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流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特征及演化分析

合集下载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分析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分析

中原城 市群 地 区城 市规 模 结构 与空 间结 构 分 析
苏朝 阳 1 苗长虹 - 赵俊远 , ,
(. 1 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 5 0 ; 70 1
2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 707) 30 0
摘 要 :基 于分形理论对 中 原城市群地 区的城市等级规模 结构和 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 出中原城市群城市
为荥 阳、 密 、 县 、 辉 、 义 、 郑 、 新 辉 卫 巩 新 禹
表 1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
: ! ! 竺! ! 兰 圣! 竺 : ! 竺 生!! 生 ! ! !竺! ! 竖! 4 08 月
苏朝 阳等 : 中原城 市群地 区城市规模 结构与空 间结构分析
州、 葛、 州、 源 、 师 、 阳、 长 汝 济 偃 沁 登封 、 舞
钢 和 孟州 (0 6年标准 ) 20 .大致 可为 3个层
收稿 日期:2 0 — 2 1 0 7 1— 8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助 (0 70 9 46 1 ) 4
资料来源: 河南 省城市统计年鉴 (0 5 . 2 0 )
城市
郑 州 、 阳 洛
5 ~l 0 0 0 2 ~5 0 0
1~ 0 0 2 <1 0
开封、 平顶山、 新乡、 焦作 许昌、 漯河 巩义、 新郑、 禹州、 济源
荥阳、 密 、 县、 新 辉 卫辉 、 葛 、 州 、 师 、 阳 、 封 、 钢 、 州 长 汝 偃 沁 登 舞 盂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20 0 8年 4月

南 科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收稿日期:2004-10-19作者简介:张占仓(1958-),男,河南偃师人,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一直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

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文章编号:1004-3918(2005)01-0133-05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张占仓1, 杨延哲2, 杨迅周2(1.河南省科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2.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52)摘 要:从城市群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中原城市群的五个特征,提出城市格局不均衡与一体化程度低是中原城市群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需要河南省的全面发展。

在全省的总体发展布局上,适当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意义重大。

而在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宜优先发展龙头城市郑州。

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焦点,其成功构建与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内部其它城市,尤其是复合型大城市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城市中图分类号:K 921/927 文献标识码:A1 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1 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的概念,最早源自由法国人戈特曼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密集区后于1957年提出的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是指由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巨大的城市地域。

构成都市带的主要条件有: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的县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结起来,使各都市区首尾相联没有间隔,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1]。

上世纪70年代,戈特曼通过研究,认为世界上有6个较为明显的大都市带,即美国东北部包括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的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的大都市带;英格兰中部包括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大都市带;西北欧包括阿姆斯特丹、德国鲁尔区和法国北部各城市的大都市带;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

中原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及优化启示

中原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及优化启示
聚集 维数 D= .1 .可看 出以郑 少 为 中心 测算 中原城市群 空 间结 构 的聚集 维数 时 , 20 2 I ' l 城镇 体系具 有分形特 征 .
收 稿 日期 : 20 — 5 1 070—9
基 金项 目:河南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3 16 5 0 0 10 1 0 ) 作者简介:杨 尚 (9 1) 女, 18 一 , 河北辛集人 , 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为城市地理、 城市规划; 王发 曾(9 7 ) 男 , 14 一 , 河南开封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中原城 市 群 以河 南 省省 会郑 州 为 中心 , 包括 洛 阳 、 开封 、 乡 、 作 、 昌、 顶 山 、 河和 济 源共 9个 省 新 焦 许 平 漯 辖市, 下辖 1 4个县 级 市 ,4个 县城 ,7 建制镇 .土 地面 积 58 3 34个 . 7万 k 人 口 382万 , m, 7 分别 占全 省土 地 面 积 和 总人 口的 3 _ 53%和 4 . 03%. 自确 立 中原城 市群 的地 位 以来 , 中原 城 市群 正在 走 向经 济 一体 化 , 时 调 适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5 期
20 0 7年 1 0月




Vo . 5 1 No5 2 .
0c.20 t 07
H E NA N SC I EN CE
文 章编 号 :04 3 1 (0 70 — 8 9 0 10 — 9 82 0 ) 5 0 4 — 4
目的 , 城镇 体系 的分 形特 征 是 自然优 化 的结 果 .利 用 分形 理 论 中分形 维数 的计算 来分 析 目前 中原 城 市群城
市 体系 的空 间结 构特 征 , 以为 中原 城市 群 空 间结构 优化 提供 启 示 .描绘 城镇 体 系 空 间结构 分形特 征 的有 可 效 参 数包 括聚 集 维数 、 网格 维数 、 间关联 维 数[.本文 将 通 过聚 集 维数 和 网格 维 数 的计 算 , 析 中原 城 市 空 3 1 分 群 城镇体 系 的空 间结构特 征 .

