线的性质.4.D解析:D【详解】解:D选项中缺少先要条件,就是在同一平面内故选:D5.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即可完成求解.【详解】∵王村沿北偏东75︒方向到李村∴175∠=∵从张村到杜村的公路平行从王村到李村的公路,且从李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张村 ∴()()2180125180752580∠=-∠+=-+=∴张杜两村公路与李张两村公路方向夹角的度数为8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平行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6.D解析:D【解析】解:∵直线a ∥b ,∴∠1+∠ABC +∠2=180°.又∵BC ⊥AB ,∠1=65°,∴∠2=180°﹣90°﹣65°=25°.故选D .7.C解析:C【解析】【分析】作AB ∥a,先证AB ∥a ∥b ,由平行线性质得∠2=180°-∠1+∠3,变形可得结果.【详解】作AB ∥a,由直线a 平移后得到直线b ,所以,AB ∥a ∥b所以,∠2=180°-∠1+∠3,所以,∠2-∠3=180°-∠1=180°-70°=1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平行线性质.解题关键点:熟记平行线性质.8.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不正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这是平行线的概念,故B正确;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C正确;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故D正确;故选:A.9.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20°,∠A的两边分别和∠B的两边平行,∴∠B和∠A可能相等也可能互补,即∠B的度数是20°或160°,故选:D.10.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可得∠B=∠ACB,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得∠B=75°,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DCE=75°.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两底角的值,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问题.二、填空题11.124°【分析】先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ABC,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DBC,然后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ADB,最后结合BD⊥CD即可求得∠ADC.【详解】解:∵AD//BC∴∠AB解析:124°【分析】先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ABC,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DBC,然后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ADB,最后结合BD⊥CD即可求得∠ADC.【详解】解:∵AD//BC∴∠ABC=180°-∠A=180°-112°=68°,∵BD平分∠ABC,∠ABC=34°∴∠DBC=12∵AD//BC∴∠ADB=∠DBC=34°∵BD⊥CD,∴∠BDC=90°,∴∠ADC=∠ADB+∠BDC=90°+34°=124°.故答案为12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的性质,其中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分析】过点向右作,过点向右作,得到,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向右作,过点向右作,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根据题n-⋅︒解析:()1180【分析】过点2A 向右作21//A D A B ,过点3A 向右作31//A E A B ,得到321////...////n A E A D A B A C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2A 向右作21//A D A B ,过点3A 向右作31//A E A B1//n A B A C321////...////n A E A D A B A C ∴112180A A A D ∴∠+∠=︒,2323180DA A A A E ∠+∠=︒...()11231...1180n n A A A A A A C n -∴∠+∠++∠=-⋅︒故答案为:()1180n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根据题意作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3.9【分析】根据平移的特点,可直接得出AC 、DE 、AD 的长,利用EC=BC -BE 可得出EC 的长,进而得出阴影部分周长.【详解】∵AB=3cm,BC=4cm ,AC=2cm ,将△ABC 沿BC 方向平解析:9【分析】根据平移的特点,可直接得出AC 、DE 、AD 的长,利用EC=BC -BE 可得出EC 的长,进而得出阴影部分周长.【详解】∵AB =3cm ,BC =4cm ,AC =2cm ,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a cm∴DE=AB=3cm ,BE=a cm∴EC=BC -BE=(4-a )cm∴阴影部分周长=2+3+(4-a )+a =9cm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特点,解题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EC=BC-BE.14.或或【分析】分三种情形画出图形分别建立好几何模型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有三种情形:①如图1中,当AD∥BC时.∵AD∥BC,∴∠D=∠BCD=30°,∵∠ACE+∠E解析:30或120︒或165︒【分析】分三种情形画出图形分别建立好几何模型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有三种情形:①如图1中,当AD∥BC时.∵AD∥BC,∴∠D=∠BCD=30°,∵∠ACE+∠ECD=∠ECD+∠DCB=90°,∴∠ACE=∠DCB=30°.②如图2中,当AD∥CE时,∠DCE=∠D=30°,可得∠ACE=90°+30°=120°.③如图2中,当AD∥BE时,延长BC交AD于M.∵AD∥BE,∴∠AMC=∠B=45°,∴∠ACM=180°-60°-45°=75°,∴∠ACE=75°+90=16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CE的度数为30°或120°或165°.故答案为30°或120°或165°.【点睛】本题考查旋转变换、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首先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70°【分析】此题要构造辅助线: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然后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导.【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EG∥AB,FH∥A解析:70°【分析】此题要构造辅助线: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然后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导.【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EG∥AB,FH∥AB,∴∠5=∠ABE,∠3=∠1,又∵AB∥CD,∴EG∥CD,FH∥CD,∴∠6=∠CDE,∠4=∠2,∴∠1+∠2=∠3+∠4=∠BFD=35°.∵BF平分∠ABE,DF平分∠CDE,∴∠ABE=2∠1,∠CDE=2∠2,∴∠BED=∠5+∠6=2∠1+2∠2=2(∠1+∠2)=2×35°=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中的条件作出辅助线EG∥AB,FH∥AB,再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6.