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5篇)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521ea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f.png)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使用和作业,避免事故发生,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管理制度。
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分:(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包括设备所有人、使用单位、经营单位等。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检验、维修、保养等规定。
(3) 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制定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4)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等。
(5) 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部分:(1) 特种作业人员资格与认证:设定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和认证机制,确保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
(2)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提供特种作业人员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作业流程、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3) 特种作业标准与规范:制定特种作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作业过程符合安全要求。
(4) 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作业前的准备、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5) 特种作业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特种作业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等。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涵盖了安全责任分工、制度规范、培训教育等方面,旨在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对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这个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种设备指的是具有高热、高压、高危、高毒、高放射性等危险性的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而特种作业人员是指需要具备特殊技术和经验才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如锅炉操作人员、电梯维修人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等。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模版(三篇)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2a4d8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6.png)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模版特种设备是指执行特定工作任务、具有特殊用途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
由于特种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危险性,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
下面是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的模板。
一、维护保养制度1. 维护保养目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预防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维护保养内容2.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主要部件和关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锅炉水位、燃烧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
2.2 清洁设备的内外表面,清除积尘、油污等杂物。
2.3 检查和调整设备的各项参数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工作稳定可靠。
2.4 检修设备的磨损部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2.5 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3. 维护保养周期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运行状态决定,通常设置为每季度、半年度或年度。
4. 维护保养记录每次维护保养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维护的内容、维护的时间、维护的人员等信息。
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1. 自行检查目的定期自行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自行检查内容2.1 检查设备的外观和运行状态,如是否有异常声音、异常振动等现象。
2.2 检查设备的水位、压力、温度等参数是否正常。
2.3 检查设备的润滑系统和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2.4 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是否正常启动和关闭。
2.5 检查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开关、电缆接头等是否松动。
2.6 检查设备的仪表和监控系统是否正常,如显示、报警等是否准确。
3. 自行检查周期定期自行检查的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运行状态决定,通常设置为每月、季度或半年度。
特种设备(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自行检查记录表
![特种设备(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自行检查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7c13303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e.png)
特种设备(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自行检查
记录表
特种设备(固定式压力)需要进行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在进行定期自行检查时,需要记录以下内容:
1.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完备、有效;
2.检查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等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3.检查《使用登记表》、《使用登记证》等相关文件是否合规;
4.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运行、定期安全检查情况;
5.记录年度检查、定期检验报告及问题处理情况;
6.记录安全附件及仪表的校验、修理和更换情况;
7.记录应急预案和演练情况;
8.记录压力事故、故障情况;
9.检查铭牌、漆色、标志和使用登记证编号的标注是否清晰、准确;
10.检查外表面腐蚀、结霜、结露情况;
11.检查隔热层情况;
12.检查本体及运行情况,包括检漏孔、信号孔、异常振动、响声或者相互摩擦情况、支承或者支座、基础、紧固螺栓、排放(疏水、排污)装置、运行期间超压、超温、超量等情况、
接地装置、监控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情况等;
13.检查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爆破片装置、安全阀、安全联锁装置等安全附件和仪表的情况。
以上内容需要在定期自行检查记录表中进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需要注意的是,压力定期检验是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压力停机时,根据《固定式压力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在用压力的安全状况所进行的符合性验证活动。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4篇)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fe38b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d.png)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预防事故发生而制定的制度。
1. 定期自检自查: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说明书等要求,制定定期自检自查计划。
定期自检自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设备结构和零部件的完整性、磨损程度等是否正常;- 设备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设备周围环境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存在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
2. 隐患整改:在定期自检自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停止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 维修、更换有故障的零部件;- 加强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 相关责任: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定期自检自查工作,并建立相关的档案记录。
对于发现的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设备的维修保养也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并建立相应的维修保养记录。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将有助于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2)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事故和损失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的内容:1. 自检自查的频率:根据特种设备的不同类型和使用环境,制定定期自检自查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特种设备的自检自查应每年进行一次,并将自检自查的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记录册中。
2. 自检自查的内容:自检自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状态,包括外观、连接、密封、操纵装置等方面的检查;- 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设备的压力、温度、液位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否按照规定进行。
特种设备自行定期检验制度
![特种设备自行定期检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503c2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png)
特种设备自行定期检验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 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二、检验原则1.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2. 检验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人员或机构进行。
三、检验周期1. 特种设备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设备使用情况确定检验周期。
2. 检验周期不得随意延长,确需延长的,应经过专业评估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四、检验内容1.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等进行检查和测试。