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对策研究

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80910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河南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2018B 169);黄河科技学院博士启动基金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创新研究 (02031422)㊂作者简介:高 昕(1980-),女,河南信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㊂第35卷第6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1月V o l .35N o .6J o u r n a l o f Z h o u k o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o v .2018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对策研究高 昕(黄河科技学院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 要:中原城市群经历孕育开创㊁起步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㊂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演进历程是一种行政主导㊁经济先导的渐进探索过程㊂在空间分布上,中原城市群呈现出内陆枢纽㊁资源约束型及结构失衡等特点㊂推进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需要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借力国家战略,坚持一体化推进;弥补发展短板,坚持创新驱动㊂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特征;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 2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18)06013705D O I :10.13450/j .c n k i .jz k n u .2018.06.27 现代城市群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中国经济地理的版图,重构了中国城市与区域的空间形态[1]㊂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涵盖中部5省的30个地级市,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㊁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地带㊂近些年来,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驱动,深化产业体系分工协作,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同治共保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培育经济增长引擎中发挥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㊂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特征,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这些地区的产业升级㊁动能转换㊁区域协调㊁城乡统筹等难度更大,资源短缺㊁生态压力㊁制度约束㊁习俗观念等束缚更多㊂城市内部的人口㊁经济㊁环境㊁科技㊁社会等要素发展相对失衡,城市之间的发展基础㊁地理区位㊁发展阶段㊁发展重心㊁目标定位等彼此互有差异㊂解析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状况,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为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㊂一㊁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演进历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30年来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萌芽阶段㊁成长阶段和持续阶段㊂中原城市群建设略迟于全国的发展,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㊂(一)孕育开创阶段(1990-2002年)1990年,河南省结合城市和产业布局状况,在编制 八五 计划时提出了 中原城市群 的概念:以郑州市为中心,按照 资源共享㊁生态共建㊁产业互补㊁交通同城㊁各具特色㊁协调发展 的总体要求,组成涵盖方圆500千米范围内的郑州㊁洛阳㊁开封㊁焦作㊁新乡等5个城市的城市隆起带,以此带动整个河南的经济发展;1995年,河南制定的 九五 计划进一步提出,要把中原城市群的重大基础设施㊁产业布局格局㊁城乡结构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统一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发展㊁产业发展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000年,河南编制的 十五 计划,进一步把平顶山㊁许昌两市纳入中原城市群的框架内,并依据市的特色优势,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目标和城市建设目标㊂河南的 十三 计划还提出了建设 郑洛城市工业走廊 的设想㊂这一阶段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主要由河南省地方政府主导,属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所辖城市仅限于河南省的7个城市㊂(二)起步发展阶段(2003-2011年) 2003年,河南省针对中原城市群建设先后出台了‘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等文件,将郑州㊁洛阳㊁开封㊁新乡㊁焦作㊁许昌㊁平顶山㊁漯河㊁济源等9个城市纳入中原城市群的范围,并对中原城市群的基础设施㊁交通物流㊁生态体系㊁产业布局㊁发展定位㊁目标导向进行了规划部署㊂此后,河南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开展研究制定‘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㊂2006年,河南省正式出台‘关于实施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路㊁发展目标㊁功能布局㊁发展任务及保障措施做出了进一步详细部署㊂中原城市群建设全面拉开序幕㊂统计数据表明: 十一五 期间,中原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截止到2010年,中原城市群区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河南省全省生产总值的3/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超过2/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4000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7.5ʒ55.5ʒ37;域内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㊂(三)加速推进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这标志着中原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加速推进阶段㊂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㊁发展目标㊁空间布局㊁建设路径等,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建设依据㊂2014年3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把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之中,中原城市群建设加速提升㊂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了中原城市群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㊂2016年12月,‘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批复,涵盖范围由原河南的9个地级市扩充为包括河南㊁山西㊁山东㊁安徽㊁河北5省的30个地级市,中原城市群的战略定位㊁发展路径㊁主要目标㊁空间布局等进一步得到明确㊂至此,中原城市群在一系列国家宏观战略政策的指导下,迈入发展快车道㊂二㊁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序特征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演进历程,是一个区域面积不断拓展㊁功能定位渐趋合理㊁战略地位不断提升㊁经济发展不断升级㊁产业布局逐步完善的过程㊂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这一演进历程是行政主导型的演进㊂从中原城市群的发起,到拓展㊁加速整个演进过程都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倡导者,也是规划者㊁实施者㊁监督者㊂相反,市场机制在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相对不足㊂这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历史演进㊂究其原因,是中国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一行政主导的城市群发展道路,对中原城市群宏观规划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规模效应促使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从而克服了市场机制的失灵与不足;但另一方面,行政主导下的中原城市群发展道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和矛盾,突出表现为诸多城市仍然受到行政区划的约束和限制,不同的城市之间由于行政区划㊁隶属的差异,在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利益的冲突与对抗㊂第二,中原城市群的演进历程是一种探索尝试型演进㊂中原城市群最早发端于河南省的区域规划,在逐步协同发展进程中,既是自身实践逐步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借鉴先进经验的过程㊂城市群的城市构成由少变多,功能定位由一元变多元,产业布局由单一变综合,范围由河南拓展至中部五省,都非事先做好设计,而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㊁逐步发展㊁逐步成熟㊂因此,这一演进过程带有显著的探索性质和渐进特征㊂也正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 的演进模式,促使中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过程避免了诸多风险和矛盾,实现了由局部到整体㊁由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㊂同时,这种渐进式演进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践先行㊁问题导向,由此而促使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克服了经验主义的弊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了区域的协同发展㊂实践表明,这种渐进式演进是成功的,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㊂如何整体推进中原城市群的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协同发展,并把握重点㊁选择时机是渐进型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㊂第三,中原城市群的演进历史是一种经济先导型演进㊂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初衷是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此后的发展演进始终贯穿着经济先导的理念㊂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对中原城市群的第一个战略定位就是 