【解析】【详解】作IF∥AB,GK∥AB,JH∥AB因为AB∥CD所以,AB∥CD∥ IF∥GK∥JH所以,∠IFG=∠FEC=10°所以,∠GFI=90°-∠IFG=80°所以,∠解析:【解析】【详解】作IF∥AB,GK∥AB,JH∥AB因为AB∥CD所以,AB∥CD∥ IF∥GK∥JH所以,∠IFG=∠FEC=10°所以,∠GFI=90°-∠IFG=80°所以,∠KGF=∠GFI=80°所以,∠HGK=150°-∠KGF=70°所以,∠JHG=∠HGK=70°同理,∠2=90°-∠JHG=20°所以,∠1=90°-∠2=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注意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7.①②③【解析】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则①正确;②∵∠EBC+∠ACB=∠AEB,∠DCB+∠ABC=∠ADC,∴解析:①②③【解析】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则①正确;②∵∠EBC+∠ACB=∠AEB,∠DCB+∠ABC=∠ADC,∴∠AEB+∠ADC=90°+1 2(∠ABC+∠ACB)=135°,∴∠DFE=360°-135°-90°=135°,∴∠DFB=45°=12∠CGE,则②正确;③∵∠A=90°,∴∠ADC+∠ACD=90°,∵CD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EG⊥CG,∴∠GCB=90°,即∠GCD+∠BCD=90°,∴∠ADC=∠GCD,则③正确;④无法证明CA平分∠BCG,则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18.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解析: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19.40°【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做题.【详解】∵AD∥BC,∴∠BCD=180°-∠D=80°,又∵CA平分∠BCD,∴解析:40°【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做题.【详解】∵AD∥BC,∴∠BCD=180°-∠D=80°,又∵CA平分∠BCD,∴∠ACB=12∠BCD=40°,∴∠DAC=∠ACB=40°.【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20.15° 1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BCD=180°,从而得到∠BCD,再利用角的和差得到∠ACE;(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BAC+∠ACB+∠1=解析:15° 1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BCD=180°,从而得到∠BCD,再利用角的和差得到∠ACE;(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BAC+∠ACB+∠1=180°,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90°,∠ACB=45°,结合∠1的度数可得结果.【详解】解:(1)由三角板的性质可知:∠D=60°,∠ACB=45°,∠DCE=90°,∵BC ∥DE ,∴∠D+∠BCD=180°,∴∠BCD=120°,∴∠BCE=∠BCD-∠DCE=30°,∴∠ACE=∠ACB-∠BCE=15°,故答案为:15°;(2)∵a ∥b ,∴∠2+∠BAC+∠ACB+∠1=180°,∵△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CB=45°,∴∠1+∠2=180°-∠BAC-∠ACB=45°,∵∠1=30°,∴∠2=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45IGJ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DEF BFE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证; (2)过点G 作//GK AB ,则////AB GK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EG EGK ∠=∠,KGF GFB ∠=∠,再结合(1)的结论易得90EGK KGF ∠+∠=︒,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垂线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AB CD ,∴180DEF BFE ∠+∠=︒.∵EG 平分DEF ∠,FG 平分BFE ∠,∴22DEF GEF DEG ∠=∠=∠,22BFE EFG GFB ∠=∠=∠,∴22180GEF EFG ∠+∠=︒,∴90EFG GEF ∠+∠=︒.(2)解:过点G 作//GK AB .∵//AB CD ,∴////AB GK CD ,∴DEG EGK ∠=∠,KGF GFB ∠=∠.由(1)得90DEG GFB ∠+∠=︒,∴90EGK KGF ∠+∠=︒.∵GH AB ⊥,∴GH KG ⊥,即90KGH KGF HGF ∠=∠+∠=︒,∴EGK HGF ∠=∠.∵GJ 平分EGH ∠,∴EGJ HGJ ∠=∠.又KGJ EGJ EGK ∠=∠-∠,FGJ HGJ HGF ∠=∠-∠,∴KGJ FGJ ∠=∠,∴2KGF FGJ ∠=∠.∵GI 平分HGF ∠,∴2HGF FGI ∠=∠,∴2290FGJ FGI ∠+∠=︒,即45FGJ FGI ∠+∠=︒,∴45IGJ FGJ FGI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内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75°;(2)见解析;(3)∠2=3∠3【分析】(1)利用三角板的度数,求出∠DBC 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N 的度数,由此得到∠1的度数;(2)过B 点作BG ∥直线m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3=DBG 和∠LAB =∠ABG ,再利用等量代换得到∠3+∠LAB =75°,利用余角性质得到∠LAB =90°-∠2,由此证明结论; (3)结论:∠2=3∠3.利用(2)中结论,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和∠3的度数由此证明结论.【详解】(1)∵直线n ∥直线l ,∴∠DBC =∠BDN ,又∵∠DBC =∠ABC ﹣∠ABD =45°﹣30°=15°,∴∠BDN =15°,∴∠1=90°﹣15°=75°.(2)如图所示,过B 点作BG ∥直线m ,∵BG ∥m ,l ∥m ,∴BG ∥l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BG ∥m ,∴∠3=DBG ,又∵BG ∥l ,∴∠LAB =∠ABG ,∴∠3+∠LAB =∠DBA =30°+45°=75°,又∵∠2和∠LAB 互为余角,∴∠LAB =90°﹣∠2,∴∠3+90°﹣∠2=75°,∴∠2﹣∠3=15°.(3)结论:∠2=3∠3.理由:在(2)的条件下,∠2﹣∠3=15°,又∵CN 平分∠BCA ,∴∠BCN =∠CAN =22.5°,又∵直线n ∥直线l ,∴∠2=22.5°,∴∠3=7.5°,∴∠2=3∠3.