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卫过当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对于侵害者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是可以被法律所容许的。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正当防卫行为可能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即在对非法侵害进行反击时,采取了过度的手段或造成了过度的损害。

那么,究竟什么是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该问题又存在哪些表现形式,及如何加以规避和解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

正当防卫是指在当事人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防卫行为,从而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正当防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必须是针对非法侵害采取的行为,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防卫行为。

二是必须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即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三是必须是必要的防卫行为,即在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的是适当的手段和方法。

而防卫过当则是指在正当防卫的基础上,采取了过度的手段或者造成了过度的损害。

具体表现为对非法侵害者采取过于严重的处罚或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之间的界限是非常微妙的,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具体的判断。

我们需要分析防卫过当问题存在的原因。

法律意识的缺失是导致防卫过当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面临非法侵害时,有些人由于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容易情绪失控,采取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反击。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防卫过当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面临非法侵害时,受害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愤怒等强烈的情绪,导致在防卫过程中失去理智,从而采取过度的手段。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防卫过当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社会环境中,对于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容忍度较高,导致部分人对于防卫行为存在过度的解读或者过度的期待。

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解决和规避防卫过当问题。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从根本上避免因为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的防卫过当问题。

浅析防卫过当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防卫过当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防卫过当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引言防卫过当是刑事辩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人身权利的保障和法律限制的平衡。

防卫过当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范围内,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的情形。

这种情况下,防卫人的行为可能构成过错或犯罪,对于其后果负有法律责任。

防卫过当问题,在实践中频繁出现,既需要刑事法律规则的明确界定,也需要合理的法律适用和司法裁判。

本文将对防卫过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防卫过当的概念和特征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性质上属于正当防卫,但是其手段或者结果却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必要限度,给被防卫人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等后果,从而导致防卫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防卫过当的特征主要包括:(1)正当性:防卫过当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不能超越武力攻击的事实及其危险性和紧急情况。

(2)必要性:防卫人行使自卫权应当具有必要性,即必须采取有限度的、精确的、及时的手段进行防卫,不能超出正当自卫的必要限度。

(3)过度性:防卫过当的行为超出了正当防卫的必要行为限度,防卫人的行为过于过度,力度过大,造成了不应有的后果。

二、防卫过当的认定原则1. 是否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刑法第20条规定的“紧急防卫”中明确规定,紧急情况下的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因此,判断防卫是否合法,首先要看是否处于紧急情况下。

2. 是否超出合理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指不能超过当时攻击或者其他侵害的危险程度及其临界值,不能超过攻击行为的程度和结果的风险,不能超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判断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要考虑到双方人数、力量、武器情况等条件,以及被攻击人的行为是否激怒了防卫人。

3. 是否曾经受到危险威胁被攻击人对攻击者进行防卫时,需要考虑攻击行为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全局的危害作用,而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合理必要限度,则需要看防卫人是否曾经受到危险威胁。

3. 防卫过当刑事责任的认定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应当依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认定:(1)与被保护的利益大小和危险严重程度有关如果被保护的利益极为重要,而攻击方实施的是极其危险的暴力行为,则相应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防卫行为。

论防卫过当

论防卫过当

论防卫过当内容摘要: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是在正当防卫的一定限度下形成的,因此,防卫过当既有正当防卫的某些特征又别于正当防卫,过当行为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理应遭受刑法的制裁。

但在防卫过当的认定上,学界和实践中都是一大难题。

本文通过对防卫过当的浅论,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法学家投身研究,以引起广大工作者在实践中更加重视防卫过当,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法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防卫过当防卫行为不法侵害刑法一、防卫过当的概念与特征(一)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不是独立被提出来的,而是随着正当防卫的历史发展提出来的。

早在20世纪初,刑事社会学派取代了刑事古典学派,在刑法理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从理性的角度对人们行使防卫权的范围、条件、合理限度等进行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防卫过当的概念。

但是,对防卫过当概念的规定,各国刑法都有所不同。

日本刑法规定“超过防卫限度的行为”是防卫过当,也称过剩防卫,包括质的过剩和量的过剩。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二)防卫过当的特征1、防卫目的的正当性防卫过当是在正当防卫的发展中提出来的,因此,过当防卫必然带有正当防卫的某些性质。

防卫人进行防卫是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其目的是出于反击和制止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这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①。

