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口 腔 颌 面 部 的 应 用 解 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初始端,由唇、颊、牙齿、颌骨、腭、舌、口底和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具 有吸吮、摄食、咀嚼、消化、味觉、吞咽、语言和辅助呼吸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口腔的前壁为唇,经 上、下唇间的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 成。当上、下颌牙齿咬合时,口腔以牙列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
②牙本质。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色淡黄。其无机物含量约为70%, 有机物含量较牙釉质多,硬度较牙釉质低。牙本质由许多细微的小管组成,这些小管称为牙本质小管。 牙本质小管内有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穿行,内有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敏感,所以当牙本质暴露后,患者会 表现出冷、热、酸、甜刺激痛。牙本质是一种可以再生的牙体组织,在牙齿萌出后仍能不断生长,形 成继发性牙本质,发生病理性损伤时还能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以起到防御作用。
软腭主要由黏膜、黏膜下层、腭肌等组成,其黏膜下层中含较多黏液腺,结构疏松,有炎症时易发 生水肿。在正常情况下,软腭与咽部肌肉彼此协调运动,完成腭咽闭合,行使其语言和吞咽功能。
2.舌 舌附着于口底,几乎充满固有口腔,具有味觉功能,并协助完成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舌前2/3 为舌体,是活动度较大的部分,其前端为舌尖。舌的上面拱起为舌背,两侧为舌侧缘,下面为舌腹,舌腹正 中有一纵行黏膜皱襞即舌系带。舌系带过短或附着过前可造成吸吮困难及说话吐字不清,需手术治疗。 舌后1/3为舌根,活动度小。舌体与舌根之间的“∧”形界沟称为人字沟,是两者之间的分界。界沟尖 端有一凹陷,称为舌盲孔,是胚胎甲状舌管咽端的遗迹,此管如未消失,则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舌背黏膜上遍布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其中,丝状乳头的数量 最多,体积最小,几乎遍布舌背;菌状乳头次之,有味蕾;轮廓乳头数量最少,体积最大,亦有味蕾分布;叶状 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呈长条状。舌乳头上的味蕾是产生味觉的主要结构,舌尖对甜、辣、咸味敏感, 舌根对苦味敏感,舌侧缘对酸味敏感。
临床上为了便于记录牙位,以“十”字符号区分上、下、左、右,其中横线区分上、下颌,纵线区 分 左、右两侧。乳牙牙位通常用罗马数字书写(见图7-1),恒牙牙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见图7-2)。
图7-1 乳牙牙位记录法
图7-2 恒牙牙位记录法
(1)牙的结构。从外部观察,每颗牙齿都是由牙冠、牙根和牙颈3部分组成的(见图7-3)。 ①牙冠。牙体表面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称为牙冠,其大部分暴露于口腔中,是发挥咀嚼功能的 主要部分。临床上,牙冠可分为解剖冠和临床冠,牙颈部以上的部分为解剖冠;暴露于口腔的牙体部 分称为临床冠。在正常情况下,临床冠常小于解剖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牙周组织萎缩时,临床 冠可大于解剖冠。
(3)牙齿的分类及功能。 ①切牙。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8颗。切牙的切缘似刀刃,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 ②尖牙。尖牙位于口角,共4颗。尖牙的形态粗壮且根长,主要用于撕裂食物。 ③前磨牙。前磨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共8颗。前磨牙一般有两个牙尖,其主要功能是协助尖 牙撕裂食物并帮助磨牙捣碎食物。 ④磨牙。磨牙位于牙列的最后方,共12颗。磨牙的咬合面宽大,形态复杂,有4~5个牙尖,并与对牙 合窝沟相对,便于将食物嚼碎和磨细。 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之前,故称前牙;前磨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故称后牙。牙齿的主要功能除 咀嚼食物外,还可协助发音和维持面部形态。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的 应用解剖