【点睛】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并结合了三角板中的特殊角度,学生需要作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将特殊的角的关系联系起来,熟悉掌握平行线之间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2∠FBH +∠C =180°;(3)80°【分析】(1)过点E 作//EK AB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80ABE BEK CEK C ∠=∠∠+∠=︒,进而得出答案;(2)设,ABF EBF BEG CEG αβ∠=∠=∠=∠=,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BE BEG FBH FBE HBE βαβ∠=∠=∠=∠-∠=-,由(1)知180ABE C BEC ∠+∠-∠=︒,即可得出答案;(3)设,ABF EBF x ECN DCN y ∠=∠=∠=∠=,由(1)知2()180E x y ∠=+-︒,过M 作////PQ AB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PMF ABF x QMN DCN y ∠=∠=∠=∠=,求出130E FMN x y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如图1,过点E 作//EK AB∴ABE BEK ∠=∠∵//AB CD∴//EK CD∴180CEK C ∠+∠=︒∴180ABE C E BEC CEK C BEC CEK C ∠+∠-∠=∠+∠+∠-∠=∠+∠=︒; (2)∵BF 、EG 分别平分ABE ∠、BEC ∠∴,ABF EBF BEG CEG ∠=∠∠=∠设,ABF EBF BEG CEG αβ∠=∠=∠=∠=∵//BH EG∴HBE BEG β∠=∠=∴FBH FBE HBE αβ∠=∠-∠=-由(1)知,180ABE C BEC ∠+∠-∠=︒即222()180C C αβαβ+∠-=-+∠=︒∴2180FBH C ∠+∠=︒;(3)∵CN 、BF 分别平分ECD ∠、ABE ∠∴,ABF EBF ECN DCN ∠=∠∠=∠设,ABF EBF x ECN DCN y ∠=∠=∠=∠=由(1)知:180ABE C E ∠+∠-∠=︒即2()180E x y ∠=+-︒如图3,过M 作////PQ AB CD则,PMF ABF x QMN DCN y ∠=∠=∠=∠=∴180180()FMN PMF QMN x y ∠=︒-∠-∠=︒-+130E FMN ∠+∠=︒∴2()180180()130x y x y +-︒+︒-+=︒130x y ∴+=︒∴2()180213018080E 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平行线是解题关键.24.(1)证明见解析;(2)∠BCD=108°;(3)70°【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EDF=∠DAB,由角平线的定义得出∠EDF=∠FDC,最后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进行求证;(2)设∠DCF=x,则∠CFB=1.5x,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BF=1.5x,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C=3x,最后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3)画出图形,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CDF=∠CBF,由角平分线的定义与已知条件可求出∠ABC与∠FDC,由平移的性质与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AD∥PQ,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列式求解.【详解】解:(1)证明:∵AB∥DE,∴∠EDF=∠DAB,∵DF平分∠EDC,∴∠EDF=∠FDC,∴∠FDC=∠DAB,∵∠FDC+∠ABC=180°,∴∠DAB+∠ABC=180°,∴AD∥BC;(2)∵32CFB DCF∠=∠,设∠DCF=x,则∠CFB=1.5x,∵CF∥AB,∴∠ABF=∠CFB=1.5x,∵BE平分∠ABC,∴∠ABC=2∠ABF=3x,∵AD∥BC,∴∠FDC+∠BCD=180°,∵∠FDC+∠ABC=180°,∴∠BCD=∠ABC=3x,∴∠BCF=2x,∵CF∥AB,∴∠ABC+∠BCF=180°,∴3x+2x=180°,∴x=36°,∴∠BCD=3×36°=108°;(3)如图,∵∠DCF=∠CFB,∴BF∥CD,∴∠CDF +∠BFD=180°,∵AD∥BC,∴∠CBF +∠BFD=180°,∴∠CDF=∠CBF,∵AD,BE分别平分∠ABC,∠CDE,∴∠ABC=2∠CBF,∠CDE=2∠FDC,∴∠ABC=∠CDE=2∠FDC,∵∠FDC+∠ABC=180°,∴∠ABC=120°,∠FDC=60°,∵线段BC沿直线AB方向平移得到线段PQ,∴BC∥PQ,∵AD∥BC,∴AD∥PQ,∵∠PQD﹣∠QDC=20°,∴∠QDC=∠PQD﹣20°,∴∠FDC+∠QDC +∠PQD=60°+∠PQD﹣20°+∠PQD=180°,∴∠PQD=70°,即∠DQP=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的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平移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30°,60°;(2)∠CAF+∠EMC=90°,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CAF=∠BAF-∠BAC求出∠CAF度数,求∠EMC度数转化到∠MCH度数;(2)过点C作CH∥GF,得到CH∥DE,∠CAF与∠EMC转化到∠ACH和∠MCH中,从而发现∠CAF、∠EMC与∠ACB的数量关系.【详解】(1)过点C作CH∥GF,则有CH∥DE,所以∠CAF=∠HCA,∠EMC=∠MCH,∵∠BAF=90°,∴∠CAF=90°-60°=30°.∠MCH=90°-∠HCA=60°,∴∠EMC=60°.故答案为30°,60°.(2)∠CAF+∠EMC=90°,理由如下:过点C作CH∥GF,则∠CAF=∠ACH.∵DE∥GF,CH∥GF,∴CH∥DE.∴∠EMC=∠HCM.∴∠EMC+∠CAF=∠MCH+∠ACH=∠ACB=90°.【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并灵活运用其性质和判定.26.(1)∠ADP+∠BCP=∠DPC,理由见解析;(2)∠ADP=∠DPC+∠BCP,理由见解析【分析】(1)过P作直线PQ∥AD,交CD于点Q,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2)过P作直线PQ∥AD,交CD于点Q,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详解】解:(1)过P作直线PQ∥AD,交CD于点Q,∵AD∥BC,∴PQ∥AD∥BC,∴∠ADP=∠DPQ,∠BCP=∠CPQ,∴∠ADP+∠BCP=∠DPC;(2)∠ADP=∠DPC+∠BCP.过P作直线PQ∥AD,交CD于点Q,∵AD∥BC,∴PQ∥AD∥BC,∴∠ADP=∠DPQ=∠DPC+∠CPQ,∠BCP=∠CPQ,∴∠ADP=∠DPC+∠BCP.【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初一数学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一数学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⑵ 如果∠α与∠β是 对 顶角,则一定有∠α=∠β; 反之如果∠α = ∠β, 则∠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 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 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⑷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⑸ 两线四角:经过一点画m 条直线,共有m ( m-1) 对 对顶角,共有2m ( m-1) 对邻补角。

2、垂线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垂直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 (1) ∵∠AO C=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2) ∵AB ⊥CD (已知), ∴∠AOC =90°(垂直的定义).3、垂线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4、垂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以点P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两点(如图),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两点间距离的1/2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与一点.连接p 与该点,并延长与直线相交即可.5、垂线段的概念: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正确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又相异的概念: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⑶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B+∠E=∠1+∠2
即∠B+∠E=∠BCE.
