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妙笔的故事
妙笔生花的故事
![妙笔生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2b7dee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5.png)
妙笔生花的故事妙笔生花的故事(精选5篇)妙笔生花的故事篇1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
之后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
之后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
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
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先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李白之后写下了超多的不朽诗篇,这些佳作,流传千古,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成语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
妙笔生花的故事篇2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纪少瑜,本姓吴,养于纪氏,因而命族。
南朝人士;出生地:秣陵(今南京)。
李白(701年-762年)[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好处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妙笔生花的典故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
但是他十分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
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
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
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之后官至东京大学士。
其二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48995876c66137ef061917.png)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所以,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
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仅仅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道:“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
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
不过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
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笔呢?”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
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
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我找到生花笔了!”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
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很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花妙笔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生花妙笔的解释及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51bfd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f.png)
生花妙笔的解释及成语故事生花妙笔的解释及成语故事【成语名字】生花妙笔【汉语拼音】shēng huā miào bǐ【成语解释】笔头上生出花来。
比喻文笔美妙,写作能力极佳。
#典出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笔头生花》。
【成语典故】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注解】1、李太白: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陇西成纪人。
个性率真豪放,嗜酒好游。
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后因得罪权贵,遭排挤而离开京城,最后病死当涂。
其诗高妙清逸,世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时人号称李杜。
2、赡逸:文采卓越超群。
赡,音ㄕˋ,文辞广博华丽。
〔参考数据〕另可参考: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梦笔头生花》【成语用法】语义说明比喻文笔美妙,写作能力极佳。
使用类别用在“文笔生动”的表述上。
【生花妙笔造句】1、他靠着这枝生花妙笔,写出不少畅销书。
2、老王的生花妙笔,把每个角色都刻划得栩栩如生。
3、他这篇文章写得精采极了,真可说是生花妙笔之作。
4、由于他的生花妙笔,使得这本小说风靡了许多读者。
5、透过作者生花妙笔的描述,让这则动人的故事更加精采。
6、凭他的生花妙笔,还怕写不出一篇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7、这篇文章写得极感人,每个读者都对作者的生花妙笔激赏不已。
辨识【近义词】:下笔如有神,生花之笔,梦笔生花【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笔”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称。
晚唐冯贽的`《云仙杂记》中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年少时曾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所用的笔,笔头上居然长出花来。
李白长成后果然才华洋溢,所作的诗丰富高妙,闻名天下,因此认为李白梦见笔头生花是文才灿烂的征兆。
后来衍生出“生花妙笔”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文笔美妙,写作能力极佳。
以上是小编为你分享的关于生花妙笔的意思_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一代诗仙李白_故事
![一代诗仙李白_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1e9316af1ffc4ffe47aca1.png)
一代诗仙李白
著名诗人李白曾有过“仰天大笑出门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潇洒傲岸之中,透出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凭借生花妙笔,他很快名扬天下,荣登翰林学士这一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不过是替皇帝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
李白这时候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还是走向江湖穷困潦倒?以自己的追求目标作为衡量标准,李白毅然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颈”,弃官而去,成就一代诗仙之名。
一些看似无谓的选择其实是奠定我们一生中重大选择的基础。