实际上防卫过当也符合正当防卫的基本条件,在时间上,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发生;在对象上,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在认识和意志因素方面,防卫人主观上具有防卫的动机与目的,具有维护合法利益的正当性,只不过在实施防卫行为时,没有把握住正当防卫的这个“度”,而导致防卫行为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合理范围、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从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来看,防卫过当具有正当防卫的主客观基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非法侵害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有时候在防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防卫过当的问题。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使自己的行为也具有了违法性质。

本文将对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进行探究。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非法侵害的存在。

在判断是否存在非法侵害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情节的轻重以及合理的预期。

如果非法侵害并不严重或者是合理预期的情况下,就不能以防卫行为作为正当防卫的理由。

如果有人对身体进行轻微的侵害或者只是威胁言论,而被防卫者使用过度的暴力进行回击,就属于防卫过当。

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的。

也就是说,防卫的手段和程度应当与侵害行为对于防卫者的危害程度相当。

如果防卫行为过度地破坏了侵害者的生命安全,或者对侵害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那么就属于防卫过当。

如果被侵害者对于轻微的侵害行为使用了极端的暴力手段,导致侵害者殒命,那么就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中的必要性还需要考虑防卫行为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或者侵害行为发生在与防卫行为无关的场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防卫行为就属于过当的范畴。

如果防卫者在被人打了一拳之后逃离现场,但之后又回到场所用极端的手段对侵害者进行报复,那么就属于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问题还涉及到民事和刑事责任的划分。

如果防卫过当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者死亡,那么防卫者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也允许民事赔偿的机制来平衡防卫过当的问题。

防卫者使用过度的武力导致侵害者受伤,但是防卫者在之后赔偿了侵害者的治疗费用,那么可以减轻防卫者的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非法侵害的情节、防卫行为的必要性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

只有在符合正当防卫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才能合理应对侵害行为,并避免防卫过当的问题的发生。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制止正在侵害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行为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利益,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防护的一种合法方式。

当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时,就涉及到了防卫过当问题。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过程中,因为不必要地超过了合理防卫的限度,致使对方遭受了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的情况。

防卫过当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侵权程度、防卫手段的选择和使用、现场情况等等。

侵权程度是判断防卫过当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行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不能对不相称的侵害进行过激的反击。

当遭受轻微的人身侵权时,不能用致伤甚至致死的手段进行反击,否则会构成防卫过当。

防卫手段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评判防卫过当的一项重要因素。

正当防卫要求采取适度的手段,并力求最小化伤害,即“伤害必须是最少的”。

如果在应对威胁时,选择了违背理性、过于激烈的手段,以致对方受到了严重伤害或丧失生命,就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现场情况也会对防卫过当的判断产生影响。

现场情况的特殊性、危险程度等不能被忽视。

如果在面临暴力袭击、即将遭受危险的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使用过激手段,尽管手段超过正常情况下的限度,但考虑到现场的高度危险性,防卫过当的认定可能会有所放宽。

针对防卫过当问题,我国刑法已经有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对于正当防卫过当造成的严重后果,自首或立功并具有较大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对于保护正当防卫行为的人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防卫过当的认定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具体案件中对于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

尽管我国刑法规定了自首或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但具体情况的裁判标准仍然不够统一;二是对于防卫过当情况中的证据确立和链式推导存在问题。

在实际审判过程中,如何既能顾及正当防卫的有效行使,又能准确评判防卫过当问题,可能需要更加明确和科学的证据规定和分析方法。

防卫过当的实务认定与反思

防卫过当的实务认定与反思

防卫过当的实务认定与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进行防卫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然而,防卫行为应当在合理的限度内,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在法律实务中的认定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不仅涉及到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还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防卫过当。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二是“造成重大损害”。

那么,如何判断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情况。

例如,侵害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如果侵害行为只是轻微的推搡或者言语威胁,而防卫者却采取了严重暴力手段进行回击,那么就很可能被认定为超过必要限度。

再比如,侵害行为的持续时间和紧迫性也会影响判断。

如果侵害已经结束或者暂时停止,而防卫者在此时仍继续进行激烈的防卫,也容易被视为超过必要限度。

同时,“造成重大损害”也是认定防卫过当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重大损害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分析。

比如,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即使没有造成重伤或者死亡,但对不法侵害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可能被认定为重大损害。

在实务中,防卫过当的认定存在一些难点和争议。

一方面,对于“必要限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不同的法官、检察官可能会因为个人的经验、价值观等因素而对同一案件中的防卫行为有不同的看法。