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其他四个方面事实上也是围绕经济发展从路径㊁动力㊁方式㊁条件等方面的补充和完善㊂因831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1月此,中原城市群在20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始终对经济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㊂这一经济先导理念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仅以经济论经济,就容易受到视野的局限㊂经济建设是一个系统体系,它需要与制度㊁文化㊁科技㊁生态的协同,只有协同发展的经济才是可持续的经济,才是符合规律的经济㊂目前,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中重产业㊁轻制度,重规模㊁轻质量,重外延㊁轻内涵的倾向已经充分暴露出发展的不协调㊁不均衡㊁不充分㊁不持续㊂三㊁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空间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中原城市群也具有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与目标定位㊂(一)中原城市群是内陆枢纽型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地处中原腹地,区域内以平原为主,既不临海,也不沿江,与区域外的交通联系除了陆路交通就是航空交通;区域内农业发展基础比较扎实,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同时区域内二㊁三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㊂这与京津冀城市群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㊁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所不同,也与国外北美洲五大湖城市群㊁英伦城市群㊁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㊁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不同㊂国内起步最早㊁规模较大的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㊁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别与渤海㊁东海㊁南海相邻,都属于沿海开放型城市群,其对外开放的空间优势明显㊂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群也多是临海而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天然优势㊂中原城市群始于典型的内陆枢纽型城市群[2],承接东西部,贯穿南北方,近些年来的协同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逐步缩小与沿海城市群的差距[3]㊂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城市,以包括郑州在内的3省14个城市为核心发展区,其中的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既是典型的内陆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米 字形高铁通南北㊁贯东西,郑州航空港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㊂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 十三五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对郑州这一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定位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㊂(二)中原城市群是资源约束型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处平原,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但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中原城市群原有的资源红利逐步消失,并转变为资源红线㊂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㊂截至2016年,中原城市群区域内人口已经接近1.6亿,但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至今没有一所985院校,211院校仅有一所,2015年河南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仅为2293人,是北京的43.94%,上海的69.07%,全国平均水平的90.81%㊂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中原城市群高等教育的匮乏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㊂二是人力资源素质偏低㊂中原城市群人力资源数量充足,但质量相对偏低,2015年,河南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为5.25%,同期北京㊁上海㊁广东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72%㊁3.12%和2.90%㊂这一方面因为中原城市群教育资源短缺导致,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所致㊂国家统计局郑州市企业调查队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目前,郑州企业中有30%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㊁37.5%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流失,流失的中㊁高级职称人才占47.5%㊂三是自然资源约束趋紧㊂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目前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㊂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产区,中原城市群面临着保持耕地红线不逾越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㊂四是行政资源短缺㊂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郑州,目前是唯一正厅级省辖市,除北京㊁天津㊁上海之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广州㊁深圳,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成都㊁重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济南㊁青岛等都是副省级以上城市㊂(三)中原城市群是结构失衡型城市群以当前中原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其协同发展水平距‘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发展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失衡与区域结构失衡两个方面㊂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上,中原城市群的第三产业软化程度偏低㊂2014年,中原城市群第三产业占G D P的比重仅为36.7%,低于全国水平1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软化度不足0.4㊂按照一般的国际经验,产业结构软化度低于0.4表明产业构成以硬产业为主,即以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㊂从中原城市群的科研投入上也可以窥见这一点㊂以河南为例,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35.0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18%,全国平均投入强度为2.07%㊂产业结构的失衡导致中931第35卷第6期高昕: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对策研究原城市群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原城市群中有9个㊂这9个城市的2015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平均为178天㊂另一方面,当前中原城市群呈现出中心城市郑州一枝独秀㊁核心发展区相继开花㊁联动辐射区发展滞后的区域失衡格局㊂2016年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为60752亿元,其中郑州市的生产总值7994亿元,约占13.16%;排在前三位的郑州市㊁济源市㊁三门峡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83542元㊁73112元和60029元;而排在后三位的阜阳市㊁亳州市和运城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7742元㊁20728元和23170元㊂四㊁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探析协同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核心要义,其真正内涵是推动城市群实现规划协同㊁交通协同㊁产业协同㊁城乡协同㊁市场协同㊁科技协同㊁金融协同㊁信息协同㊁生态协同和环境协同,建设协同发展共同体[4]㊂中原城市群具有自身的时空特征,协同城市群内各区域的发展㊁协同城市群各城市要素的发展都需要围绕区位优势,弥补发展短板,完善协调机制,促进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㊁创新发展㊁开放发展㊁共享发展,协调发展㊂(一)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中原城市群最大的区位优势在于交通枢纽位置,因此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应围绕这一区位优势,以交通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㊁社会进步,发挥公路㊁铁路㊁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㊂一是要统筹规划中原城市群所涵盖的30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布局,构建互联互通㊁共享共建㊁快捷高效㊁多态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从整体上促进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㊂纵向上将区域内的交通规划㊁布局㊁建设㊁运行㊁管理㊁服务纳入统一化经营管理中,实现无缝对接,消除行政区划的限制;横向将高速公路㊁高速铁路㊁普通公路㊁普通铁路㊁航空㊁水运等不同交通形式的互联互通㊁协调融合,以及客运与货运产品㊁工业与农业的统筹安排㊂二是要注重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借东风实现跨越发展㊂当前我国正在实施 一带一路 建设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中游经济带三大发展战略㊂中原城市群横跨海河㊁黄河㊁淮河㊁长江流域,西连丝绸之路经济带,北接京津冀城市群,南承长江中游经济带,因此要紧盯国家发展的战略,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以交通㊁物流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助力中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㊂三是协调交通大循环与微循环的关系,有效解决 