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做起,从平凡处做起,所以对于看似琐碎的选择,也要慎重对待,考虑到选择的结果是否有益于远大的目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2708fa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生花妙笔
【成语拼音】:shēng huā miào bǐ
【成语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成语例句】: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
【近义词】:妙笔生花
【反义词】:平淡无奇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文笔
【成语故事】: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传说他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见自己平时所用的笔的笔头上突然绽放出非常鲜艳漂亮的花朵。
与此同时,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
李白高兴极了,就抓起那只开满花的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从此,李白酷爱写作,刻苦读书,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
他热情赞美辽阔壮丽的祖国,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
他
有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千古,至今仍被后人所吟咏传诵。
李白非常有才能,生前便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也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但他并非天生就是这样,而是个人勤学苦练的结果。
相传他幼年时并不懂得用功,一次他看见一个老妇人在石板上磨铁棒,说一定要把粗粗的铁棒磨成针,这使他深受启发,从此发奋学习,终于学有所成。
妙笔生花的典故
![妙笔生花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26149246c175f0e7dd13727.png)
妙笔生花的典故妙笔生花的意思是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大家知道妙笔生花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妙笔生花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妙笔生花的典故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仙山。
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
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
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
李白心想:“若能得此笔,以地为砚,蘸海水为墨,以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
”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
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
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
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
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
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据传说,自从李白见到“梦笔生花”后,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妙笔生花的解析【注音】shēng huāmiào bǐ【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文笔【相近词】妙笔生花【相反词】平淡无奇妙笔生花的造句1、今天我写的作文堪称是妙笔生花啊!2、她妙笔生花,刹那写就一篇好文章。
3、我们要多注意日常生活中词句的积累,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妙笔生花,运用自如。
4、李白醉后常有作诗的灵感,可谓妙笔生花。
5、只有娴熟自在地应用比方,能力使学生作文文采飞腾,妙笔生花,使学生作文跃上一个新台阶。
6、我拜读过老舍先生的《林海》,散文里妙笔生花意境优美,让人身临其境。
7、一个普通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可真是妙笔生花啊。
8、文思泉涌,涌出汩汩哀伤。
妙笔生花,生出滚滚惆怅。
9、盼望在写作时妙笔生花,就要多留神生涯。
10、苏轼颇有文采,妙笔生化,《赤壁赋》仅仅用了片刻时间就写出来了。
李白轶事
![李白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f0f1b329bed5b9f3f80f1c11.png)
李白轶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
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
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
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
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
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
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982840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9.png)
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生花妙笔就是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那么你知道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的由来是什么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生花妙笔的成语故事吧!生花妙笔李白是唐朝杰出的大诗人,人称诗仙。
据传说,他少年时代,有一次做了一个非常奇异的梦。
他梦见自己用过的毛笔的笔头上,突然有漂亮的鲜花绽放。
正在他目瞪口呆之时,一张张白纸忽然飞到他眼前,摆放得整整齐齐。
李白大喜,将开满花的妙笔紧紧抓住,飞快地写了起来。
于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落到了纸上。
人们看了,都觉得赏心悦目,并从心中产生赞赏之情。
自从做了这个奇怪的梦后,李白对写作越来越喜爱,读了许多著作,并到祖国名山大川去游览,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他写了不少诗作,热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出豪迈的气派。
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为人们所传唱。
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对李白崇拜不已,甚至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当然,李白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绝非是奇梦所致,而是依靠个人的勤学苦练。
要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一要靠读书,二要靠多写,三要靠自己的人生境界。