另一方面,案件的具体情况往往十分复杂,需要对各种细节进行仔细的审查和分析,这增加了认定的难度。

为了更准确地认定防卫过当,司法机关通常会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比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遵循“比例原则”,即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与不法侵害所可能造成的损害大致相当。

同时,会充分考虑防卫者在当时的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避免过于苛刻地要求防卫者做出完全理性的判断。

防卫过当概念思考法律

防卫过当概念思考法律

防卫过当概念思考法律汇报人:2024-01-08•防卫过当的定义与理解•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防卫过当的司法实践目录•防卫过当的预防与应对01防卫过当的定义与理解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旨在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行为应当控制在必要限度内,不得造成不法侵害者不应有的重大损害。

因素。

甲遭乙持刀抢劫,甲夺下刀子后将乙捅伤,乙经抢救无效死亡。

甲的防卫行为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构成防卫过当。

案例一丙遭受丁入室盗窃,丙持棍棒与丁搏斗,丁被打成重伤。

丙的防卫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属于正当防卫。

案例二防卫过当的案例分析02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防卫过当是一种违法阻却事由的一种,具有违法阻却事由的一种,具有违法阻却事由的一种。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过程中,防卫行为明显超出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概述必要限度指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强度。

主观要件对正当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

意志因素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故意的还是过失的,是持放任态度还是反对态度。

客观要件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重大损害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严重损失。

认识因素对正当防卫行为与行为的强度、对方人员状况和现场情势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否会造成重大损害,应当有所认识。

010203040506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01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02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防卫过当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民事责任03对于民事责任部分,由于正当防卫行为本身具有违法阻却事由的一种性质,原则上是免于赔偿的。

防卫过当的法律后果(3篇)

防卫过当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我国,为了维护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和社会秩序,法律赋予了公民一定的自卫权利。

然而,在自卫过程中,如果行为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即防卫过当,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防卫过当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防卫过当的定义防卫过当,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防卫过当是防卫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1.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公民才能实施防卫行为。

2. 防卫行为具有正当性: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

3.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必要限度是指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防卫行为超过此限度即构成防卫过当。

4. 造成重大损害:重大损害是指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者财产权利造成严重损害,如致人重伤、死亡等。

三、防卫过当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防卫过当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2)防卫过当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防卫过当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根据刑法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民事责任:防卫过当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赔偿损失:赔偿因防卫过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财产损失。

(2)赔礼道歉:向受害人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3)恢复原状:恢复因防卫过当行为被损坏的财产原状。

3. 责令承担其他法律责任:防卫过当行为还可能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如行政责任、纪律责任等。

四、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1. 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是判断防卫过当的关键因素。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面对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防御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防卫过当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涉及到伤害、诛杀等严重后果时,防卫过当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将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过当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防卫过当的概念及特点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范围之外,对于对方的非法侵害所采取行为的过于激烈,导致对方的人身、财产权益遭到了损害。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防卫过当属于违法行为,必须要负相应的责任。

防卫过当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是正当防卫的范围之外: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一旦防卫的行为超出了这个范围,则就属于过当。

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概念,涉及到多种因素,如被害人与施害者的身份、被侵权的权益性质以及防卫行为的过度情况等。

其次是非法侵害的状况:防卫行为必须要建立在对方非法侵害的基础上,如果对方的行为并不违法,则防卫过当就不适用。

但是,很多情况下,被害人未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持冷静,难以精准地判断对方是否存在非法行为,从而导致了过度防卫的行为。

最后是行为的过度情况:防卫行为必须要合理,不能过于暴力或者过度情绪化,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损害。

防卫行为过度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心理状态不稳定、防卫措施不当等,但其结果都是人身或财产权益的遭受了伤害。

二、防卫过当的法律意义防卫过当的不当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违法行为,对于行为人应当负起相应的责任。

对于过当行为的执法者,如公安人员或检察官等,也应当对于他们的行为提出质疑。

防卫过当行为的主要法律意义如下:首先是侵权行为的损害纠正:过度防卫行为会造成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对于被损害方,必须要依法予以赔偿。

同时,执法机关也应当对于施加过当行为的行为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

其次是价值观的显现:正当防卫是一种人权的保障机制,其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权益。