18.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b.⑵直线 ,求证: .
19.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
如图,已知AB∥CD,∠1=∠2,试说明EP∥FQ.
证明:∵AB∥CD,
∴∠MEB=∠MFD( )
又∵∠1=∠2,
∴∠MEB-∠1=∠MFD-∠2,
即 ∠MEP=∠______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知识点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1、相交线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知识点2【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它们具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1、邻补角(1)邻补角的概念: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如图,∠1与∠2有一条公共边OD,它们的另一条边OA、OB互为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

例如:若∠1与∠2互为邻补角,则∠1+∠2=180°注意:①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②相交的两条直线会产生4对邻补角。

2、对顶角(1)对顶角的概念: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图,∠3与∠4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3的两边OB、OC分别是∠4的两边OA、OD的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两条相交的直线,会产生2对对顶角。

3、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对顶角只有一个,但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注意:如果多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那么产生的邻补角的数量是对顶角的2倍。

【例题1】如图所示,∠1的邻补角是( )A、∠BOCB、∠BOE和∠AOFC、∠AOFD、∠BOC和∠AOF【解析】】据相邻且互补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进行判断,∠1是直线AB、EF相交于点O形成的角,所以它的邻补角与直线CD无关,即它的邻补角是∠BOE和∠AOF,故选B【答案】B【例题2】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答案】D【例题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答案】A【例题4】下列说法中:①因为∠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②因为∠1与∠2是邻补角,所以∠1=∠2;③因为∠1与∠2不是对顶角,所以∠1≠∠2;④因为∠1与∠2不是邻补角,所以∠1+∠2≠180,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填序号)【解析】对顶角、邻补角【答案】①【例题5】如图1,直线AB、CD、EF都经过点O,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

初一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练习含答案

初一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练习含答案

初一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练习(含答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12.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熟悉以下各题:如图,那么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点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设、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a)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b)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c)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如图,已知AB、CD、EF相交于点O,AB⊥CD,OG平分∠AOE,∠FOD=28°,求∠COE、∠AOE、∠AOG的度数.如图,与是邻补角,OD、OE分别是与的平分线,试判断OD与O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如图,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解:∠B+∠E=∠BCE过点C作CF∥AB,则 ____()又∵AB∥DE,AB∥CF,∴____________()∴∠E=∠____()∴∠B+∠E=∠1+∠2即∠B+∠E=∠BCE.⑴如图,已知∠1=∠2求证:a∥b.⑵直线,求证:.19.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CD,∠1=∠2,试说明EP∥FQ.证明:∵AB∥CD,∴∠MEB=∠MFD()又∵∠1=∠2,∴∠MEB-∠1=∠MFD-∠2,即∠MEP=∠______∴EP∥_____.() 20.已知DB∥FG∥EC,A是FG上一点,∠ABD=60°,∠ACE=36°,AP平分∠BAC,求:⑴∠BAC的大小;⑵∠PAG的大小.21.如图,已知,于D,为上一点,于F,交CA于G.求证22.已知:如图∠1=∠2,∠C=∠D,问∠A与∠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邻补角2. 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平行相交平行7.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平行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12.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0 14.平行平行垂直15. 28°118°59°16. OD⊥OE理由略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⑴∵∠1=∠2,又∵∠2=∠3(对顶角相等),∴∠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a∥b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对顶角相等)∴∠1=∠2.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FQ FQ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0. 96°,12°.21.22. ∠A=∠F.∵∠1=∠DG F(对顶角相等)又∠1=∠2∴∠DGF=∠2∴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C=∠D∴∠DBA=∠D∴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完整版)初一数学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完整版)初一数学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两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对顶角 ∠1与∠2有公共顶点 ∠1的两边与∠2的两边 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即∠1=∠2 邻补角 ∠3与∠4 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 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3+∠4=180° ⑵ 如果∠α与∠β是 对 顶角,则一定有∠α=∠β; 反之如果∠α = ∠β, 则∠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 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 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⑷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⑸ 两线四角:经过一点画m 条直线,共有m ( m-1) 对 对顶角,共有2m ( m-1) 对邻补角。

