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共2课时)
Listen attentively
课堂精讲
【类比精练】 1.如图,在△ABC中,AB=BC,∠ABC=110°, 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连接BD,则 ∠ABD= 35 度.
解:∵在△ABC中,AB=BC, ∠ABC=110°, ∴∠A=∠C=35°, ∵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 ∴AD=BD, ∴∠ABD=∠A=35°, 故答案为:35.
Listen attentively
课前小测
5.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则 PB= 6 . 6.如图,在△ABC中,BC边的中垂线交BC于D,交 AB于E.若CE平分∠ACB,∠B=40°, 则∠A= 60 度.
目录 contents
课堂精讲
Listen attentively
Listen attentively
课后作业
10.如图.AB=AC,MB=MC.求证:直线AM 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AB=AC, ∴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BM= CM, ∴点M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AM是BC的垂直平分线.
Listen attentively
课后作业
Listen attentively
课堂精讲
【类比精练】 2.如图,△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 点P,探究:点P是否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PA=PB,PB=PC. ∴PA=PB=PC. ∴点P必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目录 contents
7.如图,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 线的交点P恰好在AC上,且AC=10 cm,则B点到 P点的距离为 5cm .
Listen attentively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3线段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讲练课件-(共30张PPT)
4.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
线 上.
几何语言:
∵ AP=BP ,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5.如图,直线PO与AB交于点O,PA=P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D)
A.AO=BO
B.PO⊥AB
C.P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D.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点O是△ABC内一点,且OB=
∠ = ∠,
证明:在△ABM和△ABN中, = ,
∠ = ∠,
∴△ABM≌△ABN( ASA ).
∴AM=AN,BM=BN.
∴点A,B都落在MN的垂直平分线上.
∴AB垂直平分MN.
7.如图,在△ABC中,AB=BC,∠ABC=120°,AB的垂直平分
线DE交AC于点D,连接BD,若AC=12.
点.已知PA=4,则线段PB的长为 4 .
2.如图,若AC=AD,BC=BD,则( B )
A.CD垂直平分AB
B.AB垂直平分CD
C.CD平分∠ACB
D.以上均不对
3.如图,AD⊥BC于点D,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
则AB,AC,CE的长度关系为( D )
A.AB>AC=CE
B.AB=AC>CE
数学(RS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7课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新课学习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 .
几何语言:
∵CD是AB的垂直平分线,
∴ AC=BC .
1.3.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习题课件
*9.(2020·河南)如图,在△ABC 中,AB=BC= 3,∠BAC=30°,
分别以点 A,C 为圆心,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D,
连接 DA,DC,则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
A.6 3 B.9
C.6
D.3 3
【点拨】如图,连接 BD 交 AC 于点 O,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BD 垂直平分 AC,进而得 BD⊥AC,AO=CO,根据等腰三角形的 性 质 得 到 ∠ACB = ∠BAC = 30°, 根 据 等 边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得 到 ∠DAC=∠DCA=60°,易得△ABD,△BCD 均为含 30°角的直 角三角形,可求得 AD=CD= 3AB=3, 于是 S 四边形 ABCD=12AB·AD+12BC·CD=3 3. 【答案】D
*10.如图,点 C 是△ABE 的 BE 边上一点,点 F 在 AE 上,D 是 BC 的中点,且 AB=AC=CE.给出下列结论: ①AD⊥BC;②CF⊥AE; ③∠1=∠2;④AB+BD=D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点拨】∵∴AB+BD=DC+CE=DE. ∴①④正确.由已知条件无法得到 CF⊥AE 和∠1=∠2, ∴②③错误.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2)AB=BC+AD.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提提示示: :点点击击证进进明入入习习:题题 由(1)知△ADE≌△FCE,∴AE=FE.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12.如图,在△ABC 中,∠BAC=90°,BE 平分∠ABC,AM⊥ BC 于点 M,AD 平分∠MAC,交 BC 于点 D,交 BE 于点 F, AM 交 BE 于点 G.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3 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
P3
P2 P1
B
活动探究
作关于直线l 的轴反射(即沿直线l 对折),由
于l 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因此点A与点B重合. 从
而线段PA与线段PB重合,于是PA=PB.