防卫过当概念思考法律

防卫过当概念思考法律
进一步明确防卫过当的认定标 准,避免出现认定上的混乱。
考虑被害人因素
将被害人的行为和背景纳入考 虑范围,以更加公正地认定防
卫过当。
增加救济措施
对于认定为防卫过当的案件, 增加救济措施以减轻被告人的
负担。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防卫过当法律制度的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防卫过当的
认识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法院认为王某某的行为属于过度 防卫,因为他的防卫行为造成了 对方死亡。考虑到王某某是在紧 急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但他的 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因此对他 进行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04
对防卫过当的思考与建议
完善法律制度,明确认定标准
总结词
为了减少防卫过当的发生,有必要完善法律制度,明确认定标准。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首先,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使公众了解正当防卫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其次,应 当通过典型案例的解析,使公众更直观地理解正当防卫权的运用。此外,还应当鼓励公民在面临不法 侵害时积极采取防卫行为,但同时也要教育公民在行使防卫权时应当合理适度。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防卫过当的概念、认定及法律后果
案件分析
于某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他当时面临持刀抢劫的危险。但是,他的防卫行为是否 过当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判断。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于某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因为他的防卫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考虑到于某某 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且没有其他过激行为,因此对他进行了从轻处理。
案例三:王某某过度防卫案
详细描述
在处理防卫过当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控辩双方平等对抗。同 时,法官应当保持中立,避免先入为主或受到不当干扰。此外,提高法官的业 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也是加强司法实践的重要方面。

浅析防卫过当-1

浅析防卫过当-1

浅析防卫过当修订后的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根据这一规定,构成防卫过当必须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否则不构成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是建立在正当防卫的基础上的。

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必须出于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意图,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且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防卫过当,对于正确定罪量刑较为重要。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方可确认防卫过当。

一、防卫过当的主体防卫过当的犯罪主体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防卫过当的犯罪主体不同于其它犯罪主体,它有双重身份,即既是防卫人又是犯罪人。

二、防卫过当的客体防卫过当犯罪侵犯的客体只能是其所构成的具体犯罪侵犯的客体。

我国刑法并未把防卫过当单独作为一种犯罪加以规定,如防卫过当构成了杀人罪,其侵犯的客体就是人的生命权,防卫过当构成了伤害罪,其侵犯的客体就是人的健康权,因此防卫过当犯罪侵犯的客体没有独特性。

三、防卫过当的主观要件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持“故意说”的观点认为,不法侵害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故意的行为,正当防卫人为了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也是故意的,防卫过当,是防卫人把自己的防卫行为发展下去而超过了必要限度,这也是故意的,所以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犯罪。

持“过失说”的观点认为,同正当防卫一样,在防卫过当的场合,防卫人的目的同样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防卫目的决定了防卫过当只能构成过失犯罪,而不能构成故意犯罪。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被攻击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理、适度的防卫行为。

在正当防卫中,人们有权利使用必要的手段进行防卫,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制,不能进行防卫过当的行为。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超过了必要范围,造成了过度伤害或死亡,违反了法律规定。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界定何为合理、适度的防卫。

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各国对正当防卫的界定和限制也有所不同。

正当防卫的界定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的问题。

不同国家对正当防卫的界定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该国的立法和社会背景。

在一些国家,只有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正当防卫,而在另一些国家,对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也可以是正当防卫的理由。

这种差异导致了对于防卫是否过当的判断标准的不同。

正当防卫是否过当还存在主观与客观判断的问题。

主观上,执行防卫行为的人常常处于一种威胁和惊恐的状态,有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在判断威胁的程度时,个人的主观判断也可能存在偏见。

客观上,防卫行为的过当与受保护的权益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过度伤害或死亡是合理的防卫手段,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不必要的防卫行为是过度的。

现实情况下正当防卫判断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对防卫过当问题的认识。

在短时间内做出合理的防卫判断并不容易,尤其是当威胁程度不明确时。

防卫行为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被攻击者的身体素质、攻击者的威胁程度等。

这些都使得对防卫过当的判断更加困难。

鉴于上述问题,对于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改进:需要明确界定正当防卫的范围,使其包含合法权益的保护,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标准。

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可以作为正当防卫的依据,但在判断标准时需要有所区别。

需要加强对正当防卫的合理性和适度性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公民对于防卫行为的判断能力。