2、垂线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垂直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 (1) ∵∠AO C=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2) ∵AB ⊥CD (已知), ∴∠AOC =90°(垂直的定义).3、垂线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4、垂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以点P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两点(如图),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两点间距离的1/2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与一点.连接p 与该点,并延长与直线相交即可.5、垂线段的概念: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正确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又相异的概念: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初一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练习(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一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练习(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一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练习(含答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的性质:.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与两种.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和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 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定理都是真命题.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熟悉以下各题:3.如图,那么点A 到Bc 的距离是,点B 到Ac 的距离是,点A、B 两点的距离是,点c 到AB的距离是.设、b、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a)若,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b)若,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c)若,,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如图,已知 AB、cD、EF 相交于点 o,AB⊥cD,oG 平分∠AoE,∠FoD=28°,求∠coE、∠AoE、∠AoG 的度数.如图,与是邻补角,oD、oE 分别是与的平分线,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如图,AB∥DE,试问∠B、∠E、∠BcE 有什么关系.解:∠B+∠E=∠BcE过点c 作cF∥AB,则又∵AB∥DE,AB∥cF,∴∴∠E=∠∴∠B+∠E=∠1+∠2即∠B+∠E=∠BcE.⑴如图,已知∠1=∠2求证:a∥b.⑵直线,求证:.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cD,∠1=∠2,试说明EP∥FQ.证明:∵AB∥cD,∴∠EB=∠FD又∵∠1=∠2,∴∠EB-∠1=∠FD-∠2,即∠EP=∠∴EP∥.0.已知DB∥FG∥Ec,A 是FG 上一点,∠ABD=60°,∠AcE=36°,AP 平分∠BAc,求:⑴∠BAc 的大小;⑵∠PAG 的大小.1.如图,已知,于 D,为上一点,于 F,交cA 于G.求证.2.已知:如图∠1=∠2,∠c=∠D,问∠A与∠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相交平行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13.6c8c10c4.8c. 14.平行平行垂直28°118°59°oD⊥oE理由略1DE∥cF 2 .⑴∵∠1=∠2,又∵∠2=∠3,∴∠1=∠3∴a∥b⑵∵a∥b∴∠1=∠3又∵∠2=∠3∴∠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FQF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0. 96°,12°.21.2.∠A=∠F.∵∠1=∠DGF 又∠1=∠2∴∠DGF=∠2∴DB∥Ec∴∠DBA=∠c又∵∠c=∠D ∴∠DBA=∠D∴DF∥Ac∴∠A=∠F.。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12.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熟悉以下各题:13.如图,那么点A到BC ⊥===,8,B C A C C B c m 的距离是_____,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点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14.设a、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a)若//,//a b b 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b)若,a b b 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c)若//a b,b 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5.如图,已知AB、CD、EF相交于点O,AB⊥CD,OG平分∠AOE,∠FOD=28°,求∠COE、∠AOE、∠AOG的度数.16.如图,AOC∠与BOC∠是邻补角,OD、OE分别是AOC∠与BOC∠的平分线,试判断OD与O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如图,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解:∠B+∠E=∠BCE过点C作CF∥AB,则B∠=∠____()又∵AB∥DE,AB∥CF,∴____________()∴∠E=∠____()∴∠B+∠E=∠1+∠2即∠B+∠E=∠BCE.18.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b.⑵直线//a b,求证:12∠=∠.19.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CD,∠1=∠2,试说明EP∥FQ.证明:∵AB∥CD,∴∠MEB=∠MFD ()又∵∠1=∠2,∴∠MEB-∠1=∠MFD-∠2,即∠MEP=∠______∴EP∥_____.()20.已知DB∥FG∥EC,A是FG上一点,∠ABD=60°,∠ACE =36°,AP平分∠BAC,求:⑴∠BAC的大小;⑵∠PAG的大小.21.如图,已知ABC∆,AD BC⊥于D,E为AB上一点,EF BC⊥于F,//DG BA交CA于G.求证12∠=∠.22.已知:如图∠1=∠2,∠C=∠D,问∠A与∠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邻补角2. 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6.平行相交平行7.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平行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12.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13.6cm 8cm 10cm 4.8cm. 14.平行平行垂直15. 28°118°59°16. OD⊥OE理由略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 ∥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⑴∵∠1=∠2 ,又∵∠2=∠3(对顶角相等),∴∠1=∠3∴a ∥b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⑵∵a ∥b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对顶角相等) ∴∠1=∠2. 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MFQ FQ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0. 96°,12°.21.,AD BC FE BC ⊥⊥90EFB ADB ∴∠=∠= //EF AD ∴23∴∠=∠ //,31DG BA ∴∠=∠ 1 2.∴∠=∠ 22. ∠A =∠F.∵∠1=∠DGF (对顶角相等)又∠1=∠2 ∴∠DGF=∠2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C=∠D∴∠DBA=∠D∴DF∥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知识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常考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A.∠1=∠3B.∠2=∠3C.∠4=∠5D.∠2+∠4=180°3.如图,直线l1∥l2,则∠α为()A.150°B.140°C.130°D.120°4.如图,下列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个.(1)∠B+∠BCD=180°;(2)∠1=∠2;(3)∠3=∠4;(4)∠B=∠5.A.1B.2C.3D.45.如图,已知∠1=70°,如果CD∥BE,那么∠B的度数为()A.70°B.100°C.110°D.120°6.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A.∠C=∠ABEB.∠A=∠EBDC.∠C=∠ABCD.∠A=∠ABE7.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8.如图,∠A0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0B=40°.在射线O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OB 平行,则∠QPB的度数是()A.60°B.80°C.100°D.120°9.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1、∠2、∠3分别是∠BAE、∠AED、∠EDC的外角,则∠1+∠2+∠3等于()A.90°B.180°C.210°D.270°10.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FGB的度数等于()A.122°B.151°C.116°D.97°11.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A.30°B.35°C.36°D.40°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C.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D.