P
(B) A
l
B (A)
猜想:
点P1,P2,P3,… 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分别相等.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 的距离相等. 你能验证这一结论吗?
35cm.∵AC=AD+DC=20cm,
∴BC=35-20=15(cm).故选C.
方法归纳: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线段
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练一练:1.如图①所示,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点P为直线CD上的一点,且PA=5,则线段PB的长为( B ) A. 6 B. 5 C C. 4 D. 3 A D E A
试一试:已知: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
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连接CD.
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OE平分∠AOB,EC⊥OA,ED⊥OB,
B
D E
∴DE=CE(角平分线上的点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O
C
A
当堂练习
1.如图所示,AC=AD,BC=BD,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AB垂直平分CD;
B .CD垂直平分AB ;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D.CD平分∠ ACB .
A
C
B
D
2.已知线段AB,在平面上找到三个点D、E、F,使
DA=DB,EA=EB,FA=FB,这样的点的组合共有
八年级下册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习题新版北师大版
10.【2019·温州】如图,在△ABC中,AD是BC 边上的中线,E是AB边上一点,过点C作 CF∥AB,交ED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BDE≌△CDF;
证明:∵CF∥AB,∴∠B=∠FCD,∠BED=∠F. ∵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 ∴△BDE≌△CDF(AAS).
(2)当AD⊥BC,AE=1,CF=2时,求AC的长.
2.如图,AD垂直平分BC,AC=CE,点B,D,C,E在同一 直线上,则AB+DB与DE的关系是( C ) A.AB+DB>DE B.AB+DB<DE C.AB+DB=DE D.不能确定
3.【2020·呼伦贝尔】如图,AB=AC,AB的 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C=65°, 则∠DBC的度数是( D ) A.25° B.20° C.30° D.15°
【点拨】如图所示,已知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选项 A中作∠APB的平分线PC交AB于点C,只需再证明AC=BC 及PC⊥AB即可得到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故作法正 确;对于“过点P作PC⊥AB于点C”①或取AB的中点C(即 AC=BC)②,要先让所作辅助线满足①或②,再证明 所作辅助线满足②或①,从而得到PC是线段AB的垂 直平分线,故选项B不正确,选项C,D作法正确. 【答案】B
解:∵△BDE≌△CDF, ∴BE=CF=2. ∴AB=AE+BE=1+2=3. ∵AD⊥BC,BD=CD, ∴AC=AB=3.
11.如图,在△ABC中,AB=AC,G为三角形外一点, 且GB=GC. (1)求证:AG垂直平分BC; 证明:∵GB=GC,AB=AC, ∴点G,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AG垂直平分BC.
*4.如图,在△ABC中,∠B=32°,∠C=48°,AB 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且点D在 点E的左侧,BC=6 cm,则△ADE的周长是( D ) A.3 cm B.12 cm C.9 cm D.6 cm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课时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课件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时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学习目标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重点、难点)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导入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上.
其中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拓展与延伸
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 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则∠B=__________.
70°或20°
分析:分情况讨论:如果△ABC是锐角三角形,如 图①所示,可得∠A=40°,所以∠B=∠C=70°; 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②所示,可得 ∠EAB=40°,所以∠B=∠C=20°.故∠B=70° 或20°.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已知:如图,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F是AB上
的两点. 求证∠ECF=∠EDF.
证明:因为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EC=ED,FC=FD.
EC=ED,
在△ECF和△EDF中,
EF=EF,
所以△ECF≌△EDF(SSS).FC=FD,
所以∠ECF=∠EDF.
典例分析
例 如图,在△ABC中,∠A=40°,∠B=90°,线段AC的垂直 平 分 线 MN与 AB 交于 点 D ,与 AC 交于 点 E ,则 ∠ BCD = ________. 10°
分析:在△ABC中,∵∠B=90°, ∠A=40°, ∴∠ACB=50°. ∵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DC=DA. ∴∠DCE=∠A=40°. ∴∠BCD=∠ACB-∠DCA=50°-40°=10°.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时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学习目标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重点、难点)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导入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上.