通过合法权益保护的知识普及,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防卫行为,降低防卫过当的发生率。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面对正在进行或有明确迹象即将发生的非法侵犯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以保护自身、他人或者财产安全的行为,是一种正当的自卫行为,属于合法防卫的范畴。

在常规情况下,能够较好的保护自身安全,但有时会发生防卫过当的现象,即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个人使用的防卫手段过于严厉或予人以过度的损害,导致防卫手段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从而触犯了法律的规定,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

因此,如何处理防卫过当问题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基于此对于防卫过当问题进行探究。

一、防卫过当问题的本质及认定标准1.非法侵害的危害程度。

在判断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要考虑到被侵害人的生命、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的危害程度,只有当被侵害的危害程度较大,激怒了被侵害人情绪的时候,使用比正当防卫更严厉的手段才被认为是防卫过当。

2.防卫行为的必要性。

防卫行为必须是一种必要的行为,即被侵害人的正当权益无法通过其他手段得到保障时,使用防卫行为才是正当合理的。

只有在保障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使用比正当防卫更严厉的手段才被认为是防卫过当。

3.防卫行为的程度限制。

防卫行为应当一定限度的,防卫行为的措施应当与被侵害人要保护的合法权益相适应,不能够超过必要的限度。

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刑法将会认定其行为过于激烈,属于防卫过当。

4.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

防卫过当的行为结果通常是危及到了他人的生命、财产等正当权益,当超过正当防卫的手段导致他人受到的损害过于严重的时候,将会触犯刑法的规定。

以上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进行认定并处理,由于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

二、如何避免防卫过当的发生防卫过当问题的发生,通常是由于防卫者在情绪上的过度激动,导致判断行为失调从而表现出来的,而防止防卫过当的发生,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防卫前应该有冷静的判断。

在面对非法侵犯的情况下,防卫者需要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避免因情绪失控而使用过多的防卫手段,超出正常防卫的范围,而致人伤亡。

防卫过当概念之我见

防卫过当概念之我见

防卫过当概念之我见沈敏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刑法学界对防卫过当的认识,无论是1979年刑法关于防卫限度的规定,还是1997年刑法第20条第2款关于防卫限度的规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核心问题,即对必要限度如何理解,分歧主要集中在其罪过形式上,关于防卫过当的定义,尚不见与通说相左的观点,一般将其界定为:“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①其他的定义,有的虽然没有诸如“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行为”等字眼,但也都认为防卫过当是犯罪行为。

这一定义显然深受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这一立法规定的影响,该款规定如下:“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笔者认为,此论者误解了刑法第20条第2款的立法意旨,这导致了刑法学界对防卫过当认识的四大误区:1、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条件是: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任何防卫过当的行为均构成犯罪;3、由于犯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罪过,于是可以引申出第三个认识错误,防卫过当是有罪过(或过错)的行为;4、防卫过当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

对此四个问题,本文将逐一加以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防卫过当以正当防卫为前提”这一说法并非源自笔者,而是借用他人的成论②,这一说法的逻辑错误是比较明显的。

其意在说明:防卫过当的成立,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成立条件,只是不符合防卫限度条件而已。

既然防卫过当不符合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条件,当然就不是正当防卫了,也就无从谈及以正当防卫为前提①参见高铭暄、马克昌著:《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②高铭暄、马克昌著:《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关于这一提法的逻辑错误,该教材在第243页已有说明。

了。

但是,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还是比较明晰的,这就是:防卫过当只存在于前述这一种情形中,而不可能存在于假想防卫、挑拨防卫和偶然防卫等情况下。

防卫过当之思:法不强人所难

防卫过当之思:法不强人所难

人与事·记者调查今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在该意见中,对于正当防卫的具体法律适用作出了详细的解释,也为进一步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相对于正当防卫相关问题的讨论,对于防卫过当的认定及适用的讨论尚不是很多。

此次发布的意见中,也对防卫过当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解释。

为此,本刊记者于近日走访沪上检察机关,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请教。

防卫过当论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袁雪娣检察官告诉记者,在1979年刑法中,关于防卫过当的规定,使用了“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表述,而在1997年刑法中,则将超过改为明显超过,将不应有的危害改为重大损害。

立法的修改体现了国家对于正当防卫的态度是积极鼓励的,也是正向的。

需要明确的是,所谓防卫过当,必须包括几个要素。

首先,从法条表述来看,防卫过当是以构成正当防卫作为先决条件的,这就意味着防卫过当的前提必须是进行正当防卫。

其次,是防卫人的防卫行为已经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如果防卫行为在必要限度之内,依然属于正当防卫。