生词本【注音】shēng huā miào bǐ【出处】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文笔【结构】偏正式【相近词】妙笔生花【相反词】平淡无奇【押韵词】井井有理、赤身露体、再作道理、无关大体、探观止矣、衣不蔽体、海枯见底、鞭辟着里、怒从心起、季常之癖、......【英文】agiftedpen,agraphicpen解析解释:生花:长出花朵。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示例: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妙笔生花的故事,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
![妙笔生花的故事,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038354431711cc7931b716ca.png)
妙笔生花的故事,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才思日进,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载: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
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今天就让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妙笔生花的故事)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纪少瑜、李白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妙笔生花的故事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妙笔生花词语解释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南宋·张孝祥《鹧鸪天》:“忆昔彤庭望日华,匆匆枯笔梦生花。
示例只要多注意日常生活,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近义词笔头生花、梦笔生花、生花妙笔。
反义词平淡无奇、不足为奇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文笔。
纪少瑜的简介:纪少瑜,字幼场,秣陵(今南京)人。
本姓吴,养于纪氏,因而命族。
李白的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妙笔生花的故事:纪少瑜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
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
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
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
李白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
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
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
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
梦笔生花的故事
![梦笔生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3d1dc806bec0975f465e2ac.png)
梦笔生花的故事公元474年,南朝朝廷幕僚江淹被贬,来到浦城当吴兴县令。
据传,一夜宿城西孤山,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当地人称为“梦笔生花”。
和“梦笔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微退。
传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
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江淹留传于世的《别赋》写得凄婉动情:“……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在宋末,对于江南人来说,以为此地是个蛮荒之地。
江淹初贬时,至有“转命沟间,待殡岩下”的悲观叹息。
但是,当他来到浦城山中,却是大开眼界,一时有应接不暇之感,碧水丹山,奇花异草,及各种神话传说,一切都是那样新鲜,以至使他忘记“行路之远”,异常兴奋,写下许多优美的文章献给浦城人们。
其中一首描写浦城黄蘖山的诗,在他生花妙笔之下,摇曳多姿,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全诗如下:游黄蘖山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广啬)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术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其中的金峰指浦城的金斗山、金婺尖,相传徐霞客曾多次游于此。
铜石指铜钵(又名钹)山、石龙山。
他对此山的高度推崇,不仅有写道秦皇、汉武愿在此山隐居长年,且江淹本人也产生了在此地求仙、延年、益寿的愿望。
梦笔山位于浦城城西1.5公里,相对高度20~30米。
原名孤山,南朝萧子开〈建安记〉载:"孤山在环障之中,其地平坦,悉是沟膛肝陌,此山挺然孤立,因名。
"元徽二年(474),江淹被贬为浦城(当时称吴兴)县令,他常在县内山川留连,而对孤山特别钟爱。
相传,一夕宿山中,梦中得到一管五彩花笔,日后文思如涌,诗文多佳句,遂传为"梦笔生花"的美谈。
鹅诗故事
![鹅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d571fc2360cba1aa811da3b.png)
鹅诗故事
乾隆皇帝曾得到一幅《百鹅图》,画了一大群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鹅。
但是,图画中并无只字片语,乾隆皇觉得中国画本是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品,无字无诗是个缺憾。
于是,他召谕乾林院的达官近臣,给大家出了个即场题诗的难题。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提笔,怕写出拙劣诗作冒犯了皇上,大家知道乾隆皇是诗书造诣很高的君王。
此时这些文官把目光投向了纪晓岚。
纪晓岚不慌不忙,轻松地拿起笔,饱蘸浓墨,潇洒地一连写了七个鹅字。
大家看着,鹅鹅鹅鹅鹅鹅鹅的首句,心里都在琢磨纪夫子在开什么玩笑,这哪里是诗?接着,只见纪晓岚写第二句:一鹅一鹅又一鹅。
群臣几乎都耻笑起这位大才子来:这写的就是歪词句,定会被皇上痛骂一顿!
正当大家笑看纪晓岚也要栽个大跟头时,纪先生心中暗忖道:尔等蠢材都是白吃皇粮的,想看我笑话?哼,给你们点难看再说!纪晓岚挥生花妙笔写出最后两句: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乾隆笑得前仰后合,群臣个个自惭形秽低下了头。
妙笔生花的意思和造句
![妙笔生花的意思和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c49dfcfe7375a417876f8f7b.png)
妙笔生花的意思和造句妙笔生花的意思:【成语】:妙笔生花【读音】miào bǐ shēng huā【解释】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近义词】笔头生花、梦笔生花、生花妙笔【反义词】平淡无奇、不足为奇妙笔生花造句:1 我得寻找有趣的订了婚的恋人们,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妙笔生花地写出来。
2 他笔锋所至,仍会出现锦词秀句,妙笔生花的胜败。
3 文思泉涌,涌出汩汩哀伤。
妙笔生花,生出滚滚惆怅。
4 要准确详尽地叙述那段历史根本用不着我这杆妙笔生花的笔。
5 一座角落里的假山盆景,经过他妙笔生花的表达,竟让人生出不少好奇与欣赏之心。
6 一声令下,同学们开始妙笔生花了。
7 诗人在荒凉的白纸上造句,无论是妙笔生花,还是笨言拘纳,他都必有一死,其写下的,也无法对"暗夜"般浑懵的生有什么事实性助益。
8 希望在写作时妙笔生花,就要多注意生活。
9 她妙笔生花,刹那写就一篇好文章。
10 隐喻可以使文章妙笔生花,这是一个确信无疑、无可辩驳的事实。
11 盼望在写作时妙笔生花,就要多留神生涯。
12 她妙笔生花,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
13 他是一位妙笔生花、文笔明畅的记者。
14 你写的这篇文章简直是妙笔生花啊!15 这篇文章妙笔生花,美不可言。