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13.如图,将矩形纸带ABCD,沿EF折叠后,C、D两点分别落在C′、D′的位置,经测量得∠EFB=65°,则∠AED′的度数是()A.65°B.55°C.50°D.25°14.如图,把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若∠1=20°,则∠2=()A.80°B.70°C.40°D.20°二.填空题(共9小题)15.如图,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作A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16.把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那么.17.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条命题: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c.其中真命题的是.(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18.如图,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30°,则∠F=.19.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AOB=45°,并将三角板沿OB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的夹角α为度.20.如图,∠1=70°,∠2=70°,∠3=88°,则∠4=.21.如图,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4,BD=8,△ABD的面积为16,则△ACE的面积为.22.如图所示,OP∥QR∥ST,若∠2=110°,∠3=120°,则∠1=度.23.如图,已知AB∥CD,∠1=100°,∠2=120°,则∠α=度.三.解答题(共17小题)24.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EF∥AD,()∴∠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1=∠3.()∴AB∥DG.()∴∠BAC+=180°()又∵∠BAC=70°,()∴∠AGD=.25.已知:如图,AD∥BE,∠1=∠2,求证:∠A=∠E.26.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D,∠FOC=90°,∠1=40°,求∠2和∠3的度数.27.如图,已知,l1∥l2,C1在l1上,并且C1A⊥l2,A为垂足,C2,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28.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OE⊥AB,OF⊥CD.(1)图中除直角外,还有相等的角吗?请写出两对:①;②.(2)如果∠AOD=40°.①那么根据,可得∠BOC=度.②因为OP是∠BOC的平分线,所以∠COP=∠=度.③求∠BOF的度数.29.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0.已知:如图,DG⊥BC,AC⊥BC,EF⊥AB,∠1=∠2,求证:CD⊥AB.证明:∵DG⊥BC,AC⊥BC(已知)∴∠DGB=∠ACB=90°(垂直定义)∴DG∥AC()∴∠2=()∵∠1=∠2(已知)∴∠1=∠(等量代换)∴EF∥CD()∴∠AEF=∠()∵EF⊥AB(已知)∴∠AEF=90°()∴∠ADC=90°()∴CD⊥AB()31.如图,已知: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证明注明理由)32.如图,已知∠ABC+∠ECB=180°,∠P=∠Q,(1)AB与ED平行吗?为什么?(2)∠1与∠2是否相等?说说你的理由.33.如图,直线BC与MN相交于点O,AO⊥BC,OE平分∠BON,若∠EON=20°,求∠AOM和∠NOC的度数.34.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DE平分∠ADC,∠BAD=80°,试求:(1)∠EDC的度数;(2)若∠BCD=n°,试求∠BED的度数.35.△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中,将其平移后得△A′B′C′,若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4,1).(1)在图中画出△A′B′C′;(2)此次平移可看作将△ABC向平移了个单位长度,再向平移了个单位长度得△A′B′C′;(3)△A′B′C′的面积为.36.如图,已知射线AB与直线CD交于点O,OF平分∠BOC,OG⊥OF于O,AE ∥OF,且∠A=30°.(1)求∠DOF的度数;(2)试说明OD平分∠AOG.37.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38°,则∠2=°,∠3=°.(2)在(1)中,若∠1=55°,则∠3=°;若∠1=40°,则∠3=°.(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38.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和l1、l2分别交于点A、B、C、D,点P 在直线l3或l4上且不与点A、B、C、D重合.记∠AEP=∠1,∠PFB=∠2,∠EPF=∠3.(1)若点P在图(1)位置时,求证:∠3=∠1+∠2;(2)若点P在图(2)位置时,请直接写出∠1、∠2、∠3之间的关系;(3)若点P在图(3)位置时,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39.如图,直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0.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4•凉山州)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符合条件的只有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顶角的概念,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顶点.反向延长线等.2.(2004•淄博)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A.∠1=∠3B.∠2=∠3C.∠4=∠5D.∠2+∠4=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2=∠3,不能判断直线l1∥l2,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3.(2013•天水)如图,直线l1∥l2,则∠α为()A.150°B.140°C.130°D.120°【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对顶角相等进行做题.【解答】解:∵l1∥l2,∴130°所对应的同旁内角为∠1=180°﹣130°=50°,又∵∠α与(70°+∠1)的角是对顶角,∴∠α=70°+50°=120°.故选:D.【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4.(2017春•赵县期末)如图,下列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个.(1)∠B+∠BCD=180°;(2)∠1=∠2;(3)∠3=∠4;(4)∠B=∠5.A.1B.2C.3D.4【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或互补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解答】解:(1)利用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故(1)正确;(2)利用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1=∠2,∴AD∥BC,而不能判定AB ∥CD,故(2)错误;(3)利用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故(3)正确;(4)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故(4)正确.∴正确的为(1)、(3)、(4),共3个;故选:C.【点评】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直线平行.5.(2015•呼和浩特)如图,已知∠1=70°,如果CD∥BE,那么∠B的度数为()A.70°B.100°C.110°D.120°【分析】先求出∠1的对顶角,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解答】解:如图,∵∠1=70°,∴∠2=∠1=70°,∵CD∥BE,∴∠B=180°﹣∠1=180°﹣70°=110°.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对顶角相等和平行线的性质,需要熟练掌握.6.(2014•汕尾)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A.∠C=∠ABEB.∠A=∠EBDC.∠C=∠ABCD.∠A=∠ABE【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解答】解:A、∠C=∠ABE不能判断出EB∥AC,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A=∠EBD不能判断出EB∥AC,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C=∠ABC只能判断出AB=AC,不能判断出EB∥AC,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A=∠AB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EB∥AC,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7.(2008•荆州)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及直角三角板的特殊性解答.【解答】解:∵纸条的两边平行,∴(1)∠1=∠2(同位角);(2)∠3=∠4(内错角);(4)∠4+∠5=180°(同旁内角)均正确;又∵直角三角板与纸条下线相交的角为90°,∴(3)∠2+∠4=90°,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8.