最后,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防卫过当之思:法不强人所难文/本刊记者 陈侃导致不法侵害人发生重大损伤。

一般认为,重大损害指的是出现重伤或死亡的结果。

问题在于,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和把握“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两个概念?对此,袁雪娣表示,在案件办理的过程中,或许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综合考量,并判断防卫人的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首先,是不法侵害人的侵害强度,不法侵害对于防卫人所造成的危险性到了何种程度。

比如,甲只是轻轻地推了乙一把,后者顺势拿起手边的刀捅向甲,这样的防卫行为很难认定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其次,是判断不法侵害的缓急程度,亦即不法侵害是否属于非常紧迫、非常紧急的,致使防卫人必须通过比较极端的防卫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防卫过当的思考

防卫过当的思考

防卫过当的思考摘要:防卫过当的概念是由正当防卫延伸而来,防卫行为超过最大限度而导致的一种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文主要对防卫过当的思考开展探讨。

关键词:防卫过当;正当防卫;防卫行为近年来有关防卫过当的案例发生较多,但是对防卫过当的判决却容易让人引起争议,防卫过当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十分复杂繁琐。

社会发展也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勇于和侵害行为做斗争,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防卫过当的问题。

一、防卫过当的责任形式(一)防卫过当的罪过心理根据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能够判断出该行为是否存在防卫过当。

在实际事件判定中不能完全依赖防卫过当的规定来判断责任,即根据“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来得出结论,因为一个行为中存在两个目的是完全冲突的。

大多数防卫人在行动中的意图只是防止自身权益被侵犯,利用行动来维护自身利益,那么维护自身权益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吗?首先二者的动机截然不同,防卫人的目的是制止侵害人的犯罪动机来维护自身权益,进而对侵害人造成损害,这也是实施防卫行为的全过程。

(二)防卫过当的责任类型分析防卫过当的责任类型主要分为主要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四种罪过形式,这四种罪过形式是最常见的类型。

在面对不法侵害时,防卫人为了保护自己采取的行为可能会超过必要限度,从而造成重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本可以判定防卫人可能存在的罪过形式有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但是防卫过当本身是以保护自己为目的,单纯的以事件的结果来进行判断而不追究防卫过程,其防卫行为就是故意犯罪,与防卫过当相冲突。

在事件发生时防卫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会对侵害人造成严重的损伤,这种情况被称为因疏忽大意导致的过失心理。

(三)关于正当防卫责任形式的思考防卫过当和故意杀人的性质截然不同,在判断案件时需要合理区分,防卫过当中是否包含故意,当防卫人已经有防卫过当情节时,仍然希望把侵害人的损伤结果扩大,防卫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超过了必要限度,这属于故意。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引言正当防卫作为法律赋予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权利,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正当防卫的认定与界定却常常引发争议。

本文将从法律、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对正当防卫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以期为解决相关争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法律层面的反思1. 正当防卫的界定正当防卫的界定是法律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往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的紧迫性、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等。

这些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使得正当防卫的认定变得复杂而困难。

2.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正当防卫的认定中,一个重要的争议点是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在实践中,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环境等,因此很难准确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

这就要求我们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为司法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

二、社会层面的反思1. 舆论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影响舆论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一些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中,舆论往往会对司法判决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舆论的关注可以推动司法机关更加重视正当防卫的认定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舆论的过度炒作也可能对司法判决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判决结果偏离法律原则。

因此,在处理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舆论的影响,确保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社会环境对正当防卫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正当防卫行为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在一个充满暴力和犯罪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探讨分析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探讨分析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探讨正当防卫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遭受侵犯或袭击时进行自我保护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防卫是被允许的、被宽容的、被认可的,但是在防卫过程中,如果超过了正当防卫的限度,那么就称为防卫过当。

那么,如何判断防卫过当的界限在哪里?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正当防卫的基本原则是自卫性和必要性。

它要求人们必须是在受到不法侵害或觉得自己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下,使用最低限度的手段对抗攻击者以保护自己。

如果防卫过度,那么就会违背了这个原则。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探讨一下正当防卫的条件和原则。