口腔颌面部位居头颅前下方,其范围上起自额部发际,下止于下颌骨下缘,两侧至颞骨乳突垂直 线,口腔内的后界与口咽部相延续。其包含有颌骨、 口腔、涎腺、颞下颌关节、眼、耳、鼻、咽 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掌握口腔颌面部的分区及口腔各部分的应用解剖标志。 2、熟悉颌骨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临床标志。 3、了解口腔颌面部主要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 4、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给予口腔科患者பைடு நூலகம்确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舌的主体由横纹肌组成,可使舌完 成前伸、后缩、卷曲、上抬等多种方式的运动,十分灵活。舌 根部有许多散在分布的淋巴组织,称 为舌扁桃体。舌的神经支配:舌前2/3的感觉由舌神经支配;舌后 1/3的感觉由舌咽神经支配, 此处黏膜感觉敏锐,故使用压舌板检查口咽部时应放置于舌体部,以减少 刺激。舌的运动神经 为舌下神经,舌的味觉神经为面神经。
7.1.1 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是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之间的马蹄形潜在腔隙。唇、颊黏膜与牙槽骨之 间的穹隆部称为前庭沟或唇沟、颊沟。当上、下牙列闭合时,口腔前庭可经最后一颗磨牙的后方间隙 与固有口腔相通。
1.唇 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其间的裂隙称为口裂,上、下唇联合处称为口角。唇的外面被以皮肤, 内面衬 以黏膜,皮肤与黏膜的移行区为唇红,内有唇动脉经过。唇红与唇部皮肤的交界处为唇红缘;上唇的唇 红缘呈“M”形弓背状,称为唇弓。
②牙根。牙体表面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称为牙根,埋于牙槽骨内,是牙体的支持部分。根部尖端为 根尖,每个根尖的顶部都有一个小孔,称为根尖孔,有牙髓、血管、神经穿行。牙根的形态和数目不尽 相同,前牙为单根,后牙为多根且有分叉,以增强其在颌骨内的稳固性。
③牙颈。牙冠与牙根之间的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称为牙颈,又称颈线或颈缘。此处也是牙釉质和 牙骨质的衔接处。 每颗牙齿均由5个面组成,分别是唇面(或颊面)、舌面(或腭面)、近中面、远中面、 后牙牙合面(前牙切缘)。其中,后牙牙合面是点、隙、裂、沟最多的牙面,易有食物残渣滞留,是龋病 的好发部位。
2.颊 颊位于面部两侧,上界为颧骨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以唇面沟、后以咬肌前缘为界,构成口腔 外侧壁。颊主要由皮肤、皮下组织、颊筋膜、颊肌、颊部表情肌、颊黏膜组成。此处的皮下组织疏 松而富有弹性,可使口腔开大。
当张大口时,上、下颌后牙对应的颊黏膜上可见一个三角 形隆起,称为颊脂垫。其尖端向内,称为 颊垫尖,此尖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 麻醉的重要标志。在上颌第二磨牙对应的颊黏 膜上有一凸起肉阜,称为腮腺乳头,是腮腺导管 的开口处,挤压腮腺区可见有唾液经此处流入口腔。口 腔前庭沟上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 区可见扁形黏膜小皱襞,称为颊系带,其数目不定。
“M”形唇弓在中线处为最低点,称为人中点(人 中切迹),其两侧的最高点称为唇峰。上唇皮肤正 中有一纵行浅沟,称为人中。人中的中、上1/ 3交点处为人中穴,是一处急救穴位。
唇部皮肤较厚,富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为疖、痈的好发部位,由于该处位于“危险三角区” 内, 故感染可通过面部静脉内的血液逆行扩散至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皮肤与黏膜之间有较厚 的肌层,主要为口轮匝肌,肌层与黏膜之间的筋膜组织较为疏松,故口唇发生感染时常呈现明显的水肿。 唇部的黏膜有黏膜下层,内含黏液腺,有导管直接开口于口腔表面,润滑黏膜,导管阻塞时可发生黏液囊 肿。上、下口腔前庭沟的中线处各有一扇形或线形的黏膜小皱襞, 称为上、下唇系带。儿童的上唇 系带较为宽大,并可与切牙乳头直接相连。随着年龄的增长,唇系带逐渐缩短。
3.口底 口底位于舌下与下颌骨体以内的口腔底部。当舌向上方抬起时可见舌系带,舌系带两侧的口底黏 膜上各有一小突起即舌下阜,是下颌下腺导管的开口处。舌下阜后方为颌舌沟,舌下腺位于此沟的前 内侧,其导管也开口于舌下肉阜。口底组织比较疏松,有多个潜在间隙,发生外伤或感染时易形成较大 的血肿、脓肿或水肿,将舌推挤向上后,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应予以警惕。
第3阶段:从3岁起,幼儿已经过半年的过渡期训练,能独立完成刷牙动作。但此时的幼儿还很顽皮,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平时还要起监督指导作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使幼 儿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2.牙周组织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 (1)牙龈。口腔黏膜覆盖于牙槽骨和牙颈的部分为牙龈。牙龈的边缘游离可动,称为游离龈,其与 牙面之间形成的楔形间隙称为龈沟,正常深度不超过2mm。当龈沟的深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形成的病 理性结构称为牙周袋,是牙周病变的重要表现之一。牙龈在前牙之间突起的部分称为龈乳头;后牙之 间的牙龈颊舌侧高,中间凹陷似山谷,称为龈谷。在正常情况下,牙龈呈粉红色,表面有橘皮状凹陷小点, 称为点彩。发生炎症时,牙龈的颜色加深,点 彩消失。 (2)牙周膜。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为牙周膜,其中有丰富的主纤维束,一端埋于牙骨 质中,另一端埋于牙槽骨中,将牙齿牢牢地固定于牙槽窝内,并有一定的生理动度,在牙齿受到咀嚼压力 或撞击力时可以起到缓冲、调节的作用。此外,牙周膜有丰富的细胞、血管、神经和淋巴,具有形成 和营养牙骨质的功能。 (3)牙槽骨。颌骨的游离端为牙槽骨,又称牙槽突,是固定、支持牙齿的重要组织。牙槽骨的游离 缘称为牙槽嵴。牙槽骨之间向内的凹陷为牙槽窝,可容纳牙根。牙根与牙根之间的骨板称为牙槽间隔。 当牙齿脱落后,牙槽骨逐渐萎缩、被吸收。此处的骨质较为疏松,且生物活性强,具有受压迫吸收、受 牵引再生的特性,此特性被临床上应用于正畸治疗。