2. 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使用环境、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评估。
3. 对操作人员的资质和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进行核查。
五、检验程序1. 制定检验计划,明确检验时间、内容、方法和责任人。
2. 检验前,应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必要的隔离。
3. 检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检验数据和发现的问题。
4. 检验结束后,应及时出具检验报告,并根据报告结果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六、检验责任1.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检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 检验人员应对检验结果负责,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检验记录与档案管理1. 检验过程中的所有记录应详细、准确,并妥善保存。
2. 检验报告和相关记录应归档管理,便于查询和追溯。
八、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
2. 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检验质量。
九、监督与检查1. 定期对特种设备自行定期检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61c14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3.png)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精选10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11、设备进场前实行检验制度:每台设备进场均需提供本台设备出厂合格证(在有效期内)或检测、检验证明,各工区必须组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进场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进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对不满足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给予清退出场。
2、实行设备登记制度:对每台进场设备均登记并做好台账。
调配设备做好折旧记录,租赁设备做好租金支付记录。
3、实行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设备进场对其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安全操作,机械保养、故障识别、施工现场的互相协调、统一指挥、高压线路周边的机械操作等,培训后颁发培训合格上岗证,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给予清退。
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如起重设备、锅炉等,须经过常州、无锡两地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安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完全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每台设备均在明显位置设立此设备的操作规程,挖机、铲车等可挂在驾驶室内,便于司机学习掌握。
并定期对操作人员检查对不熟悉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培训。
6、实行执证上岗制度:所有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均执证上岗,上岗证必须是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证件,同时操作证上的机械和实际的操作的机械应相符。
7、实行维修保养制度:每一台设备的操作人员详细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和《司机交接班记录》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到人,增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避免了由于相互推委造成的安全事故。
8、实行机械设备施工前安全检查制度:根据机械设备隐含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等情况,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判断出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使其更趋合理有效并可安全施工。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1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f3bf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5.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1篇)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第1篇一、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其中电梯应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车间周检、公司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二、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对特种设备公司应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全体员工在公司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
![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https://img.taocdn.com/s3/m/d7b8c3e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7.png)
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范文篇一:按照《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义务,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现作出承诺如下:1.对本单位特种设备(见附表)安全运行全面负责,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各级责任人员。
2.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都必须取得使用登记证,确保合法使用。
停用或者报废特种设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3.不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要求。
4.按相关要求自行或者委托相关机构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并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5.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6.建立特种设备台帐,逐台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7.保证所使用的特种设备都由取得许可的有证单位安装、维修,电梯由取得许可的有证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8.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时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再重新投入使用。
9.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和索道在每日投入使用前,都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将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10.履行好《条例》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它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自觉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并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整改,消除各种隐患后再投入运行。
法人(负责人)签字:使用单位(盖章)年月日篇二:为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我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就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特做出如下承诺: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范本
![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133955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d.png)
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范本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特种设备的定期自查和隐患整改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特种设备。
2. 责任和义务2.1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特种设备自查和隐患整改制度,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实施。
2.2 特种设备使用人员负责按要求进行定期自查,并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
2.3 维修和保养人员负责隐患整改工作,并复查确认整改情况。
3. 自查内容和方法3.1 自查内容包括设备外观、工作状态、仪表指示、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具体要求由管理部门制定。
3.2 自查方法包括目视检查、仪表检测、功能操作、相关记录检查等。
4. 隐患整改要求4.1 发现隐患后,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将情况报告给维修和保养人员。
4.2 维修和保养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检查和维修。
4.3 维修和保养人员应按照要求进行隐患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4.4 维修和保养人员应在整改完毕后,进行复查确认,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给管理部门。
5. 记录和报告5.1 特种设备自查和隐患整改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并保存备查。
5.2 使用人员应定期将自查记录报告给管理部门,并按要求进行整改。
5.3 管理部门根据自查和整改情况,定期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6. 复查和验收6.1 维修和保养人员应在隐患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并记录复查情况。
6.2 管理部门应根据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并记录验收情况。
7. 效果评估与改进7.1 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自查和隐患整改工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7.2 经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应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8. 处罚和奖励8.1 对于未按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8.2 对于自查和整改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奖励和表彰。
9. 附则9.1 本制度自实施之日起生效,并不断修订和完善。
9.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相关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
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定期检验制度
![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定期检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4e6a1a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7.png)
423操作工每周一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对特种设备(包括装卸软管)进行定期检验,填写相应档案并妥 善保管检验报告。