正当防卫的条件:(一)免受不法侵害。

(二)当前危险已经实现或者将要实现。

(三)没有别的途径能够保护自己。

(四)防卫措施必须符合防卫所处的境况和防卫人身份的特殊情况要求。

正当防卫的原则:(一)必要原则。

当面临侵害时,所采取的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的。

(二)即时原则。

采取防卫行为应当是即时的。

(三)防卫手段应当是适当的。

以上这些条件和原则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防卫过当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一、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当防卫人使用过多的武力或手段,使得对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或死亡。

在法律上,防卫过当是一种非法行为,是不能被允许和容忍的。

二、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判断防卫过当的程度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一般而言,判断的标准有以下几点:(一)必要性。

当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性的范围,即已经清除了当前的危险但仍继续采取防卫行为,此时就已经构成了过度防卫。

所以,要进行评估时需要了解在危险面前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否达到了必要性。

(二)攻击人的人数,种类和程度。

当防卫人面临着多个攻击者或者攻击者是全副武装的,或者攻击者使用的武器比防卫人更加危险形成了威胁时,防卫人可能会在逃避危险的同时失去了理智而将防卫行为过度,这样就会超出了必要性的范围。

因此,要进行防卫过当的评估需要注意每一种情境的特殊情况。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法律上,当自己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行为。

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防卫行为可能会过当,即超出了合理限度,这时候就需要探讨防卫过当问题。

防卫过当问题的探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防卫过当。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防卫过当是指行为人为了自卫或者紧急避险而采取的行为,超过了合理的限度,给侵害人造成了较大的损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人受到他人轻微的侮辱,但是他采取了过度激烈的暴力行为,导致侵害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那么这就是典型的防卫过当行为。

防卫过当问题的探究,其核心是平衡行为人的自卫权和侵害人的权益。

在正当防卫中,行为人是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行动,是合法的。

但是当行为人采取的行为超出了合理限度,对侵害人造成了过大的损害时,就会引发法律问题。

在探究防卫过当问题时,不得不提到法律上的三重限度。

首先是必要性限度,即行为人采取的行为必须是为了自卫或紧急避险的必要手段。

其次是适度性限度,行为人的防卫行为应该是适度的,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

最后是紧急性限度,行为人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在现场紧急情况下采取的。

为了平衡行为人的自卫权和侵害人的权益,我国法律对于防卫过当问题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当行为人防卫过当时,如果其过错较轻,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如果其过错较重,可以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这样的规定旨在防止行为人滥用正当防卫权,给他人造成过大的损害。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每个案件具体情况不同,对于防卫过当问题的判断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防卫行为的必要性、适度性和紧急性,对于涉及防卫过当问题的案件,应该进行精确的裁判,确保公平合理。

在探究防卫过当问题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行为人的防卫行为被认定为过当,其所处的正当防卫状态就会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卫过 当是指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
防卫不适时等 。这些防卫没有 正当防卫的主客观基础 ,其本身是非法
刑 事责任 ,但 防卫过 当是一 种轻微 的犯 罪犯行为 ,它 符合犯罪构 成
的一般原理 ,即犯罪构成 的几个要件主 体、客体 、主观方面 、客观
行为 ,构成犯罪的,应按刑法规定的罪名定罪处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 了重大的损害 。第二,在主观 上对其 过 当结果具有罪过,这是 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的根据 。④防卫过当 的刑事责任主要是解决防卫过 当的定罪和量刑 问题 ,能不能定罪,就
是通过是否具备 了防卫过 当犯罪构成的条件,因为它是刑事责任的唯