7.1.3 牙及牙周组织
1.牙 人的一生中共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共有20颗,恒牙共有28~32颗。乳牙在出生后6个 月左右开始萌出,顺序依次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在2岁左右全 部萌出完毕。小儿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故其又称六龄齿。随后乳牙逐渐松动脱落并相继由 恒牙代替,这一时期口腔中既有乳牙又有恒牙,称为替牙列期,又称混合牙列期。乳牙全部脱落后称为 恒牙列期。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齿,如无意外或疾患一般不会脱落,一旦发生脱落则再无 新生牙齿替代。恒牙的萌出顺序也有明显的规律,依次是: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前磨牙、 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其中,第三磨牙俗称智齿,一般在18~25岁萌出,但由于现 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颌骨发育逐渐退化变小,智齿萌出困难或位置不正的现象日益增多,称为智齿阻 生。此外,第三磨牙先天缺失者也很常见。
(2)牙体组织。从牙体的纵剖面可见,牙体由3种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和1种软组织(牙 髓)组成(见图7-4)。
图7-3 牙 体 形 态
图7-4 牙体组织剖面图
①牙釉质。牙釉质是一种位于牙冠表面的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的硬组织,无血管和神经,不能 再生。釉质中的无机物含量约为96%,有机物和水的含量约为4%,是牙体组织中矿化程度最高的部分, 也是人体最硬的一种组织,在抵抗咀嚼压力时不会轻易发生碎裂。牙釉质的厚度因部位的不同而异, 前牙切缘和后牙牙尖处最厚,牙颈部最薄,这种差异是与不同牙齿的咀嚼功能相适应的。
③牙骨质。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黄,近牙颈部较薄,根尖和根分叉处较厚。牙骨 质的无机物含量最低,仅为50%左右,故硬度最差,当发生牙龈萎缩,牙根暴露时易形成根面龋。牙骨质 内没有血管和神经,其营养来源于牙周组织的血运供应。
④牙髓。牙本质内的空腔称为牙髓腔,其中容纳的疏松结缔组织称为牙髓。牙髓内含丰富的细胞、 血管、淋巴和神经,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对牙体硬组织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当牙髓发生坏死时,牙体 组织的颜色、质地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7.1.2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体部分,上由硬腭和软腭构成顶壁,与鼻腔相隔;下为舌和口底;前界与两侧为 上、下牙弓;后经咽峡与口咽相通。
1.腭 腭呈穹隆状,由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组成。硬腭表面覆盖致密的黏骨膜,在口腔面有切牙乳 头、腭中缝、腭皱襞、腭大孔等表面解剖标志。软腭前缘与硬腭相连,后缘游离称为腭帆,其中央向 下的指状突起为腭垂。腭垂两侧向外下方延伸,形成两个弓形黏膜皱襞,靠近舌侧的为腭舌弓,靠近口 咽侧的为腭咽弓,两弓间的窝称为扁桃体窝,容纳腭扁桃体。
教儿童刷牙的3个阶段
第1阶段:当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从6个月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当然这 里所说的刷牙并不使用牙刷,而是父母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蘸净水帮宝宝清洗口腔,洗去牙 齿及牙床上的附着物,这种口腔护理方法一般要持续到幼儿两岁半, 此时其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
第2阶段:从2岁半开始,父母应替幼儿选择此年龄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2次,站立于幼儿身后,手 把手地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拂刷法)。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表达能力,只要家 长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耐心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不是件难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