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一、宏观分析:
总体上看,诗歌鉴赏题这种考查形式主要要求考生从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等方面鉴别诗歌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考查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考查了用字分析、思想把握、技巧分析、内容分析、意象理解、诗眼分析、名句赏析和赏析评价。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在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能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有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这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所以,鉴赏、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水平,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感悟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同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到2007年的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对这种能力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古代诗歌鉴赏的考题,其主要的考查方向将集中于以下几点:
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概括作者抒发的情感及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针对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如"诗眼"的赏析和词语的外向锤炼。
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
二、诗歌考察主要有:内容、手法、感情、语言、意境、诗眼、炼字、诗论(暗引)
题型、作者、体裁、内容
从诗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另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两类诗歌特别是后一类诗歌用自然环境衬托情感心境,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硬性区分为哪一类题材,即可因写景妙句归为前类,也可因抒情深长化为后一类,因此将这两类诗笼统地称之为写景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描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自然风物,也描写农村田园、名胜古迹等各地风情。这类诗歌写景成分较多一些,情感有时较为含蓄。
即事感怀类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它包括忧民忧国、赠答唱和、羁旅行役、送别友人、思乡怀家、评诗题画等内容。这类诗歌写景成分不如前者多,带有较多直接抒情或议论的成分。情景往往交融而写,景物前带着情感修饰词。
从情感上来看,山水田园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寄情于景观中,或畅想于山水外,或蕴理于风物内,或寄兴于田亩间……总之,吟咏风霜雪月,寄兴花鸟虫鱼,抒发时空意识,感悟人生哲理,身在江湖,心存朝堂,忧念黎民,不一而足。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当前中国正逢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综合国力蒸蒸日上,选择这类诗歌的比例越来越多。
即事感怀类可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可以描述别后思念,可以礼赞母爱的伟大,可以慨叹弱者的命运,可以感伤骨肉的离散,可以寄托游子的愁思,可以感怀佳节的亲情,可以评价诗歌绘画的妙趣,还可以因国乱民伤一掬同情之泪,因报国无门而愤懑不平,因年华流逝而感叹生命短暂,一事无成,也可因年老孤独满怀愁绪等等。爱国情、爱民情、恋情、离情、乡情、宦情、友情、亲情、感伤之情不一而足,均可即事而作,借景抒发。
从考点设置来看,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
"比较阅读"方兴未艾。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体裁、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
风格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高考命题的与时俱进,可见一斑。具体分为:
(1)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同时代作品比较"、"跨时代作品比较"、"同一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词语、语句效果比较"三种情况。
(2)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3)从考查点设置来看,可以分为综合比较和单一比较两种情况。如05年辽宁卷就是综合考查了语言、形象和技巧三方面;而06重庆则是对思想感情的单一比较,07年浙江卷第1小题为单一比较,第2小题同为综合比较。
二、复习策略与答题规范
(一)知识储备与积累
首先要掌握古典诗歌的分类(内容上可分为抒情诗、言志诗、明理诗,也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讽喻诗、闲适诗等)、句法特点(语序、对仗等)、用典、表达技巧和艺术风格。其次要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以及诗歌鉴赏的术语。
(二)解题方法总结
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三个字,在这个三字秘诀里:"象"即"意象",也就是作者寄托情感的"附着物";"情"即作者表达的"情感";"法"即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而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抓住四大方面,做到一审意象,二品语言,三找表现手法,四品思想感情。试具体分析如下: 1.审意象
意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简单地说,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化了外界客观事物,作者用这些客观事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例如张籍《秋思》一诗:"洛阳城时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家书"这两个意象就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秋风"为思乡营造了氛围,"家书"则是寄托乡思的直接"工具"。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意象分为三个方面: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中的现象。
(1)人物形象鉴赏
需要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4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王昌龄。
(2)景象鉴赏
需要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表现手法),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物象鉴赏
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或者支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主以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物象以及物象所包含的旨趣、物象所体现的情调、物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比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澡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理解题目中"折柳"的会义,关键就要理解"柳"这一意象在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中有类似的句子,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