最后一公里 难题㊂交通运输既需要大循环的支撑,也需要微循环的保障,干线需要支线相配套㊂当前中原城市群中的干线交通框架已经基本完成,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县与县之间㊁乡与乡之间㊁村与村之间的交通微循环建设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发挥市场机制,完善县乡两级的道路建设;在环境建设上要更加注重人性化㊁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真正发挥交通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的优势作用㊂(二)弥补发展短板,坚持创新驱动从中原城市群的时空演化特征看,人才短缺㊁创新不足㊁产业落后是协同发展的掣肘因素和主要短板,因此,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要补短板㊁促创新㊁转产业㊂一方面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创业机制㊂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合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特点,在科技体制机制㊁融资投资㊁成果转换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积极争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原城市群落地生根,积极争取高素质人才在中原城市群安家乐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实施扶持激励机制,让创新创业要素竞相迸发活力;以现有的高等学校㊁科研院所为依托,积极打造创新平台,重点围绕中原城市群的支柱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㊂另一方面要畅通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渠道,以开放式创新弥补创新发展短板㊂建立和完善军民互促㊁校企合作㊁校地共建的新模式,促进高校㊁企业㊁科研院所之间的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㊁互联互通;由政府教育㊁科技㊁财政㊁人事㊁法规等部门联合成立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组织机构,把高校㊁企业㊁社会组织等统一纳入组织体系中,为不同的创新主体搭建资源流通共享桥梁,形成创新创业资源双向流动;把各类政策要素㊁财政帮扶㊁舆论支持协同整合到统一的路径当中形成合力,避免政出多门㊁资金分散的现象,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构建政府主导㊁多元参与的创新创业科研服务投融资体系㊂(三)借力国家战略,坚持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双重作用,优化 一核一副四轴四区 区域布局和第一㊁二㊁三产业结构,实现由一核带动向一核多极驱动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新兴产业转型[5]㊂一是借助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强化国家战略规划平台统筹联动,放大政策集成效应,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041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1月促创新,推动经济转型㊁产业升级㊂在中原城市群的框架下全面整合各类战略规划,有机衔接各项功能定位,依托区位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㊁城乡融合发展㊁区域协调发展㊂二是要促进协同发展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路径,强化各个城市间的产业协作与分工,建立区域产业联盟机制,共创价值链㊁共享利益链,同时要不断推进城市之间的信息㊁资源㊁能源㊁水利等设施平台的共建共享,把教育㊁科技㊁文化㊁社保㊁就业等公共服务纳入一体化发展体系之中㊂三是要提升联通能力㊂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延伸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结合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㊁区域特色,规划建设若干城际公路㊁铁路,实现域内交通互联互通,同时要依托国家交通战略规划,强化与京津冀城市群㊁成渝城市群㊁长三角城市群等的联通㊂四是要集聚高端要素㊂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㊁河南自贸试验区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叠加效应,聚集人才㊁资本㊁技术㊁信息等创新要素,为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㊁智力支撑㊁资本支撑㊂中原城市群的协同是一个涵盖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诸多要素多区域㊁多层次的协同,各城市要素和城市之间既相互适应㊁相互促进,也隐含着矛盾与冲突,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中,应不断发现㊁挖掘㊁培植城市群协同要素㊁协同基因,寻求各要素和各城市之间发展的最大公约数㊂参考文献:[1]李程骅,黄南.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方略与动能再造[J ].南京社会科学,2018(5):1119.[2]马春文,武赫.中原经济区不同类型城市协同发展的推进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15(6):8991.[3]梁鹏.协同发展中原城市群 核变 效应显现[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407(B 08).[4]方创琳.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规律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1524.[5]陈耀,汪彬.大城市群协同发展障碍及实现机制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6(2):3743.ʌ责任编辑:孙廷然ɔ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t h e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 r a l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p l a i n s u r b a na g gl o m e r a t i o n G A O X i n(S c h o o l B u s i n e s s ,H u a n g h eS &T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gz h o u45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e n t r a l p l a i n s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h a s u n d e r g o n e a c c e l e r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h a s b e g u n t od e v e l o p.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 Z h o n g y u a nu r b a n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i s a g r a d u a l p r o c e s s o f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l e a d e r s h i p an d e c o n o m i c f o r e r u n n e r .I n t e r m s o f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h e c e n t r a l p l a i n s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i n l a n dh u b ,r e s o u r c e c o n s t r a i n t s a n ds t r u c t u r a l i m b a l a n c e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p l a i n sm e t r o p o l i t a na r e a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r e l y o n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h u b t od e v e l o p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d u s t r i e s ,r e l y o n t h en a 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y,a d h e r e t o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p r o m o t i o n ,m a k eu p f o r t h e s h o r t c o m i n g s o f d e v e l o pm e n t ,a d h e r e t o i n n o v a t i o n -d r i v e n .K e y wo r d s :c e n t r a l p l a i n s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 o p e r a t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141第35卷第6期高 昕: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对策研究。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优化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优化
fc n p i ie t e r go a i a o t e ta d o t z h e in lct ly u . m y K e o ds: e ta e a r a g lme a in;u b n s se ; s c a tu t e;o tmie yw r c nr lH n n u b n a go r t o r a y tm pe ilsr cur pi z
分布 密度 大、 市空 间分布呈集聚型和初级 网络化等特征 . 城 由于 区域城 市网络仍 处于低 级阶段 , 以有 效发挥各城 难
市的功 能, 因此 , 需要从 构建郑州都市圈、 强化 区域 “ 主动脉 ” 和培 育城 市新“ 网结” x 4 ,  ̄ - -完善和优化 区域城 市布
局.
关键 词 : 中原 城 市群 ; 市 体 系 ; 间 布局 ; 化 城 空 优
1 4个县级市 、4个县 、7 3 3 4个建制镇 . 中原城市群 的组建标 志着 以构筑 中原经济 隆起带 、 推进我 国 中部崛起 的战略构想 正式步 人实施阶段 , 这不仅促 使形 成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 的核 心 区域 , 升河南 的工业化 、 提 城镇 化水 平 , 又能促使 形成我 国东 、 西部
i tl a o rsa e,i i i c l o gv l y t h u to fe e y ct fe tv l ssil tl we tg t sd f u tt i e p a o t e f ncin o v r i ef ciey,S i y O,we c n sa twi h t a tr t t a h “ h he g h u u ba ewo k i o me t e Z n z o r n n t r sf r d”。sr n t n t r a“a ra a o t rn w iis, r .t n wec n p r te ghe hea e o ” nd f se e ct t e e e he a e —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研究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研究