16 我得寻找有趣的订了婚的恋人们,把他们的故事妙笔生花地写出来。
17 要准确详尽坟叙述那段历史根本用不着我这杆妙笔生花的笔。
18 谁会妙笔生花写文章?谁专门治病救人?谁又来看护病人?19 李白醉后常有作诗的灵感,可谓妙笔生花。
20 他写的作文妙不可言,妙笔生花,让我自愧不如!21 今天我写的作文堪称是妙笔生花啊!22 本书选诗独具慧眼,注释妙笔生花,征引文献丰富,行文幽默而深刻。
23 只有娴熟自在地应用比方,能力使学生作文文采飞腾,妙笔生花,使学生作文跃上一个新台阶。
红楼梦经典故事5个
![红楼梦经典故事5个](https://img.taocdn.com/s3/m/bf10bd2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2.png)
红楼梦经典故事5个《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分正册十二钗和副册十二钗,但这里主要是指正册十二金钗。
正册十二金钗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巧妙地抛出了二个传说故事,又以幻化的手法,借一僧一道之口引导广大读者走进红楼世界。
传说故事一,女娲氏补天炼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剩一块弃之于青埂峰下未用。
经多年历炼石头灵性己通,一天,一僧一道在此经过小憩,大谈人间荣华富贵,至使得成了精的石头动了凡心,央求二仙,带其温柔富贵乡走上一遭。
于是二位仙人大展幻术,念咒书符。
如所云: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块鲜明莹活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又在美玉上刻了”通灵宝玉”等字。
这便是雪芹先生向读者讲的第一个传说故事。
雪芹先生讲的第二个传说故事,是在甄士隐的梦境中展现给读者的。
他是这样说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从甘露灌溉这绛珠仙草得久延岁月。
后来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換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体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这就是雪芹先生向读者讲的第二个传说故事。
两段传说,都是为引导读者走进红楼,走入大观园的。
也正是这两段传说故事,给读者巧妙地介绍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仙缘,为之后的宝黛爱情,和黛玉还泪埋下伏笔。
若问巜红楼梦》我最喜欢哪位?我还是最喜欢的是王熙风。
王熙风虽说不是巜红楼梦》中的主角,却是本套书中最为鲜亮闪光的人物。
她精明强干,不到二十岁挑起贾府大管家重任。
头脑清晰,性格泼辣,手段强硬,把个贾府管理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家仆丫环安分守己。
她掌管贾府财政大权,不是目光短浅。
为了日常开销,想方法开源节流放贷,虽捞了油水,但必竟为这个华丽的空壳贾府也是绞尽了脑汁。
雪芹先生的巜红楼梦》中若沒了这位美丽洒脱的琏二奶奶,必将减色不少。
阿拉丁故事简单概括
![阿拉丁故事简单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330e9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a.png)
阿拉丁故事简单概括
阿拉丁是一个年轻的穷小子,他一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有一天,阿拉丁遇见了一个神秘的老人,老人向他透露了一件惊人的事情:阿拉丁在市场上售卖的油灯实际上是一个能召唤出巨大魔力的魔法灯。
阿拉丁好奇地使用了魔法灯,意外地使一个美丽的精灵出现在他面前,并承诺要实现他三个任何愿望。
阿拉丁自然选择了财富和荣耀,但他迅速意识到这些并不能带给
他真正的幸福。
他开始意识到他真正需要的是爱情和真正的友谊。
他
用他最后一个愿望来拯救精灵,就在他们的冒险之后,他最终与公主
茉莉相遇,爱情与友情开始在他的生活中生花妙笔。
阿拉丁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奋斗和幸福的真相。
首先,通过
聪明,信任自己和寻找不同路径来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是可能的。
在
此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略我们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有时候,财富
和金钱并不能代替真正的幸福:爱情和友谊。
最后,我们应该一直保
持对那些真正关心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的关注和帮助,他们将成为我们
带来真正幸福的重要支持系统。
从阿拉丁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不要被外
表的繁华和诱惑所迷惑,而是要算计你经验的所有选择,包括那些帮
助我们成长、提高和获得真正的幸福的选择。
当我们遇到合适的机会时,我们应该抓住它们,胆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最深的愿望,并且不
要忘记将我们的好运和成功与那些我们关心和爱的人分享。
《狼》蒲松龄笔下的狼与人
![《狼》蒲松龄笔下的狼与人](https://img.taocdn.com/s3/m/d16650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3.png)
《狼》蒲松龄笔下的狼与人说起狼,人们往往会想到它们的凶残、狡猾和野性。
而在蒲松龄的笔下,狼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与人类之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在《狼》这篇故事中,蒲松龄以简洁而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两匹狼的狡猾与贪婪。
故事的开头,一位屠户在晚归的途中,遭遇了两匹紧紧跟随的狼。
这两匹狼,就像是嗅到了猎物气息的猎手,不紧不慢地跟在屠户身后,等待着最佳的时机发动攻击。
屠户最初试图用扔骨头的方式来摆脱它们,然而狼的贪婪让它们不满足于这一点点的“甜头”。
骨头扔完了,狼依旧紧跟不舍。
此时的屠户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他深知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屠户发现了一个麦场,场主堆积的柴草像小山一样。
他迅速跑到柴草堆下,背靠着柴草,拿起了屠刀,准备与狼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两匹狼看到屠户的举动,并没有贸然上前。
其中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眼睛紧闭,似乎在假装休息,而另一匹狼则悄悄地绕到了柴草堆的后面,想要从后面进行攻击。
屠户的警觉让他察觉到了狼的诡计,当他转身看到后面那匹狼正在挖洞时,毫不犹豫地砍断了狼的后腿,将其击毙。
而前面那匹狼,还在装模作样,屠户转身又将其杀死。
在这个故事中,狼的形象被蒲松龄刻画得极为生动。
它们不仅仅是凶残的野兽,更是狡猾多端、富有心机的对手。
它们懂得配合,懂得等待时机,试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它们的贪婪和狡猾最终还是没有战胜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屠户代表着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但在关键时刻,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
而狼则象征着社会中的恶势力,他们阴险狡诈,妄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
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只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勇敢的心。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狼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本能。