5.考核
充装站站长每周一对各岗位的设备点检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发现少点检或提前点检一次(未按点检标准进行点 检),扣罚当班责任人20元/1次。
填写要求 a)记录的填写要做到真实、准确、清晰、规范; b)记录填写有误时,在错误处划双横线并更改正确,更改人要签字或盖章;
C)记录要用圆珠笔或钢笔填写,需复写的要用圆珠笔填写。 记录的收集和标识
资料管理员/化验工分别将充装记录(台帐)、用户档案和介质成分检测报告单每月进行一次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加上封皮标识清楚,标识内容包括:记录名称、编号、记录的截止日期、保存期限。
1.目的 为保证充装资料的完整齐全,便于管理和控制,做好充装和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充装资料的管理。 3.职责 资料管理员负责除介质成分检测报告单以外充装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化验工负责介质成分检测报告单的收集和管理。 4管理内容 管理范围 文件包括作业文件(各类规程、标准及支持性文件)和外来文件(主要指法律法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 标准以及顾客提供的资料)。 记录包括充装记录、台帐、用户档案、介质成分检测报告单。 文件的管理 421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 作业文件由技术员(有该岗位吗?)组织编写,充装站站长审核,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发布。
发现每班出现两次少点检或提前点检,扣罚当班责任人50元。(是否去掉该条款)
点检人未按检查频次及分配的检查点进行检查,当月累计10次以上的责任人直接进入末位淘汰。
不如实填写点检记录、弄虚作假、乱涂乱画者,考核责任人20元/1次。5.5特种设备存在隐患未检查出来,考核 充装工20元/1次。
特种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cb0a4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7.png)
特种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产生危害的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消防设施等特殊设备。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或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检验。
检验周期根据设备种类和使用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1年或3年。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目的是确定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质量和机械性能的检查,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功能检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档案的审查等。
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使用特种设备检测仪器和设备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
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修理和整改措施,确保设备在再次投入使用之前能够符合安全要求。
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自行对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自检周期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
定期自行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定期自行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零部件和附件的检查,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的审查等。
自检过程中,使用单位需要参考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标准执行检查,注意对设备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用频率等进行合理评估,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的结果需要记录并保存,以备相关部门或检验机构的复查和验证。
记录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等。
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1年或3年。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是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检验和自检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并保障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加强对定期检验和自检的重视,并按时履行相关义务,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e9ec1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a.png)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为了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提高本公司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外来人员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考核要求。
3、职责安全部门应根据各部门、各经营岗位上岗资格条件及培训要求,提出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由总经理批准。
4、内容(一)本单位新进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率应达到100%,培训学时24个学时。
(1)一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h,其教育内容: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2)本单位的性质、经营特点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消防知识及有害气体防护常识;4)职业安全卫生有关知识;5)本单位和同行单位的典型事故教训。
(2)二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h,其教育内容:1)本单位概况,经营特点,主要设施设备的危险源和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2)本单位安全经营实施细则及各岗位安全上岗规程;3)安全设施、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器材、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4)以往的事故教训。
(3)三级安全教育。
由班长或班组安全员负责教育,可采取讲解和实际经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8h,经班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经营服务。
1)本岗位的经营程序及经营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2)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本岗位用电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安全设施、安全监测、监控仪器的作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方法;4)发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措施及报告方法。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考核情况,要逐级填写在三级安全教育卡片上,建立安全教育档案。
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经公司安全部门效果评估后,方可上岗作业。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分配工作,否则由此而发生的事故由分配及接受其工作岗位的部门领导负责。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5篇)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54b45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8.png)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规范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提高机务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事故,保障机务人员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施工的正常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令第3____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____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结合本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用锅炉、空压机(含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以及限于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系指直接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及管理人员。
包括以上设备操作人员、电工、焊接工、切割工、电梯司机和行、吊车司机及挂钩工、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驾驶员、锅炉司炉工、空压机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日常维护保养、改造、报废,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复审等。
上述各项管理工作,由各子(分)公司设备部门与设备使用管理单位(以下称使用单位)共同负责。
集团公司设备物资部负责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第二章特种设备购置第四条特种设备购置必须按集团公司《设备购置及租赁招标管理办法》办理申购有关审批手续,并通过招标采购程序选定设备供应商。
第五条参加特种设备投标的供应商,其设计、生产单位必须是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
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境外制造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我国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性标准及技术规程的要求。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第六条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0c7181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b.png)
XX有限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1总则1.1目的为了规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使用管理,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有序、规范进行,依据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1.2本制度对特种设备的安装、维护、改造和使用进行具体规定。
1.2释义1.2.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起重机械、防爆电器设备等,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1.3.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O.I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固定式容器或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0.I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C液体的气瓶、氧仓等。
1.2.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最高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1.2.4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I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载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1.2.5维护保养:是指“维护、修理、保养”的业务。