1空间演 变过程
1 . 1 中原城 市群 空 间演变 阶段
l 、 中原 城 市群 的 孕 育形 成
此基础上吸引人 口来该地 定居和成产 。其次 。政治中心集聚了大量的 达官贵人 、军队和外来旅 游者,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从而拉动 该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 。
4 、强 大 的农 业 基础
l _ 2 中原 城 市群 空间演 变动 力

由于该 区有着优越的 自然条件 ,发展农业具有很大优 势,中原地 区历 来是我 国的农业大 区。城市群 的形成和 发展当然离 不开农业经
济 ,中原城市群地 区的历史上 的农业经济有过兴盛,也有过衰 落,都 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城镇的稳 定。可见 ,农业是城镇发展之根本 ,保障
中原城市群地 区最早形成于夏朝到战国之间,但仅 以孤立 的城 市 雏形 出现 ( 如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登封王城岗遗址和淮 阳平粮 台城 遗址 )。后来随着农业和商业 的繁荣 ,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 ,形成郡 县制 ,使县城得到普遍 发展 。在东汉后到南北朝时期 ,基本形成 由都 城 、郡治 、县城和小城 邑组成 的四级城镇网络,洛阳、开封和郑州 已 成为当时的核心城市。但 由于战乱 ,中原城市群地 区处于破坏和缓慢 发 展 阶 段 ,城 市 数 量 处 于 停滞 发 展 甚 至 下 降 状 态 。 直 至北 宋 ,其 发 展 达到迅速成峰阶段,城 市规模 出现调整 ,以水运为基础 的城 市网络开 始形成 。在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 民地的阶段中,中原城市群地 区一直 处于衰落状态,直到解放 时期 ,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城镇体系才进入一 个新的时期 ,交通发达,城市功能逐渐完善。 2 、中原城 市群的概念提出 2 O 世纪9 O 年代 以来 ,中原地区就开 始了城 市群 的组建阶段 ,1 9 9 4 年 中国新亚欧大 陆桥研究会 联络处将 中原城市群建 设规划作 为 “ 十 大 ”建设课题之 一。河南省 在制定 “八五”、 “九五 ”发展计 划时 提 出了建设郑州、开封 、洛阳、新乡、许昌等城 市的中原城市群 的概 念 之后, 《 河 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 《 河南 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 纲要 》明确提出,今后河南经济空 间结构布 局的重心和关键 是构建 “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 带” 2 0 0 3 年 ,正式提 出中原城市群 的概念 ( 包括 郑州 、洛 阳、开封 、焦 作、新 乡、平顶 山、许昌、漯河和济源9 城市)和 《 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将中 原城市群 的发展提上 日程 。 3 、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 2 0 0 5 年河 南省发 改委编制 的中原城市群 总体规划 ,表 明中原城 市群 的建设进入 了实质性 的阶段 。2 0 0 7 年,该地 区城 镇化水平达 到 4 2 . 4 % ,高于全 省8 . 1 个百分点 。建成区的面积 也由9 3 年 的3 7 2 . 5 k m 2 , 扩张到了O 7 年的9 2 6 k n i 2 。2 0 0 8 年 ,中原城市群重点加快郑汴一体化发 展、建设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 、加快郑州市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意 见都改变着中原城 市群 的空间格局。近些年 ,中原城 市群重点建设形 成 了几个 核心区:推动郑汴一体化、加 快郑洛互动发展、促进郑新呼 应发展和密切郑许经济联系 ,通过依托工业走廊和产业发展轴,实现 四大核心区的功 能对接和空间发展,努力形成 以郑州为中心的 “ 大十 字 ”型基本构架 ,确立 了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 的空问 网络化轮 廓。

基于城市流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联系分析

基于城市流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联系分析
作 用 不 明 显 ; 市 群 的 交 通 仓 储 邮 电业 发 展 不 理 想 。 中原 城 市 群 的 发 展 需 注 意 以 下 几 点 : 州 作 城 郑
为 区域 中心城 市 , 应加 大对整 个城 市群 的辐射 和 带动作 用 ; 一步 明确 城 市群 内各城 市分 工; 进 重 点发 展 区域副 中心城 市 , 避免城 市群 内部等级 明显 分化 ; 大力发展 城 市群 的 交通 仓储 邮 电业 ; 平
服 务业 包 括 信 息 传 输 , 算 机 服 务 和 软 件 业 , 宿 和 餐 饮 计 住
顶 山 亟 待 提 升 对 外服 务 功 能 , 强 城 市 综 合 服 务 能 力 。 增 关键词 : 中原 城 市 群 ; 市 流 ; 市 流 强 度 ; 市联 系 城 城 城
中图分 类号 : 17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6 1— 8 4 2 1 ) 3—0 2 O F 2 A 17 9 2 (0 0 O 1 6一 3
城市提供服务。 因此 , 城 市 部 门 的外 向功 能 E i
15 8亿 元 , 居 中 西 部 地 区 第 一 位 。分 析 中 原 城 市 群 城 06 位 市 间 城 市 流 的 大 小可 以 反 映 城 市 辐 射 和 集 聚 能 力 、 外 开 对 放 性 等 , 利 于促 进 城 市 间 相 互 合 作 , 导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有 指
第2 9卷 第 3期
Vo . 2 . 3 1 9 NO
许 昌学 院学报
J OURNAL 0F XUCHANG UNI VERS TY I
21 0 0年 第 3期
No 3,2 0 . 01
基 于城 市 流 的 中原 城 市群 城 市联 系分 析