根据。根据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 防卫过当犯罪构成的要件是 :防卫过的客体:我 国 《 刑法》第2 O
防卫人进行防卫是 为了使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 身权利免受正在进 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 害的行为。其 目的是出于反击和 制止正在实施 的不法侵害 ,这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② 实际上 ,防 卫过当符合正 当防卫 的前四个条件 ,仅仅是不符合第五个条件,防卫
过当应具有正当防卫 的前 四个条件,即正当防卫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 时间条件、对象条件各 主观条件 。这四个 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 能成立防卫过当,而是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如挑拨 防卫、假想防卫、
当是较轻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因为,从防卫过 当的整个过程来看 ,防
卫人虽然出于制止正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为目的 ,但是有一定的罪过 心理 ,在主观上对 自己反击和制止不法侵 害的行为和结果疏忽大意、 过于 自信的态度,客观上 防卫人的行为明显超过 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 须的限度 ,损害了不法侵 害人被刑法所保护的部分利益 ,防卫行为也 就由最初正当防卫转化为犯 罪行为 ,而正当防卫的本质是社会的有益 性,犯 罪的本质是社会危害性,因此 ,防卫过当既然是具有社会有益 性,又具有社会危害性,⑧但其社会危害性是主要的,所 以说防卫过 当是轻微的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 :根据 《 刑法》第2 O 条第2 款 的规定,防卫过
系,不构成本罪 第三 ,代考作弊行为必须具有双 向性 ,并且采取不正当手段,由 他人 冒名顶替考试 。考生为 了获取考试成绩,以一定经济利益作为代 价或者无偿委托他 人代为考试,而他人也承诺并且实际代为考试。值 得注意的是,代考作 弊罪没有犯罪停止形态,考生仅仅付 出了一定的 经济利益 ,即使代考者作 出了承诺代考的决定,但 是代考者实际上并 没有 按照考生 意愿实施代 考行为 ,则不 以本罪论 处。构成其他 犯罪 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
法治论坛
关于 防卫过 当的 几 点 思 考
王 倩 兮
( 浙江 十全 律师 事 务,浙 江 金华 3 2 1 0 0 0 )
摘 要 :防 卫过 当是指 防卫行 为 明显 超过 必要 的 限度 遣成 重 大损 害应 当负刑事 责任 ,但 防卫 过 当是一种 轻 微 的犯 罪行 为 ,它符合 犯 罪构成 的一 般 原理 ,但 有 具体 自身特 点 关键 词 :防卫 过 当;正 当防 卫; 防卫 行为 ;刑 法
当 性 ,这也在一定程度 上说明了防卫过 当的本质特征。
防卫过当的本质 : 防卫过当是一种轻微的犯罪行为,它的本质应
1 . 防卫过 当的概 念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 害的应 当负
刑事责任,但 防卫过 当是一种轻微的犯 罪犯行为 。防卫过当的概念不 是独立 被提出来 的,而是随着正当防卫的历史发展而提出来的。早在 2 O 世纪初,刑事社会学派取代 了刑事古典学派 ,在刑法理论上 占据 了 统治地位 ,从理性的角度对人们行使防卫权 的范 围、条件 、合理限度 等进行规定。
2 . 2 防卫行 为 的不正 当性
方面 。由于我 国 《 刑法》第2 0 条没有对 “ 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 ”作 出界
定,造成法学界对如何界定防卫过当提 出了许多观 点,本文欲对此 问 题作一探讨 。
防 卫 人 虽 然 出 于 防 卫 的 目的 ,但 是 防 卫 行 为 明 显超 过 了为 制 止 不 法侵害所必须 的限度而造成 了重大 的损害 。所 以说防卫行为具有不正
2 . 3代 考作 弊 罪的 主体
从犯罪特征上来说,代 考作弊行为具有达到犯罪程度 的社会危害 性 ,已经触犯刑律 并且缺乏可代替刑罚的其他手段予 以规制,应受刑 罚处罚 。如前文所述 ,代考作弊罪具有 与伪造 、变造居 民身份证 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 密罪程度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在量刑设置上也应参照 上述罪名来设置刑罚,才 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伪造 、变造居民身 份证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具有完全重合的法 定刑 ,并且其法定刑 升格 的条件也相同,均为 “ 情节严重”的限制性条件 。 基于 当前我 国代 考作弊行 为 日渐猖獗 的形势 ,借 着刑法修 正案 ( 九)草案 出台的契机,笔者 建议对代考作弊罪作出如下规定 :在 国 家统一规 定的考试 中,采取不正当手段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 自 己参加考试的,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 防卫过 当的含义及其本质
根据 我国 《 刑法 》规定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 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其含义为 :
2 . 1 防卫 目的 的正 当性
当是应当负刑事责任 的,防卫过当的前提是进行正当防卫,但 防卫过
当又不同于正当防卫,它有 自己的特点:第一 ,在客观上具有 防卫过
拔人才性质的招生入学、公务 员录 用考试和证明能力水平性质的资格 考试 ”。 现行法律制度并没有取得预期 的效果,并且考试作弊现 象愈 演愈烈 ,需要刑法加 以规制。 第二 ,违反有关 国家考试 管理规定 必须发生在 国家规 定的考试
中,并且与考试作弊有直接联系。如果行为 的发生与考试作弊没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