然而,当它们与人类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小猪鲁滨孙的故事读后感
![小猪鲁滨孙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a31293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7.png)
小猪鲁滨孙的故事读后感
《小猪鲁滨逊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看的童话故事,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猪鲁滨逊勇敢机智,而且有很多好朋友。
“重磅蜡烛号”船上的厨师把小猪骗上船来,想把他做成苹果调味汁中的肉酱。
后来小猪在朋友的帮助下成功逃走了。
在这个故事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情节船上的一只猫跟鲁滨逊交上了朋友,他把3条船弄了几个大洞,让鲁滨逊乘坐唯一没坏的那只船逃走,另外他还把船上的东西送给鲁滨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的力量很强大。
明间故事妙笔术景点
![明间故事妙笔术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0fd9c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f.png)
明间故事妙笔术景点
梦笔生花峰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李白少年时代,有一天晚上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
他正在梦中奋笔疾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的莲花,正诧异之时,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兴极了,立即抓起毛笔在上面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想到落在纸上却是一朵朵的莲花。
此梦之后,李白才思突飞猛进,文采斐然。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晚年的李白来到黄山,在北海景区散花坞平台,突然发现一根硕大的山石,仿佛直插云天的毛笔,山石顶端长着一棵小松树。
此情此景,仿佛少年时梦中的五彩生花妙笔。
李白感慨万千,用宣笔写下诗篇:“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后人就将此景命名为“梦笔生花”。
3 趣味语文故事
![3 趣味语文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81f9cef763231126fdb11bd.png)
趣味语文故事1、灯谜联难倒君臣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
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神游。
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时发出一阵阵酣畅的笑声。
文武大臣众星捧月般地陪着乾隆帝来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上写: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满朝文武看了这副灯谜对联,立刻收敛了笑容,皱起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
既爱对句又喜猜谜的乾隆帝,这时也没了辙。
君臣一起,搜肠刮肚,绞尽了脑汁,但猜来猜去,还是不知所云。
最后,只得让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
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2、徐文长以奇猎客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光顾。
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
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不过名声卖出去以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就逐步不景气了。
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生意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说:“‘心’无一点,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觉,来吃点心的人就多。
加上一点,变成了个实心肚子,谁还要来吃?做生意不可过度贪心。
现在你把‘心’上那个黑点改成红的,生意还会兴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办了,果然灵验。
3、财主开酒店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要出了一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
财主先付了三钱银子作为定钱,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江郎才尽的故事
![江郎才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8edf02550e2524de4187ef7.png)
江郎才尽的故事江郎才尽的故事篇1【江郎才尽的历史故事】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
他每一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
之后,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
貂皮很珍贵,能够卖不少钱,这样就能够买好多米、面、油、盐等。
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必须能做大官。
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
”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先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
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
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
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
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
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
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
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
这真是福到祸也至。
幸亏之后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齐去镇守京口。
之后刘宋被齐朝代替,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
不久,一个襄阳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
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
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
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
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资料,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
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
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