中原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中原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中原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的形成成为了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中原城市群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群之一,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都面临着独特的重大挑战。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区域发展,挑战与对策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原城市群是由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等中西部省份的城市组成的。

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郑州市、武汉市、南京市等城市。

中原城市群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的工业重镇之一。

近年来,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目前,中原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之一,其在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增长,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二、中原城市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城市化进程存在困难和问题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包括土地、环境和资源的匮乏,城市规划和建设困难等。

另外,城市化进程还面临着人口流动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2.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中原城市群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原因,中原城市群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资源枯竭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3.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中原城市群的主要经济结构是传统的重工业和agriculture。

但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进,传统产业和路径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的需求和趋势。

因此,中原城市群在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三、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策针对中原城市群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中原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中原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中原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郑希阳
【期刊名称】《老字号品牌营销》
【年(卷),期】2024()11
【摘要】为深入探究中原城市群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模型测算出2011—2022年间城市群各城市发展质量得分,采用ArcGIS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证实,从时序特征来看,中原城市群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出现明显断层现象,不平衡现象显著,缺乏高质量发展城市。

从空间维度演变特征看,中原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以郑州市为中心呈圈层向外梯度依次递减特征保持不变,整体上朝着西南方向发展,东南和西北边缘地区个别城市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郑希阳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中原城市群市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2.中原城市群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与提升策略分析
3.双因素理论下人口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以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

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

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4)1.4 文献综述 (5)2. 文献综述 (7)2.1 城镇化理论研究 (8)2.2 新型城镇化发展 (10)2.3 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 (11)2.4 城镇化障碍因素分析 (12)3. 研究区概况 (14)3.1 研究区域 (15)3.2 地理环境 (16)3.3 经济社会背景 (17)4.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8)4.1 评价指标的选择 (20)4.2 指标权重确定 (21)4.3 评价模型 (22)5.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23)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4)5.2 发展质量变化趋势 (25)5.3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6)5.4 影响因素分析 (27)6. 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的障碍因子诊断 (28)6.1 城镇化障碍因子识别 (30)6.2 障碍因子分析方法 (31)6.3 障碍因子综合诊断 (32)6.4 典型案例分析 (33)7. 策略与建议 (35)7.1 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 (36)7.2 提升城镇规划与管理水平 (37)7.3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38)7.4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40)8. 结论与展望 (41)8.1 研究结论 (42)8.2 研究局限 (43)8.3 未来研究方向 (44)1. 内容综述中原城市群,作为中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过渡的重要经济梯队,其城镇化进程关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原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识别并剖析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因子。

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城镇化率的动态变化、城镇人口结构优化、城镇功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

通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时间序列分析及多元统计等数据分析工具,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中原城市群各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量化评估。

区域和国家尺度下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和国家尺度下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和国家尺度下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和国家尺度下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迅猛,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中原城市群包括包括河南、山西、河北、陕西和山东等省份的一系列城市。

这个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在区域和国家尺度上的演变和影响因素备受关注。

首先,中原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在区域尺度上经历了明显的演变。

区域尺度指的是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情况。

在过去,由于交通、通讯等因素的限制,城市间的联系较少,网络结构并不发达。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建设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中原城市群的网络结构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交通建设的改善使得各城市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加快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速度。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间的信息沟通更加便利。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原城市群的网络结构从过去的相对孤立变成了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

其次,中原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在国家尺度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国家尺度指的是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甚至其他国家的联系情况。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一方面,中原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外资企业进驻。

这些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市场需求,推动了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另一方面,中原城市群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外的城市群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加强了经贸合作、旅游交流和文化交流。

这些因素促进了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网络结构的发展和形成。

最后,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

一方面,经济因素是网络结构发展的主导因素。

经济发展使得城市群内部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同时也吸引了外部资源和投资,推动了网络结构的形成。

另一方面,政策因素也对网络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东部地区城市网络密度较大, 城市间联系较为紧密;西部地 区城市网络密度相对较小,城
市间联系相对松散。
时间演变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城市网 络在不断发展和演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网络 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有所不同。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网 络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 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显著的增 长。
21世纪以来
城市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 市网络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 关怀,城市群和城市圈逐渐成为 发展重点。
03
中国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 然、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 影响,导致其空间分布具有不
均匀性。
在不同区域,城市网络的空 间分布密度、形态和规模都
有所不同。
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网络的空间布局和演化具有关键影响。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完 善,加速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改变了城市的人口结构,对 城市网络的发展和演化产生影响。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城市之间联系和互动的重 要因素,相近文化背景的城市更容易 形成紧密的城市网络。
市场竞争促进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推动了城市网络的发
展和演化。
政策因素影响
区域发展战略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城市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带动了相关 城市网络的发展。
城市化政策
城市化政策对城市网络的扩张和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通过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等政策的调整,推动城市网络 的均衡发展。
02
中国城市网络发展历程
古代城市网络发展
01

城市网络空间安全与治理

城市网络空间安全与治理

城市网络空间安全与治理一、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的现状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网络空间也越来越重要。

城市网络空间包括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两个层面,已经和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紧密关联。

但同时城市网络空间也面临着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侵入、数据泄露等,这些都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的特点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