其中的“修理”主要是一些调试性的修理,是不对特种设备原有的结构形式或性能指标进行更改。
1.2.6改造:是指改变原特种设备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的业务。
2024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考试题库锅炉使用单位题库答案-安全员
![2024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考试题库锅炉使用单位题库答案-安全员](https://img.taocdn.com/s3/m/4476dd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e.png)
锅炉使用单位安全员题库题库编制组2024年6月20日锅炉安全员一、判断题1、根据《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11-2020)的规定,锅炉检验包括定期检验。
()A、正确2、根据《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11-2020)的规定,锅炉作业人员在锅炉运行前应当做好各种检查,按照规定的程序启动和运行,可任意提高运行参数。
()A、正确B、错误3、根据《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11-2020)的规定,不断加大给水并且釆取其他措施但是水位仍然继续下降时应立即停炉。
()A、正确B、错误4、根据《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11-2020)的规定,额定蒸发量小于或者等于1t/h的蒸汽锅炉可只装设一个安全阀。
()A、正确B、错误5、根据《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11-2020)的规定,蒸汽锅炉的安全阀可以采用全启式弹簧安全阀。
()A、正确B、错误6、根据《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11-2020)的规定,釆用螺纹连接的弹簧安全阀时,安全阀应当与带有螺纹的短管相连接,而短管与锅筒(壳)或者集箱筒体的连接应当釆用焊接结构。
()A、正确B、错误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特种设备使用时,如果有足够的防护条件可不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
()A、正确B、错误8、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如果能够自行处理,可不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A、正确B、错误9、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规定,锅炉使用单位,应当做好锅炉水(介)质的处理和监测工作,保证水(介)质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A、正确B、错误10、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不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A、正确B、错误11、根据《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有关能效证明文件。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581bf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3.png)
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特种设备定期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使用、管理和维护特种设备时进行的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工作。
三、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特种设备的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工作必须以安全为第一原则,任何违反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2. 责任清晰原则:明确各级人员在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责任分明,层层负责。
3.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定期的自检自查,及时发现特种设备的隐患并进行整改,预防事故的发生。
4. 全员参与原则: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参与特种设备的自检自查及隐患整改工作,共同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自检自查流程1. 制定自检自查计划:每个单位和个人应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质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自检自查计划。
2. 自检自查内容:自检自查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的外观、零部件、连接件、液位、温度、压力等运行状态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完好情况等。
具体内容可以根据特种设备的类型和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3. 自检自查方法:自检自查可以采用目视检查、触摸检查、听觉检查等多种方法,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手册进行操作和检测。
4. 自检自查记录:自检自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自检自查的时间、内容、结果和存在的隐患等。
五、隐患整改流程1. 隐患排查:自检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整理。
2. 隐患评估:对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3. 整改方案制定:根据隐患的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4. 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按照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隐患得以及时消除。
5. 整改结果复核:经整改的隐患应进行复核,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隐患的彻底消除。
6. 整改记录保存:对每次隐患整改过程进行记录,并做好归档保存,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和借鉴。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e772c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7.png)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精选10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制度11、设备进场前实行检验制度:每台设备进场均需提供本台设备出厂合格证(在有效期内)或检测、检验证明,各工区必须组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进场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进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对不满足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给予清退出场。
2、实行设备登记制度:对每台进场设备均登记并做好台账。
调配设备做好折旧记录,租赁设备做好租金支付记录。
3、实行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设备进场对其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安全操作,机械保养、故障识别、施工现场的互相协调、统一指挥、高压线路周边的机械操作等,培训后颁发培训合格上岗证,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给予清退。
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如起重设备、锅炉等,须经过常州、无锡两地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安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完全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每台设备均在明显位置设立此设备的操作规程,挖机、铲车等可挂在驾驶室内,便于司机学习掌握。
并定期对操作人员检查对不熟悉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培训。
6、实行执证上岗制度:所有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均执证上岗,上岗证必须是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证件,同时操作证上的机械和实际的操作的机械应相符。
7、实行维修保养制度:每一台设备的操作人员详细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和《司机交接班记录》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到人,增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避免了由于相互推委造成的安全事故。
8、实行机械设备施工前安全检查制度:根据机械设备隐含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等情况,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判断出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使其更趋合理有效并可安全施工。
特种设备安全法题及答案
![特种设备安全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a90b0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知识学习部门: 姓名: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车辆。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可继续使用。
567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8、特种设备 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 主要负责人 对其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9、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三十日 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
登记标志 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10、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特种设备应当进行自行检测和维护保养,对国家规定实行检测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申报并接收检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C )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A.十日 B.二十日 C.三十日2、特种设备(C )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A.经营 B.生产 C.使用3、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B )的气瓶,对气体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
A 能够使用B 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C 崭新 4、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C )、维修。
A.检验 B 。
销售 C 。
改造5、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义务由特种设备(A )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A 。
出租 B 。
使用 C.使用6、( A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管理。
A 。
县级B 。
市级 C.区级7、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C )。
A 继续使用 B 维修后使用 C 报废8、《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突出特种设备经营、生产、使用、检验机构单位的( A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