(2014•安顺)如图,∠A0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0B=40°.在射线O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 恰好与OB平行,则∠QPB的度数是()A.60°B.80°C.100°D.12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以及平角的定义可计算即可.【解答】解:∵QR∥OB,∴∠AQR=∠AOB=40°,∠PQR+∠QPB=180°;∵∠AQR=∠PQO,∠AQR+∠PQO+∠RQP=180°(平角定义),∴∠PQR=180°﹣2∠AQR=100°,∴∠QPB=180°﹣100°=80°.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反射现象,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是一道好题.9.(2013•泰安)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1、∠2、∠3分别是∠BAE、∠AED、∠EDC的外角,则∠1+∠2+∠3等于()A.90°B.180°C.210°D.27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C=180°,从而得到以点B、点C为顶点的五边形的两个外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CD,∴∠B+∠C=180°,∴∠4+∠5=180°,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1+∠2+∠3+∠4+∠5=360°,∴∠1+∠2+∠3=360°﹣180°=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理清求解思路是解题的关键.10.(2015•泰安)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FGB的度数等于()A.122°B.151°C.116°D.97°【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EF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GF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答.【解答】解:∵AB∥CD,∠1=58°,∴∠EFD=∠1=58°,∵FG平分∠EFD,∴∠GFD=∠EFD=×58°=29°,∵AB∥CD,∴∠FGB=180°﹣∠GFD=151°.故选B.【点评】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比较简单,准确识图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14•遵义)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A.30°B.35°C.36°D.40°【分析】过点A作l1的平行线,过点B作l2的平行线,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1,∠4=∠2,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CAB+∠ABD=180°,然后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l1的平行线,过点B作l2的平行线,∴∠3=∠1,∠4=∠2,∵l1∥l2,∴AC∥BD,∴∠CAB+∠ABD=180°,∴∠3+∠4=125°+85°﹣180°=30°,∴∠1+∠2=3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2.(2013•无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C.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D.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误;C、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错误;D、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说法正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在判断正误时,一定要考虑条件,否则很容易出错.13.(2015•天水)如图,将矩形纸带ABCD,沿EF折叠后,C、D两点分别落在C′、D′的位置,经测量得∠EFB=65°,则∠AED′的度数是()A.65°B.55°C.50°D.25°【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EF的度数,再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DED′的度数,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D∥BC,∠EFB=65°,∴∠DEF=65°,∴∠DED′=2∠DEF=130°,∴∠AED′=180°﹣130°=5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2013•梧州)如图,把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若∠1=20°,则∠2=()A.80°B.70°C.40°D.20°【分析】过G点作GH∥AD,则∠2=∠4,根据折叠的性质∠3+∠4=∠B=90°,又AD∥BC,则HG∥BC,根据平行线性质得∠1=∠3=20°,所以∠2∠4=90°﹣20°=70°.【解答】解:过G点作GH∥AD,如图,∴∠2=∠4,∵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3+∠4=∠B=90°,∵AD∥BC,∴HG∥BC,∴∠1=∠3=20°,∴∠4=90°﹣20°=70°,∴∠2=7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二.填空题(共9小题)15.(2016春•沧州期末)如图,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作A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分析】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这一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垂线段,且垂线段最短.【解答】解:根据垂线段定理,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故答案为: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点评】本题是垂线段最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实际运用价值.16.(2016春•尚志市期末)把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分析】先找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解答】解:原命题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两个角是对顶角;这两个角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将原命题写成条件与结论的形式,“如果”后面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后面是条件的结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条件和结论,比较简单.17.(2015•庆阳)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条命题: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c.其中真命题的是①②④.(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解答】解:①如果a∥b,a⊥c,那么b⊥c是真命题,故①正确;②如果b∥a,c∥a,那么b∥c是真命题,故②正确;③如果b⊥a,c⊥a,那么b⊥c是假命题,故③错误;④如果b⊥a,c⊥a,那么b∥c是真命题,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难度适中.18.(2015•绵阳)如图,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30°,则∠F=9.5°.【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ED与∠DEB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EF的度数,进而可得出∠GEF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D,∠CDE=119°,∴∠AED=180°﹣119°=61°,∠DEB=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DEF=×119°=59.5°,∴∠GEF=61°+59.5°=120.5°.∵∠AGF=130°,∴∠F=∠AGF﹣∠GEF=130°﹣120.5°=9.5°.故答案为:9.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19.(2007•扬州)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AOB=45°,并将三角板沿OB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夹角α为22度.【分析】由平移的性质知,AO∥SM,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WMS=∠OWM,即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平移的性质知,AO∥SM,故∠WMS=∠OWM=2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20.(2012春•阜宁县期中)如图,∠1=70°,∠2=70°,∠3=88°,则∠4=92°.【分析】由∠1=70°,∠2=70°,可知∠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求得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4的度数.