城市网络空间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因此涉及到的问题也极其复杂。

2、互联互通性。

城市网络空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互联互通性质特别强。

3、信息集中性。

城市网络空间中大量的信息都是在同一平台上的,这也为攻击者提供了入口。

4、风险高度可侵入性。

城市网络空间因特别强的互联互通性,导致网络攻击和入侵的风险可侵入性非常强。

三、城市网络空间管理的必要城市网络空间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信息安全。

城市网络空间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信息安全。

因为城市的很多方面都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因此信息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2、管理城市经济。

城市网络空间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城市经济。

城市网络空间中包含着大量的有关城市发展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

3、保障城市稳定。

城市网络空间管理还是为了保障城市的稳定。

城市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威胁都会对城市的稳定造成影响,因此要加强管理。

四、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原则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优先。

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首要目标是预防威胁和隐患的发生,而不是事后处理。

2、全面覆盖。

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必须全面覆盖各个领域和部门,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方面。

3、科学规范。

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必须遵循科学规范,不能凭空设想或凭经验。

4、分级管理。

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应该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风险等级进行适当的安全措施。

五、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对策城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网络建设。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布局优化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布局优化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布局优化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布局优化对策摘要: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是研究城市群空间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基本理论,空间布局模式是实施区域开发的重要容之一。

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及其布局模式,提出相应的空间结构布局优化对策,以求更好地发挥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优势,提升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布局优化对策Abstract:Urban agglomeration 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is the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law, the space layout model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deeply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process and layout mod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 structure layout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o the whole of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c advantage,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Key words: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layout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目录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中原城市群演化进程及形成发展条件 (1)2.1中原城市群演化进程 (1)2.1.1 城市群萌芽阶段 (2)2.1.2 城市群缓慢发展阶段 (2)2.1.3 城市群自然发展阶段 (2)2.1.4 城市群组建发展阶段 (3)2.2 中原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过程 (4)3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特征 (7)3.1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呈集聚型 (7)3.2中原城市群交通指向和圈层状特征明显 (8)3.3城市群交通网络格局的形成 (8)4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8)4.1空间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8)4.2加强基础设施体系一体化建设 (9)4.3整合区域创新资源 (9)结语 (9)1选题背景及意义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

中原城市群城镇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基于空间引力与客运联系

中原城市群城镇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基于空间引力与客运联系
引 力 与 客 运 联 系 网 络 互 为 支 撑 ,又 各 具 特 色 , 郑 州 与
市区功 能效应 显著 。 关键词 :空间联 系 ;复杂 网络 ;引力 网络 ;客运
网络 ; 中对 网络 并 没有 绝对 的控制 力 ,城市 群 网络 的集 团化效应 明 显 。 城市 群最大联 系轴 向有序 ,但 空 间网络结构 并没有 呈
中原城 市群城镇 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基 于 空间引力与客运联 系
刘正 兵 , 丁志 伟 , 卜 书朋 , 王发 曾
( 河南大学 环境 与规 划学院,开封 4 7 5 0 0 4 )
THE NETW ORK S TRU CTUR E AN ALYS I S OF ZH0NGYU AN URBAN
c i t i e s a s t h e o b j e c t o f r e s e a r c h , a n d t ke a s a d v a n t a g e o f t h e a mo u n t o f i n t e r a c t i v e a n d r t a ic f l f o w t o r e v e a l t h e
f e a t u r e o f s p a t i a l n e wo t r k i n Z h o n g y u a n Ur b a n Ag g l o me r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v e a n d Co mp l e x Ne t —
l a t i o n s h i p , me y a r e a fe c t e d b y t h e a d mi n i s ra t t i v e a r e a o r s h i e l d a fe c t s v i s i b l y .

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论文

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论文

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论文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禺内云集相半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不是空间上相邻的若干个城市简单的聚集,而是通过物理网络(公路、铁路等)和信息网络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从内在联系看,城市群具备发达核心组织能力、较完整的城镇结构体系、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较发达的区域经济。

城市和区域经济存在相互作用,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结构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区域经济从发展到成熟,其空间结构演变就表现为山点到轴、山面到网的城市化过程,此即城市群或都市圈形成的过程。

因此,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和城市化的高级形式,其立法也必然寻找高级法形式即经济法。

从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分析,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规范其活动和行为的现代法杰出代表一一经济法与之正好相互匹配。

从其组成观察,城市群集合了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各个城市之间有交通走廊相连,社会经济关系复杂密切,纵横交错, 但其一体化程度远高于城市群外的城乡,其法律规范也应当因其更加公私法兼容而呈现经济法的特点。

聚集与扩散是城市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扩散必须以一定程度的聚集为基础,聚集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扩散, 而扩散乂扩大了对新的经济活动的吸聚力,从而创造了新的聚集条件,新的聚集乂为新的扩散创造条件,山此推动经济法律关系的动态发展。

聚集过程导致集中型城市化,扩散过程引起扩散型城市化。

城市群就是在聚集一一扩散一一再聚集——再扩散的链式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升级。

经济法的特殊魅力恰恰在于产业经济法等相关部门法能很好地为其导航、护航,并不断巩固其发展成果。

中原崛起:河南城市创新网络的演进与启示

中原崛起:河南城市创新网络的演进与启示

中原崛起:河南城市创新网络的演进与启示标题:《中原崛起:河南城市创新网络的演进与启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潮中,城市创新网络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河南,作为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其城市创新网络的演进不仅关系到本省的繁荣,也是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文以河南为例,深入分析了城市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对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

引言城市创新网络是由城市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合作形成的网络结构,它在推动区域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和城市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其城市创新网络的发展态势和结构特征,对于理解中国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区域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河南城市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变河南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是连接华北、华东、华西和华南的关键枢纽。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的城市创新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其中郑州作为核心城市,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日益增强。