其中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拓展与延伸
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 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则∠B=__________.
70°或20°
分析:分情况讨论:如果△ABC是锐角三角形,如 图①所示,可得∠A=40°,所以∠B=∠C=70°; 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②所示,可得 ∠EAB=40°,所以∠B=∠C=20°.故∠B=70° 或20°.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练一练
1.已知:如图,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F是AB上
的两点. 求证∠ECF=∠EDF.
证明:因为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EC=ED,FC=FD.
EC=ED,
在△ECF和△EDF中,
EF=EF,
所以△ECF≌△EDF(SSS).FC=FD,
所以∠ECF=∠EDF.
典例分析
例 如图,在△ABC中,∠A=40°,∠B=90°,线段AC的垂直 平 分 线 MN与 AB 交于 点 D ,与 AC 交于 点 E ,则 ∠ BCD = ________. 10°
分析:在△ABC中,∵∠B=90°, ∠A=40°, ∴∠ACB=50°. ∵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DC=DA. ∴∠DCE=∠A=40°. ∴∠BCD=∠ACB-∠DCA=50°-40°=10°.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件
在数学中,光靠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
理性的证明.
如何证明这 个结论呢?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已知:如图所示,直线MN⊥ AB,垂足是C,并且AC=BC,P是 MN上任一点.
求证:PA=PB.
M P
证明:∵ MN⊥ AB , ∴ ∠PCA= ∠PCB=90°.
A
C
B
又∵ AC=BC, PC=PC,
N
∴ △PCA≌ △PCB(SAS).
定理中说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到线 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但是在证明过程中, 只是随机选了一种情况来证明,这并不影响定 理的正确性,因为所选的点是任意的.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你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关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 理的知识吗?
逆命题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 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 个命题的逆命题.
∴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M
由证明过程可以看出,两组对应
P
线段分别相等,那么这个事实的几 何意义是什么?
A
三角形两条边对应相等意味 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
B
N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 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古希腊的安那萨哥拉斯首先提出作图要有尺寸限制.他因政 治上的纠葛,被关进监狱,并被处以死刑.在监狱里,他思考改 圆成方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用来打发令人苦恼的无所事事的生活. 他不可能有规范的作图工具,只能用一根绳子画圆,用随便找来 的破木棍作直尺,当然这些尺子上不可能有刻度.另外,对他来 说,时间是不多了,因此他很自然地想到要有限次地使用尺规解 决问题.后来以理论形式具体明确这个规定的是欧几里德的《几 何原本》.由于《几何原本》的巨大影响,希腊人所崇尚的尺规 作图也一直被遵守并流传下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共17张PPT)
P
P在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PAPB
温馨提示:这个结论是经常用来证明 A
B
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例1 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点C为垂足,请问在图形中哪些线段相等?为
什么?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你能写出下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 点的距离相等.
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 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 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
合作探究
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巩固训练 2.如图,在△ABC中,已知AC=2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交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50,求BC的长.
A
D
E
B
C
解:∵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BCE的周长等于50 ∴BE+EC+BC=50 即:AE+EC+BC=50 ∴AC+BC=50 ∵AC=27 ∴BC=23
已知:如图,AC=BC,MN⊥AB,P是MN上任 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AB,
M P
∴∠PCA=∠PCB=90°
∵AC=BC,PC=PC,
A
C
B
∴△PCA≌△PCB(SAS);
N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讲授新课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P在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PAPB
温馨提示:这个结论是经常用来证明 A
B
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例1 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点C为垂足,请问在图形中哪些线段相等?为
什么?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你能写出下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 点的距离相等.
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 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 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
合作探究
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巩固训练 2.如图,在△ABC中,已知AC=2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交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50,求BC的长.
A
D
E
B
C
解:∵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BCE的周长等于50 ∴BE+EC+BC=50 即:AE+EC+BC=50 ∴AC+BC=50 ∵AC=27 ∴BC=23
已知:如图,AC=BC,MN⊥AB,P是MN上任 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AB,
M P
∴∠PCA=∠PCB=90°
∵AC=BC,PC=PC,
A
C
B
∴△PCA≌△PCB(SAS);
N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讲授新课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