【解答】解:∵∠1=70°,∠2=70°,∴∠1=∠2,∴a∥b,∴∠3+∠4=180°,∵∠3=88°,∴∠4=9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题目比较简单,解题要细心.21.(2003•常州)如图,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4,BD=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的面积为8.【分析】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根据△ABD 的面积可求出高,然后求△ACE的面积即可.【解答】解:在△ABD中,当BD为底时,设高为h,在△AEC中,当AE为底时,设高为h′,∵AE∥BD,∴h=h′,∵△ABD的面积为16,BD=8,∴h=4.则△ACE的面积=×4×4=8.【点评】主要是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求出高再求三角形的面积.22.(2017春•临清市期中)如图所示,OP∥QR∥ST,若∠2=110°,∠3=120°,则∠1=50度.【分析】本题主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做题.【解答】解:∵OP∥QR,∴∠2+∠PRQ=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QR∥ST,∴∠3=∠SRQ(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SRQ=∠1+∠PRQ,即∠3=180°﹣∠2+∠1,∵∠2=110°,∠3=120°,∴∠1=50°,故填50.【点评】两直线平行时,应该想到它们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的关系得到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3.(2010•开县校级模拟)如图,已知AB∥CD,∠1=100°,∠2=120°,则∠α= 40度.【分析】过点F作EF∥AB,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先求出∠3与∠4,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α.【解答】解:如图,过点F作EF∥AB,∴∠1+∠3=180°.∵∠1=100°,∴∠3=80°.∵AB∥CD,∴CD∥EF,∴∠4+∠2=180°,∵∠2=120°,∴∠4=60°.∴∠α=180°﹣∠3﹣∠4=40°.故应填40.【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关键点在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角的转化.三.解答题(共17小题)24.(2010•安县校级模拟)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 的过程填写完整.∵EF∥A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BAC=70°,(已知)∴∠AGD=110°.【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填空即可.【解答】解:∵EF∥A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BAC=70°,(已知)∴∠AGD=1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知识点,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5.(2017春•天津期末)已知:如图,AD∥BE,∠1=∠2,求证:∠A=∠E.【分析】由于AD∥BE可以得到∠A=∠3,又∠1=∠2可以得到DE∥AC,由此可以证明∠E=∠3,等量代换即可证明题目结论.【解答】证明:∵AD∥BE,∴∠A=∠3,∵∠1=∠2,∴DE∥AC,∴∠E=∠3,∴∠A=∠EBC=∠E.【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等量代换转化求证.26.(2014•香洲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D,∠FOC=90°,∠1=40°,求∠2和∠3的度数.【分析】由已知∠FOC=90°,∠1=40°结合平角的定义,可得∠3的度数,又因为∠3与∠AOD互为邻补角,可求出∠AOD的度数,又由OE平分∠AOD可求出∠2.【解答】解:∵∠FOC=90°,∠1=40°,AB为直线,∴∠3+∠FOC+∠1=180°,∴∠3=180°﹣90°﹣40°=50°.∠3与∠AOD互补,∴∠AOD=180°﹣∠3=130°,∵OE平分∠AOD,∴∠2=∠AOD=6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邻补角的概念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27.(2015•六盘水)如图,已知,l1∥l2,C1在l1上,并且C1A⊥l2,A为垂足,C2,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分析】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解答】解:∵直线l1∥l2,∴△ABC1,△ABC2,△ABC3的底边AB上的高相等,∴△ABC1,△ABC2,△ABC3这3个三角形同底,等高,∴△ABC1,△ABC2,△ABC3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S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解集本题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28.(2016秋•临河区期末)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OE⊥AB,OF⊥CD.(1)图中除直角外,还有相等的角吗?请写出两对:①∠COE=∠BOF;②∠COP=∠BOP.(2)如果∠AOD=40°.①那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BOC=40度.②因为OP是∠BOC的平分线,所以∠COP=∠BOC=20度.③求∠BOF的度数.【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知∠COE=∠BOF,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P=∠BOP,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COB=∠AOD.(2)①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③利用互余的关系可得.【解答】解:(1)∠COE=∠BOF、∠COP=∠BOP、∠COB=∠AOD(写出任意两个即可);(2)①对顶角相等,40度;②∠COP=∠BOC=20°;③∵∠AOD=40°,∴∠BOF=90°﹣40°=50°.【点评】结合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余角的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进行计算.29.(2016春•宜春期末)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首先判断∠AED与∠ACB是一对同位角,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DE∥BC,得出两角相等.【解答】解:∠AED=∠ACB.理由:∵∠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4.∴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B(已知),∴∠B=∠ADE(等量代换).∴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难度适中.30.(2015春•邢台期末)已知:如图,DG⊥BC,AC⊥BC,EF⊥AB,∠1=∠2,求证:CD⊥AB.证明:∵DG⊥BC,AC⊥BC(已知)∴∠DGB=∠ACB=90°(垂直定义)∴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已知)∴∠1=∠ACD(等量代换)∴E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F=∠A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F⊥AB(已知)∴∠AEF=90°(垂直定义)∴∠ADC=90°(等量代换)∴CD⊥AB(垂直定义)【分析】灵活运用垂直的定义,注意由垂直可得90°角,由90°角可得垂直,结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只要证得∠ADC=90°,即可得CD⊥AB.【解答】解:证明过程如下:证明:∵DG⊥BC,AC⊥BC(已知)∴∠DGB=∠ACB=90°(垂直定义)∴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已知)∴∠1=∠ACD(等量代换)∴E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F=∠A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F⊥AB(已知)∵∠AEF=90°(垂直定义)∴∠ADC=90°(等量代换)∴CD⊥AB(垂直定义).【点评】利用垂直的定义除了由垂直得直角外,还能由直角判定垂直,判断两直线的夹角是否为90°是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的基本方法.31.(2011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已知: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证明注明理由)【分析】要证明EF平分∠BED,即证∠4=∠5,由平行线的性质,∠4=∠3=∠1,∠5=∠2,只需证明∠1=∠2,而这是已知条件,故问题得证.【解答】证明:∵AC∥DE(已知),∴∠BCA=∠BE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1+∠2=∠4+∠5,∵AC∥DE,∴∠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