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
用生花妙笔再现经典故事——评长春市杂技团大型杂技魔术剧《地道战》
![用生花妙笔再现经典故事——评长春市杂技团大型杂技魔术剧《地道战》](https://img.taocdn.com/s3/m/5021f89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6.png)
用生花妙笔再现经典故事——评长春市杂技团大型杂技魔术剧《地道战》◎文︱王冠(长春市艺术研究所)◎图︱作者提供吉林省长春市杂技团秉承创新精神,运用杂技和魔术艺术重新架构、创排大型杂技魔术剧《地道战》,全新演绎经典抗日故事。
此剧于2016年12月下旬完成了创作和首轮演出,受到大家好评,观众称赞它是一部老少皆宜,幽默诙谐,又有深刻主题思想的新创佳作。
一、用杂技魔术“讲故事”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长春市杂技团就创作过大型杂技节目《地道战》,用独特的杂技技巧融合武术设计,演绎了地道战术的神奇和敌我双方打斗的精彩场面,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节目演出后,受到观众的欢迎和业内好评。
2015年末,团里在筹划创排大型演出剧目、寻找创作灵感时,团长付跃进提出了创排杂技剧《地道战》的想法,并由翟纪岭执笔写出第一稿脚本。
创作组中的张英俊、曾辉、翟纪岭等都曾在原《地道战》中担任过角色,有一定经验。
他们联合周边地区的杂技魔术专家,经过研讨论证、设计规划,杂技魔术剧《地道战》的设想逐渐成形。
与此同时,创排也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筹划、编排、合成到演出共历时11个月,终于打造出在舞台上能够呈现的剧目——大型杂技魔术剧《地道战》。
看过演出后,我深切感到这个创意是在情理之中,彰显杂技艺术家对于自身艺术的深刻了解和艺术创新的能力。
因为在舞台艺术中,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较,杂技技巧的“高、难、奇、险”和魔术的变幻无穷确实能更好地展现《地道战》故事中中国人民的智勇双全。
二、以杂技魔术演员当主角杂技魔术剧《地道战》以抗日斗争为戏剧主线贯穿全剧,以杂技魔术技巧为表演主体,分为“血、愤、诱、战、庆”五个篇章,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不屈服、不妥协,团结一致抗争到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通过地道战术有效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在“善于继承、善于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本剧紧紧抓住杂技和魔术艺术的本体但又不拘泥于本体,以融入戏剧的形式为突破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花妙笔的故事
篇一:历史故事成语填主人公
历史故事成语填主人公:春秋:韦编三绝()多行不义必自毙()战国: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百步穿杨()一鸣惊人()
秦:一字千金()指鹿为马()焚书坑儒()穷图匕见()悬梁刺股()
汉:一饭千金()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金屋藏娇()暗渡陈仓()十面埋伏()投笔从戎()马革裹尸()多多益善()老当益壮()萧规曹随()
无颜见江东父老()对症下药()成也萧何,败萧何()三国:鞠躬尽瘁()三顾茅庐()煮豆燃萁()刮目相看()初出茅庐()乐不思蜀()七步成诗()言过其实()七擒七纵()宝刀不老()才高八斗()一身是胆()封金挂印()单刀赴会()望梅止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赔了夫人又折兵()
晋:入木三分()闻鸡起舞()东山再起()洛阳纸贵()草木皆兵()凿壁偷光()狗尾续貂()鹤立鸡群()囊萤映雪()南北朝:画龙点睛()江郎才尽()
宋:精忠报国()东窗事发()胸有成竹()
唐:生花妙笔()
答案:
历史故事成语:
春秋:韦编三绝(孔子)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百步穿杨(养由基)一鸣惊人(齐威王)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对症下药(华佗)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韩信)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鹤立鸡群(嵇绍)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唐:生花妙笔(李白)
篇二:李白一生的故事
李白一生的故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想像奇伟丰富,感情强烈奔放,语言清新流畅。
风格雄健,是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他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
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二、李花一树白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
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
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
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
「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
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三、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
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
四、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五、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
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
]果然气势不凡。
六、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
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
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七、李太白醉草吓蛮书
明,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载其事:
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对御座前将唐音译出,宣读如流。
番书云:
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
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吾界,想出自宫家之意。
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来讲,可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俺国,俺有好物事相送。
大白山之芜,南海之昆布,栅城之鼓,扶件之鹿,郭颌之永,率宾之马,沃州之绵,循沦河之鲫,丸都之李,乐游之梨,你官家都有分。
若还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那家胜败!
八、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
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
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
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
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