从2008年到2018年,河南的城市创新网络经历了从点到面、从面到网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仅郑州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洛阳、南阳等城市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创新网络的驱动因素河南城市创新网络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推动创新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传播也是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此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也对创新网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河南创新网络的区域特征河南的城市创新网络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中心城市如郑州、洛阳的创新能力强,而边缘城市如三门峡、鹤壁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种不均衡性既是河南创新网络发展的动力,也是其面临的挑战。

创新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河南城市创新网络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不仅促进了城市间的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9.01.012
0 引言
城市体系研究是城市地理、区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重点。传统的城市体系研究侧重于城市属性的分析与 比较、城市位序或等级的确定等。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 化的推进,城 市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不 断 加 强,客 流、货 流、 信息流等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20世纪 90年代, 社会学家卡斯托罗提出了经典的流空间理论[1],根据其 观点,区域是由一系列的节点和连接节点的流构成。节 点的功能不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属性,更依赖于联通节 点的流,流影 响 和 塑 造 着 城 市 网 络。 在 这 种 观 点 下,传 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再适用,城市体系研究逐渐发生 变化,研究重点“由属性走向关系,由等级走向网络”[2], 城市网络研究成为热门。
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中将中原城市 群 由 河 南 的 9个 地 级 市 扩 展 为 河 南、山 西、河北、山东、安徽五省的 30个地级市,并将其定位为 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原城市群内涵和覆盖范围 的变化必然导致城市在区域中的定位和城市网络结构
收稿日期:2018-02-03;修回日期:2018-12-21 基金项目:河南 省 软 科 学 项 目 (182400410557);河 南 省 重 点 科 技攻 关 项 目 (152102310327,152102310093);河 南 科 技 智 库 课 题 (HNKJZK-2019-04A) 作者简介:张宏乔(1981-),女,河 南 漯 河 市 人,讲 师,硕 士,主
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Email)veta5@163.com。
特征的变化。河南是五省中唯一一个所有城市都纳入 中原城市群 的 省 份,其 余 省 份 只 有 部 分 地 市 参 与,且 这 些地市在本省的发展定位和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定位并 非完全一致,协调这些大小规模不等、职能相似或各异、 互相保持多方面的经济社会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发展的
第 38卷 第 1期 2019年 2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RESEARCH ANDDEVELOPMENT
Vol.38 No.1 Feb.2019
基于信息流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特征及演化分析
张宏乔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旅游管理学2011—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的空间特征及其
第 1期
张宏乔:基于信息流的中原城市群城,是建立在对 城 市 网 络 结 构 极 为 了 解 的 基 础 之 上 标。度数中心度包括绝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为了增
动态演化。结果表明:(1)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各异,郑州、洛阳、南阳是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外影响力和
综合吸引力都较大,长治、宿州、淮北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较低。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
口规模、城市功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2)不同城市间联系逐步增强,网络密度逐年增大且增速较快。(3)区域一体
化程度有所增强,但有“小群体化”倾向,城市网络总体趋于复杂化。2011—2016年,共形成 2个凝聚子群。凝聚子
群Ⅰ城市数量较多且始终以郑州、洛阳为核心,凝聚子群Ⅱ一直由安徽省城市构成,是相对封闭、弱发育的小群体。
关 键 词:城市网络;信息流;社会网络分析;中原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19)01?0060?05
特征等进行 分 析,也 有 部 分 研 究 采 用 社 区 发 现 等 方 法。 (4)对比分析 两 种 或 以 上 的 城 市 联 系 形 成 的 城 市 网 络。 如叶磊等通过交通和信息网络数据对江苏省的空间结 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17];王成等则从经济联系 和企业关联两方面研究山东省城市网络关联格局的变 动[18]。综上可知,目前对城市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经济联 系、企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多个角度出发,研究对象涉及 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一路”城市、长江经济带等多个热 点区域,增进 了 对 国 内 不 同 区 域 城 市 网 络 结 构 的 认 知, 并且研究方法也有较大突破,从基本的数理统计转向使 用社会学方法、构建模型等。
当前,城市网络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以 城市的经济社会属性指标和改进的引力模型建立城市 间经济联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城市经济空 间结构[3-6]。(2)以企业的空间分布或业务联系等构建 城市网络。这类研究是国内外城市网络研究的主流[7], 研究的 企 业 类 型 涵 括 上 市 公 司[7]、高 级 生 产 性 服 务 业[8]、民营企业[9]、战略性新兴产业[10]等,多是通过计算 网络连接度等分析城市网络结构,也有应用社会网络分 析[10]、复杂网络理论[11]、残差分析[12]等揭示城市网络的 结构特征、发展 演 化 和 空 间 组 织 过 程 等。 (3)研 究 基 础 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形成的城市网络。多数以公 路、铁路、航空 或 几 者 结 合 形 成 的 城 市 网 络 作 为 研 究 对 象[13-16],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 ArcGIS技术对网络结构
信息流及其形成的城市网络对空间中的其他网络 起到引导和整合作用[19],从而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相关研究多 是 以 百 度 指 数 [20-21]、微 博 关 系 [22]等 作 为 表 征展开,研究对象涉及中国主要城市、长三角、成渝城市 群等。但目前相关研究的数量仍然较少,且多以一个或 几个时间 截 面 展 开,缺 乏 长 期 连 续 性 的 演 化 研 究。此 外,研究对象 也 集 中 于 热 门 或 经 济 发 达 区 域,缺 乏 对 中 西部区域的研究。对中西部区域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对 于国内城市网络的认知,也便于比较和东部区域在城市 网络特征方面的异同。因此,选择中原城市群进行城市 网络特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